经信委年度工业经济与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wumingji_154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umingji_154”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信委年度工业经济与信息化的工作总结(共17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经信委年度工业经济与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经信委年度工业经济与信息化的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疲软等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克难求进,加强运行调控,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协调服务,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运行态势。

一、基本情况

1、工业运行基本平稳。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通过监控分析、银企对接、电力保障,多措施保供给、促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2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83.6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开票销售433.4亿元,下降5.6%;实现入库税金16.8亿元,下降13.4%。重点乡镇支撑有力。第一层次乡镇累计完成开票销售375.3亿元,入库税金14亿元,分别占全市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的86.6%、83.4%。

2、主导产业有所分化。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三大主导产业整体发展平稳,但行业发展呈现分化趋势。不锈钢产业受市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波动下降及外来企业冲击等因素影响,整体下行压力较大。食品加工产业逆势上扬,安井食品、五得利面粉等一批品牌食品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在脱水蔬菜企业整体产销下降的形势下,全年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仍实现正增长。机械制造产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及汽车发动机排放标准提高影响,整体效益下滑。东华齿轮、威鹰机械等部分企业注重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发展形势较好。

3、成长型企业贡献增加。积极实施兴达式企业培育、企业上市、成长型企业技改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列入我市重点培育的33家成长型工业企业实现入库税金3.4亿元,增长 6.4%。双乐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钢等 8家企业入库税金过千万元,其中,双乐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钢入库税金分别达5800.3万元、4180 万元和3245.7万元。新宏大、东华齿轮等6 家企业入库税金增幅超30%,其中,新宏大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实现入库税金 2131.8 万元,增长71.9%;东华齿轮公司入库税金1708万元,增长56.2%。

4、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年,我市完成工业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34.7%,占年度目标的107.1%。完成固定资产抵扣0.89亿元,同比下降3.3%;列入XX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双百”工程19项,实际完成投资19.97亿元。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1亿元的伽力森主食产业项目,前11个月完成投资1.5亿元,目前3号黄油车间和粉脂生产线已投产。计划总投资4.8亿元的戴南循环经济产业园不锈钢表面处理中心,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目前污水处理中心已建成,计划于20XX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计划总投资2.3亿元的泰州惠民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固体危化品处置项目,累计投资已完成1.8亿元,主体厂房已全部竣工,目前主要设备安装完毕,预计上半年正式投产。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东华齿轮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前期已完成图纸设计、施工招标,目前经泰州效能办认定,已开工建设,悦兴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射剂、冻干粉针等药品生产项目、大明不锈钢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轧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新蕾麦芽有限公司的5万吨麦芽生产线项目等建设进度较快。

5、园区建设不断加快。以重大项目落户园区为牵引,加大园区载体建设水平,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推进特色园区建设,有序整合三大经济板块及周围产业资源,加快开发区、戴南-张郭、安丰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全年开发区及14家特色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4.13亿元,新增入园企业43家,累计达2252家,完成营业收入1491亿元。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净增个体工商户3593家,净增私营企业15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67.3亿元,完成利润84.2亿元,同比均增长17.3 %、14.3%。

二、主要工作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围绕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坚持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为方向,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主导产业加快提升。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示范集聚作用逐步体现,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戴南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创建国家级食品工业园区为载体,开发区品牌食品产业加快集聚,产业链初具规模,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完成产值187.3亿元,增长25.2%。精密铸造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不锈钢、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240.3亿元,增长1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8.3%。新兴产业加快起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兴海高铁焊丝、渝鑫公司钒氮合金规模生产,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李中、沙沟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达178兆瓦,西北片养殖业与新能源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新兴电子等项目加速推进,兴顺电子微芯片投入生产,城区电子产业集聚发展;远洋机械公司、兴海特钢公司积极向军工产品转型。两化融合走向深入。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申报工作。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年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双乐化工、亚盛金属、安井食品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试点)企业,威鹰机械、兴海特钢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XX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兴野食品、金达电热电器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四星级数字企业,钢莱克、华信达特钢科技、盛飞食品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三星级数字企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启动建设不锈钢制品、脱水蔬菜等主导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2、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平台载体支撑有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强化重大项目督查管理。做好全市工业投资和技改投入的统计工作,及时完成列入XX市跟踪服务的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及“双百”工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投资情况的上报和反馈。实时跟踪成长型企业技改项目实施进度,掌握项目进展情况。配合国税、审计、财政等部门,开展成长企业技改项目竣工验收及考评工作。提升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对列入XX市跟踪服务的亿元以上项目坚持月度跟踪、季度现场走访,对19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做到每月跟踪走访,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并督促企业按照项目实施进展计划加快施工。协同环保、安监、发改、消防等部门,现场召开论证会,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园拟建生物质锅炉、大明不锈钢自动化轧制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完善园区平台载体建设。着力开展特色园区建设,重点园区创牌工作取得成效。戴南科技园区获批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市经济开发区获批江苏省两化融合试验区称号,设立泰州地区首家“苏台(兴化)中小企业合作基地”,重大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3、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培优育强取得成效。坚持把培优育强重点企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强化企业梯队建设,突出成长型企业培育。合资合作取得进展。兼并重组不断推进,兴达公司全资收购诺德药业,新组建江苏悦兴药业公司;申源特钢公司与北京钢研总院开展央企混型经济合作;中航国际粮油贸易公司出资重组江苏百穗行饲料有限公司,新成立江苏泰航饲料公司。研究出台推进企业上市意见,大力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双乐化工已与国信证券签订了上市合作协议,拟在主板上市;渝鑫合金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已完成股份制改造。锁龙消防有限公司“新三板”成功挂牌,博生公司被香港石四药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实现间接上市。引导企业优化管理。大力营造企业管理创新良好氛围,金扬子包装被认定为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安井食品、东昌合金钢等6家企业获批为XX市第四批管理创新先企业。举办第四期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前四期共组织116名学院参加会议,重点骨干企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年组织108余家企业参加由省、XX市组织的各类主题培训14次,提升企业主经营水平。帮助企业拓展销售市场。组织东华齿轮、振亚食品、安井食品等13家企业参加西部洽谈会、江苏产品万里行、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观摩会等活动,推广我市名优产品,介绍企业与当地企业进行产销对接,为企业销售搭建平台,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

4、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提高企业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各类认定取得进展。今年共组织20余家企业(产品)申报XX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威鹰机械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东华齿轮等9家企业获XX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绿禾食品、东华齿轮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星火特钢海洋工程用高性能双相不锈钢丝绳研发项目、兴达公司载重子午线轮胎用超高强度新结构钢帘线等10个技术创新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质量意识逐步强化。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对质量意识、法规、管理技术以及基本知识的认知,夯实质量工作基础。组织兴达公司参加工信部第三期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江苏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培训班。兴达公司成为20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宣传企业。产学研对接持续开展。组织兴野食品、申源特钢等企业赴江苏理工学院进行产学研对接活动;带领海宇机械等企业赴西北工业大学进行技术攻关,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达到新高度。

5、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初见成效。以节能降耗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规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体系,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闭环管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把加快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重点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项目。重点用能企业共完成节能技改项目11项,总投资1.2亿元,年节能1.6万吨标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节能执法检查,促进全社会落后用能设备更新淘汰和升级改造。对已查出的淘汰类变压器、淘汰类电机、车床等机电设备(产品),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淘汰。配合环保、安监等部门,对新艺达公司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开展现场验收。目前已通过专家组验收,相关材料上已报至XX市淘汰办。全年共淘汰落后设备350台套。共对365家企业、单位开展了节能监测、监察,对3家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4家企业完成自愿清洁生产审核。

分页阅读第1页:经信委年度工业经济与信息化工作总结第2页:诚信体系不断完善,信用环境逐步净化第3页: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6、诚信体系不断完善,信用环境逐步净化。以突出企业主体为特色,多举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由市经信委、法院、公安局等12家单位部门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成员单位信用信息员、工作联络员制度,畅通工作任务部署、信用信息报送、工作成果共享渠道和机制。组织14人参加江苏省第十一届助理信用管理师培训,夯实信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诚信宣教与实践。协调成员单位开展了系列诚信宣教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信用管理贯标和示范创建工作,全年新增65家贯标企业,完成XX市下达的目标任务,6家市级示范即将验收评审,双乐化工颜料有限公司被省经信委认定为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联合市文明办开展诚信做企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和促进企业增强诚信观念,规范经营行为。落实“红黑榜”发布制度,努力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氛围。召开诚信红黑榜发布工作部署会、评审会,首批诚信“红黑榜”已于近期在兴化日报等媒体发布。加大信用产品应用推广。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深入推进信用系统查询和结果应用。建成全市公共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经与泰州大市系统对比实践,我市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信息完整、功能完备、运维良好。加强与人行兴化支行沟通协作,完善征信体系,全年向金融机构提供2批次共133条信用警示信息。诚信兴化网、信用兴化微信、手机客户端等载体建设不断完善。

7、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发展环境继续优化。多角度多举措开展工业经济协调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多层次了解收集企业、重大项目在生产经营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以最快速度、最实措施及时响应和协调,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项目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为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坚定企业家发展信心。通过企业家座谈会等方式,全年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80条,下发交办单76份。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协同安监、市场监督局、海事处、消防大队等部门,对全市42家修造(拆)船企业进行了检查,共查出事故隐患632条,已全部整改到位。做好全市铁路监护道口安全监管工作,全年共进行12次道口检查。积极“开展铁路道口“平改立”工作,目前两个道口改造工程进行顺利,已经全部接近尾声,目前正在积极协调推进其他4个道口改造工作。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切实加大对平安电力创建工作的组织开展力度,督促供电部门全力做好平安电力创建相关工作。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和电力供应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协调,完成电力迎峰度夏任务。

三、当前工业经济存在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但工业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和工业用电量均出现负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33.4亿元,入库税金16.8亿元,工业用电量47.6亿千瓦时,同比分别下降5.6%、13.4%、10.1%,经济运行中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一是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减弱。全年,兴达公司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分别下降19.7%和33.7%,拉低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增幅3.3和8.6个百分点。兴达公司全年实现工业用电量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二是重大项目推进不快。全年工业投资增幅较高,但重大项目数量偏少,特别是在建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更少。同时,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观望情绪较重,项目建设推进速度明显放缓,部分在建重大项目存在周期拉长、投资缩水等问题。三是企业融资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下“融资难”、“保贷难”成为制约我市企业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些企业由于库存产品价格下降及互保联保等因素影响,流动性资金严重不足,部分金融单位压贷惜贷严重,导致银企之间出现互不信任,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趋于紧张。

四、20XX年工业经济初步安排

1、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工业强市”要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培优育强“1520”工程,打造我市工业经济升级版。

2、目标安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3、主要对策措施及建议:

(一)加快产业升级调整,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高端发展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不锈钢、健康食品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引导不锈钢产业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推进戴南循环产业园、兴达公司超高强钢丝绳、兴海公司高铁焊丝等项目加快实施,不断推进不锈钢材料及制品在核电、高铁、海洋、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份额。健康食品产业以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食品园区为契机,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推进伽力森主食、中粮可可等项目顺利实施,重点发展速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健康食品产业,打造食品加工全产业链。

二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华合金核电材料、兴海特钢海洋船泊特钢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以李中-沙沟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为示范,大力推进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香港石四药并购博生公司及悦兴药业项目投产为契机,推进生物医药发展;依托兴顺电子等现有企业,推进江苏渴望光电、一信科技、江苏苏创蓝宝石屏幕等项目建设投产达效;推进朗德环保设备等项目加速推进,提升新宏大等企业实力,促进环保设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三是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不锈钢、健康食品、机械制造等制造企业依据发展趋势,推进主辅经营分离,实现由单纯的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发挥新宏大公司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工业设计、信息咨询、跨界电商、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拓展提升中国(戴南)不锈钢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全国果蔬加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功能建设。加快推进戴南不锈钢现代物流园、开发区冷鲜冷链物流园发展。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深入推进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构建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创新型特色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梯队,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新化。20XX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到38.5%;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0项;专利年申请量达到3300件、年授权量达到1500件。

二是持续推进产学研对接活动。继续组织开展“百家企业进百校、百名专家进百企解决百项技术需求”产学研对接活动;充分利用好“泰科易”泰州网上技术交易平台,用足用好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省双创人才等在兴各类高层次人才资源,借助外力、外脑、外智,广泛集聚省内外优质科技创新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以多种形式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新增高质量校(院所)企产学研合作关系50项。

三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加快江苏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兴化分中心、中科院泰州分中心兴化工作站、上海大学兴化科技技术转移中心等的建设,打造面向社会、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特种不锈钢产业研究院建设,与江苏大学合作共建精密铸锻造产业研究院。进一步提升现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建设水平,推进有条件的乡镇、园区建设积极创建省市级科技孵化器。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0项以上。

(三)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转变招商模式和方式,注重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网络招商和企业招商。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引领工业投资,积极招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更加注重不锈钢制品、健康食品、汽车零部件类重大项目招引和有效投入,提升区域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更加注重项目投资质量和效益,设定项目投资强度,亩产税收和集约用地标准等。全市招商引资当年到位资金工作目标156亿元,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0项。

二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市四套班子负责人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对列入XX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双百”工程的19个重大项目,强化协调服务,确保按期投产达效;对在谈和已签约的东风农业机械产业园、中粮咖啡等重大项目,加大跟踪力度,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推动东华齿轮二期、安井食品二期等重大项目早日建成达效。扎实推进成长型企业三年技改行动计划。20XX年新开工亿元项目35项。企业技改投入增长19%;当年完成设备抵扣税金总额确保完成占XX市总额8%的目标。

三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强化园区规划提升,进一步整合、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开发区及重点园区倾斜。着力提升城区板块、戴南张郭板块和安丰板块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发展水平。加快特色园区培育,研究制定特色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对现有园区产业定位实施动态管理,加快园区专业化、品牌化步伐,着力解决园区产业特色不特的.矛盾。推进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食品工业园区,戴南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进一步完善园区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功能。

(四)推进“互联网+”工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一是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依据“宽带江苏”专项行动要求,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提速,推进光纤到户全面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争到20XX年底,我市光缆线路总长度接近5万公里,光纤接入到户53万户,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开通光纤宽带。

二是加速两化深度融合。选择20家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工作,主要在主导产业信息化改造、工业企业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提升、产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创建。20XX年争创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家,江苏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1家。

三是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主导产业中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推进兴达、双乐、威鹰、安井、锁龙等企业逐步实现智能车间,十三五期间建成智能车间10个,并稳步推进条件成熟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实施一批信息化改造项目,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仿真计算在企业产品设计上的应用,加速3d打印、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放大双乐化工有限公司列入省两化融合诊断的样板效应,选择3-5家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产品生产的信息化、定制化,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智能化,逐步建立结合产业实际的智能制造模式。20XX年,力争建成智能车间2个。

(五)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促进企业培优育强。

一是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培优育强“1520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合理企业梯队,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培育产销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5家,过10亿元企业20家。推动“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工程”,20XX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二是加快推进企业重组上市进程。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上市融资等方式,攀高附强、高位嫁接,与国内知名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实现裂变式发展,加快推进澳瑞凯板桥矿山机械与葛洲坝易普力爆破股份有限公司重组进程。放大锁龙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效应,继续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渝鑫合金、双乐化工、格林生物等上市工作。20XX年力争“新三板”挂牌2家。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占有率,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20XX年,新增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件,XX市知名商标12件;省名牌产品1-2件。培育XX市市长质量奖企业2家,XX市质量管理奖企业2家,XX市服务质量奖企业1家。

(六)推进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推进职能转变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完善网上审批平台实现网上并联审批,认真审核行政审批项目各项权力要素,利用权力事项运行平台,充分体现网上并联审批的优势,促进部门间数据及时交换、互为共享,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管。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清理界定中介服务项目,对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行政机关自行设定的予以取消,大力压缩中介服务的时限,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及服务行为。深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红黑榜制度,探索联合进行诚信褒奖和失信惩戒工作,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加大恶意逃债行为的打击力度,构建良好诚信经营氛围。优化工业经济服务。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判。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企业反映问题的协调与解决,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和投资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坚定企业家发展信心。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推进直接债务融资工作,大力推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扩大企业担保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对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推进“化圈解链”工作,强化风险预警和防范,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创新工作方法,着力破解用地、用工难题。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电网优化布局,提升服务工业经济能力。

篇2:经信委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委在市委市政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经信委的指导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扎实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一)城市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0xx年我市实施了宽带中国专项行动,在城区大力推进光纤入户建设,在农村地区加快实施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工程,促进宽带应用在灾区的普及和推广。目前,我市互联网市际出口带宽达到120g,3g网络覆盖率达60%以上,主城区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占比超过70%,国际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

(二)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加快。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已形成一个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功能完善、资源丰富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内网已拥有部门用户1400余个,接入终端超过1万台,网络覆盖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已建成了公文交换、信息报送、办件管理、会议管理、电报横传等系统。当前,我市正在研发综合办公平台,预计明年上半年将会推广使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方面,已经开发并推广了政府信息公开、市政府应急管理、市政协提案系统、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领导电子信箱管理等应用系统。近期,随着我市互联网门户网站“雅安之窗”全新改版,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时政新闻、推介宣传、为民办事和与公众互动方面更加便民。

(三)雅安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加快。结合雅安水电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区位优势明显,我委积极引进国内知名it企业落户雅安。目前,中国软件下属子公司四川中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软西部云谷(雅安)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在雅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建设规模为1000台服务器,面向中西部地区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租用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平台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可以试运行。

(四)雅安公众免费wifi建设成效明显。为让老百姓尽快体验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成果,20xx年,我委实施了公众免费wifi项目建设。目前,我市主城区街道、公园、车站等公共区域已经建设近200个免费公众wifi热点,注册用户已超过2万,群众用手机登录后,就能免费上网、看电影、发微博、用微信。我市已成为全省首个免费公众wifi覆盖主城区的'城市。

(五)积极探索三网融合新思路。三网融合是未来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市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网络设施改造,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培育市场主体。目前,XX区已开展双向进入试点,中国移动雅安分公司与四川广电雅安分公司已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网络资源正在整合利用,将为居民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整合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六)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我委结合雅安总体规划和自身特点,以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为目标,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积极配合市住建局于今年年初成功申报了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城市,今年3月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与XX市政府签订了《XX市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确定了雅安智慧城市创建的16个领域的重点信息化项目。

二、20xx年工作重点

目前,我市已经进入了芦山“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委将着力于信息化建设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

(一)以通信基础设施灾后重建为契机,全面加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市通信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期内20xx—20xx年估算总投资12.82亿元,项目175个(其中列入国家总规项目投资8.16亿元,项目132个),争取中央财政通信恢复重建资金共计5.05亿元,这为我市通信基础设施重建提供了保障。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我委将进一步督促雅安通信运营商加快推进总规和专规中涉及传输网、固定通信网和3g、4g移动通信网等泛在的公众通信网恢复重建,全面提高城乡通信覆盖率,提升通信服务水平和可靠性,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同时,加快完成XX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争取在20xx年6月前发布。

(二)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科学重建的管控。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中列入总规的项目2527个,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委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科学管理。今年年底,我委牵头实施的灾后重建科学管控管控系统将正式上线运行,明年我委将结合灾后重建工作,不断完善该系统平台,促进灾后重建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实现阳关重建、廉洁重建。

(三)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我委和市人行经过多方市场调研,拟打造雅安民生消费一张网、一张卡工程即“智慧雅安民芯”工程。该工程将雅安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功能逐步整合到一张金融ic卡上。市民用任意一张具有银联标识的金融ic卡在一个支付平台上就可以网上缴纳水电气、光纤收视费和网上购物支付,持有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就可以刷卡乘坐公交、超市购物以及其他消费支出,实现“一卡多用、卡卡通用、机卡通用”的跨银行、跨行业、跨网络、跨地域全国通用的金融ic卡支付方式。目前,我委已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关于启动智慧雅安民芯工程的请示》,智慧雅安民芯工程将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按照先主后次的原则,前期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民芯工程”运维资金,以城市公共交通、水电气、广电、通讯行业缴费、超市购物为突破口,促进养老、旅游、政务服务等公共资源开放,设立优惠政策;力争让智慧雅安民芯工程在20xx年4月20日正式上线运行。

篇3:经信委年度经济建设工作总结与工作安排

一、工业经济工作

1、主要工业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1—11月份我区规模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03.12亿元,同比增长15.23%;规模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6.44亿元,同比增长15.99%,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3.17%,增加值增速全市排名第二,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上报数字)15%左右。

(2)我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50家,净增4家,总数全市排名第二,已完成市政府年度任务。

(3)1—11月份我区工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46.18亿元,同比增长66.2%,预计增速全市第一。

(4)1—11月份我区有85 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年度亿元产值序时进度,其中有67家企业产值已超亿元,4家企业达到年度超5亿元产值序时进度。预计年底能新增1家(皖西羽绒)产值超5亿元企业,圆满完成市政府年度任务。

2、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狠抓经济运行调度工作

今年在几个重要节点适时召开了工业经济调度会,由于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调度的措施得当,今年各项工业指标的完成情况均好于去年,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1—11月份增速达到66.2%,远远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由的负增长到增速全市第一,得到市经信委有关领导的肯定。

(2)细化分类指导推进梯度发展

按照扶大扶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一批成长性好的亿元企业、培育上规一批小微企业;帮扶解困一批停产倒闭企业四个层次要求,每一类遴选10家企业,并建立全区中小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由区党政班子领导重点加强包保联系,梯度推进。目前我区现已摸排尚荣无纺布、北菱电梯等拟上规工业企业23家,拟退出规模工业企业10家,新旧产业实现有序更替,新兴产业蓄势待发、规模优势待増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针对目前我区企业较为突出的成本上升、资金紧张、行业性产能过剩等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帮扶解困力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协助企业尽快落实土地指标,二是通过银企对接为企业解决融资难,三是做到地产品推荐工作,提高企业产销率。

(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作用

一是积极研究设立区中小企业续贷过桥资金并制订有关实施细则,初步确定资金总额为1800万元,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到期银行贷款转贷资金周转难的困境,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积极兑现市区两级度工业奖补资金10,137,679.61元,其中市级工业奖补资金区级配套部分兑现4,568,064.73元,区级工业专项奖补资金兑现5,569,614.88元,有力推动了我区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了我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根据相关规定,开展多次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区级财政扶持工业发展奖补的新措施、新办法,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认真做好工业专项发展暨市g312走廊建设段规划

结合“十三五”市g312工业走廊建设规划,遵循我区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围绕我区四大主导产业,高起点制定g312覆盖区内的园区发展规划(包括经济开发区、城南镇工业项目区、平桥乡高新工业集中区、分路口镇工业集中区、江店镇工业集中区和罗集乡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园区,重点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光伏新能源产业园、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激发园区发展潜力,加快项目入园步伐,提高入园企业质量。利用“十三五”规划编制机会,突出规划引领,夯实平台基础。目前工业专项规划和各主要工业园区规划均已上报区发改委。

二、民营经济工作

1、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我区预计税收总收入约12.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收入可占到总量的86%,预计达到10.75亿元;

(2)全年新增私营企业数约1678个,总数达到5600个,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约为56个(户籍人口按100万计算);

(3)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约2652户,总数达到24000户,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数约为240户(户籍人口按100万计算);

(4)20新增市名牌产品3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六安瓜片),已申报省著名商标6个,市知名商标6个;

(5)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数185个,预计全年将达到200个;

(6)20独山镇成功申报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目前我区的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个数已达3个。

2015年度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未下达指标任务,考核依据各县区实绩,我区已连续三年在市民营经济考评中跻身前三名,我委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在今年的考核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2、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突出涉企服务。责任组成员单位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定期走访了解民企生产运营情况,帮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推进品牌战略。积极做好品牌培育申报工作,指导辖区名牌企业参加2015年安徽名牌到期复审工作,并提出详细修改意见。积极开展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活动。大力培育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省、市名牌产品,今年已组织6家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6家企业申报市知名商标,民营企业商标、名牌意识明显加强。

(3)优化发展环境。在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全面推行全程帮办服务,继续推进全程帮办和“一站式”服务,发挥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作用,及时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和举报案件,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收费项目。

(4)培育产业集群。在“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专业镇的战略规划。2015年度独山镇成功申报六安瓜片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下一步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产业集群产业镇的培育,拟培育丁集婚纱服饰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徐集食品(花生糖)产业集群专业镇,另一方面积极宣传惠企政策,精心指导项目申报,做好省级产业集群镇企业的服务工作。

三、“退城进园”工作开展情况

我委按照区政府的既定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做好“退城进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止11月底,我区“退城进园”34家企业除万乘云汉大酒店外,已全部完成对土地边界、面积、权属的现场调查核实及“三费”测算工作。34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已完成评估初审(其中3家企业已同意签订土地收储协议),19家企业已申请选择评估公司,其余8家企业“退城进园”办公室正在积极宣传,动员他们选择评估公司。

四、的工作安排:

1、度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工业经济方面:当前宏观经济新常态下,根据我区工业经济的整体现状,我委认为各项经济指标数据应保持在一定合理的区间,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增长。20的工业经济增加值增速应控制在10%以内。按照区领导加大清理僵尸企业力度的要求,预计20度我区退出规上企业数将有所增加,我区新增规上企业数、亿元企业数等指标不宜过高,净增数在2个左右。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火车头之一,但鉴于2015年度我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按照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年度应是多数企业对前期投资的消化期,因此工业固投应保持一定的合理增速,增速在15%左右为宜。

(2)民营经济方面:2016年度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00户,个体工商户2500户;民营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民营经济服务增加值增长10%左右,民营经济税收增长10%以上;新增中国驰名、省著名、市知名商标5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民营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数新增200个,亿元产值民营企业个数保持在2015年水平。

2、下一步的计划打算:

为做好明年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加强联系帮扶工作。针对我区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瓶颈和特困企业脱困难题,将因地制宜地分类指导,促使资金、技术、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积极培育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工作,建立全区中小企业库、未投产项目库和关停并转企业库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做好经济形势预警和分析,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以恢复、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做好经济运行调度。围绕年度目标,找缺补差,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切实加强工业产销、利税、投资等重点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在经济新常态下避免经济指标大起大落。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按照主体功能区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全区工业布局,着力构建“1+2+n”工业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从2016年起着手实施g312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建设和培育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两大工程。g312工业走廊建设2016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经济开发区的园区扩展建设、城南及平桥工业区基础设施提升和沿线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投产;2016年培育省级产业集群镇工作重点是推进丁集镇婚纱产业园、设计中心、物联网大厦、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建设,并推荐申报2016年度省级婚纱服饰产业集群专业镇。

四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示范作用。一是根据2015年底出台的区中小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使用实施细则,配合区金融办、区融资担保公司等单位做好申报企业资质初审,确保为发展潜力好的优质企业提供有力支持。二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工业专项资金或项目支持,如:国家开发银行融资债券项目,安徽省工业专项资金项目、XX市绿色示范企业认定等,引导企业向资源节约、产品绿色和生产智能方向发展。三是按照相关规定对我区工业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范围和奖补力度做出一定调整,顺应绿色发展趋势,使资金向高技术产业流动,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落实“省行动计划”和工业经济“调促转”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XX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继续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注重提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完成2015年度XX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XX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既定目标任务,现将我区2015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旅游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2015年,我区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旅游质量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营销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区旅游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2015年度,全区共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较往年均有大幅增长。

二、党政重视,全面构建旅游发展良性机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始终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到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同等位置,纳入全区六项主要经济工作之一,今年年初出台了《中共XX市XX区委 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2015-重点工作,建立正常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旅游工作领导组会议,对重点项目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督查。同时,我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设立了旅游专项资金,进一步强化旅游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从而形成“党政齐抓、部门共促、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

三、旅游项目谋划及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抓手,在全区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2015年我们重点围绕XX市旅游委员会制定的`五大旅游区和五条旅游线路打造,重点是六安茶谷建设、绿色城南、城郊区休闲带和质量提升这条主线抓好项目建设。

截止目前,全区重点谋划旅游项目7个,其中大别山湿地公园、大独山景区、老淠河城市景观带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并启动前期建设工作,新开工和续建项目总数34个,其中紫荆花生态度假村、独山樱花溪畔生态度假村、六安农博园、裕民生态度假区、武陟山庄、六安茶谷东入口茶主题公园、百家冲茶主题公园均已建设完成。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了霍山至戚桥105国道段旅游快速通道改造、更新了高炮、旅游指示牌,完成重点景区标识标牌更新,景区内道路修缮,完成了六安茶谷东入口茶主题公园及体验馆,旅游标识标牌、旅游交通道路、景区内骑行道路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及百家冲茶园主路、循环路建设,新建了茶谷沿线狮子岗乡旅游快速通道,修建了独山大桥、启动了独山镇集镇道路拓宽、独山镇乐水河治理系统整治工作,启动了城郊休闲带旅游快速通道、观景平台、骑行道建设规划工作,实现了全区旅游通道的畅通、舒适。

五、景区质量提升。

以独山红色小镇建设为目标,重点是大独山景区红色旅游布展提升工作,严格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同时我们还严格按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对照现有重点是提4a、3a级景区进行整改、建设,目前我区a级景区建设整体较好,均达到先关标准。

六、旅游厕所建设

按照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全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对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推进,2015年截止11月底,我局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6家,其中独山镇茶主题公园、百家冲茶园、狮子岗乡万亩桃园景区、桃园沿线、西河口乡红军烈士陵园、城郊休闲带生机伯伯、半岛山庄、武陟山庄、许继慎纪念园、九公寨景区、大别山旅游商城旅游厕所均完成建设,并将于本月底进行验收。

七、乡村旅游点建设。

坚持做好与“景区开发创建、重点项目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五个结合的文章。依托六安茶谷、淠河经济带建设,结合美好乡村建设。2015年,我区独山镇南焦湾村、分路口镇武陟山村、苏埠镇南楼村、青山乡土门店村、徐集镇黄岳村完成了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和申报工作,苏埠镇南楼村、横排头成功申报 “特色旅游示范村”,独山镇荣获“安徽省美丽宜居小镇”称号,XX区成功申报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区。

同时,分路口武陟山村武陟山庄、顺河镇白鹭田园、平桥乡生机伯伯生态园启动了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八、宣传营销。

成功承办六安旅游山东淄博旅游暨农产品推介会,举办了裕安旅游暨招商苏州推介会、裕安招商旅游茶谷推进会,创新推介会形式,将旅游与招商和农产品相结合、大力营销,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参加省、市旅游部门主办的各项旅游推介活动,参加了兄弟县区举办旅游推介会,承办了六安茶谷开茶节、XX市首届蒿子粑粑文化美食旅游节、六安茶谷开茶节自驾游活动、主办了上海风尚旅游频道自驾游裕安旅游商品推介会,周边城市旅行社裕安踩线活动,举办了中国旅游日免费游裕安活动,区内重点旅游企业徽六赞助承办了“徽六杯”首届四国拳王争霸赛、举办卡地亚湾郁金香文化旅游节,与体育局联合举办武陟山庄杯端午节垂钓休闲比赛、包粽子比赛等,邀请了省委党校县区宣传部长班考察指导裕安旅游,辖区友好、飞燕等多家旅行社与XX市、长三角周边城市多家旅行社签订游客互送合作协议,单次一次性招来500人以上游客,达10余次。

今年8月,我区启动了裕安智慧的旅游app项目建设,开通了景区微众号、与皖西日报、六安声屏网签订了全年宣传推介活动,在中安在线、六安电视台、六安人论坛、新周报等网络和媒体宣传推介裕安旅游,不断提高裕安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裕安旅游对外形象得以提升,游客接待量显著攀升,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加。

同时,今年来我区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加大旅游和现代休闲农业建设相融合,依托一谷一带建设,打造出一批景点旅游线路产品,推出了裕安一日游、二日游等7条精品旅游线路 。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外市场模糊难辨方向的情况下,根据目前各项经济指标预测,街道经济总体上仍可保持稳定态势,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认真摸排、对照,现就主要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以下总结,并初步汇报明年的重点工作安排。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面对今年国内外市场的不稳定,甬江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街道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年初预期基本保持一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1、都市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街道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和经济服务,努力克服严峻经济形势和企业转型调整难的双重影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1-10月,4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8亿元,增加值9.73亿元,同增6%,实现产值36.05亿,主营业务收入33.23亿元;9家区工业三十强企业的产销利以及增加值指标均保持增长。此外,甬江90家限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04亿元,同长23.7%,实缴税金2.34亿元,同增20.2%,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

2、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采用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招引优质企业来甬江兴业。截至10月底,我街道新引进企业221家,注册资金6.47亿元,国内实到注册资金4.91亿元,浙商资金6.35亿元,超额完成目标。4月底,清泉花园东侧地块成功出让,该地块被众冠商业广场开发有限公司成功摘得,成交价约3.3亿元。此外,街道以801电商园为依托,成功引入唐能生物科技、彬彬智能科技等5家以科技产品研发为主的优质企业。

3、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包家安置房项目已经顺利交付;世贸日湖中心项目已经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华润万象城城市综合体配套房地产项目已于6月开工建设,综合体项目也将于今年12月份开工,原江花玻璃厂地块项目、原家世界地块项目和华方大厦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湾头启动区1#地块项目、清泉花园东侧地块众冠商业广场项目也在积极方案调整中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此外,几个房地产项目进展较快。世茂首府天境花园项目已经竣工交付,招商地产公园1872、港中旅名门府、复地江城国际等房地产项目正在按计划进度快速推进。

4、企业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在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捷创技术和惠尔顿汽车配件两家企业已于上半年顺利实现“新三板”上市,赛克思于今年下半年顺利完成股改,正式更名为赛克思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另有朗科精工和金波减震器两家单位顺利通过XX市管理咨询示范项目验收,同时赛克思液压和天和电动两家公司顺利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项目立项。科技、人才方面,2015年,我街道累计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初创企业认定共53家,爱美克思照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处于公示阶段,年初申报的赛克思液压、瑞源生物科技等3家企业的3项市级重点、重大项目均获得立项;2015年1-10月,我街道专利授权量为325件,其中发明专利67件,占比高达20%;同时我街道今年共引进海外工程师和国外智力项目五项,嘉隆工业被评定为市级实习生示范基地。

5、电商经济实现新发展。大力鼓励传统生产型企业“电商换市”,出台了推进电商发展的专项文件,从房租、培训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推进电商产业的发展。于20正式投入运营的801电子商务园顺利完成招商,截至目前共入驻电子商务企业69家,入驻员工300多人,1-10月份,累计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量超过5000万。801电商园已成为我街道继梦神商务楼、宁大产业园、金论商务区、钢铁智慧港之后,“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又一成功案例。同时也是江北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众创服务中心范基地。

篇4: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环境,全市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行动作为主要载体和抓手,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40.9亿元,完成总产值926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和8.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0.7和1.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9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99.8亿元,同比增长13.4%,投资实绩位居全省前茅;完成自营出口279.2亿美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484.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转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着重体现在“八个抓”:

(一)重抓工业强市。制定出台《深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行动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绍兴工业强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并将“四推进、五倍增”相关指标纳入对各地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各区、县(市)、市直各开发区围绕“四推进”、“五倍增”分别开展试点,先后召开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装备制造业发展暨“个转企”“下升上”等系列现场会,进行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制订下发《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切实加大对“腾笼换鸟”、“机器换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十大重点产品及产业链培育等的奖励扶持力度。深化开展工业经济“比学赶超”主题活动,制订出台“工业强镇”竞赛办法,充分调动各地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抓转型升级。调整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扶持体系,推进落实“5年100亿元”专项资金;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三百推进计划”,调研制定《养生保健品开发计划》,加快培育发展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20xx年,全市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63.3亿元,同比增长9%,占比从年初的25.6%提高到27.7%。制订《关于培育十大重点产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梳理明确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现代环保装备、纺织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等十大产品领域及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分别与各地、相关企业签订创新发展责任书,组织参加中国义乌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举办浙商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论坛,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标志性产品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积极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绍兴纺织印染、嵊州纺织(真丝)、新昌装备制造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绍兴纺织、嵊州领带(真丝)成为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优秀示范区。

(三)重抓工业投资。围绕实施产业升级投资“1456”工程,先后编制下达“新三年建设计划”重大工业项目469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149只、“双百技改”项目计划124只及“机器换人”项目计划68只;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467只,完成投资512.8亿元;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94.3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到工业投资的39.4%,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33.8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到工业投资的73.4%,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围绕推进“机器换人”,先后制定出台提升企业装备自动化工作考核办法和鼓励“机器换人”的专项扶持政策,会同银监部门落实通威机械等5只“机器换人”项目签订32.5亿元银团协议,推荐申报27只项目获得2.88亿元中央资金扶持,15只项目获得3780万元省级贴息补助。成立重大工业项目服务办公室,通过强化考核督查、问题协调,以及举行市县联动重大项目开工仪式,营造良好投资氛围。

(四)重抓创新驱动。深入开展柯桥区、新昌县智能纺织印染装备产业和诸暨市现代环保装备产业综合技术创新省级试点,重点推进1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结合开展十大重点产品及产业链培育,确定一批市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进行重点培育;菲达环保的燃煤烟气治理装备等5家产业技术联盟成为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入选数量占到全省的近1/5。市本级设立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专项扶持资金,出台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工业设计示范机构、优秀企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举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培训班、推进会和成果展,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开展工业设计及品牌策划对接活动,重点推进柯桥省级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建设,目前该基地已集聚创意设计机构131家,各类创意设计及研发人才1500多名,今年以来已获得专利授权410个,成果转化产值47.6亿元。

(五)重抓集约发展。全面深化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工作,完成市区1434家工业企业和96家商贸服务企业的.核算排序工作并在《绍兴日报》公布,全市累计11263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综合效益排序,开展了有序用电、印染企业排污指标“二档四类”管理、袍江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税征收改革试点等排序应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能源总量和用能强度“双控”制度,制定出台考核评价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健全完善监测预警、用能核准、节能量交易等制度,完成全省首个用能项目的节能量交易;组织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编制实施103只重点节能项目计划,推进落实20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单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5%左右。全面强化落后产能淘汰和低端产业转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腾笼换鸟”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全市累计淘汰267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节约标准煤55.64万吨,盘活存量土地10195亩,9家列入国家和省级淘汰计划的印染、化纤、织造、蓄电池等企业生产设备全部拆除,23座落后粘土砖瓦窑全面关停,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六)重抓两化融合。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调研制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组织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重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按期完成诸暨枫桥“智慧安居”试点建设,诸暨市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航天长峰智慧城市大型软件研究院落户袍江并被列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创建,编制完成《绍兴市“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新柴股份等7家企业列入全省第一批工业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绍兴纺织等3个产业集群列入省级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轻纺城网络公司成为国家工业企业信息化试点。结合开展“两化融合”服务年活动,举办系列辅导和培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驻地网共建共享并实现突破,全市完成光纤入户能力覆盖达到91万户。

(七)重抓优化服务。深入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全市经信系统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缩减到22项,审批权限基本做到“应放尽放”;全面推行模拟审批和审批代理制,牵头开展技改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扎实“百企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出台企业综合优胜考评办法和范蠡奖考评办法,着力打造“五型”企业;制定出台小微企业规范升级的政策意见和行动方案,全年完成“小升规”616家,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和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市区工业企业风险监控平台,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走访工业企业活动,切实帮助企业发展难题;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进镇入企”和“中小企业服务日”活动,健全小微企业互助资金池,探索年审制转贷试点,全年发放中小企业专项信用34.6亿元,惠及企业1512家。先后在新闻媒体开辟深化“双服务”助推“开门红”、打造绍兴经济“升级版”、“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系列报道专栏,广泛宣传各地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篇5:经信委工作总结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偏紧、能源及环境和生产要素硬约束不断增强、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震荡、消费市场尤其是外需低迷疲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等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对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和做出的新决策、新部署,面对机构整合到位后艰巨繁重的机关建设和管理任务,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克难奋进,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强劲态势,呈现出“五大亮点”,即工业总量大扩张,一年净增产值一千亿元以上;发展速度大提升,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主导产业大发展,形成“两千四百”(继汽车产业之后,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装备制造、医药化工产业相继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进入百亿阵营)产业发展格局;县域工业大跨越,总量首次超过市区占据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企业成长大丰收,规模以上企业、产销过亿元企业和过10亿元企业分别突破1100家、500家和 40家,一年净增140家、180家和15家以上。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为实现未来五年襄阳工业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市经信委先后被授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全省企业成长工程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全市作风效能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全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发展速度领跑全省,总量规模加速扩张,工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出高开高走的良好运行态势,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始终保持在50%以上,增加值增速在27%左右,工业增速全年一直领跑全省,始终高于全省增速7个百分点左右。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3000亿元,达到3276.5亿元,增长48.4%,一年净增产值1000多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34.6亿元,增长26.8%,同比净增353.6亿元。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1%,占比比底提高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8.5%,比20底提高4.2个百分点,襄阳工业对全省工业和全市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显现。20xx年,我市“一个龙头、六大支柱” 产业呈现竞相加快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两千四百”的产业发展格局,即: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之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4.5亿元,装备制造、医药化工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分别达到306.3亿元、270.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77.5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近百亿元。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速均超过40%,正在形成新的产业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显现,全市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1.6%,比年提高2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实现突破,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不断增强。县域工业总量在去年4月份首次超过市区,占据了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20xx年,7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6.99亿元,同比增长71.2%,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6%。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9.51亿元,同比增长26.9%,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4%。县域工业与市区工业的占比由2010年底的48.8:51.2调整为56:44,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4、市场主体加速成长,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20xx年,全市工业企业达到8003户,比上年净增100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05户,净增 151户,产销过亿元企业达到571户,净增256户,过10亿元企业达到47户,净增20户,产销近300亿元、400亿元的企业各1户。大批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壮大,形成了推动我市工业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

5、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xx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40.62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省工业投资的11.65%,比201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3%,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

6、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截止20xx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建有7个博士后产业基地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院士工作站;拥有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名牌64个,湖北省著名商标45个。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涉及的4个行业10家企业落后产能全部关停。

二、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凝聚人心,以跨越式发展的更高追求鼓舞斗志,以开拓创新的思路措施推动发展,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点定位科学谋划,不断提升组织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境界

一是把工业发展放在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大局中进行谋划,找准发展定位,确立奋斗目标。按照襄阳达到全省六分之一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四个襄阳”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总目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领先发展、率先跨越的最新指示和要求,组织我市百名企业家赴宜昌学习考察、开阔视野,筹备召开全市做大做强做实工业工作会议,启动实施向万亿工业强市目标迈进的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二是创新主导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用专业化团队谋划推动龙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围绕构建“一个龙头、六大支柱” 即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运作以“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系列支撑载体”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工作机制,调整和改革委机关内部机构设置,组建了六个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办公室,面向全国公开招考了六个专家型的产业办主任,大力开展股权投资招商,组织100多家企业在深圳参加股权投资招商活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工作已经展开,组建产业专家顾问机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个性化产业政策等工作也正在抓紧推进。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在推动发展中的巨大调控作用,不断提高组织指导工业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新特征和新需求,不断探索组织指导工业经济工作方式方法和途经,把工作方式从直接抓工业生产调度调整到更多地利用政策推动发展上,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襄阳工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具体配套政策,研究制定了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发展的意见、支持驻市军工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支持全市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一系列极富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实施,必将对襄阳工业跨越式发展产生巨大的引导和调控效应。

(二)做大做强工业投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继续保持旺盛势头

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第一要务来抓,组织更多的领导力量、更多的科室和机关干部参加招商。积极承接央企扩张,数次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京,与中航工业公司、兵装集团公司、兵器集团公司、中航机电公司、际华股份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北汽福田公司、中国风电集团公司等军工集团和央企高层领导洽谈对接,争取更多的'投资项目布点襄阳,先后促成总投资110亿元的中国风电集团风力发电和风电装备建设项目、总投资102.9亿元的中国移动公司“四大中心”项目、投资29亿元的3611机械工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北方光电光学材料项目、投资20.9亿元的华中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40亿元的东风公司与中国兵装集团合作建设的变速箱项目、投资6亿元的天津金耀集团制剂生产基地项目等先后开工建设;加强跟踪服务,投资20亿元的525泵阀工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金鹰重工工业园项目等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加紧向前推进;对我们已拜访和到我市投资考察过的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电信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电子信息装备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央企,正在加紧策划包装项目,强力攻关,力争早日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继续通过各种途经,了解、掌握和研究更多央企集团的发展战略、主营业务、投资方向、发展布局、所属企业分布区域等相关信息,顺腾摸瓜,密切跟踪对接。继续扎实开展产业招商,促成总投资106亿元的兴发集团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依托新日电动车招商引资,成功举办了中国新日电动车零配件企业襄阳投资说明会,与台州尊豪等4家企业签订正式投资协议,协议金额总计8亿元,与XX市东模机车配件有限公司等6家配套企业签订了意向协议,另还有多家企业表达了落户襄阳的意愿。20xx年,共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的招商项目8个,投资总额累计260.9亿元,其中,实际到位招商引资资金5.23亿元。

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在市区确定了70个过亿元重点工业项目作为跟踪监控对象,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对照国家和省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建立了技术改造导向性计划项目库,入库项目253个,总投资411亿元,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资料的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申报。今年以来,单独或会同相关部门共向上申报各类工业项目86个,已到位扶持资金1亿多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催生壮大市场主体,全民创业和企业成长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组织开展了多次有影响力的培训、辅导报告、银企恳谈、项目对接、企业家联谊等大型主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20xx年全民创业春季行活动,20xx年创业培训启动仪式暨首场培训讲座,“十大创业明星”评选表彰活动,连续组织举办八期襄阳名家大讲坛活动,举办9次襄阳政企高管精英峰会等企业家沙龙活动,还有襄阳百强企业评选发布活动、创业示范基地评审命名活动、利用社会力量举办emba高级总裁研修班,组织70多名企业家到宁波考察学习,争取财政资金对市区小微企业进行房租补贴,扎实推进企业家健康工程和暖心工程,组织近500名企业家开展免费体检,“20xx湖北襄阳创业英雄汇”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声势大、效果好,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拓展了创业范围,大大提升了市民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的素质,赢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截止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创业者达15.8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4167个,增长18.3%,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进一步推进企业成长工程建设,通过多方调研和借鉴学习外地经验,研究制定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扶持企业成长壮大的政策措施,列出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技术改造、土地供应、要素支持、政策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领导力量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和服务,全力支持这些重点骨干企业上速度、上规模、上水平,培育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对各县市区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督促和指导,目前,襄州区、XX市、XX县等地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已挂牌成立。根据规模以上企业新的统计口径和申报要求,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扎实做好申报的基础性工作,先后数次会同统计部门赴省经信委、省统计局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提出了建立市“四大家”领导联系企业家制度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企业家协会建设,组建了企业家俱乐部活动基地,开办了emba总裁培训班,促进了我市企业家能力素质、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申报工作,隆中药业等4家企业已申报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回天胶业等3家企业申报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订了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提出了重点建设十大示范平台;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收集企业技术难题30项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多项,组织近300家企业参加全省第七届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成果丰硕,签约项目70个,总投资40.67亿元,我市代表团连续七年荣获最佳组织奖。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精品名牌创建力度,隆重药业等6件企业商标已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初步确定42家重点企业产品备选申报湖北名牌,并组织开展了专题培训和辅导。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建设步伐。落实了2010年关闭小企业财政补偿资金1296万元,组织申报了20xx年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小企业计划,省政府下达我市的10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已全部拆除应淘汰和拆除的生产线和设备,并顺利通过省检查组验收。积极开展汉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完成了涉及我委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抓好关闭小企业工作,与财政局联合向省申报了今年关闭12家小企业的财政补助资金。扎实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组织实施了47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统计和监测,组织开展了“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等。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积极申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新四五印染公司高档家纺印染短流程生产项目被列入了国家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积极推进“两化”深度整合。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了《襄阳市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和《襄阳市两化融合实施意见》以及《襄阳市财政性资金信息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先后到3个城区和 7个县市区开展了《湖北省信息化条例》专题讲座,目前,全市县级信息化工作队伍已基本建立,全市信息化专家库入库专家近百人。启动了全市“两化”融合试点工作,已储备“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0个。把全市工业经济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克服各种困难,加快建设步伐,我市工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开通,并先后举办15场平台推广应用专题培训,受训近3000人次,目前平台入驻企业已近2000家。继续抓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认证工作,今年我市又有三家企业通过软件企业认定,原有的5家软件企业全部通过年审,软件企业总数已达到8家。

(五)奋力推进争先进位,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全委上下总动员,最大限度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地做好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整个会议的圆满成功。始终把“展示形象、推动工作、促进发展、鼓舞士气”作为总的指导思想,把办成一次“有特色、难忘记、震撼人”盛会作为目标,把实现各县市区发展全线进位作为首要任务,把高水平、大力度地推进企业发展、项目和园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注重参观、接待等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作为关键,制定目标,明确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密切跟踪督办,集中全部精力开展筹办工作,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筹备召开了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分析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着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枣阳汽车摩擦材料、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等六个产业集群通过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复查,新增老河口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行列,使我市的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7家。狠抓全省、全市县域经济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监测力度,重新修订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奖励政策,推动全市县域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六)不断强化运行调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坚持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走势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就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加强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分析研判各产业发展走势;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和市场供求情况,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向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发布,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有效指导。会同襄阳供电公司多次赴省经信委、省电力公司汇报,争取电力负荷支持,坚持和完善全市用电情况日报和月分析制度,加强用电科学调度,确保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有效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全力做好组煤保电工作,引导用电大户千方百计增加电煤储备,加强储煤中心建设,促成襄阳电煤储备中心与山西平奴煤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供煤20万吨的供煤协议,使储煤中心成为企业动力煤的重要补充来源;全力以赴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及时对企业资金需求库进行更新完善,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组织开展了“金融早春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行长园区行”、“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助推中小企业成长新型金融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融资对接活动,在“金融早春行”活动中,369户工业企业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达210亿元,签订贷款合同的336笔,金额达55亿元。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行长园区行”活动中,12家银行与24家中小企业现场签约贷款9.5亿元,整个活动签约15亿元。积极为企业协调争取省生产调度金,共为际华3542、东风能源等5家企业争取生产调度金4100万元,有效缓解了这些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全力为融资担保机构的设立、注册、开展业务提供服务,目前,我市共有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32家,注册资本金23亿元,今年以来共为8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5亿元。通过扎实有效的运行分析监测和要素协调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七)切实加强机关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一流”为目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机关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一手抓工业经济发展,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障。二是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作风效能综合评价评议活动,全面启动治庸问责工作,认真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深入开展涉企收费和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收费专项检查,累计检查涉企收费部门、单位320多家,查处自立项目、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强制服务等违规收费行为80多件,违法金额2359.89万元,责令清退1300多万元,收缴财政 550多万元,直接和间接减轻企业负担2000余万元。三是加强机关党组织自身建设,我们以“五个基本”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上水平。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举办了市经信委系统20xx年唱响襄阳红歌会,共25个代表队 1200多人参加,其中14支代表队获市红歌会表彰;举办了市经信委系统“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演讲比赛活动,我委也分别荣获了红歌会、演讲比赛组织奖。在经信委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暨“七?一”表彰活动,对经信委系统16个推动科学发展的好班子,12个引领科学发展的好书记,68名服务科学发展的好党员,30名红旗基层党组织和3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营造了争创一流、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在认真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20xx年的各项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集中度不够;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市场主体仍然较少,规模块头小,竞争力不强;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等。在推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学习教育和开展活动的形式还不够多样,监督检查工作有待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未来五年襄阳跨越式发展宏伟目标的起步之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达到4000亿元,同比增长25%左右,力争达到42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增加值确保达到 1200亿元,同比增长24%左右,力争达到1250亿元,同比增长27%左右;实现税金、利润分别增长15%;工业企业新增1000户以上,达到 9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20家以上,达到1200家以上,其中产销过亿元企业新增100家左右,达到600家;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900亿元,同比增长45%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贯彻市十二次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新目标,继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实施主导产业龙头支柱工程、骨干企业成长工程、产业人才保障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发展环境优化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线出击”、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和加快中小企业成长“两翼拓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措并举”、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两手齐抓”、中心城区发展XX县域经济“两极并重”、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奋力实现襄阳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为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奠定良好开局。总之,我们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四个襄阳”、早日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6:乡镇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发改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努力提升发展的谋划能力、政策的研究能力、工作的统筹能力、项目的推进能力,围绕“六个注重”,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促进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6亿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19.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0.9亿元,增长28.9%;服务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11.6%;节能减排、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等任务进展也较为顺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全委上下深入学习了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省、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化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优良学风。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知识储备,增加思想深度、拓展视野广度、提升谋事高度,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履职尽责本领。

(二)注重调研分析,积极建言献策。一是在认真总结、研判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经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按月形成《月度经济专刊》,对我县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为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完成《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成情况的报告》,对全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提交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四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新型城镇化进展情况、发展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了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五是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开展全县各党政机关公车及司勤人员数量、费用的统计汇总工作,并完成我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的上报工作,为年底前完成公车改革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六是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预计年底前提交人代会讨论通过。七是根据省、市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制定并实施《县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为推动我县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水韵独具最美皖北水乡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三)注重政策争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皖北“新十条”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机遇,从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等方面梳理了53个重点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为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我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三年滚动投资计划。

(四)注重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审批。一是做好项目库编报。牢固树立超前意识,准确把握资金投向,紧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重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编制完成了《县建设项目》。根据项目库安排,全年共建设项目372个,年度计划投资203亿元。二是规范项目审批。自今年起,所有备案项目一律实行网上备案,进一步简化申报手续,提高办理效率,方便投资主体。截至目前,共受理政府投资项目立项申请74件,企业投资备案申请29件,全部按时办结。

(五)注重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全县实施续建项目92个,其中72个项目正在建设,52个项目竣工;计划新开个项目172个,已经开工102个;谋划项目108个,88个有进展。二是扎实推进省“861”、市“3461”项目建设。全年共安排省“861”项目53个,市“3461”项目92个。预计全年,省“861”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1%;市“3461”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3%,均超过序时进度。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19.6%,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四是抓好项目资金争取。密切关注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谋划和申报项目,预计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

(六)注重价格监管,确保物价稳定。一是切实开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价格收费秩序,切实做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全县共保留各类涉企收费66项,预计年减轻企业负担2400万元。二是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成立市场检查组,加强商贸流通服务、农产品市场、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监管,强化民生价格监管。三是主动做好涉纪案件财务价格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共受理并出具涉纪、涉案各类价格鉴定报告55件,标的额约215.9万元。四是坚持“12358”价格举报电话24小时专人值守,随时受理各类价格举报,上半年共受理价格咨询、举报投诉72件,按时办结72件,办结率达100%,方便人民群众参与价格社会监督检查工作,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价格权益。

二、工作计划

(一)抓好规划落实。认真落实、实施“十三五”规划目标,统筹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态势,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及时监测经济运行状况,对发展中新情况、新变化要及时应对,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抓好调研工作。要善谋发展,为县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在我县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要多做全局性、预见性调研,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设性建议。

(三)抓好项目管理。不断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在项目审批上要进一步加强审核、审批度,加强项目可行性、工程方案等项目的审核。加大工程投资概预算审核力度,核减不必要的经费开支,节约公共经费。进一步加大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改革措施,不断精简投资审批程序。

(四)抓好重点建设。加快重点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搞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推进生物质电厂、蚌五高速、国道104改线等重大项目的进程,搞好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投资宏观调控与管理,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五)抓好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筛选一批新的项目,完善前期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六)抓好物价稳定。严格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农产品、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价格监测力度,尤其是要做好市场价格波动时期的监测预警工作。大力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及12358价格值守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另外,按照有关要求,继续做好价格认证、文明创建等其他工作,落实好全委各项职能。

篇7:区经信委工作总结

区经信委工作总结

一、201*年工作总结

1.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34亿元,考核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9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64亿元、利税47亿元、利润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27.7%、60%和62.3%。实现工业增加值136.96亿元、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3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5%。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3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17家,过20亿元企业5家,过100亿元企业2家。

2.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固投65亿元,同比增长32.65%。加快推进工业重点项目“633”工程,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63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3个,竣工35个。首次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双十工程”项目建设,实行区领导挂钩重点推进,19个项目开工建设,春兰动力变频压缩机、宏瑞新材料金刚线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江苏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钴酸材料项目和汇景薄膜科技等新能源项目正有序建设,将于20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3.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我区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型县(市、区)”、“江苏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工作单位”,区创业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年新增三部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3个,帮助企业上争各类科技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总量突破3000件,发明专利申请突破1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6件。

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认真组织实施“千企升级、百企示范”活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全区“四新”产业完成产值4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企业转型成效明显,微特利、泰州机械厂等5家企业成功实现高位嫁接,常发锋陵公司成立省农业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宇成集团高性能花生收获技术装备产业化获得省成果转化专项扶持,春兰机械“双工位工作台上移式全自动立式拉床”产品通过省制造业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春兰清洁能源新研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成功获得大型客车动力系统的生产许可证明。

5.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全年完成产值547.39亿元、销售收入526.77亿元、利税37.35亿元、利润22.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5%、23.16%、42.56%和42.26%,分别高于全区平均增幅8.63、7.7、19.93和11.9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私营、个体工商户3968户,其中50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178户;完成民营经济净增注册资本35.19亿元。

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绝大部分经济指标都顺利实现年度目标,但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工业入库税金等考核分值高、权重大的核心指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从项目建设情况看,今年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的组织化程度之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少数重点项目推进的速度不快,新招引的大项目、好项目也不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201*年工作思路

201*年工业经济主要目标任务初步确定为“5528”,即“四新”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产值比重达50%以上、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利税突破80亿元。围绕全年市、区目标,工业经济要在稳增长保增长中挑重担作贡献,在调结构促转型中当主角做主力军,在深化“三服务”中有创新大作为。我们将重点在以下方面做好来年工作。

1.以优化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现场,主动帮助化解土地、用工、资金矛盾,努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行业动态和市场监测预警,准确把握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的动态信息,认真抓好监测、分析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引导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广交会”、“西洽会”等各类平台,开展多种营销活动,快速开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学习研讨、典型推广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狠抓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2.以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在确保201*年工业“633”和“双十”项目抓竣工的基础上,认真排定201*年新一轮的'“双十”项目。进一步完善“双十工程”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项目督查会、过堂会、现场办公会,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努力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突出抓好201*年“双十工程”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好项目的快速推进力促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对201*年度已竣工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力促尽快达产达效。对部分投产项目,以抓建设进度、促全面投产为着力点,全力做好协调推进。对其他在建项目,细化序时,强化督查,力促早日竣工投产。

3.以政策激励引领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和杠杆作用,加强对国家、省市各类优惠政策的归并集成和宣传解读,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政策、理解政策,从而更好地把握政策;认真落实我区重点成长型工业企业和中小工业企业扶持政策,引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完善行政审批机制,扎实抓好“三集中三到位”、并联审批、网上审批、招投标、限时办结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提高行政效能。探索建立政府创投引导资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吸引民间资本跟进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向新兴产业倾斜,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

4.以科技创新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泰州市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行动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使工业企业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装备和技改投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共建创新平台、强化内部人员培训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开展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合作,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上争服务力度,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以及国家驰名商标。

面对201*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推进我市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篇8: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业强区”目标要求,紧紧咬住目标任务不放松,扎实工作,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我区工业经济稳健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1—6月份我区新增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93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1.9亿元,同比增长61.4%;实现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39.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3亿元,同比增长147.5%;工业产销率94.8%。

二、主要工作成效及措施

1、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一是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监测。将规模工业主要经济目标及时进行分解落实,加大对各镇、办及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督查力度;建立每月经济运行调度会制度,分析预测规模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确保目标按进度计划完成。二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控力度。对纳入全省重点调度的19户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实行月调度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突出工业平台建设。1-6月份,金安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7亿元,新增用地2700亩,凤凰北路、

凤凰南路、大华山路正式开工建设,松林苑小区和三元河小区等安置小区正在加紧施工;城北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入多万元,新征用地600多亩,完成园区内水、电管网配套工程,横一路即将建成通车,10栋回迁安置小区全部封顶,10底可全部交付使用;孙岗功能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10KV高压主供电线路2公里、平整土地200亩、新修道路1.8公里;中店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400多万元,长约1公里的南山科技大道正在施工建设,预计8月初建成通车;双河功能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00多万元,平整土地50亩,完成长约600米的主排水管道铺设和长500多米的“振兴大道”建设;木厂功能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企业45家。

3、加快工业项目建设。1-6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6.8亿元,同比增长110.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03亿元,同比增长147.5%;投资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上马。投资5亿元、占地614亩的江淮电机产业园项目将动工建设;投资

1.5亿元、占地100亩的龙腾汽车压铸铝项目仪器设备已购回,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预计9月底可建成投产;投资1.2亿元、占地100亩的保威特梭现代化重型工业织网机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平整,7月上旬将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占地100亩的永成电子全自动定量包装机组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拆迁,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占地140亩的东凯纺织10万锭精密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年内可建成投产;投资1.1亿元、占地166亩的明牛服饰服装生产项目一期厂房已全部建成完工,6条羽绒设备生产线已安装到位,正在进行水电、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7月中旬可试生产。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委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3800万元,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委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措施。截止6月底成功引进2个项目,招商引资的滚动轴承技改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已到位资金1700万元;恒天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汽车4S店项目已到位资金600万元。共计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0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60.5%。

5、全力推进节能降耗。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节能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区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领导。二是印发《金安区20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强化措施。三是签订目标责任书,与年耗能1千吨标煤以上的.7家企业及企业所在的乡镇街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四是开展节能宣传,在节能宣传周期间,我委在城区主干道设立宣传台,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发放节能材料200余份;同时在区政府门前放置了主题为“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彩虹门,以 及下发了关于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6、电力执法成效显著。根据省、市经信委《关于开展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开展了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全区共清理树障640处,近10万棵,清理线路下违章建筑2处,制止违章建房3起;有效地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为全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提高了有力的保证。

7、拆迁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区政府下达我委市政工程拆迁任务13户,为确保拆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在拆迁工作中坚持“三到位”。一是政策宣传到位,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做好被拆迁户思想工作,解除他们后顾之忧。二是真心帮助到位,在拆迁过程中,对拆迁户反映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我们全力帮助解决。三是耐心说服到位,在拆迁工作中,对那些不合理要求,我们细致耐心同拆迁户讲清政策,做好思想说服工作,化解矛盾,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在不到二十天时间内全面完成调整后的拆迁任务。

8、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据区委统一部署,结合我委自身实际,开展了以“履职尽责创一流,承接转移展风采”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比学赶超的热情,进一步促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牢固树立便捷高效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机关学习制度》和《财经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强化管理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组织开展《廉政准则》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四是提升服务质量。年初,委党组一班人分片联系规模以上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委机关打造成企业的“娘家”;努力做好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半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做大做强工业任务仍然艰巨;二是落地项目建设速度不快;三是社会节能降耗减排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认真落实每月经济运行调度会制度,分析预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产销情况,以及重要生产要素供需情况,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按时序进度要求,对年初确定的目标分解进行再细化、再明确、再落实,切实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三是抓好生产要素保障。特别是做好夏季电力迎峰渡夏工作,保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2、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加大优势企业扶持力度,对现有的重点骨干企业,在项目申报、融资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做好规模企业培育,壮大规模企业队伍,确保全年目标完成。三是抓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对于续建的项目,将在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合理工期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对目前尚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将抓紧做好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配套条件的落实,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使之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一是促进产业升级。以东凯纺织3万锭麻制品精密纺织项目、龙腾汽车年产30万台套乘用车变速箱件项目和保威特梭年产45台以上的重型织网机项目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为支撑,推进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技术上台阶,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企业创新步伐。积极引导企业把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增加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做好与省、市有关部门的对接,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技术创新类专项扶持资金,发挥扶持资金的催化作用。三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下大气力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能,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对照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区的能耗指标,加大能耗大户和高能耗企业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应对工作,确保全区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

4、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继续执行“公务员联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度,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建立部门、企业联动机制,推行服务承诺制,提倡人性化服务、温馨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投资企业办事速度、缩短审批周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奋力实现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篇9:经信委工业节能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突出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增效工作,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把高耗能项目准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

一、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坚持“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原则,立足“低碳、绿色、环保、高端”的产业定位,以九龙低碳经济园区为载体,按照“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的要求,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对工业经济的引领作用,发展壮大低碳环保、机械电子、新型材料、食品药品四大产业。为防止园区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三废”污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一是高起点高要求做好园区总体规划、控规、可研报告及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合理行业布局。二是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对不符合环保政策、规定的项目和工艺一律不予接纳;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环评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申报环保验收工作。三是对在建项目严格执行《环评法》等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按环保“三同时”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投产。四是加强对现有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重点加强对燃煤锅炉和污水处理的监督,督促企业使用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区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改善。五是结合路网改造进行雨污水管网埋设并在各企业处均设有接口,要求各业主按照“雨污分流”将企业内的.雨水管、污水管分开后接入园区总管网,杜绝污水随意排放。目前九龙低碳经济园全面完成29.87公里的污水管网工程,园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做到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二、扎实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积极参与市政府组织开展的“节能宣传周主题展览活动”,制作宣传展板,现场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节能理念,倡导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推广宣传区属工业企业节能产品。积极推荐申格电子参加省绿色工厂项目申报。大力实施节水工程,XX工程塑料厂和金竹竹叶有限公司被评为先进节水单位。

三、发展园区绿色经济。

坚持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理念,着眼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核心技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精品园区”和“低碳经济园区”。加快园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注重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推进低迷企业关停并转,实行重组、兼并、腾笼做大,努力实现园区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四、完善政策措施。

引导和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工业节能技术攻关,支持重点行业节能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强第二产业(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作的意见》和《XX区工业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新增税额奖励办法》等,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严格落实涉企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12项推禁令,定期走访企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业务培训,对企业参与市政府组织的全国性展销会给予补贴。

下一步打算:一是跟市里协调,继续帮助入规企业进行绿色工厂项目申报工作。二是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企业进驻园区。三是继续和区水利局对接,做好节水企业的申报评选。四是协助区住建委(分管环保科室)进一步做好环境督查,确保所属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新的污染源产生。五是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企业能耗比,逐渐淘汰高耗能设备。

篇10:区经信委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区经信委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外需乏力、内需不振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努力克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现将我委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

1、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11月份,我区规模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1.37亿元,同比增长12.99%;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xx6户,净增10户;工业固定资产完成27.79亿元,同比下降6.2%;有65户规模工业企业达到年度亿元产值序时进度,其中 62家企业产值已超亿元;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05个;1—8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9.3亿元,同比增长9.6%。

2、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狠抓经济运行调度工作。一季度召开了工业经济调度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调整思路,努力完成今年各项指标任务。五月初,对问题乡镇进行了现场调度,排查企业、查找原因、细化任务,确保全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十月份又召开了一次工业和招商引资观摩推进会,对前三个季度工作进行总结,四季度工作进行安排,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我区继续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引进较大的工业项目有兰迪节能玻璃、奇艺包装、新银渔网具、松仁钢材开平加工、木兰人防工程设备等。下一步,我们将一手抓招商引资工作,确保项目源头活水,一手抓落地项目建设,确保引进来的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三是着力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裕安经济开发区投入8.35亿元,实施城南片区规划修编、金裕大道配套完善等,7.5平方公里扩区规划获得省批。目前已正式投产企业有潮升塑业、贵人树木业、华美模具等6家。在建的有亿科木业、中宝建材、佑逸二期等7家。九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今年累计投入2亿多元,总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其中平桥工业园在建工业项目33个,振兴光伏二期、恒源机械、北菱电梯等6个项目已实现投产。

四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去年,我区台了《关于培育工业主导产业的实施意见》,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招商、扶持骨干龙头、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设立产业发展资金等扶持措施,推进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打造裕安工业经济升级版。同时,加大技改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实现传统产业规模和层次的“双提升”。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振华变速箱、强大齿轮投入2亿多元实施技改,永发新型建材投资1.5亿元实施旋转式隧道窑项目;振兴光伏二期自主设计施工的光伏车棚,达到发电和使用双重功能;恒源机械新区建成投产,恒源机械博士后流动站成功揭牌。创新融资方式,扶持六安环宇大成科技、快捷实业、金麒麟农业3家企业在四板挂牌。

(二)民营经济

1、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月份,全区新发展私营企业526户,私营企业总数达3543户,增长17.4%。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833户,个体工商户总数达21034户,增长10.1%,民营企业总数和个体工商户数位于全市前列。

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1-11月份,全区规模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1.37亿元,同比增长12.99%;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xx6户,净增10户;有65户规模工业企业达到年度亿元产值序时进度,62家企业产值已超亿元;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完成基础任务103%。

三是自主品牌逐渐增多。今年培育市名牌产品13个,省名牌产品5个。大恒竹木、丰硕米业已成功获批市名牌产品,强力电机进入省名牌产品公示阶段。培育省著名商标19个,市知名商标32个,其中5家企业新认证省著名商标已上报待批,另有2家省著名商标再认证,11家市知名商标已上报待批。

四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1-8月份,全区完成专利申请25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6件。专利授权总量xx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件。6家企业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项。

五是经济贡献更加突出。1-9月份,民营经济国税收收入30921.1万元,占税收总量80.6%;民营经济地税税收收入53905万元,占总量95.27%。民营经济税收总收入84826.1万元,占总量89.35%,同比增长31.49%。目前已有7家民营企业纳税超千万元。

2、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文件精神,依据《XX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办法》,积极兑现培育壮大工业经济补助资金共计452.48万元。办理企业各项退税3928.07亿元。

二是突出涉企服务。责任组成员单位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定期走访了解民企生产运营情况,帮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推进品牌战略。积极做好品牌培育申报工作,组织辖区名牌企业参加20xx年安徽名牌到期复审工作,对5家企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报初审,并提出详细修改意见,积极开展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活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5件。大力培育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省、市名牌产品,民营企业商标、名牌意识明显加强。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在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全面推行全程帮办服务,继续推进全程帮办和“一站式”服务,发挥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作用,及时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和举报案件,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收费项目。

(三)退城进园工作

一是区征补办已对佛子岭路以南的17家企业的建筑物、附属物完成了摸底登记,正在进行附属物、停产损失费等核算(龙凤缘酒店没有摸底登记)。整个土地约4xx亩,房屋建筑面积约18.79万平方米。二是17家企业提出了申请,已上交土地、规划、房产等相关证件复印件,其中强大、振华2家企业已完成了现场勘验,等待评估公司出最终报告;中小学勤工俭学印刷厂、山龙工贸、大别山饮片厂、宝祥禽业4家企业已委托评估公司进场,正在现场勘验;剩下的企业正在进行评估公司选定工作。三是做好改变万乘云汉和龙凤缘酒店退城进园企业用地性质和明诚电气职工活动中心选址工作的相关工作。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的问题

(一)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

1、投资动力不足

受国际环境和国内需求不足影响,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长期贷款低速增长,导致当年民营经济及国有企业自发投资的动力不足,企业家普遍反映找不到投资的亮点,企业投资热情不高,招商引资效果不佳,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成功落户我区的项目不多,来洽谈的多是市场等三产类项目,产业类项目很少,且多是化工项目,环境制约因素高,像前两年天通电子、佑逸管业、大恒竹木等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景象不复存在,造成投资连续乏力。

2、土地供需矛盾突显

由于近年裕安提速发展,超计划用地,自去年以来,省国土厅加强土地指标控制,导致我区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显。由于无土地指标,加之违法用地处罚力度加大,致使许多项目不能开工建设或已开工又停建整改。如华园乳业、皖西羽绒、恒源机械二期、奥德电器、荣兴冰箱等项目急待土地指标开工建设。另外,去年底签订投资协议的闽南石材城、中海油lng储备库等项目也在等待独立选址土地指标。可以说目前土地要素制约是我区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3、重点项目推进困难

目前续建项目缺乏活力,很多项目一期投产后,受市场、融资及经济形势影响,投资方举棋观望、犹豫不决,原定二、三期项目迟迟不能按计划开工或开工后不急于建设,如强力电机二期、恒源机械二期、佑逸管业二期等。新上项目制约增大。自新的征迁条例实施和规划审批管理权限集中收归市级统一管理以来,在规范行为的同时,也加大了征迁的难度和审批时间的延长,多地出现“征地难、拆迁难、报批难”问题,致使新建项目迟迟不能进场施工。

4、外贸企业进出口业绩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和国内需求不足影响,我区外贸进出口面临严峻形势,1-8月份,全区累计进出口额5175万美元,总量位于全市第5,同比下降30.52%,低于全市平均增幅22.35%,外贸进出口下滑影响民营经济综合指标完成。

(二)退城进园工作

一是建设资金问题。入园企业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二是土地指标问题。没有土地指标,企业无法办理土地、房产等证件,为下一步的'融资带来困难。三是评估过程中代征道路、有房无证的房产、隐蔽工程等认定工作。

三、明年主要经济指标安排及工作打算

工业经济方面:初步考虑,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2%,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左右。重点建设的工业项目有恒源机械二期、强力电机二期、长景机电、华园乳业、海泰瓜尔胶、鑫威新材、晶泰林业、松仁钢材、木兰人防设备、兰迪玻璃等。民营经济方面: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占全区gdp的80%以上。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60户,个体工商户3100户;民营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民营经济服务增加值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民营经济税收增长15%以上;新增中国驰名、省著名、市知名商标5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民营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数新增220个,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同比增长15%;亿元产值民营企业个数保持在20xx年水平。

为做好明年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真心诚意,抓联系帮扶。针对目前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金紧张、行业性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测工作,及时做好经济形势预警和分析,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以恢复、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集中精力,抓运行调度。围绕年度目标,找缺补差,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切实加强工业产销、利税、投资等重点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避免大起大落,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是未雨绸缪,抓谋划项目。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结合市政府绿色发展、六安茶谷等重大战略部署及我区四大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等,提前谋划,充分发挥重大工业项目拉动作用。

四是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对续建、扩建或技改的项目全面摸底登记,对新建项目按月调度通报形象进度,加大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力度,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

退城进园工作明年将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完成目标任务。

篇11:区经信委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思路

区经信委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思路

区经信委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思路

**区经信委

201*年,**区经信委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经信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区工业经济大会确定的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狠抓工业经济运行监控,突出项目实施推进,强化企业服务,坚持将工作着力点放在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上。除个别指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外,其他各项指标全面完成了市、区下考核目标任务。

一、201*年工作总结

1.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34亿元,考核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9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64亿元、利税47亿元、利润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27.7%、60%和62.3%。实现工业增加值136.96亿元、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3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5%。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3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17家,过20亿元企业5家,过100亿元企业2家。

2.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固投65亿元,同比增长32.65%。加快推进工业重点项目“633”工程,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63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3个,竣工35个。首次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双十工程”项目建设,实行区领导挂钩重点推进,19个项目开工建设,春兰动力变频压缩机、宏瑞新材料金刚线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江苏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钴酸材料项目和汇景薄膜科技等新能源项目正有序建设,将于20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3.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我区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型县(市、区)”、“江苏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工作单位”,区创业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年新增三部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3个,帮助企业上争各类科技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总量突破3000件,发明专利申请突破1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6件。

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认真组织实施“千企升级、百企示范”活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全区“四新”产业完成产值4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企业转型成效明显,微特利、泰州机械厂等5家企业成功实现高位嫁接,常发锋陵公司成立省农业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宇成集团高性能花生收获技术装备产业化获得省成果转化专项扶持,春兰机械“双工位工作台上移式全自动立式拉床”产品通过省制造业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春兰清洁能源新研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成功获得大型客车动力系统的生产许可证明。

5.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全年完成产值547.39亿元、销售收入526.77亿元、利税37.35亿元、利润22.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5%、23.16%、42.56%和42.26%,分别高于全区平均增幅8.63、7.7、19.93和11.9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私营、个体工商户3968户,其中50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178户;完成民营经济净增注册资本35.19亿元。

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绝大部分经济指标都顺利实现年度目标,但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工业入库税金等考核分值高、权重大的核心指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从项目建设情况看,今年区委、区政府项目建设的组织化程度之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少数重点项目推进的速度不快,新招引的大项目、好项目也不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201*年工作思路

201*年工业经济主要目标任务初步确定为“5528”,即“四新”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产值比重达50%以上、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利税突破80亿元。围绕全年市、区目标,工业经济要在稳增长保增长中挑重担作贡献,在调结构促转型中当主角做主力军,在深化“三服务”中有创新大作为。我们将重点在以下方面做好来年工作。

1.以优化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现场,主动帮助化解土地、用工、资金矛盾,努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行业动态和市场监测预警,准确把握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的动态信息,认真抓好监测、分析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引导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广交会”、“西洽会”等各类平台,开展多种营销活动,快速开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学习研讨、典型推广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狠抓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2.以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在确保201*年工业“633”和“双十”项目抓竣工的基础上,认真排定201*年新一轮的“双十”项目。进一步完善“双十工程”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项目督查会、过堂会、现场办公会,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努力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突出抓好201*年“双十工程”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好项目的快速推进力促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对201*年度已竣工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力促尽快达产达效。对部分投产项目,以抓建设进度、促全面投产为着力点,全力做好协调推进。对其他在建项目,细化序时,强化督查,力促早日竣工投产。

3.以政策激励引领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和杠杆作用,加强对国家、省市各类优惠政策的`归并集成和宣传解读,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政策、理解政策,从而更好地把握政策;认真落实我区重点成长型工业企业和中小工业企业扶持政策,引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完善行政审批机制,扎实抓好“三集中三到位”、并联审批、网上审批、招投标、限时办结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提高行政效能。探索建立政府创投引导资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吸引民间资本跟进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向新兴产业倾斜,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

4.以科技创新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泰州市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行动纲要》和《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使工业企业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装备和技改投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共建创新平台、强化内部人员培训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开展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合作,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上争服务力度,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以及国家驰名商标。

面对201*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推进我市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篇12:工信委信息化管理科的工作总结

工信委信息化管理科的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信息化管理科以政府信息管理为重点,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完成建设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县的工作,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加大对政务网的安全检查及应急预防,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本部门工作。

一、今年信息化管理科的主要基本工作

积极组织我县30余家各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对参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各行业企业两化融合总体发展现状,指导企业明确两化融合的发展重点,提升我县企业两化融合程度。

2、积极推进我县文明创建5大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供电、城管、电信运营商等部门,对我县各乡镇主街道开展道路管网整治工作。通过为期4个月的整治工作,我县各主要道路两侧空挂通信、电力等线缆得到整治,道路两侧空挂线路井井有条,无乱打乱挂、线路紊乱等情况,消除了安全隐患,并显著改善道路环境、人居环境,确保我县文明创建整体工作的顺利实施。

3、参加全市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培训会,认真学习当前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并对我县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进行自查,提升我县网络安全防护预防和减少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我县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对我县在十二五期间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同时,积极探索我县十三五规划信息技术发展基本思路,会同我县信息中心认真完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规划。

5、积极组织我县10余家各行业重点企业参加江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暨企业需求征集会,了解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接的平台,加快推动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6、认真督促我委各科室每月及时上报相关政策、信息等,做好我委网站信息发布工作,保障政务公开化、透明化。

7、配合参与省、市在我县的信息资源整合的调研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信息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县各机关网站管理力度不够,部门还存在着发布的部分信息材料不全,信息公开标准不够详细,缺乏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对全县工业企业信息化融合的指导不够等。

三、明年工作打算

1、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上新台阶。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对于推进行政体制的`改革、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依托电子政务平台,统筹推进、规范运行,着力构建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体系,高质量建设政务信息网站。

2、切实加强对网站的指导和管理。

网站的宗旨是“搭建平台、展示形象,借力宣传、促进发展”,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加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加强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工作高质高效的运行。

3、大力推进全县信息资源整合和“智慧城市”的“数字城管”和“智慧交通”的建设工作。

4、积极推动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加强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为了帮助我县企业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信息化应中来,从而降低企业办公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和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我们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其次要组织各种活动,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了解信息化应用的内涵,利用信息化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信息化应用的创新中来。

篇13:工信委信息化推进股工作总结

今年我委信息化推进股坚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作,抓住信息化应用这个重点环节,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信息化的应用,在企业“两化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应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我县的信息化应用向纵深推进,现就今年我委信息化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为信息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委党委把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从人力及物力上给予相应保障。成立了委信息化工作机构,并根据工作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与充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为信息化工作落实任务措施。

为了大力推进全县信息化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会议和树典型等措施,在全县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力量,鼓励更多的企业走上“两化融合”道路,促使企业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目前,我县机关部门基本使用用友、浪潮等知名专业软件,更多的企业逐渐使用上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m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等信息化生产和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推进信息化应用,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1、着力完善行业协作平台。

我们高度重视企业在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从思想上认识,行动上落实。推进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和商务贸易,提升了企业生产、运行和销售效率,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保障了公共安全,提升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重点选择了我县具有较强优势的合力泰、新界机电、明泰发电、南方水泥、大北农饲料和半边天药业等重点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试点;组织推荐了我县合力泰、南方水泥、爽利源和新界机电等企业申报今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

2、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建设。

契合上级工作任务,我们组织人员对移动、电信、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企业进行了全面的“两化融合”情况调研,同时邀请部分企业代表召开了“两化融合”调研座谈会。

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企业信息化案例讲解展示,以及其他交流学习、媒体宣传等方式,使企业老板对企业信息化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企业热衷加大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在企业信息化上我县合力泰公司投入900万元、南方水泥投入25万元、联合饲料投入5万元等,企业信息化发展呈良好态势。

3、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

我们注重企业信息化发展优势,因势利导,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高新化、智能化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优势产业不断扩档提量,做大做强。我县合力泰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1-10月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1.47亿元,上交税收5790万元,实现利润16.301亿元,同时取得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的好业绩。

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工作打造“透明”。

今年我们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为抓手,做到一个不漏,一点不放,管理组织网络化、监督系统化、运行阳光化,打造“透明”政府的有力手段,1-11月,我委发布各类信息共157条,全县发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共39951条。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民生热线的办理机制,让每一件民生诉求都能得到第一时间办理,办理满意度得到群众的认可。

篇14:工信委信息化推进股工作总结

今年,市容股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团结进取,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推进市容市貌管理工作,现将市容股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今年以来,积极参加局党委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党的政策和理论武装自已头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水平。首先积极参加我局开展的各类学习活动,如观看“青春雷锋”等教育片;结合我股室的业务要求,将涉及我股室的法律法规,如《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西双版纳州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要求股室每一名工作人员认真进行学习;并积极参加“城市园林绿化技术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培训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加深了业务管理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二)加强业务管理水平,提升市容市貌环境

今年,市容股以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市、省级卫生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复检为契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通过配合宣传部协调宣传广告商、报社等媒体宣传报道了创模宣传标语,提高了市民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为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创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市、省级卫生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于3月底至4月上旬,完成了宣慰大道(214线)门头招牌整治工作,历时10余天时间的努力,完成门头招牌特色化改造共计276户。拆除共212块,约1020平方米的整治。使沿街商铺店面门头实现了一楼一线、一店一牌、整齐规范。以崭新的城市面貌迎接州、市重大庆祝活动。

2.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于3月初对城区四大街和嘎兰路段实施喷雾工程,工程于4月18日完工并投入使用。

3.打造精品绿地,提高城市品位。从今年1月至今,分别对澜沧江路于北环路接口空地、世纪金源景兰大道、世纪金源江边绿化带、江北入城口绿地、白象城前市一小路、市一中至北环路口、机场新入口两侧等地的绿化带内种植了铁力木、印度紫檀、桃花心木、黄花梨、望天树、红椿、香樟、四树木、沉香、格木等珍贵树木,共计为3461棵,通过栽种珍惜名贵树种,提高城市绿化景观效果,打造精品绿地。

4.根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城镇特色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按局机关按排部署,我股室负责对XX市门头招牌特色化改造和亮化工程。10月上旬完成对开发区银通大厦的亮化工程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对勐遮路市国旅实施亮化工程,预计11月底完工投入使用。

5.做好大型户外广告摸底调查。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结合市容股业务工作,对城区内的勐养转盘、勐海路、机场路、宣慰大道等路段进行大型户外广告摸底调查,掌握了广告牌设置地点、所属产权人、使用单位或个人、办证时间、审批时间、设置结构情况等,目前已完成了大型单立柱广告牌调查共28块,其余正在进行调查中。

6.积极做好“两创”工作,做好资料查缺补漏。对照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和创建省级生态市的标准,做好涉及建设部门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将任务分解资料落实到人,资料收集及时转交市环境保护局生态办,补充、完善所需资料,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及迎检准备。

7.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准备工作。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认真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复检的资料收集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于7月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国家园林城市迎检动员会议,现正处于任务分解表资料收集阶段。

8.加强日常业务工作办理。截止11月7日,共计办理业务228件,其中门头广告审批51件,户外广告审批22件,城市广场占用审批43件,城市占用绿地、移植树木审批13件,核发风景区建设许可证2本,“绿色图章”申请备案52份,验收备案45份。

9.加强信访件的答复工作。答复州、市人大代表和州、市政协委员建议提案14件,完成工作简报4期。

10.落实城市管理委员会职责。认真履行了城管委工作职责,主要是加强庆祝州庆60周年和傣历1375年泼水节活动的市容市貌环境整治工作。下发了相关城区非营运机动车辆专项整治通知。落实了市委、市政府要求节前10日工作报告制度,组织全市部委办局等单位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2次,动员各责任路段单位和城区单位提高干部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意识,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了良好的市容环境。加强督促检查,形成城市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其次是组织协调市公安局、允景洪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进行综合执法,履行职能作用,加强城区“四乱”整治等活动,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道路秩序有所改善。6月份已将完成工作交接于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11.积极协助景讷乡创建国家园林小镇。

篇15:工信委信息化推进股工作总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工作要求》,现将XX区水利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区水利局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各项重点领域信息,努力创新公开形式,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水利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一)在政府信息制度建设方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办理程序,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答复机制。认真受理依申请公开,依法有据、严谨规范地进行答复。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认真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探索建立推进和保障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

(二)在政府信息公开形式方面:继续加强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继续扩展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搭建网上交流平台,加大力度推进社会公众对水利工作的了解和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靠群众积极指出和广泛参与,畅通政府和群众互动渠道,提高政务公开社会效益。

(三)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面:严格执行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主动、及时、准确公开水利领域各项法规政策,推进部门财政预算决算、行政审批事项等政府信息公开。

二、主要成效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XX区水利局严格执行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主动、及时、准确公开水利领域各项法规政策,推进部门财务信息、行政审批、人事信息、应急管理等政府信息公开。公布本部门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继续清理、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公开本局18项行政审批项目操作规范、流程图,办理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过程监控。截止到月30日,本局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共计234条。

(二)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是公开办事指南。在政府服务窗口设置咨询台,详细展示水行政审批办理流程。方便申请人掌握政策,办理相关业务。

二是公开水利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年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水利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2条,同时有政策解读。

三是公开行政收费信息。公开局二层机构水政水资源管理站、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和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收费公示表,公开收费项目名称、收费(征收)依据和标准、收费范围等详细内容。

四是公开人事信息。20xx年公开人事任免信息3条。

篇16:区经信委土地房征收工作总结

一、20**年征收工作情况

**棚户区改造征收项目:该区域内总户数为217户(含北湖污水管网12户,保障房28户),自20**年5月征收工作启动以来,现已完成208户的.征收任务,除**大厦附近几户未拆除,其余已基本拆除。目前,除煤球厂1户和**大厦7户正通过协商和法律程序解决外,区域内征收工作已基本完成。

**棚户区扫尾项目:该区域内鸡矿4户职工住户房屋和原食品公司屠宰场办公楼全部拆除,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各项费用全部结算到位。

市信访局北侧地快征收项目:该地快共有12户房屋征收任务,现已完成11户征收协议的签订工作,尚余1户正在走法律程序。

水木清华二期征收项目:该项目总征收任务38户,区域内房屋基本腾空,现已签订协议17户。

东部城区旧城改造征收项目:东城指年初下达我委20户征收任务,现已完成13户,尚有7户正在强力攻坚。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每个地块征收任务,按照“领导上一线,干部上前线”的工作原则,均成立征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调配人员,实行驻点办公,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分片包保到位。并针对征收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办法,保障征收工作快速推进。

二是做好政策宣传。为统一征收户思想,充分利用舆论阵地,通过贴公告、挂横幅、发宣传单、致广大被拆迁户一封信、发放民意调查表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我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征收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解决难点问题。在各地块征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房屋公私产权不清晰、房屋用途不统一以及公房私占、私建房屋、征收户超越政策等诸多难题。为此,针对各个问题,采取有效办法,一个一个攻关,取得较好了成效。

四是坚持依法征收。认真研究、论证征收补偿方案,进行多轮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大多数群众满意。严格执行既定的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坚持一个政策执行到底,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搞暗箱操作、人情操作,切实做到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确保房屋征收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今年来,征收工作平稳有序,未出现越级访、集体访事件。

五是做好档案管理。始终本着“对过去负责、为现在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严格执行查看、调取、档案材料审批程序,并对征收协议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努力做到“收齐无漏、及时归档”。

篇17:经信委上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经信委上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为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我委积极落实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研究法治建设1次,党组中心组学习法律2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我们制定了普法责任清单,将各科室责任具体化、项目化,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责任,形成法治建设合力。今年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夯实政策法规科力量,增加至3人,制定了xxxx年法治工作总结,保证法治机关建设的参与性、针对性、有效性,确保用责任落实推进创建工作的落实,确保用制度落实促进创建效果的落实,做到统分结合、协同配合。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决策规范化和行政服务法治化水平

我委着力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五大必经程序,进一步规范我委行政决策行为。对xxxx年至xxxx年文件进行清理,决定继续有效10件,予以废止2件,宣布失效41件,并建立继续有效文件清单制度,每年进行动态更新一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服务效率,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运行和企业服务上来,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企业、服务于项目。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避免选择执法。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快完善经信委网站建设,将委内工作动态、经信要闻、通知公告类等政务信息准确及时向社会公开。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三)开展普法学习,积极参与法治培训,落实聘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行政队伍建设水平

为全面推进我委“七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今年上半年我委开展了一系列法律学习宣传活动。3月15日,市经信委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联合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管理办公室分别赴市区国美电器、通信广场、工贸家电开展电子电器产品法律宣传活动,向电子电器营业场所相关员工宣讲电子电器产品法律法规,并向来往群众发放《湖北省电子电器产品维修服务条例》宣传单,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为认真做好新修订宪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增强全委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加强学法、带头守法、依法行政,我们制定了宪法学习宣传“六个一”的.活动实施方案。4月10日,市经信委举行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暨宪法研讨会,市经信委政策法规科科长领学宪法修正案,三名干部职工做了交流发言。结合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监察法》学习讨论。根据市政府推进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安排,制定了《市经委机关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聘请齐安律师事务所黄福军为经信委法律顾问,为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发挥法律参谋作用。

(四)开展法治惠民活动,加大服务企业力度

为深入推进法治惠民工程建设,让法治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工业企业,增强工业企业的获得感,今年我委制定了法治惠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确立了涉企法规和惠企政策一网通项目。对涉及工业企业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涉企法规和惠企政策清单,通过市经信委门户网站,开办专栏,全面公开,一网打尽。通过实施涉企法规和惠企政策一网通,使工业企业及时全面掌握涉企法规和惠企政策,引导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用好用足惠企政策,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为XX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5月28日,市经信委、市司法局联合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市普法办主任周晓华和市经信委副主任田晓明分别带领服务企业法治宣传专班、专业律师及政协委员走访了伊利乳业、稳健医疗、兴和电力等市直重点龙头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并现场赠送新修订宪法读本和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5月29日,针对走访中企业反馈的法律问题,市经信委、市司法局联合组织开展全市法律进企业知识讲座,全市80余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由齐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秋元授课,会后,企业代表们反响热烈,均表示宣讲内容很丰富、易懂、实用。湖北普法公众号、XX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报道了我委开展法治学习宣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