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窦靖童女朋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窦靖童女朋友”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共16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实验阶段性总结

关于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实验阶段性总结

我们进行的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是研究课堂、孵化“好课”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教师、发展教师的最基层组织。在本期的活动中,面对新课程全面实施和推进,学生之间如何合作。教师之间如何“同伴互助小组”,共享集体智慧,提高教研质量,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人员学习情况

六月物理组课题研究人员召开关于课题研究的有关事宜,再次明确本年度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努力的方向,做好本学期课题开展的基本工作。根据学校期初学校会议精神,本学期物理科组将把重点工作放在“精教研、促成绩”上,并结合我校“物理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每周教研日”活动,切实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教研水平,解决我们在物理实际教学中实际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规范的“每周教研日”活动——(1)备课程序:授课教师备课;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在听取授课老师本人的设计思路后重点围绕科研课题展开讨论;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意见,对第一次设计的教案;备课组内试教,备课组内老师听课,提前一周进行,并围绕研讨主题作好详细的记录;备课组集体评议,当日内进行,围绕当周研讨主题展开评议,对课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完善课堂教学,力求上出“精品课”;授课教师确定教学方案及课件。

(2)上课:周三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为本学期物理教研课授课时间,各位教师须严格按照安排的活动表进行(特殊情况除外)。全体老师均须参加听课。

(3)评议:授课当日备课组用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组级评议,评课主要围绕当周所研讨的主题展开,形成书面评课稿,确定中心发言人等。评课稿基本分为三部分内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其余时间请老师轮流进行“新思想、新观念”演说十分钟;其余时间为理论学习。授课教师紧扣学校教研课题及当周研讨主题对本次上课的设计意图和课后感想作专题发言,要理论结合实际。派中心发言人作全面评议,组长作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的总结发言,指出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思路等。

二、研究进程及成果

206月1日,课题研究人员交流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完成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进行阶段性成果分析,一致认为:

1、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树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从不适应综合性学习到逐步适应到喜欢综合性学习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意味着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型学习”过渡到了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好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发展、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敢于向现有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形成了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传播者、垄断者”到“求知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学生也从“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被动者”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的转变。

2、注重学科的联系和渗透,“融合”学科隔阂,渗透相关知识,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延伸,创造性地开发和补充了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文学习材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了新的生长点。

3、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物理意识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创设了与主体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感悟、体会、积累,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学科中落到实处。

4、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

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就是说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伴生于综合性学习开展而变化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也就是“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为了使该课题能按照预定的方案、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将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优化自主探究学习实验过程,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用正确的理论支撑教育教学行为。在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研讨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课题开题论证会。

2、对本课题实施及时作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3、在实施过程中,切实树立自主探究教育观,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以研究的方式,自主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用研究的方法,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现实中多渠道搜集信息,确立研究专题,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篇2:浅议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浅议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提出已久,本人在教学中一直试着去应用.从一开始的每课必用,到后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应用,再到今天的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可以说期间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思维与探索,在经验与教训的积累中,对于该教法的认识也日渐深刻,愈加感到新的`教育形势更需要此教法.因为它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的张扬.

作 者:张其佳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中学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3: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师生都有了可喜的收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所有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被我校小学一线教师所认同,至今仍在不断的研究与发展。

我校课题小组在研究中感到能否有效地在我校小学数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使之成为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关键在于能否引导教师科学地理解、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避免走入表面化的误区。一方面及时抓住合作学习在理念上的实质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在通过对合作学习中各动态因素的分析、研究、实践总结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体系。明确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目的,把握研究的方向。清楚合作学习绝不是一种外在组织形式的改变,而是将生生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由开始关注课堂外在形式的变化到倾心于对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各内在条件的研究。如:对合作学习内容、目标、时机、方式的研究;对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及调控方式的研究;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合作效果的研究等,使合作学习的研究能保持在一个较深入的层次。

行动策略研究的专列还在义无反顾的前行,我们还不能喘歇,继续不断努力。

篇4: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我们学校主要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前一阶段时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熟悉学生,为分组做准备。

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对学生的姓名、爱好、性格、学习、能力均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下步的分组学习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

针对学生表现欲强,经常抢答问题的现象,我们与学生约定,要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评价他人的发言,不重复他人的意见,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能虚心吸收别人的正确见解。

3、教师做好精选讨论问题的准备:

(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4、制定的有效评价策略: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经过本阶段的工作,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也有了初步合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篇5: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在同组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实验研究课中,我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

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要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班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近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在繁重地教学任务压力下,懒于思考,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篇6: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学反思

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目标,教学模式的改进是实现课堂有效化的重要手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往往不一定一帆风顺的。我校小组互助学习发展至今我有如下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授受有机结合。我们不能绝对地否定任何一种方式,而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两者的时间比例,应该讲授――互助合作――讲评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尽快形学习思路。

2、在小组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应该不时地给各小组适当的提示和帮助,使得小组的学习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也使得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所练、有所获。

3、处理好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不能过分注重最基础的知识点及题型训练,把大量的课堂练习、讲评、小组讨论时间过多的放在了基础题上。忽视了优生的学习需求,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思考、不断尝试。

篇7: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工作总结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工作总结

在班内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已比较长,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不会合作学习的状况。针对个别学生不会合作的状况,我又对小组的合作做了更具体的整合。通过这一学期的实验,我觉得整合后的效果更明显,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 明确小组的合作内容

(1)讨论材料下边作出标志的问题:对材料中给出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作出标识,小组讨论时目标明确。

(2)相互补充自己没有找出的问题:

(3)将找出的问题及答案小组讨论统一,如意见达不到一致,做出标志。请教其他小组。小组展示时只展示你们认为最好的问法或答案。

(4)讨论出所展示问题中的重点问题。

(5)讨论问题的展示形式 :讨论出该问题是用口语表达,还是用歌曲、辩论等形式来表达 。

二、 分组方法

我按照学业水平、性别、个性特点、守纪情况、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人。小组之间基本是同质的,而组内又是异质的,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小集体。选取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固定的组长,由组长选择一名副组长协助工作,汇报活动成果。

三、 小组内部的分工

小组互动活动大多是在2人或4人之间开展的,因此根据学科的特点我又把小组分为两个2人小组。我们把4名组员从①-④依次编号,1号为综合素质最好的学生,2号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被设为小组长、副组长。两个小组长分别负责3号、4号。这样设置的小组相对比较固定,容易被同学和老师记住,也避免了学困生常常被排除在活动之外的状况。

同时小组也要把成员展示的顺序分好工,小组内每次起来展示的成员不能重复。这就避免了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弊端,给大多数人锻炼的机会。

四、 小组活动的方式

1、小组内活动的方式

(1)自由发挥小组问题讨论式

“自由发挥”式,即小组成员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经验知识为完成小组任务自由地发表看法、见解和观点。让小组成员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彼此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融洽顺利。如:初二第十四課第二框题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我认为这一框题形式上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是本課的教学难点,因为科技方面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象微电子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CPU”芯片的诞生)、光电子技术(激光)、成像技术(数码相机)、显示技术(电视屏幕的改变)、数字化(清晰)、高速化(信息高速)、网络化(宽带)、集成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化(机器人)等等,在理论上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状况,老师让学生在自学时将专业性的词语对应上实物的`形式,如果不能对应的,作上标识,在讨论的环节主动提出,小组其他成员只要知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小组成员能达到认知上的共识。

(2)轮流发言式

这一方式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小组在任务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初二第十一课养成亲社会的行为这一框题,线索很条理,问题也很简单。我就把“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这一问题设为中心议题,要求每个学生搜集古人谦让、分享、助人的典故,自己谦让、分享、助人的事例,总结怎样做到谦让、分享、助人,然后在组内轮流发言,让每个人在发言中感受自己的荣耀,感受谦让、分享、助人带给自己的快来。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相互补充,得出了更好的答案。之后开展小组间竞赛,评出优胜组。这样小组成员不仅掌握了知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

(3)分工合作角色表演式

对于一些复杂的活动任务,像社会热点事件调查等,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每个组员的分工协作和群策群力,更能体现小组之间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相互认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定期举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8: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和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让同学们爱学习、会学习,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共同进步的目的,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分小组学习这种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措施。本学期,在辅导员老师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班继续积极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建设,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在学习方面分学习小组学习强调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自主与合作。我们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切实合理地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给同学们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在保证同学们在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让同学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能增强同学们学习的自信,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们还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学习小组之间的评比鼓励取得进步的小组同时敦促其他小组共同进步。经过之前的实践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在生活中我们的学习小组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要负责每次收发组员的作业,在值周的时候带领组员打扫属于我们班的公区。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工作,同时也让我们的组长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实践已经证明,分学习小组学习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当然我们在实际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组长职责的发挥问题,小组任务的统筹计划问题,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问题等。我将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努力完善,同时我们也希望继续得到老师们的支持与指导。

篇9: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树理中学教导处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一、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

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三、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所有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中还存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对此,应大胆放手,解放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3、新课标大力提倡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科教学之间不能有机的融合起来,没有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有时导致失去了学科味道。

4、一遇到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往往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学生东拉西扯,落实不到问题上。造成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

5、合作学习后,没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结果,简单的自由讨论造成了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6、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止,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索要求,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嘎然而止,把合作学习仅仅限于课堂之内

7、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习灿烂的明天!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反思

课改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我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动”起来的好方式,也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学校一直在推崇这种做法,我也在努力的尝试。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预习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课前预习并不是完全放给学生进行盲目的学习,而是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让学生看到学案,就使他们有了方向,就知道小组内应该解决哪些问题?以什么方式解决?他们当然就有兴趣准备了,也就“动”起来了,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并搜集资料,同时也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为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2、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成果展示,也就是全班各组同学一起交流,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小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前后黑板是学生动起来的杰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学习目标,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

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3、达标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检测。

在成果展示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再进一步点拨讲解,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觉得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

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满堂灌”下的机械重复、简单记忆,而是亲身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活用了知识。学生在教师合作性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每个组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也能有所进步。由于目标一致,学生发生冲突时也能跳出自我,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学会

篇10: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会和数学打交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活动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海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三、具体措施:

1.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加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每次数学活动都有主题,要求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决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也不能成为“补课”活动,但应尽量与当

前学生的数学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如:可将教材中的“课题学习”融入活动中。

3.数学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活动内容:

对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几何教具制作、趣味数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小故事引入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内容:

初一:

1.数学学习方法介绍;

2.中外数学史介绍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3.数学之美—生活中的数学;

4.巧拼“七巧板”;

5.正方体的展开图及物体的三视图;

6.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7.抛掷硬币,感受概率;

8.探讨什么样的多边形可以铺地砖.

初二:

1.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欣赏;

2.黄金矩形—雅典帕德嫩神庙,感受数学之美;

3.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4.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

5.用替代物模拟实验估计机会的大小;

6.笛卡尔的故事;

7图形中的趣题;

8.心率与年龄—实践与调查

说明:各个备课组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补充其它活动内容。

数学梦想剧场大课间活动总结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例如选择“摆火柴棍”,“七巧板拼图”,“照镜子”等游戏内容.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三)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兴趣小组的活

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

(四)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篇1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摘 要: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因不得要领而导致效益低下。小组合作学习法并不是几个人凑在一起随便讨论一下,而是有一定的机制、结构、制度等要素体现在其中。 一、明确组长职责,建立学科长负责制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不是偶尔使用,所以要建立学科组长负责制,人人都是学科组长,课课都有“领头雁”的机制。当教师给予时间讨论时,学科组长应保证每个组员都能明白讨论的内容,能够及时发现组员存在的问题,对有疑惑的学生,应耐心指导。作为学科组长,还应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管理好组员,还要自身多发展,多展现自己。 二、关注合作小组,提高合作效能 教师可利用一定的时间在班级中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组员的能力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让人人都有信心;善于观察合作的需要,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让学生自己锁定教学目标,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做到有所需才有所要。 三、完善合作过程,激发合作兴趣 当教师宣布小组讨论时,学科组长马上暗示,小组成员全体起立,引发注意力,进入讨论状态。接着学科长开口,具体分配每位成员的讨论任务。然后各位成员顺次主持和陈述,引发问题讨论,对每位成员的.陈述和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做出评价,并根据下一步的学习要求,做好展写和展讲准备工作。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期间,各位学生不要拘于形式,要根据学习需要来确定姿势行为,欲写即坐,欲议即立。全班学习长、学科组长或学习指导志愿者均可在小组间行走指导,其他成员也可根据学习需要可到其他小组或教室某个位置。 四、更新教师思想,与时俱进 不少教师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讨论的时间少之又少,回答问题的也总是学科组长几个人,不敢放权,不舍放权,忽视了小组合作的深度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说到底还是教师固有的思想,只要有了“以生为本的追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小组合作才能真实有效。 总之,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中学) 编辑 韩 晓

篇12: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

随着自主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备受青睐.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开展,本文作者运用行动研究理论,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中的一个反思过程.

作 者:王笃勤 Wang Duqin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部,102617 刊 名:国外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行动研究   反思  

篇13: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

[1] [2]

篇1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在学期初,我确定了微型课题“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的应用与探究”。根据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人水平差异较大以及信息技术学科近年来的“非零”起点的推行,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展开这个课题的研究,是为了通过开展互助小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我的微型课题方案,结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撰写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对课题有了一个“面”的理解。然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尝试、应用、改进,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努力寻找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并加强其应用性。

在实施微型课题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了以下问题:学生的学情及互助小组的“分组”方式和原则;互助小组中每个人的角色及任务;如何提高互助小组成员间的带动和帮助作用。

一、开展“互助学习小组”的必要性

由于“非零”教学起点的推行和家庭等客观问题,学生之间对计算机掌握的程度有着“天差地别”的距离,课堂上的教学,要兼顾大多数同学,这就使得优秀生的“优”得不到突出体现,后进生的“差”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而互助小组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在互助小组中,不仅每个小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互帮互助,小组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同时,学生在互助小组学习中还能学会沟通和互相分享,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可以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带动作用和指导性,以“优”带“差”,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跟上课程进度,提高“后进生”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一定的优势。

二、“分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行之有效学习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有利于建设竞争环境(组与组之间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等等。在实现“互助小组”的帮扶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组员组成,即小组的分配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我的分组原则是这样的:

1、每一个学习小组以4—5人为一组。

2、不同性格的学生宜相互搭配。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事先一定了解清楚,它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等等。如外向的学生宜和内向的学生相互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宜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相互搭配等。

3、男生和女生宜相互搭配。男生和女生在信息技术掌握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如男生的技术更胜一筹,而女生的审美情趣相对更好一点,这些不同的侧重点相互配合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和建构知识,培养技术素养。

4、小组长的人选一定要得力。小组长一定要组织能力强,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协调能力,有力争上游的态度,能够认真负责。

三、如何提高小组间的“互助”作用

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为提高小组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和“帮扶”作用,我是这样做的:

1、布置任务时,小组既有共同的完成目标,每个成员又有独特的完成目标。这样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兼顾其他组员,否则不能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

2、评价中,既有单独面对个人的评价体系,也有面向全组的评价体系。这样,既使个人有努力方向,也发挥了组长的带动,让“优等”生有了更好的发挥,同时也剔除了“后进生”的怠惰心理,促进了“后进生”的学习。

总之,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我所做的还很少,所思考的还很肤浅,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篇15:“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关注过少,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过死,教学质量不高。基于对以上原因的思考,从自身教学的实际出发,积极介入“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有效策略的研究”意在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的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假设1、通过研究实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实验研究能力。2、通过研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通过研究实验,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教学方法。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一)、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1、学会收集材料。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材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小组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小组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合作技巧的方法。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有效地合作学习,甚至无法进行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我是这样做的: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保证小组成员都能独自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体现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②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达到激活彼此思维的目的;③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帮助同伴:注意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④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着力于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学习的效果。(三)、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只是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主动提出探讨价值问题时……都最好及时的安排小组合作。比如初学两长度时。由于学生没有将直尺“0刻度”对准被测量物的一端而与其他同学答案不同时,这是采用小组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是学生难的合作机会。(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我是这样做的:1、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记忆、学会操作。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策略,让学生体验“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情景。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前让学生每人剪了六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上课一开始,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12个正方形。这时学生面面相觑,聪明的学生立即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同桌纷纷合作。3、留足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课前搜集课外素材,如:生活中常见的大数、商店购物标签、立体图形等,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并加以充分利用。四、实验成效(一)教师方面1、更新了观念,提高理论水平三年的课题实验使我转变了观念,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上---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地位的尊重和对学生的重新认识上――从过去通常用考试成绩来划分优差生,转变为现在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和才干,使我重新审视自我、认识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在课堂教学中,以“三重”促进学生的发展重情感: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丰富的、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利用有情、有趣的教学语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个性: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内心世界不同,探究学习方式也不同。《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要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故事情境、游戏情境、谜语情境等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如创设七仙女摘桃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0的乘法。“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 相关文章: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初中科学实验报告小学自然实验报告计算机实验报告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

篇16:云技术环境下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论文

云技术环境下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论文

云技术在教学当中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在借助云技术所提供的云服务平台,进行相关的教学。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但是,在云平台和小组学习相结合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自身角色如何定位,具体教学的过程如何处理,教学有效性如何把握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当前云技术创造的云平台之上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完全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在新型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彰显师生的平等性。在师生两个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共赢,而不是权利和命令。在云服务平台上最大化的减弱了教师的掣肘。所以,学生就可以放开自身的想象力,尽情地抒发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在学生的观点不违背大方向的教学前提情况下,应该任由学生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兴趣。在真诚、平等的前提下,学生作为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得到绝佳的体现。最终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同时须要注意的是,云服务平台上,学生和老师在地域上处于两个地方,教师就应该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所而对的是眼前的电脑,并不是活生生的人。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注意到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一般来说,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因为缺少师生在课堂当中讨论的热切氛围,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这是尤其不利于学生整体成长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须要重视互动。师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互动,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有益的探讨。在这个探讨的过程当中,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采用视频或者声音的方式进行交流。从声音和肢体动作等方而加深学生的认同感,使冰冷的电脑教学变得更加又生气,更加具备人文气息。不能忽略的是,在课堂讲述的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对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鼓励。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觉到,网络平台的学习,并不是和现实学习是脱节的,而是紧密相关的。

二、合作机制研究

1.云服务平台中的小组成员构建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须要考虑的问题便是具体的成员构建。小组成员的人数标准,一般来说4}6人为宜。在这样的人数标准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会有多种想法的汇集和碰撞。并且意见的整理较为容易,最终形成统一的看法。在具体的构建过程当中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网络平台使用能力。云服务平台对于当前很多地区的初中生来说,还显得略微困难。所以,在具体构建的过程当中,每个小组必须有一个熟练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的人员。第二,领导者。领导者是一个小组学习的灵魂,如果没有一个领导者的存在,那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陷入到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中,最后每一位同学都是固执己见,形成不了完整的观点。第三,性别区分。一般来说,男生的思想可能更加宏观,女生则比较注意细节。所以采取男女搭配的小组成员构建模式,就能够使得学生最终产生的意见较为完美。须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构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的小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以便于更好地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2.云服务平台中的小组任务分配

在云服务平台上进行小组学习,任务分配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任务分配的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两个方而:第一,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分配。在每一个小组任务分配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根据小组的数目,提出具体的任务内容,由各个小组进行选择。以初中信息技术图片获取和加工这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任务:我们在生活中获取图片来源有哪些?具体如何获取;图片在加工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哪些工具,做出哪些改变;PS和美图秀秀这两种图片加工的软件,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详细地阐述你们的理由。第二,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更多的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不同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在“健康上网”这一课的小组讨论过程当中,所须要解决的任务就包括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虚拟世界存在的利弊、虚拟世界当中的道德和法律标准等内容。在这个时候,一般来说由比较细心的同学进行搜集和整理;具备宏观眼光的同学则要高屋建领进行总结。最后,小组内对于总结出来的多个观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形成最终的答案。

3.云服务平台中的小组成果扩大

小组合作的过程就是将单独的个体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将不同的小组有效的联系则是将小组所得到观点的融合再扩大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试想如果每一个同学都是敝扫自珍的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也就此消失,小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于自身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表达,并由其他组进行相应的评判。在互相评判的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之前思考过程当中的欠缺,并且根据其他组的发言,将自身所疏漏的地方进行补充。而且,在互相讨论的过程当中,思维的火花进一步的碰撞,原本没有想到的问题也会在思维的碰撞当中一一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助于在云服务平台当中将小组成果进行扩大化。

三、干预反思结合

在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并不是作为一个隐形人。而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好干预的任务。很多学生由于在云服务的平台上,就放松了对于自己学习的要求,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出现,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明白自身问题的严重性。其次,在很多讨论的过程当中,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弱,讨论的内容可能会偏离教学的主题,这个时候,教师须要将学生有效地拉回正常的轨道当中。最后,云技术环境下的小组自主学习,其主要目标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了提升云服务平台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对于教学的反思。通过云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效果,教师就可以看出每一个同学具体的发言情况,并且从中有效的感觉到学生欠缺和强势的地方。通过对于这些元素的整理和分析,教师对于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确定自身的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综上所述,云技术环境下的小组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还是要充分地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有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合作机制方而要注重成员的构建,任务的分配以及小组间的成果交换;最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于更好地发挥云平台的教学优势。

相关专题 阶段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