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计划

织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织女”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智慧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计划(共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浅谈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毛丽萍   乐平市第七小学

摘要: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科学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知识经济高度发达,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将科技融合于各科学习中,成为媒体资源的资源顾问、信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本文就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以及如何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时代      教师      信息素养

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科学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知识经济高度发达,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需要新的人才观,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选择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网络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构建能力,信息素养是新世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所谓信息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时的基本素质。我国著名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钟启泉先生认为,社会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与教育的命题,引发我们思考与实践的核心问题莫过于思考和实施培养新生代的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因此,信息素养成为教师亟待发展的一项新内容。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一般的信息素养相比有其独特性。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还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信息素养。

信息化社会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2)信息伦理道德。教师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3)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明白,对于其发展与作用是否了解,应该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教师的基本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等。

信息时代的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网络应用能力,学科之整合能力,计算机应用之技能,软件选用之能力,行政计算机管理之能力等。无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但其中教师必须是媒体资源的资源顾问,是信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与网络素养才能更好地将科技融合于各科学习中。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起信息的迅速传递与有效获取利用在当代教育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其内容包括:

a、办公自动化,即教师会使用WORD或WPS等办公软件系统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加工,会编文档排版面,并能正确进行打印装置。能用WORD系统制作简易课件。能分门别类地管理好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以方便检索和利用。

b、能掌握浏览互联网和下载网上图文资料的一般方法,学会正确下载方法。

c、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并经常使用,会发送和接收邮件及附件。

d、能学会安装和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图文浏览、解压缩软件、防杀毒软件等。

e、熟练运用PPT演示文稿工具、制作课件用于教学,制作简易网页和简易Flash动画。

f、掌握用计算机截取图像和声音的简单操作,用于学习和工作。

g、了解信息安全常识,能做到积极维护信息安全。

教师从教之日,就是重新学习之时。信息社会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二十一世纪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努力走在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前列,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参考文献:

(1)王祖琴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彭立主编,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祝智庭主编,信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片社,

篇2:浅析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换和信息素养培养

作者:李华   工作单位:景德镇昌江区电教馆

【摘    要】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电教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为切入口,联系实际的电教工作,并加以探讨,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篇3:浅析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换和信息素养培养

当人类社会的步伐迈入时,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

人类的教育形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

知识型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采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

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信息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二)教育内容信息化   (三)学习方式自主化   (四)师生交往平等化。

二、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特点

教师角色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信息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在信息社会中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换,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教师原有的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

(一)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基础的建构者

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二)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实际上,学校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如果让一线的教师参与,可能会吸引许多其他教师使用开发出来的课程教材。同时,因为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课程、教材可能会更清晰,更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因此,教师更应该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

(三)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扮演“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二是纪律的执行者。这样,教师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具有至上的权威,容易造成师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和依赖关系。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在此,我们结合他们的做法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二)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据对304所学校的抽样调查,约有85%的抽样学校软硬件配备不足,未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配备情况。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据一项对部分设备较完善的学校的调查,有超过5096的学校只有少数教师会用电脑或是几乎没有教师会用电脑。据对304所学校1991―1994年电教经费支出调查,用于人员培训的仅占2.74%,这与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硬件、软件、人的培训各占1/3,相去甚远。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师新角色的关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同一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信息素养(hformation 1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在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另外,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低,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其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因此当前,对我国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成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结束语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而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篇4:培养信息素养五步方略(教师中心稿)

培养信息素养五步方略(教师中心稿)

(在<中国教育创新研究>9月期上刊登)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心得

江阴市璜土中学(邮编214445) 范国伟

关键词语: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标准 信息资源 信息意识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素养的过程评价

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类正以惊人的加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帮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世界,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信息社会呼唤信息教育。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抢占教育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为赢得这一先机,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再者,教育信息化容量大、传输快、效率高的优点,进入这一制高点对于具有较强工具性的中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尤为重要。

联系社会,剖析现状,纵览当前语文教学,虽然一面已重视素质教育,一面却仍然往往以“本”为本,片面强调了语文的学科性与思想性,过重重复的“语文作业”负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导致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的薄弱。比如,一些学生不知去哪里查找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常见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结合我平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做法,我认为培养提高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五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对于积极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进行鼓励,经常这样,会在班级内形

成主动去查找信息资料的氛围和良好的意识。

当指导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苏州园林的人文美,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被世界

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去查查资料吧,下节课告诉大家好吗?看谁知道的最多。” 短短的几句话,明确了查找资料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信息。课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不仅了解到中国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还了解到了中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还有学生说像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福建客家土楼、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信息意识,更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

(二)信息的获取

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1)从教材中捕捉信息:如预习揭示、课文的批注、文中的课下注释、课后练习等。(2)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3)在家庭藏书中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等等。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还可以去网上浏览查找信息。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如何积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

(三)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时,我经常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

例如,在教学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收集到了很多的资料,但不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这些资料一一地全部读出来,那就必须选择一些最有价值的资料,我就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让学生从中领会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确: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受孤独;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暴风雨后--坚强。指导学生紧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线,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选择加工。

另外,有些学生对于收集来的信息资料只能照本宣科、不加取舍地机械宣读,这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消化吸收后学会表达。我曾每星期让学生围绕一个专题收集整理论据材料,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搬抄,我每天利用课堂前5 分钟,让学生轮流脱稿讲述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并就材料信息交流各自的感想看法,有时则结合写作,围绕一个题目写作文。这样不光强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锻炼了学生整合课内知识与课外信息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腐朽为神奇,化天涯为咫尺,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的多感官刺激,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启迪思维,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但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装点门面者有之,欣赏娱乐者有之,随意滥用者有之,退避三舍者有之。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根据阅读教学的自身特点把握好“度”, 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偏“左”或偏“右”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大榕树上鸟的热闹非常美,“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这一段文字的语言美和事物美呢?考虑到班上学生对大榕树和无数只鸟的场面缺乏必要的审美感性认识,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用录像展现大榕树的'茂盛和飞鸟的多,但录像内容并没有涉及树丛中具体的鸟,而是定格在大榕树的全景图,并不时有许多鸟飞出来。然后结合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美。接着,他并没有播放录像,而是充分让学生想象美,创造美,感受美。只是播放了一段群鸟活动的录音,然后提问:“同学们,请你们长上想象的翅膀进入榕树丛中,你们就会发现非常美的景象!”于是,学生想象后尽情地描述想象中的美景……这一课例中,教师坚持了两点,一是紧密结合录像与语言文字感受美,二是当信息技术手段展现的美不能超越学生美的“最近发展区”的时候,让学生去想象美,创造美,进而欣赏美。而不是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大包大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信息素养的评价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有效评价的身影。即使有,大部分也表现为教师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让同学间互评后的总结式点评,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忽视对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多的则直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试卷式或测验式的总结性评价。

实践中,我首先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如进入网上论坛、公开答辩、分组辩论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我往往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还要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过程做一个引导性评价。例如,可让同学们说说,哪些同学在信息的收集、加工等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发现查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发现和表达能力,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束语:培养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必将是现代人的另一个重要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关系到中小学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学生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劳动者,就必须让他们现在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并认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的机会,研究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法策略,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一项新的使命。

该文被“全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评审”评为一等奖

参考文献:

①谌业锋《课程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②《信息能力:创建学习和伙伴》p.67(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

③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④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p.166(上海教育出版社)

⑤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⑥史晓宇《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电化教育研究》.1.)

篇5: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胡设辉   塔山小学

[内容提要]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具体的措施有哪些?本文将以信息时代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为切入口理论联系实际加以探讨。

篇6: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的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江西省分宜二中  帅莉

[内容摘要]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也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在传授人类积累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关键字]  信息时代  角色转换  信息素养

篇7: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的确,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更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

伴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过去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教育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信息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更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创新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培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第二,教育内容信息化。信息时代,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教材,并且通过互联网,使教育内容信息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形象生动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与归类,整合加工成真正的知识。第三,学习方式自主化。信息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性、依赖性变为独立性、统一方式变为学生学习的独特性、间接经验通过参与变为直接体验中“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第四,师生交往平等化,信息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的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二、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教师的理念要更新,原有的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角色不断要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和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推动学生不断地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活动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上彼此分离的,教师成了课程的机械执行者,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信息时代,新课程的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且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另一方面社区也为学校提供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教师的角色是开发型的,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存在种种不良的态度,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沆,对新的教育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第二,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中小学充足而配置合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需的物质基础,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第三,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闲置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通过在职培训教师以一个“要我改”的被动角色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的“我自己要改”的主动角色,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通过培训,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队伍中,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自行开发符合教学规律的CAI软件。

第四,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同时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教育科研风气浓厚的氛围,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

四、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  一致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信息素养是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低,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掌握不够,甚至有不适应我不去适应现代教学。因此,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除了教育培训机构的学 进修和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外,还应大力推进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的校本培训,主要有: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察等。

管好学校,校长是中心人物;教好学生,教师是中心人物。学校没有教师,就谈不上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学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就谈不上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上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漆权《创新与创新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新编教育管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的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的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容器”,知识获取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在这种新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信息时代教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信息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第三,学生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第四,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信息时代,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部分组成。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进行有效的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领航人”的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当教师了解到何时需要信息,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找到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合理的组织、创造性的运用,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反思用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是否有效时,他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增强。而当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馈能力提高到一个层次后,他的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以及信息能力将会相应地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与反思能力。

(一)信息社会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源泉。然而在信息社会的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书刊的传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微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学生可从许多途径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获得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微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江泽民指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二)教师信息素质培育的方法和措施

1、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还是教师角色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不能再局限于现有教材,教学模式也要由单纯传授知识改变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这些都要依靠先进的教育手段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对新事物有敏锐的反应能力。

信息环境对人的信息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校信息环境,是提高教师信息意识的基础。信息意识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培养中教师信息意识一般可通过以下环节:

(1)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物质基础。教师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信息意识的培养无从谈起,因此,建设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物质基础。包括:配置足够的微机,供教师学习微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保证局域网及因特网的畅通;配备微机学习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2)信息技术的渗透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通过宣传,使教师认识到现在的教育范围正不断扩大,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许多人将融入社会教育、网络教育之中,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将对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信息社会的教育内容必须涉及信息技术,这是学生形成信息意识的基础;教师职责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信息意识水平。

2、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

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与他们平常的教学实践密不可分,教师有了信息意识并对信息活动有了更高的判断力和敏感后,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高教师信息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并创造积极向上的群体学习氛围。

(1)建立和完善教师微机培训和进修制度。 由专职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微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指导,并鼓励教师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初可以指导教师学习操作系统(如Windows )、文字数据处理(如Word、Excel软件)、多媒体及网络的初步运用以及课件与网页制作等。

(2)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刺激教师参与学习。 可以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教师升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当他们有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后,就不会只是旁观者,而会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

(3)加强教师间、学校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有关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研讨、网页制作大赛、信息技术论文的评比和交流等。

(4)指导教师平时运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如成绩管理、信息传递、教学BBS、电子备课等,使教师在实践中增强信息意识。

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因此,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抓住了机遇。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较高信息意识,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管理和运用,能通过网络与外界交流;只有突破“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创新,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管理实效,才能符合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篇9: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顾秀峰 上饶市铁路中学

【摘要】

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教师信息素养与新角色二者的关系如何,具体的措施有那些?本文就以信息时代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切入口,加以探讨,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教师角色      教师信息素养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现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已经日益普遍,它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要求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人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是计算机应用素质。我们通常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配上声音,以及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正是因为如此,才要求我们教师要掌握最起码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如Powerpoit、Authware、Flash、3Dmax等,以及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豪杰解霸等。如果教师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就不可能游刃有余的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就像一个有待发掘的大宝藏,如果想物尽其用,就需要我们懂得发掘,有效地开采。当然,并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计算机专家,只需要我们是操作软件的有效应用者,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善、多彩了。

其次,是艺术素质。术业有专攻,每一学科的教师其学科素质应该说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它的直观形象性,从而化解本学科中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注意美感,要发现美,欣赏美,运用美,由此提高课件的视觉效果,使课件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要求内容精湛之外,在界面设计上、色彩搭配上、也是很有学问的。当课件启动时,从人类的生理角度讲,首先是它的独特的形式吸引听者,然后才是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个课件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过程,每一张幻灯片的制作过程,都是在构建美的过程。精心挑选每一个背景,精心制作每一个按钮,精心安排每一个图片,精心设计每一段文字的字体,颜色,以及放映方式……,将人的智慧与计算机最大程度的结合,充分实现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的结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喧宾夺主,以多彩的形式掩盖了教学的内容,相反,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的角色与地位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中及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这是长久以来不容置疑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步伐加快,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的地位,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为了有效地避免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我认为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工作服务的同时,首先就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三者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信息技术是辅助, 三者之间的稳固关系不能打破,更不能弄混弄乱,特别不能使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的主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除了要将关键的`知识设计到问题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知识接受下来,并让学生在亲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考虑其引导的作用,因此每一段文字的放映方式就显得很有学问,它要随着教师的讲课速度相伴出现,如果在教师还没有讲到的时候知识点就已经出现,课件就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地去探索,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任务更加艰巨。这样做尽管有这样做的好处,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所以当电脑中出现了一些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或者以它们的思维难以想像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时,教师的讲解常常被迫成了辅助。要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比如恰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语言表述,鲜活的面目表情等等都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完美的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优化学习,而不是脱离教学而独立,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要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方法中,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从而滥用。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是: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3)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4)抓紧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

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由于人们在开展电化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硬件的投入,忽略软件的配套问题,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闲置而不能发挥作用。而由计算机公司或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教学软件,由于不符合教学规律,不能与各科教材及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虽投入很多,却不能被第一线的教师所接受,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应由软件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一支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队伍,制作出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给广大教师使用。学科教师也可利用操作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针对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自行开发短小精悍的CAI软件。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师新角色的关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同一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目前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因此当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成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五、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提高的方式

从教师个人的角度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2)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3)自发研修

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争取支持;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梅林等,《对上海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调查与思考》,华东师大学报,。

[2] 张情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

[3] 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电化教育研究,20。

[4]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

[5] 姜志兴,《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中小学电化教育,。

[6] 钟志贤,《信息素养:培养你八大能力》,中国青年报, 年3月。

篇10: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景德镇第七中学  吴辉娥  汪为勤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信息时代已步入人类历史的舞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创新和教育要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也带来的一个前所末有的机遇。面对着这些新的变化,教师要适应它,就应实现角色的迅速转换和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为了能顺利达到角色的转换,那我们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导、影响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教师。

篇11: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为IT)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尽情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变化时,时光又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毫不客气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信息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也一直是我们所期盼和孜孜以求的。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观念。根据情报专家的统计,二战以来,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进入90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其次,信息技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在传统的教育中,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活动可以照样进行,而在人机系统中,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反映,教学活动将会终止,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乃是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与应用;这两次革命使得从幻灯、录象机到VCD、电脑、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在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在迎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其对教育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一、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指导者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科学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不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不现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这个“导”可表现为以下几种:(1)正确的“引导”。2)细致的“指导”。(3)巧妙的“诱导”。(4)耐心的“辅导”。(5)潜移默化的“教导”。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由教材的执行得转换为课程的设计者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

第三、由教书匠转换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实际上,学校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如果让一线的教师参与,可能会吸引许多其他教师使用开发出来的课程教材。同时,因为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课程、教材可能会更清晰,更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因此,教师更应该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

第四、学生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

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函,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第五、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

信息时代,网络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吕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之间的协作立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信息时代,教育有了新特征,教师也必然从传达室统的角色中走出来,继而重塑和转换新的角色。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落实

(1)完善自身的转换

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要想成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它包括:普通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研知识。

(2)完善教育人格品质的转换

人们常说,“言伟”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能给予学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一个教师应以“字根表的沉思、潜心的创造、爱心的奉献、执着的追求、从容的表达、启迪智慧的匠心以及对学生思想的呵护、对学生创造力的鼓励”来影响、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注重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引导,注重“人文关怀。”

(3)强化终生学习意识的转换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多元学习的思想,不断以知识的活水充实自己、教育学生。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同一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三、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及培养

信息素养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又于1979年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化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终生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结合我国教育现状,笔者认为DD

(一)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1、基本信息素养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

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已制作的网页发布自已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课程整合素养

教师的宗旨是以自身的影响,培养下一代,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1)迅速转变教师观念,培养信息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许多教师一时不能知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和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息思维能力弱,提出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特别的意义,而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的提出,更有着特殊的意蕴。

(2)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入互联网;可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可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3)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师资培训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既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信息教育。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同时,这一职业职能的缺乏也是导致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加入教师的培养内容体系就显得举足轻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包括: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等等。

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初级、中级技能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并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去”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学习,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自如地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除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还应组织相关的活动,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主题论文评选等,调动方方面面教师的积极性。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在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另外,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低,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其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因此当前,对我国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成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考文献:syrmxx.bokee.com/3166742.html

<<教育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世纪科技发展知识读本>>(<<新世纪科技发展知识读本>>编写组

相关专题 素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