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困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困困”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共12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浠水县洗马中学  黄水林

关键词:农村综合性学习  评价机制   范例疑惑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三年,我校关于新课标的研究性教学已经开展了三年,在这三年里,我们师生共同接受了新课标的熏陶。作为受新课标直接影响的一线教师,我一方面深感新课标给我们教师带来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深感农村初中实施新课标的不易,特别是语文新课标中规定的综合性学习,我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特殊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致使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惑,现将这些记录下来,与诸位探讨。

一、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无目标、无计划。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精心准备综合性学习内容,甚至仅仅只是依托教材有限的资源来简单地展开综合性学习课程,以致于一堂综合性学习课到底要实现怎样的目标都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很模糊。个别教师还对综合性学习持有偏见,认为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帮助,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就把它当作添头,敷衍了事,没有拿出专门的课时来进行教学,仅处于传统的讲讲语文知识阶段而已。

(二)、综合性学习成为了考试的牺牲品。农村中学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内部也总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的教学成绩排名,所以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好好研究一堂综合性学习课该如何上,有的教师即使想上,但看到别的教师都不上,自己上反而在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就不上,即使上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为了应付考试,一般教师就采取让学生识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考试题型进行讲解,这样,综合性学习中原本蕴含的教学目标也就付诸东流了。

(三)、学生参与意识差,教学互动性差。当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很有改革意识,很有热情参与课程改革,对综合性学习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农村的教学资源缺乏,学生学习条件差,再加上农村学生性格的保守性封闭性较强,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参与意识,甚至有的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持怀疑反感态度,认为弄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学习是在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而又性格比较封闭的学生更是如此。

(四)综合性学习内容泛语文化。新课标中规定: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某些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时没有遵循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科学课、艺术课等,没有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没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的。综合性学习课上成这样,无疑是脱离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二、农村初中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加大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力度。“语文课程应当根植于现实”,“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农村中学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学校的公共教学资源有的甚至是处于零储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花些时间来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我想很难上好一堂综合性学习课。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当结合本土文化开发本土课程资源,不要唯教材是从。尤其是教材中的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脱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更应发动学生选择本土文化中的类似主题,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这样可以使综合性学习更具有亲和力。例如,在开展《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的时候,由于我们农村没有人群集中社区,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我们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家乡变化中的人们思想道德和观念的变化、对家乡的建设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等,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领域里展开适当的综合性学习并且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任何课堂里,我们都应当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对于综合性学习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来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来,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动脚,扎扎实实的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切实让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落实。

(三)、改革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制,让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走出恶性循环的误区。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从这些评价的着眼点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具有非常容易检测的特点,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这些层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难检测,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而我们农村学校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会抛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习,进而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来铤而走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要定期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中检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要改革试题的内容和样式,在综合性学习的考题中要想办法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给与适当的鼓励。总而言之,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都应当营造出综合性学习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当今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空白。

三、关于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课程范例编排的几点疑惑。

(一)、某些综合性学习选题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编排思想。综合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在36次的综合性学习范例中有的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的培养,有的则只突出了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微笑着面对生活》、《走上辩论台》,这些综合性学习以演讲辩论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却没有任何探究层面的目标;又如《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走进小说天地》、《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这些综合性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主,听说能力层面的目标就不太明显了。希望教材中的范例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二)、新教材中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糅合在一起,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学参考书有时指出了明确的写作目标,有时却对写作目标只字不提。教材中部分综合性学习根本就不包含一定的写作目标,教师也无从设计出合情合理的写作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的《怎样搜集资料》这一综合性学习中难以设计出合适的写作目标,又如《戏曲大舞台》、《科海泛舟》也难以为学生确立一个恰当的写作目标。类似的范例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枚举。当然,有的教师认为每次综合性学习后都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写出来,这不就是写作训练吗?但我认为,这样的写作训练能实现新课标中规定的写作目标吗?其实新课标中对于写作目标的规定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要想实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综合性学习的体验感悟式的汇报是绝对不行的。此外,依靠综合性学习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这样的训练是否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呢?综合性学习中的讨论交流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吗?我看未必。真正的口语交际能力决不是靠讨论交流来培养的,而应靠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来实践口语交际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因此,新教材中如果能拿出一定空间来编排系统的口语交际教学范例也许更切实有效。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而是一个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学生、社会多方参与的一门课程。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与传统课程完全不一样的课堂,它需要教师花上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需要学生全员参与,需要学校深入改革教学评价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让综合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放异彩。

-8-28

参考资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稿)(人教版)

篇2: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讨论文

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讨论文

在新课标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改革了一直以来原本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纳入课程体系,而且针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设立了相对应活动的主题,让全体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实践活动是对语文通用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体现的是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定会给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一、综合学习要以语文学习为基础

综合学习虽然注重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但它首先姓“语”,不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让“语文”学习渗透于实践活动中,从而散发出强烈的语文气息呢?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能根据综合性学习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主动参与到探讨的过程中来,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感兴趣、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形成认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及主动的参与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尊重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培养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在热爱生动活泼的综合性学习中,得到“语文”学科美的享受,进而更热爱这一充满情趣和美感的学科。如我班开展的“走上辩论台”活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就自己关心的话题设置一些热点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后再要求学生点评,然后综合评价选出优胜者。这样以辩促看、促听,以讲促读、促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践是主要特征

中学生主要的感情认识和经验是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调、访问、制作、表演等)中得来的,综合性学习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体现。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

如我在处理“关注我们社区”(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综合学习时,我组织学生走进我们社区去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考察社区环保状况,在社区活动站义务服务并为社区制定文明公约,在社区发表演讲。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活跃,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从中得到锻炼,获益不少。 让学生成为主体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消极被动的学习要有效得多。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直接体验,无论是活动的`设计、准备,还是实施、总结,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领悟、发现。如我在处理“寻觅春天的踪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综合学习时,先布置学生在班上讨论如何展开活动来展示春天的美,确定活动程序。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去收集资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一结束,同学们编了一辑“自然日志”纪录下春天的足迹,以“春天的赞歌”为题出了一期墙报。选出一副副表现春天风物的画和照片,并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根据诗意配上一副画。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整理有关材料,还写出了一篇篇关于春天的美文,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建立多元的活动体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在活动中要重视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平时在组织学生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的是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如果活动内容单一、平面,就会使活动质量偏低,活动的预设目标不能达成。因此,在实施活动中建立多元的活动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一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大胆地进行活动内容的改革,把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运用于教学中去,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活动,勇于探索和实践。二是从学生角度来说,要把语文综合学习和语文学科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以此强化、扩展活动内容。如“科海泛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生结合了多个学科开展活动,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学生要善于在一切信息交流中去捕捉、吸纳有效信息,并能根据需要迅速、不断的转化,再生新的信息,培养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如在“到民间采风去(人教版八年级下)的综合性学习总我们分三人一组组织学生到当地民间进行调查访问。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配有文字介绍的实物,举办了一次民俗文化展览。学生在集体实践中,取得了直接的经验,他们独立思考,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未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当同学们一个个拿出自己的作品时,我不能不惊叹他们的创造才能。

篇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的教学反思

发等部分。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言,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性、整合性、综合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学生的生均占有实验仪器量和微机数少得可怜,四率工程建设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2 实验硬件建设面临着挑战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普九”验收政府投入,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面临的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生源高峰,班级数及人数剧增的情况下,更是捉襟见肘,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质量。由于经费紧张,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的验收标准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3 农村初中教师素质面临着挑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更谈不上什么实验教学创新及课程改革了,其具体主要表现在:

3.1 思想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篇4:新课标下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教师中心稿)

吕希伟   宜阳县城关镇一中    邮编471600  电话13837988119

关键词:新课标   口语交际   教学探索  训练的策略   方法与途径

内容提要:训练必须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

训练的策略: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参加活动    变换角色

训练的方法与途径:交流探讨,  阅读感悟, 留心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学的新课标也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在这方面的安排更为突出。但是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能令人满意:比如有的学生听话不专心;有的学生表述事情嗦没有条理;有的学生朗读文章时,破句,平淡,没有感情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当前初中的语文教学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刚接触到口语交际课时,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科书上的口语交际训练,都是与写作、综合性学习联系在一起的。我就让学生先看活动的提示,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想一想说什么,想好了,同桌互说,小组内说,每组选出一两个说得好的学生面向全班说。课上完了,回头反思,口语交际课让我上成了看要求的说话课。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后,我才明白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体现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而不是独白式的说话训练。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把别人讲的听明白,还要对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对方请教,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要进行讨论,达到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口语交际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活动。人们在面对面交际过程中不仅要会听会说,还要察言观色灵活应对。其中,交际者的表情、语言、态度和礼仪规范都会影响交际效果,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必须关注人文,重视做人。这就是说,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就是在口语交际时教育学生,表情自然、语言平和、语速音量适中、态度诚恳;站立时,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坐着时,头正、身直腿靠拢,眼睛注视交流的对象以示礼貌。教育学生努力做到一举一动文明礼貌,一言一行真诚友善。从小处着手,就是口语交际训练的话题选择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小问题开始,决不求大求全。比如:初一的新生来到新的学校。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他们,许多陌生的同学将同窗三年,学生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老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于是,第一堂语文课,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话题: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这种活动,让学生认识了彼此,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这时,我对自己以往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做了彻底改变。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

1、  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要让学生想说,必须要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活动有兴趣,而要使学生对这种活动感兴趣,一个月两个月是做不到的,于是,我就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比如:刚进入初中,来到新校园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的一切都很新奇,急切地想知道。我就设计了“我最想知道”的话题,让每个学生把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再让其他同学告诉他。如果全班学生都不告诉他,再由我来告诉他。为了让学生能在问中说、说中问,我要求学生回去问家长,最想知道学校里的'什么事,由学生带着父母的问题来问老师。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既与家长交流又与老师交流,同时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现在有不少的学校,语文教学资源贫乏,缺少丰富的语言环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有时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敢说,有话必说。我就在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课上,设置了让学生劝我戒烟的情景,由于我准备充分,设置得当,学生们的发言有理有据,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当然也有的学生在表述事情时,说不清楚,或嗦没有条理;有的声音不响亮,让人无法听清要领;还有的学生举起了手,但当我看他时,他却把手放了下来,而且低着头,不敢看我。

遇到这些情况时,我就运用激励的语言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对举了手又放下的学生说:你能举起手来,说明你很想和大家交流,大胆点,把你想到的说出来就是成功。对声音小又结巴的学生说:声音再大一点,说话不要急,一句一句慢慢说。对思路不清,没有条理的学生,我说先指出他说的话中比较清楚的一个点,让他就这一点具体地说。

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并不急于打断他们,而是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一方面是对正在进行交际的学生的一种尊重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给别的学生做一个耐心倾听的榜样。

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采用激励调动,交际成功者自然要大加赞赏,对交际中并不优秀的学生,我是这么评价的:“你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胆的说,很有希望,你说话的声音平和,听起来很顺耳,你能面带微笑与大家交谈,大家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面带微笑。我觉得,教师对学生微笑,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他们的心情就舒畅,胆子就会更大一些,思维会更灵活一些,而且教师对学生微笑,本身就是口语交际良好的开端和表情示范。

3、  参加活动,让学生乐说。学生其实最喜欢活动了。不管是班级活动还是校级活动,他们都会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因此,我常在语文教学、班会活动中,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画画解说、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让每个参与者都能认真地想,积极地说。这样,学生个个乐于表达,人人都能进步。

4、 变换角色,让学生会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堂训练课所能实现的。要鼓励学生经常练习。比如,“成长的烦恼”这节综合性学习课。我设计了“小记者,主持人、小评委等人物。学生一会儿充当主持人,一会儿扮演咨询者;一会儿做小评委,一会儿演小记者,扮演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角色”。他们在这训练活动中必须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根据不同的说话对象,要相应地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表现出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这种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当然,作为教师,光摸索出几条教的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给学生学习的途径。

二、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与途径

1、交流探讨,在问中学。遇到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应对自如,有的学生不知所措,鼓励前者把自己的想法做法介绍给后者,鼓励后者向前者多提几个问题。看到别人交流得好,自己要向别人请教。有一次,几位学生要参加区里的运动会,需要体育器材训练。因写申请书时忘了叫体育老师签字,器材室的方老师按照规定没有外借给他们。他们跑来问我怎么办?能不能代替签字?我想,这正是锻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机会。我让他们几个人讨论一下,如何跟方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怎样说才能让方老师高高兴兴地借给他们器材。我没在告诉他们如何去说,等他们讨论好了自己去解决。之后,方老师直夸这几个学生有礼貌,口语表达能力强。如此一来,学生其实在交流探讨中,在问中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己也逐渐优秀了。

2、阅读感悟,在读中学。我们经常说某人口才好,某人说话得体,什么原因,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人都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所以词汇才如此丰富。他们吸取了古今中外口语交际成功事例中的优点,言谈才恰当得体。他们还博古通今,自然在口语交际中才具有吸引力。由此看来引导学生多读书,感悟语言的精妙,学习口语交际的知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有效办法。

3、留心生活,在用中学。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家中、学校里,还有周围所有可能接触到的情境,也就是社会大环境。他们会遇到教师预料之外的事,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就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把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口语交际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可到商场、闹市中看看听听别人是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把自己认为好的学一学并记下来。比如:有的学生家长卖菜,我让这些学生在节假日里跟着家长先去批发市场学习批发蔬菜,再到摊位上来做零售,让学生与各个年龄层次和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交流,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运用。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增强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挣钱不易,学习生存的本领,学习正确对待别人的挑三拣四,增强耐挫力并为他们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篇5:《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田春光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奥运”为主线,贯穿始终,由“知奥运(史)--悟奥运(情)--想奥运(景)--做奥运(人)--办奥运(报)这五大环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法,开展问题解决活动以及交流、协作、表述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切实达到《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综合目标

教材分析: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与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了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治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知“奥运”史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有关奥运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自由展示所收集到的资料,资料可能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奥运历史知识类、奥运吉祥物类、奥运名将类、奥运承办地资料类等)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多种多样,种类也各不相同,请你们将自己的资料分门别类,根据类别,自由组合成小组,再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并适当交流一下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

(学生对资料类别作以判断,自由组合成小组,并可根据兴趣进行精彩命名。如奥动历史知识小组,奥运吉祥物王国,奥运点将台,世界奥运各地漫游等。在小组内学生积极展示、交流。)

师:每一组请一位同学代表上台交流,其它同学可适当补充。

(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适时总结收集资料的方法和作用)

策略:学生按照课题目的,准确地运用信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信息,并能根据情况传达信息,培养综合学习中学生的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并通过结果的展示,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熟练化。

二、学习课文,悟“奥运”情

1、教师过渡:奥运会源远流长,每举行一届奥运会,世界人民都把它当作一次盛会。能够承办一次奥运会也是国家的光荣,人民的骄傲。207月13日,中国人民用自己最深的期待终于圆了这整个世纪的奥运梦。(播放课件)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述,可能会从人们的欢欣鼓舞、激动、欢乐的心情这方面去回答)而作者肖复兴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写作的呢?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或是想弄清作者的心情,或是想看文章是怎么写的?或是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是怎样的感受等等)

策略:播放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动、自豪之情由学生的心田悄然而生。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之下,学生心中升腾起亲近文本的欲望,此时,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综合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可向学生请教,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画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并用心体会。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策略: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强调读书的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对课文有个初步感知,既可锻炼学生感悟课文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引导、鼓励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各抒已见,汇报交流自己对课文最深的感受,体现了综合性学习提出的“培养学生个性”的要求)

4、再读课文,深入感悟交流

(1)教师过渡:你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吗?(相信学生初步读文后能够有所感知)他是怎样表达这种感受的呢?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学生可能会找出的句子有: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2、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3、竟技体育是……一种理想。4、在那一刻……进步和发展。)

(2)找到伙伴,共同体会。

从句子中选出一句你最感兴趣的,用自己的方法与同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小组讨论,感悟稍难的句子。

(学生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4)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作班内交流,其作同学作补充。

(5)练读,品读,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策略:在这里,以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补充、影响,求得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关系,扩大充实了探究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三、自主策划,想“奥运”景

1、过渡

师:作者对奥运的深深向往之情真实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作为龙的子孙,我们第一次感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再走过四年,祖国北京的天空会更蓝,城市会更美,而五星红旗辉映着奥运的五环,一定会更鲜艳。同学们你们想进入吗?你们心目中的20是什么样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想象,来表现,好吗?

2、播放歌曲《奥林匹克风》烘托气氛,学生策划准备,可以个人策划,也可小组策划。

3、展示策划成果

(成果展示方式可灵活多样,学生或说一段话,描绘年的景象;或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或写一首歌,或即兴表演一个小品,或转换一个角色畅谈2008等等,学生的创造才能无穷无尽,举不胜举)

策略:使知识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思考力、判断力融于一体,尽情释放,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课堂上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自由展望,做“奥运”人

1、师:同学们心目中的2008年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美好,2008年的我们风华正茂,2008年的我们年轻力壮,2008年的“我”在干什么呢?

2、学生自由想象,表达。

(这种设想不拘泥于现实,学生会有多种想法,他们可能会想:我在给来中国参加奥运盛会的人们做导游小姐(先生);我在为外宾作翻译;我在北京的奥运赛场上驰骋;我与北京的学生一起为我国奥运健将呐喊助威;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北京的街头开展“志愿者”行动;我在北京的“环保调控室”里致力于环保工作;我作为一名记者,正在对奥运名将作专访……)

3、将“我”的奥运所为说给最好的倾诉对象听。

策略:正如飞筝飞得再高,手中的线也不会离开地面,思绪 飘得再远,火热的心也不会离开生活,在实践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综合表达,组织策划等能力得到体现,而这些又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走向生活,学会生存。

五、课外延伸,办“奥运”报

与好伙伴一起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资料,合办一期手抄报。

策略:作业的设计既体现自主意识,又培养合作意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综合学习的连续性,通过作品的集结出现,学生会主动探究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知识趋于综合。

[《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平县位桥第二初中 吴兴旺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

(二)小组成果展示:

1、感受母爱: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2)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3、回报母亲: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

五、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性活动容易实施,且是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的内容,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很多同学以前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洗碗、铺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着:“以前我以为父母挣钱供我上学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不顺心时我就发脾气,不上学,现在我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我应自己做事,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学生日记本上也写了几句话:“感谢老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谅我们……”“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开学初打算辍学的郗宗祯同学的母亲亲自到学校为他交上了书钱,并且说为了孩子将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书。一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了学生,感化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

(邮编:256212 电话:4732270 电子信箱:xhw-728@163.com)

篇7:《综合性学习》复习教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学案

潜江市竹根滩镇初级中学    姜蕾

复习内容:

1、 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类型

2、 把握综合性学习的中考基本题型

3、 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应考策略及解题技巧

复习重、难点:

重点:应考策略的掌握

难点:解题技巧的运用

复习设想:

1、解读课标:综合性学习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但是中考过程中限于笔试的形式呈现,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将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2、梳理内容

(1) 教材中有关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梳理

(2) 中考综合性学习题例的梳理

3、总结规律:通过对典型题例的了解分析,掌握基本规律

复习课时:3课时

课前准备:

(1) 综合性学习课件

(2) 整理《综合性学习教学案》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完成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专题的梳理及近两年中考题型的梳理。

复习过程: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

例如可大致分为七类:

1、体验成长类:

《这就是我》、《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乘着音乐的翅膀》

2、自然风情类:

《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说不尽的桥》、《黄河,母亲河》

3、语言文字类:

《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莲文化的魅力》、《走上辩论舞台》

4、历史文化类: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到民间采风去》、《脚踏一方土》、《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

5、专题探究类(热门话题类)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我也追“星”》、《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漫话探险》

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

7、其他类:《怎样搜集资料》

二、梳理综合性学习中考题例:

题例见训练集第1--9题

三、了解近两年中考语文卷中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形式:

1、从考查话题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专题性的综合:

这一类试题,内容大都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实用性强,应用文体得到了灵活运用,彻底摆脱了以前那种不注重应用,为了考试而学的局面,都以专题类的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的考查题。

如江苏南京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四川资阳市以调查和纠正社会混乱用字为主题,福建厦门市以“好店名”为主题,河南实验区以“对联文化”为主题,浙江课改区以宣传“文化浙江”为主题,陕西课改区以“推广普通话活动周”为主题,宁夏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

另一类是全面性的综合: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信息量密集,既有宏观信息引导,又有微观信息呈现。

如湖北黄冈课改区以“到民间采风去”为总主题,分三个小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A、走进家乡名胜古迹B、介绍家乡特产C、探寻家乡节日风俗

2、从对活动的过程的考查来看,有对活动计划、主题的考查,也有对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考查,可见于各个例题。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要点:学法指导及答题技巧

复习过程:

一、例题导引(一):专题性综合类

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

规律小结:

1、 认真审题,明确活动主题,明辨命题指向,把握答题的要求。

2、、注意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不确定性,要自己去观察和提炼,体现分析综合能力。

3、调动语言积累,提高应变能力,答题语言表达体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二、对应训练(一):

1、做《训练集》中第1题。

2、情况反馈:

三、例题导引(二):全面性综合类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们的家乡呼和浩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爱家乡,让我们先从乡音开始吧!你们班这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准备安排到民间去“采风”,活动的主题是:认识谚语。

相关链接: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作为这次活动中一个“采风”小组的负责人,你们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请拟定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2)下面是你们小组搜到的呼和浩特谚语,请你给这几条谚语分类,并注明类别名称。(分类只标序号)

A、种地没粪,跟人瞎混   B、后山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C、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下大雨D、巧报的倭瓜土城的蒜,北什轴的姑娘不用看E、要想虫子少,先锄地边草。F、东南风下雨,西北风晴。        分类:

(3)活动总结:在这次活动中,你做了哪些工作?对家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从以上三个方面写出一个简短的活动总结。

规律小结:

1、此类试题考查面广,信息含量大,要抓住重点,品味分析,探寻规律,类比联想,依题择法,依问作答。

2、 侧重于探究,要求学生熟悉活动的每个过程和环节。充分调动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在综合性学习的表达中;

3、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在答题语言中尽情展现

四、对应训练(二)

1、做训练集第10题

2、情况反馈

五、课堂总结

1、规律总结:

(1)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在中考中限于书面表达。

(2)基本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用语准确。

(3)学生在答题中要把握关键、学会灵活处理、并适当创新

2、学习活动小结:

在中考中学生遇到这类题型要敢于答题,能答,善于答。

第三课时

复习要点:进行习题训练,提高答题质量。

复习过程:学生活动训练为主,教师适当点拔。

附:训练集:

1、 探究性学习:(厦门市中考卷)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集来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要说明:

“载人舟”(鞋店名。把鞋子比喻为载人之舟:

“玉壶缘”(茶叶店名。“玉壶”出自于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光合作用书房”(书店名。把读书、吸收知识的活动比喻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家和”(家具店名。令人联想到家和万事兴,联想到家最重要的是亲情。)

“稻香村”(饭店名。借用辛弃疾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百草”(中药店名。让人联想到神农尝百草,联想到该店的中草药种类繁多。)

(1) 你认为好店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请以上述“好店名”为例加以说明。

班上王虹同学的舅舅待人热情,理发技术不错,他在小巷深处开了一家个体小理发店,店名叫“环球高等发院”。大家都觉得这个店名不好,想帮他换个好店名。请你也帮忙拟出一个合适的店名来。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你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什么课外活动?请写出活动名称,并给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05年福州市中考题)

活动名称:                 宣传标语:

3、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05年陕西中考题)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举行一次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主题:

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请你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

4、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05年广东基础改革实验区试题)

感动中国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 请从你学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括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5、请参与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05年陕西基础改革区试题)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答: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答: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富有创意的建议。

答:

(4)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答:

6、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

盐海中学准备在初三年级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05年盐城市中考题)

(1)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

(2)你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字)

7、你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你经历了下面一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05年安徽课改区题)

(1) 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

(2) 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3) 事后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他请你做些修改: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九年级(一)班最近组织了毕业晚会活动。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改:第①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第②句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第③句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                     ”

(4) 晚会后,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

。8、亲爱的同学们--我的朋友,你也有这样的感觉吗?能不能悄悄的告诉我,为什么你也感到自己长大了?为什么你也会说长大的感觉真好?(节选自贵阳实验区试题)

(1)(人生的体验)希望你能从自己的思想精神、人格个性、情感态度等的变化的某一方面,说说自己真的长大了的体验和感受。(50字左右)

(2)(感恩的颂词)既然你已经长大了,心中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这时,你的心底一写会涌动着诚挚的感恩之情。如:感恩社会、大自然、知识、课改实验、父母、老师、伙伴……(请你选择某一对象,但不得出现人物真名)你想就此说点什么吗?(40字左右)

你说:

(3)(青春的心语)在这诗一般的季节里,老师想为你们编一本《青春心语集锦》,书中主要收集你们“为了青春的闪光”或“为创造美好的明天”从思想上迸出的火花、情感中溅出的汁液。希望你能鼎力支持,奉献一句或蕴含哲理、或展现个性、或激情飞扬、或华彩艳丽的心语(心里话),好吗?(30字左右)

9、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大林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答:

(2)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少同学发现,我们地区捕食青蛙的现象较为严重。请以“保护青蛙”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语言生动,20字以内)。

答:

10、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潜江。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

读本书名:

活动过程:(1)

(2)

(3)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潜江,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

广告词:

(3)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的一个节日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节日名称:

有关这个节日的风俗或故事:

11、你们班开展了一次“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到这次活动之中,也一定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1)简单说说你们的活动过程:(至少四个以上)

(2)如果你来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几种形式来开展活动:(说出三种以上)

在这次活动中,你推荐的风流人物:

姓名:                 推荐理由:

12、人们常说“音乐能丰富人生”,在“乘着音乐的翅膀”的综合性学习中,你肯定受到了不少的感染,下面请你来谈谈活动体会吧!

(1)说说你喜欢的中国古典名曲或外国名曲:(两首以上)

(2) 说一首你最喜爱的音乐作品,并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推荐给你的同学:

(3)听过那么多优美的音乐,你是不是也应该来尝试一下,试着写一首班歌(不超过100字)

13、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诞辰2556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空前的“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这位对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

(2)写出与孔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                                        。

(3)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

(3) 写出你对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篇8:让青春飞扬--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让青春飞扬--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05年03月18日 星期5

文一

让青春飞扬

项目名称:让青春飞扬

项目创意:利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特定的人生发育阶段,开展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诠释青春,理解青春,激发学生珍爱青春,热爱生命的情感。

参加人员:一个班的全体学生,语文教师。

活动时间:一个周。

活动形式:收集资料,采访,课堂讨论,成果展示。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人的一生有这样几个阶段:童年,少年,青年,老年;在这几个阶段中,青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而我们初中生刚踏进这个阶段的大门,更值得珍惜,人们常把我们这个时期(青春期)喻为花季,花虽鲜美,但易凋谢,因此如何好好把握青春便是我们本次语文活动所要探究的主题。--让青春飞扬!

二、教师布置活动内容:本次语文学习活动由两部分组成:课堂内与课堂外。

课外部分:

1、收集有关“青春”的名言,诗句,歌曲,并把它们摘抄下来。

2、采访。要求同学们采访三类人:一是采访老人,让他们回顾自己的青春时光,谈谈感想;二是采访中年人,让他们谈谈人生的奋斗经历;三是采访同龄人,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壮态。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真实记录。

3、自己写出一篇采访日记(手记),真实写出自己的感想。

课堂部分:(实录部分)

1、诠释青春:以收集名言、诗句、歌词作引导让同学们用一些形象的事物,恰当的比喻,精美的语言来诠释青春。

〈学生回答举例〉事物类:青春是美丽的鲜花。

青春是那艳丽的朝霞。

青春是展翅翱翔的雄鹰。

情感类:青春是热血,让一段日子汹涌澎湃;青春是激情,让我们的思想肆意徜佯;青春是奋斗,让生命的价值无限张扬。

2、青春畅想:让同学们谈谈青春期我们应有什么精神风貌?

〈学生回答举例〉: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文明守纪、不惧挫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青春祝福:让同学们匿名写一张青春贺卡,互致青春祝福。

〈学生回答举例〉:愿你在这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岁月,紧握信仰的风帆,一路破浪远航!

青春是鲜花,愿你拥有美丽的容颜;青春是白扬,愿你拥有挺拔的人格!

4、以“青春”为话题,或诗或文,完成一篇作品。

三、成果展示:

1、办一期“采访手记”专栏,原生态地展示不同人的异样青春。

2、把所有青春祝福卡收集起来,用相册装订起来,制作一本青春纪念册。

3、展示优秀作文,办一期“让青春飞扬”专刊。

案例分析: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改过程中开放的又一枝奇葩,它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观念出发,直接形成了三种价值指向,即:文化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感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它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大家积累了丰富的名言、诗句、歌词,通过交流,使这种知识得以巩固与发展,并形成了有关这个话题的精美诠释。

其次,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广泛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与他人沟通,并由此指向社会生活,让他们深切地体验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后面写采访日记(手记),以及课堂中的文字创作,又很好地把这种社会实践转化成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青春”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当前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特点。前面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这个主题的体验也就来得更生动,更深切。在社会采访中,那些成功或者是不成功人士走过的“青春”历程,会使他们看到多年以后自己的缩影,那些同龄人回答,便是他们看到自己目前的种种表象。由此,他们会真真切切地感到生命短暂,青春易逝,并由此而形成一种自省意识,从而会正确地认识青春,把握青春,从内心自觉地产生一种只争朝夕,奋斗青春的精神!

篇9: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教师中心稿)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教师中心稿)

泗县第三中学    魏霜    主页:1406874.anyp.cn    Email: wei1970@126.com

作为语文教育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太多的无奈与困惑,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教了学生什么时,翻开厚厚的备课本,讲的东西似乎已经不少了,但当问自己教会了学生什么时,却又不禁为之汗颜,这么长时间以来,教会学生的东西竟然如此之少。或许我们可以有太多的理由来推卸责任。但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找理由来推卸责任,而是要努力改变这种情况。纵观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丧失了基本的“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已被异化为“听”的能力。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很多,但作为语文教育实施者的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这种能力,不管这种方式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充当了扼杀学生能力的刽子手。正是语文教育者迫于种种原因而把学生“学”的能力异化为“听”的能力。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恢复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早就提出了“乐学”的主张;实现“趣教”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尽力去学,并且学好。这是众所周知的,并已达成了共识。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上得太枯燥无味,成为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失败。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说到底就是发挥魅力,这个魅力包括知识魅力、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作为语文教师,没有广泛的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同样,没有流畅的表达能力和健康的人格也是不够的。丰富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的语言更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人提出幽默是语言的最高追求。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学会幽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接到新生的第一个星期内,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及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培养一种学习欲望,要让他们喜欢上你的课。接下来就是如何使学生不对你的课失去兴趣。最好的作法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做到广讲而不深要求。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不求所讲的内容学生全都掌握,也不求一节课要讲多少知识点,不妨穿插一定的课外知识,高起点、低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和有趣,我们只是把学生引到河边,至于怎样喝水是学生自己的事。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例如《木兰诗》中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涉及到古代的天色记时法,我就把古代的几种记时法作了一番介绍,不求他们掌握,只想让他们知道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为此,我还利用课余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讲一些他们较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堪舆、婚礼、丧葬、官制等。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上起课来自然也就轻松了。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知识摆在学生面前,至于想学什么不妨由学生自己选择。如果学生对所讲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不妨让他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始终认为:如果学生对我讲的东西不感兴趣,上我的课可以看课外书(前提是课前告诉我,书要经过我的检查,必须是健康有益的)。语文教学包含的知识面极广,只要真正广讲,通过选择,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

2、给学生说话的权利,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一是给学生谈自己想法的机会。我们有一种固有的观念:课堂教学由教师控制,讲什么,怎样讲,完全是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启发学生思维并不能起到最佳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一堂课下来,学生说话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鉴于现实情况,我们不能把这种权利全部下放给学生,但至少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我认为一堂课(练习课除外)老师讲25-30分钟就足够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时间很少,一般只有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才有说话的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往往只属于少数的优生或差生,提问的面很小,问题也不是很多,还不时让学生大合唱,说的内容也大多停留在问题的答案上,这样的课,你讲得再精彩,学生听长了也会走神的,如果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至于让学生畅谈自己想法的机会就更少了,甚至没有。提问过程中总想让学生说出和自己想法完全相符--至少接近的答案,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则不停地去引导,这是教学中易犯的通病。伏尔德说过:“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拼死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我们对学生往往缺乏这样的宽容,而是在无意间剥夺了学生吐露真实想法的权利。语文课尤其要给学生讲话、讲真话的机会,我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对学生讲了上课的要求,学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举手对所讲的东西任意提问。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讲清楚,只要学生想讲,就尽量提供时间和机会让他(她)讲。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才是教学中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同学面前露一手,可以采取表演课本剧或其他自编的小品的形式来调动其积极性,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的配合,事实上只要我们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掌握教学风格,让他们感受到上课的乐趣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做并不难,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许多学生都有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要求,我们就不妨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欲望,让他们都来讲这个故事,普通话不好的先用方言讲,甚至可以改编为开心蒙太奇版的,这样一来,表演欲望刺激起来了,以后再让他们复述课文时又怎么会紧张?回答问题时又怎么会因羞怯而不敢举手?又有多少学生不渴望回答问题而受老师表扬?又有多少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听课?还有多少认真听课的学生学习差呢?比较简单的习题课让学生来讲,讲错的立即纠正,这样往往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一年以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同学已经爱上了语文课了,上起课来也就轻松了。

二、走近学生的心灵,开辟第二教学阵地。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改革趋势就是实施大语文教学,其中的要求之一就是跟课外时间要教学效果,我认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众多的学科作业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时间,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现在的教学却多为纸上谈兵,学生缺乏的就是阅读量,而却在大谈特谈阅读方法,阅读分析,其结果只是授之以鱼,怎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从何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没有阅读积累的学生,是在语文上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为此,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还给学生阅读的权利,为了达到此目的,不妨对学生进行一些诱导,甚至鼓励反叛,给他们一种挑战权威的勇气,学会反驳权威,这对激发他们的阅读感兴趣和质疑精神是大有好处的。而这种精神正是学生所缺少的,这样下来只会教出一批缺乏独立思维的、充满奴性的盲从者来。我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有读书摘录(至少50条),内容不限,假期作业则是3篇以上阅读感受,能对公认的权威的文章提出看法的给予表扬,阅读思考独特的给高分。并且多在课外和学生畅言阅读感受,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多说真话,少说空话、套话。给学生以信任感,能大胆地和你进行交流,共讨。启发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外时间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并好好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愉悦性。

三、作文指导学生改,进步更显著

《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盐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应把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原则。平时的作文,我很少动笔为学生进行修改,而是留心思考,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以此为批改的线索,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修改。

怎样批改作文?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10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10个方面写出批语了。

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给10分,一篇作文满分为10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错,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10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10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超过十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8.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5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5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10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学生写的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150字以上。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 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只要学生爱上了作文,我们语文教学便意味着成功。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不是要教会学生多少东西,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知道语文包含多少东西,要让学生自己去多读一些东西,多想一些问题,语文教学切不可急功好利,只注重抓暂时的分数,而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要求,教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这和素质教育是相背离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也绝不是分数就足以反映出来的,更不是几天就能见效的,作为语文教育者,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种韧性,清楚要做的是让学生领略到语文世界的缤纷,而不是塞给学生什么。要循序渐进,陪着学生走到到达语文世界的大道上,把学生引到到达知识彼岸渡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他们,把他们被异化了的能力重新找回来。

篇10: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反思.

陈体忠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法变革的全面展开,受到课程实施者的关注。笔者身为农村中学实验教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和特点的认识,分析农村中学的现状以及十点教学反思。

篇11: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反思.

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社会发展观为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实验稿)和与之相应的实验教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都做了重要的调整,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与设置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切实是一个难点,笔者就近三年来组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一点浅谈与反思。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但对其内涵未作确切界定,以下三种观点较有代表性。 观点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观点之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

观点之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鉴于以上说法,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以语文学科为基点,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第一是学际性。即把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沟通。例如《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的设计,以文学为基础,融入了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的学科知识,以复数的知识开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到民间采风去”等活动的开展,能沟通学生同大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获得成功感,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此次课改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搜集、整理、分析,与同伴交流合作,学会表明观点,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做到会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农村初级中学现状

我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差异较大。云南是西部较为贫困的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相当薄弱。首先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性,而我们农村中学在这一方面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例如我们临沧市临翔区共有人口27万多,其中农村人口约占70%。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均不到500元,生活比较贫困。辖区内共有中学24所,其中农村中学18所,占75%;有10所地处高寒山区,18所农村中学中没有一所有图书室、阅览室,只有简易的图书保管室,生均占有图书不到10册,图书陈旧,多是余留的旧课本、旧教辅、旧期刊;有17所没有多媒体电教室;有16所中学没有计算机室。由于诸多原因,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每学期生均投入不到20元,广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城乡差别严重,教育不公平现象非常突出。

其次是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由于“普九”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语文能力整体下滑,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令人堪忧,许多初中学生的作文错别字特多,部分同学写不出一段像样的话,有的同学甚至读一段文章都磕磕碰碰,让他们讨论问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难开展,或者说只能在较低层次上开展。

再次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提出了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三维目标,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无疑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对语文知识要能较全面地把握,要有丰富的情感,对教材的剖析要做到游刃有余,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可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教师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语文功底差,知识面狭窄,上课缺少激情,有的教师甚至范读课文也或结结巴巴,或读错字音,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也会出现错误,语文教师的素质确实需要提高。

在众多困难下,我们许多教师发出疑问,实验课该怎样上?特别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做到对传统的东西合理扬弃?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个“度”应如何把握?等等,对此我是这样做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实践

实践一:立足当地,充分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组织难度大,学习资源短缺,因而我认为应该多从学生身边能感触到的人和事出发,本着让学习感兴趣的原则来开展教学。如八年级下册设置了“到民间采风去”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命题大、范围广,如果泛泛让学生去做可能效果不佳。我根据本乡傣、汉杂居的特点,把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探究傣族的民情风俗”,并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调查访问傣族的信仰、禁忌、婚嫁、节日、民歌、传说。经过近一周的走访,结果显示,学生对傣族的认识不仅仅只停留在泼水节上,而且对傣族的文化、风俗有了较深入广泛的了解。班里一位傣族同学这样对我说:“老师,这次活动使我真正了解我们傣族,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又如另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涉及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写好游记,能介绍家乡,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天天生活在大山中的学生,对于山他们并没有什么鲜新感,加之本地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确存在很多困难。那么怎样开展才能实现活动目的?要让我们农村学生做到行万里路,畅游天下是不现实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同学到灵山寺(这是我们当地人认为的名胜地了),让同学学会用“眼”用“心”去观察,并现场作文。那些过去在同学眼里不值一写的风景,今天全在他们笔下生辉,那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磐石、碧水、楼亭,全充满了灵性。作文写得格外的细致而真实。

实践二:融会各学科、拓展教材,培养综合能力。 发达城市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和信息,但农村学生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我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教材,以及我力所能及找到的报刊、资料等来整合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例如开展“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先让学生翻阅了历史、地理教科书,结合学生实际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方案:(一)黄河概况,(二)列举黄河流域的文明化遗址和历史故事,(三)黄河为什么断流了?(四)歌颂黄河的诗文和音乐。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学生能找到的。这样开展学习,既促进了学科的相互联系,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查阅无处下手,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我一直收集学校订的《云南日报》、《临沧报》、《澜沧江晚报》,还请朋友收集《云南法制报》等报刊杂志,每周抽一节课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能了解到本地区, 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读后让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在班上交流。交流形式有时口头交流,有时书面交流(写成日记)。用这种形式开展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文学习,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使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实践三:启迪心灵,体验真情。

在农村,家长更多的时间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关爱城镇家庭相比要少一些,以至农村学生情感贫乏,写亲情的作文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所以我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特别注意挖掘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时,我不仅把口头作文训练(自我介绍)作为活动的一部分,还让学生展现他们的特长、兴趣爱好,思考怎样与同学和谐共处,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体悟生命的价值。让他们明白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又如组织“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选“老照片的故事”展开学习。一位女生给大家讲述她8岁时与父亲的一张合影,这是她父亲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许多同学边听边流下了眼泪。就是因为她讲了自己的真实故事,是自己所熟悉的,动了真情实感才如此感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了只要我们细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处不在的,懂得了理解父母、体验关爱。在后来组织的“母亲的颂歌”一次活动中,学生交流的作文比过去生动了许多,事例更丰富了,情感更真实了。

四、几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新的实验教材每学期设计了三大三小六次综合性学习,可我们农村中学很难达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要求,但也并非如有的人所讲“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得看教师。

首先教师要全新的课程意识,能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有利的学习资源。虽然我们地处经济文化落后的偏远山区,但农村也有农村的特点和优势。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等等,都是有益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资源等同于各种资料,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去挖掘素材,组织活动,别总盯着那本教材。教材虽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桥梁,但我们要创造性的去用它、丰富它,别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死搬硬套。

第二,先进的教学手段虽能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没有它我们仍要开展教学。没有精美的图片我们可让学生自己画;没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力所能及地提供和让学生把各自的资料集中起来,相互传阅,达到资源共享。

第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是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如果把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只是定位在提高写作能力上,这是不全面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第四,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农村学校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不要贪大。俗话说贪多嚼不烂。重要的是选准切入点,定好学习方案。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评价以激励为主,方法手段要多样。

第五,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好导师,教师对活动要收放有度,学生能自己去探究的决不要包办,但如果一味放手活动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六,教学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营造平等、和谐、安全、愉快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提高“综合学习”的效果。

第七,语文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设计好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课,力求体现一种艺术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第八,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的发展,具有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多种智能和管理能力结构,指导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面前学会选择信息。要学习并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技巧灵活而巧妙,教学手段现代化而优化,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科学整合的能力,从而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第九,人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做到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并和其他教师交流,肯定成绩、克服不足、共同提高。

第十,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达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不断流动的小溪”。

总而言之,农村中学由于学生水平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硬件奇缺等原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发达城市相比,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探索出一个适应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语文结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资料: ① 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J] .人民教育网http//www.pep.com.cn.

② 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J].语文建设.,4.

③ 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J]. 课程 “教材 ”教法. ,3.

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2: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李  解

教学设想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就是要广大初二年级的学生有大量古诗词的积累,我想换个角度用一个较为新颖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积累来编辑一本叫“古诗苑漫步”的“古诗集”形式,人人争当小编辑,参与到这本“古诗集”六个章节--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诗中有趣赏古诗、一展歌喉唱古诗、心灵手巧用古诗的编辑过程中来,用自己的积累、热情、才华让这本“书”变得更绚丽。

活动目标

1、通过编辑古诗集,让学生体会到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2、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趣,加深对古诗博大精深内容的理解。

3、了解诵读品赏古诗的方法。欣赏古诗吟唱,陶冶心灵情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想当编辑吗?

学生:想。

学生:不想。

老师:不想的同学没关系。今天,老师将让你们有一次全新的体验,想当编辑的同学,绝对会过足“编”瘾,不想的同学,将从此爱上编辑,狂热地喜欢上这个能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职业。

二、出示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形式:

活动命名:人人争当小编辑          活动内容:编辑“古诗集”

1.诗集名 《古诗苑漫步》           2.前言(导语) 待修订

3.目录

第一编  分门别类辑古诗            第二编  诗情画意品古诗

第三编  声情并茂诵古诗            第四编  诗中有趣赏古诗

第五编  一展歌喉唱古诗            第六编  心灵手巧用古诗

4.编后记 (课堂总结)说感悟        5.装帧设计 见封底

活动方法:分男女生两大组竞赛,互计参赛人次数,人次数多者获胜。

奖励方法:集体奖  优胜组 获得“最佳编辑参与奖”

个人奖  参与次数前两名者荣任本书主编、副主编

三、活动过程:

前言:

有请本班课代表为本诗集致导语,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词。

语文课代表:

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乃一诗之国度,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在华夏文明中蔚为壮观。辉烂的华夏文化,不仅仅是飘扬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悠远驼铃,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铿锵步伐,也不仅仅是万里长城屹立千年的永恒丰碑。在华夏文明璀璨耀眼的星空中,更少不了的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所谱写的一页页典雅华章!

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长江“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博大,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泰山“一览众山小”的雄奇。在那里,我们能够聆听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路历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文人气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圣人情怀。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诗中有植物。

①人闲( )花落,夜静春山空。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花始盛开。

③岂不罹凝寒,(    )有本性。④明月( )间照,清泉石上流。

⑤竹喧归浣女,( )动下渔舟。⑥荷叶罗裙一色裁,( )向脸两边开。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花开。

2、诗中有动物。

①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②千山( )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意欲捕鸣( ),忽然闭口立。④时时闻( )语,处处是泉声。

⑤江上往来人,但爱( )( )美。

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 )( )四五声。

⑦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 )深树鸣。

⑧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 )惊不应人。

3、诗中有色彩。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③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④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 )( )柳色新。

⑥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4、诗中有地名。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   )(   )。

②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   )。

③(   )(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   )近酒家。

⑤已破章邯势莫当,八千子弟赴(   )(   )。

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  )(  )五十州。

5、诗中有成语。

指出下列成语来源于什么诗歌名句。

①不拘一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②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③青梅竹马    (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④心有灵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⑤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⑦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诗中有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道出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道出了此事自古难以两全的道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道出了新旧更替是规律的道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道出了忧愁宜解不宜结的道理

(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1、画中有诗:杜牧《清明》、贾岛《寻隐者不遇》、叶绍翁《游园不值》、曹植《七步诗》、陶渊明《饮酒》、孟郊《游子吟》。

2、品味名句。

以上我们欣赏了几幅诗配画,感到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你想成为一名中国画的写意高手吗?请仿照划线句说出你读出的画面:

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色彩美 --“孤烟”是白色的,“落日”是红色的。

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

(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配乐诗朗诵李白《行路难》、马致远《天净沙》、李煜《虞美人》

根据课堂临场情况采用学生试读、小组竞读、生生互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的朗读方式。

(四)诗中有趣赏古诗

1、诗中有谜语。

出示诗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请学生猜诗歌歌咏的是那种植物和动物。

2、巧改古诗。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你能否将这首诗改成一首五言绝句呢?

3、“诗”成“词”。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能否给这首诗加上适当的标点,让它形成一首优美的词呢?

4、诗中有“文化”。

①清高鼎有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纸鸢”我们称作什么?

②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为民间什么节?我们称“茱萸”为什么?悬挂门前有什么说法?

③流行歌曲中《涛声依旧》中有句歌词“月落鸟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句歌词是依据哪首诗而创作的?

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的?

5、诗中有“科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和地理上何种现象有关?另外,“平地三月花,深山四月花。”为什么平地与深山中开花时间不同呢?

(五)一展歌喉唱古诗

名家选段欣赏:《满江红》、《虞美人》。

邀请同学献唱。

音乐课代表领唱。

全班同学参与齐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心灵手巧用古诗

1、初试身手--用诗词解读以下话题,小组选题合作完成。

要求:构成排比

话题:生命、友谊、爱、潇洒、思念

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2、大显身手--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习作,点评代表性作品。

四、课堂总结:

你对这次活动有哪些感悟?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示例:漫步在古诗苑,我发现古诗中有鲜花的芬芳,有碧草的青绿,有蜂蝶的翩翩起舞,有鸟虫的嘤嘤成韵,我以生活在诗的国度而自豪!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珍贵的灵芝深山里栽,美丽的珍珠大海里采,假如你要当诗人,请到编辑部里来。你们所辑录的古诗句,都是珍贵的灵芝,美丽的珍珠。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采珍探宝,让灵芝发出灵气,让珍宝绽出异彩!现在,我们已将这次活动展示的内容编辑成书,同学们都是出色的小编辑。

颁奖仪式:宣布获奖名单,集体奖获得者----;个人奖获得者---、---。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最后,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本非常特别的书,一起呼唤这个书名吧,她就是--《古诗苑漫步》!

五、出示本次活动编辑诗集的封面:

本“书”编辑: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初2013级四班全体学生

本“书”策划:

树德中学教师  李  解

教学反思

一、构想缘起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内容第一次被写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以课程的形式走进了语文教材,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课改实验中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为我们教师也提供了一次如何进行这个课题的探索机会和难得的实践尝试。

先看看教材,教材的导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诗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并直陈漫步古诗苑,即接受美的洗礼的教化作用。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三个层面的设计: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后面还附录了“‘唱’古诗”这种别致的方式,并还举了一例加以说明。很明显,教材仅只一个轮廓而已,非常大体地给学生和老师一个大略的建议而已,如何利用本次平台和机会真正引领学生们在茫茫中国古诗苑林里来一次酣畅淋漓的体验呢?完全在教材的基础上给予具体化得过程?又觉得未免太单薄了些,缺乏让学生心动的东西。如何能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充分地调动起他们课堂参与的热情,甚至激发起他们展示表现自己的精彩和亮点呢?

再研究教参。洋洋洒洒的教参阐释说起来就是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诗词文化,接受审美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积累感悟,发展思维,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看看我们初中六册的语文教材,尤其是九年级的语文教材,入选了很多文言文和古诗词,且入选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在难度深度方面较传统的语文教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这就对今天的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同时,树德中学的教育核心思想中就强调“卓越教育”, 让学生接受审美熏陶,提高文化品位,让传统古典诗词浸润学生的身体并能让其闪耀出灼眼的光辉正好是“卓越教育”这种理念的应景。

于是,我想换个角度用一个较为新颖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积累来编辑一本叫“古诗苑漫步”的“古诗集”形式,人人争当小编辑,参与到这本“古诗集”六个章节--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诗中有趣赏古诗、一展歌喉唱古诗、心灵手巧用古诗的编辑过程中来,希望通过对古诗词不同形式的品析赏读演绎活动,消除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进而提高他们阅读学习古诗词乃至较长的文言文的兴趣。在主动参与中体会到漫步古诗苑的快乐,加深对古诗博大精深内容的理解,提升对美的感悟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所得

自我觉得,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尽管实践有限,但是,无论从设计环节还是教学课堂都凸显出了许多亮点。教学完毕,也受到的听课专家和各位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总体说来,对于此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得意之处:

1、设计出发点、活动课形式非常新颖。活动课却不说是“课”而是调动学生利用自己的积累来进行尝试当一次“编辑”的新体验。整节课分为六个环节却不说“环节”而说是一本书得六个章节,而师生共同进行的40分钟的活动课程却说成是在编辑一本叫《古诗苑漫步》的诗集。这让本堂课在未上之前就引发了学生不一般的认识体验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并从心理和思想上做好的进行一次“新”的心灵远足的准备。

2、课堂导入新颖巧妙。首先,教师以步步深入的询问带领学生参与到“争当编辑”的新奇之中,然后让学生中最熟悉的同学--两位语文课代表登台亮相,以一番精妙绝伦、气势磅礴、至纯至美、绚丽隽永的文字引领学生进入曲径通幽、芳醇四溢的古诗苑,同时也是“这本书”最诱人迷人醉人的前言和导语。

3、课堂结束总结升华环节也是别致有趣。本课以让学生谈感受、老师寄语、颁奖表彰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和升华,第一,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有了一次直观的情感体验,并在古诗苑营造的文化的氛围里有了一次口头语言的表达。第二,老师寄语既是对本次活动课的一个小结,又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提出了希望。第三,颁奖仪式既是对课前设计的一个很好的呼应又是最后对学生兴趣的再次激发、对学生荣誉感、自豪感的的极大满足。最后再出示本次“编辑”成果的封面,为这本“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这堂课画上完美的结局。

4、学生参与达到了最大化。六个环节,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和包融,有些内容和环节非常简单,这就创造了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最大可能。并且,课堂采用了生生竞赛、小组竞赛的方式,竞赛中,学生的获胜的欲望被大大地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一浪高过一浪。由于各组都不甘认输,他们抢答,不但学得快乐,而且学得也快,课堂容量大大的增加了。整节课统计下来有四十多人次发言参与,学生发言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即便是平时上课从不敢举手发言的杨森若同学也登台朗诵了(即便是声音小、即便是读错了字,我从心底替他高兴),张羽嫣和熊超同学声情并茂、大气磅礴的《天净沙》《行路难》朗诵,更是把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品古诗和唱古诗的环节,王韵茜同学和李洁同学竟然有了“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线条美--‘ 孤烟 ’是直线,‘落日’是弧线;我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读出了层次美--“落日”是远景,“孤烟”是近景”的体验;范伊尹和张羽嫣两位同学居然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起了《长相思》和李煜的《乌夜啼》,在她们的感染下全班学生异口同声热情洋溢地唱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和保护。

5、活动课也充满了读书声。古之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之读书人“口舌成疮”日诵不辍;古之贤者早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深刻阐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其他的语文活动课都应该让课堂充满朗朗读书声,师生不但要读,而且应该大声地读,快乐地读。本次活动课,声情并茂诵古诗的第三环节,师生们就在几曲美妙贴切的音乐背景下动情地诗朗了诵李白的《行路难》、马致远的《天净沙》、李煜的《虞美人》 ,而且根据课堂临场情况采用学生试读、小组竞读、生生互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的几种朗读方式,在朗朗的书声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接受熏陶。

6、教师的角色定位恰到好处。综合性学习应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参与和评价总结。执教者在学习活动中对自身角色把握准确,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声情并茂地吟诵给学生以示范和引领。

7、整节课课堂展示自然、真实,清新、脱俗。避免了想有些所谓的公开课、展示课为了所谓的“学生为主体”教师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不参与,完全把“主动权”放给学生极大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做下大量充分的“准备”从而把“公开课”弄成“表演”课、“展示”课、“戏剧”课;让堂课停留于表面的热闹和繁华以此来满足听课老师的视觉和味觉。

总之,本次综合性学习贴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凸现了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体,学生在自主合作、兴趣盎然的情境中积累了古诗词知识,陶冶了思想情操,发展了语文能力。

三、教学遗憾

当然任何艺术总会充满遗憾,本次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种种原因这堂课也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由于课堂时间仅只40分钟,每个环节之间的推进速度有些“赶”,以至于有些环节还稍显单薄,进行得不够充分,比如品古诗学生发言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领悟环节、诵古诗的学生朗读环节如果还能再充分一些,学生对古诗词意境韵味的感悟会更充分深刻些,课堂教学的效果目的就会更凸显。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处理强大的课堂容量和教学时间的关系,是我今后需要重点探索反复实践的重要课题。

2、教师在处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的转承衔接的艺术有待继续加强和锤炼。因为教学内容共六个板块,含量还是很大,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衔接语言的打磨还不够就显得有些仓促和粗糙,尤其是诗歌教学课,就更应该有美与诗意的语言贯穿于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部。

3、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准备中有些细节还考虑不够完善。比如在“诗情画意品古诗”的环节,根据图画让学生说出作者、诗名,由于两幅图非常相似,PPT投影学生对两幅图片的差异看得不够清晰,图片及材料的提示性又不够以及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不够到位等等方面的因素以至于让学生当堂并没有对两幅图画产生强烈而清晰的感知以致教学环节一度受挫,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引以为戒,注意细小环节的打磨和考量的经验教训。

4、教师在遇到突然问题时候的引导和处理要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去考虑。比如在“诗中有趣赏古诗”的环节设计的问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的?对未曾涉及或没有对这首诗歌有积累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很难回答出这个问题的,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不太合拍的废题了,幸好老师有了“我们小学曾经学过一首诗,诗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名句,这里也有‘暗香浮动’的语句”的点拨,才让学生“恍然大悟”,也就是说,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教学设计环节应更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我以后教学实践需注意的问题。

5、有些学生的发言的确精彩,但是由于它是即兴生成的,往往说过听过就忘记了,不利于永久牢固地记忆,这对于课前没有积极参与活动准备的部分同学以及还有少部分参与有些被动的同学来讲,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就课堂收获而言不大。如何最大可能的让每个听课的同学都能尽大可能地有所收获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教师不断追求的虽然有些理想化的但有不能不追求的境界。

6、整堂课教学设计的环节中略微少了些对学生思维的积极诱发。因为是抢答或必答,学生答的都挺快的,加上有时学生很激动,这样就影响了听的效果,如果再安排个速写题,我想学生的收获会更好。

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一些学生的发言的点评还不够精道巧妙,活动结束时间在把握上还是出现了小小偏差等等一些教学背后的问题都还值得我去总结和反思。同时,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应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宗旨,时代的变革迫切地需要教学人性化、人文化、平等化。关注与学生的平等化的交流、人文化的对话、自主化的感悟,放飞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在教学道路上至始至终应当沿寻的目标。

四、结束语

今天,在网络作品、大众传媒、文化快餐、极速消费等作为关键词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还会有心情与精力去品读古典诗词,感受一点古典,沾染一丝衣袂飘飞,远离红尘的宁静独特的文化气息吗?或许,我们,这群行走在思想的圣坛、还要去捍卫文化的尊严、经典的诗美的语文教师们的一大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贯穿审美体验,教学生诗意优雅且快乐地生活、思考,引领学生走近古典,关注古典,感悟古典,诗意且优雅地活着!

李解

相关专题 新课标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