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猪头肉烧仙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猪头肉烧仙草”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共17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情境化的“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这一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抛出问题后,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学生的补充,列出算式,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探讨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教师是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便巧妙的利用了小棒图,把小棒图竖起来摆,使得竖式形象化,接着再抽象成数字。这一环节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竖式的算理。再通过练习判断,使得学生对笔算时出现的种种错误有所警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篇2:《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十课时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十课时教学反思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估算意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基础上教学的。在以前学习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本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综合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节课知识点,首先我让学生体会“估数”,做“下列各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估数”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估算”作铺垫;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估算,感受与精算的不同,我设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练习,意在让学生感受到整十数比较好计算。以上练习为解决后面的问题打下较好基础。其次,在教学新知时,我结合具体情境,由“帮妈妈估计买三样物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

篇3:《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发现学生在计算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数位对不齐;二横式上的'得数不写;三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四把减法当加法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五忘了进位或退位;六一个竖式中既有退位点,又有进位1,思路混乱。加强学生平时的练习,是学生熟能生巧。规范竖式的写法,严格按要求去写进位点,退位点,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做到数字搬家不出错。

篇4:《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练习课,重在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所学的知识,前面所学对于基础好,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很好地掌握了。但是,对于那些稍微落后一些的学生来说,掌握得还不够,所以我精心准备了这节练习课,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我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导入,让学生很快记住了不能忘记进位1,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也强调了几次,发现忘记进位1的情况是少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写了进位1,但是在计算式还是忘记把1加进去,所以后来我就让两个小朋友上来做一道题,一对一错,让学生自己来讲,主要是让那些基础不大好的同学来讲。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如果我在练习之前把主要的知识点和易错点讲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讲出来的话会更好,这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地方。练习部分我尽量做到有层次,由易到难,但是还是有些地方设置的不够好,在讲解时生怕学生听不懂,努力讲很多,后来发现,老师努力在讲很多话的时候很多学生并没有在听,所以老师在该讲的时候讲,不该讲的时候就不要讲,尽量多让学生自己来说,这样学生会更愿意听一些,而且更能体现生本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5:第三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内   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知  识  与  技  能:

1、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

2、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策  略  与  方  法: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

情境

1、出示课本第8页“参观博物馆”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画面内容,你知道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组织班内交流

4、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并在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提问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 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    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        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        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    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        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            30+35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        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篇6:第三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第三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

2、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策略与方法: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

情境

1、出示课本第8页“参观博物馆”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提问:通过观察画面内容,你知道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组织班内交流

4、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并在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提问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 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    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        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        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    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        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            30+35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        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篇7:《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作10再减这样的算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渗透凑整的方法。本课的学习又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退位减法作下了基础,为这一类内容的建构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结构上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互相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篇8: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

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

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篇9: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篇1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反思

一开学,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就是决定先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开学3周,本单元的内容也差不多快结束了。本周我们组的教研活动内容就是写本单元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篇1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它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的。如:倒减、无退位、全部做成退位。

3、面对这样的错误,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理。通过学生板演,让学生抓典型的错例,教师分析其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是知识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 误。让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能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它更要让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养成细心计算的 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教学这一单元后,我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 的正确率不高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计算上的错误。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 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

篇12:《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

2、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

3、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

4、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

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平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不该进位却进位的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帮助。

三、加强检查。

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粗查。先看看有没有漏写的,如横式的答案等,或利用估算做初步的检查。细查一对、二算、三查。先对题目是否抄错,然后蒙住答案重新想计算过程,再和先前答案校对,最后查看是否规范,如数位是否对齐等。

篇1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光课本和导与练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一二年级不布置书写作业,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

篇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教学反思

刘巧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2,涉及到三位数加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题。因为加数是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1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我先采用估算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引出用竖式计算的结果比估算的结果更加的准确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的重要性。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比较性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 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

篇1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学习验算之前,设置了一个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并算出了得数后,很自然的有一个疑问:“算得对不对呢?”从而产生了验算的要求,使加法的验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学习的。

在新授的教学中,因为验算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学生在讨论验算方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所以我结合情境,让学生分析一套运动服的价钱、一双运动鞋的价钱、付的总钱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验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去写验算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然后再让学生交流方法。这种体验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算法、算理。

篇1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1、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在其中又复习到了以前学习的估算,然后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加法计算, 所以我提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加法就是要把数与数之间合起来,在后来的操作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一道计算题会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请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学生提出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来操作,由于头脑中已有加法的概念,所以学生无论是选择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操作,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对本节课的竖式的计算方法埋下了伏笔。

二、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1、贯彻课程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用竖式计算时,由于本节课是不进位,所以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2、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板书的竖式,自主探索为什么要竖着列? 体会到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而得出计算方法把握住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3、在本节课的卡片练习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如: 火眼金睛辨对错,卡片练习,以及书上的练习找尾巴,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5、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再精炼些,把握住重点难点一针见血,而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这样也会显得比较罗嗦.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篇1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关专题 减法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