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ailisishum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ilisishum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共14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早晨到校,翻看一本书,看到一段话:努力研究常态下的好课,不一定要课上得多精彩,但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体验平等民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探究。正合心意,记录下来。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前面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所以,今天的学习比较轻松。

从备学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有了初步的猜想,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解释猜想的由来,但是,孩子们描述的猜想比较零碎,课堂上,需要做的`是让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最后通过提升,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并加以应用。

课堂实录不敲打了,记下课堂上一个遗憾之处:课的开始,孩子们随意聊着自己的猜想。在这里,我的目标比较浅,就是为了知道猜想,而让学生说猜想。其实,提出一个猜想虽然可贵,但是,提出猜想背后的东西更让人回味。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不是可以注重猜想背后的东西呢?即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想?——学生是有这个意识的,我听到大缪说:因为除法和乘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所以,我的猜想是小数乘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么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浚铭是根据方向相反来猜想的,既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向左移动,肯定是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当时,我能有意识问问学生猜想的理由是什么,或许更有数学味一些。

篇2:《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和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安排大致相同,学生因为有前面学习的经验,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好的。由于本课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口算教学上花费较大的功夫,事实上小数除法的口算一直就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遇到数位不够需要添0的情况也做了强调。我发现不少的学生对于规律记得很熟,但在具体运用上却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一些变式练习,反应比较慢,出现错误比较多。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堂课时,我设计了“复习-探索新知-应用”三个教学环节,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用这个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观察、比较、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实现了复习的有效性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口算有效激活了这一已有经验,为新规律的发现和概括提供了参照。根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小数大小的变化推理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的变化情况,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设想,获得了初步的感知。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三、科学探索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小数点向左移动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本课的学习核心,在探索规律时,学生经历了在具体的数例中观察-拓展性猜测-举例验证的科学求真过程,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满足了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与探索者”的心理需要,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四、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比较透彻

1、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的规律,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概括能力。

2、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及时帮助学生区分小数点向右移动规律与向左移动规律,在辨析中深化了对两种规律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

3、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规律,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4、学生获得了独立发言的机会,全体学生参与了“验证”的过程,不存在提问集中的现象,基本践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当然,成功与失败同在,开心与遗憾兼有。

篇3:《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结合探索规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重点:

篇4:《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应用规律正确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特别是其中小数点移动时须补“0”。

课程实施:

一、情景引入

1、谈话:最近老师作了几项物品单价的调查

小黑板出示

品名一枝圆珠笔一块橡皮一辆玩具小汽车一台电风扇

单价2.50元0.25元25.00元250.00元

2、你能将这些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吗?

一学生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0.25<2.50<25.00<250.00

3、引导比较

这四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

4、揭示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了,就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出示例2

(1)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汇报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问:5.04乘以10、100、1000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怎样?

引导比较:5.04×10以后小数点位……

问:5.04是一个两位小数,将5.04×1000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三位,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移动小数时数位不够用“0”补足)

3、请学生自己举例,用一个小数分别乘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小结,并适当评价。

把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后,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黑板出示规律

5、追问:如果把一个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把这个小数分别乘上多少?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并说说你能从表格中知道些什么?

(2)问:你能告诉大家: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含是多少克吗?

你能把0.351千克改写成克作单位的数吗?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一分钟后,请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指名回答适当评价

2、完成试一试

(1)读题

(2)填空

(3)交流

3、完成练一练

指名口答:

问: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名口答,并选择其中3小题“1000×2.1=,0.24升=毫升,0.65吨=()千克”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1)问:同样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哪个轻?为什么在月球上轻很多呢?

(2)引导审题,相机板书

先理解题意,再问:地球上重10千克物体在月球有多重,认为什么怎样算?为什么?

板书:地球月球

1千克0.16千克

10千克?千克

100千克?千克

1000千克?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问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引导审题,板书引领

先理解题意,相机板书,再问:1000

平方米释放多少千克氧?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1平方米0.1千克0.073千克

1000平方米?千克?千克

(3)学生口算结果,并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

4、拓展延伸

10千克甘蔗可榨糖4.2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一、实现两个转变,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途中,采取多维互动,合作交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迪。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多维互动,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本来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低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合作、交流。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请他们选择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让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让极大部分学生能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三、激励评价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激励评价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篇5:《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前两天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发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学生很容易把小数点点错位置,导致出错。本课的重难点是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所以要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在课一开始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探讨下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数、移、归纳,理解与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这里,强调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前面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这基础山,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

总之,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已理解并基本掌握了知识。但是做题过程还不够熟练,很同意出错,所以还需加强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篇6:《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结合探索规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并归纳出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应用规律正确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特别是其中小数点移动时须补“0”。

课程实施:

一、情景引入

1、谈话:最近老师作了几项物品单价的调查

小黑板出示

品名一枝圆珠笔一块橡皮一辆玩具小汽车一台电风扇

单价2.50元0.25元25.00元250.00元

2、你能将这些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吗?

一学生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0.25<2.50<25.00<250.00

3、引导比较

这四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

4、揭示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了,就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出示例2

(1)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汇报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问:5.04乘以10、100、1000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怎样?

引导比较:5.04×10以后小数点位……

问:5.04是一个两位小数,将5.04×1000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三位,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移动小数时数位不够用“0”补足)

3、请学生自己举例,用一个小数分别乘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小结,并适当评价。

把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后,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黑板出示规律

5、追问:如果把一个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把这个小数分别乘上多少?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并说说你能从表格中知道些什么?

(2)问:你能告诉大家: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含是多少克吗?

你能把0.351千克改写成克作单位的数吗?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一分钟后,请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指名回答适当评价

2、完成试一试

(1)读题

(2)填空

(3)交流

3、完成练一练

指名口答:

问: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名口答,并选择其中3小题“1000×2.1=,0.24升=毫升,0.65吨=()千克”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1)问:同样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哪个轻?为什么在月球上轻很多呢?

(2)引导审题,相机板书

先理解题意,再问:地球上重10千克物体在月球有多重,认为什么怎样算?为什么?

板书:地球月球

1千克0.16千克

10千克?千克

100千克?千克

1000千克?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问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引导审题,板书引领

先理解题意,相机板书,再问:1000

平方米释放多少千克氧?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1平方米0.1千克0.073千克

1000平方米?千克?千克

(3)学生口算结果,并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

4、拓展延伸

10千克甘蔗可榨糖4.2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一、实现两个转变,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途中,采取多维互动,合作交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迪。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多维互动,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本来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低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合作、交流。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请他们选择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让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让极大部分学生能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三、激励评价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激励评价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篇7:《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利用三张卡片0、5、1,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三位数,然后在105的不同位置点小数点,最后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通过计算器探索,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数学规律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适合个别现象的规律不是规律,因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策略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篇8:《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

背景:

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节课时,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出了质疑,对教材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引领了教学过程进一步发展,引发了我的思考。

案例:

……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师:观察上面三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1:5.04乘10、100、1000,就是把5.0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生2:5.04乘10、100、1000……,就是把5.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师:5.04是什么数?谁能概括一下刚才的规律?

生3: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师:(见到学生说的和教材上一样,高兴地说)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4:老师,不能只通过一题,就说明一个规律,这样是不是太武断了?

(我立即意识到刚才的结论提得过早了些。)

师:你提的意见很好,我们刚才发现的那个规律只是我们的猜想,那么,怎样才能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呢?

生5:我们可以多举几个例子验证。

师:大家赞同吗?下面我们就自己举例子验证。

(学生热情高涨。不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6:老师,我发现了。3.08乘10、100、1000,它的小数点就分别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

生7:我发现了。2.6乘10、100、1000,它的小数点就分别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

……

师:现在你们认为刚才的结论正确吗?我们大家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课本上也有现成的结论,你们看看与你想的一样吗?

生齐读: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生8:我觉得书上的这句话有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都很疑惑,我也感到奇怪,这句话怎么有错误呢?还是让他把话说完吧。)

师:你说说看,哪里有问题?

生8:你说的是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其实不一定是一个小数,整数也可以。比如说:4乘10、100、1000,等于40、400、4000,相当于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一般人看不出来。

(同学们都被他最后一句话逗乐了。)

师:(原来他认为这里错了,便顺水推舟)你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让我们这些一般人都看得出来吗?

(学生高兴地演示。)

生9: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位数不够就添一个0,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就再添一个0,依此类推。

师:他的`观点正确吗?

生9:这也需要验证。

师:大家举例验证看一看。

(学生忙着举例,不一会儿,都高兴得叫起来了。)

生10:原来不仅小数有这个规律,整数也可以。

……

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要有所思、有所疑,就会不断生成新问题,不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本节课,当教师过早地提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有学生根据经验,通过思考判断,对老师提出了质疑:根据一个例子就想说明一个规律是不科学的。教师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调整教学,生成了下面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加以探究和验证,学生的兴趣高昂,不仅在知识上有了提高,在思维的品质上也产生了飞跃。当大家通过验证得出教材上的结论: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时。一位同学又有了疑问,说课本上的结论有问题,使教师始料不及,但为了尊重学生,我让他说明理由。没想到,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产生了新的教学内容,我想既然是学生提出的,何不让学生自己解决呢?这样学生的热情高涨,

通过举例验证,最终解决了问题,发展了思维。

学生敢于质疑生成,才会不断发现新问题,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和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权威的,一般学生不会对之产生疑问。那么这节课学生怎么敢对老师和教材提出质疑呢?这可能与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建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关。学生的质疑,教学的生成,都需要一个适宜的土壤。教师必须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创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为生成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篇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声音效果展示了一棵松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松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通过计算器探索,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数学规律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适合个别现象的规律不是规律,因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策略

4、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注重课堂的延续性。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课始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结束时,通过小数点的提问:“你们还想了解我的什么知识?”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篇10:《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成功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开始,我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摆、移、说、归纳的过程,正在理解并掌握一个小数乘10、乘10乘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学生掌握一个小数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动边说出整个过程的规律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数乘10、乘100、乘1000及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的活动,巩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反馈。不足之处及对策: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时间相对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注意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得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学生得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篇11:《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难以掌握。我在课中通过“为什么不相等、移动的变化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三个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课中,我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通过问题――操作――发现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过程,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找到了位数不够用0补足的解决办法,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注重知识对比,让学生感知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小数点移动能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而前面学习的小数的性质则是在小数的不可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对比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注重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规律。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抽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型,再放手让学生探索,使学生对规律理解更深刻。

语文

数学

英语

美术

科学

体育

品德与社会

音乐

信息技术

最新文章

缅怀革命先烈 做感恩少年

多举措育人 创健康和谐校园

我校教研活动如火如荼

五(7)班――举行“珍爱绿色 保护家园”

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让成长不烦恼

四(7)班――放飞希望 播种梦想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 护航生命健

春季开学工作小记

五(6)班“我让妈妈露笑脸”活动成果展示

热门文章

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秋各班总分前10名名单

20xx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实验小学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

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分前10名

20xx年春季学期各班前10名单

20xx年秋“读书之星”名单

我校120名同学荣获湖北省第十六届中小学

建始县实验小学20xx年庆“六。一”现场书

篇12:五年级数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学难点:

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左边添0.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引发猜想

把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说说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5 1.0026 0.78 40.125

谈话: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小数乘10,100,1000……

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小数的小数点位置还可以怎样移动 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呢 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篇13:五年级数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

探究规律,验证猜想

1. 提出猜想.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 000的商各是多少

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算式)

其实这三个算式是把21.5分别除以了10,100,1000(出示卡片:21.5除以10,100,1000)

请你用计算器选择一道题,算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 ÷ 10 = 2.15

21.5 ÷ 100 = 0.215

21.5 ÷ 1 000 = 0.0215

(2)仔细观察每题的得数,与21.5比,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真仔细,下面的填空肯定难不倒你!

出示:21.5除以10得( ),就是把21.5的( )向( )边移动了( )位.

对照算式说说,师画出示意.

谁能仿照这样的说法说说第二个算式 (师画出示意)

第三个算式谁来 (师画出示意)

你发现这三组中小数点的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移动方向相同,位数不同)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刚才说的`三句话概括成一句吗 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卡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要是21.5除以10000,小数点会怎么移 除以100000呢 依次类推,能写完吗 那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在卡片上补充省略号)

(3)提出猜想:21.5除以10,100,1 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除以10,100,1000……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 验证猜想.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找几个小数,分别用计算器把它除以10,100,1000,记录下来后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课件出示)

我们找的一个小数

÷10

÷100

÷1000

小数点移动情况

(2)归纳: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刚才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小数 既然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小数,那我们可以把21.5换成“一个小数”(板书)这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齐读发现的规律

篇14:五年级数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相关专题 小数点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