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羊》教学反思

jinlingling_10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inlingling_100”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只小羊》教学反思(共13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两只小羊》教学反思

《两只小羊》的音乐游戏,是孩子们玩得最高兴,最投入的一次活动,也为我带来很大的收获。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学习新歌。以往老师往往采用教师教唱,学生跟唱的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更多的是机械般演唱。所以为了吸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在游戏中我便以“大熊妈妈”的角色加入游戏。在活动中我边模仿大熊**的动作,边与孩子们交流,受情景的影响,学生兴趣倍增,十分投入,纷纷模仿我做起了各种动物的动作,学唱歌曲的兴趣自然也调动起来。加上歌曲通俗易懂,童趣盎然,全体学生很快学会了新歌,就连平时不很爱唱歌的孩子也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

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马上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在游戏中我与小朋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为游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接下来是组织开展游戏了。以前在音乐游戏中总是很难控制学生的活动情绪,他们总是很兴奋地大喊大叫,或者是无动于衷。因此,在这过程中,我始终以“大熊妈妈”的身份和小朋友一起参与游戏。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可亲,而我又能在游戏中自然合适地指导他们。

回顾这一教学活动,我发现,发展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智力,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真诚的情感能唤起学生活动的热情,激发其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不断催化他们的情感接受和兴趣接受,更好促进了学生音乐智力的发展。

篇2: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推荐度:《牛和鹅》教学反思 推荐度:升华和凝华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推荐度:《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是一个传统故事,我们的爸爸妈妈给我们讲过,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也讲过,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孩子们还是非常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教学采用了新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

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故事的结尾省略了,而是让孩子来猜想后来怎么样了?就因为没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纷纷主动的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

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更有趣的是班里的康宁小朋友说:大灰狼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不能随便打死,我们应该让大灰狼和小羊做好朋友,大家团结友爱在一起。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把握好时机,幼儿就能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出更精彩的故事来。

篇3: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是本单元中的第三篇寓言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俄,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会懂这个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怎样让孩子明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

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带着已有的点点情感,进入课文的朗读中,朗读学习课文,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它,“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故意找碴儿“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对话,是指导的另一重点,生动的对话把主人公的特点表露无遗,狼的蛮横无礼,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力争的特点,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基础再上一个高潮,这时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这时提出又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此时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俄还是不难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说的孩子还是挺多的。

另外,柯文最后的省略号,使学生思维的又一拓展,结合学生的心情,提出“你愿意小羊死吗?”孩子们都回答不愿意,“你能想想办法救救小羊吗?”此时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孩子们的机智是吓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我不禁为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篇4:保护小羊教学反思

“音乐和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爱动、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今天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保护小羊》这首傈僳族儿童歌曲。我为课堂教学设计了几个小环节:

首先,由有趣的节奏律动带动孩子的学习热情,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1、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有关小羊的音乐故事,所以我先放了视屏《喜羊羊与灰太狼》,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

2、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边播放边给学生讲故事,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歌词就基本理解了,这样做生动、形象,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并伴有节奏的教授歌词,解决他们不认识的生字问题。

3,多元化的歌曲教学,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在不知觉中掌握。

4、利用创编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我尝试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歌曲《保护小羊》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词曲简洁规律,孩子们很容易学唱,歌词内容也非常好表演。在表现上,让孩子们在学会了歌曲之后,根据歌词进行表演。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例如:“大象伸出长鼻子呀,狗熊举起大手掌,小刺猬呀,小猎狗呀。”这几句歌词较突出,孩子们纷纷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征,进行动作创编与模仿。最后孩子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歌表演,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和表演活动中带来的快乐。

课后孩子们微笑的跑过来对我说这首歌曲真好听。我深深地感受到,依据歌曲内容去引导孩子们表现音乐,即能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又体会到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形式,达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探索、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篇5:保护小羊教学反思

新音乐课程理念中提到:“在听、唱、做的实践中学习音乐;突出音乐的直观感受,让优秀音乐作品中美好的音乐形象,让蕴涵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中的美妙的音乐音响,让音乐活动、音乐游戏、歌唱、乐器演奏等音乐实践来打动、感染学生,使他们从小热爱音乐,把高尚的音乐当成陪伴终生的朋友”。本课主要通过学唱歌曲《保护小羊》,培养学生用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动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初步感受音乐来源于生活。以下是歌曲《保护小羊》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贴近本地生活的情景,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进入课堂就一味的、单纯的进行二声部音乐技能训练,也许根本就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别谈什么取得好的效果之类的话题了。本节课一开始,首先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介绍自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节奏,而且拉近了师生、伙伴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进行的师生谈话、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模仿等活动,给学生创设了动脑、动口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音乐来源于生活,自觉把生活情景与音乐进行有机的结合,使音乐融入生活。另外,成功地训练“老牛”、“小羊”两者声音的结合,无疑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散创造性思维。在重点学唱歌曲,真正完成二声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首先在声音结合成功的基础上,加上音高进行二声部的训练,学生还沉浸在刚才成功的喜悦中,教师此时“加把火”,学生热情高涨,很容易水到渠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们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怎样留下愉快的记忆,怎样发散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结果有一些组的学生加上了滑稽的动作,另一些组重点夸张了声音,还有一些组甚至稍微有点儿剧情,出现了比预想还要好的效果。所以在重点教学这个环节中,教者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演唱过程中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并且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经历学会歌曲的过程,又经历“创新”这个思维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思维方式。

三、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创作、表演、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新音乐理念告诉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好动,想象力丰富,在课堂的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情景表演,意在呼应“使音乐融入生活”这个设计意图,而且自身也参加了这一活动,让他们发挥潜能,贴近生活,亲近教师与同伴。

通过整节课中进行的几个活动,我深深地感到,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那么简单,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表演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设计只在本镇中心校的四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实践,因此教学经验非常有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有一个班出现了超时才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所以我想,在备课时,自身还应该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多借鉴其他学科的有效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6:《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狼?怎样的小羊?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且找出根据。”这一专题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专题漫谈。学生围绕专题漫谈,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到联系上下文的句子,直至朗读处理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他们的漫谈既有专题,但又不受专题的限制,显得宽松而又自在,有一定的深度。

1、漫谈满足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二期课改的改革要点。学生很想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告诉别人,不善抑制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给予学生较多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漫谈”。学生能围绕某一专题畅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认识,满足了他们想说的愿望。也不会对老师的提问显得拘谨而不敢举手。学生不那么害怕,自然话也就多了。

2、通过漫谈相互促进,相互启发。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因,外因只是起促进和催化作用。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自身,只有自己想学、要学、有兴趣学,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启发下,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会本领。本塘课教学,给学生安排较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漫谈式教学学生的“说”的能力有所提高。为了要积极参与漫谈,必须认真阅读课文和课外读物,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因此,“读”和“听”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进步。我想三方面的提高一定会促进“写”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通过漫谈总结学法,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漫谈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先谈自己的看法,再谈这样说的依据。体现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突破。不再像刚入学时,回答问题表达简单。而且学习的方式也有多样化的趋势,如:有的看图来理解,有的动作来理解,有的读句子的方法来理解,有的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还有的读句子,找关键词来理解。通过上述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的恰到好处,说明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真正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法宝----学习方法的运用

篇7:《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一、板书课题,提出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动物,看看他们是谁?(狼、小羊)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想想看,在你的印象中狼和小羊是什么样的?

(狼是非常凶猛的动物,喜欢吃兔、鹿等动物。)

(小羊是十分温和的动物)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二、读课文,指导学习

1、看图说意(出示挂图)

(1)注意看图,看看图上的狼和小羊是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些什么?

(它们在河边对话,狼正在张牙舞爪的恶狠狠的准备向小羊扑去)

(2)用你自己的话讲述图上的狼和小羊的样子?仔细观察。

(狼:瞪大眼睛、龇牙咧嘴、耳朵和头上的毛都竖起来了,样子非常的凶狠)

(小羊:低着头,眼神显得十分温顺,也有点无助)

三、读课文

(1)现在听老师有感情地读课文,竖起你的耳朵,仔细的听。

(2)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四、出示生词

(1)看见:看到。

(2)故意:有意识的。

(3)弄脏:把干净的东西弄脏了。

(4)温和:态度好,不凶。――――――(叫学生做动作)

(5)可怜:值得怜悯。――――――(可叫学生做动作)

(6)倒流:水是往上游流,不可能往下游流。

(7)反正:表示情况虽然不一样,但结果都一样。

(8)扑去:用力向前冲――――――(叫学生做动作)

(9)经常:常常。

(10)争辩:争论,辩论。

五、学生学完生字的基础上读课文

(1)请全班小朋友开火车的有感情的读课文

六、读完课文,讨论总结

(1)课文讲了什么?(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的事情)

(2)教:找碴儿:(哪位小朋友知道找碴儿什么意思的?)

讨论后总结:(找个理由跟别人争吵)

(哪个小朋友告诉我,课文中狼一共找了小羊几次碴儿了?)(3次)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学习生字词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指导书写、坐姿要端正)

1、狼 (láng)左右结构反犬旁、

(因为是动物,所以用反犬旁)

2、脏:多音字,本文应读“zāng”,不能读“zàng”。

(组词,造句)描红。

3、扑:左右结构“月”字部读pū(组词、造句)

4、惊:左右结构(组词,造句)描红

八、课后思考题

1、小羊要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了?

2、假如,你碰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他?

3、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九、结束语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十、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文字简洁、生动,富有情趣,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它讲的是一只狼故意找碴儿要吃小羊。说明有些坏人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好人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课文抓住了狼的凶残和小羊的善良的特点,生动地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了对狼的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词句教学。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弄清了词和句的意思,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篇课文是通过“非常想吃”“故意找借口”“龇着牙”“逼近”“大声嚷道”等词语,以及狼和小羊说的话,来揭示寓意的。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些词句,采用换词,找同义词、反义词,做动作,观察插图,改变句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仔细体会。这样细致、认真地教词教句,即使学生明确了词句的妙处,使语言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课堂上,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我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还有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不少启迪思维、质量高的问题让学生研讨,如:狼向小羊扑去,小羊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你想小羊说什么?这些问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堂课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做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本堂课,学生漫谈他们对课文某一方面的认识和看法,在相互交流、互相启示、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学生由于再谈的过程中,受到了课件制作的影响,不能很自由地把小羊和狼穿插在一块儿谈。作为教师的我由于运用漫谈式教学的尝试刚刚起步,对于学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课堂上怕他们讲不出,有时接下话头继续帮学生讲,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到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另外一个就是我在时间上的把握不是很到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方向。

篇8:《小羊和狼》教学反思

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学重点是围绕着动物们怎样关心和帮助小羊战胜大灰狼这一 线索进行教学的。活动前,组织幼儿讨论:小羊和狼他们俩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为什么?孩子们对此讨论得非常热烈。他们自由组合,自由交流。认为大灰狼是强者,小羊 是弱者的小朋友说:“大灰狼有着锋利的牙齿,他会一口吃掉小羊的。”“大灰狼非常凶狠、狡猾,他会想出许多坏主意。”“大灰狼奔跑得可快了,他会追上小羊用他有力的爪子紧紧地抓住小羊。”认为小羊是强者,大灰狼是弱者的小朋友说:“小羊有坚硬 的羊角,他不怕大灰狼。”“小羊很聪明,他会想出对付大灰狼的好办法,把大灰狼消 灭掉。”“小羊用他的蹄子把大灰狼踢得远远的。”

小羊和狼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带者悬念我讲述了故事 《小羊和狼》。故事讲述后,组织幼儿讨论:小羊听说狼要吃掉他,难过地哭起来了,小羊是弱者,但他为什么最终能战胜大灰狼呢?这次的讨论,孩子们的思路清晰了,大 家都说因为有了动物朋友们的帮助,小羊才能战胜大灰狼。于是,我因势利导启发幼儿 说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以此为契机,针对我班少数幼儿自我意识强,谦让 行为差,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这样,大家才能在幼儿园一起快快乐乐地游戏、学习、生活 。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目的和教 学计划。本课时,我打破了这种定势,先组织幼儿讨论题外话,狼和小羊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为什么?这个问题目的有三。第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制造 悬念,为故事教学活动埋下伏笔。第三,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诚如上面所述,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说出了许多课堂外的知识和经验,连平时不善言谈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大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

思品教育不能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容器,将幼儿园的文明行为习惯要求灌输给他们, 而是要在具体的情节中、意境中,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对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礼的教育。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一点,利用小朋友对故事的喜爱、理解,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让幼儿分辨是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小羊和狼》教学反思

“找碴儿”这个词虽不是生字,但课文就是围绕狼的三次“找碴儿”来叙述的,因此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时,我参考教参中片断教学,觉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里头的设计去教学。可实际上是课近尾声时,还有同学质疑什么叫“找碴儿”。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参里环环相扣,直指重点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该会理解。问题出在哪儿呢?经展青教师的点拨,恍然大悟。原来,“找碴儿”这个词对北方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口语中就常用到,教参中的设计适合他们。而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却陌生得很。

如果在教学狼第一次找碴儿时,只要多追问一句:“找碴儿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借口’”并在后面教学时多提几次,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就像隔了一层窗纸,只要教师轻轻一点,就通了。还是经验惹的祸,也许教学时太注重教案了,死板地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教案去上课。平时常说联系学生的实际编写教案,好教案只能参考不能照搬,如何去实施呢?还得细细体会啊!

篇10:《小羊和狼》教学反思

故事情节有趣、紧凑,语言朗朗上口,幼儿很喜欢这个故事。

启发幼儿说出“团结起来力量大”,并以此为契机针对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强,谦让行为差,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这样大家才能在幼儿园一起快快乐乐地游戏、学习、生活。

篇11:保护小羊教学反思

今天的一年级音乐课,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保护小羊》这首傈僳族儿童歌曲。我为课堂教学设计了几个小环节:

一、节奏练习与歌词学习相结合,为歌曲学习做铺垫。

二、逐句教唱歌曲并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中不同角色在演唱时的不同情绪。

四、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利用头饰进行音乐故事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加强生对歌曲的`理解。

另外,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边播放边给学生讲故事,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歌词就基本理解了,这样做生动、形象,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

本节课这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进行的很顺利,在这次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唱新歌这一环节形式有些单调、枯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篇12:《老牛和小羊》教学反思

《老牛和小羊》是小学音乐第一首真正的二声部歌曲,歌曲短小精悍,内容简洁,有很强的写实性,也很贴合孩子们的生活。

本节课,我先从两种动物的叫声出发,问孩子:本课中的主人公,老牛和小羊是如何叫的呢?同学们可以模仿一下。模仿之后,我让孩子们去发现,这两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区别?在这时候孩子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小羊的叫声高、老牛的叫声低沉。

然后,我指出课本里,模仿老牛和小羊叫声的两个小节的谱子,让孩子们先告诉我,哪个小节的音高,哪个小节的音低。孩子们就不是很容易分辨了,因为我们这个学期才刚开始进行音的识别和音准的训练,孩子们对音的识记和音高概念还没有达到熟练。

所以,这时候我就借助琴,把谱子分别弹出来,让孩子们用手来表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再让他们跟着琴来唱一唱这两个小节,孩子们绝大部分就很容易分辨出来了。

接下来,我就会让孩子们听范唱,让孩子们找到有二声部的地方,再听的时候让孩子们注意听出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之后我用琴继续让孩子跟唱两种不同叫声的小节,达到熟练以后,我弹奏两个声部的和声,让孩子分别演唱小羊和老牛叫声的谱子。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即让孩子们体验了二声部的音响效果,又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们的耳朵和听力,让他们能够听出来和声当中不同的音。

歌曲并不难,难点就是二声部的演唱,由于疫情,大家不能把在教室和同学们进行二声部的训练,那么我就要求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让家长们跟孩子完成二声部的练习。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和家长之间更加亲近,也让家长们了解音乐学习的内容和音乐学习的不易,让他们也能够更加重视孩子们的音乐学习。

篇13:《老牛和小羊》教学反思

在听、唱、做的实践中学习音乐;突出音乐的直观感受,让优秀音乐作品中美好的音乐形象,让蕴涵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中的美妙的音乐音响,让音乐活动、音乐游戏、歌唱、乐器演奏等音乐实践来打动、感染学生,使他们从小热爱音乐,把高尚的音乐当成陪伴终生的朋友”。

本课主要通过学唱歌曲《老牛和小羊》,培养学生用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动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初步感受音乐来源于生活。以下是歌曲《老牛和小羊》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贴近本地生活的情景,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进入课堂就一味的、单纯的`进行二声部音乐技能训练,也许根本就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别谈什么取得好的效果之类的话题了。本节课一开始,首先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介绍自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节奏,而且拉近了师生、伙伴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进行的师生谈话、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模仿等活动,给学生创设了动脑、动口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音乐来源于生活,自觉把生活情景与音乐进行有机的结合,使音乐融入生活。另外,成功地训练“老牛”、“小羊”两者声音的结合,无疑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散创造性思维。

在重点学唱歌曲,真正完成二声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首先在声音结合成功的基础上,加上音高进行二声部的训练,学生还沉浸在刚才成功的喜悦中,教师此时“加把火”,学生热情高涨,很容易水到渠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们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此,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怎样留下愉快的记忆,怎样发散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结果有一些组的学生加上了滑稽的动作,另一些组重点夸张了声音,还有一些组甚至稍微有点儿剧情,出现了比预想还要好的效果。所以在重点教学这个环节中,教者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演唱过程中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并且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经历学会歌曲的过程,又经历“创新”这个思维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思维方式。

三、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创作、表演、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新音乐理念告诉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好动,想象力丰富,在课堂的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情景表演,意在呼应“使音乐融入生活”这个设计意图,而且自身也参加了这一活动,让他们发挥潜能,贴近生活,亲近教师与同伴。

通过整节课中进行的几个活动,我深深地感到,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那么简单,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表演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小羊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