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选修铁骑兵教学反思

linali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inali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版八年级选修铁骑兵教学反思(共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语文版八年级选修铁骑兵教学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选修铁骑兵教学反思

《铁骑兵》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悬念横生,扣人心弦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

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围绕问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写法方面的特点。但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更改了计划。我简单导入后,就说这个故事很有趣,文章也很好读,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分组活动时,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师课间巡回,约有十几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分别提出了2—3个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1.为什么用“铁骑兵”做标题?

2.问中多处设置悬念,找出来分析其好处。

3.班长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

5.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6.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各个方面,学生们的`解答也出乎意料的好,圆满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基本不用老师点拨,轻而易举的读懂了,理解了。只是在了解文章结构时,我提了个要求。我说:“课文采用了数字小标题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井井有条,我们试着把文中的“一”“二”“三”分别改换成文字小标题来概括故事情节。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分别压缩成8-6个字,再压缩成4-2个字。”

探究结果如下:

1.骑兵掉队——化险为夷——胜利归队

2.雪夜掉队——出奇制胜——一举两得

3.骑兵掉队——夜袭敌人——胜利归队

4.掉队——追队——归队

由此可见,学生概括的相当不错。接着,我对这节课作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情绪高昂,下课时,都异常活跃。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化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转变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2:铁骑兵教学反思

铁骑兵教学反思

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围绕问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写法方面的特点。但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更改了计划。我简单导入后,就说这个故事很有趣,文章也很好读,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分组活动时,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师课间巡回,约有十几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分别提出了2―3个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1.为什么用“铁骑兵”做标题?

2.问中多处设置悬念,找出来分析其好处。

3.班长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

5.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6.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各个方面,学生们的解答也出乎意料的好,圆满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基本不用老师点拨,轻而易举的读懂了,理解了。只是在了解文章结构时,我提了个要求。我说:“课文采用了数字小标题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井井有条,我们试着把文中的“一”“二”“三”分别改换成文字小标题来概括故事情节。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分别压缩成8-6个字,再压缩成4-2个字。”

探究结果如下:

1.  骑兵掉队――化险为夷――胜利归队

2.  雪夜掉队――出奇制胜――一举两得

3.  骑兵掉队――夜袭敌人――胜利归队

4.  掉队――追队――归队

由此可见,学生概括的相当不错。接着,我对这节课作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情绪高昂,下课时,都异常活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化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转变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铁骑兵》教学反思

《铁骑兵》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悬念横生,扣人心弦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

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围绕问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写法方面的特点。但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更改了计划。我简单导入后,就说这个故事很有趣,文章也很好读,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分组活动时,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师课间巡回,约有十几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分别提出了2―3个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1.为什么用“铁骑兵”做标题?

2.问中多处设置悬念,找出来分析其好处。

3.班长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

5.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6.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各个方面,学生们的解答也出乎意料的'好,圆满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基本不用老师点拨,轻而易举的读懂了,理解了。只是在了解文章结构时,我提了个要求。我说:“课文采用了数字小标题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井井有条,我们试着把文中的“一”“二”“三”分别改换成文字小标题来概括故事情节。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分别压缩成8-6个字,再压缩成4-2个字。”

探究结果如下:

1.骑兵掉队――化险为夷――胜利归队

2.雪夜掉队――出奇制胜――一举两得

3.骑兵掉队――夜袭敌人――胜利归队

4.掉队――追队――归队

由此可见,学生概括的相当不错。接着,我对这节课作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情绪高昂,下课时,都异常活跃。

篇4:《铁骑兵》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化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转变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5:《童年》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童   年》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5月15日

教学目的: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教学准备: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高尔基,交流《童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梗概。

第二课时

一、        畅谈童年,激情导入

1、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照片。

2、请同学用简洁的话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

3、导语: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

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教师随机板书:

童   年

阿廖沙     坚强、正直 ……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祖母      善良、能干……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外祖父       凶狠、贪婪……           侧面描写

……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

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

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比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五、感悟童年。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在课后为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

总结: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别让童年的欢乐就这样默默地走掉,让我们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一起用双手挽留童年的风,珍惜生活!

第三课时

继续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小说进行初步的总结。

篇6:《交流格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交流格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语文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哲理。

四、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搜集一些格言的出处以及对格言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二)课堂提问,了解技巧。

1.你喜爱的一格言是什么?这句格言的作者是谁?你是怎样理解的?对你有哪些影响?

2. 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共同探讨, 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互相评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课前搜集的格言展示出来,进行组内交流。

(五)推选代表,互相交流。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交流成果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 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拓展延伸 ,个性表达

1.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2.读格言                                                                                                                                           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勤劳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3。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童第周.                                                                                                                                                 4。  掩饰一个缺点,结果会暴露另外一个缺点。----伊索                                                                                                                                               如果老师让你选一句格言来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第---------句,因为:----------------------------------------------------------------------------------------------------------------------------------------------------------------------------------------------------------------------------------------------------------------------------------------------------------------

(七)课堂反馈,积累升华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提问一:这节《格言交流》课你学到了什么?能记住几句格言?                                                                                                                                            提问二:,通过“格言交流”你有哪些感悟?                                                                                                                                       (八):布置作业:读格言

六、教学反思                                                                     收获:格言是思想的浓缩,往往富有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学生多掌握一些格言,对自己思想水平,语言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积累格言能为学生以后写议论文提供一些事实论据。                                                                                                                                                                              反思: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利用教材进行一些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英雄djx

篇7: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的教学认识、实践及反思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的教学认识、实践及反思

新课改在四川省进行到第三个年头了,四川省高中教育也将于2013年迎来第一届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检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 翻阅往年其他省份高考的课改试卷,也不难发现关于这一理念的痕迹,尤其“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更是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与选择,如果把这一理念看做教学任务,那责任势必会落在选修课的选学上。课改中的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众多老师议论最多,困惑最多的事情。

于我而言,至道2012年9月才真正近距离的接触到课改,之前隔岸观火似的参加过若干次省里市里区里甚至学校内的课改培训,对新课改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接触到教材之后,也只能是摸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走,说不定还有方向失误的时候出现。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向别人借鉴学习的过程中磨出了一些在选修教材处理上的小阶段的得失体会。在这个学期本人带着高二的学生选学了语文版的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下面就这本教材的处理过程做一下梳理。

一、学习课改理念,认识选修教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由此看来,选修课程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既可以是教育部推荐的选修教材,也可以是学校自主编选的选修课程,甚至也可以是学生个人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可事实上,因高考的因素,教学实践中的课程选用就只能凸显共性,语文版选修教材《唐宋词鉴赏》便成为成都市大部分学生高二年级上期的选修课程,这种局面就成了教师、学生根本没有选,所以何来选修?其实,选修就在手中。好多年前,听了北京的一个语文老师谈学生的个性写作,很有感触。个性写作的另一面应该就是个性阅读,而这个个性阅读不就是学生的选修学习吗?世界可以选择我,我也可以选择我的世界!语文版的《唐宋词鉴赏》成了学生手中的固定的选修教材,学生一样可以选择。

细读这本教材,发现其编排格式和必修教材之间没有什么差异,基本都是前言、目录、正文三部分。要说差异还就真是封面上的“选修”“必修”这两个字的差异。这倒不是说必修就非得“必”修,选修就非得“选”修。必修课程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都老老实实地和学生一起“修”了,选修课呢?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清楚,无论必修还是选修的教材,学生都可以“选”修。

教材目录很显然的把课文分为“唐宋诗”“唐宋词”两部分,其中“唐宋诗”7课,“唐宋词”5课,分别都是从诗词的题材来进行编排的。如“唐宋诗”部分由“山水胜色”、“边塞军旅”、“咏史怀古”、“羁旅相思”、“咏物抒怀”、“社会写真”、“人生感慨”。按题材分类的7个课目,7个课目下若干个作者,内容已经不少了,可以说很丰富了。就这一部分内容就够学生选修的了。

再细读7个课目的编排顺序,似乎也可以发现些什么编排者有意无意留下的思维过程。从第一课的“山水胜色”到第七课的“人生感慨”是不是隐喻着古代读书求仕者的曲折婉转的人生经历呢?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古代读书人大多是在封建正统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所谓“学而优则仕”,读书求仕几乎成为读书者的梦想,而大多读书者最终才华横溢,却也仕途并不顺利,转而用文字抒写内心的昂扬激情或者伤悲块垒。编书者似乎在用课目的顺序告诉我们:初读山水胜色,表现人生的起始状态;之后有了思想,人生踏上征程,放眼天下,有了报国之情;这一征程之中,是不是也有遇到古人学习古人的时候啊,怀古及今必然是读书人很容易有的联想;而往往志向远大,现实残酷,在走向目标的征途中,难免产生难以遏制思乡情绪,忧愁难解,睹物思人啊,咏物抒怀自然是读书人用以排解苦闷的最好方式了;现实始终是残酷的,朝廷总是以冷眼斜视我们这些的读书人,壮志很难实现啊;整条路途上除了古人留下的或明或暗的印迹,驿边的柳树,高飞的大雁,还有那流离失所的众多难民,这些怎么会不引起这些肠热情多更有担当精神的读书人生发感慨呢?他们老早就想着齐家平天下,可眼前的景象他们还能信心十足吗?难!人生到处知何似,罢罢罢。人生到此,一个怀有大志的读书人也只能感叹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由此读来,其实教育部指定的选修教材依然大有可选之处。

二、内容分类设计,学生自主选择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确实花了不少时间阅读,到底要老师做什么,要学生做什么,书上没说,更没有具体的样板。既然这样,选择权利不就是在我们手中吗?明明就是选修教材,不能必修啊,篇篇都按常规样子去教学,有什么意义呢?所谓研读新课标,研究教材事实上就是要我们首先搞清楚教什么,然后搞清楚怎么教。

课文的分类是很清晰的。我们在梳理教材结构的时候,慢慢发现,看起来是在按诗词题材分类,其实也是专题分类。既然是专题分类,就会有大专题,小专题。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内化了的知识储备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的,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把第一部分7个课目简单的看成7个专题,每个专题下面设有相同的几个小题目,比如,题材,作者,主题等等。把教材按专题分类好之后,再看班上的学生,不多不少,有5个小组,一个小组6、7个人。5个学习小组在7个专题中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能选到的。就这样,一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专题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完成他们的个性阅读。

学习小组的组长需要培训,在他们进学合作学习之前,要单独告诉组长这个学习到底是要干啥,怎么学,成员怎么安排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不能够一时兴起,过两天就懒得动了。为什么要单独培训组长,有个原因很重要,虽然说的是选择,可实际上,这个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教材指定的,是老师引导的`,算不得真正的自主选择,学生就有可能半途懈怠;合作学习不能只是讨论讨论,热闹热闹了事,学习之后的结题得由小组长去带领完成。小组长培训完之后,由各小组长征选组内成员意向,并安排好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组长培训完了,就是培训全班同学了,我们的选修学习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些什么,合作学习在哪些方面,个人探究学习又在哪个方面,要做哪些事情,要读书到那个境界,每个同学的读书论文的写作要完成到什么程度,等等。接下来就开始了在探索中行进的选修学习。

三、选修实践磨合,学生个性凸显

第一次弄这个选修教材,没有束缚,既大胆又紧张。作为教师,所谓的主导作用是应该的。但是,主导什么?怎么主导?没底!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激情消退了,咋办?没底!学生的研修学习最后会是什么样子?没底!整过所谓的学习过程会不会是一场闹剧?心中更是没数!

过河总是要摸着石头的。

5个学习学习小组,其中一个小组选择了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小组长做了如下安排:

首先是学习任务的分工和内容的要求,A同学负责教材中的刘禹锡诗作《西塞山前听吹笛》研读学习,要求从诗歌学习的意象,技巧,情感等方面去研读;B同学配合学习,动用有效方式搜寻整理刘禹锡此类主题诗作和其他主题诗作的资料;AB同学讨论达成共识,刘禹锡此类诗歌作品的初步印象,形成200字左右的文段,以供整个学习小组的交流。C同学负责教材中的李贺诗作……D同学配合学习……

所有同学都要完成一篇不低于1500字的专题学习的论文写作,论文格式要求,务必使用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最好使用富有诗意文采的短语或词组,副标题显示研读话题的关键词;务必使用论文格式中的摘要文字,限100字以内把论文内容概括出来;务必使用论文格式中的关键词提取,关键词要能直观明了的显示论文的内容方向。

其次是选修研究学习内容的时间安排。第一轮时间,初步学习,总体掌握,要求每个成员对本课题有个初步了解,1个课时。第二轮时间,分头合作学习,对自己所负责研读对象进行学习,搜索资料,研读思考,合作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文字,A4纸打印若干份,备后期交流学习之用,2-3课时。第三轮时间,小组内交流讨论,对课题内几个作者的作品内容、风格、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看看这些作者的个人经历、诗词作品在整个“咏史怀古”专题中能说明些什么,在诗歌史上存在着怎样的作用或者意义,2-3课时。第四轮时间,班级交流。由组长组织整个小组成员讨论,首先形成本组的研读结论,要求,有一篇能代表小组学习意见的专题论文,这篇论文可以是本小组内某一同学个人写作的,经大家认可或者修订认可能代表本组意见的论文,用于展示交流。其次制作PPT展示小组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内容,论文标题、论文摘要、论文关键词。每个小组的交流过程中,需要有诗朗诵环节,诗朗诵形式不限,时间3-5分钟。每个小组的交流展示原则上1个课时,5个小组需用5个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结束。

论文选附:

论文标题 作  者 论文关键词 内容摘要

梦想与疼痛

--边塞诗主题探微 高2014级

冯  尹 豪迈、勇敢、英雄、艰难、厌倦、痛恶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 ,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

梦见江南,千年擦肩

--记李煜(上) 高2014级

罗贝尔 …… ……

千年未陌,陌上忘归。--记李煜(中) 高2014级

罗贝尔 …… ……

正回首,暮已迟

--文学鉴赏,一份心有戚戚的感动,《锦瑟》印象 高2014级

肖子幸 …… ……

长安 长安

--古诗词意象选择 高2014级

唐卓瑶 …… ……

…… …… …… ……

四、抬头望天,天上星星点点;埋头走路,脚步磕磕绊绊

一学期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践,感受了一些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看看课改背景下的其他省份高考,再看看学期末成都市的高中语文调研考试,思考颇多。语文素养和能力是能用一张试卷衡量的吗?很难说得清楚!有专家在谈到人的成长时说,“小”学教育,慢慢成长。语文学习难道也不是如此吗?

语文教师个人修养确实很重要,听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讲课,他的“绿色语文”教学实践信手拈来,行云流水;看深圳新安中学吴泓教师语文课堂,内容丰富充实,学生学习与能力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个人的修养需要很高。在第一次使用选修教材的过程中,困难疑惑不少,尤其面对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文学底蕴,在引导学生去研读学习这本选修教材时,很有一种听之任之的感觉。要把课上得有诗意,有吸引力,有“语文味道”,恐怕在加强阅读,提高自身的修养方面得下番功夫。我想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语文课堂。

一学期的语文教学,而实际上用于上述选修教材的引导学习上的时间前后就不到3周时间,这个过程自己是小心翼翼,一是对自己没底,二是对学生也没底。就自己而言一方面是因为刚才提到的修养还需提高,怕引导出错,再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吃得并不是很透,怕弄偏了,再就是采用的策略、方式是否合适?就学生而言,学生能吗?学生会吗?这样搞,学期末检测呢?新课程理论提倡的过程性评价是好的,但是期终是要考试评价的,怎么办?

学习专家的经验,看看自己的教学,想想,语文学习确实不能是老师教给的,而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在自身兴趣和需求前提下的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有语文的长青,才会有学生的真正的语文素养。

其实,与新课标第一回合的交手,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甚至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不过相信,踏踏实实地做,不折腾,办法总是有的,效果也总有一天会出现的。

2013-2-27定稿

李顶

相关专题 铁骑八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