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凡高教学反思

圣眚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圣眚枝”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家凡高教学反思(共12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美术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美术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梵高的生平、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2.通过对梵高作品的欣赏,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梵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

3.感悟梵高的艺术精神,养成最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梵高及其作品,学习欣赏作品的方法与过程。

难点:感悟梵高的.艺术表现情绪,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粉颜色与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美国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一位画家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幅名为《星月夜》的作品极为相似。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了一双创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这位画家就是著名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

活动二:赏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同学们对梵高了解多少?结合教材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梵高的生平。

2.展示梵高的两幅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真实、严肃、神秘等。

活动三:形式分析,感受风格

1.继续多媒体展示梵高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小组讨论:这两幅自画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构图:大方饱满;色彩:明亮热烈;笔触:奔放粗犷。

2.展示《星月夜》,引导学生欣赏并尝试从构图、色彩、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构图俯视,色彩饱满、对比强烈,线条奔放有力,笔触厚重有力。

活动四:总结概括,领悟探究

1.总结梵高的绘画特点: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线条扭曲、流畅、奔放;构图饱满。

2.展示《自画像》《星月夜》,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几幅作品分别表现了梵高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压抑,激情。

活动五:比较鉴赏,小结作业

1.展示《唐吉老爹》《吃马铃薯的人》《向日葵》《阿尔附近的吊桥》等作品,学生欣赏,并结合梵高的艺术特色,从构图、色彩、线条、情绪四个方面分析作品。

2.总结回顾梵高的艺术特点。

3.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梵高的相关图片、文章或影像资料,加深对梵高的深入认识,下一节课分享。

篇2:《画家梵高》教学反思

《画家梵高》是四年级下册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欣赏活动是一种视觉分析练习,是从感性开始的。在“欣赏・评述”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欣赏活动从感性层面逐步提升到理性层面,用美术语言、形式分析作品,积累美术知识,建构美术能力。梵高对于小学生可能是陌生的,但是梵高的绘画,学生们并不是十分陌生,甚至有些学生是有好感的,喜欢的。基于这样的基础,本课首先通过作品,建立起学生对梵高的基本认识,并对梵高这个“很会画画”的人有了一些疑问和好奇。再介绍梵高的基本资料,让学生对梵高的疑问能够逐步展开,并在越来越了解的过程中,慢慢对其产生新的兴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中,主要以印象派对梵高的影响为分界线,用前期的绘画方法和风格与后期的'绘画方法和风格作比较,感受两种风格的不同魅力,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印象派对梵高的影响。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不仅要精心设计设计每个环节,还要教给学生欣赏评述的方法,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支架,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达到潜在发展水平的高度。教材中的“小实验”环节,指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情绪三方面,对画家作品进行描述,并且提供了相应的美术语言小词库。这样不仅降低了描述作品的难度,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也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美术语言小词库,增强学生用词语搭建完整句子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本节课中评述环节也一直贯穿全程,结合着进行对比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明确的引导孩子们关注重点,并且尝试用美术语言进行论述。

篇3:《画家梵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非常具有人文特点的,梵高是一位十分具有人格魅力的画家,学生在本节课中不仅学到的是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艺术家的献身精神和他们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品质。

《画家凡高》一课是以启发学生情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深层次地理解凡高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走入凡高的艺术世界,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会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欣赏者。然而让四年级的小学生去深入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让学生在感悟凡高作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感受他对艺术热情、执着、勤奋创新的精神。我的这节课堂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充分地运用了网络的资源丰富,方便共享,交互性强等特点来展开教学。学生可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来满足学习的需要。教师则利用网络上的资料,制作出直观生动的课件,把一幅幅作品展现在孩子眼前,使孩子切身感受到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欣赏凡高作品时,我分不同的时期向学生展示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绘画风格及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这时在学生已初步了解凡高生平的基础上向他们介绍此画的创作背景。通过让他们理解凡高的悲剧人生和他对生命力的渴求,以及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来全面阅读凡高的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从欣赏――描述――分析――评价――四个层面,由感性到理性逐渐上升,并能由此形成一定的自主的鉴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资料,能动地获取知识,深入的思考问题,从内容、色彩,笔触等美术形式上感悟分析,让学生逐渐理解凡高的艺术追求及艺术价值。

本节课的内容设置安排对“营造氛围”这一点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探究,根据前面学生对凡高生平的初步了解及对不同时期作品的欣赏,学生对凡高有了大体的认识,但在情感方面却并没有完全置身于凡高的世界,体会不够深刻。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根据凡高的不同创作时期,利用此前没有欣赏的其他作品的展示,利用音效及教师语言创设情景,营造一种或悲凉,或激情或愤怒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体会凡高那种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那悲惨痛苦的一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这节课只是一些粗浅的教学探索,但是为了这样的教学理想,多走一些路子也是值得的。

篇4:《画家梵高》教学反思

《画家凡高》一课是以启发学生情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深层次地理解凡高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走入凡高的艺术世界,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会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欣赏者。然而让四年级的小学生去深入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让学生在感悟凡高作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感受他对艺术热情、执着、勤奋创新的精神。我的这节课堂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充分地运用了网络的资源丰富,方便共享,交互性强等特点来展开教学。学生可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来满足学习的需要。教师则利用网络上的资料,制作出直观生动的课件,把一幅幅作品展现在孩子眼前,使孩子切身感受到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欣赏凡高作品时,我分不同的时期向学生展示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绘画风格及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这时在学生已初步了解凡高生平的基础上向他们介绍此画的创作背景。通过让他们理解凡高的悲剧人生和他对生命力的渴求,以及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来全面阅读凡高的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从欣赏——描述——分析——评价——四个层面,由感性到理性逐渐上升,并能由此形成一定的自主的鉴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资料,能动地获取知识,深入的思考问题,从内容、色彩,笔触等美术形式上感悟分析,让学生逐渐理解凡高的艺术追求及艺术价值。

本节课的内容设置安排对“营造氛围”这一点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探究,根据前面学生对凡高生平的初步了解及对不同时期作品的欣赏,学生对凡高有了大体的认识,但在情感方面却并没有完全置身于凡高的世界,体会不够深刻。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根据凡高的不同创作时期,利用此前没有欣赏的其他作品的展示,利用音效及教师语言创设情景,营造一种或悲凉,或激情或愤怒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体会凡高那种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那悲惨痛苦的一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这节课只是一些粗浅的教学探索,但是为了这样的教学理想,多走一些路子也是值得的。

篇5:《画家与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与牧童》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这节课主要从自主探究求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两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意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开展“你指我认、当小老师领读、猜猜找找、参加智慧乐园”等活动,充分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读、说评中进行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读文,初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第二课时

回顾这节课,感觉较好地处理了几个关系: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我比较敏锐地抓住课文中的训练点,开展说话训练,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理解、应用、积累,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如在教学“纷纷夸赞”这个词中,我先让他们充分读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在此过程中积累“夸赞、称赞、赞扬”三个词,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接着让他们选择性地用上“绝妙之作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神乎其神 出神入化 妙手丹青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夸夸戴嵩,既让学生学习欣赏别人,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纷纷”的含义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做到情感熏陶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在学习画家和牧童的对话中,我和他们一起扮演画家和牧童,再现一千多年前的对话场面,场面真实有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验了两个人高贵的品格。

二、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伊始,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悟,接下来让学生尝试提问。根据学生的学情顺学而导,对“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的处理方式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面对学生们急切的求知的目光,我没有把现成的答案给他们,而是适时地渗透学法。先让他们根据字面,顾名思义想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基本了解词的意思,我不满足于此,我把一幅《三牛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指名让学生说说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又是“轻笔细描”?在学生的指画中,从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知道这两个词已经牢牢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主,坚持用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落实语言训练。读的指导,我也引导学生学习根据标点读、加上动作读、进入情境读、联系前后句子读,不给他们统一的模式,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深知:千人一调的朗读是毫无生命力的,也是毫无创造力的,要适度地张扬他们的个性。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适时地插入了有关《斗牛图》的介绍,课末我让学生欣赏了几位国画大师的作品,如齐白石、徐悲鸿、李苦蝉。精美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耳目一新,既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也深切地懂得谦虚的重要性。作业的布置,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精彩之处。以“记录评语”的形式来监督、检测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达到完成作业的实效性。

篇6:《画家齐白石》的教学反思

《画家齐白石》的教学反思

当然在上本课的时候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学生没有找齐白石的相关资料,上课时这一类学生就不会特别有激情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了,作为教师应该随机应变,想方设法的让这些孩子参与进来。其次就是在巡视学生作业时,应该鼓励孩子们,把一些优秀的作业应该及时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分享或者是激发更多的孩子有更广阔的思维。

篇7:《风是一位画家》教学反思

《风是一位画家》教学反思

《风是一位画家》是一片语言活泼,充满童趣的儿童散文。它以“风”为线索,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描述,第一自然段总写风一年四季不停地画画。二至五自然段,分别按春天的东风,夏天的南风,秋天的西风,冬天的北风的顺序,描写了四季各不相同的美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有总写了风画出了四季美丽的景象。

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风”比作一位画家,准确使用动词“染”“抹”“涂”“画”来表现风的神奇。采用不同形式的.重叠词“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呱呱叫”,“金灿灿”,“红红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同时易读易记,可丰富学生的语言。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小草见它弯腰。”孩子们很快猜出谜底是“风”。在讲解本课生字时,采用加一加,换一换,数字加减偏旁等形式让孩子们很快就能记住这些生字,在学习“北”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容易把它写成“兆”,我就给孩子们说它们两个虽然是双胞胎,但是“北”很正直,就不会走弯路,所以里面也就不会有最后的一笔点了,“兆”就不同了。所以在教学时还应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在形近字中还应多下功夫,让孩子们区分开。

篇8:《粗心的小画家》的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的教学反思

在第二课时教学儿歌时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自读、指名读纠正、范读、以组为单位自由读、演读),再说说自己对丁丁的了解,找出有关语句读给大家听。接着分组帮丁丁改改他画的四幅画,按照儿歌的内容,改说几句话,使丁丁不再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改编儿歌的时候,一个孩子的稚言稚语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感动。缪承志是我们班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孩子,读书经常是吭吭巴巴,错字多多,挑战听者的耐性。以前为此,班里有个别活泼好动、没有耐心的同学和一些在朗读和口语表达方面较突出的同学,总是在缪承志读书和发言时,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响和讯息。

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和倾听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没有找到好的办法之前,我告诉自己除了要有一颗真正平等、无私的心之外,还要有一双会偏向的耳朵和一双专注的眼睛。几乎每节语文课缪承志都会被我请起来发言,在他发言时,我对身旁传来干扰的“电流”、“电波”努力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一个劲儿的鼓励缪承志一遍一遍的读,一句一句的说。

我问孩子们,我们人为什么长着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呢?这就是要让我们多看、多听、少说。每次缪承志读完我都带头给他送去掌声和鼓励,有谁能从缪承志的朗读中发现他的进步和错误,我就把大家都渴望得到的、只有在每星期的班会时间才颁发的、数量极少的“小金杯”送给他。慢慢地,缪承志的家长和同学们都感觉他变得爱读书、敢发言了,我也感觉到在他发言的时候,课堂氛围也开始变得温暖、让人欣慰了。说真的,一开始我也是逼着自己耐心、专注的听他读书和发言,我只是希望他能把一篇文章通顺的读出来,把自己心里想说的一句话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可我真没想到他小脑瓜里结出的智慧之果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

在改编“画只小兔圆耳朵”这句儿歌的时候,孩子们开始改的都是“尖耳朵,长耳朵……”,从缪承志的嘴里却迸出了一句“画只小兔灵耳朵”,他怯怯地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都乐了,我笑着冲他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知道吗?大家这是赞赏的笑,因为你能把兔子当成了人来写,这想法很奇特呀!这是目前为止我听到的改编的最好的一句了。同学们的笑声是对你最好的赞扬,老师再用掌声对你表示最高的奖赏。”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缪承志羞涩的挠挠头,抿嘴笑了。新的儿歌也在这快乐、温暖的氛围中孕育、诞生了。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多一些尊重的倾听,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产生令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篇9: 《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反思

《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反思

《画家眼中的儿童》,是一节美术欣赏课。我精心进行了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分为简单描述、形式分析与意义解释、价值判断三个部分,采用体验法、欣赏法、讨论法等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如下: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在第一次试教时,发现课件连接不上,在放大图片时,都能够展示,但一点击一下张就不行了,于是我插入多一张图片,方法上改良一下,在第二次教学时操作顺畅多,能按计划完成展示内容,解决教学上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题浅问:对一些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设置问题,要做减低难度的处理。如用幻灯片小结了中国画(线造型)油画(块面组合),然后欣赏画家眼中的儿童作品,这些你出示体会画家对作品的情感,学生一下子会很难理解,按照教参方法:先出示一些帮助理解词,如欢乐、吉祥、热闹、调皮等词语,让学生在画家不同画作选择上适当的词语,但对于二年级学生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采用一些学生容易懂设疑,如画中的小朋友你喜欢吗?为什么?找一找那一幅画是线造型、块面组合。富有儿童情趣,而且还能从快乐中学习知识,它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欣赏一幅画,在欣赏中分辨美与丑,评价优劣,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引导、启发学生领悟艺术欣赏的真谛。

在四个同学为一组作画时,两个同学合作在8开纸画画,由于本课欣赏作品较多,学生画画时间较短,有很多小组都不能够完成,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时,我分成六个为小组,每个学生画一张A4纸。使教师学生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把自己所想的表现在作业上,以达到预期效果。老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时,既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加强合作指导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对学生实行异质分组,并确定有价值的合作内容,如先讨论自己经历的一件有趣的事,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时更要加强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唯有如此,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有较积极的反映,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对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们为自己的画贴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找一找,你最欣赏哪一幅作品或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对画的有趣的学生给予鼓励。

欣赏课教会学生美术欣赏的方法不容易,由于新课程还在不断的改革中,我们在实践中还会碰到一系列模糊的认知,唯有立足为课堂,多学多思,以学生的实际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教学法进行更深、更广的探究。

篇10:《粗心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是一首活泼、诙谐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富有童趣的语言,表现了小画家丁丁粗心大意,画动物缺腿少尾的故事情节,教育小朋友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歌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卫生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学生学会用轻松幽默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表演,并利用教材中的四幅图片,帮助丁丁找出错误的地方,改掉做事粗心大意的缺点。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表演活动,在设计歌曲的学唱部分时,我将歌词的学习和学生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如在前两句的歌词学习中,我用的是“我问你答”的游戏,而在后四句歌词的学习中我又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的游戏,让学生自己来发现丁丁画中的错误,并创编出歌词,在歌曲的难点――附点节奏部分,我又采用了让学生唱出丁丁骄傲的语气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就特别的轻松愉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这首歌曲。

我依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科综合的原则,在学生完全学会歌曲后,将歌曲的学习和表现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来帮丁丁改正画中的错误,画出正确的小动物,并由此创编出第二段的新歌词。

篇11:《粗心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这一课包括歌曲《粗心的小画家》和歌表演《小虾变成小罗锅》两个内容。

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是一首活泼、诙谐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富有通衢的语言,表现了小画家丁丁粗心大意,画动物缺腿少尾的故事情节,教育小朋友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

《小虾变成小罗锅》这首歌曲以轻松活泼的曲调,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小虾变成小罗锅的故事情境,教育小朋友要养成上课坐端正的好习惯。

教材的这两个内容表面看上去好象没什么联系,实际上是通过歌曲和歌表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卫生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编者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将这两个内容做了巧妙的安排,让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整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在老师引导下演唱、表演和创作了歌曲,还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了做事细心,上课坐得端正的好习惯。这正式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表现音乐美的过程。

篇12:《粗心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是一首活泼、诙谐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富有童趣的语言,表现了小画家丁丁粗心大意,画动物缺腿少尾的故事情节,教育小朋友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

一堂课的上课气氛特别重要,课上我尽量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知识如创编歌词呀,击节奏,练耳等等并让讲台成为学生的展示舞台。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

我先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接着我把丁丁画的四幅画挂出来,叫学生指出其错误之处。然后进行创编表演,最后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充分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我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并且用了很多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真是“火眼睛睛”“你太聪明了”等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尽量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通过即兴创造,合作过程等一系列动手,动脑,动口的基本音乐素养训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并把课堂推向了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从而使课堂达到了高潮。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教学中我还应把四种动物的基本动作叫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出来,在进行难点节奏训练时可进行小组比赛,板书设计还要多一点等等。有待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并加以改进。

相关专题 画家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