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制度

欣韵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欣韵”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制度(共19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教师撰写教学的反思制度

教师撰写教学的反思制度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我校在新课程实验中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为保证教学反思在教师中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⒈教学前的反思

我校每天早晨7:30-8:00是复案的规定时间,用于每日教师教学之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

⒉教学中的反思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活泼、主动的发展。校长、教导处、学科指导小组的领导及老师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帮助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⒊教学后的'反思

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下闪光点,及时作好问题分析、理性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在学期初每个教研组制定出计划,举行研讨课活动,教科室、教导处邀请区教研员、专家参与课堂调研,深入剖析教学行为,提出困惑,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的策略。

二、“教学反思”的要求与手段

要求:每月各教研组进行一次个人、组内或校内研究课,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教学诊评反思为桥梁,校内反思为导向的教学反思机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识的加强。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个人教学反思要及时记录下来,每人每月最少两份教学反思,每份反思不少于五百字。

⒈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倾听教师的意见,了解教师的困惑和需求;

⒉学校要定期作课堂教学指导报告,提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立项,使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⒊教师要定期作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分析课堂教学主要优势与不足,使教师明确自己的站位。

篇2: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努尔别克马依力坎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及有效的经验。教师要想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呢?

1、写成功的经验

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设计;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选用的典型例句;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要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教学中的失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该把课后发现的不足或教学中的失误记录在课后反思中,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3、写教学中的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好的教学方法、策略、手段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教师应该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便今后的教学服务。

4、写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肯定,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教师的疑惑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对教材、教参或同步练习册的某个知识点有疑惑,教师应该记录下来,向教材出版社、杂志社或报社询问,以便教学资源更加完美。

6、写学生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特别留意哪些词、哪个短语、哪个句型、哪个语法点学生掌握不好,把它们记录下来,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

7、写他人的成功做法

教师在听其他教师课后,再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在写课反思时,教师应该将他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记录下来,补充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8、写教学"再教设计"

教学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更加完美。

写课后反思既要及时又要执着,一有所得立即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泥于形式,不受篇幅限制。课后反思有益教学,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思进则成。

总之,教师只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建议,采纳他人忠告,借鉴他人的经验,辛勤耕耘教育这片沃土,就一定会品尝到奋斗后成功的喜悦。

新疆哈密伊吾县盐池寄宿制学校

[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篇3: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无小事,处处有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被广泛地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更是教师成长和教师发展学校的动力。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无论教学效果怎样,都可进行反复实验。且这种实验表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思想需要、成长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复复、正反结合。教师能立足自我之外,对自己实践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及正反两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规进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师要进行反思,就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良方,从而达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可催人奋进。存在问题须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或晨起望蓝天,或灯下静夜思,或课后寻不足,或掩卷研究时,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向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

(二)学生发展指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

(三)教师发展指向

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

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三、教学反思的阶段与步骤

教学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一种时髦的文体。它可分为四个阶段、五个环节。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情境回顾(第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二)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即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并找出原因(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三)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四)再行动阶段

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呈周期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如此循环,不断飞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就从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的。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篇4:有感于《教师如何撰写案例式教学反思》

有感于《教师如何撰写案例式教学反思》

有幸聆听了《教师如何撰写案例式教学反思》专题讲座,感触颇深。 教育案例分类并非绝对化,它们之间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教育案例进行合理地归纳和分类,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案例理念。 (一)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育案例的形成规律 教师要掌握教育案例的本质特点,为在工作实践中去更好地把握、应用、开发教育案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有利于帮助教师诠释与研究教育案例,并从对教育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归纳分析中受到启发 不同类别的教育案例所体现的主题和内容不同。它既包括了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也包括了作者对事件利弊得失的`看法与分析,这些均可引起教师的思考和借鉴,从而能进一步揭示教育案例的意义与价值。 (三)有利于教师的学习和积累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与体会,却因为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育案例的分类过程也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从中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学习和借鉴各种经验,不断丰富教师的积累,使之更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 教育案例也是教师梳理、记录、传播自己教育教学生涯中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育案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同时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既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档案 , 也是一种教育史,因此,具有特别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教育案例可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运用的策略手段,以及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零散经验 , 以主题为系列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供人借鉴的信息流和经验串,更便于其他教师学习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再运用。 (四)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育案例是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的极好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和课堂的教学教育情境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许多值得大家思索、研讨或回味的人和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碰到的这些问题、矛盾、疑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想法、思路、对策等,和就这些问题开展的交流与研讨,对教师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篇5: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无论教学效果怎样,都可进行反复实验。且这种实验表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思想需要、成长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复复、正反结合。教师能立足自我之外,对自己实践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及正反两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规进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师要进行反思,就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良方,从而达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可催人奋进。存在问题须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或晨起望蓝天,或灯下静夜思,或课后寻不足,或掩卷研究时,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二)学生发展指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三)教师发展指向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三、教学反思的阶段与步骤

教学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一种时髦的文体。它可分为四个阶段、五个环节。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情境回顾(第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二)行动阶段行动阶段即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并找出原因(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三)反思阶段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四)再行动阶段

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呈周期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如此循环,不断飞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就从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的。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 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2. 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 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 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为此,概括为“四要”:

(一)要提高个人的科学反思素质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反思,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只有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科学的反思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具有积极的情感素质。教师要具有科学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自卑、不漂浮,工作扎扎实实;要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具有合作精神,善于听取同事甚至学生的意见。

二是要具有教师应有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四大方面的知识:教育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此外,还要适当地扩大知识面。

三是要具有科学的反思方法。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找准参照目标;记反思日记(尤其是不足内容);与同事或学生交流;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探索教学经验,不断吸取教训,以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教育期刊。

(二)要形成超前反思的良好习惯

反思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要在研讨教学反思中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是一种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可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反馈自己的教学情况,然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提炼、升华自己的经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

在一天繁忙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要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写作水平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写作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课后反思――研究性反思――专题性反思报告”,这三个类型是教师写作教学反思的发展过程。

1、课后反思

写课后教学反思,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主观性强,但也要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学小结、教学日记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发性反思、前反思水平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如果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后思,思后教。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写不足之处

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最有效的形式。只有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写教学机智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迸出“智慧的火花”。这些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灵光,急需课后捕捉,以反思的形式去提炼。否则,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俯首长叹不已。教学机智是师生共同体验、感悟后创造出的“奇思妙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更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丰富今后教学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什么教学规律;教法上有无创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重新整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研究性反思

这种教学反思属于理性式反思、准反思水平的反思。教师可围绕着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教学的症结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试图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澄清个人的理解。这类教学反思比较客观,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积淀的时间要长,非“厚积薄发”不可。

3、专题性反思报告

此类型的教学反思属于发展性反思、反思水平的反思。它是以报告的形式撰写的教学反思,理论性要强,含金量要高。这是最富有创建性的教学反思。实验学校的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课题的教师都应运用这种类型的反思。既要结合学校实际,也要站在宏观的高度来认识、研究。要努力尝试着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审视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揭露潜在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为教学改革呼吁,从教学理论上支撑教育的发展。

教师个人情况的不同,写作教学反思的形式必定不同。新型的教师要多写教学后记、教学小结、反思日记型的反思;经验型的教师,要多写研究性反思,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要将目标锁定在教学改革方面,写出更深刻、独到的专题性反思报告。

篇6: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无小事,处处有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被广泛地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更是教师成长和教师发展学校的动力。今天啊,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无论教学效果怎样,都可进行反复实验。且这种实验表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思想需要、成长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复复、正反结合。教师能立足自我之外,对自己实践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及正反两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规进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师要进行反思,就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良方,从而达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可催人奋进。存在问题须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或晨起望蓝天,或灯下静夜思,或课后寻不足,或掩卷研究时,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向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

(二)学生发展指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

(三)教师发展指向

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 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

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三、教学反思的阶段与步骤

教学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一种时髦的文体。它可分为四个阶段、五个环节。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情境回顾(第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二)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即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并找出原因(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三)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四)再行动阶段

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呈周期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如此循环,不断飞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就从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的。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为此,概括为“四要”:

(一)要提高个人的科学反思素质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反思,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只有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科学的反思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具有积极的情感素质。教师要具有科学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自卑、不漂浮,工作扎扎实实;要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具有合作精神,善于听取同事甚至学生的意见。

二是要具有教师应有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四大方面的知识:教育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此外,还要适当地扩大知识面。

三是要具有科学的反思方法。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找准参照目标;记反思日记(尤其是不足内容);与同事或学生交流;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探索教学经验,不断吸取教训,以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教育期刊。

(二)要形成超前反思的良好习惯

反思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要在研讨教学反思中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是一种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可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反馈自己的教学情况,然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提炼、升华自己的经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

在一天繁忙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要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写作水平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写作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课后反思――研究性反思――专题性反思报告”,这三个类型是教师写作教学反思的发展过程。

1、课后反思

写课后教学反思,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主观性强,但也要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学小结、教学日记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发性反思、前反思水平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如果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后思,思后教。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写不足之处

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最有效的形式。只有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写教学机智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迸出“智慧的火花”。这些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灵光,急需课后捕捉,以反思的形式去提炼。否则,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俯首长叹不已。教学机智是师生共同体验、感悟后创造出的“奇思妙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更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丰富今后教学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什么教学规律;教法上有无创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重新整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研究性反思

这种教学反思属于理性式反思、准反思水平的反思。教师可围绕着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教学的症结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试图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澄清个人的理解。这类教学反思比较客观,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积淀的时间要长,非“厚积薄发”不可。

3、专题性反思报告

此类型的教学反思属于发展性反思、反思水平的反思。它是以报告的形式撰写的教学反思,理论性要强,含金量要高。这是最富有创建性的教学反思。实验学校的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课题的教师都应运用这种类型的反思。既要结合学校实际,也要站在宏观的高度来认识、研究。要努力尝试着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审视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揭露潜在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为教学改革呼吁,从教学理论上支撑教育的发展。

教师个人情况的不同,写作教学反思的形式必定不同。新型的教师要多写教学后记、教学小结、反思日记型的反思;经验型的教师,要多写研究性反思,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要将目标锁定在教学改革方面,写出更深刻、独到的专题性反思报告。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篇7:撰写的教学反思

记得曾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实践反思=成长。在教中反思,在学中反思,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收获。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概括,不反思,他就很难不断提高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也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我一般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撰写自己的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在每次数学课结束时,都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回味。我认真思考哪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哪一个知识点讲的不是很顺利,哪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很好地解决。通过长时间坚持,我发现自己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并对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我教的是两个班的数学,常常发现不论我课前做怎样的准备,讲完两个班课后,总感觉第二个班的课,总比第一个班强,原因就在于每上完第一节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上都会作出调整,从而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上的疏漏、失误,在下一节课都会加以关注,经常性的反思,把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并进行探究和剖析,确实使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2、作业效果的反思。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错误,师生都应积极关注,要对错误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吸取教训,以提高解题能力。小学生数学作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认真分析这些错误的原因,概括起来: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不科学,讲课步骤与思路不清晰,没有把握住重点、难点,作业要求不规范等;二是学生听课不认真,对学习的知识不理解,课堂知识没巩固,影响了新知识学习,或者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面对小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让他们明了错误之所在,知晓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获得正确知识。

下面请允许我以一个教师的视角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平时我们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同事们抱怨:“这些题,我都评讲好几遍了,强调了又强调,可是这次考试,错的人还是很多,这些学生真是没法教了。”其实试想想老师讲得多,讲得透,学生就能听懂吗?就能真正理解吗?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对于学生的错题,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却不重视学生错误思维的过程疏导,学生就悟不出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即使课上听懂了,课后遇到新题型便又无所适从,以致错误再犯。

不要说不认真计算错误是学生的通病。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计算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将会出现错误。例如当学生学完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后,有部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学生依然先算前面的加法,再算后面的乘法。我一开始也会认为是学生在计算时粗心,不够认真,因此要求学生上课要如何如何地认真听讲,练习时要如何如何的细心。可是如果仔细分析他出错的原因,就会发现并不是来自粗心,而是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只是机械地模仿以前所学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知识。因此,在要求学生订正时,不能只要求学生“认真,认真,再认真。”而应先让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质疑,然后再出示正确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这样学生在进行改错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错误原因,又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有的学生列了和加减乘法一样的竖式。笔算除法是学生系统学习除法的开始,在这之前,学生通过学习表内除法,已经初步了解笔算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此像这样的列式在他们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在他们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虽然学生具备了口算除法的基础,计算结果也是对的,但这种计算方法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当我们要这些做错的学生进行改正时,他们是无法从算理上来解释错误原因的。我们要逐步引导他们分析,谈谈为什么除法竖式不能像加减乘法竖式那样写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当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都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找出错误规律,并加以解决,把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总之,通过这几年来撰写使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能将我在课堂上的意外收获、得心应手、一吐为快;它能把我的失误记载成文,作为前车之鉴;它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从而使我在教学中得到更深刻的历练……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

篇8:如何撰写幼儿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幼儿教学反思

1.从一个经典的实验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们先提出一个问题:苍蝇和蜜蜂哪一个更聪明?

实验:两位美国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现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5只苍蝇,一个装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光亮浅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部死在玻璃瓶里。这是为什么?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的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而苍蝇没有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教师要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反思经验和更新的经验,这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的。

2.我们再提一个问题

如何搞垮一个企业,一位美国企业家曾说“你要搞垮一个企业,很容易,只要往那里派一个具有40年管理经验的主管就行了。”这说明:只有经验,不反思,不与时俱进,不创新,一桶水那就腐烂发臭了,质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号: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智慧从何而来?

读书启迪智慧;

实践中的感悟产生智慧;

更来自反思的升华。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1、格式比较单一

反观我们的现实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即“不足之处-获得启示-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这种格式的套用无疑是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推进与发展。

2、学做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在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勉强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全面而不深刻

翻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型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打架谈的大同小异。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就换成了另一个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反思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3、重教师而轻幼儿

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怎样教”这一层面,对“幼儿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学反思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反思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设计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来实现的,显得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反思还可分为集体反思、对话反思和个人反思等。教师单独进行,只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难以深入,容易陷于自己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跳出自己看自己。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对话,尝试进行集体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同伴互助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知反思什么

许多教师把反思当做小结,不知反思什么。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地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应以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过过程为思考对象,以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本质是理念与时间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小结”,而是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各个反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2、敷衍应付

教师在观念上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做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勉强完成。幼儿园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教师想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反思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3、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成长。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教而不研——浅”,反思是结合教与研、时间与理论的有效途径。把教学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可惜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四、如何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

1、教学前反思

(1)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授这一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2)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幼儿的实际,预测幼儿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色略和方法。

2、教学中反思

(1)幼儿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2)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出现争论时,你如何处理的?效果如何?

(3)幼儿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是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4)幼儿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四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幼儿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一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3、教学后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幼儿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并进行追问:

(1)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2)哪些教学环节的内容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3)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加入你在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等等

怎样写?

教学反思包括两大块:一个反,一个思。

教学实例

得失(成败)分析

------------------这两个是反

理性思考--------------思

教学反思11记:

1、记成功经验

记下来自实践的经验和对其思考的心得,并用这些点滴的道理去领会教育上的重要理论,就能高屋建瓴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精彩片段、典型的事例……”,我们及时将这些体会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得到一份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可将这些材料记在活页之上,以便日后进行归类整理,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2、记疏漏失误

无论备课还是其他方面总会有疏漏之处,如果每节课都能仔细查找,及时反思,并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剖自己的失误,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个借鉴,就能掌握教学的真谛,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就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

3、记学情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幼儿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密切注意幼儿的反应,及时几下他们在上课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4、记教学环节

记下导入新课的方法,记下过度的技巧,记下时间的分配,可记下幼儿的接受情况,以及教学后的成果,可使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5、记反馈意见

记下领导和同事对本节课的看法、观点和评价,同事也记下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和意见,以补充完善自己的教案,还可以记下听评课值得商榷、质疑的观点和做法,供以后继续研究探讨。

6、记幼儿的情况

记下幼儿对知识点感兴趣的程度、理解的程度以及深难度;记下幼儿的突发奇想、灵感火花、有价值的提问,可使教学更趋于科学性、可操作性、

7、记教材、教具

记下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具准备欠妥之处,记下这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8、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9、记幼儿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题,幼儿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幼儿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幼儿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幼儿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10、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11、记今后设想

授完课如不及时反思总结,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就是对原先教学过程的再重复。如果能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回头看,记下其成败,并用此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思路将更加清晰系统。

篇9:怎么去撰写教学反思

怎么去撰写教学反思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进行个体反思时往往习惯于已有的经验,很难摆脱其封闭性和局限性。因此要想适应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方法。

一、学习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成功体验、合作学习、情境教学、自主探究等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要想明辨是非、判定真伪,真正掌握新课改的脉络,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学习反思是教师在认真学习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诱发质疑、思考、批判教学行为与策略,寻觅教学理论支撑的方式。

学习反思要求体育教师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学习的内容既可以是专家学者的论着,也可以是体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既可以学习体育教学理论,也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再到实践中求证,才能使教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观摩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他人的体育教学并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复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去除糟粕,吸取精华,则能更多地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方法手段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绩效反思

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或是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测试成绩进行反思、分析、比较,可以为下一步调节教学过程、修正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在“利用小垫子做障碍进行跳跃练习”时,有一女生把二个小垫子竖放摆成“十”字形进行“东南西北跳”。我发现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有创意”、“肯动脑筋”的评价。结果出人意料,全体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竟然想出二十余种利用小垫子组合进行跳跃练习的方法!并且兴致极高,直至大汗淋漓,还丝毫不感疲惫!课后反思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及时肯定的评价。实践证明,及时、正确、合理的多元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和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初始设计的教学目标。

在侧向滑步推铅球测试后的成绩对比中,我发现自己所教的班级与另一位老师所教的平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差距。是我在教学中动作要领没讲清楚还是其他客观因素?我进行了细致的反思、分析,及时找到了原因并在后面的教学中予以了修正。

四、交流反思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反思时,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交流反思既可以是同事之间的交流分析,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还可以上专业的体育教学网站、论坛进行交流学习。

在篮球教学中,小个子的.男生以及绝大部分女生的情绪都不是很高,积极性不强。课后我与他们进行交流时知道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力量小而篮球圈又太高,她们大多投不进去,影响了积极性。后来我用钢筋弯成了五个篮圈,并分别固定在离地面2、0米、2、2米、2、4米、2、6米、2、8米高的墙上。然后让学生按能力、身高自由选择篮圈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学生兴趣盎然,投篮命中率有了极大改善。甚至有个别学生还享受了回“乔丹大惯篮”的乐趣呢!

与同事一起观看学生篮球教学赛时聊到学生不太会利用假动作突破防守,我们一起交流探讨了如何在篮球教学时提高学生利用假动作的能力。后来我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实践,而同事把它写成了一篇论文并发表在某杂志上。

中国体育教师论坛是一个比较大的体育教师交流平台,既可以足不出户地把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疑惑请教专家学者和同行,也可以从同行们发起的帖子中寻找答案或灵感。如网友凡人发表了“体育课能否上成游戏课”的帖子,响应者众,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反思自己以往的游戏教学中,有些游戏在组织时缺乏安全考虑,有些游戏没有多少实际的教学意义,这为以后的游戏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依据。

五、事件反思

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遇到教学错误、偶发事件等意外情况,教师应以积极、虚心的心态,自我批判、冷静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认真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决策过程,力求找到问题的答案及其解决的办法。

一次校内公开课上,当课进行到整理放松阶段时,突然停电了,整理放松的音乐无法播放,怎么办?唱!我就让学生跟我一直哼唱起来,边唱边跳,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场同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教学花样跳绳接力时,我规定每人只用一种跳绳方法且小组中不能重复。结果每组都“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跳绳方法。有一女生甚至意犹未尽,轮到她时一人表演了三种不同的跳法。对于这种个性行为是否制止?稍犹豫后我还是决定不予批评和干涉。结果,许多学生竟然“创造”出利用跳绳而非跳绳的跳跃游戏!课堂气氛之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高,令人咋舌。这在传统教学中,无异于“异类”。在实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后,我认为也未尝不可:不也照样达到“提高跳跃能力”的目的了吗?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加强事件反思对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六、随笔反思

“教材搭配是否恰当?”“教学组织是否合理?”“这堂课的闪光点在何处?”“如果我是学生会怎么做?”“这是最佳的方案吗?”“这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每次教学课结束后,应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并及时记载下简单的教学随笔,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学生锻炼的情况、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在课后重新审视分析课的发展变化,反思与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日后对随笔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是教学参考的第一手借鉴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极好素材,会促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可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思考反省当时的组织教学是否合理、运动强度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如果有同事或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会发挥得更好。

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成长的开始。从不同角度与方式回顾、分析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只有把教学反思当作一种行为习惯,体育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完善教学艺术,减少“教学遗憾”,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篇10:教学反思制度参考

佘家三中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还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极为重要。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此,学校制定此项教师反思制度: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也可记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可长可短。要写清反思时间,学校定时进行检查。期末学校将组织一次教学反思的案例评选,并将优秀的案例结集成册。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底,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交到级部负责人,以级部为单位组织交流。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有条件的老师要把反思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上,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

7、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会教师“学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20xx-09-11

篇11:教学反思制度参考

敦庄子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所谓的教学反思即回头思考教学过程,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审思,总结亮点和问题,决定改进教学的策略,因为它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教学反思在教师中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二、“教学反思”的手段

1、要求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调整和及时反应;

2、开展教师间的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听课的教师认真记录本节课活动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每月各教研组进行一次个人、组内或校内研究课,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反思为架桥,校内反思为导向的教学中反思机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识的加强。

三、撰写教学反思录的程序一般是:

(1) 收集、整理本周的教学问题;

(2) 选取一个教学流程;

(3) 选取一个精彩片断;

(4) 确定反思的内容(经验或问题);

(5) 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撰写。

四、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

1、教学后记,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篇幅可长可短。要求教师没课必有。

2、反思文本。它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性反思,篇幅与一篇文章相同。

3、教学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1个文本式的教学反思,在学期末把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反思上交3—4篇;每学期还要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20xx.09

篇12:教学反思制度参考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学习《新课标》,不断为自己“充电”,为“反思”寻求理论依据。

2、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注意发现“亮点”和“不足”,为“反思”采集必要的内容和信息。

3、要自觉养成“勤反思”、“勤动笔”的好习惯,无论对自己对他人的教学行为或观点都要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在“反思”中。

反思材料做到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有理有据、有一定的说服力,体现当前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

4、学校定期进行“反思”交流评比活动,其流程为:“周交流——月交流——期末评比”。

5、学校对好的反思以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便在全校推广。

篇13:教学反思制度参考

洛龙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促使教师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特制定本制度。

一、反思方式

我校教师教学反思实行“周后反思”或“单元反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反思内容

1、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教学中闪现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篇14:教学反思制度参考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工农中心学校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下班前,由教务处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自己保存。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评判。

7、教师要用审视的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

善和提高。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篇15:浅谈生物教学反思的撰写

实践证明,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在生物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的深化和提高。那么应该如何做好生物教学反思的撰写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自我评价。

教师上完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做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学得好,哪些内容有困难,有多少学生基本掌握,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这节课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心中有数,才能对下一步教学做出正确计划。

二、总结成功之处,积累教学经验。

每当上完一节课后,教师都要回忆一下教学情况,把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写下来。如:这节课中精彩的导课、恰当的.比喻、教学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成功的临场发挥等。这样日积月累就会获得一份十分宝贵的资料,对以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记录教学疏漏,使教学趋向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失误。教师可由学生的提问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从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发现问题,从同行的交流中找到差距。对不足之处进行回顾记录并做出深刻的反思、探究,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趋向成熟。

四、重视学生见解,实现教学相长。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

五、研究改进的方法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学。教师记录好教学反思,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发现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办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积累提高的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6:如何撰写课后的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课后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写什么呢?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教学反思《如何撰写课后教学反思》。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 、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 、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 、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篇17: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1、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评判,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下班前,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交到教务处;由教务处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自己保存。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有条件的老师要把反思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上,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6、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7、教师要用审视的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提高。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篇18:学校教学反思制度

学校教学反思制度

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构建一支反思型教师队伍,特别制定以下方案:

措施:

1、每节课教案的最后部分要设有专门的反思栏,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信息反馈与本节课课前的准备(主指教案),预期效果进行对照反思。以便增强课前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

2、教师每月至少对自己一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各教研组每月举办一次反思交流。

3、教师每学期末须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目标要求)进行客观反思,并上交教务处。

4、教育学生的个案反思:主要针对平时对某个别学生的教育(观察、分析、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每两月一篇,由年级组长统一上交。

5、教务处每月将对教师的反思进行评比、反馈、交流。

6、教学反思录汇编:将从教师的反思稿中精选,整理成册。

7、以上各类反思作为教师晋级、评职、评优、评先的条件。

要求:教学反思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篇19: 教师教学反思

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其次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相关专题 制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