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论文

jqreeqtkg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qreeqtkgg”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论文(共3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论文

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论文

随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教育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与大学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研究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自身的研究资料,然后整理成“教育优秀论文”并争取公开发表。中小学教师最初对“发表教育优秀论文”往往很有兴趣,热心地请大学研究者协助他们“修改”文章,大学研究者也很乐意提供这种“专业支持”。

可是,发表教育优秀论文似乎并不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改进,也很难说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于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研究”之后,合作研究中的双方对这种以发表“教育优秀论文”为目的的“教育科研”难免发生怀疑。

我们也曾与中小学教师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尴尬。不过,在一次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教师在“谦虚”地供认自身“理论水平不够,不会写优秀论文”的同时,他们很善于讲述自身经历的教育故事。他们叙说出来的“教育故事”很真实,且令人感动。

于是,我们开始改变合作研究的战略,把合作的重点从原来的“给教师做教育讲座”转移到“听教师讲述自身的故事”。我们建议教师“讲述”自身是否遇到了什么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自身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方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

那次对话使我们意识到,教师做研究可以采用“叙述教育故事”的方式,我们甚至在某些合作研究中提出“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在我们的合作研究中,不少教师很愿意接受这种研究战略,并感受到“讲述自身的教育故事”对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作用。

不过,我们也不时地遇到中小学教师提出来的质问: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是否算教育优秀论文呢?

我们的解释是: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优秀论文,它毋宁说是一种“教育记叙文”,我们称之为“教育叙事”。但又有谁能够说只有教育优秀论文才算是教育效果呢?

就实际效果来看,“叙述”包括口述和书面描述,教育故事对教师自己确实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假如教师引经据典地写“教育优秀论文”而对自身所发表的“教育优秀论文”中的观念并不相信的话,这种“教育优秀论文”不只不能说比“教育叙事”更有理论水平,而且简直不能算是研究效果。相反,假如教师将自身遇到的教育事件叙述出来,这种叙述不只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身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身的教育实践。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身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合作研究中经常建议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身的“教育故事”,我们将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将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身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优秀教案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身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身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在我们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设计”。由于“课堂教学设计”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和“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身对“教育”的理解以和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假如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身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我们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身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将自身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

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和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身的教学。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方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同学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假如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

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

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假如教师不行动,假如教师不改变自身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

第二,教师“叙述”自身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优秀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效果。

第三,对大学研究者而言,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最好是“听教师讲述自身的故事”。

目前,写教育优秀论文是每个教师在生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事情,也确实有许多教师在写优秀论文的时候犯了难。教师到底要不要写优秀论文也引起过有褒有贬的争论。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师做研究要关注发生在自身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去反思自身的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身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是连自身也不理解的观念性的优秀论文。

这种方式与其说是教育优秀论文,毋宁说是教育记叙文。以此类推,可以提出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等,在这些叙述中寻找那些有意义的细节,然后进行反思与分析。这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篇2:浅谈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建论文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主要阵地。在“面向企业培养人才”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办学思想的引导之下,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关注课堂效率,挖掘创新思维,深入动手实践,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的围观层面,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

一、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扁平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彰显,学生参与少。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教学环节的“师生民主参与”理念成为新时期教学的主流。而实际的现状是,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参与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较多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参与的机会,课堂教学已然沦为教师主导的“一言堂”和“金字塔”。

2“.探究式学习环境”难以形成,学生缺乏好奇心,兴趣索然。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学生真正自己融入到学习中来。在课堂实际教学环节中,我们很有必要把基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在实践活动中,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实际的课堂教学现状是,新课的进行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最易于接受、最易学习方式设计、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拘泥于教材的编排内容、次序。因此,课堂知识、学生能力和实践很难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融合和落实。

3“.合作学习理念”难以体现,学生之间互动少。

在高职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任务重、班级学生人数多,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从而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其后果是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使得学生之间得以互相帮助,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

4.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电教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的实现,使得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得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也成为可能。而实际的'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尽管会使用教学课件和视频演示等多媒体工具,但是仍然很难达到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真正目的。

5.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授课计划都是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高职课堂上,很多教师备课不充分,“满堂灌”的传统封闭式教学理念充斥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可能还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的高分。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主要还是围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进行。教学目标出现偏差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浅谈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建论文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不仅要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同学生做朋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关注所教学生的心理特征,讲课时要注意语言艺术,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教师不应爱当面指责或者训斥学生,应该委婉地指出他的问题,照顾学生的心情。同时可以与学生共同去探讨、探究,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校园。

2,灵活应用“探究式学习法”,充分挖掘学生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新课的进行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最易于接受、最易学习方式设计、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拘泥于教材的编排内容、次序。为此,其一,需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想象力,按照心理认知规律来对课程重新认知;其二,营造松紧适度的排课安排,给教师提供充分的备课时间,加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二次反馈和重新规划。

3,熟练掌握“项目教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他通过相关教学活动来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也就是所谓的以项目引导教学。这里的项目应该是一个目标职业中定向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总的过程,通过以上总过程,学生应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相关的知识,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学生应主动地全部或部分参与到独立组织、安排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处理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空洞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性学习。

4,运用电教媒体和网络,提高课堂学习的外延和深度。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把握节奏,始终要坚持这些是为教学服务的。运用电教媒体和网络,可以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教师借助这些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实的授课内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知识时也会变得更为轻松。电教媒体和网络突破了传统课堂所受到的各种限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建构高效的课堂任重而道远,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在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技能实践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技术能力全面发展,打造出真正高效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

相关专题 思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