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总结

Conni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onni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概论教学总结(共1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审美理想:人们所向往的至高、美好的境界,表现了人类对精神完善、完美的追求。审美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的舞蹈:是指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成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社会思潮:在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

舞蹈时空顺序结构: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次序的先后进程,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的结构方式。

舞蹈语言:是由具有一定的传情和达意的表达功能,或者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和一定的象征功能,或者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譬喻和寓意功能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

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2、按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

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4、舞蹈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虚实相生,物我合一。3、内涵丰富,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5、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 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6、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有三种:一,按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二,按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

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7、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8、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9、劳动综合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艺术造型,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产生[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10、作品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结构要服从显示主题、塑造舞蹈形象的需要 2、结构要完整、和谐、统一 3、结构要适应不同舞蹈体裁的要求 4、结构要尊重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

11、舞蹈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感物而动、直抒胸臆 2、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3、造事表情、构景抒怀 4、宣叙并重、情景交融

12、舞蹈动作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1、是对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2、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和各种景物的动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3、是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4、是根据人体动律的发展变化繁衍出人们所需求的舞蹈动作。

篇2: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艺术,艺术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 之前,我只对艺术有一点了解,通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充分了解了艺术,它让我受益匪浅。

艺术概论也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她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其性质、特征及基本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具体地讲,它涉及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家、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艺术风格、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市场等。它是艺术理论家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诸如艺术本质、艺术现象、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予以深入地分析、研究和理性的思考结晶。其目的是指导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促进艺术的良性演进。

什么是艺术,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真理的答案。我想艺术大底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精神创作之一”,“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具备了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社会意识形态这四大特征。能够称为艺术的物品必须是高超技艺的人造物,能够真实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有较高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审美性质,它还必须参与社会生活。

而艺术概论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除了学习了解有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外,我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提升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概论是一门全面、系统、准确的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艺术观和方法论的课程,是对多种艺术门类的共同本质及普遍性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可以用理

论知识为后盾,更好地欣赏分析艺术作品,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才会成为可能。我们学习艺术概论,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艺术观,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指导我们的欣赏、评论实践,也可指导我们对其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艺术来源于现实,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了自然界,但它又超越了自然界本身所表现的。以绘画为例,很多艺术创作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有我们作为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这里边是包含着情感的,某一时间人们认为肥硕的马是最美的,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相关的。其实在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美本身的追求,而艺术总是以美为标准和目标的,艺术的基本品格也是审美。

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结晶,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美的愉悦感来自人类文化意识。优美所评价的是表现和形式,而深刻和崇高,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如黑格尔《美学》中所言,“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们无不把体现着“历史理性”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表达的真实是作品成为杰作的前提,艺术作品美不美就看真实于否,而艺术的真实性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

艺术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艺术的创作也不是那么随意的。基于这点,在欣赏了《日本对旧房屋的改造改建》之后,我有了更深的感触。片中的改建大师,通过自己对美的构思,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在最有限的区域内,使得所有的事物最大化的利用并且给人情感上的一种享受,使人感到震撼。当然,我承认并佩服创作者那奇特的创意,我不得不说这种创造是人类更加文明化的体现。这种将原本普通的事物和艺术组合竟将艺术的美感表现的如此尽然。她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感是不能用单调的语言来阐释的。我想对艺术的审美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情感的投入的。

艺术是属于人文的,这种艺术审美能力是作为每一个现代潮流下的人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理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在所选的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包括老师自己的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够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艺术学习对我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总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知道好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总是能够提起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我们愉快地从中受到教育。

1.美术概论心得体会范文3篇

2.艺术概论论文

3.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

4.运动艺术概论论文

5.摄影艺术概论

6.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7.艺术设计史论文

8.园林艺术概论论文

篇3: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

在我国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艺术概论》作为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专业所有课程中最为抽象和深奥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概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素质等方面与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学目的、学生文化水平、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不吻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艺术概论》成为学生逃课率最高的一门文化课程。这与《艺术概论》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并不相符。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本文认为有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素质等方面,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促进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一般依照普通艺术院校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和教学目的与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并不相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培养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人才,应此,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院校应该区别开来。目前普通高校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多达二十种之多。

虽然教材各各不同,但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个方面:艺术原理、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这三个方面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是各个教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侧重。这些教材编写者的专业背景可分为三类:艺术类、文学类、哲学类。编写者在编写的时候,是从他们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观点的选择和材料的取舍的。哲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原理的内容,文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欣赏的内容,艺术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创作的内容。其实,艺术问题必然离不开艺术、文学、哲学,但不同的编写者在内容上的侧重使得所编写的教材不一定适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接受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方面比较容易,但接受艺术原理则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象一般文科学生那样高。总所周知,艺术生的高考文化分数数要比普通文科生低得多。许多大学本科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只相当于优秀高中生的水平。所以,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艺术概论》课程对于他们而言,接受的难度比较大。这一点在高职的艺术生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素质。对于高职艺术生的教学目的而言,最主要的是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至于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即可。所以,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不必依照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教材和内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编写一本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二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选择比较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三是教师在选择已有《艺术概论》教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艺术生重新编写教义。这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教授与高职艺术生学习目的和文化水平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技能。

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去培养其艺术理论素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应加强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艺术实践方面的内容。《艺术概论》的课程设置一般在高职艺术生的最后一年,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对艺术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创作灵感、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具体的创作过程过程中是有所体会的,教学因势利导进行理论的提升。对于艺术欣赏问题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的艺术学习必然离不开对大量经典作品的欣赏和描摹,而且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评品,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也会进入欣赏者的视野。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所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去欣赏他人的作品。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对艺术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引导。比如艺术起源问题,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很容易接受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一理论。目前一般《艺术概论》的教材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有艺术产生于巫术、图腾崇拜、游戏、模仿等几种观点,本来这是很难辨析的问题,但学生通过他们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就比较轻松地辨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这一观点与其它观点的区别。诸如此类,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艺术理论的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高职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学习目标、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融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概论》课程中理论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艺术专业《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普通高校文化课程教学的传统方式。这一方式对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而言,可能比较合适。但对于高职艺术生而言,则不太适合。高职的艺术生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是有所区别的,他们的学习时间多被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得他们的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有所不同。高职艺术生偏重学习艺术的实践技能,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直观性的、形象性的图像,而不喜欢抽象化、深奥化的理论。所以,如果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课堂纪律比其它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要差得多,课堂纪律也难以维持,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发挥高职艺术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选择与他们能力和兴趣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还原情景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学生创作实践情景的教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的教学方式。还原情景式教学方式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就是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理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也容易被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拍摄和制作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品情景的影像资料。当然,在制作这些影像资料时,注意把生动化、形象化的影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些图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讲授艺术起源于模仿理论时,可以还原再现学生写生的场景和过程,边再现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艺术起源模仿的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说教明显好得多。

(二)讨论问题式教学。

现在的高职艺术生个性较强,喜欢凸显自我,喜欢发表言论。因此,可结合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导入、展开、深化。教师在讲解某一艺术理论之前,先设置问题进行导入,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最后进行深化总结。学生都有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经验,他们对艺术的一些理论性问题有过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只是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问题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有过接触但不明其理的问题有了清楚的理解和把握。比如艺术的审美追求问题。这是每个艺术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从事艺术实践的体会和经验去思考这一问题。因为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审美追求的问题,他们也可能思考过这一问题,但在他们的心里多停留在感性的认识而没有理性的总结,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会很热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比如说审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审美的个性和共性,审美的当下性和终极性。学生的观念和看法的可能有偏差,等到学生的讨论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他们的观点进行纠偏和深化,然后在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对一些理论化问题的理解比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深刻得多。

(三)自评作品式教学。

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注重实践教学,他们一般都有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带来他们满意的作品,先组织学生鉴赏和评论,然后让学生结合所讲授的某一艺术理论进行点评,这样点评的学生和听课的学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也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比如说在讲授中国传统艺术中意境这一范畴时,就可以采取这一方法。意境是中国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范畴,许多教师在讲授这一范畴时说不清道不明。意境的特质在于“象外之象”,而什么是“象外之象”,真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作品中的“象”和“象外之象”。学生在创作作品时总会希望通过艺术形象去传达许多精神追求,这些超越艺术作品形象本身的情思和意蕴就是“象外之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意境范畴。

通过以上这些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既可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艺术概论》课程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艺术理论问题,又可让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开拓教学新境界。

三、师资素质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在教学活动中,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需教师来完成,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目前,在高职艺术专业从事《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从事艺术理论的教师,一种是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这两种教师在教授《艺术概论》课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事美术史专业的教师往往缺乏艺术实践经验而偏重于理论知识,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则往往缺乏理论功底而偏重艺术实践经验。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好的文艺理论素养,而且还须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概论》课程教师的素质。

由于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设置,艺术理论虽然属于艺术学。但实际上,从事艺术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单位有哲学系中的美学专业,有中文系中的文艺理论专业,当然也有艺术系中的艺术学专业。就目前中国的教学和研究的实践情况而言,在艺术理论领域卓有成就者包括美学、文艺学、艺术学专业的学者。许多美学和文艺学的学者在高校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理论专业的培养方案就是根据美学和文艺学的培养方案来设置的。在这些美学和文艺学的培养方案设置中,艺术理论课程中艺术实践教学的环节很少,甚至是空白。美学、文艺学的教师虽然精通审美、艺术哲理,但对艺术实践了解甚少,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有限。艺术是审美的集中体现,如果不了解艺术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必然也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从艺术实践中提升艺术理论。实际上,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我国从事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的人,许多分布在艺术专业。反之亦然。这从我国目前许多美学、文艺学、艺术学团体的成员组成就可得知。许多艺术学团体成员的身份是多样的,有哲学家,文学家,还有画家、雕塑家、设计艺术家、音乐家等艺术家等。所以,从事艺术理论教学的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美学、文艺学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有深厚的艺术实践的素养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艺术理论课程中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艺术理论是来源于艺术实践活动,许多艺术理论的知识与艺术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从事《艺术概论》的教师只有具备长期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做准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哲学、美学、艺术学的知识和修养,并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在不断的艺术实践经验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可见,只有将艺术实践和哲学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教授《艺术概论》的课程。因此,对于目前我国从事《艺术概论》课程的师资素质建设而言,关键在于要进行理论和实践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于出身美学、文艺学的教师,可进行艺术实践的培训教育;对于出身于艺术专业的教师,可进行美学、文艺学专业的培养深造,这样才能培养出从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优秀教师。

篇4:艺术概论论文

摘要:

蒸汽朋克是什么?

蒸汽朋克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幻想流派。

“蒸汽”代表了人类历史上蒸汽工业最发达的时代和地区,即十九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是大英帝国的巅峰年代,弥漫着奢华、优雅、浪漫和无穷的想象力,工业齿轮的隆隆声响彻云霄,蒸汽作为主要动力来源,推动科技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世界、认知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拓展,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遐想。

而“朋克”则意味着拒绝对传统和权威的妥协,象征着一种标新立异、创造自由乌托邦的精神内核。

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碰撞在一起就诞生了蒸汽朋克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

蒸汽朋克与当代社会俯拾皆是的信息技术几乎绝缘,通过幻想创造出这样的典型场景:一切现实或未来信息时代的科技成果,完整存在于蒸汽时代,且拥有信息时代产物的功能。

其本质就是在工业革命科学的基础上,呈现现实中不存在的空间,通常是一个平行于十九世纪西方的架空世界。

从狭义来讲, 蒸汽朋克可以被简单定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加上蒸汽驱动的现代科技的世界观 。

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流派,虽然诞生时间并不久,但蒸汽朋克正在被主流文化所认同,其影响力正慢慢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很多方面,尤其在娱乐界和工艺领域最为深远。

关键词:

电影、蒸汽朋克、动漫、艺术、流行

正文:

一、机器中的极致美学

叛逆与怀旧的水乳交融,造就了蒸汽朋克电影独树一帜的机器美学,大工业时代的机械风格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蒸汽朋克艺术家们对当代特色的数码产品带点不屑一顾,后者遵循实用简洁的设计原理,被打磨得光滑无暇,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千篇 一律的苍白,缺乏产品本身精雕细琢的审美享受,而这正是蒸汽朋克美学的长处。

由于其代表的科技比当代基础,其中的机械设备——包括交通工具、武器、建筑和其他道具——通常造型古朴、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以蒸汽锅炉或原始的电能为动力,螺旋桨、齿轮、活塞、轴承、旋钮、管道共同组成眼花缭乱又极具序列美感的连锁装置,透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想象力。

一经启动,锅炉中升起腾腾热气,活塞错落有致地起伏,精准咬合的大小齿轮互相带动旋转,那是一幅大工业时代盛世图景的完美再现。

遍览蒸汽朋克电影,小到《回到未来3》的狙击步枪,《微光城市》的电厂仪表盘,大到《明日世界》的悬空飞船,《钢铁苍穹》的纳粹母舰,无不洋溢着对机械质感的强烈赞美。

二、蒸汽朋克的特点

一幅十九世纪科技的风情画

蒸汽朋克往往依靠某种假设的技术,营造出一个虚拟社会。

而为了缅怀那个逝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这种新兴艺术多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时代的风格,展现一个平行于19世纪英国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蒸汽朋克十分强调平行世界或是未来世界里的技术和文化,同时又吸纳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科技元素,因而其中展示的科学技术比当代更基础和实在,通常会充斥造型古旧,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但又功能现代的机械装置、交通工具甚至武器。

以蒸汽锅炉为原始动力,机械传动、齿轮、旋钮、管道、压力筏等元素大量出现,显示了对机械质感的赞美,很多设计观感前卫,想象力令人匪夷所思,在刻意营造虚拟性的同时,透出强烈的创造性和怀旧感。

三、发展

所有以蒸汽朋克为领域创作的小说的基本场景都趋向于科技超出理解,并且从任意角度来讲都成为了一种魔法的那个瞬间。

继续探讨之下即可发现,维多利亚式的伦敦提供了这种变革发生的历史机遇。

在那时,不仅仅有着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大发现,更在于那时工业革命的产品第一次成为日用品大量生产,并从此告别孤独的发明家而进入公众领域。

这告诉我们为何如此多的蒸汽朋克小说的角色都是“孤独发明家”原型:布雷洛克《侏儒》(Homunculus)与《开尔文爵士的机器》(Lord Kelvins Machine)中的伊格纳西奥·纳布多博士(Dr. Ignacio Narbondo);保罗·德·菲利普《维多利亚》(Victoria)中的科兹莫·考博斯维特(Cosmo Cowperthwait);钱那《帕迪诺街车站》(Perdido Street Station)中的伊萨克·丹·德尔·格雷姆勒布林(Isaac Dan der Grimnebulin)。

19世纪后期的伦敦英雄处在孤胆精英和大公司生产两者的风口浪尖,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转变事例就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和他的门罗公园实验室(Menlo Park laboratories)。

这些形象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可笑的名字,因为他们(至少开始)控制着那些能够使用机器咒语的现代魔法师。

到目前为止,蒸汽朋克文本依然一遍遍地重复描述失控的可能性。因为科技的发展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它们假定一种神秘的力量,作为机械达尔文主义的反映,以因果律塑造与控制故事。

纳布多控制世界的计划必然会被反对;试图设计出第一台原子能列车引擎的考博斯维特害死了他的双亲(“当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只见蘑菇云的残迹高入云天”)。

格雷姆勒布林,仅仅因为教一个人飞行而产生的旧式傲慢,在巴斯兰格(Bas-Lag)城(一个从任何意义上来讲都可以完美解读为伦敦的变形的城市)释放出了拉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

因此,那个几乎被遗忘了的怪人、差分机和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s)(后者是现代计算机的先驱)的研究者查尔斯·巴贝奇[2](Charles Babbage)成为这个流派的偶像,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一方面来说,在蒸汽朋克中科技成为魔法;另一方面看来,其中的魔法却又成为了一种高科技,由此读者对于流派类型稳定性的期待受到了挑战。

这一现象可追溯到更广泛的领域,在弗雷茨(J.G. Frazer)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中,“魔法原理”依照魔法规律的分类学分门别类。

“如果我们对作为魔法的基础的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它们或许会表现出自恰性,(因此)结果与原因同类。

”也因如此,幻术操作在巴斯兰格成为一种单独的科学(《帕迪诺街车站》和《伤痕》(The Scar)),而鲍尔斯《阿努比斯之门》和《怪异之潮》中(On Stranger Tides)的魔法操作者不能接触裸露的地面,因为泥土有着类似于魔力的接地装置的作用。

然而蒸汽朋克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两者共存的方式:科技如何成为魔法,魔法怎样被科学规范。这种张力是蒸汽朋克的核心所在。

四、蒸汽朋克运用在服装中

蒸汽朋克,立足于维多利亚风格,不论穿着者身材如何,蒸汽朋克装束都能让其光鲜亮丽。

不说身材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发现,20世纪的服装设计的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显得好看,特别是苗条的女人和身材高大、肩膀宽阔的男人。

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的服装则有弹性得多,高矮胖瘦都合适。

蒸汽朋克风格还能把人们从压抑个性的时髦中解脱出来。

结语:

蒸汽朋克是一种深邃且复杂的艺术,它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影视剧与动漫当中,并且它的出现,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一派又一派的艺术家,又使其艺术核心影响了众多衍生艺术派。

其艺术精髓深刻而又隽永,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钻研,总之,朋克蒸汽是一门精美的艺术。

篇5:艺术概论论文

摘要: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就其历史发展和现状而言,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他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

关键词:中国民间艺术,唐山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县狮子舞

正文: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

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中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中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使中国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

建国50多年来,由于兄弟民族间的团结友好和相互交流,各个民族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了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中国香飘四溢的民族大花坛更加鲜艳夺目、更加富有诱人的神奇魅力。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如果从功能上划分,大体可分为:祭祀(宗教)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仪舞蹈、民族历史(生产劳动)传衍舞蹈等种类。

随着人类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过去舞蹈中的迷信色彩与日俱减,一些古代传统的祭祀性舞蹈也在逐步变异,成为民间具有观赏性和自娱性的舞蹈,而倍受人们喜爱。

每逢民族节日,络绎不绝的各族民众盛装打扮,怀着无限真挚的心愿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能够宣泄自己情感的歌舞海洋之中。

那一场场如痴如醉的欢歌劲舞,令无数外乡人情不自禁地流露着羡慕的眼光和发自内心的赞叹,以致出现难以抑制自己感情而投入到歌舞中去的场面。

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终身伴侣的民间歌舞,无论是属于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这些来自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和辽阔草野,充满豪情、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族民间歌舞,无疑会给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一缕无尽的清新、一种神奇的向往,同时还能从中领略到各民族充满异域风情的方方面面。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河北的著名民间舞蹈。

唐山地秧歌

冀东地秧歌广泛流传在河北省唐山地区。

据《中国古代舞蹈话》(王克芬著)记载:“秧歌是由古代的‘村田乐’演变而来”,它们的源泉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地秧歌,徒步于地上表演,不受演出场合和道具的限制,比较机动灵活,易学易演,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舞,传统的活动形式,基本上分过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

过街秧歌,走街串巷,沿途表演。

它的主要特点是:节奏与动作统一,表演各异,舞姿简洁,边走边扭。

场子秧歌,遇到广场或十字街头,拉开场面,大扭一番,有时还扭一会儿,唱一段,用锣、鼓、钗间奏,然后表演带故事情节的“小出子”(即小型舞蹈节目)。

主要特点是:具有典型人物性格,舞姿舒展、健美,画面灵活多变。

地秧歌的传统表演形式,大多是前边有两个武生打扮的人物(有的扮成武松、鲁智深),手舞花棒,开路打场,后跟提花篮、佛尘的童子及田公、渔妇、樵夫、书生等角色。

在行当上分“妞”(少女或小媳妇)、丑(诙谐、幽默的滑稽角色)、擓(中年或老年妇女)、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表演上的共同特点是脚下步伐上下颠颤,结合肩部与腰部扭动和双手摇摆为主,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手中的道具根据人物性格,分别手持彩扇、花绢、团扇、拨郎鼓、棒槌、烟袋等,手部的基本动作以八字翻花为主,上下左右,前后抖动扇花,变化万干,如双双对对的彩蝶在花丛中飞舞,既抒情、优美、典雅,又火爆、泼辣、热情、欢快,富有诙谐、幽默、质朴健康的`生活情趣。伴奏以悠扬的大唢呐为主,配以中、小钗作打击乐。大多习惯于吹奏《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等喇叭牌子曲,易于表现乐观、欢快、喜悦的节日气氛。

地秧歌中的妞、丑((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种人物的舞姿动作非常细腻,富于表现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场子”、“小出于”中,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善于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双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剧。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是一种全国独有的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

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

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 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 谐 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井陉拉花的音乐为独立乐种。

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民歌、民间曲牌和戏曲曲牌的音调,还不乏浓厚的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色彩。

它古朴典雅、清爽动听、深沉美妙、刚健稳重,其风格特征是刚而不野、柔而不糜、华而不浮、悲而不泣,突出特点是节奏鲜明。

与拉花舞蹈的沉稳、含蓄、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乐舞融合,浑然一体。现在的井陉拉花,既保持了传统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阵容庞大时,气势恢宏。队伍精炼时,特点突出。

舞蹈语言多姿多彩,音乐旋律扣人心弦,更具丰富完美的情感容量和精彩动人的艺术张力。

建国以来,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继承,改革发展,从而享誉全国,名扬海外,屡创辉煌: 1957年,井陉拉花首次晋京,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二等奖,并受到了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1年,井陉拉花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沈阳“全国优秀秧歌大赛”的赛场上, 并荣获最高奖——优胜奖。

同年,又应邀赴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92文化部春节晚会”;,井陉拉花以庞大的阵容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一举夺得全国社会文化领域政府部门最高奖——群星奖金奖;,井陉拉花又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并再次荣膺金奖。

如今,井陉拉花的足迹留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神州各地。

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向全国及海外多次播放、宣传、介绍井陉拉花,使全国观众及海外朋友能够不断品尝井陉拉花这种精神食粮中的美味佳肴。

井陉拉花以其深刻的思想情感、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并与时俱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她得益于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与厚爱。在新世纪的阳光沐浴下,这株太行奇葩一定会长盛不衰,永放异彩!

沧县狮子舞

历史典籍记载,沧县狮子舞最早起源于汉朝,明朝时已广泛流传。沧州狮子舞以同乐会形式存在,早期多在庙会和春节民间花会时活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沧县各乡镇村村同乐会都有舞狮活动,随着社会的变革,现在多数已灭绝,仅剩黄浦乡北张、刘吉、纸房头乡南小营等有数几支狮子队仍在活动。

沧县狮子舞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

早期称为狮子的多为“文狮”,以兴济为代表,鼓点威武豪壮,有动有静,有紧有慢,动作多是动物本身的动作模拟,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

“武狮”鼓点火爆、热烈、欢快。

由“文狮”发展而来,后来狮子舞便揉进武术、杂技中的动作,如高台翻滚、水中望月、巧走立绳、荷花怒放等。

“武狮”以黄递铺乡北张为代表,历史近600 年。

沧县现存的几个狮子舞队多由北张传承而来。

目前被称为“北狮王”的沧县刘吉舞狮队即由北张传承而来。

打击乐对舞狮起着引导作用,舞狮人根据鼓点的变化而表演,动作随节奏的不同而变化,打鼓者根据当时演出环境、观众需求而变化节奏。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支持下,沧县文化工作者致力于沧县狮子舞的保护、抢救工作,以旧州“龙狮基地”为依托,重点抓好刘吉舞狮队的发展工作,继而带动全县的舞狮活动。现在刘吉舞狮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除参加企事业庆典外,还参加多种类型的比赛大型文化活动。

自 年以来,刘吉舞狮队多次参加各项大型活动,如“建国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进京为十六大演出”等, 年 12 乐刘吉舞狮队参加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荣获金奖,之后在省、市、县领导关怀下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并且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近百年前曾经在沧县乡村风靡一时的狮子舞,现在正遭遇灭绝的境地,挖掘、保护、抢救、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对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将产生重要促进作用。河北有河北的风光,我们为之赞叹!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力量,对于中华民族舞蹈的发扬和继承,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让我们做一个爱艺术的人,为中华的艺术库增砖添瓦,添加美妙的一页,我们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一些应做的,吃一份绵薄之力,尽一份责任之心,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让艺术的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我们要学会去珍惜我们的艺术,保护我们的艺术,传承我们的艺术。

篇6: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

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 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作为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顶礼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哲学是抽象的,艺术的形象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

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 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性。

(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三、 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形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 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

A、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B、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一、 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二、 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等。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在审美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就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

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三、 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篇7: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概论的精髓在于系统地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欣赏艺术提供技术性指导。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通过时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结构的营造,使得影视作品获得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力。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篇1

浅论影视艺术语言在城市景区设计中的运用

一、引言

城市景区化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实施、建设综合性城市旅游目的地重要抓手。

城市景区即我们所说的城市风景区或者是城市风景名胜区,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的形象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通过时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结构的营造,使得影视作品获得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力。

影视艺术主要由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两者构成。

镜头、声音和色彩是影视语言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城市各种历史遗迹、景点要对民众产生吸引力,就必须要进行艺术上的提升,丰富其文化内涵,影视艺术在如今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所以非常适宜于艺术化城市景区的设计表现方法。

二、影视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影视艺术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有黑白两色以及动作语言,如今影视的语言已经非常丰富,声音、图画、色彩应有尽有,甚至可以说与生活语言接近,通过对这些语言的应用,可以真实地再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一)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

蒙太奇法语的意思是剪接,是建筑行业的学术语,它最先被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这种手法是电影艺术家进行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法。

它主要可以分为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两种类型,同时又可以可细分为平行蒙太奇、抒情蒙太奇、重复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等。

影视艺术界一般分为叙事的、理性、抒情三类,它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能够通过影视的场面、镜头以及段落的阻接与分切,实现对各种素材的优化组合,使得影视内容的安排能够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同时突出内容的层次性,服务于影视主题表达的需要;

第二,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虽然每个镜头都有内容,但是每个镜头所表现的内容都是有限的,通过镜头的组接与转移,前一个镜头会留给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当出现对人的情感具有很大的冲击力画面时,及时转接镜头,将对人们对情绪起到调节的作用;

第三,为影视艺术营造合适的空间与时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通过使用蒙太奇手段,影视艺术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安排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可以实现人物在空间上的巨大转移,夸张的讲就是,“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在时间上,可以从远古时期跳到现代,同时还可以实现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的目标,如恋人之间的思念,朋友之间的挂念,亲人之间的想念等;这种时空的自由转换,使得影视艺术更加的接近生活,并且也更容易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等。

例如《中国合伙人》,整部影片的时长不到两个小时,却将三个人物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命运以及对事业的打拼奋斗历程都表现出来了。

第四,使影视作品能够按需要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例如可以自由的由第三人的叙述转向人物内心的独白,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

或者是通过镜头的更替变化来影响观众的心理。

例如,电影《红高粱》刚开始就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引出故事的,在叙述者说到“这是我奶奶”的时候,镜头马上出现一个穿着嫁妆的九儿,观众很直接就知道了这是一个马上要出嫁的姑娘,“那年的七月初九,是我奶奶出嫁的日子,娶我奶奶的是十里坡,烧酒作坊的掌握李大头。

”这个时候,镜头也随着叙述者的`叙述不断更替镜头,实现了情节的紧凑性。

(二)长镜头

长镜头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拍摄手法,它并不是指拍摄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而是指拍摄一个场景所用的时间长短,这个时间的长短没有严格的标准。

长镜头的应用重在保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反映人物内心状态或者是一些具有暴力性的武打场面。

(三)画面、色彩、声音

画面给观众带来的是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语言符号,也是影视表达主题的重要媒介,是影视无声的语言。

影视通过画面的动态效果,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能够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够直接的再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使人们通过直接的视觉,而带动抽象想象。

很多的影视作品在最后的结尾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人们多个的想象。

例如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导演将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倒计时画面上,这无疑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会猜想女主角的各种结局。

色彩也是影视艺术重要的无声语言,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作品的主色彩往往决定了作品氛围。

其对影视艺术的功能主要是交代影视作品的环境,增强画面的视觉形象,烘托影视氛围,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

例如电影《赤壁》,由于是战争题材类的影视作品,其带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死亡、厮杀、血腥、暴力以及忧郁等,所以整个作品的画面色彩多是以深色为主,

包括战士的战袍、盔甲以及战争的场面等;而像《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于与红灯笼和“婚姻”有关,所以主要的色彩基调是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但是同时在具体的情节中,

也穿插着其它色彩的变化,所以这也使得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忽高忽低,引起观众对女主人公颂莲命运的关注。

影视艺术的声音分为节目语言和角色语言两类,它是有声影片不可缺少的要素,影视中的音乐以及音响效果以及人物的角色声音都都影片氛围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例如战争类电影,战士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往往会伴有鼓声或者是冲锋号声的出现,这就是为了烘托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如果是爱情类的影视剧的话,其音乐一般往往比较柔和,

例如泰国著名电影《初恋那件小事》中,其背景的音乐就是非常柔和的,烘托的就是一种清新唯美的氛围。

三、影视艺术语言在城市景区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景区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门艺术,与影视艺术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可以说都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可以说两者的想通之处为影视艺术语言应用于城市景区设计中提供了可操作性。

(一)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蒙太奇最开始是建筑学中的术语,意味构成、装配。

城市景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室外的一座小型的“建筑”,对其的设计就是要将不同的要素组合装配在一起,实现景区的空间序列,各种场景、景观的组织,包含着空间序列的结构的优化。

只不过在装配组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们的审美。

影视艺术语言重要表达方式之一――蒙太奇手法的功能正好就在于此。

城市景区空间序列、形态、界面、基面等,可以通过叙事蒙太奇的手法,来实现景区整个空间结构的排列组合。

(二)视觉、色彩、声音艺术语言的应用

对于影视来说,视觉的表达方式存在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形象的表达,另个则是意象的表达,意象即隐藏在影视画面背后的符号,也是“图外之意”,比如风俗、文化、政治、生活习惯、审美等信息,直白的说就是,影视画面带给观众的视觉语言其实是影视画面表层意思与隐藏在图画背后信息的统一体。

对于城市景区的设计而言,也应该要做到表象与意象的统一。

城市的景区虽然只是风景区,其设计除了要遵循景区设计的基本规则之外,同时其设计的结构应该要满足于表达思想,塑造景区文化,满足人们审美、休闲、娱乐等的需要,不能够为设计而设计。

色彩也是影视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对于城市景区来说,其色彩的应用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重要的视觉冲击力,对其情感的调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景区的设计在色彩的应用上都过于笼统,在这方面,可以大胆的借鉴影视艺术对于色彩的应用技巧,尤其是基色调。

篇8:艺术概论的论文

摘要

试图探讨艺术的特征,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的本质;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才能对艺术的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特征归结清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模仿说

正文

二、什么是艺术?

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

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

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

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对艺术的本质问题的追问的不可置否性,在现代艺术中显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显示着并不具有实体的艺术,也就是这种没有的存在,如何在人的心灵中变现为实体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很显然,面对“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改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必须首先思考艺术之为艺术的心灵特质,放在对人的艺术活动的考察上,使我们的思考直接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前的问题开始。

通过艺术活动的分析,进而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接受等所有的艺术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艺术与心灵的关系中去寻求艺术的意义。

四、艺术模仿说

艺术模仿说以艺术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为其探讨的主要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这种无限多样的自由创造性,因为它一味地强调艺术和现实世界的完全的符合。

但事实情况是,艺术就是艺术,它和现实就是不一样的,绘画中的颜色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根本见不到。

小说总归是一种编造的故事,但它们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使人神情激荡,思绪飞扬。

为什么又会如此呢?显而易见,用艺术作品和现实之间的这种生硬的关系来说明这些问题,已显得极为力不从心了。

这样,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又向前迈进一步,把探索的目光聚焦于艺术作品的现实来源,也就是艺术的制作者,即艺术家。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

在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上,西方文论最古老的一个传统便是认为文艺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模仿”。

文艺和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关系是古典文论不可回避的最基本、最中心的一个问题,是文艺所面临的最自然、最直接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文论的一个传统是朴素地认为文艺是对外在世界的“模仿”、“再现”。

早在前希腊时期,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便提出了“模仿说”,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文艺应该仿效好人、好事而不应模仿坏人,他的这些主张奠定了西方文艺“模仿说”的基础。

西方文化的源头和集大成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倡文艺起源于模仿。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源和最终的真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理式”,外在自然世界是对理式的'模仿,而艺术则是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品是对理式“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了三重,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他说文艺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只反映到事物的表象,在《理想国》里他说“你马上可以试一试,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你就马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你自己,其他动物、器具、草木以及我们刚才提到的一切东西,”但这种镜子的复现只是一种外观的复现,不能模仿事物“实体”,因此这种模仿是不真实的,艺术家只是一个“影像制造者”,所以柏拉图非常反感诗人的模仿,把这当成文艺的一大罪状,要驱逐诗人出理想国。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自然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两层”。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艺术诗模仿的观点,但却对其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改造,并建立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抛弃了柏拉图“理式”的概念,把模仿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肯定现实生活的真实性,认为文艺对世界的模仿也是真实的,而且文艺模仿的这种真实并不只是表面形象的真实,他是作家在“可然律”和“必然律”的原则下反映的生活的普遍真实,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这奠定了西方要求真实、能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论传统的基础。

他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是人皆有的,不应该受到谴责,而且因其能给人知识,还应给其应有的地位;其次,他还认为模仿尽管是对现实的模仿,但却比现实更高,而并不是像柏拉图一样给以否定;对于模仿的特点,他认为文艺创作必须反映生活普遍性的观点,涉及到了文艺创作中的普遍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问题;第四,模仿的方法,他提出了三种方法,即模仿“过去有的或现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和“应当有的事”;最后,在模仿的文艺的社会作用上,他除了继承柏拉图的“效用说”以外,还针锋相对的肯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和快感作用。

七、小结

艺术的本质就是模仿,通过模仿人类有了美丑的认知,模仿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台阶。

模仿说论证了模仿这个艺术的特征,是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其他的特征都是建立在模仿这个本质特征之上的。

注释:

①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书名为《论诗》的译本 苗力田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35页

②蒋勋 《艺术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7月 第89~102页

③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96页

参考文献:

[1]梁玖著 《艺术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9月版

[2]王宏建 《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6月版

[3]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

[4]转引自(英)丹尼·卡瓦拉罗 《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5]马新国主编 《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

篇9:艺术概论的论文

“高迪”的艺术风格和他的艺术思想

“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安东尼·高迪

安东尼·高迪,全名安东尼·高迪·克尔内特(Antoni Gaudi i Cornet,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西班牙“加泰隆现代主义”(Catalan Modernisme,属于新艺术运动,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并不相同)建筑家,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安东尼·高迪以独特的建筑艺术称荣,城市几乎所有最具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他一人之手,被称作巴塞罗那建筑史上最前卫、最疯狂的建筑艺术家.(摘自百度百科)

不同的建筑设计作品有其表观形象,包括结构、装饰、框架和布局等,就是我们说的表面特征,设计师往往依靠作品的表征表达他们的艺术思想和设计理念。

但高迪建筑设计的突出之点在于它的表征并非是常规的整合和也不能通过局部反映作品内涵,作品中出现的表征无明确直接的内涵指向。

高迪的作品中常有丰富的造景而使部分表征具有平面视觉感类似于美术画作,同时依靠这样的方式融合了设计师的哲学理念和艺术思想。

篇10:大学生艺术概论学年论文

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城市形象的塑造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城市的发展已经从经济层面向更高的反映文化文明层面过渡。

而城市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似乎显得更加疲惫和黯然失色,城市美逐渐在经济驱动作用下呈现千篇 一律的现象。

无论公共艺术设计多么地完美、历史文化多么地丰满以及城市地域性优势多么大,城市商业化不断地侵占整个城市。

艺术与文化渗透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对于人类给养进一步追求的要求,作为城市的整体概念来说,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对于艺术与文化包容的进一步体现。

城市形象对于艺术的包容性以及公共艺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已经成为城市自我的呼吁,也是人类对整个时代的呼吁。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是指有关创造并储存价值的公共空间的艺术。

它包括公共自然空间设计与公共人工空间再设计,并且是存在于时间维度的空间设计。

如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构成了公共艺术的要素,同时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和价值。

城市公共艺术虽然不能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但是对于艺术的表达则受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背景、政策以及意识形态的客观束缚,这是城市公共艺术最大的特征。

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元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公共艺术,而作为其表达艺术的元素,它们各自表达方式和方法又不一样,无论是感官表达还是整体性表达,每个元素都赋予了城市公共艺术多样性的整体布局。

公共艺术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元素的时间维度。

公共艺术的元素永远都是未饱和状态,任何元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艺术元素产生多样化的变化。

公共艺术的第三个特征是从公共性。

艺术表达的地域公共性,即可供公民自由进出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包括艺术表达形式的公共性,即所有公民概念,所有公民都可平等性地接受公共艺术的情感表达和传递。

同时,对于其公共性的特征理解,还包括对于情感交流和信息自由传递,设计者与欣赏者对于公共艺术的密切交流进一步推动着公共艺术更好地发展。

二、城市形象塑造

“形象”来源于英文中的Image,形象的定义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定义,一个角度是有形的、可被直接观察感知的客观事物;另外一个角度则是包括不能直接被感知、需要通过神经元以及感官系统综合处理之后得到形象信息。

城市形象可以定义为对于客观城市公共艺术的感官信息,以及对于公共艺术主观自我理解信息汇总的城市形象。

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公共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公众在观赏公共艺术或者生活在城市中,对其有直接的感官体验。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对于公共艺术的欣赏角度、主观理解以及信息反馈都是不一样的,这又构成了不同人、不同城市形象的概念。

城市形象随着主观人群的不同而不同,但城市形象的直接感官信息主导着公众对于城市整体形象的评价。

城市形象的特征有三性。

整体性。

城市形象中各公共艺术元素中的不动产、动产等共同构成整个城市的基本框架,也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性。

人们对于拱桥、建筑、路灯、草地、道路、雕像等的感官欣赏以及主观评价都是间接意义上的对于城市形象的评价,但又不构成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而是通过所有元素布局和设计的过程综合体验感知的。

时间维度性。

具有时间维度的城市形象的构建也将经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本城市都具有时间维度的相对稳定性。

时间给予城市更多的内涵和自我修复调整,其整体价值选择、公共艺术切合度以及感官直视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

差异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城市形象的差异性。

每个城市由于历史、传统、习俗以及地域差异都使得其各有独特之处。

这就是对于城市形象差异性的体现,城市形象的塑造就是进一步挖掘每个城市的潜在独特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而又不显唐突。

三、公共艺术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一) 公共艺术对城市感官形象的塑造

城市美的塑造。

“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

对于城市而言,每个城市都在追求着自身感官形象提升以及城市内涵的塑造。

当代城市主要就是通过对于公共艺术的设计来实现,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其设计的成功之处就是对于城市美的塑造,同时,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价值理念又推动了城市内在美的实现。

以上海外滩为例,外滩夜晚迷人的灯光、油轮、古色古味的建筑构成了外滩感官直觉美,外滩的百年历史又增添了这感官直觉美之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美。

城市功能形象的塑造。

城市是人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城市塑造的最终目的还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人追求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城市的不断再塑造。

公共艺术的布局和结构性安排构成了基本城市功能区域形象。

城市功能区域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商业空间、休憩空间等,其中休憩空间包括公园、广场以及其他可供日常休憩的室外空间范围。

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生活物质质量,同时也是进一步满足市民内在品质提升的要求。

商业空间是市民交换劳动产物的空间范围,多以点缀和衬托为主,主要用以平和完全商业气氛,从而提升市民消费心情。

在商业空间中更加注重的是整个城市历史文化以及价值观的体现。

休憩空间的形象塑造要贴和其地域空间特点,不能太过于核心化和价值导向化,尽可能地使得整个休憩空间多元化,从而提升市民休憩的愉悦度,同时不丧失区域功能体现。

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

经济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体现在所有公共艺术元素设计的质量以及整体性上。

建筑的高度以及修建难度、道路的宽度、商业空间的繁华、休憩空间的布局等都将是一个城市经济形象的参考。

城市经济形象的塑造不仅仅体现在公共艺术元素独立设计的角度,还要体现在公共艺术设计整体性上。

换而言之,建筑、道路等一系列公共艺术设计体现的城市整体性代表了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只有大部分的公共艺术设计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有效布局从而实现城市整体性效果时,才是一个城市经济形象有效的塑造。

以深圳为例,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速度着实让整个世界看傻了,其对于城市建设、公共艺术设计和安排在整个中国来说都是先进的。

通过学习美国和香港CBD区域设计理念,结合深圳功能区域布局特点打造福田金融CBD。

深圳公共艺术设计的完整性保证了市民的需求一旦出来就可以找到目标空间,保障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同时,深圳通过公共艺术设计水平以及公共艺术作品质量的提升基本实现了完整的城市功能体系。

(二)公共艺术对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

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感官传递信息,而感官体验的信息保存受人类逻辑思维记忆曲线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能够长久的被人们的思维意识所铭记,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我们在探索中得出一个结论: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是加深感官信息以及保存感官信息的有效方法。

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

城市历史文明作为一个城市得天独厚的历史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基本内涵的表现方式。

城市历史文明的塑造又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以及历史博物馆等公共艺术元素设计上,建筑体现的历史文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积淀的城市,而雕塑则是任何一个城市都具备的体现历史文明的公共艺术作品。

雕塑一方面传达着历史文明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在起着见证历史文明的责任,任何一个雕塑经历时间的打磨最终都将成为城市历史文明的成果。

篇11: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我国 代四大书法家。

A 汉 B 晋 C 唐 D 宋

2、《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 的油画作品。

A 米开朗琪罗 B 拉斐尔 C 达·芬奇 D 提香

3、郭沫若的著名作品《凤凰涅盘》的体裁是 。

A 诗歌 B 散文 C 小说 D 戏剧文学

4、陈钢、何占豪创作的《梁祝》是著名的 协奏曲。

A 小提琴 B 中提琴 C 钢琴 D 二胡

5、青铜雕塑《思想者》的创作者是 。

A 菲狄亚斯 B 亨利·摩尔 C 马约尔 D 罗丹

6、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 过程的基本特征。

A 艺术发生 B 艺术创造 C 艺术欣赏 D 艺术批评

7、电影《英雄》是我国著名导演 的作品。

A 陈凯歌 B 张艺谋 C 冯小刚 D 黄建新

8、长诗《浮士德》是诗人 的作品。

A 歌德 B 席勒 C 拜伦 D 雪莱

9、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家 的作品。

A 雨果 B 小仲马 C 福楼拜 D 乔治·桑

10、话剧《雷雨》是我国剧作家 的作品。

A 洪深 B 田汉 C 曹禺 D 夏衍

11、享誉世界的卢浮宫是 的艺术博物馆。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12、“三吏”、“三别”是唐代大诗人 的作品。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13、国画家 以画虾而著称于世。

A 吴昌硕 B 齐白石 C 潘天寿 D 李苦禅

14、《孔雀舞》是我国 族的代表性舞蹈。

A 苗 B 彝 C 傣 D 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 基本规律的学科。

16、根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可以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 、 、 、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

17、关于艺术发生的学说主要有摹仿说、游戏说 、 、 和 五种。

18、从总体上讲,七月可分为 乐、 乐、弹拨乐、打击乐和键盘乐等。

19、戏剧按其容量大小,可分为 和 。

20、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 、 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 (国名)园林为代表。

21、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是指敏锐地感知能力、丰富的 和精湛的 。

22、艺术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包括 、 、 和意蕴的凝结。

23、艺术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 传播、 传播和 传播等方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举例说明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25、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6、简述艺术活动的功能。

27、什么是艺术形象?简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28、简述艺术体验的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什么是典型?请结合中外小说或戏剧举例分析说明。什么是意境?请结合中外诗词或绘画举例分析说明。

30、什么是艺术批评?举例论述艺术批评的功能?

篇12: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D 2、C 3、A 4、A 5、D 6、B 7、B

8、A 9、B 10、C 11、D 12、C 13、B 14、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5、艺术活动(或艺术)

16、造型艺术 实用艺术 表情艺术

17、表现说 巫术说 劳动说

18、弦 管

19、多幕剧 独幕剧

20、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中国

21、想象能力 艺术技能

22、整合 变形 移情

23、文字 印刷 电子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①运动的画面;(2分)举例说明。(1分)

②重组的时空;(2分)举例说明。(2分)

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2分)举例说明。(1分)

25、①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分)

②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4分)

③艺术对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2分)

26、①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2分)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1分)

②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2分)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1分)

③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3分)是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的审美愉悦。(1分)

27、①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4分)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3分)

②艺术形象的特征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分)

28、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4分)它包括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分)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2分)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分)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①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5分)

②结合中外小说或戏剧的实例对典型加以分析,要求举例准确,分析透彻。(7分)

③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6分)

④结合中国诗词或绘画的实例对意境加以分析,要求举例准确,分析透彻。(7分)

30、①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5分)

②艺术批评的功能:

其一,通过对与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4分)

其二,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4分)

其三,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4分)

其四,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4分) ③举例说明:要求例证准确,观点正确。(4分)

篇13: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鉴赏?

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用心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理解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取、吸纳和扬弃。

2、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3、什么是审美期盼?

欣赏者的审美期盼可呈现为文体期盼、意象期盼和意蕴期盼。文体期盼是指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象期盼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盼指向;意蕴期盼是指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盼指向。

4、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潜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6、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能够体现务必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实用与审美;(2)物质与精神;(3)技能与创造。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

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资料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资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要点)

第一,模仿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现实的模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持这种观点;第二、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等持这一观点;第三、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术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人持这一观点;第五、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德国的毕歇尔、芬兰的希尔恩,以及普列诺夫等持这一观点。(每种学说得2分)

2、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完美处。(要点)

丑在艺术表现中能够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审完美处。

第一,丑能够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能够蕴含美的内涵。

第三,丑在艺术表现中能够转化为美。

第四,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能够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每个方面可得3分)

3、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要点)

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务必好处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应倡导雅俗共赏。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优美。

艺术活动中的优美,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交融无间的统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5分)

5、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从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其一,艺术与政治都属于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艺术则是一种观念形态性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其二,艺术与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样与经济基础和物质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经济的联系往往需要务必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艺术与政治之间能够相互产生作用,艺术要理解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对政治施加影响。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要点)

其一,艺术作品的语言层。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取运用务必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务必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好处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我独特的艺术语言。(8分)

其二,艺术作品的形象层。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9分)

其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层。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8分)

2、论述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要点)

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决定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表此刻四个方面。(5分)审美感知,包括审美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的主管映像,审美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贴合自我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理解诗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资料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每要素得5分)

篇14: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取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贴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我国 代四大书法家。

A 汉 B 晋 C 唐 D 宋

2、《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 的油画作品。

A 米开朗琪罗 B 拉斐尔 C 达·芬奇 D 提香

3、郭沫若的著名作品《凤凰涅盘》的体裁是 。

A 诗歌 B 散文 C 小说 D 戏剧文学

4、陈钢、何占豪创作的《梁祝》是著名的 协奏曲。

A 小提琴 B 中提琴 C 钢琴 D 二胡

5、青铜雕塑《思想者》的创作者是 。

A 菲狄亚斯 B 亨利·摩尔 C 马约尔 D 罗丹

6、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 过程的基本特征。

A 艺术发生 B 艺术创造 C 艺术欣赏 D 艺术批评

7、电影《英雄》是我国著名导演 的作品。

A 陈凯歌 B 张艺谋 C 冯小刚 D 黄建新

8、长诗《浮士德》是诗人 的作品。

A 歌德 B 席勒 C 拜伦 D 雪莱

9、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家 的作品。

A 雨果 B 小仲马 C 福楼拜 D 乔治·桑

10、话剧《雷雨》是我国剧作家 的作品。

A 洪深 B 田汉 C 曹禺 D 夏衍

11、享誉世界的卢浮宫是 的艺术博物馆。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12、“三吏”、“三别”是唐代大诗人 的作品。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13、《孔雀舞》是我国 族的代表性舞蹈。

A 苗 B 彝 C 傣 D 瑶

14、国画家 以画虾而著称于世。

A 吴昌硕 B 齐白石 C 潘天寿 D 李苦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_______基本规律的学科。

16、根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能够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

17、关于艺术发生的学说主要有摹仿说、游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种。

18、从总体上讲,七月可分为_______乐、_______乐、弹拨乐、打击乐和键盘乐等。

19、戏剧按其容量大小,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0、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_______(国名)园林为代表。

21、艺术家的审美创造潜力主要是指敏锐地感知潜力、丰富的_______和精湛的_______。

22、艺术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意蕴的凝结。

23、艺术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_______传播、_______传播和_______传播等方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举例说明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25、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6、简述艺术活动的功能。

27、什么是艺术形象?简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28、简述艺术体验的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什么是典型?请结合中外小说或戏剧举例分析说明。什么是意境?请结合中外诗词或绘画举例分析说明。

30、什么是艺术批评?举例论述艺术批评的功能?

艺术概论试题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选取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D 2、C 3、A 4、A 5、D 6、B 7、B

8、A 9、B 10、C 11、D 12、C 13、C 14、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5、艺术活动(或艺术)

16、造型艺术 实用艺术 表情艺术

17、表现说 巫术说 劳动说

18、弦 管

19、多幕剧 独幕剧

20、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中国

21、想象潜力 艺术技能

22、整合 变形 移情

23、文字 印刷 电子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①运动的画面;(2分)举例说明。(1分)

②重组的时空;(2分)举例说明。(2分)

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2分)举例说明。(1分)

25、①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分)

②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带给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4分)

③艺术对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2分)

26、①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2分)是指人们透过艺术鉴赏活动,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1分)

②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2分)是指人们透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1分)

③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3分)是指透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的审美愉悦。(1分)

27、①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透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4分)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3分)

②艺术形象的特征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分)

28、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4分)它包括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分)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2分)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分)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①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必须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5分)

②结合中外小说或戏剧的实例对典型加以分析,要求举例准确,分析透彻。(7分)

③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6分)

④结合中国诗词或绘画的实例对意境加以分析,要求举例准确,分析透彻。(7分)

30、①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决定的文化活动。(5分)

②艺术批评的功能:

其一,透过对与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4分)

其二,透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4分)

其三,透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理解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4分)

其四,透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4分) ③举例说明:要求例证准确,观点正确。(4分)

篇15: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取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贴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的作者是(

篇16: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A。毕加索

B。马蒂斯

C。莫奈

D。凡·高

2。在西方,首次较有系统地阐述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康德

3。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胡适

B。周作人

C。李大钊

D。蔡元培

4。唱、念、做、打这四种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广泛应用于(

A。话剧

B。戏曲

C。电影

D。歌舞剧

5。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属于(

A。表现主义电影

B。新现实主义电影

C。新浪潮电影

D。左岸派电影

6。戏曲作品《桃花扇》产生于(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民国初年

7。艺术家应具备的审美创造潜力是(

A。敏锐的感知潜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入的理论研究潜力

B。高超的鉴赏潜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批评潜力

C。敏锐的感知潜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潜力,精湛的艺术技巧

D。敏锐的感知潜力,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艺术技巧

8。下列戏剧作品中,创作于古希腊时期的是(

A。《钦差大臣》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等待戈多》

9。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代表作是(

A。《红高粱》

B。《芙蓉镇》

C。《夜宴》

D。《霸王别姬》

10。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的编导及主演是当代著名舞蹈家(

A。杨丽萍

B。刀美兰

C。赵青

D。陈爱莲

11。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是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构成的(

A。艺术构思

B。艺术意蕴

C。艺术风格

D。艺术体验

12。《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作曲者是(

A。德沃夏克

B。贝多芬

C。格什温

D。柴可夫斯基

13。突出强调鉴赏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艺术批评形态是(A。心理学批评

B。理解批评

C。文本批评

D。社会历史批评

14。中国古代书法家中有“书圣”称号的是(

A。王羲之

B。怀素

C。张旭

D。颜真卿

15。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位于(

A。柬埔寨

B。缅甸

C。越南

D。印度

16。著名民乐作品《十面埋伏》属于(

A。弹拨乐

B。打击乐

C。管乐

D。弦乐

17。在中国戏剧史上塑造了繁漪这一重要形象的剧目是(

A。《日出》

B。《上海屋檐下》

C。《雷雨》

D。《茶馆》

18。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

19。雕刻《晨》、《暮》、《昼》、《夜》的作者是(

A。米隆

B。多那太罗

C。米开朗琪罗

D。罗丹

20。电视剧《京华烟云》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原作作者是(

A。老舍

B。周作人

C。沈从文

D。林语堂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22。从艺术学的角度看,电视和电视艺术有何不一样?23。简述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这一特征。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3小题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资料,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4。音乐作品:民乐《二泉映月》

25。绘画作品:《向日葵》(下图)

篇17: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决定的科学活动。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资料?

艺术作品的资料,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取、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潜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资料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透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我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构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齐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一样。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构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务必创造潜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务必的审美和艺术创造潜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构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那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

5、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潜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广博的知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潜力:(1)敏锐的感知潜力;(2)丰富的想象潜力;

(3)精湛的艺术技能。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生产的好处与特征(要点)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我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代替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一样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群众生产的交叉。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6分)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6分)

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7分)

《艺术理论》试题B卷评分标准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务必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构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透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光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到达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构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一样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能够称作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的基本特征:(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7、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5分)

8、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的生成中所体现出的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具有某种社会性的客观属性。

9、什么是杯具?

杯具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杯具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10、音乐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透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光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要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般说来,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这个中介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理解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些中介,使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我们在强调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和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务必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要点)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透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透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我的思考和理性决定潜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好处、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3、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要点)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时光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2。5分);以对作品感知方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能够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2。5分)

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相声、漫画等。滑稽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能够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作品以其资料与形式的尖锐矛盾、不协调以及形式的虚假性而引人发笑。

5、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构成。(要点)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在不一样形式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显现出艺术意象及其构成过程的差异。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务必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构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艺术构思主要有综合、变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点)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理解。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此刻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资料、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此刻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构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此刻资料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此刻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13分)

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齐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务必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资料、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12分)

2、论述艺术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要点)

其一,整齐纯一,亦称齐一、单纯齐一、整齐一律。这一法则体现为最基本、最简要的形式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状态或严整、划一的气氛。(4分)

其二,对称均衡。对称是生物体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对称的延伸,又多了一些变化。对称均衡比整齐纯一更富有变化,在艺术中体现的是对立的统一。(4分)

其三,节奏韵律。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呈现,具有很强的秩序感,注重在时光及空间的变化组合。不一样的节奏传达出不一样的情绪,而在节奏的变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韵和情调,使之透过声韵和节律的变化,具有了某种声音的色彩感,就是韵律。(4分)

其四,调和比较。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统一中呈现对立。调和是把相近的不一样事物相并列,将差异引向一致,比较是把差异更大的事物相并列,使其在统一体中呈现强烈的比较和差异。(4分)

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体积、重量、长度等量的方面的关系,贴合认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关系,就是美的比例。(4分)

其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切规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艺术创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多样即指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统一则是指个性事物间所蕴含的整体性和共性。多样统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诸种形式因素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又在多样性和变化中取得与外在事物联系的和谐与统一。(5分)

相关专题 概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