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然然放屁工作室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然然放屁工作室”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共20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戴永寿

的内涵、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探索最优课堂教学结构应廓清的认识等方面内容。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报刊上已发 表的有关文章看,同仁们对这一问题的许多方面见解纷纭,远未形成共识。笔者拟就此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作为引“玉”之“砖”。

一、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解

我们所要探讨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课堂,指的是我国现时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所实行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那 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结构”呢?这是首先必须界定和取得共识的一个基本概念。以往,教学界较多的人把它 与课堂教学过程等同起来,认为课堂教学结构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或称基本环节)。例如19世纪 上半叶德国心理学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赫尔巴特把课堂教学结构划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0世纪上 半叶前苏联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凯洛夫把课堂教学的构成归纳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我国现行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著作,通常是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把课堂教学的构成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 理解―巩固―应用。考察以上几种提法,他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解和表述,都是侧重从时间的延续以及教或 学的一个侧面去研究问题,尚不能全面科学地揭示出“课堂教学结构”这一概念的本质意义。课堂教学结构, 顾名思义,它指的是课堂教学这一复杂的双边活动联结与构成的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在一定的时间里( 通常为45分钟),而且在一定的空间――教室里,它也不只是教师或学生单一侧面孤立的互不顾及的活动, 而是一种师生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的活动。因此,我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过程进展 的具体步骤(或称阶段、环节)即活动的序列上,也不能片面地从教或学的单一侧面去考察。

简而言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复杂的双边活动,所谓课堂教学结 构,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诸多要素在课堂教学特定的时间 和空间里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

二、我国传统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研究的概况

从先秦到晚清,语文在学校里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与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讲 授的。直到18的维新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废科举,中小学堂实行分科教学,语文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至于采用班级授课制,则始于19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同文馆,到19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才逐渐 成为全国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因此,严格地说,我国古代没有什么纯粹的语文课堂教学,当然也就谈不上对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深入研究。只是到了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后,语文在学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才有语文课 堂教学及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考察和研究。前面提到的赫尔巴特的“四段”式,便是在洋务运动初期传入我 国并被普遍地运用到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的。

到了本世纪代,我国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的老前辈已对语文课堂教学作了诸多有益的探讨和总结,先后出版了 许多专著,论及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如20年代初,语言学家、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黎锦熙编著的《国文教学法》,提出 了“三段六步”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主张,即理解(含预习与准备两步)――练习(含比较与应用两步)―― 发展(含创造与活用两步)。20年代中期,作家、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朱自清设计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四步”式: 第一步――由学生报告预习结果;第二步――让学生详细复述各段及全篇大意;第三步――师生共同讨论课文 的情思与文笔(即内容与形式);第四步――口问与笔试(即检测效果)。40年代,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蒋伯潜编著的 《中学国文教学法》,也提出了语文“四步”教式,把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分为四个步骤:预备与检查――试讲 与范讲――试读与范读――讨论。全国解放后,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凯洛夫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在我国广泛 传播,“五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几乎主宰了我国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结构

[1] [2] [3]

篇2: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戴永寿

的内涵、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探索最优课堂教学结构应廓清的认识等方面内容。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报刊上已发 表的有关文章看,同仁们对这一问题的许多方面见解纷纭,远未形成共识。笔者拟就此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作为引“玉”之“砖”。

一、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解

我们所要探讨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课堂,指的是我国现时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所实行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那 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结构”呢?这是首先必须界定和取得共识的一个基本概念。以往,教学界较多的人把它 与课堂教学过程等同起来,认为课堂教学结构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或称基本环节)。例如19世纪 上半叶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把课堂教学结构划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0世纪上 半叶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把课堂教学的构成归纳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我国现行的教育著作,通常是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把课堂教学的构成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 理解―巩固―应用。考察以上几种提法,他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解和表述,都是侧重从时间的延续以及教或 学的一个侧面去研究问题,尚不能全面科学地揭示出“课堂教学结构”这一概念的本质意义。课堂教学结构, 顾名思义,它指的是课堂教学这一复杂的双边活动联结与构成的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在一定的时间里( 通常为45分钟),而且在一定的空间――教室里,它也不只是教师或学生单一侧面孤立的互不顾及的活动, 而是一种师生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的活动。因此,我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过程进展 的具体步骤(或称阶段、环节)即活动的序列上,也不能片面地从教或学的单一侧面去考察。

简而言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复杂的双边活动,所谓课堂教学结 构,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诸多要素在课堂教学特定的时间 和空间里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

二、我国传统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研究的概况

从先秦到晚清,语文在学校里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与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讲 授的。直到1898年的维新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废科举,中小学堂实行分科教学,语文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至于采用班级授课制,则始于190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同文馆,到1903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才逐渐 成为全国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因此,严格地说,我国古代没有什么纯粹的语文课堂教学,当然也就谈不上对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深入研究。只是到了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后,语文在学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才有语文课 堂教学及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考察和研究。前面提到的赫尔巴特的“四段”式,便是在洋务运动初期传入我 国并被普遍地运用到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的。

到了本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已对语文课堂教学作了诸多有益的探讨和总结,先后出版了 许多专著,论及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如20年代初,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编著的《国文教学法》,提出 了“三段六步”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主张,即理解(含预习与准备两步)――练习(含比较与应用两步)―― 发展(含创造与活用两步)。20年代中期,作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设计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四步”式: 第一步――由学生报告预习结果;第二步――让学生详细复述各段及全篇大意;第三步――师生共同讨论课文 的情思与文笔(即内容与形式);第四步――口问与笔试(即检测效果)。40年代,语文教育家蒋伯潜编著的 《中学国文教学法》,也提出了语文“四步”教式,把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分为四个步骤:预备与检查――试讲 与范讲――试读与范读――讨论。全国解放后,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在我国广泛 传播,“五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几乎主宰了我国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结构 模式。

从以上列举的各家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设计者因受历史和各自教学观念的局限, 对课堂教学这一复杂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更多的只是从时间延续和活动内容连接方面去研究,没能从 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个系统着眼,妥善地处理教师与学生、目标与手段、手段与效果等各种复杂交织的矛盾,使 之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尽管如此,他们所设计的各种结构模式,仍然给我们留下许多可资借鉴和吸收的成果 。例如:注意妥善安排课堂教学进展的各个环节,使之紧密连接问题;重视新旧知识联系和学以致用问题;鼓 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质疑、发表、活用、创造问题;对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全面训练问题等等 ,都在上举的结构模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对我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无疑是十分 有益的。

三、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举隅

近10多年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的过程中,一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正在逐渐 形成和不断完善,并已显示出其卓著的效应。下面撷取在全国影响较大、较有代表性的四种结构模式作一简要 的介绍和评析。

(一)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钱老师以“三主”作为组织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 想,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设计了四种基本课式,即“四式”(“式”,指“样式”、“课型”):自读、教读 、作业、复读。

“‘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是钱老师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他在《语文导读法 探索》这本专著的多篇教学论文中阐释过自己对这一教法的见解。钱老师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 素,不在于教师的讲深讲透,也不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过细的指导。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确认学 生在教学这一复杂的双边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而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还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导”,要精心研究“导”的内容、方法和时机,才能导得有效,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才 能得到充分调动。“主体”和“主导”相辅相成,是教学得以成功的保证。那么,要在怎样的教学结构中,学 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辩证统一起来呢?钱老师认为必须把学生组织到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 教学结构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钱老师所说的“训练”,不单是指学生完成一定书面或口头的练习,而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猎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各项学习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思维训练 和语文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训练。之所以说它是“主线”,是因为这种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 终,是为了统一“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辩证关系的一种组织教学过程的必然形式,也是语文教学取得 “既落实知识,又发展智能”的实效的必要条件。

钱老师所设计的四种基本课式,是为了实践其“三主”的指导思想的。其基本内容和特点分别扼要评介如 下:

自读。钱老师设计的自读课式不同于一般的“预习”,可以说是四种基本课式的核心。预习,只是学生在 学习新课前的一种准备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课文,教师从学生的预习中了解存在的疑难问题,以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自读,则不仅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必要和重要的环节,而且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亦即教师必须根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自读训练,以期最终达到无需 教师教学生自能读书的境地。自读训练贯串于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前读,教后读,边教边读,进行的时 机十分灵活。为了对学生进行严而有格的自读能力的培养,钱老师还设计了六步自读训练规程:认读、辨体、 审题、发问、质疑、评析。这六步实际上是把阅读能力分解成四级能力,即:认读――理解――质疑――评析 ,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训练。

教读。顾名思义,是教师教学生读。钱老师认为:这一课式教师固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样要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读必须跟自读结合进行。结合的方式:一是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收集、分析 学生自读中给予的信息,如完成自读训练的质和量,提出了哪些疑难问题等,然后针对学生的疑难点和课文的 重点,有的放矢地给予启发、引导。二是先由教师导读,然后学生自读。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内容艰深或背景复 杂的课文。在学生自读以后,仍需进一步教读。在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几个自读和教读的高潮 。搞好教读的关键,在于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启发思维的手段。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要帮助学生找到 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温故而知新;二是要巧设情境,善于发问,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三是要选准知识与 智能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作业。钱老师认为,学生经过自读和教读之后,需要完成一定的作业,一是为了巩固对知识的记忆;二是 促进知识迁移为能力。他把作业分为三类:以识记为主的,以消化知识为主的,以运用知识为主的。根据实现 教学目的的需要,适量地穿插布置。

复读。复读课式一般安排在一个单元课文教完之后进行。钱老师认为,成功的复读课设计,应当是既有利 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探索和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的着眼点是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单元 课文之间知识上的内在联系。它不同于一般单元的练习或复习,其关键点在于通过读――“温故”,找到课文 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扩大和提高。这种复读课,既可以在教完一个单元 的课文后进行,如教完某说明文单元,组织一次复读课,要求学生将所读的几篇说明文作一番比较,领会其异 同点,从而理解说明文写作意图、写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可以为着某一特定的目的超越 单元进行复读训练,如将《香山红叶》《荔枝蜜》和《茶花赋》三篇课文组成“杨朔散文复读课”,通过复读 认识杨朔散文的某些特点。

(二)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四步教法”

“八字四步”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分四步进行。四步中“读读”是基础,学生通过“读”,了 解教材,发现问题。“议议”是关键,学生通过“议”,进一步理解、掌握教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练练”是应用,学生通过“练”,达到运用、巩固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讲讲”虽 然排在第三步,实际上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有关读的要求,提示读的方法,随时发 问,了解读的思维状态、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议论,在学生议论过程中,要进行点拨、解惑、总结,在议 论之后,还要指导学生练习、讲评练习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教师精要地“讲”。育才中学为了达到培养学 生自读能力,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八字四步”均安排在课堂内完成,不许布置课外作业,同时在课堂上 形成了较固定的四步程式,即:学生自读――学生互议――师生互讲――学生练习。

综观育才中学的“八字四步教法”和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其指导思想和追求的目标基本相似, 不同点在于:育才中学在课堂上形成了较固定的四步式,而且更强调减轻学生的负担。钱老师的“导读法”则 从整个教学体系上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原则,例如他强调以训练为主线来统一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的辩证关系,并贯穿于“四式”的全过程,同时既把“自读”作为“四式”的起点和重要环节,又把它视为整 个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目的,而且设计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自读训练规程。

(三)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法”

黎世法老师对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了广泛的调查、筛选,从最优学习方法的八个环节(即:制订计划、课 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中选取六个主体环节,将之改为 相应的六种基本课型: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这六种课型前后关联,目的是使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主动更有效地自学,在自学中培养能力。黎

[1] [2] 下一页

老师认为,不仅每篇新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 上述六种课型来组织,而且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也可以依次通过六种课型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学”,初步 了解教材的内容;通过“启发”,进一步搞清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再通过“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并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最基本的事实和知识;然后通过“作业”和“改错”,检验前几步所掌握的知识正确程度 ;最后通过“小结”,将知识进一步概括化,技能进一步综合化,从而获得较为完全的知识和技能。

(四)辽宁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

魏书生老师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进而智力获得开发的重要阵地。正如物理学中说的运 动是由方向和方式决定的一样,课堂教学要大面积提高质量,也必须科学地解决定向和方式问题。他还认为, 所谓自学能力,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建立、处理和反馈的能力,而课堂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过程, 与学生课外独立的摸索性的自学不同,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固然是学生,但教师却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他吸取了中 外语文教育家的经验,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总结,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的原理,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六 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定向和方式问题。

“课堂教学六步法”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相对稳定的步骤和方式,包括了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评述 如下:

第一步定向。即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攻关 有数,解决学生不知学什么的困惑。同时,对“定向”确定的目的要求;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作适当的调整。 ――这一步是“六步法”的第一阶段,即建立、控制信息接受范围的阶段。

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定向”规定的要求和范围,主动学习教材,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略放低自学的要求,保证其学有所得,增强学习的信心。第三步讨论。自学中不能 解决的疑难问题放在讨论中解决,形式是先小组后全体。第四步答疑。经过讨论仍未解决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 ,或由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解答,或由教师直接解答。――这二至四步,是“六步法”的第二阶段,从 教师的角度说,是传递信息、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阶段,从学生角度看,是主动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阶段。三 步环环相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 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

第五步自测。根据定向的要求,主要由学生自我测试,有时也可由学生之间相互出题或教师出题进行测试 。试题量控制在8――10分钟,当堂答题,当堂评分,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成效。第六步自结。下课前几分 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从各类学生中抽选一、二人站起来讲一讲,让全班学生学习的情况得到 反馈、交流。――这两步构成“六步法”的第三阶段,即信息的反馈阶段,主要是对一、二阶段实施的结果进 行总结、评价,从而形成学生的经验和能力。

魏老师认为,“六步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方式是定型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视课文的深浅情 况和学生的实际可以有变式。如第二阶段共三步:自学、讨论、答疑,浅的课文,学生在“自学”这一步中已 达到了“定向”的要求,可省去三、四步;“自测”效果好,可以省去“自结”这一步。

尽管上面所介绍的几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其施教对象和设计者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也不尽 相同,但用现代教学理论加以考察,它们又有着一些显著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

1.教学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其智力。

智力的核心问题是思维能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者,无一例外的都十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注 意学生优秀完整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极其重视在指导学 生自学(或自读)的过程中,鼓励其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在处理教与学的复杂双边关系时,着眼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注意妥善处理教学全过程中师生之间相 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教师采用什么教法,学生必定会产生相应的学 法;科学的教法必须以科学的学法为依据,二者是相统一的。教与学相互适应的过程也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以 往的课堂教学,较多的是注意“实施教学方法”这一环节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制定 教学目的”和“检测教学效果”这两个环节的师生相互作用。教师有意无意地将教学目的“保密”,对教学效 果的检测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确认,而是处于盲目被动的状态,主动性积 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者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既注意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魏书生的“课堂 教学六步法”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它从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即系统)着眼,注意在确定教学目的、实 施教学方法到检测教学效果的教学全过程中,体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定向”目标的指引下,积极 主动地自学、思考、讨论、质疑、释疑,并通过自测、自结等明了学习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起 着引导、点拨、督促、激励的作用。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又充分发挥了主 导作用。

3.在信息传递方式上,新课堂教学结构突破了师生之间纵向交流局限,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建立 起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

以往课堂上信息传递方式大多是纵向的,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单向式,即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纳 ;二是双向式(即问答式),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双向式虽然有学生参与活动,但问题是由教师提出,学 生仍处于被动地位。而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于讨论法的实施,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使信息传递方式 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网络结构。这样,就更能集思广益,因而也是一种较优的信息传递方式。

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廓清的几点认识

前面笔者阐述了对课堂教学结构这一概念的理解,并简要评述了我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研究的历史和 现状。对概念的界定,是为了研究问题有个共同的着眼点,对历史和现状的评述,目的在于吸取开拓者已取得 的成果,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好地向纵深开掘。关于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问题,笔者认为还必须对以下几个问 题有个清醒的认识。

其一,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教学的程式化,而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课堂教学结构的 本质。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联结与组合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阅读、听讲,还是复习练习,教师都要善于启发他 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探索研究的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应 把着眼点放在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问题的情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端正其学习动机;都要把主要精力放 在探索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上,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教学,以促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功能、最优的 效应。

其二,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个完整的谐和的“时空综合平衡”结构。要达此境界,必须妥善处理形成 课堂教学结构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效果等诸 多因素,而绝不是只靠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可奏效的。我们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拓宽视野,着眼于课堂教 学的整个系统,而不能孤立片面地抓住某个环节某个因素而不计其余。

其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典型性、参照性的特点。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既然是一个课堂教 学诸多要素的“综合平衡”的结构,那么,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中,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必然参差不齐、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优化的课堂教 学结构绝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而必须有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多种模式。但是,任何一种经过设计 者呕心沥血身体力行而证明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必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其典型性和参照价值。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信息交流和研讨,以吸取他人之长,联系实际,实行优化组合,创造出切实可行的最优的课堂 教学结构。

其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规律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学校教育和各学科教学的目标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然要跟着不断发展变化,其稳定性、规范性、科学性,总 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教学状况而言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不会出现一种一成不变、放 之四海而皆准的尽善尽美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一味否认在具体历史时期、具体条件下 行之有效的结构模式的典型意义和借鉴价值。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虚心学习,认真辨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并在实践的运用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创造。

上一页  [1] [2]

篇3: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咸丰县丁寨湾田小学  覃柏洲 咸丰县尖山龙潭坝小学 秦家宇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是“涛声依旧”,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改当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俗话说,备课是上课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及低效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从传统的备教师怎样教为主,转为备学生怎样学为主。在备课中,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二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三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认真分析研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及每个教学问题,引领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开展。四是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当作圣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始终要以饱满的激情给学生以必胜的信心;以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变,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师与生的和谐、人与文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导与放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呢?要研究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创设教学情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是怎样对黄河赞叹的`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其雄浑的气势著称于世,那么它又为什么在近间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导入就自然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其次,要合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满堂灌”或总是“满堂问”,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讨论、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生发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自己也学会了倾听问题、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陈述,学会了表达。三是,根据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以采取“猜字谜”,“编儿歌”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生认识生字“告”、“森”、“春”等字时,可以编成这样的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三人同日行”.在教学用“也”字加上什么偏旁部首可以组成那些新字时,也可以编成“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有马跑得飞快,有水能养鱼虾”这样的儿歌来进行认识“他、地、驰、池”.这样,使学生通过猜字谜的方法进行识字,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识字的目的。

总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仍需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学习中去提升,在思考中去创造。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又何尝不能达到呢?

篇4: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论文

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论文

语文课是各学科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语文本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有不少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该如何来化解这一“危机”呢?古人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我想以此来诠释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而充实“猪肚”应是其关键,成功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自主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饰好“凤头”,先声夺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良策。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1.诗文导入

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在讲秦观的《鹊桥仙》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我国的爱情诗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譬如唐代诗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在这样氛围的渲染下,学生便深受熏陶,加深对诗的主题的理解。

2.音乐导入

乐教是最高的教学艺术。二千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乐教,才能“情动而辞发”,学生才会“乐学”,才会“披文以入情”。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细心探索,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双方的感情渠道接通了,课堂教学情境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接连不断地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书画导入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无定法,引入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学生潜能迸发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二、充实“猪肚”,增加密度

饰好“凤头”,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振奋起来,此时若能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学生潜能,迸发创造性思维,自然水到渠成。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本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播放录音范读,唤起美感。如教庄子的《逍遥游》,我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使他们驰骋想象文中阔大而充满哲学意蕴的意境,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中画面之美,进入情境之中了。 2.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我们教学的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环”,或者说是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眼”。我们只有从这一“环”一“眼”向有关的知识面延伸和辐射,才能清晰地把握教材。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由课本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走进生活。”这是语文学习延伸和扩展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也可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把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喜忧、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

以教材的某一类文章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这同类可以是题材的同类,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某一写法的同类。如贺知章的《咏柳》与王安石的《咏柳》题材相同,但主题完全不同;讲韩愈的《师说》、苏轼的《赤壁赋》可以扩展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讲中国现代诗歌,可以联系到外国的诗歌,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箭双雕。

以某一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字扩展。如学习王维诗歌,进而介绍王维参加科举考试之事,学生极感兴趣,便由此推荐唐薛用弱著的《集异集》扩展阅读,进而扩展阅读王维的山水诗及《唐诗鉴赏辞典》中对王维山水诗的赏析文章,最后自己写出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的介绍文字或赏析片断,通过这样几个层面的扩展阅读,学生形成了能力,知识水平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收好“豹尾”,富于探究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将要结束的时刻,老师一方面是对这节课的内容作中肯的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及总体把握;另方面是布置课堂或课后作业,这对巩固学生知识和提升学生能力很重要。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几乎成了看书做题的“机器人”,严重地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富于探究性、个性张扬的作业,同时为学生减负,这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设计这两类作业:

1.活动类作业

这类作业就是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的综合能力。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述评;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新闻报纸摘要》节目等扩大知识面;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抒发感想;收集广告语,给广告分类,给错误的广告改错,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广告语等;节假日外出游玩,观察生活,寻觅传统节日的诗情画意,写游记等。

2.拓展性作业

就是根据所学课文向外拓展。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课前课后可让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集》及其他作品,查阅朱自清其人的生平事迹,感悟朱自清的语言特色,写朱自清印象等;如学习古诗词,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整理古人写的春花、春风、春雨的诗句,也可让学生扩写、改写,培养想象力。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要落实这一任务,语文教师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自主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篇5: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咸丰县丁寨湾田小学  覃柏洲 咸丰县尖山龙潭坝小学 秦家宇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是“涛声依旧”,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改当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 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俗话说,备课是上课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及低效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从传统的备教师怎样教为主,转为备学生怎样学为主。在备课中,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二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三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认真分析研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及每个教学问题,引领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开展。四是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二、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当作圣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始终要以饱满的激情给学生以必胜的信心;以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变,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师与生的和谐、人与文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导与放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呢?要研究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创设教学情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是怎样对黄河赞叹的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其雄浑的气势著称于世,那么它又为什么在近间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导入就自然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其次,要合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满堂灌”或总是“满堂问”,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讨论、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生发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自己也学会了倾听问题、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陈述,学会了表达。三是,根据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以采取“猜字谜”,“编儿歌”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生认识生字“告”、“森”、“春”等字时,可以编成这样的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三人同日行”。在教学用“也”字加上什么偏旁部首可以组成那些新字时,也可以编成“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有马跑得飞快,有水能养鱼虾”这样的儿歌来进行认识“他、地、驰、池”。这样,使学生通过猜字谜的方法进行识字,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识字的目的。

总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仍需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学习中去提升,在思考中去创造。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又何尝不能达到呢?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6: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一)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想教好语文,却苦于没有找到好的教法;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学好语文,却苦于没有得到好的学法。很多人希望通过沉重而繁琐的语文训练去达到目的,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原因何在呢?盛书山老师在他的《课内语文学习法初探》中一语中的: 现在的学生要学的学科林林总总有十几科,自己可支配的课外时间不过三四个小时,除去吃喝拉撒和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外,已没有多少时间学习语文了(尤其是毕业班)。针对这种情况,盛老师的“课内语文学习法”应运而生了 ,“课内语文学习法”既是学法,又是教法,它强调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并对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理论体系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构建了“读——问——试——评”的课内语文学习模式,其核心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积极参加课内语文实践活动。现就其《初探》中构建的“读——问——试——评”的课内语文学习模式阐述我个人的肤浅认识,不准确之处敬请盛老师以及各位在座的专家、老师指正。

一、“读”占鳌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首要的能力,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生动的创造。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向我们指出:只有培养出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阅读效果,才算得上是教会学生学习了。盛老师在《初探》中也强调,读是教好、学好语文的根本,语文教学必须把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放在首要地位。语文课堂就是要创造机会,保证时间,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自己去与知识密切联系,深入探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读的环节中主体只能是学生,但怎样读效果好,教师应当给予适当指导。就学生读的方式来看,有默读,有朗读;就组织的形式来看,有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有齐读;就读的要求来看,有带表情的读,有轻、重音区别之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指导,并逐步使学生掌握读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我认为教学小说节选、短篇小说课文时适合于让学生自由默读,因为这种课文篇幅较长,默读速度快,自由读便于学生静心领会故事情节;教学诗歌、戏剧、散文,适合于朗读,有表情地读,分角色读,因为这些课文的内容富于情感,有利于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不断品味;教学议论文则应重视重轻音的区别之读,这样才能品味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那到底该让学生读哪些呢?首先要让学生读文本,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交流。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倍受指责,因为传统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多以老师的抽象析理为主,课堂上老师总是喋喋不休,只会让学生厌烦,学生熟读与吟诵的时间被完全剥夺了,其结果自然是少、慢、差、费,难怪我们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强烈呼吁“还我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独立的“这一个”,其阅读是自由的、自主的、自在的,在阅读中学生会自主地去感悟作品的空间,体验阅读的过程,在体验中提高自我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经常自主阅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起很强的语感,培养起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培养起学生优雅的气质,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我觉得每节课至少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就让学生去领悟文本的内涵,无异于隔靴搔痒,是不合情理的。其次要学生读辅导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查找资料,弄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写作特色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建设性的帮助。另外要让学生读文本后的探究、思考题。这些都是编者根据文本本身内容策划的,同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读之有助于学生把握阅读的重难点。

那么在读的环节中教师该做哪些工作呢?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可以起到主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解读作品,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那么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这只能是老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只能是统一的标准化的阅读,而不是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应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交给他们阅读的方法,点拨、启发、引导、激励也是教师必要的工作,而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只能交于学生自己去完成。

二、“问”中创新

“问”的原因是学生不满足于现成的观点和结论,有一种探究不止的愿望,“问”与“创新”相关。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的思维火花会不断迸发,问题会一个又一个地产生。学生可以考问文本,可以询问同学,更可以质疑老师。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对于一些难度不大中规中矩的问题可通过点拨解决或引导生生对话解决,不赞成问题一提出,老师立即就抛出现成的答案,这样只能养成学生的依赖习惯。而对于学生那些有创新价值的问题,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开展讨论或辩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一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反思,在语文课堂中作个导航人。我们知道以往的教学是传授——接受式,即使有启发,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给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学生很少有自已的顿悟,学生的思想是教师给的, 学生就象工厂加工后的形态单调刻板的相同产品,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其实,现在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不错,他们思考问题的独特角度有时会令我们成人惊叹。如:一位老师在《故乡》的教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昔日的杨二嫂是怎样一个人?如按我们的教参,昔日的杨二嫂是充当招徕生意的活“广告”,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可教师按这种理解去灌输给学生时,他们只能是一脸的茫然。另一位老师则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定向阅读,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从“豆腐西施”来看,杨二嫂是个非常美丽的妇女,整日卖豆腐,可见她是个勤快能干的人,所以昔日的杨二嫂是个非常美丽既勤快又能干的妇女。老师又追问:“‘豆腐西施’是褒义还是贬义?”很多同学回答是褒义,因为鲁迅先生一向对中国广大农民和生活在下层的人们有强烈的热爱之情。学生的理解合情合理,老师当场给予了充分的鼓励,让学生们享受到创造发现的喜悦,并且指出创新并不高深莫测,只要敢于探索,就能把创造的潜能转化为现实能力。本人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当学生讨论小说的结尾菲利普夫妇该不该避开于勒时,竟然很多学生认为小说中的“我”不谙世事的艰难,对有血缘关系的“叔叔于勒”怀有同情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我”的父母一次次饱受于勒所带来的痛苦,对他避如瘟神不也是人之常情吗?我当时也肯定了学生们的这种看法。在这一流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盛老师所要求的那样:一要精心备课、预设问题;二要善于诱疑、激疑、释疑;三要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学生敢问,这其中我个人觉得第三点尤为重要。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地呼吸。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教师应与学生以朋友相处,有福同享,有难互帮,心心相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作为学生,对教师有种特殊的依念心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许。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即使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里都是一种爱,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只要学生们的心情宽松、愉悦,他们的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发言,就能营造良好的创新气氛,课堂也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探讨问题的学堂。

三、“试”出自信

在学生自主研读了文本,并深入思考了问题后,学生已经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知,如果能及时实践,有助与形成能力。“试的形式有:听、说、读、写、演和分组讨论等”, 课堂上的“试”贵在趁热打铁,即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质与能力。我个人以为,千万不要把“试”变成每课小考一次,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前不久,我校开放日上,姚驰老师执教的《明天不封阳台》一课在试的环节上做得就较为成功。姚老师在学生自读讨论总结出文章的主题的基础上,及时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以动物的口吻说几句话,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由于学生刚刚在朗读中深有感触,正有话要说,于是便借助老师搭建的平台高兴地展示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这样的试中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

四、“评”出经验

“评是对试的评”,“评可以拾遗补缺,可以深化认识,可以生成新的见解”。但旧的教学习惯是学生尝试后总有教师来评价作结,因为教师才是知识的权威。而盛老师在他的《初探》中明确指出,评应让“大家来评一评”,这再次体现了新课程精神,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评中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无形中又将自己的课堂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总结为理论和规律,会终身受益的。

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二)

课堂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这就是说我们上课的过程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科学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优化的课堂教学更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课外延伸性,这决定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增添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我们在教学的各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比例,在备课上更加考虑学生的生成性等等。我们学习名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手段,但是却并没有取不到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我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问题就出在课堂教学上——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单一,往往学到了一种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把它当作放之四海皆用之的金科玉律。

例如,以前我们采用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那么每个学段都用这个模式,每篇课文,每节课都千篇 一律;说是要自主教学呢,不管学生能力如何,不管设置的教学目标难易如何,反正就是“呈现学习材料(教师)——分析、探究(学生)——练习迁移(学生)”;或许有人也会采用时下正热的“杜郎口模式”和“洋思模式”,但却也是我们俗话说的那样“叫花子捡到一句话,天光念到夜。”如此种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古代科举考试中呆板的八股文一样套路化,老师累了,学生烦了,收获却少了。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学生年龄阶段拒绝单一、喜欢变化的心理特点,忽视了语文学科内容的基础性、丰富性、广域性、开放性。

通过各种教学培训学习之后,加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很有必要打破八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丰富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样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呢?从老师备课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

一、优化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灵活设置教法

我认为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三)

在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指在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融进信息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的方法和途径,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别开生面的变化。我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从以下五个方面极大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化促进小学低年级情趣化识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识字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课件与识字巧妙的结合,不仅从趣味性角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认读,识记生字,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字、词、句、文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反复和学生“见面”而自然获得,不知不觉中,生字就掌握了。学习的空间是自主的,学习的形式是有趣的,学生学在其中,练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 变识字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当学生处在情趣化教学中,识字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便会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极强的特殊状态,也就是他们身心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识字教学效率达到了最优化。如教学“星”字时,大屏幕显示星星闪烁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星姥姥,谁能念好我的名字星(xīnɡ),我就和他交朋友!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练习“星”的读音。(读准星xīnɡ)同时显示星星眨眼的动画。星星眨眼这一富有人性与童趣的设计,令每一位小朋友跃跃欲试和星星交朋友。在教学“暖” 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调动学生诸多感官来识字

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1】。在识字课中,通过听声音,学习“闹钟”、“小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学习“太阳”、“月亮”;通过视频进行动作模拟,学习“洗脸,扫地,升旗”等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原本苦涩的“咖啡”了。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我的做法是:上课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班级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太阳》这一课是说明文。与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课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开展“天文知识大家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有关太阳系的知识,确定教学内容。课上,由学生主持宇宙探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探险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网上探索。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内容记录在留言板上,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开展交流会,教师进行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及时进行指导。

在集体交流时,我出示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课件,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解说,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一)借助情节补白,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在教学《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街头小女孩专心致志读书的情景;调皮的孩子在水中嬉戏玩耍的情境图;夏天池塘里荷叶绿油油,孩子们头顶荷叶捉蜻蜓……这一个个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世界中,再不失时机的引导,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看到的情景说出来,并对对画面进行了补充,还有的加了动作表演。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他补充出来。课堂因此也有了生气,孩子们也灵动起来了。

(二)借助插图,启发学生想象的思维

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在教学中,或根据教材内容,或选择某一情节,运用多媒体,把课文内容制成课件,融画、情、声、景于一体,从而创设情境,活跃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体验,去想象。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儿歌引入,然后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一弯月儿挂在空中,满天的繁星闪烁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伴随着动听的音乐配以优美的意境描述,把学生带入另一个天地中。然后适时地提问,并让学生闭上眼睛,自由想象。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说:“我坐在月亮上,看见了绿绿的草,五颜六色的花!”“我坐在月亮上看见了西湖。”“我坐在月亮上看见了长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中不知觉得到了美的熏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并与使用修订版“大纲”相比,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摆在首位的教学目标【2】。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兴趣越浓,观察就越仔细,体会就越强烈。电教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走进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对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很感兴趣,很愿意参与到其中。电教这双灵巧的手可以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

(一)利用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读书欲望

教学《七月的天山》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天山景色的视频,使图像与课文内容相互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啊,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他们仿佛走进了七月的天山,来到溪流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野花丛中……学生此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感已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积累了语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邮票打孔机的故事》一课时,由于邮票打孔机学生没有见过,只靠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泛泛的讲课文,显得单调、枯燥,课堂死气沉沉。于是,我改变方式,先让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大头针,让孩子们做一个实验。我让孩子们随手撕一张纸,看是否能撕得整齐。然后,让孩子们把纸折一下,用大头针沿着折痕细密地扎眼,扎好后再撕。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了:扎过针眼的纸很容易撕开,并且撕得很整齐。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真正的打孔机,最后让学生看打孔机工作过程的视频,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对这种比较难懂的课文,既不枯燥还特别感兴趣,理解起来也容易多了。

可见,信息化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引入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具体表现形式。现代教育背景下的网络在线学习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它提供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个性的舞台【3】。

(一)架设展示平台,激发创作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现代技术信息资源,借助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文、声、像等形式结合起来,呈现教学内容,改进师生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创作。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利用网络教学,学生被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深深打动。我因势利导:你是否已陶醉在这秀美的景色之中呢?你是否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呢?我们家乡兰州也有很多景点,请你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写一篇介绍我们家乡兰州的文章,发布到博客。这种通过信息技术虚拟的空间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感觉是一件新鲜的事儿,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的激情。

(二)选择信息来源,整理信息资料

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我把学生要研究的内容——兰州风光网站与网络教材链接起来,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1.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及研究家乡的哪一个景点,根据主题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整理。3.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把描写家乡的景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了将资料内化积累;学会了将自己的亲身经验与搜集资料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三)架设展示平台,鼓励发表交流

能否把组织整理好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充分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个关键环节。学生有了自己的作品,教师就要给学生架设一个展示的平台,用教学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天地,让学生品尝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可以用QQ聊天窗口、电子邮箱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朋友,也可以回复到老师的博客等。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利用现代化信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的优势,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篇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教学目标。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能够多样化,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使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新时期的中学生。

一、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的进行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所以,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平台。是教学的思想保障,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式都显得苍白无力。做为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转变权威家长式的教学态度,进行人性化教学,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言谈举止要有亲和力,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喜欢和老师交流思想,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自然会爱戴和尊敬老师。教师要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尊重、理解、沟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结协作,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条件,鼓励探索创新,重视能力培养。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讲课形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缺乏互动,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改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把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三者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他们自主的建构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究深入。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在阅读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朗读,默读,快速阅读,详读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及自身修养。通过订阅报刊杂志,欣赏名家名作等,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知识的丰富性最大程度展现出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要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推进教学整体改革的进程,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语文教师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篇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此外,一些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有的只顾自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有的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老师也经常以“按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预先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在小组学习时,学生才会带着疑问去学习。但很多语文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再去思考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习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也要评价学习结果。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大都只关注学习结果,且不能辩证地评价学习结果,而是要么一味肯定,要么彻底否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非常重要。不管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老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实施分组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破除旧有的小圈子,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对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时,不妨设置组长、发言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角色,每个人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成员之间的职责动态调整,每个学生可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优化问题的设计,题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过容易。问题太难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四)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相信,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切实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篇9: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浅谈论文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思维,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熟练、扎实的,并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

一、理论依据

让学生当课堂上的小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因此,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独立和自发的,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而并不是老师直接灌输,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顺着学生创造力的潮流,使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展现,而不是逆着它。在这样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他们独立思考,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结束了,当学生达到学无止境的境界时,才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延伸到课外,进行有效地学习,并能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有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不再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教学目标,无形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比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同时还决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三、操作过程

(一)教学准备,确定方法

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教师的备课过程,在准备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总结归纳,自主掌握和理解知识,整体感知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对文章的精髓能自主总结和概括,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告诉学生自己备课时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学得积极、扎实、有效,以提高学习效率。通常,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特点,考虑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吃透教材,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读懂到吃透,再到熟练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经过这几个阶段。

(二)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读懂这一环节,要让他们自主阅读文本,掌握字词,语句。在吃透教材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过他们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在熟练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的状态,鼓励学生将疑问之处讲出来,大家一起解答疑惑。

(三)总结展示,及时评价

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把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重难点,初步形成一套教学思路,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所展示内容包含本节课的作者简介,基础知识,文章层次,主要内容,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出来。

(四)测验检查

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自学完成之后,学生要将学习的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出来。全班师生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提出完善的建议。每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都由相似之处。因此,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做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浅谈论文

摘要:新课改的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课程方案和试验教材的编写,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日益多样化,但是探究性等教学方法虽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但是往往空有其名,并没有真正实施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探讨。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目标形式化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并没有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机械化、程序化,不能体现特殊性,多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表象化

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1]。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目标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当前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潮流,看到好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刻意模仿,例如有的教师堂堂课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其设计的问题不值得探讨,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自己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课堂组织无序化

课堂组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的把握,有效的课堂组织应该是从导入到新课的讲授再到后面的总结,如行云流水般有条不紊进行,而当前老教师们上课的随意性大,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教学活动颠来倒去,没有条理性,给学生感觉是乱,不利于其知识结构的建构。

二、影响语文课堂效果的原因

1.教师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观念问题,时间效率观念不足,不注重通过优化教学的双边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是强调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语文素养,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课堂上任意发挥,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都是时间观念薄弱的表现,教师经常认为教师教得多,学生就能学得多,当前的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所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其次,教师的备课问题,当前的备课更多的是注重对知识传授的设计,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更多的是关注短期目标,而忽视了长远目标,再次,教师的课堂组织问题,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语文学习重积累、感悟,一味地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只会使语文课华而不实。

2.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而长久以来,学生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强调长期的积累,要想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的可能性比较小,正是因为这样的学科性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缺缺,第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被动学习为主,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够,第三,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语文不同于数理化,要做大量的习题,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课后多读书,多感悟,这种隐形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要有较大的自控力。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主要是指一节课需要让学生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与课程标准相一致,其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所制定的目标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又高于已有的知识体系,从三维角度整合教学目标,目标设置要简单明了,有针对性。另一个是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教学环节,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实现与新知识的同化,从而实现自我。

2.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语文作为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不仅要注重显性资源的利用,还要重视对隐性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语文读本》,弥补教材的不足,其次,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注重师生之间隐性资源的开发,教师作为语文知识的传达者,他的人格魅力、语文素养都是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容易产生思维的迸发,从而产生新的课程资源,再次,要贴近生活,语文源于生活,开发生活中语文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

3.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计划赶不上变化”,即使有完备的教案设计,在课堂上,还是会出现很多状况,所以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懂得变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适时更改自己的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多反思。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引起的,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制定完备的教学方案、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等措施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万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苏州大学,.

篇1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浅谈论文

摘要: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探讨,首先分析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语文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加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带来巨大的帮助。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都是通过制定严格的课堂教学制度来进行的,通过这些规定的制度来严格限制学生的行为,这使得教学中学生的发言权较少,课堂教学更多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这样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缺少实质性的管理经验,为保证课堂的纪律性,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错误之后,更多的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非常烦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自主意识,教学的效率变得十分的低下。1.2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问题: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过于重视最终结果,对过程存在忽视。教学管理中教师只注重最终的教学结果,以教学结果来进行评价,对于整个学习过程几乎不会去考虑,因此使得其中一些学习过程中有良好表现但是最终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关注。第二,只注重学生知识领域上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技能的增加等存在忽视。实质上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技能的增加对于学生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

2.1改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管理时间,互动式的管理也能提高管理的成效,有效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教师应该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充当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充当学生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拉近师生距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也要积极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一味以严厉批评的态度管理学生,而应该注入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不随便打骂学生、使用言语侮辱学生。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经常使用表扬性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创造一个温馨互助的学习环境,从思想氛围上为改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通过一些集体活动、课外游戏等等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立起与教师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2尊重学生自主性: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為此,教师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独立的意见,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会一直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结构,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另外,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就学习的内容积极提问,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3改善评价机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涉及到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建设。一方面,家长、学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补充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具体来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结合实际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每年或者每学期定期进行评价工作。通过面对面采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等方式拓宽学生评教的方式。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加入到评教活动中来,发挥好监督教学的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应该加强评价工作的开展和监督,为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强化评教网络平台的建设,保证评教行为的公平公正、对评教结果进行公示等等。只有重视教学评价,才能弥补传统教学管理忽视教师工作管理的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反省和总结自身的学习问题与学习经验,来不断强化学习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当对原来教学管理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原有教学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够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乔一航.中学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李二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王勤.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误区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桑进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6.

[5]雷萃.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2.

篇1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兴趣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其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等都可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如讲《水的浮力》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一个小铁块扔入水槽中,提问:“小铁块为什么下沉?”(因为铁块重,所以下沉。)又问:“大轮船也是铁制成的,比小铁块重得多,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

二、研究探讨,传授新课,让学生参与保持学习兴趣。

传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应开篇明宗,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如《大气压力》一课,在讲完大气有压力且来自四面八方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放一瓶矿泉水,让一个学生用吸管来吸水喝。提问:“用吸管吸水是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说是靠自己的`力吸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没有当“裁判”,而是在吸管上扎了一个孔,再让学生来吸,结果吸不上来了。此刻,这个实验的正确结论便自然得出: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水才能被吸入口中。

三、验证归纳,总结新课,让学生思考深化学习兴趣。

总结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新知识并形成较高层次认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无误,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磁铁性质》一课讲完“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我增加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用手向下按,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异极接触,“啪”的一声,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确信不疑。

四、巩固实践,应用新知,让学生好学延伸学习兴趣。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如教学《电路》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

总之,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只要遵循自然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 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 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 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 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 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 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 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 感。

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 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 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 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 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 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 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 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 以先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作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 教者还可继续问:“why?”通过训练,学 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

再如,运用投影,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 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1)Excuse me , where'sthe ne arest...,please?(2)Is there a...near here?(3)Whichis the way to...,please?(4)How can I get

to ...,please?(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6)Can you tell me the wayto...,please?(7)Can you find the way to...?(8)I want to goto...?(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now?(10 )I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 ong this road/street.It's about...metersfrom nere.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

It's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让全班 学生都参加与活动。

当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会揣摸不同身份人 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汇贯 通,分散和知识系统化,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 得到显著提高。

[1]

篇14: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王志红

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洛阳471000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还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但是初中化学教学时间比较短,也就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如何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大面积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我们化学教师要精心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如果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起。

我认为,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优化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利用起45分钟,使学生在这短短的一节课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减轻学生负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有效阅读,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一名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受学生的阅读能力影响。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因此,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有效阅读,即是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在现代竞争如此激烈,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提高自身,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阅读能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初三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的阶段,虽然已经学习过多年,但是对于化学知识内容如何阅读,如何阅读更有效,学生并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理解其中的关键词,抓住重点。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材料,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会学生依据“粗读――细读――精读”的层次去解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等。

二、有效讲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总不会离开教师的讲授。教学方法再变,也是需要教师的。既然讲授的作用是如此之重,在此方面做文章自然也是大有可图。如何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使学生能够学到最多的知识,与讲授的效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讲授的效率也是非常必要的,有效讲授,会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虽然教育多次改革,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但讲授万万不能少在化学教学中,其知识内容不是很多,但不能就此以为讲授没有必要了。(化学教学论文 )恰恰相反,教师幽默风趣的讲授会吸引学生进入这新的学科,使学生借助一些教学方法去理解平常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太抽象,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就这样给学生讲授:先画出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然后就哪种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失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打了一个比喻,在喝喜酒时,有两张桌子,一张桌上有七人。另一张桌上有一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两张桌子上的人合到一张桌子上,哪桌上的人容易走到另一张桌上呢?答案显而易见,于是,学生很快得出:在化学变化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转变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Na+):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Cl-),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氯化钠。

三、加强化学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阿布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与终极目标。让学生在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真正掌握化学知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因为化学的实验众多,学生只有学会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其他的学习方法,比如做笔记。做笔记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再好的记忆力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减弱。这就需要笔记资料来补充,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中不少人处理不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往往顾上听就顾不上记,顾上记就会漏了听。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摘录,比如让学生摘录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一是记教师讲授提纲,二是记纲内要点及教师分析,三是记常见错误或对自己有启发的事实。

总之,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科学、激励、开放的总结,使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乐学、肯学,真正把知识学到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5: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的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

作 者:王瑞平 作者单位:洛阳师院附中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16: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 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 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 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 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 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 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 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 感。

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 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 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 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 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 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 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 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

[1] [2]

篇17: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作者]  张文英

[内容]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

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

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 掌握英语。所有这

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 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

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 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 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

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英

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

体现和强化一 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

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

[1] [2] [3] [4]

篇18: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应开篇明宗,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如《大气压力》一课,在讲完大气有压力且来自四面八方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放一瓶矿泉水,让一个学生用吸管来吸水喝。提问:“用吸管吸水是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说是靠自己的力吸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没有当“裁判”,而是在吸管上扎了一个孔,再让学生来吸,结果吸不上来了。此刻,这个实验的正确结论便自然得出: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水才能被吸入口中。

篇19: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新知识并形成较高层次认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无误,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磁铁性质》一课讲完“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我增加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用手向下按,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异极接触,“啪”的一声,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确信不疑。

篇20: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如教学《电路》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