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amoabc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amoabc”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册教学总结(共18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攒(cuǎn):凑在一块儿。 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què)凿(záo):确实。 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桑(sāng)葚(shèn):桑树的果实。轻(qīng)捷(jié):轻快。动作轻快敏捷。

蟋(xī)蟀(shuài):蟋蟀。臃(yōng)肿(zhǒng):肌肉肿胀。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脑(nǎo)髓(suǐ):脑浆。相(xiāng)宜(yí):适宜。

书(shū)塾(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方(fāng)正(zhèng):正派。博(bó)学(xué):知识渊博。蝉(chán)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人(rén)迹(jì)罕(hǎn)至(zhì):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人(rén)声(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肿(zhǒng)胀(zhàng):指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叮(dīng)嘱(zhǔ):再三嘱咐。

恐(kǒng)惧(jù):害怕。骊(lí)歌(gē):告别的歌。花(huā)圃(pǔ):花园。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语带双关。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就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这两条线索,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后者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第3课:《丑小鸭》安徒生

丑(chǒu)陋(lòu):难看。 讪(shàn)笑(xiào): 讥笑。嫉(jí)妒(dù):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来(lái)势(shì)汹(xiōng)汹(xiōng):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在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基础,采用童话这一灵活的艺术形式,塑造了一只“丑小鸭”的形象:一只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从文中可以看出,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他启示人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第4课:《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瞬(shùn)息(xī):比喻极短的时间。幽(yōu)寂(jì):幽雅寂静,孤独寂寞。

延(yán)绵(mián):绵延伸展。 荒(huāng)草(cǎo)萋(qī)萋(qī):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 未来是幸福、美好的。这首诗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未选择的路》,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面临选择的人物。描绘了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运用了象征手法: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第5课:《伤仲永》,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成才的关键因素。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课堂学习。所以,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记三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三、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完成《大纲》上的任务,不仅应当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应运用一些适合你的好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做笔记方法(如何掌握时间、提高速度),如何背诵课文(先抓住重点字、词背诵每段,然后再串起来),如何写好作文等。具体说来,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听 一是要认真听,二是要会听,这是听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抓住中心内容,也就是老师讲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一定要弄明白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意识地去听课,久而久之,听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语文成绩能不提高吗?

说 怎样训练说话能力呢?(1)主动找机会训练说话能力。上课时,要主动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多次训练,就不会胆怯了。平时,要多和同学、老师交谈,可以就你关心的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敢于争论。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2)多找一些优美的文章来朗诵,培养自己的语感。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诵的磁带来听一听。要是能参加一些朗诵会,听专家的朗诵,有意识地去模仿,日积月累,也会受益无穷的很多同学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

读 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不读不得,还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写 写比什么都重要。一上初中,就要把写放在语文学习的首位。写什么?怎样写?写周记,写你想写下来的所有事情。最好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情,这样有真情实感,容易上手,自己也有兴趣。另外,写作,尤其是写周记,和老师还有一种很强的沟通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你的周记了解你的所思所想,便于师生交流,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不要害怕老师知道你的内心世界。老师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我长期要求学生写周记,只要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个别同学的一些作品甚至已经能够发表,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不信,你试一试。千万记住——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初一语文学习建议

预习习惯

不要以为预习就是读两遍课文标一下段落序号,查查生字读音、生词的意思,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实际上,预习应做的更细:

1、同学们不光是要利用字典查出生字的读音,还要和已学过的形近字相区别,以便牢牢记准。

2、预习不光要明确文章体裁还要联系以前学过的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3、摘录或勾出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朗诵、背诵。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不只是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而是想想,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对内含丰富的句子应反复咀嚼,想不通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第二天带着问题听课。

课堂记笔记习惯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不光要专心听讲。还要把老师强调的,补充的内容记下来,记老师介绍的知识规律,答题格式、方法、技巧。

写字习惯

1、书写要工整规范(不能写错别字)。

2、不涂改(文面清洁)。

3、书写要匀称。文字安排要美观大方。字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字体美观会让阅卷老师心情舒畅,认为你是学习认真上进的学生。特别是语文考试,同等水平作文,或许会因为字写的漂亮而多得3分、5分。所以一定要练好字,写好字。

培养听的能力

1、要认真听;

2、要会听;

关键是会听。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抓住老师讲的中心内容。我们平时说话都有个目的,老师讲课也是一样。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你心里一定要明白我听课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带着目的去听一课解决一个问题,久而久之,你听课的能力和语文成绩就会提高。

培养说的能力

我们平时看电视台的主持人个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怎样锻炼说的能力呢?上课时候,要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不要等到老师点名才回答问题,一开始就这样训练几次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了。平时要多参加语文活动如演讲比才、诗歌朗诵比赛、辩论会等多与老师同学交谈,就你关心的问题,发表你的见解,要敢于和不同意见争论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

培养阅读的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找一些优美文章有感情朗读,培养语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理解能力,对文中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的赏析能力。对于语文课本的文章学生不读或只读一遍就学透,那是不可能的。老师讲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想全面透彻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人物真实感受,只有多读。另外阅读大量的有益课外书如读者、青年文摘、初中生新课标必读名著等。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写作能力培养

写比什么都重要,写什么?怎样写?写你身边真实事情,这样有真情实感容易上手,自己也有兴趣。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作文来了解你的所思所想,这对你成长有好处。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

过电影学习法

最后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复习习惯,背过的古诗,几天不复习就忘了。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

1、一天下来,晚上一定要把白天学习内容温习一遍,不懂之处及时记下来,第二天向老师、同学请教。

2、睡前要在头脑里回顾一下,老师讲的字词、强调的语句,背诵默写的内容等语文知识,我把它称为“过电影学习法”。早用早受益,谁用谁受益。

爱上语文吧!同学们,它能使你满腹经论、出口成章;它能使你志存高远、聪明善辩,它能使你文思泉涌、文采飞扬。

篇2:新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春望》

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该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对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与家人难通音信。此时一封家信极其珍贵,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7、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通过自己百无聊赖,不断搔头,以至短发变得越来越稀,几乎无法梳理插簪的情形,含蓄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插簪。含义: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

9、“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城池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现状,深藏着诗人无限感慨。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运用互文、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的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1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的社会现实。

1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河破碎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见到可娱之物,听到可娱之音,不是高兴,而是“溅泪”“惊心”。“溅”“惊”从程度上突出了感时伤怀之情,久别思家之苦。

16、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杂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怀。

17、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童年的朋友】

噗pū脯pú绺liǔ惩ch?ng咒zhòu颊jiá嗅xiù皱zhòu膝xī兜dōu鬃zōng辫biàn鼻bí壶hú

颤动chàndòng:短促而频繁地振动或抖动。

咕哝gūnong:带有不满意的情绪小声说话。

胸脯xiōngpú:指胸部。

两liǎng膝xī:两只膝盖。

【一面】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我的老师】

1.狡猾(jiǎohuá)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这里是有点淘气,又非常机灵。

2.占据(zhànjù)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3.卜问吉凶(bǔwènjíxiōng)用占卜的方法来测定吉祥、凶险。

4.纠纷(jiūfēn)牵连不清的争执。

5.依恋(yīliàn)留恋,舍不得离开。

6.察觉(chájué)观察感觉。察,全面仔细地看。

7.模仿(mófǎng)仿效,效法,照样儿做。

8.劝慰(quànwèi)劝解安慰。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某些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成绩滑坡的重要原因。小学生的直观性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弱;死记硬背能力强,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弱,所以在小学靠突击和死抠硬记取得成绩的学生,如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又缺乏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到中学自然跟不上。

(二)升入初中,90%以上的学生的感受是:在小学还有一些玩的时间,而到了初中,自主时间少了,课程增加到十几门,加之一开学,学校就对初一新生提出高要求,实行严格的管理,一时不适应的学生会感到压抑,产生了心理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三)初一学生入学时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肯定也不一样,渐渐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指导初一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刻不容缓。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篇3: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总结

初一下册语文文言文归纳

一、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为博士邪“邪”通“耶”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

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

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

今为“国王的长子”

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

今“古人”

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

古:听到

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

古:离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古:只

双兔傍地走:今:行走

古:跑

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

古:历史

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

古: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

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

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

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

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

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四、一词多义: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

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

贤于材人远矣: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学习文言文方法总结

一、咬文嚼字法。

咬文嚼字,就是仔细地读,研读每一个字词,句子,进行透彻地理解。咬文嚼字是一件严肃而重要的工作。一般地说,要抓好以下两点。

(一)解释字义、词义、串讲句义。

宋代学者程颢说: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意不晓而见意者也。文义即文字和文句的含义,这是浅层表面的东西。要弄清文义,当先排除词语障碍,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事情。特别是有些词语和句子初看仿佛好懂,但真正理解起来却又会似是而非,一切不能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尤共对初中生来说,必要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如《狼》中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各自译为:“少时:一会儿。犬:像狗一样。前:前面。”此句的含义就为:一会儿,其中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诗人臧克家几十年如一日攻读《古文观止》。他说:我读古人书沈圈密点,旁注,十分认真,一字一句也不放过,以求吃尽书中味。作家孙梨,一部《聊斋志异》读了十五年,仅复吟诵,精心阅读,细心揣摩,无不得其领,达到学以致用。可咬文嚼字的重要与必要。

(二)突破个别文字障碍。

所谓擒贼先擒王,攻克了句中的老大难字词,整个句子也就容易理解了,在读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结合课文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做标记,以备质嶷,初中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首先攻破句子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二、朗读吟诵法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学习文言文也离不了诵读的方法。诵读分吟读和朗读两种。前者是声音较轻有节秦地读,后者也称朗读,是放开声音去诵读。我国的优秀古典名篇,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其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读。

诵读有利于思索,诵读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准备:

要做到口眼并用,心到口到。

诵读是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言,因而是诵读时要精力集中,不能分心,要做到声入心随,嘴也念,耳朵听,心中想,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内容,意境。进入一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仅能领略到景色的美好,而且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按层次,由易到难诵读课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

(一)是读得准确、清楚所谓正确、合理是指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达到这个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平时随口练习。

(二)是读得流畅所谓流畅,一是指语句流利,二是指音韵铿锵,如《桃花源记》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可读出对衬感来,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三)是读得有感情这个较高的朗读层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成。

诵读,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既要广读,又要精读,正如苏东坡所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在学会以上两法,养成习惯后,可让学生自学疏通文意,养成分类整理习惯,把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整理下来,积少成多。

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会让这些难懂的静止的文言文活动起来,达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中去,为将来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文言文解答技巧

一、文言文中的实词翻译

(一)考查形式

《孙子兵法·谋攻篇》曾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解决古文实词翻译题目,得先了解古文实词的考查形式。

例如,南京中考真题《报恩塔》:

9.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1)则报恩塔是也 _____ (2)闻烧成时_____

(3)半日方散_____ (4)必顶礼赞叹而去 __

【迷津指引】大部分情况下,南京地区都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再如,玄武区一模真题《高低抑扬》:

17.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则声低气短而疾忙带过 不以疾也 (《山峡》)

B.其理同 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C.则其法亦同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此至当不易之理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迷津指引】但也有时也会选择更加灵活的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这是近年来的一个变化,值得注意。

(二)解答技巧

1. 整体来说,动词最多,形容词等修饰语其次,名词最少。

例如,鼓楼一模真题《读史宜映雪》:

11. 解释加粗字的意思。(4分)

(1)吹笙鼓瑟以扬芳 (敲击,弹奏)(动词)(2)空山悲号 (号叫,哭叫)(动词)

(3)恨其易竭 (遗憾)(名词)

(4)苦于艰竟 (完成)(动词)

2. 四个解释中常会有一个词类活用或通假用法,要尤其注意。

(1)名词、形容词常活用成动词:

例如,玄武一模真题《余幼时家贫》:

7. 解释”学诗习艺”中加点的词语。(4分)

(2)语先母曰 ( )

“语”,是指语言,本身是名词。在这里名词作动词,应该是“告诉,对……说”。

再如,20高淳二模真题《金陵自北门西行》: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1)树之荻千章( 种植 ) (3)同其音,易其义。( 改变 )

【迷津指引】“树”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翻译成“种植”。

“易”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翻译成“改变”。

(2)名词常活用作状语:

例如,20高淳二模真题《柳子厚》:

9.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分)

(1)予怜而售之( 爱 ) (2)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每天 )

【迷津指引】“日”是名词,这里用作状语,要翻译成“每天”。相似的句子,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和“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等。

(3)常出现使动用法:

例如,年鼓楼一模真题《庄子家贫》:

8. 解释加粗字的意思。(4分)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使……活 )

【迷津指引】“活”本身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变成了“使……活”。

(使动用法的形式:使……)

(4)常出现意动用法:

例如,鼓楼二模真题《随园先生》:

9. 解释加粗字的意思。(4分)

(2)莫不异之 ( 对……感到惊异 )

【迷津指引】“异”本身是形容词,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该翻译成“对……感到惊异”。

(意动用法的常见形式:认为...... 以.....为..... 对.....感到.....)

(5)常出现通假用法:

例如,20玄武二模真题《孔子游于太山》:

7.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4分)

(1)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 ( 走 ) (2)吾乐甚多 ( 快乐(的原因) )

(3)值衰世之季末 ( 正值,适逢 ) (4)被裘鼓琴而歌 ( 同“披”,穿 )

篇4: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

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

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

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

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

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了解作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

儿辩日》、《狼》。

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

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

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 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

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

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6、《黄河颂》:(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意味;(2)领会诗句的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学会读现代诗。

7、《最后一课》:(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内心品质、思想感情;(2)品悟语言,领略以小见大的艺术美;(3)细节描写与前后照应。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饱含哲理的语言,意味深长;(2)比喻手法与说理相结合;(3)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以理服人。

10、《木兰诗》:叙事详略得当,互文、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会插叙的运用

(1)定义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

(2)作用

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解释说明;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举例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全文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同时更好地突出了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1)理清文章脉络,概述文章的内容(复述文章)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先写百草园,然后三味书屋,两者形成对照。

(2)理解《诗两首》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之美

3、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1)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写作。

(2)详略得当的使用和好处

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文章更具层次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5、体会文章中借事说理的写法

借事说理的好处是能让人更直观地通过事例来明白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所借的事例,还起着与该事例结果对比的作用。

6、体会文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等)形象,作一简要分析

7、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简易的文言文

8、作文

(1)日记作文:讲述自己的烦恼

(2)话题作文:回首成长的烦恼

(3)书信作文:为朋友化解烦恼

9、知识积累

七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语文知识: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义和语境

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

重点词语:

【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散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

【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

【〈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期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

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

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

⑸模仿课文写法

综合性学习:⑴如何交友?

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

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篇5:语文初一下册知识点总结

课文内容梳理

1.《邓稼先》

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 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 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不是人物传记, 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 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 废寝忘食, 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 做群众大会的演说,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3.《回忆鲁迅先生 ( 节选 ) 》

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 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段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 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 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 飞湍的激流, 尽情倾泻挥洒, 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 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孙权劝学》

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 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 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 ,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 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而略去二人 “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篇6:语文初一下册知识点总结

重点字词汇总

1.《邓稼先》

至死不懈 (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 铤而走险 )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 ( 多用于目光 ) 。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疏懒: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名词,很高的标准。标,标准。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忆鲁迅先生 ( 节选 )》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篇7: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导读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他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二)作品简评

《骆驼祥子》用同情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幕悲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祥子,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不顾生活的万千磨难努力地生活,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主人公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点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紧凑,笔触严谨;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它以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视角,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骆驼祥子》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骆驼祥子》开始,老舍才真正地为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传世的贡献,而这种贡献的突出表现就在于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文体风格(或称“文学风格”)——“北京味儿”,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京味小说”。

(三)内容简介

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韧,他省吃俭用,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一起”)。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一落”)。祥子没有灰心,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二起二落”)。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三起三落”)。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四)人物性格简析表

主要人物

相关故事情节

性格特点

祥子

拉车三年,买到自己的第一辆车;车被乱军抢走;逃出虎口,拉回了三匹骆驼;到人和车厂拉车;被虎妞灌醉后不能自持,被虎妞缠住;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被孙侦探抢了辛苦积攒欲第二次买车的钱;和虎妞成亲;离开人和车厂,住进大杂院;用虎妞的钱第三次买车;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葬虎妞;被夏太太勾引,染上淋病。

祥子是一个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但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虎妞

管理车厂工人;灌醉祥子,欺骗祥子与她结婚;拿钱给祥子买车,难产而死。

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感情;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进她的灵魂,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刘四爷

开办车厂;不同意祥子与虎妞的婚事,与虎妞争吵,变卖车厂,离家而去。

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封建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

曹先生

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爱好传统美术,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民主,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高妈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令祥子很佩服的人。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乐于帮助别人,经历诸多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仔细、有心眼。

小马的

祖父老马

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小福子

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自己上吊自杀了。

善良的、可悲的人物。

二强子

卖了自己女儿买车,钱用完了就喝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卖了车办完丧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得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得烂醉。

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不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红岩》导读

(一)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三)内容简介

1948年,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呈现一片开朗的景象,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称释放了一批政治犯,但实际上只将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一人遣回家中软禁。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共产党员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真实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人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当天的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发生了暴动。刘思扬、丁长发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迎接黎明时分外灿烂的曙光!

篇8:语文初一下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梳理

( 一) 课文字词详解

孙权劝学

1.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2.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 “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3.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4.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5.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 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别:告别

( 二) 重点句子翻译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 (你 ) 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 ( 的事务多 ) 呢?

3.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 或:浏览群书 ) ,了解历史罢了。

6.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 三) 揣摩语言

1. “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

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 四) 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该书是北宋 ( 朝代 ) 司马光 ( 人名 )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 362 年间的史事。

2. 孙权劝学

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劝学的学习方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劝学劝的语言: “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

劝学的成果:“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

3. 鲁肃的话

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 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 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 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 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

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 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

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 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 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 “结友” ,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 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 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 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 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

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篇9: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落空,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2.祥子与车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3.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4.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5.“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6.《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

7.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8.《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9.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0.《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11.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12.《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 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

(三)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曼)

(四)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唯) 作(做)

【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一诗中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篇10: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见七年级上21课《风筝》

2《爸爸的花儿落了》

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人。台湾作家,代表作有:广播剧集:《薇薇的日记》;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散文小说:《冬青树》;短篇小说:《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3《丑小鸭》

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安徒生:见七年级上26《皇帝的新装》

4《诗两首》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俄国19世纪伟大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②《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称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著名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5《伤仲永》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晚年封荆国公,后世多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风格雄健俏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词:《浣溪沙》《南乡子》诗:《元日》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荀、苏轼、苏澈、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6《黄河颂》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

7《最后一课》

都德,全名阿尔封斯.都德,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小说集《磨坊文札》,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选自《李大钊选集》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9《土地的誓言》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科尔沁旗草原》;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散文集:《火鸟之羽》、《端木蕻良近作》、《花,石,宝》等.

10《木兰诗》

选自《乐府诗集》郭茂倩,宋朝人。《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11《邓稼先》

选自《人民日报》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选自《人民日报》臧克家,又名臧瑗望,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一篇新诗《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作品有诗集《春风集》、《欢呼集》、《藏客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永》。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

14《福楼拜的星期天》

选自《济南文艺》莫泊桑,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代表作《羊脂球》、《项链》。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夜》、《父与子》。

左拉: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萌芽》、《金钱》、《崩溃》。

15《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计跨16个朝代,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16《社戏》

选自《鲁迅全集》鲁迅:见七年级上21课《风筝》

17《安塞腰鼓》

选自《人民日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8《竹影》

选自《丰子恺文集》丰子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人。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堂续笔》《随笔二十篇》《甘美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

19《观舞记》

选自《冰心全集》冰心:见七年级上24《诗两首》

20《口技》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南纪珞》。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21《伟大的悲剧》

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他的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等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22《荒岛余生》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辛格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萨姆》。

23《登上地球之巅》

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郭超人,高级记者。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24《真正的英雄》

选自《世界名人演说经典》

里根,全名: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生于美国。美国第49、50届(1981——1989)总统。

25《短文两篇》

①《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书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内容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共收录18篇文章,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②《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6《珍珠鸟》

选自《人民日报》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及电影剧本《神灯》。

27《斑羚飞渡》

选自《和乌鸦做邻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祖籍浙江慈溪。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国著名的动物小说家。

28《华南虎》

选自《诗刊》牛汉,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诗人,作家。诗集:《彩色的生活》《温泉》。散文:《牛汉散文》《萤火集》《童年牧歌》

29《马》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布封,也称为“布丰”,法国18世纪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30《狼》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见七年级上20《山市》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技巧

一、积累:

1、词语积累

2、课外名句积累

3、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

4、《课程标准》指定背诵的古诗文

二、运用:

重在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

设计活动方案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探究(按《课程标准》要求)

四、阅读理解:

(1)课内语段阅读

(2)课外短文或片断阅读

(3)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根据课本要求,写一篇供料半命题作文:(500字以上)。

在复习中要真正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扎实有效,避免做无用功。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资料研究

1、认真研究上一学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弄清考试题目的类型,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改革初一语文复习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

2、认真研究学习初一语文期末检测的质量范围和要求,在复习中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3、关注中考语文试卷,明确中考改革方向,适时调整复习工作的重点。

二、复习安排

1、单元与综合练习结合,分工到人,适时训练,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

2、分题型进行单项训练,主要是三大块:

1)积累运用,此项内容注意印发一些资料,补充学生的积累,如名言警句、名句阅读。探究、改错再做专项训练,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减少失分。

2)阅读理解,课内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语段,注重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落实一个“规范性”。

3)作文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概括叙述的空洞弊病,加强训练,充分利用日记进行片段训练,总而言之,初一语文期末复习力求做到精选精练,指导方法,双基训练与能力提高并重。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目的:

1、巩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生字词方面和语言训练方面,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

2、认识中学语文试题的结构与模式,并学会如何积极应对。

3、逐渐训练中学应试的技能技巧,如指导阅读题答题方法等。

4、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并运用语文复习方法。

复习内容: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部分,包括基础知识、课文讲解重难点、阅读理解题、作文训练等等。

复习重难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不牢固,部分学生考试作答不理想,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阅读理解没有做题方法,不能以课文为例灵活应用,许多主观性的题目不敢作答;写作文文比不流畅,思路不清晰,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编造了事。

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重点的文学常识、作品等要牢记,主要是自主背诵记忆。

课文讲解重点

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文学常识、自主背诵记忆。

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老师讲解下学生理解并记忆,重点在体会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领悟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同时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针对练习:有针对地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巩固。

基础知识:重点识记生字、解词以及朱自清、老舍等名家的相关知识。

课文讲解重点:主要在理解并记忆,重点在写景抒情类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都是优美的散文需要用心去品味复习。

针对练习:有针对地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巩固。

作文指导:主要是写景类散文。结合所学习的课文,揣摩、欣赏其中的精彩句段和词语,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要学会适当的借鉴。

综合测验:考试题等相关资料进行测试,了解试题的类型和模式,检验一下自己在哪一方面最为欠缺,尽快的调整复习、改正,争取以最好的状态应对考试。

应对重难点的策略:

1,课下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互帮互助,课堂加强提问以巩固其识记结果。

2,拓展课外阅读,课堂讲解多侧重方法训练,课下多做针对性练习。

3,鼓励多参加社会实践,并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加强语言训练与应用。

总之,在复习中我们要争取做到全面、细致,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归纳各方面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考试的能力,希望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篇11: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攒(cuǎn):凑在一块儿。 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què)凿(záo):确实。 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桑(sāng)葚(shèn):桑树的果实。轻(qīng)捷(jié):轻快。动作轻快敏捷。

蟋(xī)蟀(shuài):蟋蟀。臃(yōng)肿(zhǒng):肌肉肿胀。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脑(nǎo)髓(suǐ):脑浆。相(xiāng)宜(yí):适宜。

书(shū)塾(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方(fāng)正(zhèng):正派。博(bó)学(xué):知识渊博。蝉(chán)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人(rén)迹(jì)罕(hǎn)至(zhì):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人(rén)声(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肿(zhǒng)胀(zhàng):指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 叮(dīng)嘱(zhǔ):再三嘱咐。

恐(kǒng)惧(jù):害怕。骊(lí)歌(gē):告别的歌。花(huā)圃(pǔ):花园。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语带双关。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就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这两条线索,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后者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第3课:《丑小鸭》安徒生

丑(chǒu)陋(lòu):难看。 讪(shàn)笑(xiào): 讥笑。嫉(jí)妒(dù):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来(lái)势(shì)汹(xiōng)汹(xiōng):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在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基础,采用童话这一灵活的艺术形式,塑造了一只“丑小鸭”的形象:一只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从文中可以看出,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他启示人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第4课:《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瞬(shùn)息(xī):比喻极短的时间。幽(yōu)寂(jì):幽雅寂静,孤独寂寞。

延(yán)绵(mián):绵延伸展。 荒(huāng)草(cǎo)萋(qī)萋(qī):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 未来是幸福、美好的。这首诗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未选择的路》,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面临选择的人物。描绘了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运用了象征手法: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第5课:《伤仲永》

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成才的关键因素。。

第6课:《黄河颂》光未然

巅(diān):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狂(kuáng)澜(lán):巨大的波浪。 屏(píng)障(zhàng):屏风。

哺((bǔ)育(yù):喂养。 九(jiǔ)曲(qǔ)连(lián)环(huán):九曲:有很多曲折的. 连环: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联。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这首诗具有直白、豪迈的风格。

篇12: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

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

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

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

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

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了解作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

儿辩日》、《狼》。

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

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

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 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

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

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6、《黄河颂》:(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意味;(2)领会诗句的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学会读现代诗。

7、《最后一课》:(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内心品质、思想感情;(2)品悟语言,领略以小见大的艺术美;(3)细节描写与前后照应。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饱含哲理的语言,意味深长;(2)比喻手法与说理相结合;(3)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以理服人。

10、《木兰诗》:叙事详略得当,互文、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篇13: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会插叙的运用

(1)定义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

(2)作用

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解释说明;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举例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全文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同时更好地突出了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1)理清文章脉络,概述文章的内容(复述文章)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先写百草园,然后三味书屋,两者形成对照。

(2)理解《诗两首》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之美

3、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1)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采用了空间顺序写作。

(2)详略得当的使用和好处

有详有略,突出中心,文章更具层次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5、体会文章中借事说理的写法

借事说理的好处是能让人更直观地通过事例来明白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所借的事例,还起着与该事例结果对比的作用。

6、体会文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等)形象,作一简要分析

7、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简易的文言文

8、作文

(1)日记作文:讲述自己的烦恼

(2)话题作文:回首成长的烦恼

(3)书信作文:为朋友化解烦恼

9、知识积累

七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语文知识: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义和语境

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

重点词语:

【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散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

【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

【〈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期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⑵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

⑶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

⑷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

⑸模仿课文写法

综合性学习:⑴如何交友?

⑵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

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篇14:初一语文教学总结

七年级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语文教研组首先提出了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如何分好小组,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花了心思,下了苦功。

1、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提前集体备课,因为是刚开始试行,所以语文组老师采用的是“单元结”的模式,就是说提前把即将要讲授的一单元的导学案以集体备课的方式研究成案。

在导学案的要求下,要求教师把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老师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们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新学期开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

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赶来时才不致于茫然失措。

3、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运用导学案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妈妈的唠叨》),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4、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优秀作业展》、《文学阁》等栏目,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课外所找到的资料(如讲到《化石吟》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报刊上、电脑上搜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5、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先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每组有代表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班内建立了语文学习成长袋。在尝试性的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感到一些存在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笔者不揣谫陋,提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

现在的七年级教材,与小学的衔接不是那么紧密,有点给人另起炉灶的感觉,再加上十多年来我们的小学都一直取消了留级制度,无论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有多么欠缺,学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与不懂都一起学习新的内容,一起进入初中的学习,这势必造成学习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办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正视现实,拟订最低要求,提出弹性学习任务,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远远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继续进行初中语文最低限学习的内容。

7、导学案模式下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小组分配的问题,为此,我们语文组也多次开教研会探讨,我们初步决定以四人为一组的形式,组内成员根据学习成绩,按照“ABBC”的方式分配,同时考虑学生的性格,男女性别等因素进行分配,小组的激励制度也是采取小组积分的方式,分别有小组长自己给自己安排任务,老师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以优带差,完全靠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教学部的安排下,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

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根据语文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参入语文研修课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篇15:初一语文教学总结

本人负责初一的六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结:

一、教学质量提高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上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开阔了学生眼界。

二、转化后进生和组建兴趣小组。

很多基础差的学生抱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成绩提高不上去。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辅导,鼓励后进生,落实优生,不段提高学习成绩。同时组织各种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下指导活动并取得可喜效果。

三、坚持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

本人克服课时多时间紧,又经常发生课时冲突的困难,组织本学科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坚持本组的集体备课,集群策之力众人之智慧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效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四、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对于新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篇16:初一语文教学总结

在初一下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x)班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其他老师、同事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自工作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希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方面

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先从感情上接受自己,表明自己的态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肯定声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期末考试复习阶段,针对在期中考试的检测上大多数同学出现的问题,我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面对着一群初一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唯一能抓住的一部分。复习期间,每天一个任务,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进行随堂小测验,来检测学生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当天反馈,订正。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对于学困生主要盯着他们背诵默写生字词、古诗词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开始加大对他们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希望通过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提升,现在成绩检测还没有出来,但如果不尽如人意,我还是不会灰心,及时调整,不断学习。

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对于学生,我要对他们负责。在教学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一视同仁,我认为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希望能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二、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还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中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及学情,对于一节课的知识点研究还不够到位,在这些方面,以后还需要加强对教材分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把握,应该向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

三、改进的措施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用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

篇17:初一语文教学总结

初一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结束了,回忆过去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一、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服从工作分配,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与人相处,能做到心胸广阔,注意和同事形成协调合作的关系。能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能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时刻为学生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自己所教学生的身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能认真履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不但注重上好语文课,传授给学生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熏陶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多给学生讲道理,举实例,教导学生诚实、正直的做人。

二、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我利用课余的闲暇,主动地学习一些有关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资料,做一些教学杂志的学习笔记,以吸取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并在自己的脑袋中也经常想着怎样利用这些经验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跟随上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和教**流,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另一方面,我也注重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注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也注意不搞过多的花架子,一切教学手段都遵循切实有效的原则,给学生以扎实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地训练。

三、缺点与不足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些同学的学习成绩总是难以提高,这需要我更进一步地对其进行辅导,引导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补缺补漏。而一些同学的阅读能力虽有一定提高,但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在阅读和作文这方面需要下苦工引导。而工作计划中定下的教学措施,效果不够明显,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我相信,只要给我以时间,我能把他们的语文成绩赶到较理想的水平上去。我决心今后更加刻苦勤奋地努力,教好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让学生自豪,让家长满意,让学校荣耀,更让自己对得住良心而活得踏实和不悔。

篇18:初一语文教学总结

初一下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这个学期里,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我较好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扬长避短,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抓好生字词的积累和精美课文以及古诗文的背诵

1、生字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忽视这生字词教学的环节。在教学新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生字,能正确的读,并理解其意思,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再让学生读几遍生字,一是纠正读音,二是加深记忆,课后还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抄写生字词或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听写。

2、为了更好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我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和课外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背诵,我要求一个星期背诵一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背诵。这样背得慢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困难了,对于背得快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前背诵,多背诵。这样的效果较好。

二、大量读写是学好语文的保障

1、很好地利用阅读课进行课外阅读。学语文光靠读课本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写作光靠每学期的十几篇习作,也很难提高作文水平的。因此,大量读写才会厚积薄发。这学期我班学生和老师捐书约100册,规定必读名著《西游记》、《童年》,并写了读后感,学生对名著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有更深的认识。让学生课外多读优秀书籍,到期末人均读书4本,大部分学生已慢慢喜爱上阅读。

2、我让学生坚持写周记,有话长写,无话短写,贵在坚持。大部分学生的周记字迹工整,言之有物,大概人均15篇,每篇400字以上字,相当于15篇习作的字数,周记,教师坚持全批全改,利用评语跟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这样长期坚持,很有收益。

三、认真备课和进行有效教学

本学期针对学情,我做了以下几点:

1、备好课,课堂才有效乃至高效,如何备课呢?应教学目标具体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化意识、文化迁移、分解目标),各目标清晰具体,针对性强,要求精准,知识目标要具体化,各课时有理解、掌握、运用层层递进;重点和难点的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备课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它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轨迹的记录,更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经验,成长提高的重要资料。

2、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情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老师把自己如何学习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语文。例如,在自读课文中,让学生利用在讲读课中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堂上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学法不一样。

四、写作方面

1、书写仍然影响其得高分的一个直接原因,书写差的学生总与高分无缘。这一届七年级学生书写较差,利用下午十分钟的书写时间进行书法练习,在老师督促检查下也改观不了多少。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顺势引导,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作文要面批面改,及时有效指导。

相关专题 下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