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zangzh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zangzhan”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亟需精准考察识别干部,推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局面,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住关键少数,聚焦执政骨干,培养干部递进式成长。以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年轻干部党性锤炼为主要目标,分层分类推进干部接续培养,抓好党性教育,强化实践锻炼,为干部成长搭建平台。思想浸润,增强理想信念;靶向提能,补经验短板;一线墩面,增强实战能力;跨界练兵,培养复合人才,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管理培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强化科学导向,转变考核方式,多维比选精准化识人。突出分类考核,引导确立正确的行为导向,采取综合考核办法,切实增强实绩考核评价工作实效;突出岗位分析,强化以事择人,增强干部调整前瞻性,有效提高干部调整规范性、公平性;突出研判动议,强化多维比选,增强干部调整匹配性,做到人事相宜;突出政治体检,强化精准识人,增强干部调整科学性,严把政治关口。开展任前政治体检,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维度,去全面深入了解干部履职情况、业绩创新能力,做到精准识人。

坚持用人导向,改进评价办法,突出政治标准选育用。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改进考察方式、科学评价德才,把干部考准考实。试行立体聚焦式考察、个性化考察评价办法,对干部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进行考察,把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有力杠杆,撬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心思放在谋事、干事、成事上。畅通的晋升机制,是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助燃器,应完善公开透明科学的干部提拔制度,在职务职级制度设计上增加一定级别的梯度,加大对基层一线干部的倾斜力度。

强化日常监督,违纪严格惩处,抓实干部管理严当先。抓实干部谈心谈话、班子分析研判、巡查审计信访、提醒函询诫勉四种常态,将干部监督管在日常,严在经常。加强干部全方位日常监管,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不断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定期开展“廉政体检”,综合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净化工作圈、社交圈,加强八小时外的管理,防微杜渐,敲响思想警钟,及时批评教育。

完善容错纠错,激励支持保障,广大干部敢闯敢拼搏。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相关的具体情形和政策界限。干部蒙受不白之冤,会引发思想困惑,挫伤担当干事的积极性,组织要坚持在依法依纪的前提下,为干事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以切实行为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信号。对于典型的容错纠错案例,要加强宣传,让广大基层干部有理可据、有例可寻,减少思想顾虑,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篇2: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地区脱贫“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在脱贫攻坚中具有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在产业扶贫纳入贫困县扶贫成效考核的大背景下,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不少产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各地产业发展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地区通过发展产业脱了贫、摘了帽,助推了“山乡巨变”;但也有地区发展的产业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存在农产品大量滞销,出现产销脱节、谷贱伤农的现象。

产业扶贫是我国长期扶贫开发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专项扶贫开发模式之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利器。可以说,产业发展直接影响脱贫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好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精准产销,其关键所在也是要抓住“精准产销”。

当前,一些贫困地区正在开展“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大面积调减传统产业种植面积,并不断推广特色种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然而,扶贫产业发展在不断上规模、走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困难。有媒体曾报道,贵州省一极贫乡使用中央专项扶贫资金近80余万元兴建养鸡场,但因市场定位不准,销售渠道不畅通,导致养鸡场亏损严重,而最终关停闲置。不难看出,养鸡场关停闲置原因很多,但产销不精准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虽是典型案例,但也能折射出一些普遍现象。当下,提及产业扶贫,耳熟能详的有蔬菜大棚、稻虾连作、畜禽养殖等产业,这些产业确实带动了不少地区脱贫增收。但近几年,一些贫困地区在未经市场调研、产销对接的情况下盲目效仿,各方一拥而上,一些产业规模化发展迅猛,同质化严重,产销对接不充分、不精准,导致在一些地区出现产销脱节、“谷贱伤农”现象。长此以往,产业扶贫势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发展产业也将陷入“政府热心,百姓冷眼”,甚至“干部不满,群众无感”的尴尬境地,既影响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加难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因此,要用好“产业扶贫”这一脱贫利器,必须在选择准产业、找准市场上下功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扶贫产业不可盲目跟风,必须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加强系统布局谋划,做好市场调研和供需对接。在大面积、大规模推广扶贫产业的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合理的供需区间内,加强销售市场对接,做到“精准产销”,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资金和资源效益,实现扶贫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篇3: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越来越近,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期。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中,也把决胜脱贫攻坚提到首要位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周密部署,稳扎稳打,精准出力,方能攻坚克难,出奇制胜。

瞄准目标任务,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精准”,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切实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推进。到20全面建成小康,这是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也是硬政治任务。要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就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咬定既定目标不放松。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既不能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以东部发达地区小康标准来衡量西部贫困地区,也不能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防止“精准扶贫”变“精准填表”。要重点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强化东西合作,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对标施策,精准施策,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以真抓实干巩固扶贫成果,以扶贫实绩筑牢全面小康基础。

聚焦贫困地区,攻坚克难。攻城必先攻其堡垒,当前,贫困地区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是决胜决战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人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个地区也不能落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聚焦贫困地区,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集中优势兵力,精准发力。针对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坚定决胜信心和决心,统筹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集中火力,攻坚克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破除扶贫“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关注突出问题,重点突破。脱贫攻坚工作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理分清主次清脱贫攻坚思路,聚焦突出问题,创新方式方法,重点突击,各个击破。特别是抓好产业扶贫、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和住房保障等领域突出问题,坚持有效覆盖和重点聚焦相结合,整合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凝聚攻坚合力决战脱贫攻坚。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致贫原因,对症下药,补齐短板,让贫困户应享尽享扶贫有关政策,确保“真脱贫”,同步全面小康。同时要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查处脱贫攻坚工作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对优亲厚友、弄虚作假、贪占挪用扶贫资金、吃拿卡要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通过正风肃纪为打赢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篇4: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新中国70年的减贫事业》。生动诠释了新中国70年的减贫史,既是不懈探索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奋斗史,又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史,更是持续积累中国减贫经验和取得巨大减贫成就的辉煌史。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在新中国70年的减贫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减贫思想、减贫模式和减贫方案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但始终相互联系、一脉相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逻辑体系。

其实,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一直把扶贫工作当作是重中之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走遍了全国10多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每到一个地方调研,他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那里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

如今,步入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和新时代的起点。离我国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迫在眉睫,全面实现精准脱贫更是势在必行。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 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学校、农村,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为契机,持续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做好“扶贫攻坚战役”的“收尾工作”,可谓是正当其时。

可纵观现实,有的“结对帮扶”干部和基层扶贫干部一扶贫就是“扶贫手册”“扶贫表格”“满天飞”,“精准脱贫”成了“精准填表”。扶贫成效不再是看有没有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困难,而是,谁的材料最齐全,谁的扶贫手册按得手印最多,谁的表格最”花式”,这种“表面功夫”式的扶贫“劳神”又“费力”,“花拳绣腿”的“功夫”根本显示不出扶贫的成效,与我们2020年全面实现精准脱贫更是“背道而驰”。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精准脱贫”成了“精准填表”其根本原因就是上级部门再检查和考核验收成果的时候唯“虚”不为“实”,也就是俗称的调研“不走心”,不入户,“慰”而不“问”,单靠翻翻“台账”,看看建档立卡资料就评价扶贫工作到不到位;其次,形式主义在作祟,为了绩效不扣分,应付检查,做足“表面功夫”,这种“假把式”的形式主义扶贫要不得,还需多“走心”。

要与“混”绝缘,多做“真调研”。上级部门再检查和考核验收成果的时候唯“虚”不为“实”,“不走心”,不入户,就是一种“混”作为。没有认识到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在其位,谋其政”,多务实,深入调查研究,对监测评价对象、内容、指标、方法等逐一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促使各地各部门如实提供脱贫材料和数据,对数据造假严肃追责,深入贫困户,了解实际情况和扶贫的实际成效。

要与“干”结亲,多沾“泥土味”。“干”就是多一点实干,少一点形式主义的“敷衍了事”,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引导党员干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厚植“为民情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一点担当,多一点作为,要多沾“泥土味”,深入老百姓,与“干”结亲,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精准扶贫上面。

要与“民”相亲,实现“真脱贫”。要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扶贫有没有成效,群众说了算,贫困户说了算,如此才能做到与“民”相亲,不给形式主义和“虚假数据”“可趁之机”,多倾听一些最新鲜、最真实的民情民意,莫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填表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贫困户如期脱贫,走向幸福之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扶贫工作有特殊性,不能做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实际潜心找规律才能找准脱贫药方。还需久久为功,多些务实,多些实干,才能实现真脱贫,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力以赴奔小康,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篇5: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8月15日,《求是》发表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指出: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发现了不少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在贯彻精准方略方面有偏差,或发钱发物“一发了之”,或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没有把精力用在绣花功夫上。

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将精准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命线,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精准滴灌,才能永葆脱贫致富树生机与活力,让脱贫致富花异常绚烂地开满乡村每一个角落。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找准病灶,摸清脱贫致富树病情。脱贫攻坚已然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当前,最要紧的是防止思想松懈、防止工作滑坡。在肯定前期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防止病情越演越烈。要聚焦重要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项目,通过走访调研督导,身体沉下去,工作实起来,广泛收集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拿出实实在在的“干货”。

坚持靶向对接精准,拔除病根,治愈脱贫致富树疾病。坚持“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目标导向,针对查找到的问题,突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制定整改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确保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为防止解决问题浮于表面,杜绝问题的复发,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找准病灶,拔除病根。

坚持巩固提升精准,输血造血,永葆脱贫致富树活力。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脱贫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要坚持输血造血并行、扶贫与扶智并举、产业扶贫与保障兜底双轨并进,把精力用在增强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发展上。要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对接式扶贫,土地流转、农险扶贫、贫困人口健康跟踪、生产生活跟踪全面保障,福利依赖制约等巩固机制,稳定脱贫成效,为脱贫致富开花结果奠定坚实基础。

篇6: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今天,借助共产党员网学习《燕振昌:94本日记里的初心故事》,94本工作日记,见证了河南长葛市水磨河村党委原书记72年的人生,44载的无悔付出,见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扛起使命,奋斗不息的人生。

这是一位“话有力”书记。在燕振昌看来,作为一名村干部,说话够不够分量,有没有力度,不是靠“嘴把式”,也不是靠“喊号子”,在他看来,“不能给群众办实事儿,说话就没有力量”。正是秉持着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从1973年起,时年31岁的燕振昌聚合全村能工巧匠办农机修造厂,在村里建股份制企业,担风险、扛责任,在他看来,不发展满眼都是困难,发展才有出路,因此,“克服困难也要干!”要想给村民办实事,就得想法设法挣钱,这种想法因为把集体把村民放在前头,而格外让人敬重,最终,他成功了,村民直接得益了。特困村成了今天的“样板村”。同样的,在新时代精准脱贫的战场上,在响鼓重锤激荡,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扶贫干部们更当冲锋在前,敢于担当,既要有眼光有想法,还要有魄力有担当,千方百计把贫困村的产业搞上去,不断增强贫困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换,才能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历史任务,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要求和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才无愧于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奋斗不息的人生。

这是一位“能吃亏”书记。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生活环境改善也就有了基础,燕振昌的“办实事”有了经济基础,他提出整体改善村民住房,作为带领村民走向富裕之路的“领头雁”,居功至伟,按说,建成的1000户新房,挑一件临街的门面自用,于情于理都无不可,但一贯在困难面前冲锋陷阵,一贯走在前头的燕振昌,却在“小家”利益面前,主动劝说家人后退一步,让我不禁想起那位“吃小亏干小事,吃大亏干大事”的“吃亏书记”李连成,或许成功者,或许把深陷泥淖的贫困村“拽”上岸,都需要这么一份“吃亏”精神,没有这么一股子“吃亏”精神,也成就不了李连成,也成就不了燕振昌,对这点,不能不服气“吃亏”书记们的人生格局甚大,境界甚高,令人钦佩。对于这一点,依然深处精准脱贫一线的村书记们,或许能获得某种启示和思路吧!

这是一位“主心骨”书记。初春,面对赖以生存的幸福湖水频临干涸的问题,面对“附近23个村、近4万村民的吃水和灌溉出现严重困难,4000多亩庄稼面临绝收”,在困难面前,群众最想找的就是村委会,找到了他们心中的“带头人”燕振昌,他只有干脆利落的一句话,“有我在,你们都不要操心”,就是这样一句简单却掷地有声的话语,让群众瞬间有了“主心骨”。共产党的初心就是民心。群众信任的不仅是燕振昌一个人,更是燕振昌代表的“共产党”这三个字,有了党的正确领导,群众头脑里就有了“主心骨”,思想上就有了“定盘星”,前行就有了“领路人”。当然,说到做到群众才会当成“自己人”“家里人”,在燕振昌的奔波下,12月,投资1亿多元的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完工,“干涸了6年的幸福湖重新碧波荡漾”。

这是一位人民的好书记。村民们说,“每当看着这水,就想起燕书记,是燕书记把这一方百姓‘救活’了,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月12日凌晨,燕振昌的工作日记在记到第四点时戛然而止。突发心梗,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燕振昌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是:村里的事还没有忙完……斯人已逝,风采犹存。在燕振昌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何为为党旗增光,何为为党旗添彩,何为老百姓的“主心骨”,何为老百姓的“领头人”?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将民心视为党心、自己心的忠诚、干净、担当,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的向前一步,在利益面前的向后一步,看到了一位人民好书记的光辉形象。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燕振昌同志必将和榜样们一起,成为新时代我们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榜样力量;必将激励更多人接续红色基因传承,致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为“老百姓的幸福”事业戮力奉献、担当作为:向燕振昌同志致敬,向燕振昌同志学习!

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10篇

篇7: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近日,政论专题片《为了总书记的嘱托》在央视播出,习近平总书记一句句饱含深情的嘱托,是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心之所系,行之所至,一次次大山深处的亲切交流,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最好彰显。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拿出那股坚持劲,用真心用真情全力以赴为脱贫攻坚交出一张高分答卷。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集聚力量书写战贫史诗,创造了人类战贫史上的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扶贫先扶志”“今后要发展,要靠什么发展”……一句句殷殷嘱托,饱含深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老百姓最真情的牵挂。24个贫困村的深入调研,处处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跋山涉水的身影,记录着他与基层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听心声的关切之情,一幅幅动人的场景,一句句深情的嘱托,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无不映射着“让各族群众过上幸福日子”的不变初心。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刺跑的号角已经吹响,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精益求精,敢于向问题开刀,向困难进军,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斗志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聚焦问题短板,将查漏补缺做足成色,下足绣花功夫抓细各项基础工作,奋力向前奔跑,争做实干的新时代奋斗者,以无私奉献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书写冬日里最温暖的诗行。

“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在离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60余天的日子里,时间紧,任务重,剩余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干部更是要深扎基层,走进群众,奔忙在一线,打通基层的“神经末梢”,跑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关注群众心声,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奋斗担当的旋律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一步一个脚印,走实走稳,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着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脱贫攻坚的阻力更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担子更重,这种关键时刻越要认真体会总书记的那份嘱托,读懂这份嘱托里的人民立场和政治责任,把总书记的嘱托变成每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根本动力,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百姓心为心,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尽锐出战,合力攻坚,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人民群众的生活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一定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书写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攻城拔寨之时,党员干部更要拿出干劲、拼劲,不松散、不放松,合力攻坚,奋力拼搏,攻克最后的堡垒,如期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范文四

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悬崖村”——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批搬迁至位于昭觉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曾经,村民出入需攀爬800米悬崖藤梯;底,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藤梯换成了更好走、更安全的钢梯;如今村民搬进了通透敞亮新房子,出行只需上下楼梯。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悬崖村”的“梯变”,为精准脱贫提供了一个“活样本”。

精准识贫拔穷根。精准扶贫只有摸到“穷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拔除“穷根”。一是派人精准。被派往悬崖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帕查有格是土生土长的昭觉人,从小在山里长大,又接受过高等教育,善于自身优势做好群众工作,扎根立足悬崖村实际条件,精确地扭住问题关键,投入真感情,用真心帮扶,连续4年坚守第一线,立志“悬崖村不脱贫,坚决不撤离”,迈出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二是扶智精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被认为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20底,悬崖村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家家户户安装上了宽带电视,互联网的引入打通了悬崖村的信息“峭壁”,为村民打开一扇与外界沟通的窗户,使他们第一时间聆听党的声音,及时了解国家扶贫攻坚、惠农利农、义务教育等方针政策。随着更多有效信息的流入,村民认知模式得到扭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拔掉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

精准扶贫换穷业。精准扶贫关键在产业扶贫。一是产业发展基础分析精准。悬崖村交通极其闭塞、产业基础弱、发展缓慢,却拥有独特的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攀岩等旅游资源和颇具神秘的彝族文化资源,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辩证地看待悬崖村产业条件和资源禀赋,在精准施策上找准结合点,变劣势为优势,为实现“新业”换“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精准。通过模式创新,成立养羊合作社,村民入股分红;因地制宜发展脐橙、青花椒、油橄榄、核桃等种植业,不仅直接增加村民经济收入,还进一步丰富旅游体验;组织村民们学习旅游行业相关知识,引导村民开设小卖部和民俗接待点,发展直播带货小网红,以天堑钢梯为引爆点,把悬崖村打造成旅游“网红”打卡地,让游客不仅有“看头”,更有“玩头”。来爬钢梯的游客就接近10万人,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进一步增强了村民脱贫的动力和信心。

精准脱贫挪穷窝。悬崖村村民出入从爬藤梯到钢梯再到异地整体搬迁,不是选择一刀切,而是一个因地制宜、遵循规律的精准施策过程。一是扶贫近期与长远目标实现关系处理精准。要致富先修路,但客观分析悬崖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发展具体条件,修路施工难度大、费用高,且势必会对当地宝贵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短期内将钢梯换成藤梯,长远实施异地整体搬迁对最大程度保证村民出行安全、改善贫困人口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积极的意义。二是异地整体搬迁思想疏导与组织动员把握精准。“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老屋”,异地整体搬迁意味着故土情节剥离和熟悉的生活环境被打破,悬崖村村民祖祖辈辈习惯了大山里的生活,加上信息阻隔,定式思维需要时间调整和适应,决定了异地搬迁只能是渐进过程。此外,这次整体搬迁是双向选择,孩子和老人可就近上学、就医,青壮年可自愿留在悬崖村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对确保扶贫成效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示范意义。

篇8: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 党 中央坚毅领导下,在 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 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 是终点,而是新生活 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 力的话语,引起了 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 不 少硬仗要打,此刻 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 获全胜 决不 收兵。

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 新的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 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 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查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 帮扶干部 帮扶措施 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 抓细 抓落地,坚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 少 一户不 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 不 折不 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 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 中,有 一小部分存在 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 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 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殊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 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妥帖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 化危为机。

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盛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管理有 效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要害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 在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 培育新型农民 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 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 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篇9: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_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除,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必须有较大提高,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体现。

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相当于温室花朵一样的我,每天过着较富裕的生活,每个星期必去一趟超市,每半个月也会去趟饭店改善伙食,从来不知道在这个世上还有真正连饭都吃不上的人,一直以为这些人是活在电视上的,哪知道有些电视剧就是根据现实情况改编的。直到工作被分到一个曾经是贫困村的地方,才刷新了我的认识。一家5口人,只有爸爸在外打工,而且小儿子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光做手术就花了不止10万元,还遗留下右半边身体无法动的后遗症,对于他们来说,还需要不止10万来进行术后恢复。一家人就挤在一个还是纸糊窗户且一刮大风就摇摇欲坠的破房子里,爸爸每个月的打工费只够一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更别提还跟外面借的钱了。虽然村子不再是贫困村,可是他们家仍是贫困户。像这样的家庭,我国还有好多,需要我们去帮助,可能我们去一次超市所花费就够他们一个星期的伙食费。

想要帮助他们,光靠个人还不够,需要党带领我们去真正的帮助他们脱贫。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造福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也要跟进党的步伐,打赢扶贫攻坚战。

篇10: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

“知人之道,圣贤所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考的是党性,看的是作风,比的是能力。只有建立分类考核、日常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将“精准”二字贯彻考察识别全过程,才能把一批真扶贫、扶真贫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力量支撑。

“精准识别”贵在分类考核。突出考核重点、标准差异化是精准识别干部的基础。在制定考核指标时,不能搞“大锅饭”,既要设置政治素质、为民情怀、工作实效等共性指标,也要根据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和不同领域党员干部的特点,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把精准化、差异化贯彻考核过程。对乡镇的领导干部,着重了解抓脱贫攻坚统筹调度安排、职责任务履行、指导督查等情况;对驻村工作队员,着重了解是否做到“门清、人熟、情况明”和全身心开展驻村帮扶情况;对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了解对各自领域内的脱贫攻坚业务的推进落实情况;对有帮扶任务的领导干部,着重考察开展采取的帮扶举措、到村开展经常性结对帮扶情况。

“精准识别”功在日常考核。“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考察识别干部不是通过一次两次接触了解就能得到精准“画像”的,而是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常态化走访调研机制、谈心谈话制度,搭建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表现信息“大数据库”,实时了解掌握履行工作职责、推进脱贫攻坚、联系帮扶群众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任务完成、具体措施落实等情况,确保考察识别“画”全、“画”实、“画”活。要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等“硬骨头”,看干部是否能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拿出“硬核”举措,一一_“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让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宽肩膀”“铁肩膀”有机会、有舞台。

“精准识别”重在近距考核。“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精准识别干部,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到脱贫攻坚一线、产业现场和贫困户家中,近距离看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是否担当、思路措施是否有效、工作成效是否明显,防止出现“光凭印象”“只讲感觉”的考察识别现象。要尽可能扩大座谈交流的范围,多从“他联系的贫困户”“他服务的群众”“他身边的同事”等知情人听言外之意、听民意评判,在“乡语口碑”中考精考实干部履职情况、德才表现。要通过“现场察看”“突击提问”等方式,看其是否能“啃硬骨头”、是否能对脱贫高度负责、问其学习动态、思想动态、工作动态以及生活动态,真正把黄文秀式干部精准识别出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脱贫攻坚已进入全力冲刺阶段,唯有通过360度全方位辨底色、识本色,让业绩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

篇11: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

习近平同志近日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 不 辱使命。为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夺取全面胜利提出了 更加明确的要求。

脱贫攻坚走到此刻 ,剩下的将是“难 中之难 困 中之困 坚 中之坚”。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 决战必胜的信心,走稳走实脱贫的坚定步伐,确保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凝结脱贫的强盛动力;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在 构建扶贫的体系化 长效化上着力,标本兼治地解决贫困问题;层层压实责任 级级传导压力,不 断强化政治责任感 历史使命感,让基层党组织释放出决战脱贫的“硬核”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注入强劲动力。

主动加压,强化脱贫“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主心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把脱贫压力全面延伸到末端,强化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牵引拉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外在 活力,逐步缩小相对贫困差距 绝对贫艰难题;深化党的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推动要素配置 资金投入 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脱贫的集聚效应,让贫困群众人人享受党的政策红利和扶贫成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综合施策,打好脱贫“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既要确保扶贫资源和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定啃下脱贫“硬骨头”,也要兼顾带动一般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一体联动推动脱贫攻坚落细落实;要从就业扶贫 社保扶贫 产业扶贫 健康扶贫 教育扶贫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能,全方位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凝结起脱贫攻坚的强盛合力。

跟踪问效,拧紧脱贫“责任弦”。最后的贫困堡垒,绝非轻轻松松就能攻克的。各级党组织要突出效果导向,坚持一线督战,把脱贫主责层层压实到前沿阵地,对于履职尽责不 力 工作作风不 实 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要从严追责问责;要聚焦脱贫攻坚 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反查自身存在 的症结和工作短板,做到对照问题找差距 对症施策抓提升,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责任在 一线落实 难题在 一线,让脱贫责任严起来 实起来,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咬定青山不 放松,立根原在 破岩 中。”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惟独 坚定不 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让党建势能充分释放出来,才干够激发脱贫攻坚的强盛力量,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篇12: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丰衣足食、安家乐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部署,花大气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脱贫成就。如今已经迎来了这最后攻坚拔寨的时期,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急、任务繁重,加之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欠缓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唯有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脚于“实”,以扎实的作风下足实功、巧功、硬功,确保落实有力、落实有方、落实有效,才能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直至夺取最后的全面胜利。

确保落实有“力”,要敢于斗争、善于作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攻坚克难、直摘贫帽。犹如登山一样,越是靠近顶峰,越是道路艰险,需要不变的信心和超强的毅力,尽全身所能所为方能领略顶峰的风光。剩余的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和551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大多位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地理条件险恶、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产业单一或空白、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占多数,可谓脱贫攻坚必须跨越的“娄山关”“腊子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十分艰巨。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共产党人从来就不畏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独特的品质和精神,越是逼近胜利越是要与困难抗争到底。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疏解扶贫产业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好易地扶贫拆迁等各项民生工作中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团结带领群众直摘贫帽,走向脱贫致富美好生活。

确保落实有“方”,重调查研究、精准施策,以“六韬三略究来精”的巧劲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剩下的硬骨头,大小不同,形状有异,还存在地域性、特殊性,因此脱贫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受疫情影响,各地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研力度,实事求是地掌握导致贫困的原因、可能存在的返贫因素、产业发展受制约的痛点难点、媒介网络普及不够等薄弱点,从而科学合理地制定脱贫攻坚方案和措施,确保因地制宜、因人适应、因产适能,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同时,要注重吸取经验教训,不适宜的举措及时调整,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推广宣传,勤于学习并善于运用其它地区有益举措;

要加强区域与区域的扶贫协作交流,比如通过东西部扶贫“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区域相近产业相似的贫困地区要强化交流、注重人财产统筹协调,实现合作共赢等。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创新脱贫致富方式方法,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切实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脱贫从巩固成果到扩大成果。

确保落实有“效”,强监督利剑、短板弱项,以“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冲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味冲锋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狠抓落实、抓出成效,才能真正兑现全面脱贫的承诺。一方面,要发挥好监督的“探头”和“倒逼”作用,加强常态化督查指导,继续开展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聚焦“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弘扬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要既当“监督员”又当“战斗员”,深入基层了解扶贫工作存在的现实困难,与扶贫干部一同研究制定脱贫策略和执行落实;

掌握扶贫干部需求期盼,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针对在脱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或者新发现的短板弱项,要注重克服和解决,如有必要可以针对短板弱项开展专项脱贫攻坚行动,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制度,强化落实力度、推进整改进度,努力地排除千难万险,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决战决胜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唯有落脚于“实”,才是决战决胜之姿,才是兑现承诺的有力回答。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努力排除脱贫攻坚路上的千难万险,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专题 观后感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