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雁门关景点的精选观后感400字

懿峰洁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懿峰洁”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雁门关景点的精选观后感400字(共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参观雁门关景点的精选观后感400字

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览了长城的著名关隘之一,雁门关。

从入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明月楼了,明月楼是一座古代的城楼,高大的城墙上建有一座门楼,通过明月楼,我可以想象出古代士兵在城楼上作战时的样子。

穿过明月楼,往前再走一段时间,就能看见趵突泉了,据说在古代,一口泉水突然从地下喷涌而出,如野兽一般凶猛,人们在这里建了一口井,并命名为“豹突泉”。

过了豹突泉,再往前走,就开始爬楼梯了,渐渐地,楼梯越来越陡,到山顶之后,就来到了镇边祠。镇边祠是为了纪念驻守过雁门关的将士而修建的祠堂,里面有许多将领的名字和塑像,有战国时期的李牧,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和李广,有唐朝的李靖,宋朝的杨家将,也有明朝的徐达和李文忠。

出了镇边祠,就已经身处长城高处,从这里可以俯看一段万里长城。一眼望去,延绵不断,蜿蜒曲折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我看见远处的一座座烽火台,不禁想起了西周时期的著名故事“烽火戏诸侯”。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血汗,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当我亲自站在上面俯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才意识到建造它的人有多伟大。

篇2:参观雁门关景点的精选观后感400字

你去过雁门关吗?

雁门关位于代县西北20公里处的勾zhi注山上,是长dao城的重要关口。雁门内关两山对峙,形状容如门,峰峦环绕,路狭谷深,地势险要,传说南北往返的大雁必从其间飞过而得名。

雁门关是中国最著名的军事要塞和通商要道,它影响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雁门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代素有“得雁门关者得天下”之话。

如今,雁门关修建一新,站在城楼上,前面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山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尽收眼底,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城楼后面,一眼望不到头的塞外景象展现在眼前,那一片片数不清叫不上名的树木,把整个山打扮的郁郁葱葱,使人视眼开阔,精神大增。溪水从这边流到那边,演奏着欢快的歌曲。城楼左右的城墙,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山头,凉亭里人来人往,一家家农家风味的特色小吃门前更是热闹非凡。

经过几千年的时代变迁,雁门关已失去了昔日战争的烽火和商贸的繁华。但是,那残存的长城遗址、高大的的天险门、地利门和那一道道深深的车辙,仿佛在向人们讲述那一段段遥远的历史故事……

篇3:参观雁门关景点的精选观后感400字

雁门关屹立在代县城西北20公里的勾住山顶。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悠久、经历战事频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关隘。被尊为“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的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烟。如幻如梦。如诗如画。挥不走、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飘飘然腾云驾雾的感觉,雾渐渐的散了,太阳笑盈盈地出现在蔚蓝的天空中。天空像一块作文巨大的蓝宝石,又像很精致的蓝缎子。此时,我们仿佛置身于天地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蓝色的的天空衬托着变化多端的白云,别有一番情趣。

雁门关口矗立着杨家将石雕。分两排。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不由得令人想起烽烟滚滚的岁月!遥想当年,宋代名将,在这里镇守。抗战时期,多少解放军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雁门关挺拔迷人,雁门精神源远流长。我为雄关而骄傲,我为雄关精神而自豪!

篇4:参观雁门关景点的精选观后感400字

雁门关乃是战略要地,又称玉门关,曾有一句赞美雁门关的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下面请和我参观这古老的雁门关。

进入关内竟没有一声鸟叫虫鸣,,也不是你想象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而是只能隐隐约约地听到人们的脚步声和风的呼啸声。风吹在身上,使人感觉非常凉爽。

约莫过了十五分钟,我们来到了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苍龙蜿蜒曲折地卧在那些高低不平、长满青草的山岭上。我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人,由于远看,那些人小得像蚂蚁。

爬过了这段长城,眼前便是一座屯兵守将台,上下共两层楼。登上第二层屯兵房可以居高临下观看风景,可观看呈苍老形无边无际的长城;可仰望那碧蓝的天空和变化多端的白云,使人心旷神怡;也可以看看那一片片绿草,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据历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大败匈奴,追至雁门关。谋士劝他别再追了,刘邦不听,继续追赶,却中了埋伏,大败,这足以说明雁门关地势险要。

我又来到炮台。那里有四门大炮探着脑袋,望着城墙下面,就像四名壮士朝敌人投去愤怒的目光,如果你把它惹火了,那么它会朝你发射炮弹。有的大炮锈迹斑斑,显得威严而又沧桑。

雁门关,你见证了华夏的千年历史,你是我们祖国的一大骄傲!

篇5:参观太湖景点的个人观后感400字

太湖,北临无锡,南临湖州,西接宜兴,东临苏州,水域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真美啊!美就美在太湖水。我一眼望去水面上波光粼粼,非常美丽。走近一看,湖里有一些小鱼,她们会在顷刻间

跃出水面,掀起朵朵水花。湖中间有许多小船漂浮着,好像片片树叶散落在水面上。湖边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芦花迎着风摇动着,像一群群姑娘在随风舞蹈。

远处有一处高高低低的山,连绵起伏,多像一副优美的山水画!看见到这里,我不禁高兴动大喊:“太湖,你真美丽呀!”

我和妈妈.弟弟.爸爸一起坐在冲锋舟,穿着救生衣。开船的驾驶员发动了船,船就像风一样开出去,我一看船两边的水花激起一片水花,水珠飞到身上十分凉爽。船越开越快,离岸边越来越远,我向后一看,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慢慢地水路不见了,但波纹还在一圈圈的向外荡去。

太湖的美不仅在于风景,还在于它的资源。太湖的大闸蟹也是一绝,一出锅红红的颜色,就很迷人,把上面的壳一打开,里面全部都是蟹黄和蟹胶满满的,粘点醋放进嘴里,嫩滋味真是说也说不出来特别是蟹胶一放进嘴里嘴就黏住了,真是人间美味。

9月份是大闸蟹的收获季节,有机会就去太湖尝一尝这美味的大闸蟹吧!

太湖的风景美,水美,大闸蟹更美味。

篇6:参观一个景点观后感

游览新叶,脑子里只剩一个“古老”。走近这里,房子是老的,树是老的桥也是老的。房子老,但依然是整洁而沧桑的粉黛青瓦马头墙;树是老的,但它依然枝叶茂盛,好似年轻力壮的青年;桥是老的,它在这涧水上至少也站了几百年。我心中不由得联想翩翩:老桥,你把多少人带到了对岸的原野!

看啊!池中好多莲花、荷叶、莲蓬,它们在池中随风摇曳,好似俏皮的少女在池中雀跃。我看着池中莲蓬上饱满的果实,真想去摘一个下来。无奈边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了禁止采摘的文字。但我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摘了一个,取出的一粒,把皮剥了,往嘴里一塞。“哇,好苦啊!”我连忙把脸子吐了出来。定睛一看,有绿色鲜活的芯呢。我又剥了一颗,把里面的芯除去,果然好吃很多。

新叶还有很多名胜古迹……

啊,淳朴、古老的新叶,你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将来,不管我走到天南海北,我都忘不了您!

篇7:参观故宫博物院景点个人观后感

今天,老妈、老爸和我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进入午门,走过金水桥,再走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宫殿,殿外的栏杆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殿内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顶,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在太和殿的屋顶上,龙的九子之一—嘲风,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顶的两个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园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遐迩。

故宫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永寿宫,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它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早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故宫博物院,有机会我还要来故宫,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8:参观红色景点个人观后感

今年国庆假期,我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红色之旅,受到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十月一日,经过一千多公里的行程,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驻守在辽宁抚顺的“雷锋生前所在团”。这里曾经是爸爸当兵服役的地方,爸爸十七岁参军,十九岁复员离开了“雷锋团”,至今已二十年了。爸爸如今走上了领导岗位,我想这与他在“雷锋团”三年的锻炼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吧!

在“雷锋团”,部队首长安排我们参观了部队营房、操场、训练场以及雷锋纪念馆。通过参观雷锋纪念馆,我受到了一次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刻教育。

雷锋纪念馆建筑庞大雄伟,门前“雷锋纪念馆”这五个金光闪闪大字是写的。踏入正厅,迎面而来的是雷锋的塑像,两边则是栩栩如生的浮雕,记录着雷锋的伟大事迹。头顶的二十二个金星,代表着雷锋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雷锋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小时候常常吃不饱,还受到地主的欺凌与压迫。在展厅中,一幅幅照片震撼着我们:雷锋生前非常俭朴,他的军装、袜子都是自己洗补,有时还帮助其他小战士。在“六一“时,他和小朋友亲切交流,成为了小朋友们的伙伴。雷锋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只要你遇到了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雷锋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次假期的红色之旅,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社会实践和学习经历,我将以雷锋精神为指引,爱祖国,爱人民。做一个像雷锋一样的人。

篇9:参观红色景点个人观后感

星期六下午我来到补习班,老师让我们完成一个作业,在星期天“去某一个地方旅游或者在家里炒一道菜。”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旅游。

星期天早上,我正烦恼该去哪里旅游的时候,忽然眼睛一亮,心想学校要求我们去红色基地游玩,正好借这个机会,既能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又能完成补习班老师交给我的作业,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爸爸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告诉我和哥哥整理整理东西,现在就出发。我和哥哥听了这句话,非常激动,一蹦三尺高。我还拿了四瓶矿泉水放在车上,口渴的时候可以喝。

我们上了车就出发了。穿过一个个村庄,越过一座座山,过了一会儿,“咕咚,咕咚。”我觉得有点想吐,可能是我晕车的习惯吧。

到达了目的地,我打开车门用手捂着肚子坐在地上,肚子里可谓是翻江倒海。

过了好一会儿,我觉得好多了,才开始旅行。我们来到了一座森林。刚进森林看见一座石碑,碑上记载着:“隋国和趵国在交战,交战了几天,隋国就剩下了几百人的兵力。他们非常口渴,于是他们来到了这座森林,看见了一口井,他们把井里的水喝完了。井水赐给了他们胜利,然后他们打败了趵国。”

之后我们来到了马家沟,到了一座庙,庙里有一个大告示牌,上面写着:“张汉民,出生于1930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稷山县第一位党员。”上面还记载着从日军碉堡缴获的歪把子洋枪。

参观了红色基地,我和哥哥收获了许多革命知识,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

篇10:参观红色景点个人观后感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坐快吧来到了韶山,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

一下车,我们就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铜像面前,因为我们要在他的铜像前庄严的宣誓,我们是共产党的接班人,我们要争做先好锋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栋梁之材,为国家做贡献.之后我们又唱起来了宏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歌,歌声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他们都给我们拍照,我们都高兴极了.

我们宣完了誓后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处,那是用黄墙垒成的,房顶上大瓦已经被换了,可是那里面的床啊用的土炕啊都还在,毛泽东的邻居是毛四阿婆,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婆婆,里面还有水车,是用来划船的,毛泽东的家门前是一个潭,毛泽东小时候就是在那里游泳的,那水潭还是碧绿的,里面还有许多的小金鱼在游动.

然后又来到了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关于故事,我先来到了第一个房间,那里记载着19革命开始,中国和日本大战,还记载着有贺龙等领导的几位将军.我又来到了另一个房间,那里面有战斗用过的机关枪啊战斗机啊等好几部大枪,真的是好逼真,我吓了一大跳,真是栩栩如生,还有雕刻的[开国大典]的时候,对着讲机,要宣告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景象,使人看了就仿佛听到了这好消息......

经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知道了许多的事,也让我大开眼界,我真难忘这次之旅,我将永远铭记心中.

篇11:参观红色景点的观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的历史学了一遍又一遍,都是从书本的文字中了解感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们要在脑海中努力记背下来。然而,来到上海,有机会参观历史的遗迹,带着虔诚和崇敬的心情,默读着每一片土地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一大会址中,保存了很多当时遗留的杂志和书刊,透过玻璃仔细阅读当时的文字,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冲击,在当时的国内形势下,这些有着共同理想的青年走到了一起,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他们的努力,为美好的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当年一大在这里秘密的召开,而今时间逆转不回当时的场景,但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场面,因为每个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加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曲折无数,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怎不让人骄傲信服!时光不再,英雄虽逝,他们的精神长存,犹如黑夜的明灯盏盏,照亮着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

到徐汇区宋庆龄的故居,很想看看**宋庆龄的起居环境,看看她老人家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小洋楼很漂亮,看见她老人家的雕像,很慈祥,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宋奶奶分蛋糕,想象着她肯定是个很亲近的人。

文物馆内,藏有很多宋庆龄文物,如照片、来往书信、宋庆龄大学毕业证、藏书、生活工作用品、国务活动礼品、宋庆龄亲属物品以及历经磨难由宋庆龄保存的孙中山印章等。这些都成了宝贵的遗物。看见壁炉上方挂着宋庆龄和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后的合影,想起她当年是违抗父命与孙文结婚,但他们不离不弃的的爱情誓言令人钦佩。

宋庆龄出生在上海,九岁入上海中西女熟学习,19赴美国留学。正是因为她拥有这样的教育背景,奠定了她未来为党和人民贡献的基础。大学毕业后,她就到达日本,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她的故事值得我们纪念,我希望能给自己勉励,更努力的学习。

时间有限,参观的都比较匆忙,看了宋庆龄的`故居,也很期待看看我们伟大的国父孙中山的故居。

孙中山先生爱国爱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灵魂。让我想要了解他更多的故事。

1894年时的孙中山,年龄不过28岁,在日学医回国。 19在东京创办了中国同盟会,并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义”思想。 1895年至19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虽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得到了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19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19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走出纪念馆,又看到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这位伟人的不凡功绩,使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肃然起敬。这也让我想到,每个人活着,都要有自己的梦想,因为不能只是平庸的活着,梦想更需要努力去实现。孙中山先生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甘愿对他顶礼膜拜!

参观这些历史留下的印记,留给我们的是荡漾在脑海中无限的革命精神气息,他们把骄傲留给了后人学习,把美好生活留给了我们享受。在祖国这片土地上,我们要以积极向上的热情去开拓创新,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12:参观景点九寨沟个人观后感600字

乘着景区游览观光车,我们在五花海停下了脚步。

天色甚早,人还未簇拥,阳光洒落,花海美景尽收眼底,伴着愈来愈远的瀑布声,我们在岸边驻了足。

水是蓝的,在城里久居的我,不知多久未见此番景象。丝丝缕缕,光发生了折射,射入眼中的水是五彩的,蓝得透亮,绿得深沉,黄得耀眼。风儿掠过,水伴着风,风携着水,交相辉映,变幻莫测。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界,气候偏寒,气压偏低,水中的鱼只是小小的,在这澄澈的水中来回穿梭,如一群顽皮的孩童,在水中嬉戏,无忧无虑。

神情过于投入,不知不觉已走出五花海,进入了珍珠滩的境地。

九寨沟有六绝,珍珠滩就独有一绝——叠瀑。水从高处滑落,跌在了一小块平地上,又经过了三跌、四跌……一路无数次地跌落,缓缓地流进这珍珠滩这狭小的池水中,它虽无黄果树宽阔纵横、雄伟壮阔,也无壶口那般地势峻险、声势浩大,只是缓缓地流着,流出别样的风景,流出水应有的舒缓。后来听相关人士说,这儿曾是《西游记》结尾处的采景点,也许也正是因为这奇美的环境,如梦的水雾,才得到导演的青睐,酿成了永久的经典。

下山,进入了“九道拐”。它是一段盘山公路,不仅名字很神奇,感受也着实令人难忘。所谓九道拐,就是自山顶而下连着九个180度大转弯,很危险。据说这里经常翻车,以至于每一拐前方都有着极其醒目的特大路标:第一道拐、第二道拐、第三道拐……足见其危险性。因为180度急转弯太多了,我们坐着啥也不干,也早已东倒西歪了,在盘山路上不停地绕来绕去,绕得头晕脑胀,肚子里已是翻江倒海,那“吐”不欲生的一幕至今历历在目。

地震已过两年,九寨沟的自愈力让人惊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九寨沟人的努力下,大部分已恢复了当初原样。或许,每个人的一生正如九寨沟一样,或多或少总要经历些坎坷,唯有经历磨难才更为成熟……

——愿百年之后,仍有这童话世界,仍有梦幻九寨。

篇13:参观南京近代史景点的观后感

今天我随乐学小记者团一起参观总统府,虽然无数次的经过这里,却一次也没进去过,说来真是遗憾,所以我早早地从家出发,直奔目的地——总统府。

到了总统府,远远望去,庄重的大门上面镶嵌着“总统府”三个金光闪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往里走,鲜花、绿树、装点着古朴、幽静、充满民国风格的建筑。顺着印满历史痕迹的青砖路向前走,会看到四根红柱子,上面有一块匾额,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就是孙中山的题词,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老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我们也是一个个伸长脖子,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走过精致的长廊,我们来到了子超楼,这是总统府的主要建筑。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担任了93天的临时大总统。楼里面有很多办公室,最重要的是总统办公室,是孙中山先生办公的地方,蒋介石也曾在这里办公。总统办公室陈设虽然简单,但显得很优雅。子超楼内的电梯上方有一个像闹钟一样的显示楼层的机器,这个在现在的电梯从没有见过,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大家一边走一边还在谈论着这个电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孙中山纪念馆,这里陈列着许多有纪念价值的图片和资料。让我们对孙中山一生的事迹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如此的艰难不易,新中国的诞生更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不懈努力换来的。

在纪念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东西,每一样都有一段故事,导游阿姨的讲解非常生动,叫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好像身临其境。感觉我们已经经历了清代,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和新中国这四个时期。

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煦园休息,这是总统府的“后花园”,煦园虽说不是很大,但里面的风景很优雅。亭台沿着湖泊而建,小桥曲曲折折别有一番风味。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飞快,一晃我们参观了近三个小时,老师也告诉我们此次活动要结束了,真是有点依依不舍。

这次参观总统府,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浅。离开的时候我不断的回头看着,在我的心中,这座融入了中西文化,承载着几十年的历史文明的革命圣地显得更加的庄严肃穆了。也让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篇14:参观南京近代史景点的观后感

中山陵坐落于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导游说,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不由想起刚才在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孙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伟绩刻在石碑上,后人自由评说。就更加深了对先生的敬佩。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理想之钟”应长鸣———游南京中山陵有感

在通往中山陵园附近的路途中,公路两旁矗立着整整齐齐的参天古树,名曰“法国梧桐”。凉风徐徐吹来,哗哗作响的梧桐树叶似乎在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时王导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大树脚下好乘凉”的感觉。其实它有着自己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古树的健在见证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深沉持久的爱情故事,启示后代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珍惜爱情;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掉历史,不要忘掉曾为中华民-国之崛起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先辈们。

揭开了法国梧桐的神秘面纱,带着更多的思考和敬仰之情,我们走进了中山陵园。一座被严密茂盛的树丛层层覆盖的山城呈现在我的眼前,没有喧闹,没有繁华,一切树木与建筑都是那么的静谧与和谐。园内游客众多,老老少少,白皮肤黑皮肤的,三人一群,两人一伙的也有。然而,我却没有看到在陵园中嬉笑打闹的面孔,可见世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是多么地深切。

陵园的主路是一直向上延伸的,途中我们经过“博爱”坊,“天下为公”雕像大厅,每到一处,导游详细周到的解说更是增强了我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孙中山先生生平的事迹一点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代伟人的不凡与崇高是如何做到的?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身处一个和平安祥的年代,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激情和斗志被现实生活日益消磨殆尽,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当我们走到离墓室长达840多米的阶梯墓道之下时,从下向上放眼望去,一步一步地台阶笔直般通往中山陵墓,又直又高,听说是由392个石阶和10个平台构建而成。我准备利用体内蓄积的所有能量,一鼓作气攀登到墓室,然而每当我攀完几十个台阶,就得在一个平台上缓口气。最后当我们终于到达海拔高度为185米的中山陵墓时,回头望去,居然看不到一个墓道石阶,只剩下一块块平台,设计者的聪明智慧真是难以言表啊!攀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吗?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整个陵像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一名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才能创造出绚丽的青春。

篇15:参观南京近代史景点的观后感

那天,南京一直下着小雨,已是深秋。雨花台风景区很大,很寂静,很阴深。宛如外国的大坟场,庄严,肃穆。的确,它本身也是坟场,只是这片沉重的土地里溶解的是伟人的身躯和不朽的灵魂。

兜兜转转,反反复复地经过大大小小的湿石道,上面铺满的是法国梧桐的落叶,默默,也如当年的悲壮。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墓碑,没有人的名字,或许里面的人也不想留下。轻轻地在辛亥革命墓冢前放下一支黄菊花,带着激动和敬仰向他们鞠了三个躬。然后默默地离开,不是带者哀愁,而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走了好远的路,鞠了好多个躬,也想了很多。最终脚下的大路还是把我引到了纪念馆的门前,顿时一股寒气在我的全身蔓延。我不是第一次来这,记忆中里面是乌云密布的。我畏惧里面那沉重忧伤的背景音乐。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张无声的黑白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冤屈和惨淡。但是这一次我决心不再走马观花。

22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阴霾;10万,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烈士。至今只留下1500个名字和144张暗暗的黑白照片。年轻导游小姐的讲解很深情,声音也很动人,或许这更是因为故事的本身。

别人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割舍,什么都可以付出。那已有了三个月身孕的白丁香在牢狱中为什么如此坚决?投降,为了孩子?不屈,为了革命!当内心那作为母亲的内疚和革命的信念在交锋时,要作出抉择,远远比死的本身更为艰难。历史的那一天,一朵丁香花飘落在屠场,却带着勇敢和自信。此 时导游小姐的声音嘶哑了,我想她并不是第一次。

文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眼前椭圆的像框上镶着一个文弱书生的头像。鼻梁上大大的黑眼镜架让双颊显得更加单薄。但是陈子涛,作为《文卒》的主编,从来不是弱者。或文笔或灵魂,比谁都有力量。身份的暴露在当时就意味着投降或是死亡。在黑暗的牢狱中,除了饥饿和寒冷,每一天还有三四次严刑拷打等着他。每一次回来,伤痕累累的他,没有半声呻吟,却总会说:“要活得像一个人。”人,我想这个字的本身就富含意义。其中,无论在历史还是今天,它都应该是不屈和坚定的。

黑白的印记是先辈22年来走过的沧桑和劫难,也是我们今天前进的导航。历史留下的是无声的碎片,但他们从来不沉默。

篇16:参观南京近代史景点的观后感

盛夏的南京炎热异常。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广场上的我心里却如暴风雪侵蚀般寒冷。

踏入灰色高墙圈着的纪念馆,映入眼里的大广场上,是用碎小的石块建成的广场地面,人走在上面沙沙作响,1937年的冬天,逃难的人们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的声响是否也是这种沙沙的声音呢?入眼四望,鲜有绿色,枯木枯石黑墙组成了主体。纪念馆正面石壁上的馆名为邓小平亲笔题写,“1937.12.13-1938.1”一行黑色大字,这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一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0”,单单只看一个,这确实没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三的后加上五个零时,而且是死难者的数目时,那种感觉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啊!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过后,倒下去的总是无数的亡灵。因其无数,再加上年深久远,往往就只剩下一个数字。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没准在很多人那里,这个大屠杀就剩下一个数字,一个据说30万的数字……

石壁右侧,是用三跟柱子,五个圆形组成的和平钟,它在默默的警示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广场右侧是“冤魂的呐喊”主题雕塑,以当时没有被掩埋进去的尸体为主题,扭曲的人头,狰狞的面容,张开口却发不出生命的呼喊,无奈且无助的样子,后面是敞开的城门和城墙上的弹洞。青筋暴出,五指用力抓爬的手掌,能够从掩埋的深坑中爬出来吗?站在广场,心里竟然不知道该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一切的想法都过于简单,一切的语言都难以表达心里的感触!头上是惨白的太阳,尽自己最大的力度在炙烤大地,真羡慕它,可以发威来表述心里的愤懑,哀痛!

进入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一阵冷气扑面而来,可是,我难以找到舒适,却有一种阴冷、哀思的感觉随之而来,这里墙面也是以灰色为主题,没有生气的材料,营造了一种没有生气的氛围。整个身体被肃杀、哀怨、悲痛、愤怒等种种不明情绪所笼罩,心情也极其压抑。

沿着灰色石头砌成的阶梯拾极而下,进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镶嵌在江水中的汉白玉花环,花环前面是象征生命的“长明火”,每隔12秒,就会响起悠远的钟声,然后花环里出现一个遇难者的照片,花环的边上一万多张小照片时隐时现,像江水中不断浮现着落水的人,一闪一闪的。这些曾经的生命就是在这次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消逝的……序厅的两面墙体上雕刻着1万个遇难者名录,序厅顶部则以残破的城墙为背景,上面刻着中、英、日三国文字的“遇难者300000”,地面上则是星星点点的灯和长明火……凝重、肃穆,这是遇难者不屈生命的象征吗?馆内光线极暗,但依然可以看出和我们的名字一样的生命代号。屠杀,从来都是具体的,它是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现在这些生命以各自的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人头攒动,却声息皆无。连不到六岁的女儿也是紧紧拉着我的胳膊,跟随人群缓缓移动……

在这座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史料超过一万件,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卐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里正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张张照片展示出曾经的血腥历史,件件实物告诉我们无法掩盖的滔天罪恶,串串文字好象都化作滴滴血泪在向世人控诉自己的冤屈……桩桩件件,黑色、白色,白色,黑色,血腥色……那段不堪回首的中国的国难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展馆的尾厅部分,有一间不规则的半开闭屋子,屋子下边是清冽的水,而屋顶上每隔十二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滴下,同时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的灯光会亮起后再熄灭。这是因为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平均每十二秒就会有一个中国同胞被杀害……12秒,何其短暂,滴答,滴答,水滴落下,生命被迫结束……

展馆外,二百二十二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刻在铜板上永远地留在纪念馆内。其中脚印大多都有伤残,有的只有四个脚趾,有的只有三只,还有一位有一只脚。

其中,最为叫人触目惊心的是原址原貌展出的葬我同胞的“万人坑”。堆堆白骨,垒积成山。从骨型上可以看出来,这其中有只有几岁的儿童,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青年,有老年,有姑娘,有妇女,有老妪,有学生,有劳工,还有放下武器的民兵、军人,无数的百姓……其中一具颅骨上面,还保留着清晰的弹孔。种种姿势,俯,仰,侧,爬,曲,直……头颅和身体分开的,四肢不全的,几具甚至十几具摞在一起难以分清彼此的……它们似乎都在无声中向我们控诉着,呻吟着,呐喊着……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这段不应该过去的过去。而这,只不过是当年30万遇难者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一种难以形容的痛,在一点一点吞噬着我的心。思绪也不知怎的穿越了时空,我似乎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了无辜百姓惨死在敌人无情的炮火中,看到了积贫积弱中国在任人宰割、欺凌……女儿拉着我的手,“妈妈,快走吧,我好害怕,晚上会做噩梦的!”孩子啊,你可知道,不仅仅是你,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真实的噩梦啊!七十年前,多少生灵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之下成为冤魂……多少土地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下变成焦土……

和“万人坑”紧连的是碑林,祭场,冥思厅。冥思厅室内水池铺贴黑色花岗岩石材,贮满清水,池内的烛灯与镜面黑色花岗岩交相映辉;十二米高的照壁上则安装了“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八句话,闪烁有光,直入人心。站在照壁前,我把这八句话念了一遍又一遍…

步出冥思厅玻璃幕墙后,便是和平公园。道路两侧清水涟涟,在微风里波光闪烁。南侧青山松柏、北侧胜利之墙浮雕,向远处望去,则是耸立的和平雕塑及水中的倒影,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这是现实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战争的硝烟虽已熄灭了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战争给人留下的痛却是骨铭心的。七十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这座古城里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忘去;更不会因少数人的否认而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所遗忘。相反,它会是一块明镜,时时刻刻发出耀眼的光茫,永永远远警醒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醒目地显示在展厅展板上,道出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同时刻在我心里的还有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的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这黑色的记忆也将深深刻在我的内心,刻在幼小的女儿心中,刻在所有游览过此地的人们心中……

篇17:参观北京颐和园景点的个人观后感

颐和园,是清朝时期建成的一座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的皇家园林。

之前,我去过故宫和恭王府,但是当时买票就画了很长时间,进去之后也是人山人海。于是,这一次我和爸爸六点多就到了颐和园门口,当时除了我们便没有别人了,买票也是非常的快。进到里面,也是没有人,但是,却有了满目苍翠。记得那石阶之上,有着一座大殿,大殿的后面有着佛塔。想必,那大殿便是皇上忙于政务的地方。过了大殿,便是树,几百年的古树,三四百年的树依然挺立着,树底下便是草了,生机勃勃焕发着光彩。仿佛,此时此刻我正傲游在生命之海中。顺着路牌,我们来到了西提。这里是仿照西湖而建的,一地绿茵,配着古风栏杆,中间是一个小池塘,里面满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菡萏。风轻轻的吹动柳枝,柳叶飘落在水上。

但是这还不是最美的。

我和爸爸买了船票,小舟静静的漫步在万寿山前,我趴在栏杆上极目远眺。万寿山充满了威严,那佛塔熠熠闪光,神圣端庄。万寿山充满了生命,一片绿芒覆盖其上,山上树可许千万棵。万寿山充满了神奇,仿佛是神来之笔。船继续地向前行驶,仿佛每一秒都是一副完美无缺的国画,一张世界级的照片

船停在了十七孔桥前,它建于昆明湖上,链接湖中的山,十七孔桥上雄狮百头,洁白无瑕。在桥上望去,好似这里已不再是京城,而是乾隆帝心心念念的江南啊。脚下,水清如玉,两岸,杨柳微斜,闪出一片苍翠,一片和谐淡雅。

万寿山顶,便是一座佛塔。太阳被佛塔顶在了顶上,望上去,不知是佛塔之神圣,还是太阳之耀眼。佛塔的最上面还有一座塔,里面是一个观音像,神圣不可及,四面红墙,金银祭品。从那里往下望去,可观颐和园之碧波如洗,但仍不可尽观昆明湖。山上尽是佛塔,大大小小的,绿色的顶子,更显和谐。

这里给人的感觉比故宫舒服多了,这里没有高大而不可及红墙,也没有那严肃到令人窒息的大殿,这里没有拘束,只有自然。比起那紫禁城,这里便没有那个“禁”,倒是多了“闲”。恭王府呢也是很严肃的,然,也还是有一些自然的情趣所在的,不像紫禁城写满了无情。但是呢,它的湖中亭又怎能比颐和园的湖中青山。它的情趣也不过是压抑的释放,终究是有拘束的,人为的,是低微的。不像这里,山水相依,自然而成,充满了贵气,充满了生气,充满了自然之气,充满了和谐。我呢,拿着手机到处跑,到处照,也没有了严肃。但是当时在故宫的时候可是不敢这样的。

可能是,这里没有那么多的金碧辉煌吧。

可能,真正的美丽是自然吧。

可能吧,这里真正让人赞叹的是自然,是“道”是“佛”……

篇18:参观日月潭景点的个人观后感600字

日月潭像一块美丽的“宝石”,嵌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它的中心是拉鲁岛,岛北边的湖如一轮太阳,岛南边的湖如一轮弯月,活脱脱就是一个惟妙惟肖的古代象形文字——明。这个壮丽的湖泊名扬四海,我在距离台湾很远的西安就早已把它的名字记得滚瓜烂熟,所以当我听说我家人要去日月潭时,心情无比激动。

车子行驶在去日月潭的路上,看着路上窗外往后飞逝的建筑、树木,我还是觉得太慢。渐渐地,终于看到四面环山的日月潭了。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远山如黛,淡蓝色的湖水笼罩在白雾中,像披了一层纱,这纱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日月潭就像一位含羞的少女,微笑着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坐在船尾的小棚下,我端着相机拍着风景,开动的船尾溅起朵朵水花,像一条水龙在船后护驾,湖面波光粼粼,湖水一会儿变成蓝色,一会儿变成绿色,五彩斑斓的色彩让人迷恋。湖中有一座木板拼成的人造小岛,岛上绿树浓荫,木头雕刻的猫头鹰像这个大森林城堡的主人,矗立在岛边的栏杆上。

船行到了拉鲁岛,这个岛把湖泊分成了两半,山上林木苍翠,但山并不高。我登上半山腰,只见一座寺庙拔地而起,门上挂着一块木匾“玄光寺”,这座寺有两层,第二层上不去,寺门前有一块石头,写着湖的大名——“日月潭”,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排着队和这块石头照相留念。

雨中,我们没有继续上山,而是从山的另一面下去了。这边是公路,向下走,一面是长满青苔杂草的山石,一面是长在山边的参天大树。

山脚下,很多人买鼎鼎有名的阿婆茶叶蛋,我买了四个,本想和妈妈一人一个,先吃两个,留两个晚上吃,可是茶叶蛋太好吃了,我们把四个全都吃了,吃完满口留香。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坐着船离开了。在细雨中,在薄雾里,日月潭充满了淡淡的诗情画意,它是否也在轻轻地述说着对我们的依恋呢?我爱美丽的日月潭。

篇19:参观日月潭景点的个人观后感600字

“妈,暑假我们去台湾的机票定了吗?”“现在才三月份,还早着呢!”“你可别忘记了,我跟紫萱约好了,到时她要带我们去日月潭,阿里山玩呢!”

原来去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文化交融,和谐脉动”闽台夏令营活动。破冰活动后,我认识了台湾小朋友——紫萱。第一天中午,我便领着她到家里做客。全家人听说台湾小朋友要到家里做客,都忙开了。不一会儿功夫,一桌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妈妈端上了她的拿手菜——蚵仔煎,笑着说:“小妹妹不要客气,就跟家里一样,今天做的都是厦门的特色菜,快尝尝!”我们便开始吃了,紫萱夹起一块姜母鸭,送到嘴里,还没吃完就嚷着:“好吃,味道跟家里的一样!”这时,奶奶闻声而来,用闽南话说:“囡仔,台湾与大陆本是同根一脉,口味当然是一样的。”“阿姆,我台湾的阿姆也是这样说的。”吃完午饭,紫萱还用闽南话与奶奶拉起来家常。离开家时,奶奶站在门口,叮嘱说:“囡仔,有空经常来家里坐坐,咱们本就是一家人。”我们走出院子了,奶奶还在向我们招手。

下午,我们玩了闽南童玩,滚铁环,踩高跷,跳格子……短暂而愉快的三天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了。到闭营时,我们已成了一对无话不说的好姐妹,面对离别,我心里满是不舍。就在她要走的时候,我们相拥而泣。我拿出印着厦门风光的日记本,对她说:“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她接过后紧紧地抱在胸前,抽泣着说:“常联系。记得来台湾看我。”“会的,现在交通非常方便,等放假了我就去台湾看你。”“好,到时候我带你去阿里山,日月潭玩。”这时,奶奶刚好过来接我,看到这一幕,激动地说:“两岸同根同源,有空过来看看,咱是一家人。”“对,咱是一家人!”我们俩不约而同地说道。离别后,我们经常在网络上联系,感情越来越深了。

我望着地图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割不断的是血脉亲情,相信不久的将来,和平的曙光就会到来。

篇20:参观日月潭景点的个人观后感600字

来到台湾,当然要去风光秀丽、闻名世界的日月潭了。

日月潭位于台中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中也是台湾唯一的一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日月潭的湖面海拔高760米,面积大约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为30米,湖的周长约为35千米。

在日月潭的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名字叫做“拉鲁岛”。因为这个小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取名为“日月潭”。

坐上电动游船,倚靠着船上的栏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吧!只见日月潭被四周翠绿的的群山环抱着,碧波荡漾、辽阔无垠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闪烁着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酣睡一般,景色好美啊!

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远远望去,湖中央的那个小岛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形成了“青山拥碧水,明潭抱 绿珠”的美丽景观。怪不得清人曾作霖曾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日月潭时,也说它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

因为在参观时下起了细细的、犹如银丝一般的小雨,所以整个日月潭好像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这使得周围的景物变得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世界中的梦幻仙境一般,那么奇妙,那么神秘。

300年来,日月潭就凭借着“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特景观而驰名于五洲四海,成为了宝岛台湾的诸胜之冠。

我爱风光秀丽迷人的日月潭!

相关专题 雁门关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