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困惑作文

北瓜吹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北瓜吹雪”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黛玉的困惑作文(共18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读黛玉

黛玉一生的还泪之旅不啻于一部悲哀史,她的悲哀超过了作者笔下所有的泪人,令人感伤肺腑。哀莫大于心死,焚稿断痴情是一种怎样的心痛,也许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人似黛玉这般了然于心。那瞧悴的面容,那柔弱的身姿。那桃儿般浮肿的双眼里攒射出的忧郁,让人不忍凝视。风一般也好,仙一般也好,黛玉无疑是幽怨的化身。及至读到相关文字,更是目不忍视。那豆大的字一个个进入眼里,每每结为零落成线的泪珠,滴在纸中,伤在心上。书上的“黛玉之死”一节足看了两月有余,往往是刚执书,便不忍卒读。

也许潜意识里我不想去接受高鹗续作中这过于悲哀而又绝情的离去,冷漠而凄凉。或许作家刘心武考证下的“沉湖之说”更合我意。沉湎于她的诗意,就如徐志摩先生笔下“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般轻松,忘却那“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凉。

偶然一次在书本上看到一份问卷调查,问男士在林、薛、史三人中会选谁作为终生的伴侣。我不屑一笑,心想,当然是林黛玉。而翻之结果,大失所望:薛占头魁,史次之,而林只有可怜的几票,且理由也令人发笑。我愕然。也许我正如宝玉一样,心中已许下了黛玉,便再也容不下别人,

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还是在所谓开放自由的现代社会,薛无疑是最好的居家之人,或者说薛的虚伪做作与富于心计不过是生活不可或缺的技能与手段,而黛玉只能在近乎诗意的'境界中存活下去。过于完美的事物总是短暂不能延续的,这正如黛玉零落飘散的生命。

对于黛玉,读之越多,愁思疑虑越深。生性敏感、世事洞明的黛玉在一幕幕的生活小事中应该早已明白:宝玉不可能成为她生命的依托。聪敏的黛玉却又为何苦苦追求,至死不肯放下这杯慢性毒酒,不肯放下这杯毒酒而继续诗化的生命?

篇2:黛玉吟

黛玉吟

风,憔悴怜惜,

淡淡忧愁罔窗前;

花,如雨飘落,

缕缕伤感亦颜容。

林妹妹,是你吗?

是你在让飘零的花雨沉睡吗?

诗人词人不曾为落花停留,

而你为何为残花举颂?

花飞花落花满天,

魂消香断有谁怜?

多愁善感泪人儿,

惆怅葬花梦一场。

篇3:祭黛玉_

祭黛玉_800字

拭去了泪光点点,忘却了风刀霜剑,抛下了木石前盟。你,静静睡去。一弯冷月,一盏残灯。

幼年失母,少年丧父,寄浮萍于汪洋。病痛彻骨,忧思锥心。一年三百六十日,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如今,泪已尽,情已了,不如归去。

床畔,炭盆燃尽。你的才华,你的希望,是它最后的燃料。你海棠般娇羞的形容,你菊花般孤高傲世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叹息,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火中消隐。只有那宣的洁白,墨的芬芳,那火中仙逝的一张张诗稿定格为一种永恒。你用诗慰藉心灵,你用泪灌溉爱情,你用生命守住灵魂。一盆火,何等干净!质本洁来还洁去,你的身躯,你的灵魂,你的笔墨。

架上,鹦鹉伫立。凝视着无边的黑暗,倾听着无边的寂静。它曾目送你“手把花锄出绣闺”,它曾聆听你“口齿噙香对月吟”,它曾陪伴你“眼空蓄泪泪空垂”。它吟咏着你的吟咏,叹息着你的叹息。今夜,它懂事的默默无语。可我知道,明天它会在另一个屋檐下痴情的'唤着姑娘。

墙边,花锄斜倚,暗香残留。它曾帮你收拾落英,它曾帮你筑起香冢,它曾扶你独立东风。它传递着人与花的低语,它浸染着泪与血的执着。明天,它再也感觉不到你指间的颤抖,再也抚慰不了落红的飘泊。梦断潇湘,犹怜落花。

窗外,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明天,还有谁怡然于这份淡泊,还有谁陶然于这份幽僻,还有谁一支纤笔千竿竹,还有谁一条焦尾万酹愁?只有斑斑香痕是永恒的记忆,也是你留在世间的唯一印记。

是爱情的幻灭,是病势的沉重,扼杀你如花美眷?是,也不是。你的敏感,饱尝着世态人情的炎凉,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呕心沥血;你的深刻,承受着流年似水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的执着,寻觅着灵犀一点的知己,怎能不瘦比黄花。是生命的纯瘁注定了生存的失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你的追问,是屈子的独吟,是阮籍的长啸,是东坡的把酒问天,永远没有答案。“一掊净土掩风流”是最好的结局。带走一片冰心,留下万般思念。

但愿,灵河畔,草色依旧。

篇4: 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

阅读精选(1):

林黛玉是怎样死的?红楼梦林黛玉简介: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母亲早亡,寄住在贾府,后父亲病故,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林黛玉生得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与宝钗不分第一第二)。作为一个极具美学含义的小说人物,林黛玉已经成为女子多愁善感的代名词。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主角,也是曹雪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百年来,人们对红楼主角众说纷纭,有爱林憎薛者,也有拥薛贬林派,对林黛玉的死更是有多个版本,高鄂的版本是气病交加而亡,而红学专家研究曹雪芹的原稿得出的结论是自杀。

小说《红楼梦》中,黛玉听说宝玉结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她自料万无生理,就将作为自我和宝玉感情见证的旧帕与诗稿付之一炬。贾府上下忙于娶亲,无暇顾及黛玉,还把她的丫环叫走使唤。黛玉在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后便去世了。而此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娶亲的音乐之声,潇湘馆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阅读精选(2):

林黛玉到底是怎样死的?

就应要从三个角度来看待林黛玉的死:

一、众所周知,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赤霞宫神瑛侍者即之后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当泪水还尽时,林黛玉就该回到太虚幻境了。所以,她的死能够说是命中注定的。

二、从社会角度来看,当时的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那个时候的女子是务必遵守三从四德,不能够违背。但林黛玉与贾宝玉一样,是一个不愿意屈服的倔强的人。那个时候倔强的女子是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所以,林黛玉会死。能够说,如果她没有那样的前世,如果她能像薛宝钗那样三从四德,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三、从个人角度看,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贾府的人,是她们逼死了林黛玉。在给宝玉想亲事时,贾母和几位夫人都觉得林黛玉身子弱,万一哪天突然去世了,倒要让宝玉痛苦。既然如此,不如让薛宝钗做媳妇。于是,在一群妇人的欺骗下,宝玉稀里糊涂地娶了薛宝钗,林黛玉最终是含恨而死。紫鹃之后也说了,林黛玉即将离世时还没说完的话是:“宝玉,你好狠心。”由此看出,林黛玉是为情所困,为情所去的。当然,也有人说她是病死的,那我们能够想想看,如果不是贾府的那些人,如果不是因为喜欢贾宝玉,林黛玉会发病吗?

阅读精选(3):

林黛玉是怎样死的?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很多人认为林黛玉之死的描述,显得过于仓促而不完整,并且其中也有许多的疑点。在书中,林黛玉显然是病死了,得病时明白宝玉结婚的消息,一气而亡。多年以来,关于林黛玉之死,有了很多说法,红学家们也聚公不断。有人说她是赴水而死,也有人说她是上吊自杀,也有人说她是被人谋杀……我们搜集了有关的各种说法,与读者共享……黛玉因相思和受诬“眼泪还债”而死黛玉受诬与贾家择媳黛玉之死与贾家择媳无关。因为“金玉姻缘”乃是黛玉死后才有的事。这从前八十回中“伏脉”:“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在“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之后即可看出,意为元春促成“金玉姻缘”是在黛玉死后。“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云“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也明说木石之盟在前,金玉之缘在后。而写黛玉的曲子《枉凝眉》只是说宝玉被迫离家,宝黛两地相思,最后导致黛玉“眼泪还债”“证前缘”而死,丝毫也没有涉及宝钗和“金玉姻缘”,这正是因为黛玉之死与此无关。咏宝钗的《终身误》却写到宝、黛、钗三个人,团为“金玉姻缘”的不幸与宝玉始终不忘黛玉有关。贾母不是宝黛感情的破坏者,而恰恰是护法神。一些研究者根据前八十回中一些表面现象断定雪芹原著八十回后也有贾母弃黛取钗的.情节,

实际上都属皮相之见,完全站不住脚。如第二十二四写贾母特意为宝钗作生日,似乎是贾母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的“伏线”,但这一回中有一条脂批明明说“……

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不闻为作生辰,却云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此书通部皆用此法瞒过多少见者,余故云不写而写是也。”可见正面写贾母给宝钗作生日,而黛玉过生日反是“不写而写”,乃是一种写作方法上的出奇制胜,与未来的“金玉姻缘”毫无关系,脂批不明明说“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吗?正因为对“溺爱之人”不正面写作生日,才是“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又如有一次宝玉招着贾母称赞黛玉,结果反赞了宝钗,似乎也是贾母喜钗厌黛的依据。殊不知那里面有着很深的人情世故,贾母当着薛姨妈称赞宝钗乃是十分自然之事,如果她对薛姨妈不赞宝钗反而夸奖自我的亲外孙女黛玉,倒是十分可笑的,不通情理的。还有人说贾母在“破陈腐旧套”时批评女儿倾心于一个男人为“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就是为反对宝黛恋爱,更属牵强附会。早在第一回中雪芹就对那种“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的陈腐旧套大如鞭挞,第五十四回作者但是又借贾母之口予以指斥罢了。这只说明雪芹对“陈腐旧套”的厌恶之深,与贾母对宝黛恋爱的态度毫不相干。当然,这段话出自贾母之口也贴合贾母太上权威的身份,贴合她见多识广,阅历颇深的年龄和个性。至于书中曾写贾母询问宝琴年庚八字,薛

姨妈心中“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便说出宝琴已有了人家,似乎贾母已排斥了宝玉配黛玉的可能。殊不知作者在那里只是借宝琴“间色”而已,因为宝琴是书中“陪客”,并非主角(见《薛宝琴不入薄命司》)。何况,如果说贾母想为宝玉求配宝琴没有思考熏玉,她不是同样没有思考宝钗吗?总之,前八十回中并没有贾母反对宝黛恋爱的任何“伏线”。相反,前八十回中屡屡透露出贾母正是宝黛恋爱的保护者,之后只因贾母早死,种种事出十分,才造成了宝黛恋爱的杯具。第二十五回凤姐对黛玉开玩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样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官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凤姐笑道:‘你别做梦给我们家做了媳妇,你想想’,便指宝玉道:‘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点玷辱了谁呢?’……”甲戌本有脂批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庚辰本有脂批说“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可见宝黛之配已为贾府诸人所公认,那首先当然是得到了贾母的默许。如果贾母反对宝黛恋爱,那

么那样精明和善于逢迎贾母的凤姐,怎样会公然拿宝黛恋爱开玩笑呢?

李纨称赞风姐“诙谐是好的”,正因为宝黛之配合府公认,尤其合老太太之意,风姐的笑话十分聪明而对景。贾母喜欢宝钗不假,对李纨那种温和贞静的性格也曾予赞扬,但她似乎更偏爱凤姐、黛玉那种能说会道、有棱有角的性格类型。陪侍贾母的鸳鸯不是好惹的,而从贾母那里出来的晴雯也是敢笑敢骂,锋芒毕露。第七十八回贾母对王夫人说:“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样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们那模样儿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能够给宝玉使唤得。”而对王夫人挑中的袭人,贾母则认为“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并不十分喜爱。尤可注意的是,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贾母挑中晴雯“给宝玉”,正暗伏她桃中黛玉与宝玉相配。

又第五十七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薛姨妈向宝钗说道:“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惧全?”第六十六回兴儿回答尤家姐妹询问宝玉状况时说“只是他已有,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大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这些描述无非说明宝黛之配已为贾府上下人等公认,“故每每提及”,以便为将来“岂其不然、“如何心事终虚化”的反跌作铺垫。宝黛感情酿成杯具与宝钗无关。从前八十回所写宝钗性格看来,她绝不会在黛玉还活着的时就答应同宝玉订婚。宝钗绝不是如程高续书所写那样是个鸠占鹊巢的奸人,“一心想登上宝二奶奶宝座”的伪君子,恰恰相反,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其品格是很高的(这丝毫也不影响她是封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当她婚后了解到宝玉仍钟情黛玉时,才能够成为对宝玉“齐眉举案”的“高士”,成全宝玉的品格。参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及拙作《薛宝钗的“金玉姻缘”》。

篇5:致黛玉

时光斑驳了年华,岁月浸染了心境,而那些被光阴挽留的情怀,终是留在记忆深处,芬芳了生命。——题记。

洛阳城旁的老树根,像回忆般延伸,听见前世谁在泪语纷纷。翻开一卷《红楼梦》,我听你倾诉一世情殇。

初见,在贾府。你因无玉惹他生气而独自神伤。为何神伤?是因为他翩翩少年的形象打动了你,还是因为前世注定的纷乱姻缘?后来你与他渐渐熟络,各自怀揣少年少女的朦胧心事,两人时而拌嘴时而和解,彼此却是明了。

思念,集锦帕。你情意绵绵地在锦帕上题诗,将欲说还羞的心思写在他赠你的锦帕上。虽然有了宝钗,有了“金玉”,但他带你如初,令你心安。你便天真地以为,“金玉”不会成“良缘”,你以为已确认过眼神,便是遇上了对的人。然而,你的一番轻易终被疯癫后的他轻负。

流连,在最后。当你缠绵病榻不久于人世时,他却要与宝钗成亲了。新婚喜悦之乐声于你不知是如何锥心。你们两人,一个以为要娶的是自己喜欢的人,一个为自己喜欢的人娶的不是自己而难过,这一切多么像一场笑话!你还是离开了,桀骜的仙草还是凋零了,故事还是悲哀了,我却承受不住了。多少个雨夜,念及你的过往,我伏案痛哭,勾起惆怅。

掩卷,你苦笑,望着我轻吟还未道出的心事:青石板上的月光照进这山城,我一路地跟你轮回声,我对你用情极深。

或许宝玉的前世——那块玉只是想品人间百态,一不留意却卷入了这场百年绝恋;或许黛玉你只是想在贾府平安度日,再嫁得如意郎君,却踏进了这场无休恩怨。当真是痴心轻付,深受其苦。我柔声问:你后悔吗?你用粲然笑意告诉我,你不后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怜取眼前人,怜取眼前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黛色幽梦,玉珠光转。我,在你的寂寥情怀中感叹。

篇6:读黛玉作文

读黛玉作文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住潇湘馆,称“潇湘妃子”,绛珠仙草转世,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孤标傲世,兼有旷世诗才,可惜红颜多薄命,为爱流尽了泪,香消玉石陨。

她才华横溢,在初结海棠社时,以《咏菊》《问菊》《菊梦》三诗夺魁。“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棵开花为底迟?”更是将菊问得无言以对,同时又是她自身性情的体现。

她贴心下人与紫鹃以姐妹相称,试问贾府中有谁这样做?凤姐自私冷漠多的只是使唤下人,宝钗虽深得下人心,却只因她圆滑世故所驱并未将下人平等相待,虽说香菱学诗时住处较宝钗更近,但她却向黛玉请教,因为黛玉待人更为真诚。

她性情孤傲,叛逆,不似宝钗般做作,在周瑞家最后送她珠花时,她直抒胸臆,“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让本对她不上心的周瑞家一声儿也不敢言语。在宝玉被打过后,宝钗送药,并虚情假意地劝宝玉改邪归正,虽说黛玉只是将两眼哭肿得如桃儿般并无过多说词,却比宝钗的说辞真实太多。

宝钗善柔黛玉善钢,宝钗用曲,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正是如此,黛玉不得姊妹,不得于舅母,不得于外祖母曲高和寡,在外人看来,黛玉尖酸刻薄善妒,但在我看来,这仅是她自我保持的`一种方式罢了,于她而言,父母双亡,独自寄宿在水深火热的贾府是痛苦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而她唯一可寄托的仅有视为知己的宝玉,她在乎宝玉,可宝玉多情,“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对于生活感情的不顾,她只能吟唱“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黛玉终是遭算计,在宝钗成大礼的晚上,焚稿断痴情,泪尽气绝,身边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

篇7:黛玉的作文

关于黛玉的作文

关于黛玉的作文

黛玉

看了《红楼梦》以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呢?

林黛玉出身于豪门,这意味着她有用不完的钱,身边什么物质都不缺。这样,会有很多人想巴结她。她有天仙般的美貌,她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在街上,回头率肯定是百分之一百,每天肯定会有很多帅哥问她拿QQ号码,手机号码,她是所有男性的梦中情人。但她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流眼泪,虽然有时真的很烦,但我想会有很多的帅哥去关爱她,去为她擦擦眼泪。以她的美貌,肯定可以去当明星。如果她当了明星,一定会红遍全世界,会有很多粉丝,受万人爱戴。凭她的才气,也可以去当作家,她会成为中国新一代的美女作家,到时候她会很出名,她的文章、她的书会无人不知。

林黛玉那清高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在当今社会很容易得罪人的`。但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那是因为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没有人替她作主,那样的性格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但现今社会,是个开放社会,男女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都有为自己做主的机会,那么林黛玉就不会有那清高孤傲、尖酸刻薄的性格,她会变得越来越坚强,成为女强人,她再也不会轻易流下一滴眼泪!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得了肺结核。这个病在当时是个绝症。但在现在,医学昌明,那根本不是什么大病,以那样的出身,那样的生活条件,要治好那个病根本就是小菜一碟。那么林黛玉的寿命会更长,她的生活会更精彩!

如果林黛玉生活在今天,她不会天天以泪洗脸,她可以过得开心,过得高雅,过得风光,可以获得名利双收。她的一生会越活越精彩!

篇8:黛玉葬花作文

黛玉葬花作文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电视中响起了悲伤的歌声,凄婉动听,把我也带到了大观园。

今天是饯花会,大观园中热闹非凡。众姐妹身着绫罗锦缎,正在往树上挂用花瓣枝条变成的物件。满园中绣带飘飘,桃红柳v,实在是一番盛景!

宝玉不见黛玉,低头发现许多凤仙石榴的落花,便把花兜起来,奔向花冢。

来到花冢,听到山坡那边传来哭泣的.声音,便闻声而去。原来是黛玉昨日吃了,正暗自伤心。今日又是饯花节,看见这些残花,勾起愁思,正在掩埋它们。只见她身着淡绿色衣裙,低低的发髻上绾着一朵浅红色,与身后的古墙,褐色砖瓦交相辉映。她握着锄头。挖了个坑,将那些残花碎片缓缓放了进去。念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g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是啊,她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甚是悲惨。但却从不低头,卑躬屈膝,骨子里依然带着那份清傲与高洁,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洁白无瑕,高洁傲立。土越埋越深,而黛玉也泣不成声,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到不禁伤心起来,倚倒在树边,怀里的花撒了一地。黛玉声声叹息,悲花悲己。我想这既是花的一生,也是她的一生吧。她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身世凄凉,病疾缠身。整日郁郁郭欢,茕茕孑立。好不容易得了个知心的宝玉,却病死在宝玉与他人洞房花烛之时。从此香消玉殒,不复存在。一生多愁善感,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便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一阵风穿过窗户吹到我的身上,凉飕飕的。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是上天在为黛玉不公吧,在为她哭泣吗?想着想着,泪水不禁浸湿了我的眼眶,滴进我的心中。

篇9:困惑

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社会是那样的精彩。然而,在这美好生活中,却总会有一些人,给这美好二字加上引号。

生活中,能独自一人静一下,看看优美的文章,是多么令人神往,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芝麻般的小事也常常事与愿违。“书呆子”,这声音太刺耳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多一分理解?

在回家的路上,好心的想扶起一位摔倒的小朋友,“这么大的一个学生,还欺负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唉,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多一分信任?

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位老爷爷上来,我下意识的站起来让座。但是,还没等我说出口,旁边就挤过来一位年轻的大姑娘,面对老爷爷的无住助与无赖,我内心觉得对老爷爷挺愧疚的,真不是滋味。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多一点关爱。

生活中就是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根本就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他们又是可悲的,因为生活毕竟是美好的,然而,他们却不懂得珍惜,更不懂得享受,又何来快乐与幸福。

朋友,请你们好好的反省一下吧!一起用真心去创造一个”真“的未来吧!

篇10:困惑

春姑娘来了,小燕子姐妹也从遥远的北方飞回了温暖的南方。

燕子姐妹路过一条小河,闻到了一股恶臭。燕子妹妹很奇怪,便问燕子姐姐:“姐姐,为什么这里的气味这么难闻?”

燕子姐姐也很奇怪。忽然,她想到了一个办法,说:“妹妹,你别急,让我去问问太阳公公吧。”

过了好一会儿,燕子姐姐才找到太阳公公。

燕子姐姐问太阳公公:“您为什么要藏起来呀?”

“并不是我要藏起来,”太阳公公叹了一口气,又指指自己下方的工厂说,“是工厂排放的废气遮住了我,我也没办法呀!”

“那小河为什么散发出一股恶臭呢?”燕子姐姐又问。

“哎--------,是人类乱扔垃圾,工厂经常排放污水,污染了小河。”太阳公公无可奈何地说。

燕子姐姐终于明白了,她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太阳公公,再见!”便向燕子妹妹飞去。

燕子妹妹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围着姐姐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怎么了?”

燕子姐姐心情沉重地把太阳公公的话告诉了妹妹。

明白了一切的燕子姐妹沉默了,她们默默地注视着小河,心中都不禁感慨:再这样下去,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人类的未来将是怎样--

篇11:困惑

有一位上初二的姐姐,我们是通过“好友问问”的栏目而结成网友的。我曾经帮助过她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她向我求救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每一次努力都不会有结果?”我想告诉她--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结果。但是看着她像吐苦水一样地打着键盘,聊天的窗口上显示着“正在输入”,我于是便打消这个念头,还是不能这么说呀! 是呀,为什么每一次努力都得不到结果?她的学习方法一定是出现问题了,不然,就是因为知识漏洞!我以我个人的经历告诉她:“这只是一种考验,风雨过后,彩虹依旧迷人!” 可是为什么我能够帮助得了别人,对于自己的困惑却无能为力呢?原来,这还得回归于思想认识上!是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它们之中的一种,造就你的命运!

篇12: 困惑

困惑,一谈起这个词,真的是迷茫极了,总是找不到答案,内心在沉思着。

我困惑许许多多的事情,为什么我不能变得坚强?自己的学习为什么不太好?但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还是发自我内心的那一份坚强。

我虽是一个开朗的女孩,但总在爸妈眼里称之为“娇女”,并且为我题上了一句话:“娇女泪多。 ”我抱怨自己的无能同时也感到不服气,我总以为我学会了坚强,理解了坚强。但朋友们却反驳我说:“我怎么没看出来呀?”似乎带着嘲笑的语气。因此,我经常被坚强所困惑着。

自己不论多大的困难――闯过去,他们为什么对我还是不满意。也许就是我爱哭的原因吧,曾经有两次训练,分别是排球和跑步,都称之为“魔鬼训练”,唉!一谈起来都可怕极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觉,跑着跑着就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之后的我却越来越困惑了。

人生路上多困惑,坚强只是一个词而已,我却怎样也得不到答案。现在从那个乐观的我变得像一只孤零零的兔子未解答案而困惑着。为什么你们会说我,我做的为什么不好。每每想起,心头的感觉总是凉凉的,当成功后却有一种快感……

幼稚的我总相信平凡的沙砾一定会变成耀眼的钻石,但我在不断追求着。直到有一天,我见证了我信念。贝多芬患有耳疾后依然执着的追求着他的梦想,这才使他创作更多的作品,走向成功之路。著名的作家张海迪,她面对失去双腿的痛苦,她拥有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在文学的史坛上创作出了更多的辉煌。

现在我明白了,当一粒沙粒在贝里,但它早确定了它的一生,但需通过更多的努力,他注定会成为一颗耀眼的珍珠。我现在要为自己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使我的困惑得到答案。come on!

现在的我虽说有一点迷茫,但我的心却豁然开朗。

篇13: 困惑

人生路上,多少“云雾”挡在路前,以危险的方式来恐吓你,使你蒙蔽了双眼,你又能否冲破这道墙,去迎接前方灿烂的阳光。

――题记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出生、成长、死亡等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风霜雪雨的到来,但是,只要我们目标坚定,意志坚强,一定会迎来灿烂阳光。这不,我就跟你们分享一个属于我的故事吧。

这是在一个暑假,那时我还不会游泳,爸爸老气横秋地说要我锻锻炼,游泳是个好东西,可以使你减肥。又势在必得,定要把我教会。当时我一下就蒙了,WHAT?水,多么神奇的一个字,对于当时只有几岁的我,就像一个永远禁锢着我的笼子,使我无法冲破这道坎,我很迷惘,在那个暑假,听到大人说有多少小孩死于溺水之类的消息,当时的我很恐惧。

当爸爸把我带到横锦水库时,我害怕地紧握着游泳圈,即使爸爸如何来抢我的游泳圈,是如何把我推进冰冷的水里,那过程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有几个声音在心中徘徊,恐惧,困惑,害怕……我恐惧,恐惧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溺水者,但我更加困惑,困惑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是怎么游的,我一无所知,但是我突然发现了一个转折点,一把钥匙,使我冲破这道栅栏。

我的余光瞟见一群风一样的少年们在水里欢快的戏水,耳旁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我内心的种子一点点萌发。我大步走向爸爸,一狠心将游泳圈“呼”地扔向岸边,一步一步走向深水区。每走一步,只感觉胸口越来闷,可我不言放弃,也不感言放弃,我渴望加入那群少年,与他们一起玩。

慢慢的,我从慌张困惑,渐渐开始狗刨,到已经不用泳圈也能浮在水面,我心里的“雾霾”也一点点散开,迎来灿烂阳光。

小芽困惑,有大树指引;航船困惑,有灯塔指引;风车困惑,有微风指引。我们困惑,有心中的目标指引。

于是,我不再困惑。

篇14: 困惑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每当唱起这首《蜗牛与黄鹂鸟》的时候,我都会被小蜗牛那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直到发生了一次蜗牛捕杀事件后,却让我困惑起来。

那是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我和妈妈到菜园去摘菜,发现平日不多见的小蜗牛这时却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而爷爷却正用一个小石块把一只只小蜗牛给打死了。我心中不解,忙问爷爷为什么要把它们打死?爷爷说:“蜗牛是害虫,特别喜欢吃农作物和蔬菜的细芽和嫩叶,而且蜗牛繁殖得又特别快,你看刚下过雨,就到处是小蜗牛,如果不打死它,过几天咱们就没有菜吃啦。”

听了爷爷的话,我将信将疑,一只小小的蜗牛,能对蔬菜有那么大的危害吗?回到家,我立即上网查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它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两个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蜗牛一般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看到这儿,我立刻惊呆了,诗中和歌中都是赞扬蜗牛遇到困难不退缩,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形象,怎么会这样?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不停地向上攀登,与爷爷捕杀小蜗牛的两个画面,在我眼前不断交替,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蜗牛呢?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当我又哼起这首周杰伦唱的世界展望会主题曲《蜗牛》时,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篇15: 困惑

好像要将这几天的闷热彻底带走似的,雨哗啦哗啦地下着。地上飞溅起的水花像需要安慰的小宝宝,直扑人们的身上。

我是一块水泥板,每天不停地为人民服务着,让他们能走得安稳。一天,一个不知名的“飞行物”重重地砸在了我身上,“咯噔”一声,我的身体裂开了一道宽宽的 缝隙。今天的阴雨天使我变成了一个小洼坑,我的伤口中积淀着泥沙和雨水。

天逐渐变得昏暗,眼前一片朦胧,好似一层层的纱互相遮着。下班的渐渐地多了。忽然,一个人向这边奔来,他似乎没有察觉到松动的我,一脚踩在我身上,缝隙中的水泥弄脏了他的裤脚。我以为他发现我受伤了后会帮我治疗,但是他却停也不停地继续向前奔去。他的眉头紧促着,口中呢喃着“shit\"好像在抱怨我溅了他一身。

我真得很困惑!为什么他抱怨我,却不肯听下来修理我呢?

之后,又有几个人朝我走来,他们显然已经熟悉了地形,到了我跟前并绕了个弯或直接跨过我,一举一动是那么自然,好像没有这样我是不正常的。

我在次困惑了。为什么他们总是对我熟视无睹,仿佛我从来都不存在般?

雨渐渐变得稀疏,我沉思着。突然“哎呀”一声将我神游在外的思绪拉回。原来是一个小女孩被我绊倒了,伞被扔得老远。我担忧地望着她。她紧紧得捂住膝盖,呻吟着,似乎摔伤了。好久,她才站起来。果然,皮摔破了,血丝布满她的膝盖。她什么也没说,一瘸一拐地向远处离去。

我以为她有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但那个小女孩有回来了,手里捧着一些小碎砖。她蹲下身,可能是光线太暗,她有手摸索着,将小碎砖塞进我的空隙中。然后,她站起来,在我的身上用力一蹬,用脚尖踢了踢我,我没有再摇动,开心地笑着说:“太棒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在跌倒了。”

雨还在下着,雨丝仍是朦朦胧胧的,望着远去的小女孩那渺小而又高大的身影我更加困惑了。为什么一个小女孩反倒会修理我,那些大人们却无视我的存在呢?

篇16: 困惑

那天早上,我到楼下的超市去买玩具。当时正是大年初三,为串门到超市买东西的人特别多。进进出出很热闹。有的买炮,有的买酒,有的买奶……而我个头小根本挤不进去。是最后一个买完东西才出来的。

我走到墙边玩起雪来。突然一张纸片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五十元的大票!我想这么冷的天,是谁掉在这的呢?钱就在超市的台阶下,一定是从超市里出来的人掉的。我就举着五十元钱走进超市对卖货的阿姨说:“阿姨,我捡了五十元钱,不知是谁的。”阿姨看到我手里的钱脸上立刻笑得像一朵花。她特别热情地说:“啊,一定是刚才来买东西那个小姑娘丢的。你给我吧。等她来了,我给她。”我信任地把钱交到了阿姨手里。但总觉得她笑得有点古怪、不自然。

回到家里,家里一屋子人。我骄傲地对大家说了我刚才做的好事。想得到一番表扬。没想到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妈妈摸着我的头半开玩笑但语气肯定地说:“儿子,你做的对!我儿子真是品德高尚啊,将来一定能有大出息!”我听了心中美滋滋的。奶奶这时却说:你给了卖货的,她给不给失主就两句话说了!”听了这话我眼前立刻浮现出阿姨那种笑,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这时大娘从卧室走出来说:“你个小傻冒!那么多钱你送给别人,心眼真实。我想捡还捡不到呢。”大爷也大着嗓门说:“记住: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捡到大票自己留着。真傻!”一时间屋子里议论纷纷。我的脸憋的通红。尽管妈妈一个劲地说:“儿子你做的没错!”当检察官的叔叔也严肃地说“没什么可说的,孩子做的对!”可我心里还是很难过,差点没哭出来。我是不是真的是傻冒呢?

晚上,我碰巧又看到了一个小品:一个老人,捡到了三十元钱。他就在原地等着,一直等到天黑。终于等来了失主。人家把钱拿走了,他也冻感冒了。但他很高兴。

看了这个小品,我的心里又烦恼起来。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阿姨能把钱给失主吗?我做的对不对呢?我愣愣地想了半夜也想不明白,心里好困惑!

篇17: 困惑

生命中,难免会遇到坎坷。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渴望会有一双温暖的手及时伸出,带我们走出困境。

这是一个有着淅淅沥沥小雨的一天,两旁的树也在风的抚摸下,抖落了树叶。地上潮湿,却不曾影响我的心情,清凉的风迎面吹来,一阵凉爽,果真还是最喜欢下雨天了。

上学路上,一个人正走在我的前面,一拐一拐地走着,书包也随着他的动作摇摇摆摆,他的手里拿着一把带着花色的伞,但那伞似乎没起什么作用,雨点儿全部调皮地落在他的肩上。过了一会,他走到了那条被雨水浸泡的下坡路上,害怕滑倒的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着,手里还紧紧地抓着那把作用不大的伞,正当他踩稳了左脚边的那块砖,右脚准备跨过去的时候,左脚滑了,他重重地摔倒在路上,溅起一身的水花,他一时呆住了,然后挣扎着要爬起来,可那地板却老是不合作,又将站到一半的他重重摔在地上,满身是水。

当时我就在他的后面,旁边的同学催促着我赶快离开这,可我却呆在那儿,困惑着,也许这时的困惑是不应该的,我应该立刻去帮助他,可是我犹豫不决。看着别人从他的身边冷漠地走过,嫌弃似地走的远远的。我也开始在意他们的眼光,怕我扶起他后,同学们古怪的神情。我转过身子,跟上了同学的脚步,跨过了那个矮矮的下坡。

但是回头的那一刻,看着瓢泼大雨,我的心立即软了。我又转身回去,似乎是下了什么重要决定一般,如同一个即将跨上战场的战士,大步跨回了那个小坡。可当我回到那个小坡时,已不见那个狼狈的身影,只留下了那滩水,和我的遗憾。

也许,在我疑惑的时候,已经有个温暖的手将那男孩拉了起来;也许是那男孩自己站了起来;也许……

但是,我感谢生活中的这一课!它带着我走出了困惑,让我不再迷茫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自从那时起,每当看到那淅淅沥沥的下雨天,每当我看到那走路不平稳的人,我似乎都会回想到,那天,那人,与那时的困惑。

篇18: 困惑

追随时代的浪潮,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的各种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从来没有细细地清理过自己的思想,可那一次兰儿的突然一问却让我哑然,而后默然、惑然。

那一次,天朗气清,我带女儿去公园玩,然后又美美的在饭店大吃了一顿,很尽兴。于是我们决定到公交站点等车回家。车站人不少,我眼睛紧盯着车次,看是不是14路车来了。这时女儿神秘地拍拍我,小声说:“妈妈,给你。”说着就迅速的把1分钱放到我的手里。我想说“扔了吧,1分钱没有用。”可又一想,不能教孩子不把小钱当回事,以后大手大脚怎么办?就什么也没说,把钱装进衣兜。可女儿接着就问:“妈妈,要是10元钱,捡吗?”我犹豫了一下,心想10元钱丢了我会到处找吗?好象不必。于是很心虚地说:“可以捡。”但女儿的下一个问题紧跟着就来了:“要是100元呢?”我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想说“不能”,可一时又不知前后的矛盾逻辑该如何给孩子解释清楚。女儿似乎也在思考,自言自语道:“100元就不能捡了,对吧?”我立刻醒悟不能蒙混过关,要给孩子解释清楚。随即说到:“多了不能捡,要还给人家。”女儿又问:“要是找不到主人呢?”还没等我想好答案,女儿就手指路边那个乞丐。“对,你这个办法真好,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帮助那个丢钱的人献一份爱心。

这一幕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它使我不断深思:什么样的理念才是合理的呢?同时传统的优秀道德品质也该继承,可又到底怎样与新时代接轨融合呢?作为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诚实守信、心地善良,却又不希望她迂腐教条、不知变通。孩子的困惑可以问妈妈,妈妈们的困惑呢?恐怕也需要像孩子一样每天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解开吧!

相关专题 黛玉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