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

解忧店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解忧店东”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共22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怀王很喜欢他,还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阴谋来害他,是楚怀王渐渐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国要跟楚国和好,屈原仔细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阴谋,便冒着生命危险去告诉楚王,楚王不但不听,还把他释放到远离他乡的地方。当楚王刚到秦国就被擒住,他后悔当时不听屈原的话,,因气大而死,屈原当得知国家快灭亡时,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写了最后一首爱国诗,便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当地人知道后,赶紧划船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些人向江中扔鸡蛋、粽子,倒雄黄酒,都是为了不让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赛龙舟就是因为当时打捞屈原遗体的原因。不仅,端午节有它的历史还有一些食俗和风俗。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 (四)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节,我家门上都会挂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妈妈买的,门口就飘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就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挂菖蒲和艾草呢?”

妈妈摸摸我的头说:“端午节有许多的传说,其中就有说这一天是个恶日,有各种蚊虫妖邪出现。艾草是用来除虫的,它的香味能驱赶蚊虫,菖蒲是用来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干的艾草叶用来给你们洗澡可以保护皮肤哦。”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好东西呀。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我家的菜会特别丰富,妈妈总会按照外婆家的风俗,给我找与“黄”字有关的菜:红烧黄鱼,凉拌黄瓜,蒸咸蛋黄……而爸爸也会亲自下厨烧一盘大肉,里面有整个鸡蛋和大蒜。不管我们爱不爱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样都吃一点。要是在老家过节,奶奶还会给我们的脖子上和手上绑上由几种颜色组成的彩线。

篇2: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三年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节,我家门上都会挂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妈妈买的,门口就飘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就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挂菖蒲和艾草呢?”

妈妈摸摸我的头说:“端午节有许多的传说,其中就有说这一天是个恶日,有各种蚊虫妖邪出现。艾草是用来除虫的,它的香味能驱赶蚊虫,菖蒲是用来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干的艾草叶用来给你们洗澡可以保护皮肤哦。”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好东西呀。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我家的菜会特别丰富,妈妈总会按照外婆家的风俗,给我找与“黄”字有关的菜:红烧黄鱼,凉拌黄瓜,蒸咸蛋黄……而爸爸也会亲自下厨烧一盘大肉,里面有整个鸡蛋和大蒜。不管我们爱不爱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样都吃一点。要是在老家过节,奶奶还会给我们的脖子上和手上绑上由几种颜色组成的彩线。

篇3: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赛龙舟作文600字

赛龙舟作文

“咚”“咚”“咚”……浑厚有力的鼓点声破空而来,坐在婶婶家吃端午团圆饭的我心早已飞到划龙舟的现场。一吃完饭,我、弟弟拉着妈妈和奶奶赶紧往云浦路跑。

可一出来就傻眼了,一路的河边早已被看龙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甚至爬到树上,有的站到车上。我试着挤进去,但马上又被挤了出去,只好边走边寻找空隙。

“咚咚咚咚咚”……鼓声更紧密了,呀,肯定是有龙舟开始比赛了,我还没找到位置,只好跟着鼓声边走边跑。路上,有一个3岁的小朋友跟我一样,虽然没有看见龙舟,听到龙舟的鼓声,高兴地喊着“加油加油”,仿佛他已经看到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逗着路旁的人哈哈大笑。

后来,妈妈把我们带到了乐成街道的龙舟指挥台,我和弟弟舒服地坐在凳子上观看。

这时河面上,一条橘黄色龙舟一马当先,队员们桨频一致,龙舟劈浪前行,后面一条白色的龙舟紧追不舍。“加油!加油!”两岸观众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庆祝的鞭炮也不时冲向云宵,为赢的龙舟祝贺。

我们看完了乐成街道水域的龙舟,接着又去了城南街道的龙舟指挥台。这里水域比乐成宽敞许多,龙舟数量明显比乐成街道少一些,但两旁观众依然很多,路旁停满了车,有多人打着伞坚守着一年一度与龙舟的约会,等待着龙舟的自由角逐,终于河面上热闹起来,上下游汇集过来的龙舟争相追逐起来……

看了整整一个下午,看到有的龙舟开始回家了,我和弟弟在妈妈的催促下才

恋恋不舍地离开。

赛龙舟作文

我居住的城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秀丽的开平市。每当到了六月初五时,我们这个城市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节日——“端午节”。每到了这一天,我们这个城市就会显得格外的热闹,那个时候,我别提有多兴奋了。

“端午节”这三个字,使我感到非常的疑惑,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端午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于是,我便翻开那本厚厚的历史书,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我找到了“端午节”的来历。传说我国的一位诗人——屈原,因受不住官僚的压迫,情急之下投河自尽。屈原死后,人们非常想念屈原,为了悼念他,于是人们屈原死的这一天命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以防鱼儿吃了屈原,也方便屈原吃粽子。后来,人们又设计了“龙船”,在这一天,每一个地方都会举行龙舟赛,警告着小鱼,“海龙王来了”,以便把这些鱼儿都给赶跑。让它们不敢吃屈原,当地人还有赛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首的习俗。而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在这一天,我们除了包粽子、吃粽子,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虽然说悼念屈原这个说法很迷信,但是仍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承继着这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一天,我和我的爸爸准备好了所有物品,便千里迢迢的来到潭江桥去看比赛。河面上早有好几艘龙舟,围栏旁早已站满了许许多多的观众,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出了一个好的位置。不久,那场龙舟赛便拉开了帷幕。

首先出场的是一号龙舟,接着,后面好几艘龙舟也跟着涌了上来,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队员们个个都飞快的向前飞去,指导员拼命地打着鼓,为队员们呐喊加油。队员们也拼命地划着双桨,一刻也停不下来,船后面溅起着一阵阵雪白的浪花,而我们也跟着那一艘艘龙舟追去。场面颇为壮观,好不威风,热闹极了。而此时正值炎炎夏日,队员们都很辛苦,豆丁大的汗珠落在了每个人的身上,落在了我们的潭江水上。我静下心来,默默地为队员们呐喊加油。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转眼间,比赛就进入了高潮——快要结束了。我平静的心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心想:到底是谁胜利者呢?一号?二号?三号?……小鸟、小狗、蝴蝶啊……霎时间吸引了过来,看来连它们的心也开始在研究谁是胜利者,也来为我们的选手们打气来了。而队员们疯狂地向前冲去,眼看快要到终点了,围观者们终于憋不住了,大声呐喊:“加油,加油!”我也情不自禁跟着他们喊。比赛接近了尾声了,大家都死死的盯着终点,要看看这场比赛谁才是胜利者,在万分之际,胜利者到了,“呼”!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比赛终于结束了。胜利者们都围着自己的队员疯狂地跳来跳去的。大家散了,我们随之也跟着散了,我的心渐渐的平复了下来。

那一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那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比赛,还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赛龙舟作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我高兴极了!;;;午饭过后,来到河两岸,河两岸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多得数不清,像银河上的无数的小星星。场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红色的衣裳、黄配蓝的短裙、金黄色的连衣裙……还有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黑发的、白发的……

当天,太阳热烘烘的。河两岸的人群个个都满头大汗,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态,好像在等待参赛人员的来临。突然,只见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顿时,人们立刻欢呼起来,像一只只活跃的小鸟。有的喊:“罗格队加油!”有的喊:“龙津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过了一会儿,主持人惊讶的叫了一声,人群都不约而同地看着远处,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从不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一只只小艇陆续地划来,参赛员可真多啊!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光头……他们拼命地划着,你追我赶,毫不相让。那神情,好像在决斗。生怕别人快自己一步,会追过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到了后半段了。忽然,5号小艇翻船了,艇员一个接一个掉进河里,都不知所措地抱着船艇。后面的小艇都陆续地追过了。顿时,人群的欢叫声消失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这时,人群的欢呼声又热闹起来。艇员终于鼓起了勇气,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进行了他们的“战斗”。

电线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艇员打气;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树挥动着,好像在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招手。一场激烈的龙舟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龙津队。这场龙舟赛给了我一个启发: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们要不断前进,我们要学习赛龙舟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篇4: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的叙事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的叙事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300字一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怀王很喜欢他,还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阴谋来害他,是楚怀王渐渐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国要跟楚国和好,屈原仔细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阴谋,便冒着生命危险去告诉楚王,楚王不但不听,还把他释放到远离他乡的地方。当楚王刚到秦国就被擒住,他后悔当时不听屈原的话,,因气大而死,屈原当得知国家快灭亡时,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写了最后一首爱国诗,便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当地人知道后,赶紧划船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些人向江中扔鸡蛋、粽子,倒雄黄酒,都是为了不让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赛龙舟就是因为当时打捞屈原遗体的原因。不仅,端午节有它的历史还有一些食俗和风俗。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300字二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在汩罗江里死去的,老百姓很尊重屈原,知道屈原死后,连忙到汩罗江中寻找他,一直都没找到。因为江水把屈原的尸体冲走了。老百姓以为,江里的蛟龙会吃屈原的尸体,所以把粽子扔进汩罗江里,让蛟龙吃饱,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

后来吃粽子变成了端午节的习俗。粽子原来是三角形的,现在,有其它的形状了。粽子是用糯米做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糯米犹如一颗颗晶莹的宝石。粽子有两种口味,咸的和甜的。甜的可好吃了,有枣子的`,有豆沙的,让人吃了还想吃。

端午节还要给小孩佩戴香囊,为的是除掉蚊虫、辟邪。我有一个蓝梅香囊,漂亮得不得了,还把家里薰得香气浓浓。

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300字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是因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灭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筒把米装起来投进江中,可是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棕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我最喜欢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300字四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过年的倒福、中秋节、还有端午节,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端午节。

传说楚国的皇上是一个昏君,只顾吃喝玩乐,屈原却说无效就投江自尽了,他投江时候还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因为这样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来了。

屈原投江以后两岸的老百姓划龙舟去救屈原,人们把江都找遍了,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在这个紧张危险的时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来,他说我们就不了屈原不要紧张,我们可以丢鱼和虾爱吃的东西比如:粽子、雄黄酒、蛋等东西去江里……

从此,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

时间慢慢长久了,传统文化也慢慢流传下来。

篇5: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700字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700字1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700字2

家乡有许多节日,好多我早已淡忘了。由始至终不会忘记的还是家乡的端午,一想起它,内心一种油然而生的兴奋,至今都仍然回味无穷,历历在目。至于它的源起,相信大家早就有所耳闻了。

端午,是一年之中必不可少的节日,据我们当地人说这天到大山上去游玩,就能治百病,如果再吃些野果之类的东西那就“更胜一筹”了,家乡的老人们把这一游称之为“游百病”。这一说虽说没有科学道理,但当时在长辈们的“吹捧”下,天真无邪的我们始终深信不疑。依稀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村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就会一大早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口集合,浩浩荡荡的向渴慕已久的大山“进军”。

这天,经过跋山涉水之后,迎来了阵阵的鸟语花香,蝴蝶在草丛间偏偏起舞,阿娜多姿,蜜蜂也毫不逊色,为它伴奏,悦耳动听,虽不能与金曲互相媲美,但这是原滋原味的天籁之音呀!好不令人醉生梦死。儿时的我们最喜爱不过的当然要算是在草丛间找野草莓了。野草莓它与市场上卖的草莓截然不同,它个儿不大,颜色也不一样。虽说难找,可一番忙碌之后,各自都“硕果累累”,忙着带回家好与父母一起分享,也暗自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不必说繁花似锦的百里杜鹃,更不必说景色迷人的黄果树瀑布,单是家乡的“人间仙境”就是许多人的心之所向。人间仙境是指神仙坡,它是家乡人们在端午节时游玩的地方。神仙坡地势险要,海拔极高,山路斗折蛇行,盘曲而上,拨云弄雾。必须用汗水浇灌你才能“一览众山小”。这儿最精彩不过的是异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这些节目大多是由苗族同胞们自编自演,他们多才多艺,以此来显示家乡的地灵人杰。

如果这其中非要评个高低的话,当然是要算苗族滚山珠了,我应当怎样来形容他呢?

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就要写出行云流水般的诗来描绘他们的变幻多姿的舞步;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会用各种色彩点染他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饰;假如我是一位作曲家我会用动听的音符来构成此起彼伏的音阶传达他们清脆的铃声;假如我是一位雕刻家,我会在玉石上摸拟出他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材,然而,我什么也不是,我只能用贫乏的文字来描绘这惊人的奇葩,就像白居易所说:“珠瀴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朋友,如果你愿意到我的家乡来,我会为你着引导,如果你喜欢我家乡的舞蹈,我会你作介绍,来吧!我远方的朋友。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700字3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节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那就好了!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700字4

旧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老北京人习惯俗称为五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亦称“端阳”。

端阳节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起源于江南,由来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抗日战争时又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端午节时,在南方讲究举行“龙舟竞渡”,在北京明清两代则讲究“熙游避灾”。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坛“避毒”,天坛是祈年圣地、各胜,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乐;过午,有的到鱼池或高粱桥、满井、草桥、积水潭等处“饮醵熙游”。

端午应节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枣粽子,蘸白糖吃。时令鲜品是樱桃、桑椹。糕点铺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人们以这些时鲜和应节糕点用来上供或互相送礼。

北京人俗谓“善正月,恶五月”。因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从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为辟邪,京城端午时,人们还纷纷买蒲鞋穿上过节。

端午节还有“扔灾”一说。节前,手巧的妇女以五彩绫罗制成小虎、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形状,用彩线串起来,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儿的钗头或背上、胸前;小姑娘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到了五月初五午时之后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揭下来,一起仍到门外,叫“扔灾”。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饮黄酒,在小孩头上用雄黄画一“王”字,有的还用雄黄涂小孩的耳鼻孔,说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孔中。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700字5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逐渐淡化与消亡,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几乎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都会有人出来念叨一番。有人甚至将这归因于“洋节”的流行,认为其实质是强势文化侵入导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过去的节日特定食品如今随时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闲娱乐可以比过去的节日还丰富,传统节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是在过去的生活节奏中产生的,或者可以说与旧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相依存,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代,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疏离传统节日的更重要原因。换个角度说,“洋节”是伴随当代生活节奏一起进入中国的,所以最先接受“洋节”的,恰恰正是最能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青少年。与人们对春节与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与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就更是渐行渐远。

粽子似乎是端午节的标志。其实南京习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节,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名,说到粽子之类的江南小吃,人们只会想起苏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该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恶龙的牙齿,免得它去伤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掺少许糯米,甚或以籼米为主,掺上粳米和少许糯米,因为在计划供应的粮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应的,糯米尤少,大约一个节期一人只有一斤,且价格也要高几分钱。贫寒人家,不得不做这种算计。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过久,否则会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点夹心粽。一种是素心,在米里掺上红豆,或红豆沙,或去了核的枣肉;肉粽,是将过年时省下的腊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时揭开粽叶,只觉肉香扑鼻。

不同内容的粽子还得放在一锅里煮,就要变换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线上作出记号,以利辨识。常见的有四角粽与小脚粽,后者较难包得规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围坐在木盆边包粽子,也是一种手艺的考试与较量。有时邻家的女人也凑过来看,品头评足;自恃手艺好的人,还会大方出手,动作麻利优美地包出个挺括的粽子来,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赞美。近年超市里卖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简单地折成一个长方体,全无艺术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术活,往往是头一天晚上煮开了,就焐在煤炉上,夜里要起来看几次,不能耗干了水,更不能煮得夹生。那一夜里,真是满室生香。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作文700字

篇6: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多了!我一下子还说不完,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中国的陶瓷艺术吧!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拆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于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孤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了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了自然界已经脱离了他们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商、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陶瓷纹饰和青铜器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用高岭土制坯,烧成的温度达1000多摄度,素洁可爱的造型与优美的纹饰相结合,逗人喜爱。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上进行工艺转换表现形式;另一类是以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的艺术——陶瓷的故事是多么有趣啊!陶瓷还是我国最为大的创造呢!

四年级:2546412615

上一篇:《四年级的新学期打算》 下一篇:我家的小盆景 相关推荐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作文 我的家乡——汕头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洗衣机洗菜记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歌手作文300字 崇廉好家风作文800字 美丽的帽儿山作文600字 哥哥对我的爱作文600字 读书会后作文400字 廉洁在我心中作文500字_廉洁作文500字 我家的小狗 xx,我想对你说 停电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7: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一、道教形成的四大要素

1、原始宗教文化与巫术:对自然、鬼神崇拜。

2、神仙信仰与方术。

3、先秦、两汉时期黄老道家学说与墨家学说。

4、早期道教融儒、释的教义、仪轨,完善自己的宗教体系。

二、早期道教的派系?

太平道 天师道 丹鼎派道

三、《太平经》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三天干编为十部,一共七十卷(每部十七卷),366篇标题、篇旨,儒道合流的产物,为东汉道书本,百衲书,包含了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不同道教学者的思想,内容矛盾、复杂。

第一、提出理想社会:君明臣贤、无灾异无疾病、无战争,家富人足,各得其乐的社会。 第二、善恶报应与承负说。

第三、将饮食男女,看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第四、奉“天地顺无行”神学说:天人感应。

第五、重视学习,强调试验是非。

第六、长寿成仙。符咒祈禳,治病诸术。

四、天师道的创始人及其主要内容?

答: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

1、将老子与至尊之道合二为一。

2、将儒家伦理价值观与道德修仙相结合,对后世道教产生深远影响。

3、将老子长寿养生思想变为神仙长生思想。

4、治国之君修道,忠臣辅佐行道,道普德溢,太平可致。

实际上就是友好人儒道双修,以道为本,儒为术。

五、寇谦之如何改革道教?

寇谦之,字辅真,他用建设“礼度“为主要内容,礼拜、炼丹为主要形式的新教义,并以儒家”佐国扶民“思想改造道教,他自称太上老君降授《云中音诵新科之戒》20卷,清整道教,尽除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反对祭酒道官世袭,代之”唯贤是授“的原则,反对下层道民利用宗教举事。又称老君玄孙李谱文在嵩岳授《录图真经》60卷,已佚,从《魏书。释老传》略知,对诸神坛位、礼拜、衣冠、仪式”各有差品“规定,借鉴儒家礼仪制度,又吸收释家”劫运“说,意在佐国扶命为帝王师。

六、陆修静对道教的主要贡献?

简寂先生,庐山道士。他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并吸收佛教仪式,改革道教,他整理、闸发、传播《灵宝经》,并对道士行住坐卧,形象思维等方面都立下准则舰范,制定斋法,以礼拜、诵经、思神等仪式,约束“三业“(身、口、意)通过静思期真,安神和气,返朴归根与道合一。

七、什么是全真教?

创建于南宋初年。创始人王(三吉),原名中孚,字久卿,咸阳右族,大魏村人,后徙终南刘蒋村,痛国家之沉沦,闵民族之不振,心灰意冷,脱落功名,萌出尘之念。他改名(三吉),字知明,号重阳,自称王害风,隐于终南山。他在宁海收马钰,建“全真庵“,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才正式打出”全真教“的旗帜。著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重阳金阙玉锁诀》等。他强调修道者必须出家,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行苦修。他以儒为本,以道为体,以释为鉴,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必修经典。不尚符篆,不事黄白,

不信白日飞升,以修内丹为成仙手段,只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与酒道教肉体不死,信念有别,而近以释教之“涅磐”

1、〈易经〉自古有几种?连山 归藏 周易

2、〈易经〉含三意?易简 变易 不易

3、什么是驳位说,卦德说?

驳位说:源于〈象传〉同时也参考了〈系辞传〉中驳位说。此说起于汉初,将每卦六驳

中第五驳定为君位;第四驳逼君,为小人之位,第三驳为君子之位,凡中位都好。第一、二驳为地位、妻位。又按三才说,将第一、二驳为地位,第三、四驳为人位,第五、六驳为天位。不管驳辞说什么,都以此框架去凑说。

卦德说:源于〈说卦〉,将八卦的基本卦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撰为风,坎为

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引申卦象,触类旁通,理解并灵活运用。此类解说随意性太大。

4、卦辞中贞事辞、贞兆辞、象占辞、非筮辞指什么?

贞事辞:将占筮时请示神灵的事记下来,以供后来参考。对研究古代社会有重要参考价

值。

贞兆辞:这是卜筮时所得到的.兆示记录。、

象占辞:从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异常现象得到兆示记录,如星占、梦占、蛇占、鸟占,

风占,声占等。

非筮辞:虽文字较少,但作为表现作者的思想、主张是主要的。研究〈易经〉必须重视

此项内容。

5、〈易经〉中基本卦象和基本性质。

基本卦象:乾,天、震,雷、

坤,地,艮,山,

离,火,兑,泽,

坎,水,撰,风,

基本性质:乾,健、

坤,顺,,

震,动、

撰,入,

坎,陷,

离,丽,

艮,止

兑,说(悦)

1、释迦牟尼为什么出家?他的学说反映了什么社会内容?

2、何为四谛说?

3、小乘教和大乘教的根本区别?

4、释迦牟尼入灭后佛教内容为什么会大分裂?

5、简论三乘说?

6、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会出现“格义佛教”

7、净土宗在中国民间之影响

8、为什么说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派别

9、佛教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10、密教与显教有什么区别?

篇8: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课 程 论

(-春)

论文题目 从韩国申遗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继承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任课老师 SSSSSS

班 级 SSSSSSSSSS

学 号 SSSSSSSS

姓 名 SSS

从韩国申遗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继承

[摘要]:从”端午江陵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了不少的火花。很多的中国人很愤怒,说韩国剽窃中国的传统文化

并不知廉耻的占为己有。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不可以太多在别人身上找缺点,而要多多反省自己,要多理性的来看待这一系列事情。

[关键字]:韩国申遗;中国传统文化;狭隘民主主义;

目 录

一、研究目的.............................................2

二、论文内容.............................................2

1.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3

2. 信源不实、以讹传讹................................4

3.个人分析与结论.....................................5

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6

一、研究目的

希望通过对该事件的研究还原真相,带领广大人民走出误区,正确看待韩国申遗,不要被网络推手利用。同时希望能够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关爱,这远比谩骂来得更有意义,因为它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更是国人的“根”文化。只有记住“根”文化,才能谈民族尊严,才有资格“国际化”!

二、论文内容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韩国将于要把东北火炕技术很类似的暖炕技术申请为自己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消息一出来,毫无例外好多人多一片义愤填膺。下面是我在QQ空间里截取的一些说说。“韩国,你有完没完?!” “韩国你们够了,全宇宙都是你的家么?用不用我们带你去见毛爷爷。”“韩国要为暖炕申遗,东北人笑了。如果东北的大炕都是韩国的。那乡村爱情不就成了韩剧了??”“端午节没了,现在轮到暖炕了,何时是个头”很多人说韩国也太不像话了,你什么都申遗都从中国抢的,说李时珍也是韩国人、孙悟空也是韩国人、李白也是韩国人、汉字、活字、印刷术和中医都成他们的了,都要申请成为韩国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呢,我劝大家先冷静冷静,你仔细地考察一下信息的来源你就会发现,你这些绝大数所谓的韩国抢我们的东西申遗其实都是被一些媒体和个人经过曲解和包装另一种的韩国申遗它不是准确的消息。

1.正确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它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而且同一个遗产可能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传承。这个申遗不是商标注册,比如这个商标叫做“海尔”,一个人注册了以后,另一个人就不能叫这个商标了。然而申遗不是这样子的,比如说韩国这方面申遗了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方面申遗。双方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与物质遗产相比,非物质遗产面临更严峻的保护形势。尤其是语言类文化,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50%面临消亡的危险。有报道称,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等对传统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许多传统和民间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濒临消亡。鉴此,一些成员国提出倡议,希望教科文组织能够建立相对定期的机制,以推动对人类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0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4月正式生效。教科文组织每两年宣布一次“代表作”,一个国家每次一般确认一个项目。“代表作”主要奖励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一种定期发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音乐或节庆仪式等;一个文化空间,定义为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或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评选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其一为具有杰出的文化代表性,对有关群体和文化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其二为需要保护的紧迫性,特别是因面临社会变革等因素缺乏保护而将消失的文化艺术形式。但与物质遗产相比,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申遗方面,硬性条件不是太多,准入门槛就相对低一些。

2. 信源不实、以讹传讹

前些年韩国申请的“端午江陵祭”与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他们也没说赛龙舟、吃粽子什么的,他们申请的只是萨满族祭祭祀、唱歌跳舞之类的活动。这些东西在我们国家是没有的,它只是时间上和我们国家的端午节重合了,所以有很多朋友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不问青红皂白就说“完了,端午节让人家弄去了”总的来说就是:混淆概念、曲解背景。再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

就是去年年底韩国泡菜事件。其实又是一次误解。他们申遗的是泡菜和泡菜越冬技术。也就是说申请的是做泡菜的工艺。他们的泡菜和我们国家的不是一回事。总的来说就是:宣传误导,理解偏差。我们都知道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结果索契冬奥会一看韩国放的宣传片里头有活字印刷术,很多人就傻眼了。韩国也确实申遗了,但他们申遗的是金属活字印刷术,他们申请的也不是这项技术,他们申请的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印刷品是一本佛经《直指心体要节》,他把这个佛经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结果到了我们国家经过包装说把活字印刷术我们的四大发明都抢去了。这是非常荒谬的。总的来说就是:杜撰小心、媒体以讹传讹。有人说在韩国很早就有我们的中医技术,韩国那里不叫中医叫韩医,要把中医申请到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这个也是子虚乌有的,韩国政府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只是韩国民间有个这样说过而已,即使他们真的这么干了,也会受到内行人的耻笑。他们申请的其实是一本叫做《东医宝鉴》的书籍,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本草纲目》。根本就不是一些人说的把中医申请。总的来说就是:信源不实、以讹传讹。关于这方面的理解错误大概就是这些,在这里我们不错大篇幅的讲解。

3. 个人分析和结论

综合以上的一些事例可以做出一些分析,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要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去伪造或者歪曲;第二进行科学的解释,不要曲解;第三,要把历史和现实分开来,历史上强大不等于今天强大,历史上友好或交恶,这都是过去;最后,面向未来, 共同发展。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是跟它相应的历史阶段发挥间接作用。我们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就应该面向未来,创造出新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把传统文化共同保存好,这样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永葆青春。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无国界的,但文化的起源和生成是有国界的。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正是这样影响着世界。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我们这一代,我们只有义不容辞的去做好,去保护中国文化,虽然我们不能通读四库全书,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孔孟之道,但是作为华夏儿女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时间的长河里,在处于自己生活的这一时间段内去保护去发扬光大。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当然这种自豪感是排除了种族歧视的,我们应该正确的、客观的、积极的认知我们的文化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住千百年里积攒的优秀文化。如果我们的本土文化被其他国家掠夺冠以自己的名字,那么我们是不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面对韩国政府的这些行为我们不应该过多的指责,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化需要继承,也有自己的民族需要壮大,也有自己的后代需要文化的汲取,而作为“受害”的一方,我们只能痛并思痛,不要再等到别人打了自己才感到疼痛。维持与保护中国文化的任务

就落在我们政府部门和我们自己的身上。

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做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也许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在生活中讲求功利的时效性,习惯了立竿见影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商品,一切都想速成,他们会感觉学习中国文化“没有用”、“不切实际”、“与生活脱节”。而万万没想到文化的修养和熏陶,和股票投机迥然不同。是与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更与个人的人格成长以及一生事业成就有关,是“最有用”、“最实际”的“长期投资”,绝不可以等闲对待。当代大学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当代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的竞争越来越重要。美国好莱坞影片中植入中国的文化元素,如《功夫之王》,《功夫熊猫》等,他们把中国文化收为己用,用中国的文化挣取中国人民的钱。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则很薄弱。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贡献一份力量。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导读》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主编

【2】 《老梁观天下》

【3】 搜狐新闻、南方日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

【4】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新浪网、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

篇9: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词。“文化”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对文化的定义已达几百种。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言之,即是以人教化,以伦理教化。在两汉时,“文化”成为一正式概念。“文化不改,然而加诸”“文化内辑,武功外忧”。在西方,“文化”一词出自拉丁文“curtuyou”,引申出对人的性情品德进行陶冶、教养之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通常我们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族等方面。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则主要是如上文提到的以儒学为主体,同时包含法家、道家、佛教、兵家、名家、墨家、杂家、阴阳家等等的主体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

一般而言,在讨论传统文化时,是从一种历史学的角度,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抽象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研究的对象也主要是从这个民族的主题思想着手的。因为一个民族的主题思想是它的整个民族文化的高度结晶,是其它方方面面的共通点。

在这些思想流派中,儒、道则是真正的主体。其他各家,如法家、墨家,都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法家主要是在历次的统一过程和统一初期,以及社会大变革时期,如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及历次国家经纷乱离后重新统一时期,统治者为排除异己力量,迅速安定统治秩序时暂时实行的。一旦统治秩序稳定下来,统治者总是会转向较为温和的儒家。否则社会就不可能保持长治久安,秦王朝二世而亡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道家思想虽然最终未能成为统治思想,但实际上是与儒家如影相随。费正清曾说过,中国人白天奉儒学来为人处世,晚上用道家来修身养性,恰当的描述了儒、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应当与其他思想流派区分开来,但佛教最终也未能从精神上 统治中国人,相反,连它自身也被儒家文化所同化,变得似佛非佛了。至于其他的名家、兵家、杂家、阴阳家等只是在春秋战国昙花一现,尔后要么消亡,要么衰落。

因此,实质上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就落在了儒家和道家,尤其是儒家身上。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儒家文化的“家天下”。

篇10: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即是“天人合一”,因此,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首先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天人合一”,并不仅仅限于我们今天讲得最多的环境保护论者的论调。诚然,从字面意义上来将,“天人合一”指的是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现今最流行的观点。可是,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精髓部分和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仅仅归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仅仅停留于环境保护的层面,就未免太肤浅了。这里的“天” 除包含人以外的自然界,更多的指的是人的自然性和任何其他事物的自然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老子》里面去寻求答案。在《老子》里,人的最佳状态其实就是“天人合一”,人要脱离自己的身体局限性和知识局限性,甚至完全脱离智慧,回归到人的最初本原状态,回归到自然的野蛮人的`状态,因为野蛮人虽然没有理性,但野蛮人也没有任何除保持自身生存的其他欲望,人如果能够达到饿则食、寒则衣,一切事物皆按其自然规律来处理,就是达到了天人合一。世界如果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也就不会有过多的矛盾,如果人不将自己所谓的理性思维加诸于自身,加诸于外界,则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达到幸福的状态,世界也自然会按照它固有的最佳规律运行。

但是,很显然的,中国哲学里面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状态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便产生了儒家中退而求其次的“礼”。“礼”是维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基础,“礼”是一切社会秩序的总括。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用以判断一切是非的主要标准。“礼”是“仁”、“孝”、“忠”、“恕”、“中庸”、等儒家核心思想的标准,“礼“也是治国、法律、外交、军事、经济、教育等一切具体事物的标准,“礼”也是史学、诗歌、音乐等的标准,“礼”更是衣、食、住、行的标准。“礼”的重要性,远甚于国家法律的重要性。中国社会之所以被说成是伦理社会,就是因为“礼”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伦理道德对于中国人的压力其实远大于法律的压力。

“礼”后来被宋明理学发展成为一种道德上的桎梏,使人们对“礼”的含义认识产生歪曲,实际上,屏除“礼”中所含的一些不符合现代意义的内容,如男女授受不亲,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内容,“礼”更多的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礼”的含义是如此广泛,以至于中国社会的一切秩序都可以用“礼”来衡量。但是,在如此多的“礼”中,“孝”应该是最重要的“礼”。此前已有诸多学者在论及中国社会时,将中国社会概括为一“孝”的社会,将中国传统文化概括为一种“孝”的文化。的确,“孝”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要远远高与其他伦理道德信条。原因就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一种农业宗法制社会,实行的是一种家族制的统治。父子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君王则是凌驾于万民之上的“父”,人民都是他的“子民”,君王与人民构成最高一级的父子关系。在很多时候,“孝”成为束缚青年人的家族法、精神枷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特别是在近代以来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客观的说,“孝”曾有力的维护了中国社会的秩序,“孝”虽是农业宗法社会的产物,但他放在今天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今天我们谈到“孝”,自然应该剔除其中包含的“孝”君思想,回到其最本原的意义--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孝”。

“忠”是“礼”中包含的又一重要部分,《论语》中对“忠”的解释为“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忠”的意义也非常广泛,对君主要忠心,对朋友要忠诚,对人要忠厚,对事要忠实。“忠”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影响非常巨大,但“忠”在封建社会更多的局限在中军的狭窄范围里,所以“精忠报国”的岳飞在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条件下仍然死守着他的忠君信条。但是“忠”在更多时候是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中国国土广阔,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割据局面,但是,无论如何,人们对所谓的正统王室都抱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忠心。任何一个朝代在走向统一后,统治者都立即强化对其个人的绝对忠心。这是保持其统治秩序稳固性的向心力除了这种对君主的“忠”外,中国人对人对事的“忠”,的确构成了一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守信义、重承诺。所以有朋友间的肝胆相照,有夫妻间 的相濡以沫,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承诺。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与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但基本上处于一种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自春秋战国后,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景象就不复出现,特别是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传统文化就几乎只剩下儒家一支独秀了。缺少了学术争鸣的儒家,把自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做一些修修补补和无性繁殖的工作,顽固的坚守着闭塞状态,越来越与社会的近代化不能适应,终于在近代被新文化运动彻底打倒,造成了它在近代的断裂与失落。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与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危机促使国人在反思中将矛头对准了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正式揭开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但不幸的是,包括“忠”“孝”“仁”“义”“天人合一”“中庸”等精华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被不分清红皂白的遭到了彻底打倒。郭齐勇先生在论述这一段历史时,曾痛心的反思:“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一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如此彻底的摒弃传统……”“以至于今天为人父母、为人祖父母者,已不复晓知孔孟老庄、程朱陆王”。

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断裂,是中华民族的魂的失落,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中,在朝夕万变的世界浪潮中,我们只能回归到我们的民族文化的本原,去重新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才不至于在现今这场世界剧变中丢掉民族的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可以拿来发扬光大,作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如“天人合一”“入则孝、出则第”“中庸之道”等思想,对于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社会人际关系,对于指导人生、提高精神生活,对于防止工业社会泯失人的具体存在、妨碍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人性的异化和人的困惑与疏离,都具有积极的功能。

目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正处于一个重拾和重整的阶段。相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恢复她原有的光彩与魅力。这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在激变的世界中保住自身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

篇11:端午节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吴月民族图腾祭等等。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传统文化]

篇12: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在20xx年的暑假,我一个人回到中国去看我的亲戚。这是我第一次回中国。我的外婆住在上海旁边的浙江,她在上海浦东机场等我。这次中国之行我去了不少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在扬子江到太平洋的出口。上海也是一个很老的城市,在1291年创立了。但是直到1849年,它还是一个小钓鱼镇,黄浦江流过上海的中间,在江的西面叫浦西,江的东边叫浦东。现在上海很发达,有很多高楼。

我们先到上海的外滩。外滩是在黄浦江边上,在那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浦东的高楼。当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那些高楼放出很多不同的颜色,很漂亮。我们上了一个船,在江上看上海的夜景。第二天,我们去了南京路,这个路只让人走,两边都有很多店,像纽约的第五大道。我吃到了一个上海的美食,小笼包,。真的很好吃,笔我在美国的中国城吃的好吃一千倍。第三天,我们进去浦东看了看。我们参观了东方明珠,上海标志性的高楼。东方明珠是个很高的楼,632米高。顶上有五个粉红色的大球,我们上到最高的球看外面,高楼在我的四边,车在地下是像很多蚂蚁。黄浦江弯弯的流到远处。风景真的很美。

最后,我们要回美国了。去机场的路上,我们过了架在黄浦江上的南浦大桥。在上桥之前,马路变成了两个圈然后桥才开始,这是很独特的。飞机终于启动了,上海和他的高楼。

篇13: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大年三十那天有很多习俗,如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我却唯独喜欢贴春联。

大年三十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去超市买过年的商品,有过年的鞭炮,美味的蛋糕、一大堆的零食……还买了一幅春联和两个福字。啊,这下我可高兴了,我回家要马上把它们贴好。

回到家里,我找来剪刀和双面胶,马上拿起那幅春联小心翼翼地贴在大门上,又拿起两个福字端端正正地贴在大门的左右两边。爸爸出来看见了,连忙说:儿子,你把春联贴反了,春联的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要贴在左边,因为古人写字时都是从右写到左的。福字也贴错了,要倒着贴。表示福要来到我们家。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贴个春联也有这么多学问,今天我又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和爸爸又认认真真地把春联和福字重新贴了一番。

贴好了,我站在大门前仔细端详着春联。红红的纸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上联是:人和家和万事兴,下联是:财旺业旺千家乐,横批是:万事如意。寓意着全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就像横批所说的那样,祝我们全家万事如意!两个金色的倒福字象征着福要到来了啦……

我喜欢过春节,更喜欢贴春联!

篇14: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这是一个以电脑为书写工具,印刷体随处可见的时代,书法真的OUT了吗?

当我在书法兴趣班鉴赏了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的篆书;用笔有方有圆、字体扁密的隶书;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的楷书;轻转重按、如行云流水的行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草书……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奇伟瑰丽让我惊叹,它吸引我也拿起毛笔,开始了我的学习书法之路。

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儿也“不听话”。下笔重了,笔画就糊在了一起,像黑脸的包公;下笔轻了,写出来的字又活像扭来扭去的蚯蚓。看着写出来的字一个个像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的,刚看到名家书法时的兴奋劲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

书法班的徐老师是个乐呵呵的老头儿,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慢悠悠地告诉我:“书法最能磨砺人的心性,要想写一手好字可不容易,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在他的提点下,我耐住性子,从握笔姿势开始学起,像初学写字的一年级新生那样从点画结构开始练起。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从最初的一星级升到了四星级,连徐老师也夸我写的字很有气势呢!

书法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文字演变而成的艺术,它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热爱书法,祝愿它源远流长!

篇15: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春节是我了解的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首先,我喜欢吃!中国美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菜好吃,特别对我的胃口。新年那几天,我妈妈会去买或做很多好吃又吉祥的中国美食,比如:象征“年年有余”的鱼,“团团圆圆”的汤圆,“长命百岁”的长寿面,“年年高”的年糕,当然还有我最最喜欢的“招财进宝”的饺子,其次,我喜欢钱!春节的一个习俗拿红包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我从很小开始,每年过年都会去跟爸爸妈妈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他们每次都会笑着给我一个红包。说两句好听的话就有钱拿,这个传统太好了。除了有好吃的,有钱拿。春节还有喜庆热闹的春节晚会可以看。每年的春晚有最优美的舞蹈,最好听的歌曲,还有超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可惜的是我看不太懂小品和相声类的节目。

我喜欢春节的美食,喜欢看春节的表演,更喜欢拿红包。我非常喜欢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

篇16: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做中国结、练书法、包粽子、划龙舟、剪窗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做中国结。

中国结是古老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它的颜色多数是红色,代表喜庆,它是团结和幸福的象征。

为了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今天在家做了一个中国结。准备好胶水、剪刀、红色和黄色的彩纸各两张后我们动工了:首先把红纸和黄纸剪成若干条;然后把红纸条整齐地放在桌上,把剪好的黄纸条穿过红纸条;再把黄纸条压到下一张红纸条上,以此类推;接着剪十二张红纸条和四张黄纸条,把他们围成圈,每条边四个红色圈,黄色圈围在顶角圈的外面;又剪红纸条和黄纸条若干根,粘在圈上;最后再剪一个红纸圈挂在最上面,中国结就完成了。

通过中国结的制作,我感觉到它独特的造型,色彩美丽。我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灿烂美丽。

篇17: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今天我们小组去河坊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怕了解的是糖画。它以糖为材料,以勺子为画笔,以糖浆为墨,只一会儿,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就在艺人的手中出现了。

我们来到糖画店,只见阿姨拿起大勺,从铁锅里舀起一勺满满的金黄色糖浆,先画出了一个身体。阿姨神态自若,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向下流的糖浆,阿姨的手上下起伏,挥洒自如,不一会儿,金黄的凤凰形状出现了。阿姨左手拿起一根木签,右手在凤凰身上滴了三滴糖,再把木签放到凤凰身上,将竹签粘在上面,一幅精美的凤凰糖画做完了。凤凰的眼睛金黄金黄的,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身体被一片片美丽而精致的羽毛遮挡着,一条美丽的尾巴,高高翘起,好像在比美似得。阿姨一气呵成,凤凰竟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禁吸引了四周人们的目光,也获得了阵阵赞叹声。

阿姨告诉我们,糖画那可是年代久远的一门艺术。最早起源于明代,清代就变得更为流行,还有一首诗记录了当时的糖画呢,“熔就糖霜丞相呼,宝筵排列势非弧。”

糖画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今天可以看到,真叫我兴奋呢!

篇18: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和“灯影戏”,到现在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皮影戏是用一种灯光,照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观众们通过白色布幕观看灯影戏。在白色布幕后面,有操作皮影的人,他们的伴奏是用打击乐器和弦乐乐器伴奏的。大约在元代时,皮影戏传到了各个国家,许多外国人也成了皮影戏迷,他们亲切的称它为“中国灯影”。在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艺术馆中,陈列着中国皮影,它被称为“电影的始祖”“最早的动画”。

接着,我给大家说一说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吧!

它需要经过8道工序,分别是: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

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艺术,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手机等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皮影戏。

篇19: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第一次看皮影戏是在书城,是由一些老人表演的。他们表演了《东郭先生与狼》、《河蚌相争》……非常精彩。

做皮影戏的道具需要先把兽皮上的毛和血清干净,把兽皮放进药水里,泡两三天,再用笔画上图案,用刀把图案切下来,割成小块,然后染上颜色,最后再用线串起来,用棍子操纵。演的时候,需要用灯光把道具的影子投在幕布上,难怪叫皮影戏呢!

我在网上看了场皮影戏,叫“蛙鹤龟”,讲的是乌龟欺负青蛙,仙鹤帮青蛙教训乌龟的故事。戏里面青蛙很活泼,跳得很快;乌龟的脑袋一伸一缩,像真的一样;仙鹤的眼球会随着音乐转动,脖子也很灵活,它可以用嘴一张一合地整理羽毛,我还看见有一片羽毛轻飘飘地落下来,它还可以把头埋在翅膀里休息,真是栩栩如生呀!完全看不出是用几根棍子操纵的。

皮影戏不但在中国有名,而且在世界上也很有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自豪。

篇20: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华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有着许许多多名扬中外的传统文化。有世界闻名的剪纸、书法、刺绣、国画、玉雕、兵马俑、对联、中国结等,还有很多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但在这么多的传统文化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剪纸。

剪纸是一种非常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佳节,人们会剪一些“喜”字、“福”字,贴在窗户或者大门上,表示庆贺。还有许多心灵手巧的能手,会剪一些活灵活现的动物图案来美化环境,像奔跑的骏马、跳跃的兔子等,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的奶奶非常喜爱剪纸,这个暑假,我就回老家请奶奶教我剪纸。

我先准备了一张大红色的彩纸,把它对折了两次,在上面画了半个竖的“喜”字;然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抠去多余的部分。奶奶对我说:“剪好的纸摊开来的时候一定要轻手轻脚。”我按照奶奶的方法,一点点把纸平铺开来,一个完整的“囍”字展现在我面前。“啊,我成功了!”我仔细地看了看自己剪的“囍”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那次学剪纸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使我更喜爱上了这项传统文化。

篇21: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国是一个屹立在东方的国家,几千年来,祖先们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财富,使我们的祖国文化源远流长。

耍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属于宁海平调表演中的一门绝活儿,与川剧中的“变脸”相齐名。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一位二十几岁的少女叫薛巧萍,她是一位耍牙的传承人。她学耍牙的时候,年仅九岁。当时和她一起学耍牙的有八九个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女孩,但只有她一人坚持下来。训练时,牙床全都会磨出血泡,一个礼拜都不能吃东西,连水都不能喝,全靠打点滴。可想而知,要经历多少痛苦和磨练,才能成就今天的本领呀!

皮影戏,一个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由于皮影戏的剪纸要求做工非常的精细,不能有半点的差错,如剪纸的大小、上线的尺寸、纸片的连接等,如果其中一项做得不到位的话,就会影响整个皮影戏的美观,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正是因为制作过程的精细,所以很多年轻人放弃学这一门技艺。

滑石板,一个被古代的战士当作的一种娱乐项目,至今却快被世人所忘掉。玩滑石板的人需要惊人的臂力,所以,会这门技艺的人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小伙。滑的时候,一个人双脚踩到石板的边缘,后面两人一人抬一支胳膊,把踩在石板上的人推着走。踩着石板的那个人的胳膊必须用力,让肌肉鼓起来。正是因为需要惊人的臂力,才导致这门技艺面临失传。

如果我们不发扬祖先们传承下来的这些技艺的话,他们将会失传,到那时候,我们就再也看不见这些技艺了!

篇22: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投入江里的米饭全被鱼吃了。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种长长的叶子里包成四个角的形状,鱼见了以为是菱角,因为菱角有尖尖的刺,鱼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现在,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外婆也会把长长的、青青的艾条挂在家门口。我最爱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绍兴服务区卖的“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鲜美,让我回味无穷。

欢天喜地过春节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开的春天回归大地,多么令人高兴呀!人们自然要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

春节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市场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去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鸡、鹅、鱼、肉等菜,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虽然篮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却乐得合不拢嘴。在家里,我们七手八脚地忙个不停。爸爸手拿扫把,脚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上上下下扫得干干净净。妈妈把抹布打湿,使劲擦着窗户。窗户像明亮的大镜子。我忙着贴春联。红红的纸上写着“合家欢乐”、“财源滚滚”等金光闪闪的大字。有的家门口还挂着大大的红灯笼,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面前。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说:“让我们为明年的日子更红火而干杯!”“好好……”饭桌上飘荡着一阵阵笑声。团圆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风趣的相声,优美的歌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最快乐的要算孩子们了!孩子对着引火线一点,“砰,”“小子弹”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开了,有的像小鸟飞向天空……

就这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啊,多么喜气的春节!

相关专题 端午节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