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游记作文

我等等你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等等你”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延安游记作文(共1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延安清凉山游记的作文

今年寒假,学校举办了冬令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清凉山。

进了山,只见四周白皑皑的一片,给人清新凉爽的感觉。洁白的雪像一片湖水中盛开的一大朵白莲。一小堆一小堆的积雪,莫不是一群白色海鸟在栖息?还是小朋友把棉花糖堆在了那里?

我们先换上滑雪鞋,穿上滑雪板,来到山上学滑雪。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便学会了。爬到山顶,向下滑,风呼呼得向脸上刮,呼呼地响声萦绕在耳畔,到底了,到底了,突然一个小雪堆将我“飞”起来几十厘米高,然后落地、减速、戛然停止,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只有有了苦才能有甜,不时的摔几个跟头,但我学会了紧急减速与转弯。晚上,我心里想着滑雪时的情景,渐渐的睡着了。我在梦中仍驰骋在雪场上,尽情的。尽兴的。忘却了一切事情。

第二天,我已滑的`熟练,象在平原上跑马一般,奔放着,跳跃着,脚下生风,飘起来一般,又到了谷底,感觉戛然而止,速度减慢。停了,停了……

人生不就如此吗?潮起潮落,都是一时。向心电图的波纹一样忽高忽低。那么我们应把握好人生中的高峰,准备好迎接人生中的低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时间似箭,两天时间过去了,我们恋恋不舍地乘上车,看着清凉山,看它远去远去……

篇2:延安枣园游记作文小学生

枣园又名延园。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1943年10月,毛主席从杨家岭迁移到枣园,并居住了下来。并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毛主席的院子里有几个大大小小的窑洞,最小的洞叫做防空洞,是用来防空中炸弹的。

毛主席的窑顶是一片牵牛花的花丛,还有枣树林,那些枣树有高有低。秋天,枣成熟时,外表红红的,咬一口,甜甜的。再下来主席居住的地方,毛主席居住的是两个大窑洞,一个是毛主席接待客人和商讨会议用的,另一个就是主席休息的地方。

沿着枣园,有一条名为“幸福渠”的小溪。这条渠道是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渠长6公里,可灌溉枣园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地。水渠修成后,使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丰收,为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

枣园的草坪后面有一片中央菜地,地里面有许多蔬菜,虽然大部分都被人摘走了,但是还剩下许多小蔬菜,那片菜地可以让人体验丰收的滋味,我们找到了萝卜、辣椒、地瓜、土豆……等蔬菜。那儿不仅有蔬菜,也有水果,像梨呀,枣啊,这些水果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满载而归,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又能尝到自己的丰收果实。“半日游”枣园就这要结束了,枣园——革命圣地延安最著名的景点,我永远不会忘记!

文/荷文(五年级)

公众号:61作文

篇3:延安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又是一个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夏天。我和父母来到多少党员梦寐以求的革命圣地——延安。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这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扬地!这里,是解放全中国的起点!

初来延安,我被这里的新环境所震惊:在我一贯的印象里,延安,只是一片土黄色的高原——大片大片的麦田长在小山丘上,高楼大厦寥寥无几,世界仿佛被黄色所侵蚀。而现在,这里早已不是从前:大片大片的树林铺满了延安的大山小山,穿城而过的延河静静流淌着,把延安城劈成南北两面。再加上耸入云天的宝塔山的点缀,整个延安在夜晚看起来,真是美极了。

延安的红色文化也美得惊人。众所周知,中国工农红军在经历长征的各种艰难险阻之后,在延安吴起镇成功会师。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十三年风雨,十三年艰辛,杨家岭、枣园、保安(今志丹县)共产党在这里自力更生,辛勤耕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缓步走入毛主席的故居,陈设简单的惊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木床,一个书柜,一套洗漱用品。这,便是全部家当。我不禁想到了南京国民党的总统府,各种奢华,各种富贵令人发指。而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真正明白了毛主席的话:“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一切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如今,这些事早已成为历史。新中国在各方面突飞猛进:新四大发明、5G时代、一带一路蓬勃发展……中国,这头东方睡狮,正在苏醒。啊,朋友!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把延安精神牢记在心,让东方睡狮的吼声响彻云霄!

篇4:延安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国庆期间,我们去了革命圣地——延安。

我们的第一站在宝塔山观光。乘坐观光车上了山,浮现在眼前的便是一片葱葱郁郁的山林,可你绝对想不到那高高的宝塔就隐秘在其中。走到深处,才能瞧见它那古老的面容,光阴显得它很破旧,却又那么富有古老的气息。

第二站我们落脚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它的门口耸立着一尊使人民敬仰的毛泽东雕像。进入馆内,革命纪念这们的雕像一一映入我眼中,“要是没有他们之前的付出,没有他们的鲜血,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在心里默默感叹道。进入展览馆,墙壁上到处都挂着英雄们的照片,还有保存下来的步枪、手枪、小刀、生活用品……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从日军那里缴获的枪、炮弹、国旗等等,占满了整整两个展示玻璃柜。想必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中国的军队们只有那细长的步枪,就打败了日军,缴获了他们那么多武器,真是在世界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我们又去见识了早年的延安:房子很旧很小,餐品用具都破的不成样子,衣裳没有不带补丁的……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这些真实存在的场景消失了,但还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第三站是杨家岭。这个是我一直期待去见识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我见识了毛泽东爷爷和几位革命伟人的旧居,我见到了真正的窑洞,认识了防空洞,重新了解了革命历史,对毛爷爷的经历又多了解一些,没想到他能在窑洞那么暗的地方写了40多篇著作!

回家的路上,我们踏上了去壶口瀑布的路,也就是去看黄河!我们到了目的地后,我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急切地想快点见到母亲河,到了黄河边缘,可算是看清了它的面目:浪头一个劲儿地往前涌,河长的一眼望不到头,只看到自己认为是尽头的地方冒出浓浓白烟。水流声,不,应该是波涛声,仿佛如天打雷一般汹涌澎湃。水珠不停地往我脸上喷,如沙一般的泥土迎风飘向远方……

这澎湃的波涛,再一次涌进了我的心头。我为我是黄皮肤感到骄傲,我为我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

篇5:延安游记1500字:延安韵致作文

延安游记1500字:延安韵致作文

延安游记1500字:延安韵致

发件人:行者有疆<2467778430@qq.com>

也许是延安的景色太迷人,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去年去延安旅游时的情景仍时常呈现在脑海里;也许是延安的名气太大了,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至今都难以让我忘怀。红色景点,我去过不少地方,如西柏坡、井冈山、瑞金等,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延安一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

大城市,我也去过不少,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但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延安一样给我以震撼、清新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红色城市的魅力所在吧。去一次,一生难忘。延安,一座闻名遐迩却不张扬的城市,当你走进她的怀抱就会被浓浓的红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所深深吸引和感染。这里不仅是抗日、抗战时期重要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宣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追逐自己的梦想。

而我,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这里。我想,延安之所以被世人称道,不仅是她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和文化。到了延安,宝塔山的确是个好去处。相比于泰山等名山来讲,宝塔山的确算不上“山”,只能称得上“丘”,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成为了当时红色中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宝塔山,是因宝塔而命名。相传,这座宝塔是范仲淹时代为抵御外敌而修建的。其实,不用导游介绍,从宝塔的`建筑风格和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人们也能大概判断出她的年代来。宝塔山,虽然不高,但十分陡峭,需要弯腰才能上去。攀爬中,需要步步走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否则就有可能摔倒。登山山顶,遥望远处,美景尽收眼底,登山的惊险和疲劳尽消,一阵微风吹过,真是舒畅无比。

这犹如中国的革命一样,虽然举步维艰,走得十分艰难,但步步都十分扎实有力。胜利后的喜悦,岂是三言两语能道清楚说明白?延安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延河的存在本身就是惊喜。她没有壶口瀑布的雷霆万钧,万马奔腾,也没有长江那样的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可她却孕育了八千中华优秀儿女组成“抗日军政大学”,奇迹般地构筑起三千辆纺车搞生产。没有名气,不代表没有实力,不代表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延河就像延安一样朴实,但她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甚至可以称之为作用巨大、意义深远。望着河里潺潺流动的水流,眺望万亩良田,一种喜获丰收的兴奋感油然而生。无意中想起《陋室铭》中的一句话,可以来概括她的意义,那就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自然、生态的山水美景中走出来,来到延安的窑洞,走进延安人中间。在感受窑洞古朴气息的同时,延安人也以他们特有的迎客方式为来客表演起节目。《十送红军》这首陕北民歌,唱出了人民群众与军队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歌声婉转悠扬、嘹亮动听,让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伫足欣赏。延安人的真诚、质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似乎明白了延安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是啊,民风淳朴,忠诚厚道,可以说是延安人民给世人的印象。延安的景点还有很多,但只要去了宝塔山、延河、窑洞等富有特色的景点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灵魂。延安的文化就是奉献。

为了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奉献了十几年,在后方为前线输送了多少兵员、粮草;延安的灵魂就是奋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深刻内涵。正是凭借着一股敢与天斗与地斗的胆识,延安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创了一番盛世伟业,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座座耸立林立的高楼,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一张张面带笑容的脸庞,一片片绿意幽幽的树林,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延安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视角,抑或是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延安,她都是完美的。因为,她是一个革命圣地,是一个生态城市,更是一个幸福城市。

作者:赵才英 支付宝:13292GGGGG

篇6:延安枣园的游记小学生作文

今天,我们六一作文小分队冒着濛濛的小雨,来到延安著名景点——枣园采风。

首先,我们来到枣园的大门口,发现两旁的石柱上刻着“延园”二字。枣园也称延园,院内分布着五座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幸福渠。1940年4月29日,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群众集资与政府资助修筑的裴庄渠建成并正式放水。这条水渠长6公里,使枣园附近五个村庄的庄稼地得到灌溉,庄稼连年丰收,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

最后,我们走进了瓜果飘香的菜园,有的人摘了许多的梨、枣、白菜、萝卜等,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欢乐,大家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真像一个美好的大家庭。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文/荷萌(五年级)

今天,我来到了延安枣园参观。

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到1947年3月所在地。

毛主席旧居的院子,除了五孔土窑洞,还一些槐树和枣树。有一个八角亭,是毛主席读书看报的地方。秋天的红枣,是毛主席招待客人的好食品。

枣园有一条水渠,别看它不大,却可以灌溉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的土地。它是丁仲文设计的,是群众与政府集资捐建的。所以,群众把它称为“幸福渠”。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中央机关的菜园子,里面有白菜、卷心菜、萝卜以及枣和梨等。

参观了这里,我感到过去人们的生活艰苦和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

文/荷浩(四年级)

公众号:61作文

篇7:登延安宝塔山的游记作文优秀

七月上旬末,我们去延安登宝塔山。天一直下着雨,景区道路湿滑。从山下到山上,有好长一段路,车可以开上山顶。由于不允许其他车辆进去,我们只好坐景区的电瓶车,经过大约10分钟的时间,到达了山顶,著名的“延安宝塔”呈现我们的眼前。

延安宝塔,原名“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宝塔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修,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和明万利三十六年(1620xx年)重修。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阁楼式砖塔。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杨家岭、枣园不眠的灯火,孕育了一个崭新的民族精神。这座延安古塔也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航标灯。

我跟着爸爸妈妈从宝塔的北门登塔,塔梯很窄,坡度很陡。为了安全起见,爸爸在前面、我在中间、妈妈在后面保护着我,我们慢慢往上爬。当爬到塔的八九层时,塔梯转向处非常狭窄危险,爸爸先上去以后,再伸手拉我和妈妈,最后,我们都安全到达了塔顶。站在塔顶向下看,整座延安城尽收眼底,滔滔延河蜿蜒流过市区,雨中的延安城更加美丽!

登延安宝塔,使我终生难忘。

篇8:登延安宝塔山的游记作文优秀

我暑假里回运城了。刚回去没几天,姑妈就领着我出去旅游。让我给你说一说这次旅行的路线吧:我们从运城到了西安,又去了延安,从延安赶到了银川,从银川再到榆林,最后到了内蒙古的一个大草原,在大草原游玩之后,又从那里返回运城。怎么样,我们这一趟旅行称得上丰富多彩吧?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介绍延安吧!

延安在陕西北面,是中国革命红色圣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第一站就去了延安的宝塔山。宝塔山古时候叫丰林山,现在又因为山巅有一砖砌宝塔而被称为宝塔山。山上林木葱茏,环境优美,形成了一个公园。它既是个公园,更是个著名的革命旧址。以前有一句话:“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延安。”

宝塔山主要是看塔,其他也没有什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去宝塔山不一定要买门票进去逛,在外面照个照片就行了,花钱进去太吃亏。

宝塔山的旅游就到此为止了,下回我带你们去枣园玩!

篇9:写延安游记的作文600字左右

写延安游记的作文600字左右

巍巍宝塔山,叮咚延河水,枣园窑洞简朴的陈设,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的会场,王家坪纪念馆陈列的革命文物史迹,延安不减昔日古典的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前来探寻。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被称为天下第一陵。也是我们研学的第一站。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入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而我们,炎黄子孙,正是他的后代。

广场北端有一座桥––轩辕桥,轩辕桥用花岩石料砌成,轩辕桥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显得粗犷古朴。轩辕桥下的湖名为印池,桥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添加了无限的灵气。

山上,有黄帝庙,黄帝庙呈四方形,庙门朝南,气势非常雄伟,门额上题着几个大字轩辕庙。庙院内有大殿,大殿的门额上悬挂写有人文初祖四字的大匾,非常醒目。大殿中间安放着巨大的.黄帝牌位,上面写着轩辕黄帝之位。

下午,我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大门旁边,一队身背腰鼓,腰系红绸的安塞腰鼓队员。

里头是毛主席曾居住过的窑洞旧址,两个书柜,一张床,一张木桌,几张木椅,就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毛主席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延安,革命先辈们的旧居,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我喜欢淳朴的民风,更爱这红色的延安,初心方得始终!

篇10:延安宝塔山

。山上有宝塔、摘星楼、烽火台、明制洪钟、今古名人碑、日本工农学校旧址、范公井等13处景观。

??宝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至788年),宋仁宗庆年间(1041年至1048年)重建,

资料

金世宗大定9年(1169年)和明神宗万历36年(16)曾予以修葺。宝塔高44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36.8米,辟有南北二门,二门门楣上方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八个字。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眺望延安城全景。

??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1956年8月6日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安装彩灯3000余盏,使古塔焕然一新。

篇11:梦回延安

我们似如翩翩飞舞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我们像是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温暖的雨露和太阳。

心中的她,是朴素的纯粹,是火红的明亮,是夕阳辉映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是双手搂定的宝塔山,是壶口瀑布之水流不断。

四年未曾再次回去看看,迎接着我的不再是那一如既往的模样,而是换上新衣后的年轻容颜。但她依旧是令人神往的圣地,定格在脑海中,念念不忘的圣地,山川秀美,彰显圣地的风采;碧水蓝天,抒发母亲般的情怀。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为母亲延安代言,中国近代史上,有她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曾经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当你走进延安,走近延安精神,你会深深的为之折服,为之肃穆,会对宝塔山作最崇敬的凝视。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它有1135.5米高,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高约44米的九层楼阁式砖塔加上平面八角形的结构使它别具一格。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

当我第一眼看到那屹立在蓝天白云下的塔影时,熟悉的微风拂过,像母亲的安抚,撩起心中的一丝悸动,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年少时节,一起我们的年少模样。走上宝塔山,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站在塔顶,俯瞰山下,延安一片繁荣昌盛,漫步宝塔山广场,人们或聊天或跳舞,一副轻松、惬意的样子,陕北人民特有的样貌难掩风沙肆孽和生活艰辛,但脸上却洋溢着从未见过的幸福感。

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他还有一句:“万众瞩目清凉山。”于是此山谁其自然的被冠上了清凉山的名号。

清凉山得名于佛教教义,意为从世俗轮回中解脱出来到达清凉的涅槃理想境界。而清凉给你净土般梵境的纯。佛经中清凉主要是与世俗的烦恼相对照的,佛家认为烦恼是热毒,由过多欲望和杂念所造成,而佛法正可以解热毒烦恼,使人如入清凉世界。大诗人苏东坡有:“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浇尽烦恼毒。”清凉也是一种心境,苏东坡还在《念奴娇.中秋》中有:“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山上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佛洞石窟,还有大宋名臣范仲淹的范公祠。

走上清凉山,仿佛脱离了世俗,一切都是那么淡然,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学习的烦恼,亦没有昔日的争吵,微风轻抚,我们乘风而来,犹如千树花开。

古人云:“游山玩水,此乃人生一大乐事。”“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彩虹。”来到瀑布旁,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震撼!黄河水咆哮着,像奔马一样拥挤着直入河沟,浊浪翻滚,惊涛拍岸,吼声震天,升起腾腾水雾,让人似乎是“雾里看花”,但这给瀑布更添了几分神秘感。看到河谷里雾气弥漫,宽畅的河面在此突然收缩,只见汹涌的河水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向下面的槽沟里的河水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浪沬横溢,奔腾着,咆哮着,一股劲地向下游冲去。几个溅起的水珠打在我的脸上,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赶紧向后退了一步。大自然的威严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在奔腾的黄河边,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脆弱!此时,我默默的站在滚滚的黄水边,闭上双眼,耳边是黄河咆哮的声音,脚下分明感觉到大地的颤抖。

为了更清楚地看清楚瀑布,我下到了更下面的观景石。靠近巨石边缘,直视瀑布,金色的怒涛从几十米的高度直泻而下,滚滚河水夹杂着泥沙在飞落中奔腾、翻滚、跳跃!然后猛然撞击在峡底的巨石上,于是瀑布在轰然巨响中再度腾起,在空中化为一片白茫茫的水雾。此情此景,如同千万匹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又好似无数条金色的巨龙在苍穹中飞腾。和着迎面吹来的冰凉河风,不由得使人对瀑布油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此时,原有的喧闹之声消失了,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听着,感受着,仿佛在接受无声的洗礼。蓦然,我回头看到了滚滚黄河水,只见它们一路向东南流去,好似一条华夏神龙,神圣而又威武。不管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它都披荆斩棘、穿山越岭,直向着梦想的大海前进,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又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动力。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它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威武而不骄作,坎坷而不屈服。

篇12:延安导游词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园。因位于延安黄陵县城北约0.5公里的桥山之上,故。是国务院公布保护的第1号古墓葬。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心亭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道尽头,便步入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整块石头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习俗,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云云。”

篇13:延安导游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从黄帝开国(建国)算起。国 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开首就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 ——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篇14:延安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从西安到延安,车程大约4个小时,途中我们将路过于右任的故乡——三原、“药王”孙思邈及书法家柳公权的故里——铜川、民族始祖黄帝的安葬之地——黄帝陵。从黄帝陵所在的黄陵县起,我们将进入黄土高原。在穿越洛川、甘泉和富县后,“圣地”延安就会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在大家的心目中不知对陕北、对延安有什么印象?……“遍地是牛羊”……“腰鼓打得壮美”……“民歌好听”……“姑娘好看”……“排排窑洞”……“陕北剪纸”……哈哈!看来大家对延安知道得还真不少呢!好!这一路上,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美丽而神秘的陕北。

陕北黄土高原,总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那里,沟连着沟,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可谓“高天厚土,浑朴旷远,凝重苍雄、丰富壮美”。说起陕北,大家一定知道这么一句顺口溜,叫“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这就是大家常常说起的“陕北四美”。

米脂婆姨资质出众,朴实热情,她们是陕西女人及整个大西北女人的出色代表。传说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献出生在米脂。米脂婆姨周身都洋溢着自然的热情,在阳光的强烈照射和西北风的劲吹之下,她们显得比江南女子更接近于土地,更具有旺盛的精力。

有道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从古至今,这句话被当作佳话广为流传。大家要真想知道“绥德汉”的由来,最好看看《宋史》,便可一目了然。抗金英雄岳飞被臭名远扬的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于大理寺**亭(今杭州浙江医科大学内)。当时的爱国将领韩世忠闻知此事,怒发冲冠,拍案而起。一次,在皇帝面前,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拎着权倾朝野的秦桧衣领大声质问:“‘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昔日曾不可一世的秦桧,此时吓得面色如土,语无伦次,战战兢兢。从此以后,“了不起,绥德汉!”便成了人们夸赞绥德男人的口头禅。

大家知道吗?我们陕西男子还有一个可爱的称呼,叫“楞娃”,一个“楞”字,不失幽默地抓住了陕西男子的某些特点,比如说为人老成正统、待人温厚诚恳、脾气倔强坚毅,等等。但如果以为“楞娃”们都是老实巴交的笨人王老大,那就大错特错了,“楞娃”们精着哩,大智若愚,心头比谁都有数。不过“陕西楞娃”们喜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碗吃面条。一大海碗的老稠酒,一口气就喝下去了。从表面上看他们是温和中庸的,但一火起来擎脾气就犯了,七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清涧县位于榆林地区的南端。那里盛产红枣。清涧县的红枣,个大、色亮,吃起来口感很好,产量为陕北各县之首。清涧县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袁家沟村,它是一个只有1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毛主席于1936年2月的一个白雪覆盖的日子里,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诗词 《沁园春,雪》。

陕北人的喜怒哀乐,就如陕北的环境,没有什么过渡性的中间地带,毫不掩饰。大家听过信天游没有?那歌唱得真是绝了。我给大家唱两句:“燕麦开花零零稀,忘了我娘老子忘不了你。说下日子你不回来,捡畔上跑烂我十眼鞋。”“你是你来我是我。你走你的山来我走我的沟,说不上话来摆一摆手。是我的朋友招一招手,不是我的朋友往远里走。”

可以说民歌是陕北人心灵开出的花。“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陕北人有无论喜怒悲乐的哪种情感都会唱民歌的情景,特别是在艰难的岁月,人们吞咽下的'是粗粮瓜菜,唱出来的却是甜蜜蜜的民歌,不信,您听:“亲口口,拉手手,咱们俩个一搭搭走。”

走在陕北,无论在那绿格茵茵的山峁中,还是在崎岖弯弯的小道上,随时都能听到人们那高喉咙、大嗓子“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甚至纳鞋底、纺线线的婆姨们,行程、骑驴、夏天在大树下纳凉的中老年人,随时也能听到他们低婉吟哼的民歌声,它可谓陕北人民生活中的第二种语言了。

陕北人不但爱唱,而且爱跳。这“跳”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秧歌;其二是打腰鼓。说起陕北秧歌,大家应该不陌生。据《米脂县志》记载:秧歌“起源古代祭祖”,时转阳春,歌以乐之,故名“阳歌”。在陕北有些地方把秧歌队的“伞”称为“日照”,这是最古老的太阳神崇拜的延续。又据《吴堡县志》记载:秧歌“源于水稻之乡”,是插秧时所唱的歌,《明初由江南传入陕北,与舞蹈相结合”。可见,陕北秧歌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陕北秧歌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闹”,二是“扭”。因此,陕北秧歌又称为”闹秧歌”或“扭秧歌”。每年的春节是陕北秧歌大比拼的时节,当然也是闹得最红火的时候。一般是闹完本村,闹外村;闹完乡里,闹城镇。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喜庆的气氛。

陕北高原雄浑粗旷,因此,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又诞生了许多种刚劲有力的锣鼓艺术。陕北锣鼓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志丹扇鼓、黄龙猎鼓、黄陵抬鼓、土基对面锣鼓等。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文鼓、武鼓之分。文鼓以扭为主;重扭动身姿,活泼圆滑。武鼓以打、踢、跨、跺为主;重击鼓表演,豪放热情,欢快有力,虎虎生威;它既有“柔”的魁力,又有“刚”的气魄;鼓点节奏分明,鼓声明亮,凝时若瑶池蓄水,动时似银瓶乍破;其动作繁复,变化神速;缠腰鼓摇头摆尾,神气十足,过档鼓腿势潇洒,阳刚雄劲,下岔鼓稳健安详,如雁落平沙,还有鲤鱼跳龙门、一条鞭、飞燕、三脚不落地等鼓法。表演时鼓手头拢白羊肚毛巾,身着羊皮褂,脚扎绑腿或穿“英雄靴”,英姿讽爽,舞之刚劲激昂,剿悍豪放,气势磅磺,宛若鹰击长空,气势如虹,观之令人热血沸腾、情不自禁。一位美国研究者在看到安塞腰鼓在满天黄尘中飞扬舞动的时候震惊了,他说:没有想到在温良敦厚的中华传统民间舞蹈中,还有这样剑拔弯张、野性末泯的一支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安塞人打腰鼓打出了盛名,1997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舞鼓)之乡”,被人们称为“中国一绝”,号称“天下第一鼓”。1900年,安塞腰鼓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大型舞蹈表演,轰动了全场观众,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这样的场面太激动人心了!”在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庆典中,安塞腰鼓又出尽风头。庆祝回归委员会的官员们高度评价说:“震人心魄,打得精彩,打出了国威。”

近几年,安塞县的许多农民鼓手和延安工矿企业的许多业余鼓手,纷纷被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和企业请去改行当了教练,安塞腰鼓已响遍了祖国大地。

陕北人不但腿上功夫了得,手上的功夫亦是令人佩服。延川县有个叫高风莲的老人,可以一边唱,一边剪纸花,一曲唱罢,一件精美的纸花就在她随心所欲的剪裁下完成。

剪纸艺术是窑洞艺术的素描,起源于服装剪裁和服装装饰,被誉为“群芳母亲”,有“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之称。陕北剪纸,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有窗花、炕围花、窑顶转花、家什装饰剪贴花、服装佩饰替样花等。以粗扩有力的刀法表现农家的男耕女织、家禽饲养、丰收硕果、集市贸易、婚嫁迎娶以及各种乡俗活动,使形式和内容浑然一体,达到完美统一。陕北剪纸,主要用以装饰窑洞。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的窑窗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窗花,一家一院便是一个小型展览。一村一户就是一个很大的艺术天地,为农家土院增添了美好的节日气氛,表现了勤劳朴实的陕北劳动人民纯洁的感情和审美情趣。这真是“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陕北剪纸主要以安塞剪纸和洛川剪纸盛名,到了延安后,我一定请大家看一场精彩的剪纸艺术表演。

各位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陕北的男子强壮高大,陕北的女子红润灵秀?我告诉大家,那是因为陕北的风味小吃特别好吃,特别有营养。陕北,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土地宽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农、林、土特产品丰富多样,生长期长,营养积累丰富,口味绝佳。陕北羊肉是陕北风味最美的一道菜。每当秋冬之季,羊子肥美,宰杀烹煮,香满城乡。尤其是炖羊肉,把宰杀的羊连骨带肉剁成块状,五厘米长短,加入调料,人锅慢火炕得烂熟。烛时羊骨髓即骨腔内的精髓也随之烛人汤中,原汁原味,鲜美无比。食时单是那青花大碗盛满羊肉朝你面前一蹾,不由你便想起秦将白起、汉将樊哙……大块羊肉连羊骨熬烛的香汤,再加点红油辣子、葱花、香菜,那股浓郁鲜美的香味对唾液腺的刺激,绝非其他正宗菜系可比。游客往往一碗烛肉下肚,便无须再吃其他食物了,大快朵颐,食后浑身暖洋洋,满口留香的感受足以便你流连忘返。

当然,吃羊肉的同时,一定要喝陕北特有的米酒。陕北米酒,用软黄米加工而成。这种酒酸甜适口、消腻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饮料。贺敬之曾在他的《回延安》诗中赞道:“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足见米酒的引人之处了。吃饱喝足,穿上羊皮袄,拿上一把伞一把铲,再赶上一群羊,您就成了黄土坡上的牧羊人。雨伞、羊铲是牧羊人的劳动工具。所谓羊铲不过是一把不足一寸宽二寸长的小铁锹,用来铲土块抛打远处吃草的羊只,以招呼它们归队。铲柄的另一端则系着用牛皮做成的鞭子,是用来赶羊群的。雨伞大多是用红色的油布制作的,结构简易但伞帽比较大。这样的雨伞主要有两种用途:晴天用来遮阳,雨天用来避雨。因为牧羊人整天与羊为伴“游山玩水”,不知哪天下雨哪天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伞、铲不离手,独具风情。

陕北的窑洞是陕北风景的象征。到陕北不看窑洞,不算到过陕北。陕北的黄土厚实坚硬,丘陵沟壑密织如网,特别适合打洞箍窑。陕北有句俗谚,叫“箍窑盖房,一世最忙”。箍窑是家中一件大事,按照传统观念,窑洞箍得怎样,关系到子孙后代吉凶盛衰大事。因此,箍窑必请风水先生看地势、定方向、择日子来选定。现在的选址大都趋向实用,选择向阳、背风,吃水和交通都方便的地方。

陕北窑洞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久,冬暖夏凉,且大门大窗,宽敞明亮。其造型简洁,上部拱圆,下方端直,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思想。其建筑风格古朴、凝重,与周围黄土丘壑谐和,浑然一体,很能体现延安人朴实、内敛、含蓄、深沉的性格。

陕北窑洞做工十分考究,尤其是门窗。窑洞门窗的窗根为镂花空格,有各种造型图案,疏密有致,透亮实用。再把剪贴好的各色窗花贴于窗纸上,花色艳丽,琳琅满目,仿佛一座民间艺术的殿堂。

当然,陕北人性格中的聪慧、机巧、浪漫也在窑洞修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陕北人一般修筑窑洞均是就地取材,有土窑、砖窑、石窑、砖石接口窑等形式,均为多孔相连,排列有序,依山层叠而上,远观宛若层楼。每逢节庆之日,陕北人在窑前挂上精心制作的灯笼,层层叠叠,延绵不断,犹如仙境。

延安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依山修建了6排石窑洞,每层30余孔,最为典型,颇为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窑洞建筑群。外地游客来延安,不想住高楼大厦,偏偏要求住一下窑洞,亲身体验这“天上人间”的感受,住后纷纷叫绝。我们此次延安之旅,下橱的酒店就是著名的石窑宾馆,到时候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感受感受。

相关专题 延安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