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食物作文

StarPlatinum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tarPlatinum”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食物作文(共1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春节传统习俗食物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传统食物

一、饺子

饺子是春节时期的传统食物,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食物怎能少了饺子呢,饺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所以在过年时吃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财运。而且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韭菜馅的饺子有着久财的意思,白菜馅饺子有着百财的意思,香菇馅的饺子有着鼓财的意思,酸菜馅的饺子有着算财的意思等等,所以说水饺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

二、鸡

春节期间鸡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鸡和吉同音,吃鸡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鸡肉也很讲究,鸡翅给年轻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图的意思,鸡腿给长辈吃,有一家的顶梁柱意思。在过年期间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比较高,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烹饪后将鸡肉去皮,来减少脂肪的摄入,也能保证鸡肉的鲜美。

三、鱼

年年有余(鱼)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会在除夕夜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不过呢,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这样也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四、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五、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六、年夜饭

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篇2:春节食物英语作文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ating habits is that unlike the West,where everyone has their own plate of food,in China the dishes are placed on the table and everybody shares.If you are being treated by a Chinese host,be prepared for a ton of food.Chinese are very proud of their culture of cuisine and will do their best to show their hospitality.

And sometimes the Chinese host use their chopsticks to put food in your bowl or plate.This is a sign of politeness.The appropriate thing to do would be to eat the whatever-it-is and say how yummy it is.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with this,you can just say a polite thank you and leave the food there.

篇3:中国春节食物作文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口中,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伴随着一声声的“恭喜恭喜”,春节来到了我们身边,它带来的不但是这一声声的道礼,而且还带来了人们日夜思念的远方亲人,更带来了那熟悉的味道。

要说到春节,那必然联想到美食,美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东西。春节前几天,人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年夜饭当中一定要有鱼的,这预示这今年会“年年有余”,象征吉祥,象征喜庆。然而,这第二选就是饺子,春节的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面条,这象征着“金丝穿元宝。”大人们在家里忙着,孩子们也没闲着,一会儿去买个糖葫芦,一会儿去买个麻糖,山楂裹了一层薄薄的糖衣,晶莹剔透。咬下一口,糖霜的甜腻和山楂的酸涩完美结合,简直是绝配,让人赞不绝口。麦芽糖很黏牙,但配上鲜香的芝麻,好像黏牙也是一种享受,甜香的美味久久在口中回味。

要说到春节的重头戏,那当然非烟花莫属,这是小孩子们在春节最爱玩的,女孩们一般都喜欢玩“仙女棒”之类的,“嗞”的一声点燃它后,就可以拿着它在空中挥舞,就好似仙女在用自己的魔法棒施法,让女孩子们也过了一把“仙女”瘾。男孩子们可就不这么想了,他们认为那些都太小儿科了,声音响亮,猛烈的火炮是他们的最爱。说起玩火炮,这些男孩子们可有经验了,把火炮放进石子堆里,沙堆里,井盖里,甚至是谷堆里,可以说你能想到的地方,他们都想到过,并实践过。最美的还是亮空中的大礼炮,一点燃,礼花就好像炮弹一样直冲云霄,然后变成一朵朵花,好像一只只蝴蝶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春节的味道也蕴含在这一声声炮响中。

篇4: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一、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食物一:鱼

春节每年必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所以很多地方都会准备鱼这道食物,只不过每个地方会选不一样的品种,其中鲢鱼代表“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代表“大吉大利”、鲑鱼代表“富贵有余”。

食物二:鸡

“吃鸡”这个现在可是火爆全网,不仅仅是因为吃鸡这个游戏,还是因为鸡肉真真是我们逢年过节必备的食物之一,吃鸡寓意吉祥如意,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而且不同部位的鸡肉寓意也不同,就比如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寓意新年抓财,鸡骨头寓意出人头地。

食物三:饺子

饺子不必说,北方人过节时饭桌上必备,在春节吃饺子还多了一层寓意,那便是招财进宝,这是因为春节的饺子都是做成元宝形状的。

食物四:汤圆

北方有饺子,南方有汤圆,这是亘古不变的食俗。南方人在春节叫汤圆为元宝,吃汤圆叫做吃元宝,寓意招财进宝、团圆美满、事事如意。

食物五:年糕

春节有年糕的寓意想必大家都能猜得出来,那便是“年年高升”,吃年糕在不同地区还有不一样的说法,且年糕种类也不尽相同。就比如苏州是桂花糖年糕,早期是为纪念伍子胥,北京是百果年糕、山东是红枣年糕、宁波是水磨年糕等,每一个地区的年糕都有当地的特色。

食物六:隔年饭

隔年饭也叫做“过年饭”,在年前晚上先煮好一锅米饭放在饭桌上,直到正月初一食用,代表了年年有余的意思,多为福建闽南地区人民的习俗。

食物七:福橘

橘子算得上春节必备的水果之一,因为橘与“吉”谐音,因此春节吃福橘则代表了吉祥如意,招福纳吉的寓意。

二、过年各地吃什么

1、北京:春饼

大年初七这一天北京人讲究吃春饼,俗称“咬春”。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2、东北:粘豆包

“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包的年饽饽。粘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用黄米面和小豆馅自制而成。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出门打猎时的食物。这要全家人一起在年前包完,并在过年一起吃,预示着全家幸福、美满、和谐。

腊肉

3、广州:腊味

寒冬腊月里“吃腊”是广州人的传统。很多乡下人家一到过年必备腊味食品,亲朋好友相聚,餐桌上经常少不了自家的腊肉。从口感上来说,广东腊味中最重要的口感是甜,原因是里面放了糖。

4、广西:粽子

广西人过年家家户户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在广西,粽子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粽子也不仅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广西人赋予了粽子新的意义,广西人更把粽子当作是一种吉祥物,年年粽年年中,广西人包粽子吃粽子图的是一种吉利了。

5、河南:饺子

河南人过春节,无饺不成年。不过这里的饺子可是规矩多多。每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砰砰咚咚地便开始剁馅,这天包的饺子要足够四顿饭用,即年三十中午、除夕、初一五更以及中午。

6、江苏:过年馒

“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在除夕之前的这两天,按照传统习俗每家每户一定要蒸上几锅面食,发面和蒸馒头的习俗就取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7、陕西: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爷、仓神、灶神等,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在碗臊子面以示怀念。

8、上海:豆芽

上海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三、春节祝福语

1. 零时的钟声响彻天涯,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它驮去难忘的岁月,迎来了又一轮火红的年华。祝你新年快乐,鹏程万里!

2. 变撒哈拉之沙为财、太平洋之水为福、喜马拉雅之颠为寿,送作新年礼物,祝你新的一年财广、福多、身体健康!

3. 新年祝福你,好事追着你,主管重视你,病魔躲着你,气车让着你,飞机避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4. 事业无须惊天地,有成就行。友谊无须说迹语,想着就行,金钱无须取不尽,够用就行。生命无须过百岁,健康就行。朋友无须有多少,有你有就行。祝你新年快乐。

5.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常与朋友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愿你快乐一整年。

6. 今年过节不收礼,其实给点也可以。十块八块不嫌弃,十万八万过得去。你要真是没的送,短信一条也可以。新年快乐!

7. 堆积365天的想念,凝聚千丝万缕的柔情,拼却春夏秋冬的痴恋,采撷夜空的璀璨的星宿,淘尽碧千年的珠玑,只为传帝给你最精髓的祝愿,2021春节快乐!

8. 清晨曙光初现,幸福在你身边;中午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傍晚日落西山,欢乐随你365天。新年快乐!新年吉祥!好运齐来!

篇5:古代人春节吃什么 春节吃什么食物

古代人春节吃什么 春节吃什么食物

先秦吃“麦饭”,唐朝以后米面才普及 无论年夜饭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人们也少不了要吃主食。米饭、馒头、面条成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先秦时期,中国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所谓“五谷”中的粟、黍、稷,第一个对应的可能是“小米”,后两个则可能是“黄米”。

中国是小麦的原产地之一,但长期不被重视,吃的话,也只是用麦粒煮饭,制作“麦饭”。要到两汉时期,谷物制粉技术才逐步推广开来,出现了馒头、饼、面条等食品。这意味着,孔子、孟子们要是吃年夜饭的话,主食只有“粗粮”。

中国人的粮食结构在唐代发生历史性改变,粟、大麦、小麦在北方,水稻在南方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这个时候,在较少种植水稻的北方地区,大米的价格超过粟米和面粉很多,通常只有富人才吃得起,属于粮食中的奢侈品。

在南方,麦类种植范围则很小,直到金人南侵,大批北方人逃往江南,麦类需求大增的情况下,种植面积才逐渐扩大。临安城(杭州)中面食店随处可见,饮食上“无南北之分”了。

饺子、汤圆寓意美好,过年必吃 说起中国人过年必吃的东西,饺子在唐朝时已出现雏形,在宋朝称为“角子”,在元朝被叫做“扁食”(来自蒙古语或回回语,在一些地区沿用至今),后来也有“水点心”、“煮饽饽”等名字。

因饺子形如元宝,被人们赋予“招财进宝”的含义,同时又便于人们把各种象征吉祥铜钱、糖果等包在馅里,久而久之,到了明朝,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南方过年的“标配”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吃的“圆子鼓豉”,南宋已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金桔水团”等不同馅料的做法。

明朝时,北方在正月初九后吃“元宵”,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这显然已经和今天没什么区别了。

汤圆因其形状,被赋予“团团圆圆”的意思,过年时吃确实吉祥、应景。因此理论上,如果我们回到明朝过年,我们在北方就能吃上饺子,在南方就可以享受汤圆了。

魏晋至唐宋吃羊为主;鹿肉曾是“大众食品” 过年餐桌上当然少不了肉。现在中国人吃猪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但是在魏晋直至唐宋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养羊区域扩大,羊肉超过猪肉,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

在唐人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记录的58种菜品中,有16种是羊肉或奶酪做的菜。宋朝更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规定,以至宋真宗时,宫中一年要杀数万头羊。在这种示范作用下,老百姓不免争相食羊。金朝占领北方后,江南羊肉产量不足,猪肉的地位上升很快。临安城内肉铺众多,在过年前后,每家能卖出数十头生猪。

当时数量依旧庞大的野生动物群,成为人们的“天然食库”。现代人很难想象,周武王一次狩猎,就能捕获麋鹿5000多头、犀牛12头,以及大量的虎、豹、熊等“珍稀动物”。

因此要在古代过年,年夜饭中的野味将极为丰富,甚至孔雀肉、老虎肉、狐狸肉无不是人们的盘中餐。其中鹿肉尤其常见,鹿尾、鹿舌都是有名的下酒菜。

不过古代因要用牛耕田,历代政府大都禁止杀牛,违反者会被施以重刑。过年时,大家如果要吃炖牛肉,只能冒险到黑市上去买“非法牛肉”。这里多说一句,在宋朝卖牛肉那是真正的暴利行业,因为买一头活牛5—7贯(1贯通常合1000钱),而牛肉一斤100钱,那么一头两三百斤牛能轻易卖出20—30贯了。

唐朝禁吃鲤,生鱼片是文人最爱 过年餐桌上当然也少不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古代养鸡业很发达,人们也习惯吃鸡肉,孟浩然就有“故人具鸡黍,约我至田家”的名句。河中的鱼那是捕捞不尽,价格相当便宜。只是唐朝时候,皇帝的姓“李”和“鲤”同音,于是禁止吃鲤鱼。

鱼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即所谓“脍”,也就是生鱼片,唐宋时期颇为盛行。唐人在大量食用后,总结出“脍莫先于鲫鱼,鳊、鲂、鲷、鲈次之”的经验。

李白诗中“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说的正是“脍”的具体做法。现代人要是穿越回唐朝过年,吃上一盘鲜美的鲫鱼脍,也称得上别具风味了。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已趋同于现代。如乾隆举办除夕宴,他桌上的肉食大都属于常见之列,包括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等。

宋朝有反季节蔬菜;快炒普及晚;凉菜五辛盘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过年时,各个地方、各个季节的蔬菜,在市场上都能找到。但是在古代冬季,尤其是北方,能吃到的蔬菜实在少之又少。普通老百姓为了在冬天有菜吃,需要提前腌制咸菜。

没错,年夜饭也只能吃这个。贵族的情况会好一些,唐朝时在长安附近,利用温泉产生的地热栽培反季节蔬菜,供皇室享用。到了宋朝温室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利用粪土发酵供热,栽培蔬菜的技术,让更多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有了“绿色”。

如果你生在古代南方,过年时有蔬菜吃,那很可能吃到牛蒡(东洋参)、紫苏、白蘘荷这些现代人已经不太知道的蔬菜,而作为调味品的姜,也会作为一种菜肴,出现在餐桌上。

爱吃辣椒的话,那只能生在清朝了。辣椒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后,起先是被当作观赏花卉,后来才成为一种调味品。至此,中国饮食中才真正有了“辣”这一味。

有了好的食材,还要配合恰当的烹饪方法,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中国菜现在最常见的烹饪方法“快炒”,南北朝时才出现,相对普及,更要迟至宋朝。这意味着,你要是在唐朝以前的时代过年,年夜饭上只能吃到烤的肉、煮的羮,或者前面所说生吃的“脍”。

除了炒的热菜外,中国人还习惯吃凉菜,有名的如夫妻肺片、皮蛋豆腐等。最有意思的是,大约从晋朝开始,古人过年都会吃一种很重口的凉菜——五辛盘。

五辛盘通常为大蒜、小蒜(山蒜)、韭菜、芸苔(油菜)、胡荽(香菜)五种辛味食物的拼盘,因有时也会放胡椒、花椒等,故又称“椒盘”。宋词中“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等句子说的就是春节吃五辛盘的风俗。

篇6:春节有什么传统食物

春节传统食物

春节吃饺子

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春节吃年糕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

水果很给力

春节期间,传统美食会让我们大饱口福,但这个时候也最容易因“吃”而产生问题,因此合理搭配饮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水果作为营养物质最为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坚果不可或缺

春节,亲朋好友互相拜访不可避免,这个时候拿什么招待客人呢?美味的坚果无疑是最佳选择。现如今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传统的坚果诸如花生、瓜子已经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杏仁、松子等坚果。

糖果越来越普通

糖果曾经是最为火热的年货,但现在越来越普通。虽然糖果仍是必备年货之一,但真正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买也就是买个意思。

汤圆

汤圆的种类非常繁多,可以在家自己做,也可以上超市买速冻的,在超市汤圆的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大的、小的,甜的、咸的应有尽有,不过春节的汤圆基本上以中间包糖为多。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篇7: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饺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用。

2、年糕

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3、元宵

元宵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属于节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均为不同的食品。

4、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并且在漳州一带清明时节也吃春卷,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

篇8: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一、饺子

饺子是春节时期的传统食物,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食物怎能少了饺子呢,饺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所以在过年时吃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财运。而且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韭菜馅的饺子有着久财的意思,白菜馅饺子有着百财的意思,香菇馅的饺子有着鼓财的意思,酸菜馅的饺子有着算财的意思等等,所以说水饺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

二、鸡

春节期间鸡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鸡和吉同音,吃鸡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鸡肉也很讲究,鸡翅给年轻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图的意思,鸡腿给长辈吃,有一家的顶梁柱意思。在过年期间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比较高,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烹饪后将鸡肉去皮,来减少脂肪的摄入,也能保证鸡肉的鲜美。

三、鱼

年年有余(鱼)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会在除夕夜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不过呢,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这样也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四、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五、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六、年夜饭

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返回目录

春节的传说

有一年,世上大乱。玉帝得知后,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间的衣食住行。可是,没有神仙肯接旨。

这时候,南天门外传来一声吆喝:“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是光头顶、胖乎乎、笑哈哈的弥勒佛。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他还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吵闹者是姜太公的老婆(专管茅房、粪土的脏神),正在跟弥勒佛吵架呢。原来,人们请神仙时把她给忘了。弥勒佛只好说:“这样吧!今儿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响传到天宫,玉帝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去察看。财神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财神还是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他一看,人们啥活都不干,非常生气,召来弥勒佛喝道:“你怎么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弥勒佛笑嘻嘻地说:“你要我管人们的衣食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

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返回目录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返回目录

篇9:春节有什么象征食物

春节有什么象征食物

1、春节吃饺子

象征健康长寿

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个风俗开始于明朝初年,原来“交子”的谐音便演变为“饺子”。初一破晓,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仁、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长寿等。

2、春节吃年糕

象征年年有余粮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3、春节喝鸡汤

象征清泰平安

湖北一些地方,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春节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沙市一带,春节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春节风俗习惯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篇10:春节传统食物意义

一、饺子

饺子是春节时期的传统食物,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食物怎能少了饺子呢,饺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所以在过年时吃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财运。而且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韭菜馅的饺子有着久财的意思,白菜馅饺子有着百财的意思,香菇馅的饺子有着鼓财的意思,酸菜馅的饺子有着算财的意思等等,所以说水饺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

二、鸡

春节期间鸡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鸡和吉同音,吃鸡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鸡肉也很讲究,鸡翅给年轻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图的意思,鸡腿给长辈吃,有一家的顶梁柱意思。在过年期间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比较高,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烹饪后将鸡肉去皮,来减少脂肪的摄入,也能保证鸡肉的鲜美。

三、鱼

年年有余(鱼)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会在除夕夜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不过呢,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这样也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四、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五、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六、年夜饭

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篇11:关于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在台湾,除夕之夜,外出的亲人除非特殊情况,都得回家“围炉”。岛内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台湾有句俗语说:“年夜没返没某(妻),清明没返没祖”,说的便是年夜合家团聚的意义。如果在外亲人无法赶回,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

篇12:关于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蒙古族人春节第一餐是全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旁,向长辈献辞岁酒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对联大全

1、黄山松鼠跳;绿野早春归

2、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3、黄莺鸣翠柳;金鼠恋苍松

4、鼠颖题春贴;鹊舌报福音

7、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8、碧野青蛙叫;黄山松鼠鸣

9、丙辉觇瑞应;子庶庆丰登

10、丙辉腾瑞气;子庶乐丰年

11、苍松随岁古;子鼠与年新

12、春潮传喜讯;鼠岁报佳音

13、春风拂绿柳灵鼠跳松青

14、春燕鸣暖树金鼠跳青松

15、鹊语红梅放鼠年喜气浓

16、人欢为体健;鼠硕因年丰

17、豕去呈丰稔;鼠来报吉祥

18、豕去春无限;鼠来岁有余

19、鼠来豕去远;春到景更新

20、鼠为生肖首;春乃岁时先

21、鼠至调新律;鸡鸣早报春

22、欣有鼠须笔;喜题燕尾书

23、新妆鼠嫁女;美景艳迎春

24、子年春到户;鼠岁喜临门

25、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26、子时岁交替;鼠节春更新

27、子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28、子夜松涛劲;鼠年鹊语香

29、子夜岁交替;鼠年春更新

30、子夜钟声响;鼠年爆竹喧

篇13:有关春节传统食物意义

春节传统食物意义

一、饺子

饺子是春节时期的传统食物,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食物怎能少了饺子呢,饺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所以在过年时吃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财运。而且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韭菜馅的饺子有着久财的意思,白菜馅饺子有着百财的意思,香菇馅的饺子有着鼓财的意思,酸菜馅的饺子有着算财的意思等等,所以说水饺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

二、鸡

春节期间鸡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鸡和吉同音,吃鸡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鸡肉也很讲究,鸡翅给年轻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图的意思,鸡腿给长辈吃,有一家的顶梁柱意思。在过年期间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比较高,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烹饪后将鸡肉去皮,来减少脂肪的摄入,也能保证鸡肉的鲜美。

三、鱼

年年有余(鱼)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会在除夕夜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不过呢,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这样也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四、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五、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六、年夜饭

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过春节为什么又叫过年呢?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以至于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一片匆忙恐慌。这时,村外来了个小孩,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缘由。小孩子听后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兽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个身披红袍的小孩子在哈哈大笑。夕兽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并把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篇14:过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过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一、饺子

饺子是春节时期的传统食物,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食物怎能少了饺子呢,饺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所以在过年时吃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财运。而且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韭菜馅的饺子有着久财的意思,白菜馅饺子有着百财的意思,香菇馅的饺子有着鼓财的意思,酸菜馅的饺子有着算财的意思等等,所以说水饺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

二、鸡

春节期间鸡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鸡和吉同音,吃鸡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鸡肉也很讲究,鸡翅给年轻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图的意思,鸡腿给长辈吃,有一家的顶梁柱意思。在过年期间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比较高,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烹饪后将鸡肉去皮,来减少脂肪的摄入,也能保证鸡肉的鲜美。

三、鱼

年年有余(鱼)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会在除夕夜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不过呢,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这样也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四、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五、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六、年夜饭

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春节象征着什么

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意味着上班族不用上班了平时工作那么忙,有很多时候为了赶项目都是彻夜加班,总想着休班休息一下,但是大多数不能缓解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压力感。春节就不一样了,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吃顿大餐,聊聊天,或者是一起唱唱小小,看到亲人的那么重说不出的亲切感,会让你的工作中的压力不知去向哦。

意味着孩子们不用上课了春节的到来是多少孩子盼了夏天,盼秋天,盼了秋天盼冬天盼望了一年才盼到了过年,因为过年就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不用受到老师的批评咯,更不用受到家长每天的叮嘱学习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别提有多么开心的事情了。

意味着终于可以收压岁钱了不论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过年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的收到压岁钱的哦。有些是父母给孩子们的,还有些是孩子给父母的压岁钱,人们都通过过年红包压岁钱来传递春节这份喜气,让更多的人因为此更加好事连连起来。

意味着终于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了平时在外奔波的儿女们一年不回家一次,过年了指定是要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大年最重要了,不论你有什么理由,不论你有什么困难,或者不论是否你挣到了钱没挣到了钱,都应该回家和父母团聚,父母是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只要是你能够平平安安的到家比什么都好。

意味着可以穿新衣,吃大餐了春节大家都会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或者鞋子来买,这样也满足自己一年的辛苦了,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们都会在过节的时候买衣服,小时候家里没有那么多钱的时候都是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够穿到新衣服哦。

意味着又老了一岁过了一年大了一岁,小孩子们又长高了一大截,大孩子们都期盼着大了一岁该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过年了,父母们当然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的幸福美满平安了,作为自己的自己看到父母又老了一岁,更是希望父母能够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安享晚年哦。

春节暖心祝福语

1、子时的钟声已经敲响、牛年的列车准时徜徉、飞转的车轮承载着幸福、鸣亮的汽笛把祝福弘扬、送你一个崭新岁月、迎接一年火红骄阳。

2、愿你过一个开心的春节!愿世界充满详和、我以最真诚的心、祝愿您拥有幸福的一年!

3、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新的一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许许多多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值此佳节之际、祝在坐的所有员工及新老客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4、点燃爱情的礼花、甜蜜绽放空中、贴上和睦的对联、幸福溢满生活、斟好情意美酒、爱情陶醉在春节、新的一年里、给最爱的人一声祝福、愿春节快乐!

5、愿你在春节享有期望中的全部喜悦、每一件微小的事物都能带给你甜美的感受和无穷的快乐。

6、让我这份新年的祝福通过电波、跨过重重高山、越过滔滔江水、掠过高楼大厦、飞到你身边。

7、新年里充满快乐的味道、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欢笑。鞭炮驱走了沉闷的空气、礼花带来了喜庆的气氛。街巷里到处是热闹的场景、轻盈的舞步在歌曲声中更加令人痴迷。新年到了、祝你万事如意、快乐无比!

8、噼哩啪啦……新年快乐!收到这条短信、所有的好运都会降临到你身上!

9、雪花飞舞翩翩、迎来元旦;打开手机看看、短信送去祝愿;新年到来幸福、快乐健康永远!新年快乐!

10、新年年年都要过、今年与往年不一般。元旦过后春即到、万物复苏景灿烂。佳节同庆国安泰、家家户户笑开颜。愿你元旦心情好、万事顺利、家庭美满!

11、千份心万份心、祝你新年更开心;千份情万份情、祝你新年好心情;千个朵万个朵、祝你新年更快乐!祝你牛年事业腾飞!万事如意!

12、颗星星、照亮你前程;只纸鹤、放飞你的欢乐;个理由、要你幸福;个心愿汇成一句话:元旦将至、愿你人安乐、家祥和!

13、让快乐与你紧紧拥抱、让烦恼低头悄悄走掉、让健康吉祥对你关照、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祝您新年快乐牛年旺旺!

14、牛年心情好、天天没烦恼;举头揽幸福、低头抱美好;一颗快乐心、一家温馨情;幸福身边在、健康迎未来;朋友、我在远方祝你:春节好!

15、一口气念完有惊喜:我祝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彩生活八面威风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年好合千里有缘万贯家财新年快乐送你一样精心备制的新年礼物!用绚彩的心情包裹、缤纷的祝福盛载、甜蜜的期盼缠绕、装满节日的喜庆与快乐、用吉祥的雪花传送。

16、无钱不恼、有钱不骄、生活不易、知足、快乐多多、烦恼少少、健康常伴、平安笼罩、友情拥抱、亲情围绕、紫气东来、福运缭绕、元旦没到、祝福早到。

17、祝福加祝福是很多个祝福、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除祝福是的祝福、祝福你平安幸福、新年快乐!

18、祝你一帆风顺、二马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19、健康是的礼物、知足是的财富、信心是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祝你新年快乐!平安幸福!

20、叠只弯弯的纸船、在那月如水下、送给你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佳节快乐!

篇15:清远人春节传统食物

清远人春节传统食物

角仔

角仔,又叫油角,在过年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过年食品。角仔的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

糖环

糖环是广西、广东一带有名的`特产小吃,是春节过年必备的好食品。糖环在过年的时候代表好意头,预兆钱财的意思。

蛋散

蛋散,是珠三角比较有名的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以香脆著称。

煎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这是广东人过年的温暖记忆之一。临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户就张罗着“开油锅”、炸煎堆了。煎堆呈球形(寓团圆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蕴),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黄,表皮匀布芝麻,爆谷馅甘蜜味浓,其皮酥脆异常,为新春送礼佳品。

油糍

油糍是广东人过年经常做的一种食物,每次做油糍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浓浓的过年气氛。

笑口枣

笑口栆,或称细煎堆,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由糯米面粉、鸡蛋、糖、芝麻制成,实心。人们把这种食物叫“笑口栆”,是由于在高温油炸过程中面粉表面出现爆裂,样子就像人开口大笑一样,象征全家人开开心心,笑口常开,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糕

年糕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萝卜糕

萝卜糕也是广东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贺年糕点之一,意为“高升”,跟吃年糕的意头相似。

篇16:春节有哪些传统食物含义

春节传统食物

一、饺子

饺子是春节时期的传统食物,对于北方人来说,春节食物怎能少了饺子呢,饺子不仅吃起来美味,寓意也很深刻,它有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所以在过年时吃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能走财运。而且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韭菜馅的饺子有着久财的意思,白菜馅饺子有着百财的意思,香菇馅的饺子有着鼓财的意思,酸菜馅的饺子有着算财的意思等等,所以说水饺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美食。

二、鸡

春节期间鸡肉是不能少的一道美食,鸡和吉同音,吃鸡肉寓意着百事大吉,而且吃鸡肉也很讲究,鸡翅给年轻的人吃,有着大展宏图的意思,鸡腿给长辈吃,有一家的顶梁柱意思。在过年期间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比较高,所以很多地区的人都会在烹饪后将鸡肉去皮,来减少脂肪的摄入,也能保证鸡肉的鲜美。

三、鱼

年年有余(鱼)是中国比较传统的说法,所以在春节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鱼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少家庭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兆头,会在除夕夜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这样就是连年有余了。不过呢,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在除夕夜吃鱼尾,大年初一吃鱼头,这样也是连年有余,有头有尾。

四、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五、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六、年夜饭

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

简单来说广义的春节包括过年和除夕;过年和大年三十还有除夕都是同一天,除夕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从有关资料查找,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

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大年初一又是农历每年的春天第一天,所以叫春节,也就是告诉人们,从这一天开始,春天来到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在以前,人们在这个时间,都称为过年,也就是“除夕”。由于公历的引进,将正月初一的“元旦”移为公历新年的代称,再加上六十年代以后,提倡“破旧立新”、“破除迷信”等政治因素要求,渐渐地淡化了年的所在。在最近几年,在部分台历、挂历、日历等分别印有除夕与春节的字样。但是在公共媒体,以及宣传等方面,都将年与春节混淆在一起了。真的不知道,相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年”,是否让“春节”代替,真的说不好。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篇17:广东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广东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年糕

在广东,过年的时候必备的年货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摆上一块,图个“好意头”。年糕皆因有个好彩头——“年高”,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寓意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生活。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最传统的广式年糕呈深橙色,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不少商家还将年糕做成鲤鱼的形状,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成了双重好意头,不少人除了自己吃,还喜欢买这些鲤鱼年糕送礼。

糖环

在应节食品当中,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吸引眼球的,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糖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东莞县志》的记载,糖环是东莞先人南迁。由北方带来的食品之一。古时中原地区,糖环用面粉制作,后来到了岭南则改为糯米粉,放到油锅里炸至熟透后,呈金黄色,亦有黄金满屋的寓意。

汤圆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腊味

过年吃腊味是广东的一个传统习俗,“腊味”是年前才有的美食,如腊肠、腊肉、腊猪头皮等,其味之香美,令人流涎。旧式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

选购腊肉,要选外观色泽光润,瘦肉坚硬呈枣红色,肥肉用指按无凹痕,呈金黄色,每条肉整齐,带有香浓鲜美的糖酒香味的是上等品,吃起来会特别爽而不腻,假若腊肉已有异味,肉色变黑,就表明存放时间太久。

炒米饼

广东有许多种饼,最著名的当属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或硬饼。它与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合称广东四大名饼。

南粤习俗,春节做炒米饼,后来变成全年皆宜的零食。全家老少齐上阵,和乐融融来做饼。铁锅炒熟生米,石磨碾研成米粉,粉掺黄糖白糖红糖,再加入花生等配料,压入木饼印中,脱模后由木炭烘焙而成。

煎堆

对于老广来说,过年做煎堆,意味着“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馈赠亲友者也。”

在以前,做煎堆是件隆重的事,要把孩子们都赶出制作间,还要一边炸一边说吉利话,以祈求来年好远。

蛋散

广州人过年也炸蛋散,以香脆着称。相传是有一回过年,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于是就把本来用来做油角的面团压扁了下油锅。新年到,穷人拿出那些面团来招呼朋友,大家都发现其又酥又脆,入口即化非常好吃,于是便问名字,穷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有鸡蛋,而且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蛋散只需要面粉、鸡蛋、南乳就可以了。通常的做法是搓好的面皮切成长方形,在长方形面皮正中切三刀,然后把长方形的一边往中间切口穿过去,成蝴蝶结状,随后下油锅炸即可。

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广州人喜爱的点心,更是过年时候的应节食品。过年前的几天,主妇们就会到市场买回好几斤白萝卜,还有虾米、粘米粉等配料。

做萝卜糕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先将萝卜皮削掉,然后再耐心地把它刨成丝。通常,能干的主妇也要花上半个小时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还要将萝卜丝煮熟,混入粘米粉,将两种原料搅成糊状,加入虾米、腊肉、猪油、胡椒粉,酱油、味精、精盐等拌匀蒸熟。萝卜糕一般在平锅里用油煎几分钟,香口好食,是过年时候很多小孩子的最爱。

篇18:食物作文

在上一个暑假里,我来到了老家。一天,爷爷要去菜地里除草,我嚷嚷着也要去,爷爷说:菜地里有花蚊子、绿头苍蝇.......我怕你受不了。可我非要去,爷爷心一软,便带我去了。

到了菜地,我看到了很多的杂草。但这对于我来说,像是走进了游乐园,我可以在那里捉蚂蚱、翻跟头.......可是爷爷却打破了我的美梦,他给了我一双手套,让我拔草。我奇怪地问:这草好好的,干吗要拔呢?多可惜啊。爷爷说:再不拔,菜就被草吃了。我半信半疑,只好照办。拔呀,拔呀,我好不容易拔了小小的一片草就把我累得够呛。我抬起头来,左右看了看,发现不远处有许多农民伯伯,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施肥,还有的在浇水。他们汗流夹背,可是却没有一个停下来休息的。这时我才明白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这就像诗中所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这首诗让我体会更深。记得以前,我吃不了的食物,就会偷偷地给扔了,奶奶教育我,我还不理解,可是当天我看到农民伯伯工作得那么辛苦,那么累才换来食物,我理解了奶奶的苦心。所以我倡议,大家今后都不要随便乱扔食物了,要做了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相关专题 食物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