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思路解说

木塔木塔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木塔木塔”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思路解说(共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思路解说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坚守与调整》。

5、场景联想型命题作文:题目给出一个场景或对象作为触发感想的切入点,要求我们触类旁通,展开想象和联想。如上海卷作文题《面对大海》、江苏卷作文题《怀想天空》都属于此类。当我们面对广阔的大海,仰望深邃的天空,定然有许多遐思,由“大海”、“天空”引发种种联想,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生的哲理,都是笔下的千言万语。

【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C、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广东高考题,原为话题作文)

首先要明确“感情”的内涵:既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

再次要明确该命题的领域: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

最后要梳理两者间存在的关系:

①正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

②负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

③零影响关系――秉公办事,不应该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审题训练:

江苏卷作文题: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面对这种材料式命题作文,除了仔细揣摩题目之外,还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材料往往会对题目的具体内涵给出一定的阐释,给出我们构思的方向和要点,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

在上题的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1)天空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天空,更指人们“心中的一片天”――理想的天空、精神的天空、思想的天空……天空的含义有实有虚。

(2)天空的特点:明净、辽阔、深邃……这给了我们由天空进一步展开联想的契合点。心灵的天空是明净还是污浊,精神的天空是广阔还是狭窄,思想的天空是深邃还是肤浅等等。

(3)“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则扣住“怀想”二字,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精神的天地间上下求索,追寻自己所神往的精神家园。

重庆卷的作文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上题的材料中,引用权威词典的义项,对“自然”的含义给出了多方面的阐释,实则为考生提供了多个思考方向。考生可以任选一项或多项,对《在自然中生活》这一题目,作出自己的理解:既可以结合重庆市“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可以扣住义项②谈人的自由发展与成长;还可以把义项③作为切入点,谈自由自在、任性率真的一种生活状态。

篇2: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思路解说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xx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五种类型:

篇3:高考命题作文怎么审题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纪念》《支撑》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不要轻易说不》《倾听自然的声音》、《坚守与调整》。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一叶落知天下秋?》。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xx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五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一叶落知天下秋?》。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坚守与调整》。

5、场景联想型命题作文:题目给出一个场景或对象作为触发感想的切入点,要求我们触类旁通,展开想象和联想。如20xx年上海卷作文题《面对大海》、20xx年江苏卷作文题《怀想天空》都属于此类。当我们面对广阔的大海,仰望深邃的天空,定然有许多遐思,由“大海”、“天空”引发种种联想,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生的哲理,都是笔下的千言万语。

【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C、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广东高考题,原为话题作文)

首先要明确“感情”的内涵:既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

再次要明确该命题的领域: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

最后要梳理两者间存在的关系:

①正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

②负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

③零影响关系——秉公办事,不应该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审题训练:

江苏卷作文题: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面对这种材料式命题作文,除了仔细揣摩题目之外,还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材料往往会对题目的具体内涵给出一定的阐释,给出我们构思的方向和要点,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

在上题的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1)天空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天空,更指人们“心中的一片天”——理想的天空、精神的天空、思想的天空……天空的含义有实有虚。

(2)天空的特点:明净、辽阔、深邃……这给了我们由天空进一步展开联想的契合点。心灵的天空是明净还是污浊,精神的天空是广阔还是狭窄,思想的天空是深邃还是肤浅等等。

(3)“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则扣住“怀想”二字,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精神的天地间上下求索,追寻自己所神往的精神家园。

20xx年重庆卷的作文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上题的材料中,引用词典的义项,对“自然”的含义给出了多方面的阐释,实则为考生提供了多个思考方向。考生可以任选一项或多项,对《在自然中生活》这一题目,作出自己的理解:既可以结合重庆市“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可以扣住义项②谈人的自由发展与成长;还可以把义项③作为切入点,谈自由自在、任性率真的一种生活状态。

篇4:高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两种作文的题目是考生自拟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围绕这个“所命之题”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决——字字落实,有所侧重。

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

如作文题:《我与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写作对象。一件事:写作范围和文体。我和小王:取材的范围,必须关于“我”与“小王”两个人。趣:题旨,审题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样写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词)的理解合起来,审题就算审准、审透了。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

①主谓式结构,如“我能”,题眼是谓语“能”。

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意”。

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

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走与停”、“一步与一生”、“我与故事”等,审题时要写清楚几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关系”。即要“两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重,分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

⑤独字(词)式,如“见证”、“常识”,它们既有表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审题时要虚实结合。

如何审题眼呢?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析。也有两层:第一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动词的含义,第二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名词的含义。据此思考:(谁)见证——见证的主体(见证者),见证(什么)——见证的对象(或是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或是身边小事,这是“实”),见证的意义——见证的意义、价值(这是“虚”)。经过这一番咀嚼、思考后,题意自然就把握准了。

边练边悟1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请从“主流和另类”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从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题:“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立意:①“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②“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③“主流”“另类”都是潮流;④“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篇5:高考材料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审准词语含义

示例: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的格调”,从词语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它是文章的立足点;“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格调”有两种义项: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②指人的风格或品格。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此题中的 “格调”应取第二种义项,“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在写作时可以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应该说命题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写作时极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换论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之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善于化大为小

示例: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提供的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 “见证”这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有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也就是说,这个题目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文的开口越小越好写,内容越具体越感人。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改革,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再比如身上的穿着、家里的电器,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等等。

注重虚实结合

示例: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命题思想看,作文题直面考生即将到来的人与路的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路”可以坐实理解,也可以拟虚想象。坐实理解,即从路的本意探讨人与路的关系。如有鉴于行人缺乏交通规则意识,可以谈“人应该怎样走路”;有感于先进国家或城市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可以谈“人应该如何管路”;还可以就一条路的变迁谈社会的发展变化等等。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可以写路上的风景、故事、得与失,还可以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路”、“人可以开辟自己的事业路”、“人改变自己的成功路”;或者写“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不忘给自己留退路,失意时不忘给自己找出路”等等。

理清材料关系

示例: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文章。

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现出“大部分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在写作时应先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然后再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这样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如果只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视为符合题意;只谈“做自己”的必要性(材料的第一段)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很明确,这要求考生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角度立意,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勤奋工作……都是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只有人们都注重自己的心灵美,才会变得美丽无比,整个社才会遍开文明之花。

篇6: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作文怎么样审题?一起看看吧!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

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根据材料指向,来确定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立在思后,就是结合材料所承载的内容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审准词语含义

示例: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

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的格调”,从词语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它是文章的立足点;“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格调”有两种义项: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②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此题中的 “格调”应取第二种义项,“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

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

在写作时可以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

应该说命题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写作时极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换论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

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之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二、善于化大为小

示例: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提供的材料共两句话。

第一句是解释 “见证”这个词的含义。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

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有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

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

也就是说,这个题目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文的开口越小越好写,内容越具体越感人。

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

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改革,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再比如身上的穿着、家里的电器,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等等。

三、注重虚实结合

示例: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命题思想看,作文题直面考生即将到来的人与路的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路”可以坐实理解,也可以拟虚想象。

坐实理解,即从路的本意探讨人与路的关系。

如有鉴于行人缺乏交通规则意识,可以谈“人应该怎样走路”;有感于先进国家或城市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可以谈“人应该如何管路”;还可以就一条路的变迁谈社会的发展变化等等。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可以写路上的风景、故事、得与失,还可以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路”、“人可以开辟自己的事业路”、“人改变自己的成功路”;或者写“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不忘给自己留退路,失意时不忘给自己找出路”等等。

四、理清材料关系

示例: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文章。

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现出“大部分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

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

在写作时应先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然后再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这样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

如果只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视为符合题意;只谈“做自己”的必要性(材料的第一段)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很明确,这要求考生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角度立意,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勤奋工作……都是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只有人们都注重自己的心灵美,才会变得美丽无比,整个社才会遍开文明之花。

【材料作文的谋篇布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

”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一只鸟感叹地对它的孩子说:“看到了吧,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

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叶子曾经被风吹上了天,但最终被风吹进了烂泥潭。

题意不难理解,因为材料中鸟的感叹就是明显带有总结性质的议论。

鸟的感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告诉我们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要飞翔,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告诫我们成功的内在因素在于自身的实力与努力。

可立意为:

1.外在环境(因素)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2.成功需要借助外物,但更需要自身实力(自我努力)。

3.成功,要靠自己。

【例文】:

永恒的飞翔

叶子被风托起,洋洋自得地飞上了蓝天,但转瞬间又被吹落,它只能短暂地飞翔;鸟儿依靠自己的力量搏击长空,虽然有苦有累,但这才是永恒的飞翔: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飞翔只是短暂的`;依靠自己的力量的飞翔才是永恒的。

像烟花,依靠的是人们给它的力量,纵使在万人仰望时,发出云蒸霞蔚的灿烂光芒,在落幕后也是空无一物。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庭,钟鸣鼎食之家,在元妃省亲时,大把大把地弃掷金钱,但他们靠的不是自己的真材实料,靠的是元妃的受宠,对权臣的打点进贡,最终辉煌只是一时的,大观园落了片白茫茫的真干净。

如若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在朝中作贡献,或许不会受到那么大的打击。

但是依靠别人,再成功也是短暂的,像叶子短暂的飞翔。

有些人的飞翔却是永恒的,他们的光辉如北极星般永久地照亮天空,因为他们是靠自己力量的。

俄国科学史与文学史上的北极星--罗蒙诺索夫,他的名字将永垂人类史册。

他原是一位贫苦渔民的儿子,为了读书,他冒充贵族子弟去上学,险些为此而被流放边疆;后来国家出钱送他去德国深造,他又被抓去当兵,九死一生地逃了出来;在做雷电实验时,好友利赫曼被雷电劈死,但他不惧生命危险,把实验继续了下去,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在俄国大地诞生自己的柏拉图和牛顿。”几百年过去了,他北极星般的光辉仍旧照亮人类的天空。

这才是永恒的飞翔,依靠自己的力量搏击天空。

不单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应该如此。

过去的中国由封建君主统治,被外国的洋枪洋炮吓破了胆,西太后一味求和,甚至把外务部置在六部之上,他们这样跪在地上搞外交,虽然换得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但后来中华民族便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依靠别人是不行的,这是历史的教训。

于是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用半个世纪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虽然中途受过挫折,但是如今的中国犹如腾飞的巨龙般雄踞在东方,令世人瞩目,这样的飞翔才是永恒的。

人类的天空只允许勇于克服困难,依靠自己的翅膀搏击长空的雄鹰永恒地飞翔。

所有靠风吹起的飞翔只能是短暂的。

愿我们每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恒地自由飞翔。

【点评】:

文章题目“永恒的飞翔”暗扣材料中心“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开头由材料引入,继而亮明中心论点,切合题意,并以此贯穿全文,使文章的立论集中而深刻。

文章主体部分先用烟花作类比,再举《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和罗蒙诺索夫的例子作正反对比论证,继而上升到民族和国家,从反、正两面举清朝政府和新中国奉行的不同外交政策作例证,结尾回应材料,照应开头,重申观点。

全文材料丰富,紧扣中心,综合运用类比、例证、正反对比和逐层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是一篇较成功的议论文。

篇7: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怎么审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怎么审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怎么审?怎么样可以审好题?一起看看,一起阅读。

一、命题(话题)作文的审题

1.内涵外延分析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审清楚构成标题(话题)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比如的话题“语言与沟通”中的“语言”,就其内涵来说,应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就其外延来说,“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则指口语,还可以包括哑语,即手势语言,因为哑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中的“天使”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一指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神的使者,现在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子);二指皇帝的使者。

话题中的“天使”,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可以把她看作真、善、美的化身。

可以指美好的人物,也可以指美好的事物。

“雕琢”,可理解为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或行动的过程,并含有去粗取精、去恶扬善、不断完善之意,还含有用心、细心、耐心之意。

又如“牵挂”这一话题:“牵挂”就是“挂念”的意思。

弄清楚了这一内涵后,可继续往深处“审”:“牵挂”,自然就包括了双方,作为“牵挂”的一方必须是放心不下对方的思想、身体、工作、学习、生活等。

因此,如果是写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回忆,那只能是“怀念”(作为“牵挂”的客体不存在了,因而“牵挂”就不成立了);如果只是写过去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光,而今久未见面,很想见见对方,那只是一般的“思念”;如果写自己就处在某个集体中,却时时“牵挂”这个集体,也是不够好的,因为“牵挂”的双方最好有一定的距离。

2.结构分析法

从结构的角度看,标题(话题)的类型不外乎单个字、词语型、短语(词组)型、句子型几种,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准确把握题意。

(1)单个字。

适合运用内涵外延分析法。

如20上海卷的话题“忙”,它的意思是“事情多,没有空闲”,或指“急着去做(某事)”,抓住它的这个意义,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也可以编故事。

如江西卷的话题“脸”,可以联想到洗脸,引申出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联想到人造美女的脸,批判造假现象,或肯定爱美之心,等等。

(2)并列式。

并列式词语,无论是相对或相反,一般都是合成一个意思,不必拆开来分析。

如“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如“规则”,指的是强制的或约定俗成的规矩。

并列式短语,则要注意讲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年广东卷的话题“语言与沟通”,都必须写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偏正式。

中心在于“正”的方面,但也要注意“偏”的部分,因为它往往起到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如全国卷的话题“心灵的选择”,“选择”指挑选,这是中心;但关键在于“心灵”,必须重点写出心理活动的具体经过。

(4)主谓式。

重心应该在“谓”的部分。

如“生活多姿多彩”,就应该重点写出“生活”是如何的“多姿多彩”。

(5)动宾式。

重心应该在“动”的部分。

如“战胜脆弱”,固然要写到怎么样“脆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具体写出“战胜(脆弱)”的过程。

如20广东卷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在讲“天使”的前提下应突出“雕琢”。

(6)句子型。

一般说来,如果是主谓宾式,重点应在谓语部分;如果是判断句,重点应在宾语部分。

如20辽宁卷的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其重心就应落在谓语部分,即要写出是怎么样的“胜去年红”。

3.修辞分析法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作文命题情况看,有的命题(话题)采用了修辞手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修辞法。

审准这一类作文题,关键在于找出喻体的特征,然后联想到与之相似的有关人生、事业、社会中的事情,找准切入的角度,确定文章的观点(主题)。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就是比喻,喻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或者个人的发展态势。

可以写生活的今昔变化,可以写个人的茁壮成长,可以写事业的蓬勃发展,等等。

又如年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联想到人生、事业和社会生活,可以写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反映了他的风范与修养;可以写伟大是由于处处注意点滴的积累;可以写生活中的细节,会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等。

只要我们抓住特征联想开去,就可以选好角度,不致离题。

[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从号yuwenyuekan]

案例一:

命题作文“山外有山”。

审题:“山外有山”指: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比喻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

(1)以下角度符合题意:

①人不能骄傲自满。

②要追求高标准。

③要更高、更快、更强。

(2)以下角度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①大自然中一座山之外还有一座山。

②我们克服一个困难又克服一个困难。

(3)以下角度属于偏离题意:

①李白、杜甫、苏轼各是一座高山。

(写成“山外的山”)

②既然山外有山,我们可以停下来欣赏风景。

③山外有山,所以我们要重视贫困山区的教育。

④山外有山,所以要安贫乐道,知难而退。

⑤山外有山,所以要淡泊处世,低调做人。

⑥山外没有山,我自己就是一座最高的山。

⑦山外的高山是人的欲望,欲望无止境,需要否定。

⑧不应讲“山外有山”,应该讲“有仙则灵”。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1.抓实质

如果作文材料(现实材料或寓言材料)讲的是生活中的故事,那么,不要被其表面的文字所迷惑,要深入进行分析,找出隐藏在现象里的实质,然后抓住实质来确定角度。

如北京卷: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

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

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

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

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几个学生的回答,其实是对考生的提示,使审题难度降低了。

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则材料可以涉及到不同的实质问题: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说“要敢于超越极限”“要善于挖掘潜力”的问题,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要合理安排顺序”的问题,第三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做事要先主后次”的问题。

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构思作文,就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2.抓关键

如果作文材料中出现提示性的词句或者总结性的语言,那么,这很可能成为我们准确理解题意的关键,抓住了关键,也就能够选准角度。

如年全国卷甲卷作文题,有三处关键:一是“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二是不同的人对“为什么不读书”有不同的回答,三是“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这些语句在材料中均属于提示性的语言,各自提示了相关的内容。

写作时,可以任选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来说。

比如可以分析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其后果,可以分析网络阅读和图书阅读各自的利与弊,还可以谈如何提高国人的阅读兴趣,等等。

只要抓住了关键语句展开联想,就可以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3.抓中心

如果作文材料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多个侧面,多重含意,而实际上很容易偏于一隅,离开题旨,那么,为慎重起见,就要考虑以材料的中心为文章的中心来写作。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这个材料中,学者的话涉及到了多方面的问题,如友爱、不贪、讲卫生、有礼貌、细心等,似乎有多个角度,多重含意。

但如果以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切入来写作,都可能不够切合题意。

这时候,就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来作文。

学者在话中列举的种种事实,归根到底说明了一点: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价值。

所以这一材料的中心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以此去构思作文,必定是符合题意的。

4.抓本义

如果作文材料是比喻性的,或其中关键语句是比喻性的,那么必须找出其本义,并抓住本义生发开去记叙或议论。

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作文题。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老鹰,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里实际上是比喻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的一类人。

而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则表明了孩子对乌鸦的喜爱,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而是“见贤思齐”,敢于挑战自我,这正是其本义;由此立意,是符合题意的。

案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

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

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

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

篇8: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考点解说】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 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看构成话题或题目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是动词,如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有的是名词,如全国卷“诚信”,20北京卷“规则”;有的是形容词,如20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有的是表抽象的,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有的是表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等。 审读这些词语,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濒于,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是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是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如这次石检二的“新”。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归纳起来,对于独词式的作文,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①审读词语含义②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③大题小做作、小题大作法。审好了题,我们就要确定文体。一般来说,独词式作文的体裁选择比较宽,可以是讲一个道理,写成规范的议论文;可以是抒一段情,写成散文;可以是记述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当然也可以写成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性强的'文章。  例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包容》,看到题目,首先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什么是“包容”?“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包容”?“包容”有何目的和意义? “包容”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包含”、“容纳”、“不计较”等,是对人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可选用议论文,设立论点:我们要包容偶尔的过失(从正面写),我们不能包容错误(从反面写),也可两方面结合起来写;也可写记叙文,描述某人做某事有纰漏被包容;还可写散文,赞美包容。 在写作时,可以考虑到:大千世界,人与人不同,矛盾摩擦难免产生,包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关键。要想包容别人,需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这是对一个人的道德方面的最高要求。 有些题目很虚、很大,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可大题小作,就是从小处来写,运用增加内涵(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的办法。例如:2006年天津高考题《愿景》,在审题立意时: ①可以写人的个人愿景(如你想当一名核工业的高精人才,你可以设想怎样把核工业转化成为人类的普通消费)。 ②可以写社会愿景(如面对车祸,面对小偷,面对不良环境,面对国际争端,面对战争与挑衅,面对恐怖,面对艾滋病的蔓延,面对非典等突发事件,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面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面对此起彼伏的矿难,等等)。 你的愿景是什么? 你心中向往的社会又是什么? 那应是温馨的、祥和的、和谐的、自然的、人性的、关爱的、互助的、尊重的社会。 ③还可以写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趋势。 你心目中未来的科技是怎样的?现在电脑如此普及,电脑工业的前景如何?现在的动画如此时兴,你心目中的动画有怎样的创新?现在的国家外交如此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又将怎样? ④其它诸如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远景,都可以流入你的笔下。 还可以运用修辞扩展法:像《肩膀》(2006年辽宁题)《说安》(2005年北京题),《转折》(年北京题)等,可运用【比喻、联想、借代、象征等手法,化虚为实,以点带面,或借此言彼,或者以物喻人……】如《说安》,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化传统、人类追求、思想境界等方面落笔。可以根据提示,从“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中任选其一个点切入进来,也可以将“安于……”填补完整,把写作角度确定为“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等;还可以从联想其他有关“安”的熟语和名句,比如“稍安勿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对于“安”,可以褒扬,比如写“安”代表着内心平静;也可以贬斥,比如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丧失机遇。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 这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对于这类题目审题之意时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如2005年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此文题传达的有效信息有:①写作内容是“花”,是“红花”。“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②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 气候》。 【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篇9:高考政治审题思路总结

高考政治审题思路总结

一、选择题

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漫画题结合文字分析,尤其注意加“引号”的文字,理解其真实意图(即讽刺或提倡的内容);尤其是剩下两个选肢无法取舍时,更是要认真推敲题干与选肢,再做取舍。

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哲学生活道理、下列关于某一问题的表述正确(错误)的是等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原因类”的选择题,一定要将可能的原因和结果顺过来念一下,成立的才当选。在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

3.排误。用好你的知识底蕴!

4.排异(是否与题意相关)。-----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外延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高考单项选择题不少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要好中选好,矮中比高。

5.不得已,猜。不能空题。(呵呵!!!不可滥用哦!)

二、主观题

注意确认角度: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国际组织、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用什么,说什么。

1、“是什么”一类的题:

必须准确运用教材语言,不可杜撰。

▲抗冰雪体现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为什么”类:(必要性)+(重要性)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党的领导;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国家的扶持,实行西部大开发;发达地区的支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类”题目:详写必要性,略写重要性。

▲党重视发展基层民主的理由:

基层民主主要包括村民、居民自治;党的地位、先锋队、宗旨、民主科学依法执政,巩固领导地位;国家性质,人民是主人;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民主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稳定。

4、“意义类”的题目:重要性,一般用“有利于”表述。

▲民族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可以了解和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亲情感,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谐。

▲地方政府热衷于“清明节在人文景点举行公祭,全面沿袭古代祭奠仪式”现象的文化思考:

积极:纪念民族节日,发挥其意义(见上);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公祭体现民族特色;

消极: 全面沿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要求: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文化属于第三产业,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 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就业; 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文化消费需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必)。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 “影响类”题目: 有利+不利

▲政府提高能源价格的影响: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⑴不利:增加企业成本,影响效益;

⑵有利:价值规律,价格影响供求,既抑制投资过热,又促进能源生产;企业改进技术管理,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促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

▲利率下调的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影响生活水平提高。一般说来;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高档品);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不同收入家庭。

对生产的影响:获利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稳定物价);三种手段。

6、“用某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类的题目:

首先要表述清楚知识本身,然后根据要求用知识联系材料准确作答。

▲用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知识: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理由: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合法性的确认,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财富源泉涌流;增加收入,促进消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共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

篇10: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审题方法一:

作文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的时候占有的分量是很大的,有的时候高考作文会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有的人会认为命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了,其实不然,命题作文也是需要审题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两种审题方法。

1、虚实转换,义理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某年福建卷题目《季节》,“季节”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如“收获的季节”,“特殊季节里的故事”等;虚指时,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

2、添加因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因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对于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采用上面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题目采用恰当的方法,然后确定自己的一个中心思想,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获得作文的中心。

审题方法二:

用一个审题立意的具体例子回答,看能否对你有一些帮助。

【文题】 黑格尔曾对人讲一件轶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抬头观望星辰时,掉进一个坑里,有人拉他出来,他说:“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说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从这则轶事中你读懂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什么品质?这样的品质又能够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文题分析】 针对这个材料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述的角度。可以不妨从“材料”中设立这样的几个问题入手: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掉进坑里,但也未必认识天上星辰,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对于别人的嘲笑如果换个角度理解如何?——“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这是钻研的结果;“看不见脚下的东西”,是因为他研究的痴迷,是用志不分的表现……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范文】

痴迷方能成大器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确,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当他掉到坑里,过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谢谢”,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

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除了他们的勤奋、毅力、创新等因素外,其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据说,希腊国王让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银量,阿基米德认真钻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时,从澡盆里溢出来的水中得到启示,竟然忘记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就这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痴迷钻研也流传下来许多类似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的轶闻。纵观伟人事业的成功,哪一个少得了探索之中的痴情?

古人云:性痴者其志凝。这里的“痴”则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的体现。唯有用心专一,才有可能潜心钻研,钻到极处,才有可能获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所以,泰勒期“目中无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现,正是他钻研中的可贵之处。而许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这种潜心观星的痴迷精神,使他们失败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专的毛病。 还是大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只有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因为他们没有探索,没有钻研,也没有对事业的痴迷。这样说来,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非但不应嘲笑,而是值得学习的。果真我们都具备了学业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学业,不成大器?

【范文短评】 这篇范文的命题《痴迷方能成大器》,揭示着全文论述的观点,预示着要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专心致志与成就事业的关系,而“方能”二字,又意在揭示“专心致志”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一个题目的拟订,就等于确定了论点和论述的主要内容。

在论述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古今中外在学术上,在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再就痴迷的意义来分析痴迷与成材的关系;最后以从反面指出没有痴迷也绝没有成就的结论来结束全文。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有力,紧紧抓住材料中“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的事例反复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使文章不仅在使用论据上显得经济有力,还使文章在内容结构上显得紧凑集中,充分体现了以话题为论述的中心。

篇11: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作文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的时候占有的分量是很大的,有的时候高考作文会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有的人会认为命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了,其实不然,命题作文也是需要审题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两种审题方法。

1、虚实转换,义理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某年福建卷题目《季节》,“季节”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如“收获的季节”,“特殊季节里的故事”等;虚指时,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

2、添加因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因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对于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采用上面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题目采用恰当的方法,然后确定自己的一个中心思想,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获得作文的中心。

篇12: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用一个审题立意的具体例子回答,看能否对你有一些帮助。

【文题】 黑格尔曾对人讲一件轶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抬头观望星辰时,掉进一个坑里,有人拉他出来,他说:“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说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从这则轶事中你读懂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什么品质?这样的品质又能够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文题分析】 针对这个材料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述的角度。可以不妨从“材料”中设立这样的几个问题入手: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掉进坑里,但也未必认识天上星辰,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对于别人的嘲笑如果换个角度理解如何?——“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这是钻研的结果;“看不见脚下的东西”,是因为他研究的痴迷,是用志不分的表现……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范文】

痴迷方能成大器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确,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当他掉到坑里,过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谢谢”,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

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除了他们的勤奋、毅力、创新等因素外,其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据说,希腊国王让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银量,阿基米德认真钻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时,从澡盆里溢出来的水中得到启示,竟然忘记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就这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痴迷钻研也流传下来许多类似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的轶闻。纵观伟人事业的成功,哪一个少得了探索之中的痴情?

古人云:性痴者其志凝。这里的“痴”则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的体现。唯有用心专一,才有可能潜心钻研,钻到极处,才有可能获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所以,泰勒期“目中无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现,正是他钻研中的可贵之处。而许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这种潜心观星的痴迷精神,使他们失败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专的毛病。 还是大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只有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因为他们没有探索,没有钻研,也没有对事业的痴迷。这样说来,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非但不应嘲笑,而是值得学习的。果真我们都具备了学业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学业,不成大器?

【范文短评】 这篇范文的命题《痴迷方能成大器》,揭示着全文论述的观点,预示着要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专心致志与成就事业的关系,而“方能”二字,又意在揭示“专心致志”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一个题目的拟订,就等于确定了论点和论述的主要内容。

在论述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古今中外在学术上,在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再就痴迷的意义来分析痴迷与成材的关系;最后以从反面指出没有痴迷也绝没有成就的结论来结束全文。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有力,紧紧抓住材料中“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的事例反复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使文章不仅在使用论据上显得经济有力,还使文章在内容结构上显得紧凑集中,充分体现了以话题为论述的中心。

篇13: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篇14: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附思路指导(高二必修作文指导)

题目:破例。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记叙文。

破例,义为打破常规。有的常规不能打破,如法律,纪律、乡规民约等。有的常规则可打破。根据题意,写“可打破的常规”。“可打破常规的事”或“应打破常规的事”,如果出现了,即为改本创新,即为新人新事。如某老实巴交农民,居然经商;某墨守成规的老先生跳起了的斯科;某学生迟到,班主任还表扬了他,某厂长改革人事制度,辞退了他的舅子等等。

2、议论文。

①可以正反两方面分析。有的“例”不可破。如领导干部要廉洁,老师要为人师表。执法者要带头维护法律尊严等。有的“例”则应破,如请客送礼等不好习俗,陈旧的规定方法,束缚生产力的操作规程等。

②可以把“改革就要大胆破例”(当然是存不合理的例破束缚生产力的例)作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例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行“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小学生文化考试废除百分制,小学进初中废除升学考试等。

审题具体方法

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1、大的构思方法?br>

1、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2、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3、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4、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5、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天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6、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7、辨明关系法

相关专题 命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