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班主任工作点滴

爱夏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爱夏”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班主任工作点滴(共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班主任工作点滴

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班主任工作点滴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班主任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许多人都将班主任形容为全能的人,既要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学生思想矛盾,又要有音体美特长,能组织全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还要如牛般诚恳,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要精通教学,给科任教师树立榜样.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作 者:唐亚平 作者单位:东安一中,湖南东安,4259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5.1 关键词: 

篇2: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论文

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论文

根据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改变过去的不良倾向,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作文的整体教学,提前读写,从低年级抓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问题,谈一下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是前提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语道破读与写的紧密联系,只有多读,多进行阅读积累,才能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自觉进行阅读积累。伴随着学生写作兴趣的加浓,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和积累,并通过此举,加强和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让学生通过多方阅读,从所读文章中悉心体会,掌握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独到之处,并丰富、扩大自己的词储量,进而活学活用到他们的习作当中。若非天长日久的积累、运用,又怎么能做得到呢!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和一些优美的篇章进行熟读成诵,也可以增加阅读积累的容量。行之有效的阅读积累,能促使学生产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为他们开启写作之门。

二、重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促进习作能力提高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其实就是“说”作文和“写”作文,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但“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又促进口头语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应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完善,促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1、及时捕捉写作时机,鼓励学生即答作文

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用心观察的,而生活又是给我们灵感的写作源泉,要引导学生及时摄下自动人的镜头,捕捉写作时机,进行即兴作文。即兴作文,是在老师出题以后,学生用短时准备,在没有经过充分的熟思过程进行的现场口述。它还包含了多种训练的因素,它可使学生从确定中心到选择取舍材料,从结构安排谴词造句都在快速反应中能得到训练,充分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就能够开阔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条理和周密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2、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好话是写好作的基础,学生有很强的语感,笔下表达就会更加通顺、流畅。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积累不断激活,才能使他们不断发现新的感受和认识。学生在和别人谈话、交流时,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交融中,产生良好的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发出智慧的火花。口头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联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口头语言又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言为心声,平时说话就做到言这有物、言这有序。写作时,怎么说就怎么写,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书面上而已。

三、改――促进提高

大凡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这几句话指出作文评改的方向。文章自改也好,互改也好,都提倡把习作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养成“文不厌改”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示范修改。教师在课堂上对“病例”进行示范修改。把范例打在投影上,各个方面的优点错误全都一一指点,再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添、改、调、换,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使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批改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个人自改。刚学修改时不能操之过急,可让学生先试着修改老师己注上修改符号的自己的作文。反复练习后,慢慢地对这些符号熟悉了,再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给自己的.习作修改一些字、词、标点方面的毛病。随着年级增高,提高要求。在自改的内容方面教给学生自改八查:一查错别字,二查语句是否通顺,三查标点是否正确,四查卷面是否整洁,五查内容是否具体,六查有无真情实感,七查详略是否得当,八查是否有条理。教师对学生评改要即时评价。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合作互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思路也较狭窄,思想观点常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分组阅读批改,相互取长补短,更能集思广益。每次作文初稿写成后,让学生相互阅读批改同学的作文。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同学作文的好写法,而后积极矫正自己的认识,修改自己的文辞,从而过到相互取长补短的目的。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同学修改自己的习作无从下手,而改别人的习作却头头是道。我们可以利用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理论,让学生根据修改目标,写出一两条批语来,然后要求被改的同学根据批语内容,征求批改者意见,从而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赏――增强信心

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我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可以小伙伴互读,还可以读给家长听。

学生的习作除了被自己的老师、同学、家长认可外,还能得到更多的读者认可,其激励作用将无法估量。如肖复兴得到叶老先生的指点,从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努力给学生创造发表的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这样,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了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

总之,作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注重激发习作兴趣,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养成多观察、多读、多想、多写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欲望和习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学生并不笨,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他们不但能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写得形神兼备。使同学们不仅喜欢这条习作路,而且走得踏实、开心。

篇3: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些束缚,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初中阶段音乐注意稳定性呈现提高的趋势。在初一到初二的过渡时期,提高较为显著。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音乐的想象是听觉表象同视觉表象的转换过程,我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如以幻想为前提,用“图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实施联想,发现音乐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编故事、创情节,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或在“律动”中,体验音乐;或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或创造性地玩打击乐器,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

音乐想象是在音乐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记忆储存积累的许多声音表象,经过音乐思维产生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如视唱、各种练习曲,使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涵,说出歌曲的情绪,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思维的过程主要是打破与重新优化建构。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提问,这首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音色、力度、速度,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审问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的思维无形中受到限制,往往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的天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现今的教育氛围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创造行为抱有偏见,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而现代教育理念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观念转变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了。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求知欲,尽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教师必须确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的积极性。遵循规律,全面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当然,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歌声、舒展优美的舞姿、高雅端庄的气质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表现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空间,成立合唱团、话剧文学社。定期的特长展示、文艺汇演、艺术节活动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

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扑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如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为了快速记忆歌词,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结果很多学生不仅运用了联想还运用了肢体语言帮助记忆,我抓住契机,干脆让学生演双簧,连说带演,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歌曲、歌词的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扑捉灵感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创新的快乐。如在表现作品时,学生可用舞蹈、打击乐器伴奏,也可用诗歌、故事、绘画等表现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独创能力。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思想主张以鼓励为主在他们自我表现的活动中尽量不干预,并给予正面的评价。教师要激发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

篇4:加强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加强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对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

作 者:薛立范 XUE li fan  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5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师   学生   能力  

篇5:设计开放式练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开放式练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蒋仪

关键词:生活经验  知识背景  素质发展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军得到进步和发展。”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从有利于学生发展处着想设计开放式习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那么定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开放式习题,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注意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开放式数学问题。

例1、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箱中水面高10厘米。如果在长方体水箱中放进一个长和高都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那么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

这道题大部分同学都只想到将以20×2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一种情况,这时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候水面上升的高度即为:20×20×10÷(40×25)=4(厘米)。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不是将20×20作为底面,而是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的这一种情况,同学们却忽略了。因此,我进行演示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让学生观察到,这时候铁块没有全部浸没在水中,在此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时候学生都认识到,如果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时水面上升的高度应该为:

40×25×10÷(40×25-20×10)-10=2.5(厘米)。

或者用方程进行求解。设水面上升X厘米,则可得方程:

20×10×(10+X)=40×25×X,

解得:                  X=2.5

又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2、张老师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

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

张老师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进行分析与解答。

学生们进行了认真思考,并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张老师如果去A商场购           电脑,那么张老师应该付:9980×90%=8982(元)。

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张老师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张老师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

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

因此,张老师去C商场购电脑花钱最少。

以上开放题的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坚实的铺垫。

二、紧密结合学生知识背景,设计开放式练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例3、用一张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纸,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损耗及接缝)。要使它的容积大于550立方厘米,请问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和高各是多少?它的容积又是多少?

这题集数量关系、空间观念、实际应用等数学问题于一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得到不同的解决,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创新意识也能从中得到体现。

因为要使这个纸盒子的容积要大于550立方厘米,考虑到高是整数,则有:

解法一、在这张正方形的纸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3厘米的小正方形,将其折合成一个长方体纸盒子,这纸盒子的长和宽均为:20-3×2=14(厘米),高为3厘米,因此这只纸盒的容积为:14×14×3=588(立方厘米)。

解法二、在这张正方形的纸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将其折合成一个长方体纸盒子,这纸盒子的长和宽均为:20-4×2=12(厘米),高为4厘米,因此这只纸盒的容积为:12×12×4=576(立方厘米)。

如果考虑到高是小数,则还有无数个答案,如果考虑将剪去的四个小正方形再进行分割后再进行粘贴,则还可得到其它的答案。

利用此类开放式形式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奇,奇中求新,新中求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着眼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设计开放式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设计开放式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问题、学习数学。

例4、一个60人的旅游团,其中男50人,女10人。旅馆有3人、2人两种房间,每间每天的住宿费分别是180元和160元。男女分住不同的房间,他们至少住多少个房间?每天的住宿费总计至少是多少元?

这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考虑的因素除已知条件外,还需学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作出决策,从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因此,我启发学生运用分析与推理的方法结合进行分析与解答。

我先引导学生求出3 人旅馆和2人旅馆各自每天的住宿费各是多少元?学生很快求出:3人的旅馆每人每天的住宿费是:180÷3 = 60(元);2人的旅馆每人每天的住宿费是:160÷2 = 80(元),这样让学生知道要尽量安排多住3人的旅馆才能使费用最少。我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点拨,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很快求出答案:女的有10人,可安排住3人旅馆2间,住6(3×2)人,2人旅馆2间,住4(2×2)人;男的有50人,可安排住3人旅馆16间,住48(3×16)人,2人旅馆1间,住2(50―48)人。这样安排共需3人旅馆:2+16=18(间),共需住宿费:180×18 = 3240(元),需2人旅馆:1+2 = 3(间),需住宿费:160×3 = 480(元)。因此可得,这60人的旅游团至少需安排房间:3+18=21(间),每天的住宿费总计至少是:3240+480 = 3720(元)。

这样的开放式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通过分析、推理,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交流、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方案,既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又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处着手设计开放式习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展示自我,获取成功创造条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将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篇6: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论文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论文

21世纪的人才,应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而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就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仍然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也就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其他能力的基础。

有人说,读书何难?一课书一会儿就读完了。其实不然,读书包括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引文、书下注释、思考题、习题和大事年表等。本文仅就如何教会学生读目录、课文、地图三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读目录

学生读书一般不太注意看目录,而目录是一本历史教科书的骨架、脉络、总纲,它体现了各种社会形态的'递进和更替,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了每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向和过程。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目录。

教师在开学初的导言课中,向学生全面介绍新课内容的安排时,就可以先指导学生读一下目录。如果是初一的学生可以告诉他们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从原始社会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进行期中、期末复习的时候,也可以辅导学生在具体复习每章、每节各方面内容前,再浏览一下目录,这样会有助于学生掌握总的线索。通过读目录,也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如何读课文

第一,要按照知识的框架结构去读。

历史课文中的每一章之间、一章中的每一节、一节中的每个子目、一个子目中的每个内容、一个内容中的每个问题、每个问题中的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联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大方面入手,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将着重点放在掌握知识点上。

通过读书,要求学生分析、归纳课文内容,概括为要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读书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分清主次、抓住要点。合上书本后,知识点历历在目,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所适从。

第二,粗、细、精读结合,反复阅读,深入理解教材。

在读的过程中,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要细读、精读,要逐字、逐句、逐段,反复阅读。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在自学、总结、归纳、提炼结论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突出重点;对生僻的字、词、人名、地名或书名等要准确识记、不写错别字;对一些过渡性内容、课文补充的小字内容要求学生粗读。

第三,带着问题去读。

教师在讲解之前,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或阅读,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考。

第四,边读书边思考。

学生读书时要进行思考。读书是手段,读出问题、归纳出知识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才是目的。

第五,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常常分散在若干章节,读书时除按教材顺序复习外,还要从个案或其他角度进行整理归纳。

三、如何读地图

历史事实总是发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之下的。历史地图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现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所以,地图与课文配合,相辅相成,也有助于学生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会学生识读地图,到图中去找寻历史知识,借助地图掌握历史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读地图呢?

第一,要史图结合。现在的教材配有大量的历史地图,学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史图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时间概念、历史史实,也具有了空间概念。

第二,读图时要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和今天所属地区。

历史上的地名跟现在的地名往往不同,且所属地区也未必是同名同区,所以,读历史地图时要注意这些变化。要将要求掌握的且不容易记的地名“今天化”。

第三,读图时注意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第四,读图要细,不仅要读图中所示内容,而且要读图旁文字说明,示意符号等。

第五,引导学生由“面”到“点”地读图。历史地图,范围有大有小,大到世界版图,小到某一地方图。学生读图时,要主次分明,把有用的东西从图中读出来。

第六,把地图读“活”。在读图时如果把某些地图加以分析比较,将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学习中指导学生把史书与地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形成空间概念,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指导学生读引言、材料引文、书下注释、大事年表、思考题、习题等,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才谈得上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篇7: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职教育的需要,积极开展产教结会,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 者:高景芝  作者单位: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省吉林市,13210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20 关键词:改革教育模式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