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指导方法介绍

森垚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森垚”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汉语拼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指导方法介绍(共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汉语拼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指导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摘  要:这些年来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拼音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本文从如何让粤方言地区学生把拼音读正确、把字音读准的有效途径出发,对突破方音辨正难点;诱导参与辨正活动;巩固方音辨正成果;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拼音教学  字母  发音  辨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普通话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认可,英国“专业学校和学院基金会”主席、政府顾问西里尔泰勒曾说“它作为一种全球性战略语言……应列入课程,越快越好,汉语普通话将会取代欧洲国家语言,成为英国未来几代人使用的一门重要语言。普通话在美国小学,也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现在的时代,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普通话正在走近越来越多的人,但美中不足的是,带有浓郁方音的普通话随处可闻,往往使不同方言区的人不能充分沟通,成为影响语言交际质量的主要障碍。

由于受地方传统语言习惯的影响,“方音”有着其与生俱来的顽固的“烙印”特征。我们的学生地处粤方言地区,生活语言都是以“粤语”为主,在长期的粤方言影响下,很多教师、家长的普通话也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方音,这些方音也一直熏染着学生。这是导致“粤式普通话”的主要原因。根据我的教学观察,发现本地区学生方音主要表现在舌面音、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相互混淆,认读与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

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环节是发音,发音的教学更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影响到以后认识汉字、口语交际和学说普通话。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方音辨正指导宜早不宜迟,那么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进行方音辨正指导使“拐杖”立起来。我的做法是:

一、规范发音,突破方音辨正难点

对于粤方言地区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舌头的放位问题。抓好发音环节是方音辨正指导的第一步,而发音的关键在于读准音值,而读准音值的难点是发音部位与发音要领不清楚,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他们认为学生跟着老师能发出音就行了,其实不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从根本上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努力做好一看(指导学生看清发音图,认识发音部位)、二摸(亲手指摸发音部位,也可在教具模型上指摸)、三读(多种练读力求当堂到位)、四查(师生、生生互查,对录音自查)四项工作,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在源头上学好拼音。

1、  借助图画,读准字音。

如果教师只是教给学生方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如果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亲眼所见是怎么发音的,舌头应该放哪里,气流应该怎样呼出,那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晰。在教学时我除了做好上文说到的四项工作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课本上每一个拼音的学习都配有一幅相应的图画帮助学生学习。如“zh ch sh r”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教学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

2、  借助媒介,辨正发音。

学生尝试发音,清晰发音要领之后,我们就可以借助录音、多媒体等进行辨正发音练习,让学生反复听音辨读,力争让每个学生发音到位准确。

3、  看图说话,巩固读音。

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如:蜘蛛织网图、知了在鸣叫图、小朋友们被雨淋湿了等图片,在说话交流中既巩固读音,又训练说话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激发情趣,诱导参与辨正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的积累初期,而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师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一遍一遍地读去写和拼,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按低年级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征,想方设法创设拼音教学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不断地去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1、在游戏中强化。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记忆拼音可事半功倍。寓学习于娱乐的教育模式。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拼音基础。在粤方言中一般是没有舌尖后音zh ch sh r的,所以学生常常把它们和舌面音j q x 和舌尖前音z c s  混淆了。要学好普通话,必须把这三套音分开。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我特别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练习,在课前我收集一些这方面的词语让学生练习比较,如:师长-司长、主力-阻力、长度--强度、诗词--稀奇等词语让学生辨别,并且把它们制作成为拼音卡片给学生做游戏。例如:采取开火车的形式,用字母卡片,进行快速读出字母;也可采取游戏方式,四人或二人一组,用学生学具里的字母卡片,轮流出“牌”,谁最先读出“牌”,“牌”就归谁所有,最后比谁的“牌”多等游戏。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拼音知识,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让学生乐学。在拼音教学中,开展一些有趣的竞赛和游戏,给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学内容注入了活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紧张思考、激烈的竞争,又有欢乐、愉快的享受。

2、在儿歌中强化。

第一、重视课本上的儿歌,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第二、采用自编儿歌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在教声母发音时,教会他们《声母发音歌》:“声母发音不一样,用心练来仔细想。双唇用力b p m,唇齿用力f f f;舌尖用力d和t,鼻音边音n和l;舌根用力g k h,舌面发音j q x;舌尖平放z c s,舌尖翅起zh ch sh r;嘴角向后y y y,嘴巴小圆w w w” 和《声母诗》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风过扑鼻香,花开落,知多少。把拼音变身成汉字更容易让学生所掌握。在教鼻韵母发音时,则教会他们念一首《鼻韵母发音歌》,即:“单韵母,连鼻音,前后鼻音要区分:前鼻韵母舌前伸,后鼻韵母抬舌根”。第三进行绕口令的强化训练。如:天上一个盆,地下一个棚,天上的盆掉下来砸坏了地下的棚,地下的棚碰破了天上的盆。棚要盆赔棚,盆要棚赔盆(en瞖ng)。这些儿歌和绕口令琅琅上口,小朋友们读得津津有味,很快从中记住了发音要领,从根本上纠正了不良的发音习惯,也比较顺利地闯过了拼音发音难关。这样即激活了课堂,又提高了效率,根据我的检查这些拼音的读音,课内的过关率就达95%以上。

三、巧妙迁移,巩固方音辨正成果

由于方音的顽固“烙印”特征,方音辨正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仅有训练而不注意坚持运用,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受方音区大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形成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分别出现“一种语言,两种说法”的情形,这种情形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语言迁移练习,形成氛围,以巩固方音辨正成果。

1、生活中练。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练语音。在辨正方音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相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也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只要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学习效果也会特别明显。为了提高认识我会把课室的事物贴上写有音节的卡片,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拼读,或者在平时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也写成音节,让学生比赛读,并且要求学生回家也试着给同学的姓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等物品标上拼音练习读,试着做小老师和家长一起学习,如果遇到困难时及时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同时我们也可以要求家长与我们一道进行方音辨正成果的巩固练习,家长与孩子共处时,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观察说话的训练。

2、阅读中练。

学以致用,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多读注音读物,丰富课外知识。拼音教学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拼音的学习也结束了,而是应该指导和安排学生读一些注音读物,指导读注音读物,通过读注音读物,巩固拼音,培养阅读兴趣,这是在做提高语文素质的“磨刀工”,阅读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另外老师相关的搜寻工作,将古诗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利于方音辨正巩固的诗句与文段,汇编在一个小册子上,让学生人手一份,常翻常读,既利于巩固又积累语言。第一,精选诗歌,针对训练。例如:《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针对声母舌尖前、后音的训练)《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针对前、后鼻韵母的训练)等。第二、精选文段,针对训练。可以在小学课本里面精选出有针对性的句段进行训练。也可以每星期在新闻、报刊中找出一段话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每周一练。这样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在其他文章的朗读中也能做到有意识地对方音进行克服。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方音辨正训练也自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常抓不懈,才能较好地解决粤方言区的学生的方音问题,才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普通话水平的提升。真正让汉语拼音这根“拐杖”立起来,让其成为学生兴趣学习与发展的助力器。

[汉语拼音教学中方音辨正指导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输入汉语拼音中的音调符号的方法介绍

输入汉语拼音中的音调符号的方法介绍

方法一:

word软件中,单击“插入”/“符号”在弹出的“符号”对话框的“子集”框中选择“拉丁语扩展-A”然后在中间的大框中选择想要的`符号,单击对话框下面的“插入”,再单击“关闭”。

方法二:

在“智能ABC输入法”中文输入状态,输入“V8”,然后在列表中选择即可。(顺便说一下,当在“智能ABC输入法”中文输入状态,输入“V”+“一个0-9的数字”,如“V1”、“V2”…,你会发现许多令人吃惊的玩意。

篇3:在物理教学中重视方法指导

在物理教学中重视方法指导

中学物理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是对学生单纯地物理知识,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一个未知的事物,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认识并理解了新事物、新理论.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的好而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甚至有可能迷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类比、假说、模型等方法.

作 者:胡卫民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初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1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3)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 

篇4:浅论体操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论文

浅论体操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论文

体操运动是我国的一个优势项目。在各种大赛中,我国选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李宁、李小双、程菲、滕海滨等运动健将就是他们的代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这与体操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和教师在教学训练中的指导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自己四年的学习体验、认真观察教师的练习指导方法以及经常与教师的交流分析的基础上,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练习指导方法的涵义

练习指导方法就我所了解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练习方法,另一层是指导方法。两种方法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练习方法主要是指教学中的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放、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综合练习法以及集中注意力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和放松练习法等;指导方法主要是指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和分解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1]。近年来,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开始应用发现法和程序教学法,也有专家倡导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来指导教学。

二、体操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在理论上与实际应用上存在着的差异。

根据教学理论,教学训练的练习指导方法基本上就是上述内容,但在实践中,实际教学与与理论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的不同上。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并非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简单活动,而是教师与一个班组的集体活动。在一个班组的成员中,身高体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由这么多差异组成的成员要完成一个特定的技术动作,在做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这一班组成员由于他们理解动作的不同、在练习时就会表现出用力时机的不同,用力大小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幅度就会不相同;另外,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也会出现做练习时的积极主动、胆怯不主动等不同表现;这些不同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所做练习的表现必然是千姿百态的,这些表现将始终存在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各个时期。

综上所述,体操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就不能用理论的指导方法来指导练习,否则,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训练中的练习指导方法应因人而异、灵活运用。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训练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在提高教学成果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对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并且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着天生的弱点,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原则[2],并能灵活运用。据我长时间的观察:学生在初次上课时都是怀着兴奋的心情,但初次接触到体操动作时,那种茫然的神态让我们接受不了,注意力不集中,对动作有新鲜感,胡乱做动作,甚至课都无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控制好上课的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

在训练中,学生经常出现种种现象,有些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畏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中有部分动作难度较大,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单杠项目中的骑撑、支撑腹回环等动作,大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条件或对动作的理解不够,害怕跌倒、掉下或手,往往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情绪,表现为不敢做动作,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甚至借故见习。

2自卑心理。 男、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较大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性格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别。别人一学就会的动作,有的学生反复练习就是学不会或姿势不优美、动作不协调,于是易对此动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天生不是练体操的料”,不是自觉的动脑筋想动作、刻苦练习,而是自暴自弃,甘心作别人的观众,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练习,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3厌倦心理。 体操教学中的部分内容在低年级教材中出现过,如队列队形练习、基本的徒手体操及许多动作的辅助练习。部分学生不是从进一步增长体操知识、技能和提高运动技术出发,而是认为这些内容是老一套,因此上课是感带单调,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进行体操练习时,思想不集中,练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体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怕苦心理。 体操动作的形成要靠反复练习才能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    练习时在遇到手痛或运动量较大时部分学生不能坚持练习,怕苦怕累,不尽全力,尤其在素质练习中更为严重。

遇到以上几种心理现象,教师如果还一味的依靠理论上的指导方法去指导学生,那么出现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对动作跟恐惧,还有可能导致受伤。这时,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的运用恰当的练习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去克服他们的心理情绪,多用语言鼓励学生,采用游戏法、变换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诱导学生的心态向好的方面发展。理论上的东西不在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时,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采取合理的'指导方法,那么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对于没技术基础的、智力水平比较差的、时机不能准确把握的、不能掌握用力大小的学生,教师采取的练习指导方法又有所不同了。

就体操中一个简单的动作来说,如手倒立前滚翻,这个技术要领是这样的:由手倒立开始,向前送肩,直臂向前倒肩,随即迅速低头含胸,经肩、背、腰、臀依次着地,屈膝团身向前滚动至站立[4] 。对学过的人来说,两个字――简单,但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他们觉得难而且很难。等教师讲解、示范完动作,让学生自己体会时就能很容易地发现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了:身体比较胖的学生,根本不敢做;上、下肢无力的学生,手倒立起不来;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做动作错误等;还有的看似弱小但能很漂亮的完成动作;有的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就是完不成,根据以上种种,教师的练习指导方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身体比较胖的学生,他就是没技术基础的,教师采用的指导方法是语言诱导法,用语言鼓励,并保护他一步一步完成动作,然后让他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胳膊细、腿上无力的学生也属于没技术基础的学生,教师则不让他做动作,而是让他练素质,靠墙倒立,靠墙摆腿等辅助练习,等看他练的差不多了再保护他体会动作,让他慢慢掌握,然后变换练习、重复练习直至熟练。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这种就是智力水平比较差的,教师要细心讲解动作要领,多示范动作,让学生慢慢理解,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指导方法指导他完成动作。但看似弱小但能很漂亮的完成动作的学生,他在做动作时抓住了时机,不需要费很大劲就能完成,象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只让他把动作做的更漂亮、更标准,而采用的指导方法就可以是重复练习法;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就是完不成动作的学生,他的原因主要是:时机没把握好、技术不了解、用力大小不对等,对于这个学生,教师采用的练习指导方法是多讲解要领、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动作的时机、用力情况,先分解后完整地指导他练习。学生掌握动作后,采用比赛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巩固动作。

再比如:跳马的动作――分腿腾越,乍一看,没什么困难,但在有些人眼里可比登天还难啊!体重就是一大难题,看到马他就心虚。这时教师就应采取诱导法和保护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身体瘦弱的学生,对于这个动作也是有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方法应该是在平地上做推手、分腿等练习,为正式跳马做准备;有的学生协调差,教师采取的指导方法又有不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练习一些有利协调的动作,然后再指导他做跳马动作;对于没有良好感觉的学生,也就是不能把握好时机的,教师多讲解动作,点明要抓的时机等;……如此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了恰当的练习指导方法,不同动作又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终收到的成果是显着的。教师口中常说的“有多少学生上课,就有多少种指导方法。”也就由此而来。

上述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体现了练习指导方法应因人而异的,社会科学论文而且是灵活运用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训练中正确运用练习指导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理论上的和实际运用中的练习指导方法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在这个岗位上的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身高体重、心理素质、技术基础、智力水平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做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篇5:团队式教学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实践教学介绍

有关团队式教学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实践教学介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贵州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团队教学法和实践情况在专业2013、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事实上,我们构建了由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团队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有利于发挥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三人之间“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研究,最终完成高质量的本科论文的目标。

一、团队构成与分工

团队由指导老师、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组成,其中指导老师1名,本科生4~6名,研究生数名,确保每一名研究生具体与一名本科生结对指导。具体分工是:导师首先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设计,再与研究生讨论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配置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负责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需要解决问题的答疑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在读研究生具体协助导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完善本科生的实验方案,指导本科生学会安全、正确地使用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本科生是在导师和协助指导研究生的指导和帮助下,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研究任务。

二、团队模式的实践

2.1 论文选题

在选题环节,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首先由导师结合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拟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在此基础上,协助指导的研究生围绕每个选题提出3~4个初步试验方案(研究思路),然后由导师和研究生根据选题理论水平、应用价值、工作量、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的综合考量,确定最终选题。例如2014届毕业论文选题,由研究生围绕7个选题共拟定了20余个具体试验方案,经讨论研究,最终确定7个毕业论文题目,明确各题的选题背景和内容,供本科生网上选题。需要指出的是,最终选定的各个题目在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不是几个研究方向或研究对象各异的独立课题,这样的选题设计对于指导和同学之间的协作与讨论较为有利。

2.2 学术研究习惯的养成

对于学生,选题之后的开题准备阶段(前3周)是论文研究的重要准备时期,也是学生学术研究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首先,团队通过持续、严格的“考勤记录”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投人,并对学生的考勤进行量化打分,结果将作为毕业论文“导师评分”的重要依据。同时,坚持“周总结与反馈”制度,定期以组汇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此过程中,导师和研究生的督促以及学生互相之间的鼓励和帮助较为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例如通过签到和签退及导师到实验室随机抽查),基本可以确保学生每周学习和研究时间大于5天、每天大于7小时,每天自觉到实验室查阅文献或做实验,及时完成当日数据整理和分析,初步养成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此外,一周一次的“周总结”制度也能促进学生养成及时总结、主动思考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学术报告能力。

2.3 试验研究指导

在进入实验研究阶段,每一位协助指导的研究生开始对其所结对的1名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和帮助,包括具体矿石样品的加工流程、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化学药剂的配制方法、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绘图方法以及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如果其中某个或某些环节涉及多名学生的内容,则采取集中指导的方式进行,同时,尽量使样品、药剂、测试等方面在团队范围内实行优化配置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复杂问题,经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生讨论等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在周总结活动上提出,听取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建议,寻求问题解决方案。

2.4 定期交流与探讨

定期交流探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周总结,二是主题报告。一周一次的“周总结”活动是团队集中、高效的'交流方式。要求每位同学在讨论之前准备好PPT,对一周以来的试验结果、进展、学习心得、遇到的问题以及下周工作计划等进行陈述,接受导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与点评,回答团队成员的提问。这种集中式的汇报与反馈方式,与正式的学术会议交流非常相似,其重要意义在于:(1)导师充分、快速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导师可以准确地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给出指导意见;(3)是各位学生了解彼此研究内容、拓宽知识面、借鉴研究新思路的重要机会;(4)对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具有督促作用;(5)是锻炼学生进行学术报告能力、提高PPT制作水平等的重要机会。

定期主题报告也是研究期间重要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方式。为帮助本科生尽快熟悉实验室和进人实验研究状态,学会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技巧,团队根据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进展内容,定期邀请研究生或教师就其熟悉的领域向学生作不同主题的报告,针对性提高学生进行论文研究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前3周开题准备阶段,报告的主题包括“如何查阅和下载学术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以及“开题报告写作要点”等;在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报告的主题分别为“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如何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浮选基础理论”“选矿药剂概述及研究进展”“常用作图软件使用方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等;而在论文成果总结阶段,主要有“学位论文撰写要点”“如何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答辩注意事项”等。上述系列“讲座”,温故了本科阶段的基本专业知识,对学生开展论文工作的基本技能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得本科毕业生在论文研究时上手更快,效率更高。

2.5 论文撰写与答辩

要求所有学生在工作室或教室集中撰写学位论文,协助指导的研究生或导师给予指导,便于同学之间类似问题的交流和集中解答。对于学生撰写完成的论文初稿,各研究生先进行初步评阅和指正,后再由导师进行修改,完善之后再正式提交专家评阅。在正式答辩之前,组织一次预答辩,互相提问并指出其不足,导师作点评。通过多次练习,提高学术汇报能力。

三、团队模式的教学成效

导师、在读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起围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及时的沟通与反馈、活跃的交流互动,构建了一个动态、高效的团队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团队式教学方法,我们开展了贵州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2013届、2014届、2015届等3届15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所有学生均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取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其中3人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4篇。

此外,这种团队式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我们指导的本科毕业生均表示:在团队模式下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研究氛围浓厚,要求严格,学习强度大,辅导全面,方式灵活,可以很快进人研究状态,有利于激发研究兴趣,是大学专业学习阶段的“升华”。例如2014届毕业生黄同学,其平时成绩均是班级倒数几名,很多门专业课不及格,专业老师反映其学习态度不认真,基础较差。但是经过我们“习惯养成”阶段的严格要求,保证了学习时间投人,加上研究生一对一的辅导和定期的主题报告,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每周一次的汇报和导师点评,也不断给予他信心。最终,该同学以总分92分的答辩成绩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四、对“团队式”教学方法的思考

这种团队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团队的三个主要成员都是受益方。首先,导师的工作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并可以通过周总结及其他方式高效地了解毕业论文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读研究生通过参与指导工作,更加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如果本科毕业课题内容与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课题相关(一般情况下是相关的),那么指导本科生的实验过程也有助于研究生本人开展实验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是本科毕业生,他们在导师和所有研究生的指导下以及同学们互相监督与交流的氛围中,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提高了研究技能,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技术问题的解决,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并获得学位。

此外,这种团队式教学模式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较好的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的互相促进关系。十九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者洪堡就倡导“通过研究进行教学”和“教学与研究结合”的做法,我国钱伟长院士也谈到:“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当前,许多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科研促进教学”被认为是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而毕业论文由于具有研究性质,因此成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科研对象、内容、方法等用于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均来自于教师科研,科研项目内容也与参与指导研究生的主要研究相关,团队多年的科研积淀很好地通过这种模式为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提供支撑,有力地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

五、结语

实践表明,交互式教学团队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通过团队的选择,创造一个研究环境,严格的定期交流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导师和研究生的双向和团队成员的监督和沟通,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相关专题 方音汉语拼音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