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解方程说课稿范文

玛丽丽微辣辣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玛丽丽微辣辣”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解方程说课稿范文(共1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解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

本课教材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让学生领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第三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简单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启发思考。

我将教材情境动态化,通过FLANSH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当天平两端都没放物品的时候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当我们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时候,或者两端放的物品质量不等的时候,天平的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这时候左边大于右边,或右边大于左边。当我们经过调整,天平两臂再次平衡时,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即左边=右边。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对情境中数据也进行了分批给出的处理。先给出了左边鱼食和小砝码的重量,让学生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天平左边的质量,再给出天平右边的质量,让学生列出等式。这样就较好地避免了学生习惯性的使用算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顺利地进行了用数字表示向用符号表示的转化。在这一情境的教学中,借助天平这一载体,启发学生理解了平衡,认识了等式。

第二个主题图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把这一信息转化为等量关系。4块月饼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数量关系“每块月饼的质量×4”来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表示的是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也表示4块月饼的质量,所以他们相等。从而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的转化,改变学生的长达4年的惯性思维方式。

3、变换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图隐含着多样的等量关系,也正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最佳情境。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入程度,可适当让学生体会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让学生探究,根据不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学中,先引导孩子发现情境中的基本相等关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等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找到多样化的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断巩固。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方程的含义。通过三道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概念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应用,提高能力。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直观图象列方程。这些题目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并且分别以现实情境图、线段、文字叙述、综合拓展为顺序,层层递进。学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后,他们在写方程时会更加关注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练习强调学生在按照“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方程”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等不同的形式学会用方程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方程的作用,为以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篇2:《解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迁移、分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基础训练,激趣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1、那我们学习解方程就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一)

2、学生自学教材67~68页例1、例2、例3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原理,学完后记录疑问。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出示课件例1,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样列方程?

x+3=9

2、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课件出示利用等式的性质分析的图示。

学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x+3=9

解:x+3-3=9-3

x=6

3、点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老师归纳:解方程实质就是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要注意解方程步骤的规范书写。

4、认识、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学会验算方程的解。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例3的内容,并相互检验对方的结果。

老师再次强调要注意解方程和验证步骤的规范书写。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课本67~68“做一做”。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随堂练习册36页《解方程(一)》第一、二、四、五大题

(六)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2、课本练习十五第4题。

篇3:解方程二说课稿

解方程(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方程(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解方程(二)》是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这部分知识,通过天平游戏,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解方程是有一定认识的。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

5.教学难点:等式性质(二)的推导。

6.教具准备:课件、天平

二、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正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主要选用讨论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

(二)探求新知,动手操作

(三)拓展提高,巩固应用

(四)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课前与学生谈话,通过掌声和笑容来缓解师生的紧张情绪,从而带着愉悦心情走进新课学习,可见教师在努力向幽默型教师转化,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自我调整。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问答式”“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比较多,根据课题研究我以学生为主,在设计教学时,以课堂提问和追问为主,激发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如:

1.推想

师: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

1) 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师:天平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

师:左边加2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2个5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平衡)

师:左边加6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6个5克的砝码,还会平衡吗?(平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你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下面同学们用天平验证一下。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边主题图:左边2个X克砝码,右边2个10克砝码。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

师:左边去掉一半的质量,右边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表示变化过程?

5)师: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如果等式两边能都除以零呢?0能做除数吗?

小结:追问是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回答问题结束之后的进一步引导,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入。成功的追问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点拨。追问是一种教学策略,追问的问题一定是有意义的、有趣的,同时也是有挑战性的。让学生抓住数学的本质,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是方程的定义。本节课在通过不断地摆天平中建立方程的模型。在对“未知数”的处理上,教师没有局限于未知数,而是多方式表达,如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形、符号、字母等等,这样就可以起到良好的建模。学生不再向以往学生那样,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但此处教师能够在几种方式中再进行优化,让学生体验到由于文字不简洁、图形符号具有局限性等因素,而字母更具有优势,于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采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对于这方面,我在课后进行的修补,但能够融入到新授课中就比较合适。

第四层次: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及时巩固,然后全班交流。

1、基础练习,完成课后1、2题,  习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典型性、探究性,突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专题训练,生活中问题

3、在计算中总结规律并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时运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习方法上有多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最后说板书:

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板书如下:板书设计简洁,抓住重点方程式,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清晰易记。并用不同色彩粉笔标出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

篇4:解方程的说课稿

解方程的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课标要求

(1)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会用 字母和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比较熟练地解答含有一个或两个未知数的方程。

(3)研究简单的情景关系和数形联系,明确含字母的式子、等量及等量关系的意义。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探究等式的特性和方程的特点。

(4)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和构建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会按时间发生的基本顺序进行数量关系的提取和思维模型的加工,将生活事理关系与数学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

(6)用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热情。

2. 编写意图

⑴突破方程的传统设计

方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范围有限,传统的教科书都采用的是用四则运算的基本关系和几种常见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作为解题的基础和列方程的基础。这种处理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但是,把它放在整个数学领域,就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小学教科书中的方程从解答依据到列方程的思路,都与中学的教科书内容不一致,学生到初中还要重新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的知识和技能。本教科书采用新的理念,突破传统观念,既遵循四则计算的意义列、解方程,以便适应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又用方程核心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型,先学习等量与等式,讨论出等式的性质,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第三学段的方程学习打好基础。

⑵突出方程的生活背景

方程思想在现实中是普遍的,但却难以直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人们习惯于运用已知条件构建数学模型。而方程思想不是从局部入手思考问题的,而是从宏观角度把整个事件的存在因素综合考虑的,找出各因素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本教科书,首先从生活素材排演云南佤族的《木鼓舞》的直观现象引入等量与关系,再从已购回的若干物品问某一个物品重量的方式引入方程。同时,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的设计中,也是尽量采用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真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

(3)突出方程的核心思想

方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组合要素就是生成事件的基本要素。比如:第91页,小学生排演舞蹈,男生、女生与演员总数的关系是一个学生熟悉的而且又很好理解的等量关系模型。其基本思考的思路是:A=A1+A2。教科书在其它类似的问题和问题解决部分的题目呈现时,尽量突出这种思想。

⑷突出方程的应用地位

本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让学生从情景到数学模型更加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特别是文艺演出、西气东输、唐卡艺术、商品买卖、植树育林、退耕还草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多层面、多角度、多行业的实例呈现,显示出方程运用的巨大空间,为学生学习方程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

3. 采用体例

教科书中每节内容的编写结构大多数是:正文、课堂活动、练习。正文呈现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目标要求,课堂活动是师生互动,建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

4. 具体内容及逻辑线索

具体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6个部分:① 用字母表示数 ②等式 ③方程 ④解方程 ⑤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⑥整理和复习

逻辑线索:

用字母表示数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为下一节学习方程做好准备。接着学习了等式,用方程核的思想——等量关系来构建数学模式,再学习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为以后学习方程打好基础。解决问题是紧接着这些内容编排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整理复习,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水平,教科书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编排,既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

5.知识树

6.教材先后整合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已全部学完,学生的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更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因为其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它把学生习惯的由条件到问题建立数量关系的解决问题思路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构建数量关系,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占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 教学策略的运用

1.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

学生对数与代数的知识和经验已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需要对高一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学习。

(3)方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方程,对小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

2、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1) 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现

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生活事件构建等量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学素材的呈现十分重要。比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校园失物招领的生活原型的呈现,能够唤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在这个情境中,他们深切地感到,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比数学更有用的符号-字母。在学习等式的意义时,出示学生排演云南佤族舞蹈《木鼓舞》时,舞蹈演员组成的舞蹈队是一个关键的认知背景。一个队的人数是他们首先关注的,这是多个元素的组合。教师依据教科书的信息提问后,学生才会去关注男演员、女演员人数以及与总数的关系。这样,在教师大力渲染霞,集合中部分元素与总数的关系被突显出来,使学生把生活问题提升为数学问题。“舞蹈队总人数”表示的因素有两个:“55”和“40+15”。这两个因素意义相同,大小相等。同理,表示“男演员人数”的两个因素是:“40”“55-15”,表示“女演员人数”的两个因素是“15”和“55-40”其它背景材料、教育因素和渲染程度要弱化,这样才是数学学习。

(2)加强学习过程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既有方法和技能的习得,还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等式性质的探讨,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由于天平实验要求精度稿,教师先要在课前组织学生熟悉天平的构造,没有天平的学习一定准备好替代品,其次是要规划好实验措施和步骤。学生的操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要告诉学生如何分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操作过程中观察什么现象?谁来做记录……第三,必须交代实验的任务和观察中思考什么问题,避免盲目性。第四,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结果互动交流,以得到统一的认识和互相的启发。

(3) 强调数学模型的构建

教师要非常重视每一个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模型知识的认识,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叙述形成以后,教师要视其情况给予归纳和小结,强调其关键意思和关键文辞。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要让学生时时叙述使用该字母的缘由和表示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清楚含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几个数之间运算关系,也表示几个数的运算结果。在等式和等式性质的认识里,要加强等式的口头交流和书面活动。学生对方程一节的学习可能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两个例题和几个作业,对他们的理解和巩固达不到量上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问题解决,与过去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相比,从量上和形式上做了大量的删减,只是程序了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构建等量,列出等式(方程)。对于类型方面是无法一一顾及的,只要方法上能够运用就行了。训练中突出抓等量,列方程。

(4)尊重学生探究的差异和创造

方程的学习与其它知识的学习一样,一定会遇到两极分化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教师要非常细心地观察各组学生的表现和他们获得的结论,只要他们基本获得需要的数学思想和结论,只要他们基本获得需要数学思想和结论,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提出不同的方案,包括错误的方案。教师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允许不同的想法存在,同时鼓励学生对多重方法进行比较,寻求大家都能理解的方法和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既能用自己的方法,也能用别人都理解的方法,就达到融会贯通了。

3、案例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首先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小游戏,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到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小学数学不是枯燥的帐本,而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每接触一个数学知识就必须知道这些数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用字母表示数”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较抽象深奥,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惊奇地发现:“用字母表示数”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小小字母的作用还真大:可以表示人名、地名,还可以表示数字。这就使得“用字母表示数”具体而现实,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部分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2)相互交流,深化理解

方程是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天平到抽象的,是学生认识上的一大飞越,要让学生达到由具体到抽象的真正理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变为渗透思想,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要把天平与方程中“相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调整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对方程的意义有了较好的理解。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的心态,有一个敢干质疑的精神。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解决的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深化了新知,在交流中提高了准确表达能力,这样不仅使课堂有了活气,学生放得开,学得活,而且从思想上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台阶,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分解.

(3)实现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提升

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来解方程,属于算术领域的思考方法;而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属于代数领域的思考方法,两者有联系,但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提高,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在现阶段,解简单的方程也许无法清楚明了地显现出“等式的基本性质”的优越性,但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化,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20本;如果每人分4本,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解答此题时,学生容易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如下方程:3X+20=4X-25)用算术思维解方程,解法如下:3X+20=4X-25,4X=3X+20+25,4X=3X+45,4X-3X=45,X=45会显繁难、费力,学生也较难理解与接受;而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3X+20=4X-25,3X+20-3X=4X-25-3X,X-25+25=20+25,X=45,就能明显地显示出简洁、方便的优越性。可见,运用代数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教学训练和反馈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都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出来的,因此做好练习环节的反馈设计是每一节教学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反馈形式要多样。最常用的反馈方法有同桌交换,小组轮换,实物投影展示作业,面批面改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调整。

2、反馈要有针对性。比如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在练习当中如果仅仅是计算错,可不必放大,提醒学生下次细心一点。如果学生在关键步骤上有了错误----不会列式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应引起重视。

3、反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层次反馈将错误类型相同的集中起来一起纠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有效性。

对于所学知识的反馈情况重在落实,每一节课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检测,老师很快批阅结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辅导,直到弄懂会为止。

篇5:小学数学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 、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 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我们前边学了天平平衡的道理,我们先来做一个天平平衡的游戏,老师说,你来对:我在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要想使天平平衡,你应该怎么做?再放两个梨呢?

学习天平平衡的道理有什么作用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了。

二 教学什么是方程的解

出示课本57页插图,问:从图上你能看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告诉的等量关系列一个方程吗?

板书:100+X=100

问:X表示什么?X可以是任何一个数吗?为什么?

X是什么数时,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答,板书:

1 100+(150)=250,所以X=150

2 250-100=150,所以X=150

3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100+X—100=250-100

X=150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都算出了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方程的解。

加深记忆:问X=12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才是方程的解呢?

判断:

X=3是方程3X=15的解吗?X=2呢?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找出这个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三 解方程

1 利用这道题讲解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有固定的格式,教师边讲格式边完成100+X=100的解方程的完整步骤。

2 学生独立尝试做例1

(1.)出示例1主题图: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内容。

(2.)学生叙述图意,并列出方程。

(3.)激趣:你能用方程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吗?

(4).学生尝试解决χ+3=9。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5.)板演的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6)观察黑板上同学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7).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需要进行检验)

(8.)学生自学课本,掌握方程检验的方法和格式。

A方程是怎样验算的?

B它的格式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四 迁移练习:x+8=10 x-8=10

1.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2.评价分析讲解。

对比提升:x+8=10 x-8=10

1.观察两道方程的解答过程,你有什么发现?(x加几,我们就减几;x减几,我们就加几。)

2.为什么要这样做?

3.方程的左边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方程成立,方程的右边又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五 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后反思:

在进行了一次试讲后,我上了《解方程》这节课。因为试讲过一次,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已有所了解,所以再次上这节课时,就知道了侧重点在哪,这也是我没有教过五年级教材的一个弊端吧,总是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把握不好学生容易在哪出问题,总是等学生出现了问题后才知道侧重点。通过上同一节课,通过老师评课和课后反思,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了。

这节课与我试讲时相比,我觉得其中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方程的解”,在试讲时,这部分教的不扎实,对学生来说印象不深刻。再次讲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100+X=250,让学生找出当X的值是∏时,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当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这时我指出,X=150就是这个方程的解,然后问,X=10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什么才是方程的解?通过这样的反复强调,学生很清晰地明白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这样处理,我觉得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的比较清楚,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果再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进行区分,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利用天平平衡的算理来解方程时,有些知识点处理的不够主次分明,如,在结合一道题来讲时,重点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讲,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练习巩固中,只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明白只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几或者同时减几即可,不需要再讲算理了。也就是说,教学层次不是很分明,应该是有主有次,多放些空间给学生。

篇6: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前边学了天平平衡的道理,我们先来做一个天平平衡的游戏,老师说,你来对:我在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要想使天平平衡,你应该怎么做?再放两个梨呢?

学习天平平衡的道理有什么作用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了。

二教学什么是方程的解

出示课本57页插图,问:从图上你能看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告诉的等量关系列一个方程吗?

板书:100+X=100

问:X表示什么?X可以是任何一个数吗?为什么?

X是什么数时,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都算出了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方程的解。

加深记忆:问X=12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才是方程的解呢?

判断:

X=3是方程3X=15的解吗?X=2呢?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找出这个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三解方程

1利用这道题讲解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有固定的格式,教师边讲格式边完成100+X=100的解方程的完整步骤。

2学生独立尝试做例1

(1)出示例1主题图: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内容。

(2)学生叙述图意,并列出方程。

(3)激趣:你能用方程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吗?

(4)学生尝试解决χ+3=9。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5)板演的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6)观察黑板上同学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7)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需要进行检验)

(8)学生自学课本,掌握方程检验的方法和格式。

A方程是怎样验算的?

B它的格式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四迁移练习:x+8=10x-8=10

1.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2.评价分析讲解。

对比提升:x+8=10x-8=10

1.观察两道方程的解答过程,你有什么发现?(x加几,我们就减几;x减几,我们就加几。)

2.为什么要这样做?

3.方程的左边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方程成立,方程的右边又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些什么?

篇7: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

㈡.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㈣.教学目标:。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3、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系?

180+x=300

教师演示这个方程的解法,并检验。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程列法吗?

300-x=180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如果每辆货车能运煤10吨,要想把这120吨煤一次运完,要多少辆车?

②一个运煤的车队,去掉派出的10辆车,还剩16辆待用,这个车队一共有多少辆车?

每个题都有两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试着列方程解答。

3、节约能源,思想教育

随着煤炭、汽油等能源的价格在逐渐攀升,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新型能源——太阳能的身上,据统计,一个普通的太阳能用户,相当于每个月节约用电费用20元,那么一年将会节约多少元钱呢?

4、浏览教材

我们所用的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解法是依据等式的性质,让我们一起快速地浏览教材,了解另外一种解方程的方法。

5、巩固练习

完成58面“做一做”的两个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方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术解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学们要勤加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篇8:小学解方程课件

小学解方程课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数学活动,能够理解方程的解及解方程。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及解方程这两个定义。

教学过程:

一、 练习导入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并说出你的理由。

X+24=57   3X÷8

X=0    28<16+14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方程的知识。

二、 新授

1、 教师板书:100+X=250

问:X=?

2、 小组讨论

有几种求X=?的方法?

3、 全班交流

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求出的?

此环节给学生提的.要求是:讲清解题过程,语言表述完整、清楚。

4、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求X的过程。

(1) 想:100 +( )= 250

(2) 250 — 100 = (利用“加数 = 和 — 加数”这个关系式。)

(3) 让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5、 讨论

(1)X=150是100+X=250这个方程的什么?

(2)以上板书的3种方法为了求X的值,我们可以把求X的值的过程叫作什么?

6、 读定义(书57页):方程的解

三、 练习

1、 教科书57页 做一做

2、 教科书63页 4题

四、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篇9:解方程

§5.2解方程(1)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2、理解移项的概念;

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投影片。

2、天平称、若干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物体质量相同的若干个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

①    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    2x+3=11②y2=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讲解新课:

1、  等式性质1:

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  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

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 解题格式。

篇10:解方程

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

(解略)

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检查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一学生口头检验)

观察前面两个方程的求解过程:

x+2=5                         5x=7+4x

x=5-2                       5x-4x=7

思考:⑴把+2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把+4x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符号改变)

3、  移项:

从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可以看到,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

②移项的实质: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

篇11:解方程

解:移项,得3x-2x=7-4,

合并同类项,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①格式:解方程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以便合并同类项;

②解方程与计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写成连等式;计算可以写成连等式;

③一个方程只写一行,每个方程只有一个等号(理由:利用等式性质1对方程进行变形,前后两个方程之间没有相等关系)。

练习:书本105页  1(口答),2(板演),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

①什么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质1(找关键词);

③移项法则;

④应用等式性质1的注意点(例2归纳的三条)。

(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篇12: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57至5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用手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平衡,能做到吗?说说你是怎样使直尺保持平衡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课件出示天平:上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此环节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寻找直尺上的平衡点,观察天平平衡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为全课的教学活动创造氛围。

(二)、观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

课件演示: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如何让天平保持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思路,领悟到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边=右边。得出方程式100+X=250。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求出X等于多少呢?学生分组讨论猜想[①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②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③把250分成100+50,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④利用等式的性质从两边减去100。]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天平两边同时减少相同的重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让学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来求未知数的值,有效地避免了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学生轻松地感悟出像这样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三)、操作感悟,体会原理

课件出示例1图。合作探究,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突破了重点,解决了关键,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课题的能力。

(五)全课小结,评价提升

(1)本节课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解方程?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或哪些同学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这样既对全课进行了总结,又能使每个同学对自己和对其他同学有个客观了评价。通过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1)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X+3=9检验:方程的左边=X+3

X+3-3=9-3=6+3

X=6=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这样板书,布局合理,简明扼要,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篇13:小学解方程教学总结

1、教材的编排上难度下降。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这和提倡算法多样化又有了矛盾。尽管老师一再强调用等式的性质解,还是有多数学生用原来的方法解答。

2、强调书写格式得有层次。告诉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熟练以后特别快。同时强调书写格式。通过教学,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学生能解决简单的方程,如果有过程,方程中的等号不易上下对齐,这点问题不大。到熟练之后省去过程时再强调格式。

3、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在后面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X在后面这样方程的出现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中不再出现X做减数,除数的方程题了,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学生列出的方程中还有这样的题目,但不会解答,这时我们又要强调算法多样化,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有的学生又不得不用除、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做题。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因此教学中我还是对学生说尽量用方程的性质解,若遇到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不了时,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

篇14:小学解方程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

小学解方程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________,叫做方程。

(2)被减数=差( )减数,除数=( )○( )

(3)求______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小明买5支钢笔,每支a元;买4支铅笔,每支b元。一共付出( )元。

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4x+5、6x=8 都是方程。( )

3.18x=6的解是x=3。( )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

三、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① 25x ② 15-3=12 ③ 6x +1=6

2.方程9.5-x =9.5的解是( )

① x=9.5 ② x=19 ③ x=0

3. x=3.7是下面方程( )的解。

① 6x+9=15

② 3x=4.5

③ 18.8÷x=4

四、解方程

① 52-x=15 ② 91÷x=1.3

③ x+8.3=10.7 ④ 15x=3

五、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 x的3倍等于8.4

2. 7除x等于0.9

3. x减42.6的差是3.4

④ 4x+7<9

【参考答案】

一、(1)未知数的值(2)+;被除数÷商(3)方程的解(4)5A+4B

二、(1)×(2)×(3)×(4)√

三、(1)③(2)③(3)③

四、① =37 ② =70 ③ =2.4 ④ =0.2

五、1.解: 3x=8.4

x=8.4÷3=2.8

2.解: x÷7=0.9

x=6.3

3. 解: x-42.6=3.4

x= 42.6+3.4=46

篇15: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试题

1、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2、大楼高29.2米,一楼准备开商店,层高4米,上面9层是住宅。住宅每层高多少米?

3、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多少万平方米?

4、宁夏的同心县是一个“干渴”的地区,年平均蒸发量是2325mm,比年平均降水量的8倍还多109mm,同心县的年平均降水量多少毫米?

5、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千米?

6、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平方千米,比大洋洲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7、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是多少天?

8、6个易拉缺罐,9个饮料瓶,每个的价钱都一样,一共卖了1.5元。每个多少钱?

9、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10、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分别是多少?

11、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48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12、妈妈今年的'年龄儿子的3倍,妈妈比儿子大24岁。儿子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13、前年小明比妈妈小2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小明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14、一幅油画的长是宽的2倍,我做画框用了1.8m木条。这幅画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15、小华收集的火柴盒上的画比小明收集的多60枚,小明收集的火柴盒上的画是小华的5倍 。小华和小明收集的火柴盒上的画各是多少枚?

16、大地小学今年招收一年级新生15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5倍。一年级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

17、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75元,如果课桌的单价是椅子单价的3倍 ,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8、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19、少先队员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84件。昆虫标本的件数是植物标本的6倍 。两种标本各采集多少件?

2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1、我买了两套丛书,单价分别是:>2.5元/本,>3元/本,两套丛书的本数相同,共花了22元。每套丛书多少本?

22、小红家到小明家距离是560米,小明和小红在校门口分手,7分钟后他们同时到家,小明平均每分钟走45m,小红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3、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2倍等于1.5,求这个数。

24、一个数乘0.75等于6个2.4相加的和,这个数是多少?

25、甲、乙两地的公路长285千米,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6、张老师第一次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24套运动服,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运动服30套,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付了510元。每套运动服多少元?

27、五(2)班同学到工地去搬砖,共搬砖1100块。男同学有20人,每人搬砖25块。女同学有30人,每人搬砖多少块?

28、学校合唱队和舞蹈队共有140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6倍,舞蹈队有多少人?

29、客车和货车从相距6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货车每小时形势多少千米?

30、两个工程队要共同挖通一条长119米的隧道,两队从两头分别施工.甲队每天挖4米,乙队每天挖3米,经过多少天能把隧道挖通?

篇16: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试题

一.填一填。

(1)X×7×y可以简写为(            )。

(2)王阿姨买了5支笔,每支a元,付了50元,应找回(             )元。

(3)小红有a张邮票,小刚的邮票张数是她的8倍,两人共有邮票(         )张。

(4)如果4a+3=7.8,那么4a-3=(       ).

(5)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cm.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7m+5m=12m             (      )

(2) 17+8=25 是等式不是方程。    (      )

(3)方程的解不会是0.          (       )

三,解下列方程。

X+9=11.8                   X-7.5=2.5

6.3X+3×6=81 (检验)   6(X+8)=73.2 (检验)

,如果a=5cm,b=4.2cm,      5X+6X=24.2    9X÷6=135(检验)   )

四,列方程解决问题上。

1、小明用一根长4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已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一个篮球的价格比一个足球的2倍少30元,王老师买了5个篮球和5个足球,一共用了870元,两种球的单位各是多少元?

3、刘大伯在银行存款200元,张大伯在银行存了150元,以后每个月刘大伯存10元,张大伯存20元,几个月后两人存款一样多?

4、甲桶有油28千克,乙桶有油14.5千克,从甲桶倒多少千克油到乙桶里,才能使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1.5倍?

篇17: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等式性质(二),并会用这个性质解方程。由于学生在探究等式性质(一)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在操作实践中验证等式性质(二)。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边操作边观察边总结,使等式性质(二)顺利地生成,同时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理解,强化学习效果。2.通过直观图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利用等式性质(二)解方程时,充分发挥了直观图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解方程的过程和依据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天平若干个贴有标签的砝码

教学过程

⊙猜想导入

师:谁能说出我们学过的等式性质?

[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汇报: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引导学生猜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是否仍然成立呢?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上课伊始,先复习所学知识,并由此进行合理猜想,再自然地引入新课,直奔主题。

⊙动手验证,探究规律

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1.(课件演示,学生操作)天平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吗?怎样用等式表示?(说明天平平衡,左侧的砝码重5克,x=5)

2.如果左侧再加上2个x克的砝码,右侧再加上2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天平平衡,3x=3×5)

3.如果左侧有2个x克的砝码,右侧有2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天平平衡,2x=20)

4.如果左侧拿走一个x克的砝码,右侧拿走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天平平衡,2x÷2=20÷2)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的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天平两侧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等式的理解,体会等式的变化规律。

⊙解方程

1.(课件出示教材70页方程:4y=2000)

师:你们能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

(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

方法一:想?×4=2000,直接得出答案。

方法二: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方程的两边都除以4,从而得出答案。

师:为什么方程的两边都除以4,依据是什么?

预设

生:依据是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让学生说出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

相关专题 方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