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说课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THE9-工藤新一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THE9-工藤新一”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图形的旋转》说课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共7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图形的旋转》说课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是教材,其次是教法与学法,最后是重要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来说教材,教材我分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图形的旋转:

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性作用。为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探索观察与动手操作,会用语言描述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o后的图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个环节: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六年级学生普遍都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但思维还需要借助于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对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

根据学情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是教学重点

1、会用语言描述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过程;

2、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 90o后的图形。

而学习难点则是根据教学重点来制定的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旋转点顺或逆时针旋转90o后的图形。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材的一个分析,接下来我将说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动手操作这两种方法,而在学法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这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另外,我还制定了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我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根据教法与学法,我和学生需准备以下教具

教具:钟表、自制钟表、课件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接下来进行的将是我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回顾旧知,激发学习兴趣。

我应用起立这一行为,加入口令,将它变成了小游戏,从中回顾了平移和旋转这两个运动现象。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最后用我们常见的钟表为例,引入课题,引出了本节课的题目--图形的旋转。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以上呢就

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师生互动、探索新知、手脑并用。这个阶段是整堂课的重点,我出示了一个钟表,我拨指针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旋转方向。然后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亲自动手拨一拨,通过比较得出,旋转点和旋转角度。最后得出旋转的三个要素。

第三个阶段是合作探究部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收费站的横杆升起和落下这一运动现象,进一步巩固旋转的三要素。接下来是对以上学习的小测验,目的是为了加深记忆。具体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性作业,,这一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旋转的三要素不仅要会用语言完整的描述,还要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来。也就是在语言描述的同时,渗透了画图的步骤,也就是画图的三要素。这就是作业的第二个层次,提高性作业。第三个层次,是拓展性作业,加大练习的难度。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个学习过程,我将用眼看,用嘴说,用手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贯穿始终,语言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來。

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时候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以上就是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由于经验甚少,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篇2:图形的旋转 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      年   月    日

课    题: 图形的旋转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六(下) 执教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学习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钟表,课件, 教具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回顾旧知 1、物体的运动有(         )和(          )。

2、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         ),不改变图形的(          )和(       )。

自主探索 1、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         )方向;

相反的方向就是(           )方向。

2、钟表上旋转一周是(        )度,12个时刻将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         )度。

3、从 8时到10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

从11时到15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

4、旋转三要素指(            )(              )(              )。

合作探究

当横杆升起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

当横杆落下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

达标检测

基础性作业:

课本29页练一练1、2题  (看课件)。

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     ) 方向旋转了(     )度。

提高性作业:

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拓展性作业:

如图,点P是线段MN上一点,将线段MN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

M       P         N

篇3:《图形的旋转》说课教案

《图形的旋转》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㈠” 第一课时。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一种图形的变换。主要内容是图形的旋转和性质,使学生认识旋转,探索性质,体验变换的理念与思想,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②通过具体实例的认识旋转,研究、发现旋转的性质. ③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作图、操作等过程,掌握和熟悉作图的技能. ⑵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⑶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旋转的基本要素及其性质. ⑵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二、教法与学法: ⑴教法分析:教学方式重点突显: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②激活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③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⑵学法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较为活跃,动手能力强,善于互相交流,但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在数学课堂上,老师除了传授新知识外,更重要的还应教会学生学数学的方法。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学习时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本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的指导: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情境:展示生活中一些旋转的实例,并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⑴将一个三角板△ABC绕点直角顶点逆旋转一定角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图形的旋转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出旋转的要素及图形旋转的概念. 活动二:如图,将△ABC绕形外点O逆时针旋转到△A′B′C′,请同学们指出图中的旋转中心,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对应点及旋转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图形的旋转过程,并进一步巩固图形旋转的概念,为下一步探索活动作铺垫. (三)合作学习、讨论 ◆针对图⑴、⑵,请利用三角尺、量角器进行测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与大家作交流. ◆图⑴、⑵中△ABC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将图形的旋转的一些基本性质总结出来. ◆归纳总结图形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四)活动三:已知△ABC与边BC上一点O,请画出△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80°后的图形. ◆你认为解决上面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从上面的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图形旋转的观察、操 作,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掌握旋转作图的方法. (五)应用拓展 ◆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旋转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⒈我最大的收获;⒉我还有的疑惑; 【设计意图】 反思是进步的阶梯,本环节重在对学习情况的总体反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分析,而不是简单重复教学内容或浓缩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七)检测设计:能力检测纸(思维量约15分钟)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或课间安排适量必做题、思考题,不同的要求检测不同层次的收获,鲜活多彩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设 计 说 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秉持: ◆我的教学理想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个“关注” 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关注学生的体验) 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能力) ⑶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创新学习.(关注课堂的辐射)

篇4:《图形旋转》评课稿

《图形旋转》评课稿

《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吴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介绍旋转现象,再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几组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吴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然后突出两个重点图,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小组内演示旋转的过程。

三、开拓视野,大胆创造

学生经过了欣赏—模仿制作—欣赏的活动过程,肯定会萌发出创造的火花。这时吴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个基本图形,并通过旋转基本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吴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制作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对孩子们创造出的图案,只要正确,都给以展示。这一做法使孩子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成功不等于完美,本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吴老师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考虑不够充分,有一个小组由于没有优等生的带领,小组合作学习时显得有些吃力。

总而言之,吴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篇5:六年级下册《图形旋转》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图形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几天风大,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这个(出示自制小风车),有风的时候它会怎么样?(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板书一半课题:旋转)

二、动手操作体会方法

1、自己动手将课本30图片上的小旗帜绕m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自学提示

(1)可以先把旗杆旋转90度,然后在找旗帜

(2)把图直接画到书上

(3)先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

4、教师小结作图方法。

三、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30页第二副插图的绘图,绘图是注意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方法。

2、教师巡视检查。

四、课堂总结

旋转图形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篇6:图形分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简介: ppt制作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图形分类,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图形知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了圆和球的区分。

. 上传者:dashuichi

相关课件:

篇7:面的旋转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课 题 面的旋转

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六年级 教 师

学习

容 教师提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页----5页

学生提供

学习

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做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点 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

程 学   案 导 案

试 1、观察课本P2第1、2题图

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第二题三幅图:

(             )(                         )(                                   )

你能用简练精准的语言概括总结上面的现象吗?

试试看(                             )

2、仔细读题并完成课本P2第3题连一连

思考:这些平面图形通过绕( )旋转,变成了(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4、找一找生活中的有关圆柱和圆锥的例子

5、完成P4第3、4题 布置课前预习

工学习

程 学   案 导 案

学 1、点的运动形成(  ),线的运动形成(  ),面的运动形成(  )

2、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  ),他们是(  )的两个(  ),两底面(       )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图是( )形或( )形,他们的一边等于圆柱的(  ),另一边等于圆柱的(  )

4、圆锥的底面是(   ),从圆锥的(  )到底面(   )的距离是圆锥的(   )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惑 圆柱有多少条高?圆锥呢?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试 一、填空起跑线

1、绕长方形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   ),这条边是圆柱的(   );绕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   ),这条边是圆锥的(   )

二、法官我来当

1、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一个圆锥也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面)()

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三、看你行不行

1.一种圆柱型饮料罐,底面直径6cm,高12cm,装入长方形纸箱时,可以摆4排,每排6个,摆两层。请问这个纸箱的长、宽、高至少是多少厘米?

2.有一段公路需要维修。工人将一些圆柱形路障排成一排,一共摆了10个。每个圆锥底面直径20cm,没两个圆锥底面间的距离是1.5米。从第一个圆锥到最后一个共排了多长?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            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教学反思:圆柱、圆锥、球是学生常见的立体图形,教学时我用了一些实物做教具,学生觉得亲切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采用了“猜想-----设计----验证”的思路设计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圆锥、球的形状和特征,立体感不强的学生掌握不好,教学中我采用了实物,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下册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