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说课稿

淡淡花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淡淡花香”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说课稿(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物理课《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物理课《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

动卷式话筒的原理

难点:法电机的结构原理。

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边学边试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卷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1、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疑引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2、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引导学生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礠,反过来,我们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

(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14—41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a、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b、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a、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b、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

(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教师板书

教师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所以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叫做法拉第现象。进一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给学生以教育和激励。

第二阶段: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

(1)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就是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2所示,在接收声波的膜片后面粘贴着一个由细漆包线绕成的线圈,它能随着膜片一起运动。膜片的后面有一个环形的永磁体,并使线圈置于它的磁场中。线圈的两端用导线引出。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2)发电机的原理也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4、14—45所示,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4、巩固强化

(1)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感应电流的认识,而且可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素质。

(2)找学生对本节知识小结。明确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3)完成本节的练习题(投影显示)

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的记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高二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新人教版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电磁感应现象》是高中物理课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高二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电磁感应现象?,请大家认真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为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学习提供了铺垫。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不仅在科学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指导思想以及发现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与意志力对学生有重要的启迪与和教育,这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体现。

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最终师生共同得出探究结论。

教学目标

(1)? ? 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 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 ?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3)? ? 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4)? ? 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实验方法探究的能力。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培养合作竞争的精神。

(2)通过“磁生电”的物理学史学习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要知识点,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关键是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电带给了我们光明、温暖与快乐,世界没有了电,人类将会怎样今年春节,南方大部分城市特别是湖南、贵州等城市的人们深切的体会到了电能的重要性。那里的人们不仅仅要应对黑暗,还要面对零下几度的风雪寒冷……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一旦失去了电,也许比失去光阴还要可怕。当我们现在尽情享受电灯、电视……这一切现代文明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电是从而来呢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章,研究磁场是如何产生电流的——电磁感应。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 :我们前面学习了电流、磁场,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那位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这一现象?(展示奥斯特的头像),18世纪末意大利解剖学家加戈尼发现电流后,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电现象与磁现象有什么联系,直到18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现象。奥斯特的发现结束了电与磁分别研究的历史,首次把电与磁联系起来,宣告了电磁学的诞生,为电磁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开创了电磁学研究的新时代。

教师? 我们回忆一下奥斯特试验:奥斯特的实验就是在通电直导线下面放一个小磁针,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为什么磁针会发生偏转呢

学生:电流产生了磁场

教师:, 我们都知道了电流能产生磁场,反过来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

学生:磁场可不可以产生电流?

教师:奥斯特揭开了关于电与磁联系的研究的序幕,普遍引起了这种对称性的思考:能不能用磁体使导线中产生出电流来?

教师:人们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我们这节课来探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一 磁通量

教师: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首先学习一个新的描述磁场的物理量,描述的是空间某一面的磁场情况

教师: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得知磁-通-量-穿过磁感线的多少

教师:我们来看定义:设匀强磁场B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S,我们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磁通量用大小的Φ表示? Φ=BS。这个公式指的面积是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积,我们也可以称为有效面积。如果某面与磁场方向不垂直呢?

我们取面积垂直方向的投影

学生:

教师: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 Wb=1T.m2? ?标量

教师:我想问个问题,如果我想改变通过某面的磁通量,你们根据他的定义式,可以想出那些方法呢?

教师:现在我们明确了,磁通量的改变有3个方法:一个是垂直于磁感线的面积一个是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面积磁感应强度同时改变

练习: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沿水平向右运动,线框内有无磁通量的变化?如果线框绕cd边转动呢,线框内有无磁通量的变化?2、面积相同的线圈,在磁场的不同位置,很明显磁感线的疏密不同,哪个线圈的磁通量比较大呢?

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师: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许多物理学家纷纷探索怎样用磁体使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预期的结果。一些人设计的实验是,将磁体放在导线旁,然后检验导线中是否有电流产生。你们认为这个实验会不会有电流产生?

学生:没有

教师:我们演示一下,观察指针有没有发生偏转

教师:指针没有发生偏转,回忆初中的知识,为什么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没有偏转?

学生:没有切割磁感线

教师:我来演示一下

教师:闭合回路中产生了电流,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我们来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切割磁感线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好,单独的一段导体吗?

学生:闭合回路中的导体

教师:我将这个现象归纳一下,闭合电路中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我将示意图画出来了

教师: 19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法拉第也同样开始了这一探索工作从18开始他就着手于电磁方面的研究。他的日记里记载了多次实验,法拉第不断地进行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改进,他的日记上写下了“用磁生电”作为他的奋斗目标。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在1831年8成功地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这期间他做了上百次的实验。我们看其中的一个实验1831年9月24日,,法拉第在两条磁棒的N、S极之间放上一条带有线圈的圆铁棒,线圈与一检流计连接。他发现当圆铁棒接触N、S极和脱离N、S极时,检流计的指针就会偏转。

教师:我们来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法拉第做完这个实验后,他就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同样能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呢?

同学们现在你们的面前有一个条形磁铁,线圈,灵敏电流计,你们讨论一下,有没有什么方法同样使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教师:现在这些仪器放在你们的面前,分组实验

教师:好,那位同学分享一下您们组的实验过程

学生:可能移动条形磁铁或者移动通电线圈

教师:他的这个操作很明显闭合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将磁铁静止放在通电线圈中,指针会不会发生变化?

学:不会

教师:不管是线圈动还是磁体动,都线圈与磁体的相对运动

教师:现象归纳为运动的磁体

教师:法拉第继续思考:磁铁是不是必须的呢?条形磁铁的磁场与那个带电体的磁场相似?

教师:我们可不可用通电螺线管来代替条形磁铁呢?我们来看法拉第的另一个实验,这个图有两个螺线管,AB,A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相连,B与灵敏电流计相连,将另一个通电螺线管代替了条形磁铁

教师:我们怎样操作能实线圈B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呢?大家讨论一下

教师: 那位同学来动手操作一下,如何才可以使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学生将B相对于A运动

教师:很好,通电螺线管B相当于条形磁铁,很明显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铁,这个实验现象我们也可以总结为:运动的磁铁

教师:通电螺线管与线圈二者相对静止,有没有可能也产生感应电流呢?

教师:那位学生上来操作一下

学生:改变滑动变阻器或断开闭合开关

教师:断开闭合开关,我们可以总结为什么的变化?电流的变化

教师: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还有个滑动变阻器,那位同学来操作以下?

教师:看到灵敏电流计有什么现象?

教师:我们将这个现象总结为变化的电流

教师:运动的.磁体和变化的电流也就是变化的磁场

教师:1831年11月,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了报告“电磁感应”,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几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教师:这是我们实验现象的总结归纳,物理规律往往都有普适简洁之美,咱们这些现象的总结好像作为规律多了些

教师: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出这些现象中的共性呢

教师:变化的电流、运动的导体、变化的磁场、变化的恒定电流其实都是闭合回路中磁场的变化,也就是磁感应强度的变化

教师:我们继续看导线切割磁感线的示意图。闭合回路的什么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面积变化

教师:一个闭合回路种面积的变化,一个是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产生电流,我们能不能再简练一些,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一下呢?

学生:磁通量

教师:非常好,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磁通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面积的变化,二者同时变化

电磁感应实验公开演示后,一位贵妇人曾问到:“您这发现有什么用处”法拉第幽默地回答:“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仅仅过了半个世纪这个婴儿变成一个健硕的巨人,电磁感应现象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为电能的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不仅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而且预示着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化时代的到来。

教师:我们看几个练习

四:电磁感应的应用

地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实验

环保手电筒

五 :了解法拉第

教师:课下我给大家留了作业,请大家找一些关于法拉第的资料。那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心得

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的内容就是这些,课后还有高二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同步练习题请同学们及时练习。

篇3:九年级下册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知识点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第八章力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

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

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

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式物体的物理属性。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物体所受的力不平衡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九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步骤4.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高中学习网wWw.GAoZhOng.Cc/)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步骤5.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九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篇4: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分析

1.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电磁感应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

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  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引入: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电磁感应现象: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 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 与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 ,垂直匀强磁场 放置,则 与 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和所讨论面的面积 ,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 (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 (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 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 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 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 , 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对线圈 ,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结论: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5、布置作业

篇5: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分析

篇6: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电磁感应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

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  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引入: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篇7: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 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 与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 ,垂直匀强磁场 放置,则 与 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    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和所讨论面的面积 ,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 (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 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 (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 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 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 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 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 , 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对线圈 ,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结论: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5、布置作业

篇8:高中物理的电磁感应现象与楞次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

1.定义

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2.条件

(1)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2)例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3.实质

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电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楞次定律

(1)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适用范围:一切电磁感应现象。

2.右手定则

(1)内容:如图,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适用情况: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用右手定则时应注意

①主要用于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②右手定则仅在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使用,应用时要注意磁场方向、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当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拇指应指向切割磁感线的分速度方向。

④若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感应电流方向;若未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高电势。

⑤“因电而动”用左手定则;“因动而电”用右手定则。

⑥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四指指向是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负→正).因而也是电势升高的方向;即:四指指向正极。

楞次定律的理解

(1)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 磁场 (总是) 阻碍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 变化原因产生结果;结果阻碍原因。

(2)对“阻碍”的理解 注意“阻碍”不是阻止,这里是阻而未止。阻碍磁通量变化指:

①磁通量增加时,阻碍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

②磁通量减少时,阻碍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3)楞次定律另一种表达: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或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F安方向就起到阻碍的效果作用)

即由电磁感应现象而引起的一些受力、相对运动、磁场变化等都有阻碍原磁通量变化的趋势。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或原磁场的变化;

②阻碍相对运动,可理解为“来拒去留”;

③使线圈面积有扩大或缩小的趋势;

④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楞次定律磁通量的变化表述: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能量守恒表述:I感的磁场效果总要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①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②从导体和磁场的相对运动: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③从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楞次定律的特例──右手定则

楞次定律的多种表述、应用中常见的两种情况:

一磁场不变,导体回路相对磁场运动;

二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

磁通量的变化与相对运动具有等效性:

Φ↑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接近,Φ↓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远离。

(4)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基本思路可归结为:“一原、二感、三电流”

①明确闭合回路中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方向如何;

②确定原磁场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如何变化(是增还是减)

③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④再利用安培定则,根据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来确定感应电流方向.

注意

①楞次定律是普遍规律,适用于一切电磁感应现象.“总要”——指无一例外。

②当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当原磁场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③要分清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

④楞次定律实质是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相关专题 电磁感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