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

玉焯硕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玉焯硕”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共1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象形统计图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统计图对数据处理的方便,从而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小熊请客”的情境,让学生帮小熊调查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动手操作进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教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在班内展示;通过全班交流,得出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三部分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小熊维尼今天过生日,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你认为他该买什么水果呢?

从众多的水果中选出常见的四种水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众多的水果中选出常见的四种水果,是为下面的调查、统计创造条件,缩小范围,方便统计。]

(二)分组活动

数一数,你们组最喜欢这几种水果的人数各有多少人。

刚才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把最喜欢的水果进行了分类这么整理,就成了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水果统计图。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不但可以简化统计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来,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合作意识。

从这幅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

填写统计表。

小结:统计图最大的优点就是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统计表的优点就是能使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最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各有几个。

(三)解决问题

1.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统计结果出来了,你们给小熊维尼提提建议?

2.维尼还请了哪些客人?

学生根每种动物的只数,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篇2:数学一年级《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

数学一年级《最喜欢的水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最喜欢的水果》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观察他人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统计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根据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为联欢会购买的水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

2、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与同伴的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体会统计与调查的必要性,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庆元旦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调查、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调查活动,记录数据。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调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以庆元旦举行联欢会为契机,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水果,可是老师该怎么买呢?哪种水果买多些?哪种水果买少些呢?

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让同学们从事先准备好的四种水果图片中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图片。选好后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将各自所选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请同学们观察这样贴能不能一眼看出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水果,如果这样摆不好,你觉得怎样摆比较清楚明了。并上黑板摆放图片,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然后教师小结:像这样就是我们第一组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图,通过这个统计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多,喜欢什么水果的少,那老师要想知道我们全班小朋友喜欢水果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制作一个统计图呢?随即教师课件出示最喜欢的水果统计图,由学生汇报,教师将全班学生喜欢的水果图片填入统计图中。再根据统计图师生一起填写统计表。

然后学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由于我班的同学都在学校吃早餐,可食堂的工人师傅们并不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样的早餐,所以有时侯做了同学们都不喜欢吃的饭菜时,就会剩下很多,造成很大的浪费。怎样来解决这个浪费的问题呢?由此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刚才学到的统计知识统计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

2、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早餐统计图,让学生在喜欢的早餐上画三角符号,由小组组长将本组的统计结果贴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填写全班学生喜欢的早餐统计图和统计表。看着这张统计图和统计表请学生说说你想对食堂的管理人员提点什么建议?希望他们怎么做?

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学了这节课你们知道要比较东西的多少的时候,画什么图比较好啊?(统计图)那在画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呀?(先把东西分一分,再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要把东西摆放整齐)

篇3:数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的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统计图和统计表,水果图片若干,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启发谈话。

师:水果王国里有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吃过哪些水果,还知道哪些水果名称?

2.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师:元旦就快到了,我们班准备举行元旦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价格便宜,又有很多同学喜欢吃,我们就买这四种水果好不好?

这四种水果各买多少呢?这要根据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来定,所以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调查一下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最喜欢的水果)

二、合作交流,体验统计过程,解决问题

师:要调查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可以有哪些方法呢?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喜欢的水果的图片,贴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卡纸上,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多。

1.小组活动,贴一贴。

2.全班交流,评一评。

3.绘制全班统计图和统计表。

(1)师:同学们,小组的意见有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全班同学的意见呢?

师:请各小组轮流上来用水果图片表示你们小组的意见。一个格子贴一张水果图片,从图表的下方往

上贴。(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给予评价或表扬)

师:大家共同努力绘制出的这幅漂亮的图画,我们就把它叫做统计图。刚才同学们做的小调查就是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篇4:一年级数学上册《最喜欢的水果》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最喜欢的水果》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况中感悟统计的必要性,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经历和体验统计的整个过程,能够依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和决策等。

1、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准确捕捉生活素材。如:上课伊始教师能创设班级要开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帮着设计买水果的方案。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变得爱学数学。

2、鼓励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教师让学生自由统计教室内最想统计的事物,学生便拿着本认真地在小组内统计起来。学生这时做的'是自己最想做的事,自然做起来非常认真。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根据同一图表,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本课中我花大力气在前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知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统计全班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最后呈现出完整的统计图,则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节课真正做到了变课堂为学堂,学生不但乐学、会学、而且能大胆创新地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篇5:一年级上册数学《最喜欢的水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并能看图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是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是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是由举行元旦晚会要给孩子买水果引入,问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接着让孩子帮我想个办法来调查全班最喜欢的'水果情况,让孩子体会统计方法的多样;再由我来介绍智慧爷爷教孩子们的一种统计方法(一个孩子喜欢吃苹果,就贴一个苹果,一个孩子喜欢吃梨子,就贴一个梨子······),用水果来代表喜欢吃水果的孩子。这样孩子只学会模仿我贴图的方法(把四种水果排成四列,由下往上贴)而没有自主动脑筋想,该怎么贴水果,为什么要这样贴?

所以在第二节课时,采纳了课堂观察老师的建议,在介绍本课的统计方法时,请孩子选择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再把图片贴在黑板上,从而形成象形统计图。这样孩子就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思考该怎么来贴这些水果。就不再是由我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统计方法,体会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而不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到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由老师教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有学生知道,就由学生来讲,如果学生不知道的,再由老师来引导学生学习。

篇6: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最喜欢的水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时间控制较为准确,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以小象生日贯穿整节课,统计小象的客人、礼物鲜花和我们最喜欢的水果,衔接连贯,乐趣无穷。整节课的活动设计和问题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以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揭示教学内容;以巧妙设疑建立统计的初步表象;以自主活动经历统计过程。从教学设计当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特别清晰,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成中给人一种水到渠成,自然流放的感觉。

本节课从小象生日客人太多太杂,怎么可以一眼看清开始了对统计的探索,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自己上台动手,学了基本统计方式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再利用小猴对鲜花的颜色、数量有疑问让学生开始初步动手制作统计表。接着以小象帮同学们买水果,要怎么买?这个问题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开展最喜欢的水果现场调查互动活动,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乐于交往、积极互动。活动中: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什么水果,再让他们亲自参与了统计的全过程,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简单分析。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使课堂气氛极为融洽,因而较成功的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如何进行统计的表象,使学生经历了对数据的收集及简单分析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及初步的统计意识。

这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我们说,只有学生亲自体验到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在这节课上教师设计的客人统计、鲜花统计、组内调查都是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有些同学并不是一步就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是兴趣使然,会让他们对接下去的学习充满激情,3个练习可以让他们基本学会基本的统计方法。同学们总是认真的去完成这项工作,这样的自主、这样的探究,学生的收获我们可想而知。

本节课的教学仍存在一点的缺点。比如给客人们排一排时,有2个同学把队伍排成了横的,接着又有2个同学把队伍从上往下排,最后又有2个同学从下往上排。对于这3种情况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我急着找到我们的统计图的设计,忘记了对前面2种方法的肯定,而是急着让不同意见的小朋友上台重新给客人们排队。还有在制作花朵统计图后,只有小部分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统计图,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没有上台的,对于没上台的小朋友,我应该引导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从统计表中得到基本的数学信息。

篇7:《最喜欢的水果》的说课稿

《最喜欢的水果》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最喜欢的水果》是北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统计图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统计图对数据处理的方便,从而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

根据大纲的要求

1、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与同伴的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初步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水果图片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庆元旦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动手操作进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2、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篇8:最喜欢的水果一年级作文

“弯弯月儿挂树上,身穿黄的衣裳,尝一口,真美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它就是香蕉。

当我看到香蕉的第一眼时,就觉得是电视里那可爱的小黄人;当看到第二眼时,就感觉像一把镰刀;当看到第三眼时,好像是一轮弯弯的月牙儿挂在天空。它们手牵着手,都不想分离,大一点的是哥哥,有一些雀斑。小一点的弟弟雀斑比哥哥要少一些。仔细一看,上面还有一些疤痕,它们在生长的时候,每天都要受到风、雨、雷、电的折磨,但还是坚强地成长。我们要多多学习它们这种顽强不屈,敢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闻了闻,那迷人的香气,从鼻孔里钻进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吃。

摸一摸,是多么光滑,好像玉石一样,又像一面镜子,还像那丝绸,把所有的同学都迷住了。有的还像一只海豚,马上就要跳水;有的还是一个滑滑梯,坐在上面一滑,是多么有趣。它冰凉的,像冰箱里冒出的冷气。如果用力在上面摩擦,它也会低声呻吟:请你手下留情吧,不要伤害我!

我们开始剥皮了。首先把香蕉蒂掰开,然后把皮剥下来,好像一个话筒。咬一口,那丝丝甜味一只在我的嘴里回荡。瞿嘉明的口水流了下来,大口大口,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吃完了。

它对女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美容,它还可以润通肠胃,但你要记住,空腹不能吃哦!没熟,有很多黑点也不能吃!

如果有没熟的香蕉,可以放一个红苹果和香蕉包在一起,很快就能吃到美味的香蕉了。

香蕉是如此之甜,如此之美,如此之香。我爱香蕉!

篇9:最喜欢的水果一年级作文

山竹是我最喜爱的水果,酸酸甜甜,还开胃。

山竹果实大小如柿,果形扁圆,壳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盖顶,酷似柿样。果壳甚厚,较不易损害果肉。果皮又硬又实,用筷子敲之“梆梆”有声,剥开其壳,便见七八瓣洁白晶莹的果肉,酷似剥了皮的大蒜瓣儿,相互围成一团。山竹果肉雪白嫩软,味清甜甘香,带微酸性凉,润滑可口,解去止渴,为热带果树中珍品,有果后之称。

山竹分为油竹果、花竹果、和沙竹。油竹果身黑色。花竹果把带红色,果面带红带黑;沙竹就是表面不光滑的那种,果面程淡黑色。

山竹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因此,山竹不仅味美,而且还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莲之燥热。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身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体弱、营养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山竹有如此多的益处,难怪深受人们喜爱。不过,虽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个足矣。山竹富含纤维素,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过多食用反而会引起便秘。

嘻嘻!听我说了这么多一定流口水了吧?山竹,我最爱的水果!

篇10: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1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课堂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数的分解与减法的联系,认识减号、减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情感式活动式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三个孩子荡秋千,后来走了一个,剩下几个孩子?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放手让自己看一看、学一学。学生翻书自学,集体交流,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后通过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减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减号;算式是3—1=2,读作:3减1等于2。使得前后知识点过度很顺畅。

五、立足课堂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立足效果说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来源于生活,农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精美的课件,有的是黑板+粉笔和书本,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表现出主动、投入、自然和和谐应该来源于贴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听讲、模仿和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可惜的是本节课由于课堂拖沓的原因,设计的游戏也没完成。

篇11:一年级上册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前后、左右与上下,这些内容都是空间图形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描述。

【教学难点】体验前后的相对性。

三、说教法,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

学习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体验,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因而我在本节课中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具体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老师自我介绍。

师:今天很高兴能与一班的同学一起学习,我先来做个自我介绍吧!我是一年级7班和8班的数学王老师,我的前面是名可爱的同学们,我的后面是一块黑板。

2.请同学介绍自己。

今天还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作为主人,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

要求: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说与自己座位相邻的同学。

3.刚才大家都用到了两个字“前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板书“前后”。

4.写完“前后”这两个字,我发现刚才我向大家介绍错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

5.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6.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小结:面对的是前面,背对的是后面。当面朝的方向改变了,前后也就变了。

7.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小组比赛,老师将从纪律、发言、讨论展示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表现好的小组每次向前跳一格,看看哪个组是今天的冠军组,你们有信心吗?

活动一:排队买票

1.课前笑笑给王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动物运动会,她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她观看现场直播吧!

2.笑笑到了动物园门口,她要排队买票,买票的一共有几个人?笑笑排第几?她前面有几个人?她后面有几个人?

3.一会儿淘气跑来了,他想排在笑笑这里买一张票,你们认为可以吗?(生:不可以)

4.可是淘气说他是百米赛跑的裁判,比赛马上开始了,他要赶紧进去,要不然来不及了,如果你是笑笑你会怎样做呢?

5.根据学生的意见,淘气排在笑笑的前面。笑笑的位置有变化吗?只有笑笑一个人的位置有变化吗?

6.笑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笑笑想了想她是这样做的。笑笑的位置又有变化吗?你们猜一猜笑笑这样做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如果让淘气站在自己的前面,不仅影响了自己的顺序,还影响了后面所有人的顺序。所以她选择让出自己的位置,自己站在最后,这样不仅不影响大家,还帮助了自己的朋友。掌声送给聪明、可爱的笑笑吧!

活动二:百米赛跑

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一下谁得冠军。

2.比赛进行到一半,你看到了什么?(谁在谁的前面/后面)

3.比赛继续进行,为你喜欢的小动物加油吧!

4.比赛结束了,它们分别得了第几?

5.王老师说:小兔子在前面,这句话对吗?(不对,看和谁比。)

师小结:比的对象不同,前后位置就不同。

6.请用王老师给出的语言准确描述并板书。

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活动三:卡丁车赛

1.紧张的百米赛跑结束了,更加刺激的卡丁车大赛就要开始了。笑笑赶快来到卡丁车赛场。先来认识参赛的车辆吧。①号车、②号车、③号车、④号车。选手准备好了,比赛开始,进行到一半。

2.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赛场上车辆的位置关系,同桌二人合作,完成题卡“填一填”。

3.汇报。重点仿照第(3)题说一说?

③号车在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

4.忽然信号不好,接收不到比赛画面了。别着急,细心的笑笑给王老师发来了短信,告诉我们比赛结果。短信内容:2号车排在最前面,1号车在4号车和3号车的后面。(齐读短信内容)

5.同桌二人合作,用手中卡丁车图片摆出比赛的结果。

6.集体反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重点说一说方法。板演。

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突破难点。

活动四:公交站牌

师:做完现场报道,笑笑就要立刻赶回学校了。

1.我们一起来观察公交站牌,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红色的字表示本站是动物园。

生2:箭头表示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高新一小的。

2.师:看,车来了,你知道下一站是哪儿吗?(太平路)

笑笑想知道到高新一小共有几站路?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站路,有3个间隔)

师生交流谈收获: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关于前后的知识)

2、能否用刚才学过的“前后”知识,说一说我们四个小组的排名关系?

例:第1组的前面是,后面是。

2在1的前面,1在2的后面。

第3组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冠军组是第()组

恭喜第()组的同学们,掌声送给他们。其他小组下节课要加油哦!

作业布置:

师:看来今天同学们已经掌握“前后”的知识,请大家开动你的小脑筋,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完成学力单B“智慧加油站”的题目。

总之,整节课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是饱满的、丰富的、充实的、更是精彩的,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充盈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享受着探索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

篇12:一年级上册《四季》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四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季》。我的说课分以下几局部:

一、说教材

(1)《四季》是一年级上册第2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示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同学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同学观察和想象。

(2)《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三个纬度设计。我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和同学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计划两课时完成。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和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同学的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识字写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通过读书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二、说教法

根据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同学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

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同学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同学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三、说学法

在对待同学的学习上,我以同学的“学”为教学的动身点,让同学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同学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同学充沛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我让同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的事物总能激起小朋友们心中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因此,开始上课时,我先带领着同学一同走入美丽的四季。 (课件演示)这样的情境创设,能使同学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自身独立去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根据同学现有的'知识水平,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这样就培养了同学学习的独立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评价读等不同形式,激发同学的识字兴趣,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同学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选择自身喜欢的小节练习朗读,并重点指导第一小节:

通过指名读、同学评价读,老师范读,并渗透读书方法:边读边看课文插图,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的方法。让同学再练习朗读,读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

(研讨:《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同学读懂了课文,才干与文本进行对话,才干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经过本环节这样多的形式,多层面的指导,同学就读得有声有色了,唱读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同学练习朗读第二小节,通过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同学逐步总结读书方法。

(4)剩下的两个小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小组喜欢的小节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可以齐读、男女生分读、扮演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汇报形式。

(积极倡议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同学主体地位,掌握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尊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5)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仿照课文形式,自身做个小诗人。

他对( )说:

我是( )。

(充沛发挥同学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发明力,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中操: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学习持续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让同学通过做课中操,即让同学得到了短暂的休息,也将一些课堂常规的训练融入到儿歌中使同学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同学,让同学自主的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持久坚持,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力求做到课堂是同学的舞台,因同学而精彩。

篇13: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秋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布置作业:

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

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篇14: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

《秋天到了》是教科版课标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三个自然段共5句话,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 6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边解读文本边站在学生的视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接下来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动物朋友“大雁飞飞”带来的一组图片,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时,我适时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中,我力争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板书课题时,我请学生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并将拼音标注,使学生在书空的同时对生字“秋”、“到”有了初步的感知。阅读过程中我尝试改变从头到尾串讲的模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新课伊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了秋天的美景,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投入的范读让学生仿佛也沉浸其中,从而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想读的愿望。根据课标一年级阅读要求,在学生自读前,我提出以下要求: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完一遍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设计了第二遍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读课文,而是先出示学生的动物朋友小老虎,告诉孩子们“小老虎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但它有几个字不认识,都着急了,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愿意帮帮他吗?”这时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出小老虎不认识的字,然后通过看拼音自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本节课生字的同时,又一次感知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够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两遍读后我设计了间休。让学生欣赏一曲秋天的儿歌,舒展一下身体。短暂的休息后,学生们又有了精神,这时让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第三遍读文,要求学生要注意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请学生自己发现文中几个“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注意“一会儿”一词儿化音的读法。通过三遍读文,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学生通过学习伙伴间的练读,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这时再问学生“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然水到渠成,理解文章内容迎刃而解。指导朗读时,我在词语上下功夫,请学生将第一自然段中重读的词语用小圆点画出来;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到大雁南飞时,我通过动画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看到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关于大雁的科学知识,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接着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几遍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解决了会认的问题;因为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内涵很多,字词、朗读、阅读、感悟理解等等,想在短短的40分钟里面把想讲的全都呈现出来,那样就比较蜻蜓点水或是浮光掠影了, 在本节课的写字指导中,我重点指导“飞”字,“节”字,主要从笔画上进行指导,交给学生写字方法,其他的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相信学生会逐渐掌握写字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进行了深深地思索,我不断地阅读文本,揣摩从这5句话中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思考如何通过这5句话三个自然段,落实低年级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我将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重新审视课标,充分的查阅资料的同时,我真的提高不少。全国小语会在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问题上提出“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凸显语文学科个性”的观点,本课的设计,我努力向此目标靠近,但我深知,我做得还很不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愿意努力为小学语文教学付出,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篇15:一年级上册《操场上》说课稿

说教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六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运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考虑到昨天匆忙结束拼音教学,第一次接触到识字课,这节课我安排了内容较少,仅仅学习9个生字和6个词语。

说教法:

字词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环节,为了避免出现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味的现象,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趣味识字的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精神振作、情感充沛,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上课伊始,利用我班学生爱猜谜语的特点,我出示了三则谜语(乒乓球、气球、篮球)揭示谜底后教学“球”字,给球字找找朋友,想办法编顺口溜记住字形。学完“球”后自然地过渡到教学的第二环节:看图说话。出示课文中图画,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但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他们完整地口述整幅图的意思是比较困难,从平时的教学中完全能反映出来,上看图说话是我最怕的,不管我怎么引导,学生都不能说到点子上。何况今天教的是那么复杂的一幅图,所以在备课时,我颇费心思。设计了两个环节:

1、出示图画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自由述说,此时学生说得肯定是零零碎碎的。

2、自由述说后再引导学生“这么大的操场,这么多小朋友在活动,我们的眼睛真不知看哪里好?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介绍这幅图,让大家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适时引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表达更确切,说得连贯、通顺,学生自练后在小组里试说,初步培养学生言之有序的表达能力。

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即将要教学的6个体育名词,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学习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6个词语,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出示6个带拼音的词语后,学生自由拼读,再指名读,同桌赛读,去掉拼音再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再记住形,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

通过摆一摆让学生按规律给词语分类,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初步发现汉字组字的一些规律。接着让学生猜猜字谜,出示两个猜猜这两个古汉字是什么字。利用这两个小篆记字形,我有一定的意图,因为这两个字的篆书特点还依稀保存在他们的楷书中,对记住这两个字颇有益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记住了“足、手”后教学偏旁,做做跟手,跟脚有关的动作,以加深印象。新课程讲究活动中学,学中体会。孩子们经过30多分钟的学习,此时也属于课堂中的疲倦期,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你做我找”,指名一生做动作,其余学生快速地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利用游戏的方法巩固字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我又安排了一个活动“喜迎奥运”黑板上贴着12面奥运五环旗,每面五环旗的反面有一个生字宝宝,揭完旗后展示在眼前的是北京奥运的会徽。此设计的意图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摆脱刻板单调的一遍一遍地重复性地机械地认读。二是体现本课的思想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想到设计奥运五环旗,主要是受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不菲成绩的鼓舞,再说北京奥运近在眼前,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北京奥运的宣传。这样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了生字,还能了解国家大事。

相关专题 最喜欢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