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 说课稿

LONGXIAOL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ONGXIAOLI”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品德与生活 说课稿(共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它所处的单元以《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包含“美的环境,好的心情”、“这儿怎么了?”、“让垃圾回家”三个活动主题。旨在使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观察、比较中认识身边的环境,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家庭都住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然而,人们的环保意识却越来越差,孩子们也对环境污染现象熟视无睹,随地乱扔乱丢习以为常。

针对以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与态度:感受环境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对身边的环境污染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爱护环境。

知识与技能: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懂得变废为宝的可创性和利用性。

针对以上主题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身边的环境,激发环保欲望;从做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环境是可以创造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并能付诸行动。

三、说教法

1、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2、我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把道理寓于活动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3、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无形中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四、说学法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受家乡的环境现状。

2、学生通过比较、调查、走访,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3、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中,激发环保欲望。从动手为垃圾找家的游戏中体会到美好的环境可以自己创造。

五、说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体验

我首先精心挑选了美丽的风光图片,通过放幻灯片,配上音乐,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2、自主探索,尝试体验

(1)课前我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河边、街道、工厂等去走走、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

(2)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全班交流、展示。我相机补充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4)我借机提出质疑:我们如何行动,才能改变这些环境现状呢?学生自由畅谈。

3、动手游戏,加深体验。

(1)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说说垃圾的“家”。

(2)学生做“给垃圾分家”的游戏。我们给垃圾分为两个“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让他们把垃圾图片送回正确的“家”。

4、课外延伸,活动拓展

我先让学生猜猜这些废品摇身一变,能变成什么?然后出示学生再制作的物品,如花篮、笔筒、钱包等,告诉学生变废为宝,不仅环保又美观。激发学生制作欲望,让他们懂得美是可以创造的。

六、说反思

1、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在感受环境美、发现环境问题、送垃圾回家等课堂环节中都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教学形式多样化。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幻灯片、垃圾图片、变废为宝的物品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引导他们共同感受到了环境美,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尝试到探究的乐趣。

3、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随手乱扔乱丢现象严重,教室里,操场上总能找到各种生活垃圾,什么牛奶瓶、纸片、食品袋、方便面渣,正好借助这节课的东风,好好整顿整顿校园环境。

当然,课堂中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表情不够放松,肢体语言太过僵硬等等,今后还要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品德专业水平,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品德老师。

篇2: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石基中心小学的黄影晖。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要上二年级了》主题一《我的这一年》。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一年级与二年级这个过渡时期让儿童感知自己在这一年一年级生活的点滴变化以及展望二年级生活是怎么样的给儿童展开生活。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它主要让儿童总结一年级的生活,为下面展望二年级的学习作铺垫。

二、说学情

孩子们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幼儿园时期相比,孩子们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他们对自己在这一年里的变化只存在零碎的片段。可能集中在身高、体重这些身体的变化感知上。由于孩子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东西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现在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全面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与变化。

2.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3.能收集适宜的物品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说明自己的成长变化。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獐儿童充分感知自己这一年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儿童具体地感知自己在这一年来的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儿童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发现我长大了”“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变化”“收获成长的果实”“分享成长的快乐”五个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一节课开头成功的关键。在课的开始,我以神秘的语气跟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看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有大发现!你看,照片中的人你认不认识?”接着我在投影仪上出示班中一位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一组照片,请孩子观察。一开始出现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时,大部分孩子都看见照片中人物的可爱模样,觉得很有意思而窃窃私语。紧接着我问:“你们认识他吗?”我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说不认识。而随着照片中人物年岁逐增,人物的模样逐渐变得清析,一张熟悉的脸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孩子会越看越兴奋,因为有发现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争相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随着孩子说出这是我们班的XXX同学时,我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注孩子的变化上。

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小结说:“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小。在这一年里,你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寻找我的这一年里成长的足迹吧。”

在欢乐的气氛感染下,我引导孩子们从身高、体重、以前穿的衣服和鞋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数字、资料展示、口头述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比,使儿童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体在不停地生长变化。在课前,我引导孩子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平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成长的具体资料,如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请父母帮忙在不同的时间段量一量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收集自己不同时间的衣物,用过的物品。在课上引导他们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对比,以产生具体的感知。如比一比各自在差不多时间里的身高、体重,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把小手再一次与开学前画的小手相比较,孩子们都能惊喜地发现“我真的长大了不少了!”在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下,孩子们介绍会更积极,交流的结果将会更充实。教育就是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力法度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而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就在孩子们感知自身身体变化之后,我利用生活镜头把孩子引进了另外一个感知活动里。我把生活的镜头瞄准了班上一位经常做家务的同学。她在一天里帮妈妈洗菜、扫地、拖地、洗碗等等。在片段里,孩子们将会听到她妈妈夸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年里长大了,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减轻了父母的不少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许多孩子在这一年里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过许多家务。我相机引导孩子:“你在家里,父母和其他人夸过你长大了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夸你呀?”承接着孩子们的滔滔不绝,我先组织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们都能感受自己的长大与进步,知道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而老师则作为参与者,细心聆听着孩子们在这一年里的进步与变化。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

在儿童充分感知自己在身体、思想、行动的变化以后,我让孩子们一同收获成长的果实。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成长纪录袋。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全面感知同学们的变化。引导儿童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成长展示。用“找优点”的方式启发儿童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容易得到消极评价或被忽视的儿童,老师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在孩子们充分交流以后,我还适当启发孩子们:“你今后哪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给他们一个再进步的空间。

课的最后,我以分享成长的快乐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组织儿童办一期“我长大了”展览,并让儿童把课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大家都能知道我的变化,为我祝福。并为下一节课《二年级生活怎么样》提示参观学习的方向。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

案,浓缩了教学思路。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我的这一年

身体、思想、行动

变化

进步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篇3: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多对生活笑一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二课《拥有好心情》中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如意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二、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新课标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快乐传递、敞开心扉、选择快乐、创造快乐等几个环节。通过师生交流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交流。

2、通过情景熏陶法、游戏激趣法、师生互动法、故事引入法等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笑对烦恼、笑对人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快乐传递

通过游戏――击鼓传递快乐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快乐情绪,理解情绪的多变性。

环节二、敞开心扉

这一环节,我首先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一周的“心情晴雨表”作为重要的资源来学习,研究,让学生发现老师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再让同学们将他们这一周来的心情分小组交流并填写“心情晴雨表”,然后将有代表性的记录表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在大家畅所欲言中感受到快乐原本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环节三、选择快乐

让学生先听故事《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后进行交流并体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轻松起来,快乐起来。

随后,(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以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瓶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为例,让学生明白心情自己主宰,快乐可以选择。

环节四、创造快乐

这一环节,先播入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接着通过事例引导学生领悟到要乐观地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以愉快地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环节五、播放音乐,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通过一张笑脸,形象的表达遇到烦恼,如果选择乐观的人生态度,每天都将有着成功、欢乐、自信陪伴,启发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篇4: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今天我将把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融入《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这一主题中进行说课。

一、把握意图说教材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教材上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的第二个活动主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个主题《诚实故事会》后,初步懂得分辨是非,认识到说谎害处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个主题我主要让学生从正面感受诚实行为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养成愿意自觉落实诚实行为的良好品质。

二、结合学情定目标

诚实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熟悉,在他们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已经有意识地向他们进行熏陶。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诚实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为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但其自制力有限,自觉性不高,在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的时候,为了避免来自教师、家长方面的压力,学生采用说谎的办法来逃避批评的现象还较为常见。针对这种现实状况,结合主题内容,我确定如下活动目标:

1、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受诚实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快乐。

2、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

3、自觉遵守诚实的行为要求,在生活中做诚实的孩子。

活动重点是:感受诚实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快乐。难点是:在生活中做诚实的孩子。

三、独出心裁教与学

在这个活动主题中,我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和“渐进性”原则,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谈话法、启发法、分析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采用了体验法、讨论法、游戏法把诚实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而不是纸上谈兵。

四、紧扣主题设流程

品德与生活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在本节课中,我预设了四个活动:

(一) 续编故事,感悟诚实

(二) 汇报交流,寻找诚实

(三) 行为对比,树立诚实

(四) 剖析自我,践行诚实

活动一:续编故事,感悟诚实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一中,我安排三个环节: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作为主人公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直接引入。“羊村里要放学了,村长正在布置作业,喜羊羊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作业没听清楚,就飞快地跑出教室。第二天,村长让交作业,这时喜羊羊才发现自己少做了一项作业。你们说,喜羊羊应该怎么跟村长说呢?”

2、续编故事不同的结尾,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结尾编得好,讨论为什么好。

3、明理导入,点明主题――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入的设计要指向主题,切忌带大帽子、绕圈子。我想通过“喜羊羊忘记做作业”这个情境创设,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样自然、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直接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在交流讨论故事结尾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隐性的“诚实”教育。

活动二:汇报交流,寻找诚实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一活动我着眼于“夸”字,预设了三个环节:

1、学生寻找自己和同学诚实的行为;

2、在小组内开火车讲述自己诚实的故事,赞美身边诚实的孩子。

3、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在班级汇报交流。

4、升华情感,欣赏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在学生“夸”的过程,教师注重体现“评”的导向性和具体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入地分析诚实行为,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我想这一活动避免简单说教,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些正面的教育事例,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诚实教育,从而把“夸”化为诚实行为的动力。

活动三:行为对比,树立诚实

道德认识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得到深化的,品德与生活课应注重活动性、实践性教学,要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活动三中,我利有教材中的图例,开展 “诚实迷宫”的游戏,把故事中的、生活中的诚实的事和说谎的事组合在一起,编制成迷宫图,学生要根据对诚实行为的正确理解才能走出迷宫。在游戏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当“诚实小医生”,分析说谎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树立诚实做法。

我想通过这一环节激活教材图例的使有功能,创新活动形式,用行为对比,辨析判断,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寓教于乐,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走迷宫的过程即在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上积极干预,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品德生成过程,把教材呈现的较简单的活动做得丰富与充实。

活动四:剖析自我,践行诚实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所以第四个活动――剖析自我,践行诚实,我先请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不诚实的行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说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从根本上克服自身说谎的行为。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去承认错误,教师向学生家长发一封调查问卷,请家长给予反馈;如果是向同学或教师承认说谎,可请知道真相的教师或同学在这位勇敢的同学的日记本上贴上自己制作的“诚实”笑脸,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我想通过一次活动就让我们的学生完全做到不再说谎,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家校携起手来,从旁引导,教育才能取得长远的效果。这应该是一堂没有画句号的课,学生们的诚实行动要持续进行,在日常生活中落实。

五、审视预案促反思

根据自己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我认为一个支持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要追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德育实效。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思考并实践着开放式、活动化、对话式的教学策略,冷静而充满智慧地关注学情,树立“以学为中心”,创造“以价值观确立”为核心的课堂,活动间呈现递进化,评价过程提升学生能力,活化教材的育人价值。

篇5: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天气变化早知道》,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专家指导!

一、探索自然奥秘,学会健康生活——说教材分析

《天气变化早知道》是本册“大自然探秘”主题单元的最后一课。大自然神秘莫测,今天阳光灿烂,明天也许就大雨倾盆;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我们就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从而健康快乐的生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并能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3、引导学生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重点:

1、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关注天气预报,适应天气变化,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天气预报,适应天气变化,学会自我保护。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学习快乐——说教学方法

根据目标定位,我确定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情境体验:如创设学生熟知的学校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家庭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暴风雨天气情境,引导学生做好恶劣天气的防范工作;利用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信息渠道现场查询未来天气情况,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等。

2、情感熏陶:播放军民齐心协力战胜洪水与暴风雪灾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恶劣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感受人类凭借团结与智慧战胜自然灾害的伟大力量。

3、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气象谚语的情况,并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合作制作气象符号,并说说符号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新知,学会交往与表达。

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说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标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必须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情境,聚焦生活话题

上课伊始,我讲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放学时,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没有带任何雨具的林林发现好朋友明明撑着雨伞,穿着雨衣,觉得非常奇怪。明明怎么知道今天会下雨呢?围绕这个生活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感受提前知道天气预报的好处,激发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兴趣。

(二)再现生活场景,体验实践快乐

紧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生活话题:你知道哪些了解未来天气情况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引导他们将各种方法进行了现场展示:说到打电话的方法时,我请一个学生现场拨打96121,并通过扩音设备让所有学生听清楚具体预报内容,再说说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变化;说到发短信的方法时,我根据本地的天气特点,现场展示了一条有关雷阵雨的天气预报短信,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雷阵雨前应该做好哪些防范工作;说到看电视的方法时,我现场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如何关注本地的天气情况;说到上网查询的方法时,我利用网络向学生现场展示了查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信息技术的方便与快捷……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根据星星、月亮、云、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也能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并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张扬个性风采

认识气象符号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天气信息,因此,在了解常见的气象符号后,我出示了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气象符号,最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并予以介绍。整个环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仅巩固了新知,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拓展文本内涵,升华主题思想

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避免恶劣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有些恶劣天气,人们即使提前知道了,也不能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和20xx年发生在湖南的特大洪水和暴风雪灾害。看完视频,学生有的说:灾难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有的说:解放军战士和武警真勇敢,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有的说:灾难再大,也没有我们人厉害,只要团结,我们什么困难都能战胜……讨论中,不仅使本堂课“提前知道天气情况的好处”这个目标得以落实,而且提升了本课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了解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四、巧用生活资源,丰富课堂信息——说资源利用

本课时教学中,我对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如用手机现场拨打96121天气查询电话;利用网络进行未来一周网上天气查询;播放有关天气预报、洪灾和暴风雪灾害的视频;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气象谚语、课上制作的气象符号等。

2、学生生活经验的运用。如开展如何防范雷阵雨的讨论、小组合作制作气象符号、课前收集气象谚语等。

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运用使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的快乐再现于课堂,课堂的精彩回归于生活,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以上是我对《天气变化早知道》教学的设计与思考,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篇6: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县学街小学的梁杰,很荣幸有机会得到各位的指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中的第二活动主题《红绿灯、在站岗》。

在说课之前我想请各位评委看一小段录像。(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愿意见到、也不难见到的一种画面,因此,我们能深刻理解新课标中提出“认识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重要意义。

以新课标作为重要依据,这节课的细化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

行为目标: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

其实,这些也是让“学会照顾自己”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因此,这一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自护能力的培养,乃至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对于保证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交通标志、信号、交警手势,他们才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这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自己周围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形成较强的辨析能力,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因此这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动画、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比赛来展开教学。

首先,构建与孩子现实生活的联系。

孩子们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的。如课前孩子们收集交通标志、观察遵守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将交警叔叔“请”到课堂为孩子们介绍有关知识等。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其次,道德准则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道德准则之一。孩子们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只有源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以及情景辨析、角色游戏等,都能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外引导孩子们良好品德的积累与形成。

再则,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本课中,“红绿灯”是所有交通规则的代名词,它引出的是关于一系列公共道德和秩序、健康与生命,深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平安、和谐生活的重要性,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中,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首先,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了,轻松愉快的开场歌曲是孩子们在一年级就学过的《红眼睛,绿眼睛》,歌中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行”。从这优美的歌声中本课的主角“红绿灯”正式在课堂出现,也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交通警察”、“交通标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按照教学目标,设定了三个学习环节。

(一)学习交通信号的含义,带着“小黄帽这样过马路安全吗?应该怎样做呢?”的问题老师播放《小黄帽》的录像,川流不息的马路、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和小黄帽不按交通信号灯的提示穿行于道路上、翻越护栏等等屡次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从视觉上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做太危险了,过马路应该先看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人行横道应该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翻越栏杆是错误的。

随后的现场情景再现,是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设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地处裕华路繁华地段,每天上学放学车辆很多,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顾两边的车辆横冲直撞,很是危险。因此,课前我将学生的座位进行特殊的排列,空余处形成一个人行横道,请学生们模拟游戏,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品德课的根本——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

(二)学做交警手势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交通警察。“信号灯能保护我们的安全,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保护神,他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在道路上指挥各种车辆安全通行,疏导交通,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是交警叔叔,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跟交警叔叔学做指挥手势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示交警指挥道路交通的规范手势。

交通警察威武,神气,孩子们都很崇拜,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有着当警察的理想,所以在模仿交警做手势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请几个孩子来学,而是先请大家一起学,然后再请每小队派一位同学来比一比。比的同学认真,为他们加油的小队同学也认真,大家都参与了游戏,都对交通警察的手势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我想下次在马路上即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交警手势,也会留一个心眼,会问清楚手势的意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又有了一个延伸。

(三)学习交通标志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强调孩子的亲身经历和认知经验。让孩子们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以达到资源共享、评价互动的目的,再通过课件演示和总结交通标志的三种类型:指示标志——黄底黑图,表示允许;禁令标志——蓝底白图,有的带斜杠,表示禁止;警告标志——白底红图,表示警告,要注意……。随后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交通标志图,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抢答,这既是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到:交通标志、信号灯、交警手势,他们都是无声的语言,认识了它们,我们出行就更安全了。

第三个环节,拓展思路、明辨是非。

本着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我以出判断题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里设计的十道题有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的是学生还没有涉及但应该熟知和了解的。

最后,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播放刚才老师们在我说课前看到的录像:紧张的音乐配上各种车辆的喧闹声、紧急的刹车声,车祸的惨烈情景,让学生们震惊、震撼。此时画面一转:一个七岁本应和孩子们一样享受自由、健康、快乐、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因一次车祸,截断下肢,只能靠一个球皮行走。

我问我的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篮球女孩的事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更何况是跟她差不了几岁的孩子。因而在看完以后引导孩子谈自己的感受,便是水到渠成了,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在其中自然生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摒弃了那种老师讲述故事情节、讲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孩子的体验也更为真切。

课的最后大家齐读一则《安全童谣》,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交通标志、信号灯,学习了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希望大家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做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孩子,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整堂课的气氛既轻松又严肃,我以资料积累、环境创设作为背景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景,边游戏、边合作、边讨论、边创造。我们在自主的探索与积累中,在真诚的信任与关心中,先激情、再明理,后导行,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我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及孩子的亲人、朋友们将会一生平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篇7: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老师们好,我是一位上过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老师,今天我就把以前教学的一些拙略的方法说出来,和老师们一起学习,欠妥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我所说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二单元上学路上的第二课《好好走路》,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安全上学。

二.说意图: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亮岩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曾经有发生交通事故案例,这无疑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还有孩子们都是来自不同的村子,乡村小马路也常有摩托车狂奔的现象,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怎样安全走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识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目标

1.学生在活动中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3.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标志。

4.学生在活动懂得在放学途中要注意安全,要互相帮助,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5.学生具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每天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6.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重要的交通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

2.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了解交通法规。

六.说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图,并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

教师——一段“上学路上”的录像;制作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及表演用的头饰。安全通道标志、拐弯标志、禁止鸣笛标志、红绿灯标志、禁止车辆通行标志等等。

七.说教法、学法

1.教法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2.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表演展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情境学习法等几种学法的指导,寓教于乐。

八.教学程序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交警叔叔吗?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交警”,大家高兴吗?

2.“小交警”正式执行任务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做得对不对?游戏表演小交警指挥交通。看看是我们指挥的好还是交警叔叔指挥的

(播放课件):画面内容: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井然有序。(交警叔叔指挥得好)

3.在上学路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揭题:好好走路

(二)、联系实际,明理导行;初步了解交通法规。基于整体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层层推进、深化教学目标。

1.创境继续导入:

活动一:

(1).膨!啊!(出示课件发生车祸)一辆汽车与一群不守交通规则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顿时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注意什么?

(2)、你们平时放学回家是怎样过马路的?说一说马路上的危险有哪些?或者看到的听到的。(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好玩的地方,也有买好吃的,还有很多很多吸引我们的事物,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总结:咱们都要记住,一定要按时回家,还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平安回家,让大人放心。

2.游戏模拟

活动二:

“十字路口”怎样走为了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教学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十字路口”情境:教室里的桌椅分成四个小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然后让学生带上我制作好的头饰:小汽车、自行车等来进行模拟走一走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请下面的同学来评价他们走的好不好,学生的回答是:“不好,车和行人都撞到了一起”。是呀,这只是在教室里的模拟游戏,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想一想这多么危险啊!如果我们在“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这样的交通标志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两次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在亲身的体验中,学生产生了想要更多地了解交通标志的愿望,引发生注意与思考。

总结:咱们都要记住,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平安回家,

活动三:交通标志大揭密:

1、师点击课件,出示交通标志。

2、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收集了交通标志,并和爸爸妈妈把交通标志制作成头饰,请把标志拿出来,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为什么要认识交通标志呢?

(学生交流解决。)告诉孩子们,认识交通标志对我们进城去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结:认识交通标志对于指导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十分重要。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标志可以向交警叔叔询问;村里没有交通标志,过马路时应怎样做?(引出一看二慢三通过)

3、谁愿意上来把自己的标志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交通标志上画了什么?是什么标志?在哪儿见过?有什么作用?

总结:这些标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帮助,让我们记住它们!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交通方面的认识最直接、最能接受的就是交通标志。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事先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头饰、讲述等方式出示自己收集的交通标志。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前的信息搜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运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一节的设计既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学的高潮,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品德的升华。

活动四:教学生以歌谣的形式扎实牢记交通安全知识

A、学儿歌

走路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左右瞧。

记住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走。

隧道天桥最安全,与车争道最危险。

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B、交通规则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过马路不要太着急。

你拍二,我拍二,骑车不要把人带。

你拍三,我拍三,走人行横道才心安。

你拍四,我拍四,先下后上真懂事。

你拍五,我拍五,不做马路小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安全来学透。

你拍七,我拍七,开车不要耍脾气。

你拍八,我拍八,路边护栏不乱爬。

你拍九,我拍九,施工场地绕道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习惯要保持。

C、顺口溜

(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

(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4)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

(5)公共汽车真繁忙,迎送乘客去各方。

(6)乘车定要守秩序,交通法规不能忘。

(7)依次上车莫拥挤,扶老携幼高风尚。

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歌谣加入,不仅有效地活跃了活动气氛,而且再一次为学生敲响了警钟。

D、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给小孩买自行车的家长很多,于是孩子们都喜欢在公路上飙车,这里也要讲讲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根据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资料分析表明,一个人的发育期通常要满十二、十三岁,才能初步达到上述最低要求。因此交通规则从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出发,规定十二周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路。

E、本课的结束部分,我利用课件播放音乐《祝你平安》并进行全课总结,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将知识告诉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人人都会看标志,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幸福平安。

九.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今天很高兴地看到大家能战胜困难,按时回家。你们瞧,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我的图案。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周能按时回家,就把我的图案贴在你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笑脸图)放学时间到了,要和小朋友们说再见了。我相信我们下次再见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已养成了按时回家好好走路的好习惯。

十.板书设计

本课的学习者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因此我的板书设计以图为主。左边是一个注意危险的交通标志,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右边是代表家的楼房,中间划上箭头,告诉孩子们,只有把交通规则牢牢地记在心中,才能好好走路平安回家。

十一.下面是我对“课课渗透法制教育”的一点见解:

在本课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生过或知道哪些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给自己本身和他人带来了哪些伤害。通过学生的调查、相互汇报,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亲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甚至失声痛哭,这无疑给每个学生心灵中敲响了警钟,从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前还为学生讲述了一段本校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让学生发现自身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讨论,明辨是非。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要求。

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品德教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运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从小知法,懂法,守法。

1.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8: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保护牙齿》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思想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介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本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画和儿歌来教育小学生爱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新课程标准的向导下,我制定本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了解牙齿的保健措施指导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会正确刷牙。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怎样保护牙齿,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护牙开始,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牙齿的重要作用,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2、难点:通过本次活动引起小学生对牙齿保护的重视,达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型、饼干、塑料杯、清水、生鸡蛋、学生牙刷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时时有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

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来示范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结合牙齿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方法,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让学生在模拟刷牙的基础上,按刷牙程序实际操作,教师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活动中我把故事、歌曲、及儿歌制成课件,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直观生动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愉悦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使学生获得对此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指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健康、科学、幸福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为确实保证儿童通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来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或形式的活动来学习,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十分注重课程的活动性,通过活动过程与儿童积极活动,给予他们支持、合作等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换牙的常识,体会到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觉的基础上,我以护牙为主线,采用“猜猜谜语,引入主题——活动探究,认识乳牙和恒牙——合作交流,感受换牙——联系实际,初识护牙——形象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紧张、恐惧、害怕,初步认识牙齿保健的基本常识以及护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我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换牙的原因。通过图片和视频,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去发现换牙的奥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自己长大的标志之一。其次让孩子交流讨论护牙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初步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害。

第四和第五个环节,是这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了解漱口和刷牙是保护牙齿的法宝,养成饭后及时漱口和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首先通过吃饼干,让孩子亲身体验到漱口的作用,同时借助视频资料,孩子也了解到虫牙的形成。其次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了解刷牙的重要,借助观看视频和动手实践,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最后的总结巩固环节,我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让孩子辨析正误,同时也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培养或促进其良好的护牙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帮助。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采用了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和动手实践欣赏歌曲的感受,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主题

二、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抓住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课开始先请大家一起猜了四个谜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初步了解保护牙齿重要性,并说出自己保护牙齿的方法。本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本课《保护牙齿》(并板书课题:保护牙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猜谜语,激发兴趣,为后面的活动预设一个铺垫。

(二)观察牙齿,了解重要性。

让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小朋友们存在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穿针引线,精当点拨。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了解牙齿健康与饮食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

首先出示了一些孩子们平时常吃的食物,问孩子“哪些食物是你最爱吃的?”有的孩子就回答“奶油蛋糕、可乐、辣条、糖”紧接着我就说“你们爱吃的食物可能并不是对牙齿有利的食物。”接下来就让同桌两人合作找出哪些食物对牙齿有利,哪些对牙齿有害。从而给孩子一个饮食上的引导:保护牙齿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酸的辣的甜的等刺激性食物。这些话题都是孩子们所经历过的、熟悉的,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身生活体验上学习,努力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儿童觉得是在进行和探讨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充满兴趣地进行探讨。

(四)养成漱口的好习惯。

请学生品尝饼干,观察牙齿的变化。随后漱口,然后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淡化了说教。让他们吃饼干,漱口后看杯中浑浊的漱口水,引导他们说出,从刚才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人只要吃过东西,牙缝里就会留有残渣,如果不清除干净,就会长蛀牙,让他们体会到漱口的重要性。

(五)探究活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通过醋泡鸡蛋的实验,让孩子了解到用醋泡过的鸡蛋会变软,用水泡过的硬,从而引出刷牙的重要。首先让学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老师观察后,选出2-3名不同刷法的学生站起来演示,然后提出疑问:小朋友的刷牙方法有这么多种,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播放刷牙的视频,然后同桌两人探究刷牙方法,请2-3名学生在牙齿模型上演示,其他同学当小牙医,判断正误。最后把刷牙方法总结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本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究,再到学生之间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最后以“儿歌”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巩固了刷牙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形象总结,巩固延伸。

通过“保护牙齿大闯关”这一活动,既总结了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又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最后以欣赏一幅健康美丽的笑脸图,来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五、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将自己定位于各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教学目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备课和说课的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篇9: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赛龙夺锦》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

内容。本课文的学习适逢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后,课文选取赛龙舟这一题材,意在把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社会文化生活和儿童的观察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的培养与激励儿童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端午节及其风俗活动,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积极进取。

2、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课程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着眼三维目标,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科学有趣。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在处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如课前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脚底生风”的游戏,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引用了关于团结合作的'儿歌,调用学生以往的知识体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思品科与语文科之间的整合。

三、说教法:

整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活动时机选择得当,学生参与全面主动,活动过程真实高效。体现了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了课程的体验性、活动性、生活性和开放性。

本节课我先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进行教学。课堂上我运用了谜语激趣法、情境渲染法、动手实践法、

游戏激趣法、直观形象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顺

学而导,顺学而教,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做“折筷子”

的实验,学生踊跃参与,通过一根筷子,两根筷子……一把筷子,随

着数量的增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让他

们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让他们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还特意引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逛动物王国”的情境,让他

们看到大雁和蚂蚁的团结,天鹅、梭子鱼、螃蟹的不团结,

并给天鹅、梭子鱼和螃蟹出谋献策。

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后再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呢?交流完毕后还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说学法:

这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实验体验法、故

事领悟法、直观法、表演法、联系旧知法。

整节课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主题贯穿整体教学。如课前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可以问家长,可以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以请家长帮忙上网下载资料。然后分小组合作编成小报,最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对团结合作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通过看赛龙舟的录像、创设去森林动物王国参观的情境、做折筷子的实验、看“脚底生风”的实录、玩“笔下生花”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倡导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倡导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开放氛围;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了要团结合作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五、说教学过程:

a)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直入课题。

b)认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c)明理,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d)导行,游戏中体会团结合作无处不在

e)小节,升华主题。

教学是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学生在品德课中得到体验,让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与分享,让孩子的喜怒哀乐能够自然地流露,我们行走在前进的路上。

篇10:二年品德与生活我就是我说课稿

二年品德与生活我就是我说课稿

《我就是我》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本课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形成开朗、进取的性格。那我选择的是第一板块内容“我就是我”。我把目标定为:

1、从外貌、爱好、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从内到外的差异。

2、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从而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教学重点是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从而赏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自己的长相,喜欢自己。原本我们也想把“照镜子”这一环节放到课堂上进行,这样会更有趣一些。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相对来说自制能力较差,有面镜子在手中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分心的,于是就把这一环节作为课前调查的内容了。课堂上,我利用这张课前调查表,通过同桌交流、指名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长相中的部位,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很可爱,都很喜欢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接纳和欣赏。

第二个环节是:表达自己的爱好,悦纳自己。在这一环节中,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爱动的特点,结合孩子们平时玩的,我设计了“学做木头人”的游戏。利用这个小游戏来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感觉既新鲜又有趣。因为游戏包括儿歌都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孩子们玩起来既简单轻松,不需要老师详细指导,又觉得很有创意,因为在以往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花样,所以劲头都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知道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悦纳了自己。

第三个环节是:画出自己的想法,赏识自己。在这一环节中,我用“请你的大脑来做做运动”这样的导语来勾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欣赏作品中感悟到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造力,都是与众不同的,从而学会赏识自己。

最后,我把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当做礼物送给孩子们,让他们唱一唱,在唱中感受自己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真正的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相关专题 品德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