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顺序说课稿

xuxiaoliyyt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uxiaoliyyt”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说课稿(共7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金属活动性顺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属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置换反应,为本堂课学习探究金属的活泼性顺序奠定了基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上有很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充满兴趣,再加上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动手实验、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本节课我会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体会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和意义。

(过渡: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大屏幕出示三个置换反应的反应物,让学生来判断产物。学生根据上节课做的实验能够判断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引出金属具有不同的活泼性,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进入新课的学习。

采用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环节二:新课讲授

首先让学生自主进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以及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一边实验一边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在学生得到铁更活泼这个结论之后,我会继续提问,结合刚才的实验,思考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有哪些。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以及刚才的实验不难得出两种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比较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在学生了解了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后,我会继续让学生根据现有的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活泼性顺序。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范以及安全的问题。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均能得到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Mg>Zn>Cu。

接下来我会进一步引导,根据镁、锌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铜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这一现象,判断氢应该排在活动性顺序的哪个位置。学生根据刚学习过的判断方法可以得出Mg>Zn>(H)>Cu,之后我会给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让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从而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这部分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我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揭示、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得到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某些反应能否发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应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最后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设计实验鉴别金与“愚人金”。这样的作业设计也符合新课标理念中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篇2:《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

化学141 曾雅晴

12月21日,我迎来了我的第二节公开课――《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学会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因此我选择了在实验室中上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在上公开课前的'试讲中,听课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议,我就教学设计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最终,在公开课上,我的课堂完成得比较好,学生的反馈也比较好。

在公开课结束后,我的指导老师就我的上课,给予我肯定和提出了建议。

以下是指导老师给我的肯定:

1、对比于第一次上公开课,有很大的进步,各种小动作和口头禅都没有了;

2、上课时的引入例子用得好,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也有呼应;

3、在分析实验结论时,能够较好的引导学生分析。

当然,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还需要很多需要学习,以下是我指导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

1、在试验前下达的命令不够清晰;

2、在讲解实验现象时引导还不够到位,以至于学生不敢主动上台板演;

3、就长远发展来说,肢体语言还是不够好,声调有时不够抑扬顿挫。

总的来说,相比较于上一次公开课,还有前两节的试讲课,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我也知道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在上课过程中,我也发现到了一些问题:

1、在讲课时,有时会不敢直面回应学生的问题,害怕出错;

2、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在讲解实验时,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应该用更加浅显的语言解释。

篇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目的:1 、金属与酸、盐反应的条件; 2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金属在酸等水溶液中的得失电子的能力; 3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重、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                              一、复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越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上述金属中K 的活动性最强,Ca 次之,金的活动性最弱。 2 、上述结论,可用实验验证如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1) :金属与酸反应金属Mg、Zn、Fe、Cu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Mg、Zn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金属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并且金属逐渐溶解,溶液呈无色。2、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 +H2Mg+H2SO4 =MgSO4 +H2Zn +2HCl =Zn Cl2 +H2Zn + H2SO4 =Zn SO4 +H23、Fe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金属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并且金属逐渐溶解,溶液呈浅绿色。4、化学方程式:Fe+ 2HCl =Fe Cl2 +H2Fe+H2SO4 =Fe SO4 +H2实验总结 :①、Mg、Zn、Fe三种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Mg与酸反应最剧烈, Zn次之, Fe反应最平缓, Cu不能置换酸中的氢。可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不同。②、活泼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即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指明金属与酸的范围

篇4:学好用好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案

学好用好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案

一、熟记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可以分为三段背: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二、掌握规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反映了如下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从微观看,是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难易的顺序。在此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的阳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反之则弱。

2.从理论上讲,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三、明确适用范围

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用于水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不适用其他情况,如不能解释

Fe2O3+3H2

2Fe+3H2O

四、学会应用

1.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直接判断。

例1 下列各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一组是( )。

(A) Cu, Fe, Zn (B)Fe,Ag,Mg(C)Na,Mg,A1 (D) Hg, Ag,Al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逐个分析即能得到正确答案(C)。

(2)根据化学反应关系判断。

例2 金属Y能跟稀H2S04反应,而X,Z不能;将X浸入Z的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 )。

(A)X>Z>Y (B)Y>X>Z(C) Y>Z>X (D)Z>Y>X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 Y, Z浸入稀H2SO4中,Y溶解而X,Z不溶,说明Y的活动性强于X,Z;将X浸入Z的盐溶液中,X能置换出Z,则X的活动性强于Z。可见X、Y、Z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为Y、X、Z。正确答案为(B)。

2.判断由阳离子变成中性原子能力的强弱顺序

例3 在H+、Cu2+、Zn2+、Ag+四种离子的溶液中,由离子变成中性原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g+>Cu2+>H2+>Zn2+ (B) Cu2+>Ag+>Zn2+>H+ (C)Zn2+>H+>Cu2+>Ag+(D)H+>Zn2+>Ag+>Cu2+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反映的是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强弱顺序,那么由离子变成中性原子而得电子的能力则与之相反。故上述四种离子变成中性原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Cu2+、H+、Zn2+。正确答案为(A) 。

3.判断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

例4 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

(A)Ag (B) Fe (C)Cu (D)Hg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氢前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氢后金属则不能,因此Ag,Cu, Hg不能与盐酸反应,只有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答案为(B)。

4.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

例5 在CuCl2和Mg C1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和Mg (C) Cu (D)Zn和Cu

解析 Zn的活动性比Cu强,但比Mg弱,故将过量Zn粉加入CuC12与MgCl2的混合溶液中,只有Cu被Zn置换出来,留在滤纸上的物质除Cu外,还有过量的Zn。答案应选(D)。

5.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化情况

例6 下列每组物质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减轻的是( )。

(A)Zn和CuS04溶液(B) Zn与AgN03溶液 (C)Zn和稀盐酸 (D)Zn和MgC12溶液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知,(A), (B),(C)均能发生置换反应,(D)不反应,所以(D)溶液的质量不变。(A)中的变化为:Zn+CuSO4=Cu+ZnS04, Zn不断地与CuSO4溶液反应而消耗,且每65份Zn溶解,就同时有64份Cu析出,即“进多出少”,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作同样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应为(B)

篇5: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节复习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是能够应用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这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将本人在执教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总结如下:

1、课堂内容设计方面

本节课以游戏“金属知多少”导入,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进行猜测,即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为引入“黄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创设了“假黄金”案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破案方法,这样的开场轻松活跃,又紧扣本课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学生进行点评推敲后,归纳出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课堂内容安排就是逐一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原理和现象,通过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归纳的方法展开学习,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尤其规范了学生写方程式和表述现象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内容复习完后都对应安排《中考赏析》,通过中考题目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找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复习完重点内容后,本人又设计了《中考突破》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吃得好”,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环节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滤液和滤渣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置换反应的实际应用。二是关于氢气的计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巧算,突破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计算的难点。最后,本节课在小结后还有一个环节是下节提前看,以中考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重点和中考的考查方向,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也启发学生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课堂内容涉及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一节有深度和广度的复习课。

2、教师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中本人始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改变复习课“满堂灌,满堂练”的模式,每个环节设计中执教者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比如“黄铜破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只是做简单的点评和引导。在书写金属和酸的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考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注意到反应中铝是+3价,铁是+2价,并让同学上黑板板书铝、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突破》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注重解题的思维点拨,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题还由学生亲自上讲台分析和讲解。

总之,这节课的教师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空间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学生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会出现一些盲点,比如方程式的书写,现象的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提问作答,个别答、集体答、接力答的形式,还有黑板板书和上台讲解等等,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在回答问题方面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但经老师引导,同学协助,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总之,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度高,虽然有些同学还是胆子不够,表达能力欠缺,但坚持这样复习,这样训练,相信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4、教学后感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则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础知识回顾方面减少时间,加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节好的课,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小部分学生“吃得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导学,这点在这节课有得到体现,但这方面还需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篇6:中考化学:学好用好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中考化学:学好用好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有些同学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时经常出错,存在问题主要是:一是记不住,二是不理解该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现将有关问题归纳如下:

表的记忆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列了常见1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其中插入了作为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标准的非金属――氢,若把此表中的每5种金属(包括非金属氢)分为一句,则恰好分为三句,即: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按此三句进行记忆既容易又不至于记颠倒了顺序。

表的理解

首先要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含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难易程度的顺序。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阳离子,不同的金属失去电子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越容易失电子的金属,其金属活动性越强,即在溶液中越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凡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都不能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作为判断能否发生的依据,也不能由此类反应来判断、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工业上是将金属钠与熔融的氯化钾反应制备金属钾,化学方程式为:Na+KCl===NaCl+K

我们不能由此而说钠比钾活泼,更不能认为该反应不能进行。究其不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在干态和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

其次要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具体应用在习题中。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下列四点: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越强。根据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可判断它的化学活动性。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则反应越剧烈。我们可根据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判断它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根据金属单质和盐中金属离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判断金属单质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具体应用时,一般不选用K、Ca、Na等活泼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4)单质铁在与酸、盐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总是生成+2价的亚铁。

表的应用

例题(黄冈中考题)初中化学课学完以后,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容、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空白内容:(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______AlZnFeSnPb(H)Cu______AgPtAu。

(2)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实际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必须符合三点:①K、Ca、Na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不能把金属直接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实际应用的实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顺序、含义及其应用。记牢了金属活动性顺序,(1)题即可很快填出:Mg、

Hg。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应用该规律可在实验室制取氢气和相应的盐、将与酸反应和不与酸反应的金属混合物分离等。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参加反应的金属必须排在该盐中金属的前面,且该盐必须是可溶性的盐。

答案(1)Mg、Hg(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Fe+2HCl==FeCl2+H2↑(3)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③盐必须是可溶性盐。Fe+CuSO4=FeSO4+Cu

篇7:《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教案

教学准备:导学单、复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重温教材,学会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提炼

(一)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导语】通过巩固复习金属元素铁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以Fe为代表的.金属化学性质。

【生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生2】铁和稀酸(盐酸、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生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湿法冶金法)。

【学情调查】组织课堂比赛,看谁能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记得牢固,用得灵活。

【学生齐读】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现相关的三个化学信息。

【共同归纳】归纳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

(评论):化学单元复习要采取知识板块复习方式,要求注重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的标高,适应化学新课程的具体要求。

二、解读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广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其生活应用

【展台投影】结合生活、生产中的一些有趣现象,设计出三个问题探究:

问题一:“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考古发掘许多珍贵文物,其中铜钱保存较好,而铁锅却锈蚀斑斑。

问题二:请重新阅读教材11页的卡通漫画,四种金属的卡通形象在稀盐酸中流露出神态各异的表情,这说明了什么化学原理?

问题三:农业杀菌剂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石灰和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桶来配制和盛放?

【生1】铜不易与氧气反应,而铁易与氧气反应;

【生2】根据金属能否与稀酸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同时反应剧烈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金属活动性;

【生3】铁与波尔多液中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即Fe将CuSO4中Cu置换出来。

(评论)广泛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解释生活生产的有趣现象,充分体现化学新课程的应用价值。

相关专题 活动性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