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全册说课稿

xiongbet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iongbet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初中美术全册说课稿(共1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目的:

1、提高审美情情趣,培养创作能力

2、学习封面设计知识

3、掌握书籍封面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书籍封面设计方法

2、构思、构图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封面设计范画

教学()过程:

篇2: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设计兴趣

2、进一步了解装帧知识

3、设计立体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装帧设计结构

2、怎样将构思贯空于设计始末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作数幅

教学()过程:

篇3:第十二册美术全册教案

二、讲授新课:

1、谈话

图书的大家庭里成员众多,既有各类装饰精美的普通图书,也有翻开来呈现出立体景观、合起来却又便于携带的立体图书。

2、欣赏范作

3、设计的方法及过程

(1)构思

首先主题明确

封面、书脊、封底、扉页以及小插图都是为书的内容服务,不可偏离主题。

(2)制作

在构图上应该根据内容选择适当形式,在形式上使人感到协调、舒适。

注意立体感,以及收夹效果。

(3)上色

在明度、色相、底色与浮纹中要全面考虑。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例图,编绘、设计、制作一本书。

可分成小组,同学间相互商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业。

5、作业评价

办个图书展销会,展示并推销自已出版发行的书,还要了解观众对书的反应和意见。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招贴画的有关知识

2、设计巧妙奇特,富有创意,具有鼓动性

3、色彩鲜明醒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招贴画知识

2、招贴画的表现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招贴画

招贴画又叫招贴广告,是张贴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画。“借张贴以广招徕”。

2、招贴画的分类及特点

大致可分为“公共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共宣传画以社会活动为主题,比如和平、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清洁卫生等。商业性的如各类商品的销售宣传,还有音乐、戏剧、体育、美术为题材的教育或艺术宣传画。

3、招贴画的设计

设计与制作必须考虑展出的场所及张贴的环境。招贴画大都展示在容易为大众注目的户外公共场所。因为要在数秒钟的瞬间给观众留下印象,设计必须具备简洁、强烈、明快而有效的视觉效果。

表现方法:      有夸张、比喻、象征等。

招贴画的内容:

分为图象与文字两大部分。

4、欣赏招贴画(投影)

(1)世界环境日招贴画

(2)鞋类广告的招贴画

5、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对例图进行有益的研究,在活动中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6、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设计一幅学校活动的广告招贴画。

7、作业评价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招贴画知识

2、掌握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招贴画的风格、手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二、讲授新课

1、现代招贴画的风格

有手绘、照片拼贴、电脑特技制作等。

它们既富于暗示,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担升着审美品位,散发着艺术魅力。

2、欣赏招贴画,讨论

(1)投影出示招贴画,欣赏

A电视台节目《气候对人的影响》招贴画

B音乐会招贴画

C空调广告招贴画

D戏剧招贴画

E爱鸟周招贴画

F芭蕾舞剧《天鹅湖》招贴画

G幽默图形广告

(2)欣赏讨论

看了这些招贴画,有没有一些较强烈的感受?选一两幅喜爱的作品,具体分析它们是运用了哪些手法去制造吸引人的宣传性的?

A 小组讨论

B 个别发言:要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3、学生设计

要求:为电视节目、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以及社区的各种活动绘制招贴画。

4、作业评价

举行了展览后,综合评价。

课题:现代雕塑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现代雕塑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雕塑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

雕塑发展到近现代,与古代雕塑相比较,在内容、观念、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型材料的诞生,没有崭新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这样名目繁多的各类雕塑艺术。

1、现代雕塑流派

20世纪,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刻外,相继产生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雕刻,同时还出现了抽象派雕刻、装配雕塑 。

另外,活动雕塑、软雕塑以及植物雕塑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用“缤纷缭乱“来形容现代雕刻艺术流派是再恰当不过了。

2、作品欣赏(投影)

(1)《朱颜》实物拼装      达利      西班牙画家

(2)《狒狒母子》   金属和石膏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

(3)现代公园雕塑    中国

(4)现代街头雕塑    法国

(5)现代广场雕塑    美国

3、谈谈自已欣赏后的真实感受:哪些作品看懂了或没有看懂,欣赏或不欣赏哪些作品,为什么?

4、对家乡、学校的雕塑作品提出自已的意见。

5、用纸或黏土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来美化家乡、社区或者学校。

6、作业评价

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用多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揭示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二、思考:怎样的环境是美丽的?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3、总结

风景中增加了人和动物,幽静的画面会增添生气,美丽的大自然也会更加丰富。

三、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想怎么样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的有趣关系?

1、学生思考

2、交流发言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及大师的画

A《热带景色》    享得.卢梭    德国

2、指导创作

(1)起稿

针对表现主题,对素材进行取舍,舍去与主题有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

水粉、水彩、铅笔……

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合作

六、作业评价

课题:作文插图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作文插图知识

3、学会作单幅插图及连续的几幅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出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2、画面和作文相符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图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作文插图

二、讲授新课

1、插图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儿童阶段的主要思维模式,即使是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时,仍需要通过大量形象、直观的演式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

在文字中加以插图,使所接受的信息具体化,更宜理解。

2、绘制插图的过程

(1)欣赏范画

A河马                 B老狼

C郊游

(2)讨论方法

A深刻地理解作文的主要内容

B打轮廓

C涂色

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方法。

比如:水彩、蜡笔、水粉、彩色铅笔……

3、学生绘制

要求:

(1)可以在作文中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2)可以画单幅插图,也可画出边续的几幅插图

(3)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篇4:美术教案第五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五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五册(全册)

目录:

1魔幻的颜色2万花筒3大人国与小人国4前前后后5天然的斑纹

6校园里的花7最受尊敬的人8今天我值日9有趣的鞋10团包手工

11巧巧手12变废为宝13梦幻中的城堡14我设计的自行车15星空的联想

16新颖的电脑17电脑美术18会响的玩具19美术小记者20迷人的动画片

1、魔幻的颜色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Mondrian.Piet:[荷兰](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andMrs,ArmandP,Bartos(收藏)

2、万花筒

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前后发明,18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参考资料

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

前前后后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参考资料

林间村道

荷兰霍贝玛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示范作品

第5课天然的斑纹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评价建议

1.能

篇5:美术教案第十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册(全册) 目录: 1形的魅力 2形体的组合 3 抽象雕塑 4多样与统一 5静物写生 6  喜怒哀乐  7夸张的脸  8十二生肖 9 学画山水画  10风的魅力 11微观世界 12会亮的玩具  13电脑美术 14旅游节 15 舞台布景 16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题 形的魅力 课时 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形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感受不同形组合在一起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采用画或剪等不同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引导 1 请全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2 启发学生将这些平面的形状进行分类, 3 并说出自己对这些形状的感受 几何形: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 几何直线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特点:安定而有秩序 几何曲线形:鸡心形圆形椭圆形等特点:自由整齐有序 不规则形: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自由直线形:指不安定有动感的形状 自由曲线形:指优美而自由的各种形状  二. 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 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课题 形体的组合  课时 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各种不同形体概念,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形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形体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展开想象,尝试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进行组合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许多物体多是各种形体的组合,感受性体组合之美  电教及信息技术应用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带有音乐配音的青岛雕塑录像,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请学生从中找出都见到哪些形体?认识各种不同的兴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带有音乐配音的青岛雕塑录像,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请学生从中找出都见到哪些形体?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出代表,竞争发言辩论, 教师进行小结,介绍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形体,并且进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美化社会环境的思想渗透 师:  这些建筑物漂亮吗?(播放课件)猜猜它们是用材料做成的?  生:  纸盒 小结:  这些是我们平日常见的小盒子,通过我们的双手可以把他们变成各式各样的大房子(板书课题) 二 教授新课   师: 建筑物大都呈现一定的几何形体,形形色色的包装盒,经过剪贴,拼拼贴贴,再进行适当的附加装饰,每种风格别具一格的楼房小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师生共同分析模型特点)(边欣赏边分析) 提问:  这组模型由几个盒子组成?它们的形状如何? 小结:这些盒子形态各异的盒子,有的长有的短,因此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正好可以表现出楼房的高矮不同有的小盒子还可以进行变化组合 三 师生共同制作 1剪切:找一个大一些的`盒子作为建筑物的主体,先想好你要做的大房子的造型,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剪开,剪掉多余的部分,方便其他盒子的组合 2组合:取一个小一点的盒子进行组合,可以将它竖着粘,也可以将它横着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二至三个盒子 3镶料:找一些纸条,或有关建筑物的装饰品进行镶料,要注意将盒子的四周全部包住,给人整体的美感 4粘接:将这些装饰物粘接到小盒子的边和角上(师生共同讨论,怎样粘接更有创意?) 5教师提问: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房子?学生讨论 四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1 用你手中的小盒子组合成不同的大房子形象   2  仿照老师制作的范品制作一个大房子 五小结:(出示泡沫板平地) 看看谁的高楼最先盖起来,谁的高楼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出示范品实物投影)  提问:这些高楼与上次我们做的高楼有什么不同?  小节:这些高楼要比我们上节课做的高楼复杂的多,大也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小盒子作成的 二教师与学生同步制作 (1)构思 提问:你都见过哪些漂亮的高楼,谁能具体描述一下? 小结:这些高楼通常比较复杂,形象各异 提问: 这些高楼漂亮吗?它们是由哪些形状组成? (2) 制作简单形  这些高楼有三角形,有锥形等形体,这些形状都不太好找,这就是学要我们动手去做  示范三角形做法和锥形做法 (3)选形:你手中的小盒子适合做什么样的大房子呢?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制作不能照搬照用(4)装饰 提问: 你想怎样装饰你的大房子? 生:  可以用色纸剪出窗框进行粘贴,也可以粘贴各种砖块图案 三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准备好的包装盒,将几个盒子组合成一幢大房子  四 小结:(出示泡沫板平地) 看看谁的高楼最先盖起来,谁的高楼最漂亮!   抽象雕塑 课 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 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 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 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多样与统一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   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 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 二. 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教师 示范)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静物写生 课 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 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 力体会写生的乐趣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写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第2-3 课时 教学重点:   写生的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   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 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 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

篇6: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目录:

1:聚聚散散2:小圆点的魅力3:黑与白4:主体与背景5:冰川与晚霞

6:画嗅觉7:卡通画8:双胞胎9:藏书票10:我和我的小伙伴

11:那一刻的我12:愉快的春游13:哪些是相同的14:千变万化的帽子15:飘来飘去的小岛

16:迷宫17:电脑美术18:会游的玩具19:光的魅力20: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

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

篇7: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目录:

1:流动的颜色2:变化无穷的线条3:闪光的名字4:有趣的彩泥5:喂,你好

6:花花衣7:金钥匙8:对印的花纹9:蜻蜓飞飞

10:我也是艺术大师

11:用画来写信12:有趣的瓶盖13:回家的路上14:今日的菜单15:乘着大象

16:风来了17:会转的玩具18:电脑美术19:指偶剧院

20:形形色色的世界

课题: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产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发挥想象力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水彩颜料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一根,毛笔水罐

2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范画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请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作画步骤,然后讨论:

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用处?

(2)发展阶段

1首先要调颜色

2在学生做作业之前教师可以先就颜色的调配示范一下:在调色盘里放一点水,毛笔蘸水且水不滴落,在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色时可用12种颜色

3最后用笔将调好的不同颜料滴落在作业之上

4然后用倾斜画面用吸管吹等方法使颜色流淌

教师要强调学生在游戏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色彩融合后有什么变化交流观察到的色彩变化情况,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5最后,对画面进行添画,时期构图情节更加丰满

(3)收拾与整理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4)课后拓展:

用吹画的方法绘制抽象作品

课题: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尝试不同画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以及工具材料和线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线条

教学难点:是能用线条表达情绪

教学准备:各种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线条,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又可描绘它们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作者的风格和情绪有的线短促而激烈,有的线条舒展而柔美,有的线条粗犷而有力,有的线条轻柔而恬静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给人的感觉不同,我们来试验一下吧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画变化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欣赏书中的例图,了解线条的变化及特色,(木炭笔线条松软,深浅明显且层次丰富,柔软的毛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钢笔画的线条钢劲有力,富有弹性,但深浅和粗细变化不大;铅笔也可以画出变化多端的美丽线条,非常丰富的层次,因此可以细腻刻画对象)

2线条不仅可以表现不同的对象,还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3线条还可以表现质感,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等质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4用线条去表现对象时,需要注意它的轻重虚实和疏密变化

5用流畅的线条画速写,可以表现运动着的对象

三学生作业

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一个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笔来完成,在作画过程中体验线条的变化

四课后拓展

1收拾与整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2还可以用摆拼的方法完成线条的作品

课题: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名字写得足够大,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将自己的名字装饰得有特色

教具准备:欣赏材料范画变体美术字

学具准备:彩色纸彩色笔闪光材料(包装纸铝箔闪光胶闪光颜料等)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名字吗?(学生反应,老师写出自己名字)但是老师的名字就像一张画一样,你们相信吗?请大家看一看(出示老师名字的范图,请同学欣赏讨论)

接下来,也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的名字好吗?有什么特别含义,或哪个字较难写,也许我们今天可以解决它学生发表看法

请同学看教材上的画面,读教材上的文字

然后讨论这节课要求我们做什么?

教师小结:名字是一个人的身份标志记号,伴随着同学们的一生,同学们在读书工作中都要用到它,既然它那么重要,可是有些同学又不珍惜它,经常写得很

难看,甚至写错了,这是很不应该的这一节课同学们就来帮你的小伙伴名字穿衣戴帽,让它变得漂漂亮亮的金光闪闪的闪光的名字(板书课题)

二引导表现

1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1)美术字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书写自由而且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

示范边示范边提醒学生要将字写得大一些,这样画面就会很饱满,笔画要粗,这样容易装饰根据材料装饰名字,可以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然后撒上细碎的闪光材料或其他材料

(2)学生思考,然后交流:

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选择怎样的制作方式?

2辅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剪贴撕贴或其他手法来表现,材料方面可交换使用

指导学生如何巧妙使用手中的材料,按需裁剪,合理使用

注意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使名字闪光

3整理画面

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后,可根据需要对画面进行修整,剪去多余部分,让画面尽量完美

三收拾整理

收拾剩余材料,注意作业中的胶水要干后才能与其他作业叠放一起,保持作业桌面及教室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

可选用较厚的材料,利用画剪刻等多种方法使自己的名字变成立体半立体的,使它能站立起来

五课后小记

学生兴趣很高,看到自己的名字有别样的写法都很高兴,回家以后要给爸爸妈妈设计名字

课题:有趣的彩泥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

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具准备:橡皮泥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

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课题:喂,你好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电话的发展史;

2学习用泥或纸盒来做电话机手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电话机的制作

教学难点:1电话发展史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设计有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机一只

学生准备:橡皮泥合适的纸盒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只电话机:小朋友知道一百多年前的电话是什么样吗?想看看吗?今天,老师请来了蓝猫做我们的导游,我们一起坐上时空飞船去游览一下

二了解电话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时空飞船出发,穿过时空隧道,来到1876年,蓝猫介绍苏格兰医生贝尔发明了电话过渡:一百多年前的电话只有一个话筒和听筒,功能和款式非常简单,哪几十年前的电话又是什么模样呢?

2多媒体展示:蓝猫介绍播放手摇电话的场面展示老电话机图片没有拨号盘和用拨号盘的电话机过渡:小朋友看完了几十年前的电话,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时代前进,科技发展,几十年过去了,电话机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家快坐上时空飞船,回到现在去看看电话机变成什么样了?

3多媒体展示:各种固定电话照片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问:小朋友,你看中了这里哪只电话机,为什么喜欢它?形状色彩

4师生交流

5多媒体展示:移动电话的图片

6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说:你喜欢哪一只?喜欢它哪里?外形色彩功能

7师生交流

三制作电话

过渡:小朋友刚才我们看了一百多年前到现在的电话,它们形状都不相同,很多电话的造型十分可爱特别,色彩也搭配漂亮和协

1引导创意: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未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的?

2提出制作要求: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也来设计制作一只未来的电话小朋友可以用带来橡皮泥或者用纸盒和彩纸来做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玩游戏,交流作品

1现在已经做好的同学可以用自己设计电话机打个电话,和你的好朋友说说心里话指导学生打电话要有礼貌

2请们把你做好的电话机放到前面的展板上

3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请小朋友上前打电话,让你来挑选自己喜欢的电话来用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它,然后再打同时请制作的小朋友说说这只未来的电话是怎样设计的,有什么特色

五课堂总结,收拾整理

1小朋友,你们今天设计的电话都很有特色,有造型别致,有色彩漂亮,有的电话功能奇特,老师非常喜欢课后小朋友可以把这些作品再相互交流欣赏

2请

篇8:美术教案第九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九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九册(全册)

目录:

1万绿丛中一点红2色彩的和谐3美丽的纹样4礼物的外套5趣味文字

6地球的新生7古朴精美的华表8鸟语花香9陶泥的世界10诗情画意

11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12会跳的玩具13电脑美术14美术学习纪录袋

15元宵节里挂彩灯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1、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学生在色环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对比色并尝试用水粉色表现出来比一比那一组同学画出来的对比色最多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2、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3、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起稿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纹样底稿,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2学生进一步涂色完成作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3教师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服饰家居等

4学生尝试将自己设计的纹样应用装饰生活物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4、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5、趣味文字

教学目的;

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欣赏优秀美术字

篇9:美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课题: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 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课题:彩线连彩点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 (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1、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2)发展阶段: 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 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评价: 1、能否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能否用其中一种形式自由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课题:淅沥的小雨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发展阶段: 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课题:闪光的烟花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教材简析: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放烟花的情形,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烟花,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点、线、面的应用。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第一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 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4、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 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 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课后思考: 除了绘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来表现烟花? 第二节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材料粘贴的烟花的作品。 学生:彩纸、绒线、塑料绳、纸搓绳、扣子、种子等,剪刀、胶水、色彩工具。 一、引导阶段: 1、出示用彩色绒线粘贴而成的烟花的画,引导学生体会其美感。 2、请每一位带了绒线的同学剪下一小段来送给老师,教师将其剪成一样长短,贴在蓝色的纸上做成漂亮的烟花。(这其实是演示粘贴烟花的步骤。) 3、欣赏教师带来的作品,请学生说说都有哪些不同材料制作的烟花。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烟花? 2、将学生发现的可以制作烟花的材料归一下类,如: 线状的:绒线、塑料绳、纸搓绳等。 点状的:扣子、种子等。 面状的:彩纸等。 3、

篇10:美术教案第十二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全册)

目录: 1、明与暗2、寻找美的踪迹  3、泥浮雕 4、画扇面5 、我设计的服装  6、图文并茂 7、奇思妙想8、世界奥林匹克日  9、二十年后的学校 10、我们即将毕业  11、电脑美术 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  题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  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 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  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课  题 寻找美的踪迹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 墨水 宣纸 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 宣纸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  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 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评价 1、在学生回答感受时加以肯定,并对创意好的回答突出表扬,对欠缺的回答进行补充。 2、对学生作业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以改善。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指出优点所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二: 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四、图片五和图片六)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三: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四: 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 。。。。。。也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活动五: 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展示课件十一到最后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动六: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课  题  泥浮雕 课  时  2课  时 学习领域 手工制作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课件内容 1、浮雕图片 2 浮雕的概念 3、制作步骤 教学评价 1、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泥浮雕 2、装饰方法多样,作品突出 3、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 2、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

篇11:小学美术全册教案

小学美术全册教案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大人国与小人国》《前前后后》《天然的斑纹》《校园里的花》《最受尊敬的人》《今天我值日》《有趣的鞋》《团包手工》《巧巧手》《变废为宝》《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星空的联想》《新颖的电脑》《电脑美术》《会响的玩具》《美术小记者》《迷人的动画片》期末测评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8月30日——9月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其实对于三原色以及原色、间色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了,但用原色和间色来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时,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许多孩子

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

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施教时间:9月7日——9月15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于:andP,Bartos收藏。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前后发明,18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4课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5课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肌理:与形态,色彩一起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质地,手感,触感,织法,性质,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够实际触摸的称为“触觉肌理”;只能看不能触摸出差别的称为“视觉骨理”,如从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课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篇12:高一英语全册说课稿

高一英语全册说课稿

高一上Unit one good friends

Teaching aims:

能力目标:Listening: get information and view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Speaking: express one’s attitude or view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appropriate words.Reading: enable the Ss to get the main ideaWriting: write some advice about making friend as an editor知识目标: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how to make friends; how to maintain friendship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 think so. / I don’t think so. I agree. / I don’t agree.That’s correct.Of course not.Exactly.I’m afraid not.

c.to enable the Ss to control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d. vocabulary: add point upset calm concern careless loose cheat reason list share feeling thought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moonlight purpose dar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according trust indoors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iz editor communicate situation habit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in order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join in

3.情感目标:

a. To aro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b. To encourage Ss to be active in the activities and make Ss to be confident; c.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4.策略目标:

a. To develop Ss’ cognitive strategy: taking notes while listening; b. To develop Ss’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5.文化目标:to enable the Ss to get to know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making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aching steps:Period one

Step1. Warm-up

1. S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ULD LANG SYNE.

2. Brainstorming: let Ss say some words aboutfriendshipC honest, friendly, brave, humorous, funny, wise, kind, open-minded, responsible, helpful….

Step 2. Talk about your old friends

Ss talk about their old friend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alk about their appearance, personality, hobbies, etc.Self-introduction

Step 3. Make new friends

Ss go around and ask their new friends some information and fill in the following form

NameAge/hobbies/favorite sports, books, …Report to the class: who will probably be your friend why.Step 4. Do a survey

Ss do the survey in the text ,P1

Sep 5. Listening and talking

Do Wb P41 (Talking). While Ss listen to the material, ask them to take notes about the speaker’s views of making friends.

When Ss make their conversation, ask them to try to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 think so. / I don’t think so. I agree. / I don’t agree.

That’s correct. Of course not. Exactly. I’m afraid not.

Step 6. Discussion

Divide Ss four in one group and each group choose a topic to discuss. There are four topics.

Topic 1: Why do you need friends? Make a list of reasons why friends are important to you.

Topic 2: There is a saying “to have a good friend, you need to be a good fri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aying and how can you be a good friend?

Topic 3: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Why?

Topic 4: List some qualities of a person who does not make friend easily.

Step 7. Summary

Ask Ss themselves to summarize what is friendship and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making friends.T show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friendship and a poem about friendship.

What is friendship?

3. Tell Ss:make new friends and keep the old; one is silver and the other is gold.

Step 8. Evaluation

Ss finish the following evaluation form. Standard: A, B,C

Contents自评他评1. I’m active in talking with others.2. I’m active in cooperating with others.3.I can express myself fluently,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4. I know more about friendship after this lesson..5. Do you think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self in some aspects? Which aspects?Homework:

Look up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arm-up and pre-reading in a dictionary.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best friend.

Period two Reading

Step1.Warming up

Activity1: Suppose you have to stay indoors to hide yourself for a whole year. You can never go outdoors, otherwise you will be killed. You have no telephone, computer, or Tv at home.

How would you feel? What would you do?

Four students a group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for 2 minutes.

Activity2: Play a short part of the moviesSchindler’s List

Step2. Predicting

Students read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observe the pictures and the outline of it to guess:

Who is Anne’s best friend?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passage?

Step3. Skimming

Students skim the passage in 2 minutes to get the main idea :

Who is Anne’s best friend?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Step4. Scanning

Students work in pairs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below:

篇13: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初始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已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简笔画,此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点、线、面,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丰富画面。为了不使学生对作画感到乏味,教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看谁画得点、线种类多,谁画得美,让每一位同学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感到兴奋和愉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多种媒材的特点。

2、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同学对工具、资料的认识,分析多种工具资料表示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合作画一幅大画并讲讲画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本。

1、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工具资料画的?

2、你还知道哪些绘画的工具资料?

3、你看到小朋友画了些什么内容?

4、你觉得这些画美吗?说说你的感受?

二、创作准备。

1、小组讨论要画一幅什么内容的画?

2、用什么资料、工具?

3、如何分工?

4、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构思,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创作。

篇14: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画家介绍》—美术欣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作品欣赏和画家生平简略介绍,使学生从作品欣赏中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学习画家为艺术事业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五、课的类型:

欣赏课

六、教学方法和教具:

讲解法、引导法、范画、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利用幻灯、挂图指导学生欣赏: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教师讲解。

《祖国万岁》—齐白石

这幅画是著名画家齐白石为国庆十周年而作。画面上盛开着红花的“万年青”傲然挺立,象征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画上的题款“祖国万岁”与“万年青”花组成独特的构图,像三支利箭,劲冲霄汉,用笔简练,含义深远,主题材突出。这幅画运用了中国画传统的“借物抒情”的独特表现手法。

《奔马》—徐悲鸿

《奔马》画面上两匹奔驰着的骏马雄健有力,寄寓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情思。豪放的笔调,饱满多彩的墨色,精确在刻画出奔驰中的骏马,是对力量的赞美、歌颂。是徐悲鸿的得意之作,深为人民群众喜爱。

《秋色有香》—齐白石

《秋色有香》是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荷花吐艳,幽香四溢,数支莲蓬,象征累累硕果,在茂密的荷叶衬托下,一派生意盎然的荷塘景色,跃然纸上。运笔简练,笔墨沉实,色彩润泽。用枝节放洒脱的`大写意笔调画荷花,点上精工细描的蜻蜓,是一强烈对比。

《双鸭》是画家李铁夫暮年所画的作品,从画面可看出他善于发现捕捉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把“动与静”的一对矛盾,组成一个直辖市的画面,构思别开生面,充满生活情趣。虽是西洋画法,却明显流露出传统绘画的韵味。正是画家爱国心、民族魂的体现。

让学生自已欣赏《南瓜》、《田横五百士》等绘画作品。

2、向学生画家介绍:

齐白石—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志白,又号寄萍、志萍生、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家本贫农,为生活计,12岁学木工,善雕花。少年时从芥子园画谱开始习画,至27岁才学画,进而学诗、篆刻、兼画肖像等。40岁后多次游历南北各地,近60岁定居北京,因受陈师曾影响,由工笔和小写意转为大写意,近师吴昌硕等,自创一体。其花卉鱼虫、山水、人物,俱生动传神。治印善用直刀,挺劲奇肆,自成一派。诗质朴清新,感情真挚,堪称一家。

介绍画家徐悲鸿、高剑父、李铁夫等画家。

3、教师介绍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中国花鸟画多以少胜多、借物抒情、虚实藏露、笔墨技法。

教师阐明如何欣赏中国画,启发学生表述自己对每幅画的欣赏体会及评价。

篇15:初二美术教案3全册

初二美术教案3(全册)

第三单元 校园的春天 课题 :校园的春天(一)──设计标志 课时l课时 课型 设计与应用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 掌握标志的一般常识,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标志的一般常识和基本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标志的意义及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反思、互动探究、综合 作业要求 自主选题,完成一幅传递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设计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教学手段 投影仪、多媒体、图片、范作 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时间分配 一、组织教学: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标志图片。(1分钟) 二、启发导入: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标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谁能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答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标志。(2分钟) 三、板书课题:三、校园的春天──设计标志 (一)欣赏教材的图片及学生收集的典型图片。 (二)欣赏多媒体课件,本课知识结构: 1.标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图腾―Totem 2.标志的意义、用途。(做游戏) 3.标志的艺术特征:准确、概括、独特、美观。 4.标志的设计要素:图形、文字、图文、数字、抽象 5.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a.选题明确b.构思新颖c.表现生动 (三)作业:自选主题,设计一个标志设计方案。如:可为学校运动会、音乐会、朗诵会、书画比赛、艺术节、知识竞赛或为本班特色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标志。(13分钟) 四、学生设计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辅导要点: 1.思维方法,大胆想像创新。“我就是设计师”。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动的表现方式。 3.及时表扬、展示好的构思,使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互相启发。(20分钟) 五、课堂小节及教学反馈:用投影仪展示典型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评互评,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评比,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鼓励全体同学克服不足,努力进步,并由个别同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归纳。布置下节课用具。(9分钟) 板书设计 三、校园的春天(一)──设计标志 1.标志的意义、起源、用途。 2.标志的艺术特征。 3.标志的设计要素。 4.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a 选题──明确b 构思──新颖 c表现──生动 效果预测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之间协同运作,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了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丰富了审美素养。   象征性 直观 易懂简明 易记 引入中国钱币文化的介绍。 总结标志设计的特征。 同样是银行,标志设计却又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今天有五个班在设计班级标志,你们能设计出你们班的特色吗? 你们班有什么特色?是爱好艺术,还是勇敢进取,还是活泼可爱…… 标志设计     教材分析:标志设计这节课属于综合课,不仅要进行标志的欣赏,还要进行标志的设计。由于学生对标志了解较少,缺乏热情,所以在上这节课时首先考虑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给学生及如何呈现问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他们熟悉的标志,增强他们的熟悉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作出好的创意。所以为了解决这点我让学生参阅大量的成功标志案例,分析它们的独到之处,特别是设计是的巧妙构思。这个过程让学生自主分析用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去了解标志,然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设计标志。对于课上学生较好的作品及时加以展出、应用。以加强对学习成果的肯定,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和欣赏各种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表现形式。    2、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的制作简单的标志。 教学重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及方法 教学难点:标志设计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㈠ 教师出示“肯德基”标志。(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 1、这是什么? 2、看到图形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图形代表了一个形象,代表了一个商品的品牌,我们通常把它 叫做商标,是标志的一种。此外,我们还看到“麦当劳”、李宁牌运动服及其他的商标。 ㈡、提问: 除我们经常看到的商标外,你还看到或收集到什么标志? 学生参看自己收集的资料思考回答。 总结:交通标志、公益标志、企业标志…… 二、新授 ㈠、了解标志的含义及表现方法 1、提问:寨桥中学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学生思考回答,并解释含义。 总结:寨桥中学的标志有一定的含义,那是不是每个标志都有一定的'意义呢? 2、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收集的标志(教师挂出标志)然后告诉我①这是什么标志?②有什么含义?③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板书。   名称 含义 表现手法 中国联通 …… 抽象 红旗 …… 文字 … …… 实物 … …… 综合     (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探究标志 的含义及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从而触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㈡、了解标志的特点 1、让学生观察图例并提问: ①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用我们现在所知的形象 而不在上面画鸡腿、汉堡包的形象?为什么李宁服装品牌上面不画李宁的形象而用拼音字母“L”的变形? 学生思考回答。 ②为什么“麦当劳”要把“M”加一变形?李宁牌要把“L”加以变形?你觉得哪一种形象好看? 学生思考回答 ③标志的主题和形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标志特点:简洁、优美、有一定的含义 ㈢、了解标志设计的方法 这样简明、直观构思巧妙的标志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标志。 本校第四届校园艺术节设计标志。 第一步:构思立意选材 提问:第四届校园艺术节选取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可以根据艺术节的节目联想,可以从数字、文字方面考虑,比如“4”“Y”“S”等,还可以从校徽、及其它象征性方面入手。 第二步:确定表现形式 第三步:定稿 第四步:配色 教师设计一标志(图略),学生分析此标志是否符合标志的特征。 三、艺术实践 ㈠作业: 1、为寨桥中学第四届艺术节设计标志(用自己身边的题材可以触发学生设计的积极性) 2、为寨桥中学运动会设计标志 3、为本班设计标志 ㈡作业要求: 1、构思巧妙 2、造型简洁 3、形象优美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作业展评交流 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   招贴画 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招贴作品的艺术美,初步懂得招贴画的基本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PPT课件2、铅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教学难点:学生对招贴画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一段广告(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提问学生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一般大家都能正确回答     教师:刚才大家是通过教师剪辑的一个画面知道表达的主题,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平时要获知一些事情除了这种媒体形式外,还能以什么方法获知?(引导学生回答到本课主题――招贴设计)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正确回答。 二、看画、师生互动阶段     教师:给学生看准备好的招贴画图片,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招贴画的图片,在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招贴画?     学生:回答什么是招贴画。     教师:总结概念:招贴画是紧密联系社会活动与文化、商业活动的画种,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广告画。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了解什么是招贴画,那老师又有新的问题了,招贴画有很多种类,我们在欣赏时是不是能找到一些方法或者说怎样把它们一一归类,这样欣赏起来就容易多了,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同时,老师还要看看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最全面。(准备适当的小礼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议画(学生实践阶段)     接上一环节学生在欣赏了一定量的招贴画设计作品,感受招贴画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招贴画怎样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教师:出一简单题目,让学生上黑斑作画(奥运会),(每组挑选一个代表,比一比、赛一赛)因为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画大致内容即可,无需上色。(通过做游戏来挑选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播放音乐传递物品,音乐停时拿到物品的学生上来作画)     学生:评出画的最好的一幅,讲讲为什么?     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 (主要构成)    C、文字 (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招贴画常见的艺术风格:1、写实    2、妆饰    3、抽象    4、漫画 四、画画(学生实践阶段)     教师:我们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现在正逢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那么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请我们同学设计一幅招贴画。     创作要求:醒目、生动、准确     创作步骤:     1、审题 准确把握表现内容的关键     2、选取形象 寻找与内容相吻合的艺术形象     3、组合构图 严格考虑招贴画的三个组成部分,组成有机的构图     4、色彩设计 选取符合表现内容的画面色调、标题、文字部分的色彩     5、选取制作方法 剪贴、喷绘、拓印、手工绘制等(由于课堂时间

篇16: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在旅途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现旅途中的所感所想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构图和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旅游的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生活,用艺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参观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去的地方。你外出游玩过吗?说一说你自己旅行的感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二、游戏激趣: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及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三、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

师: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理画面的能力。

四、构思创作。

大家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五、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方式展开评价。

六、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家园,她还有很多美丽、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到互联网上去找一找,到图书馆里去看一看,查一查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

相关专题 美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