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wishes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ishes”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由课标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贯穿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学的主旋律。本节是新课程下的概念课,融入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凸显应用意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实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列出方程,让概念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提炼概括出本质属性,让概念的发现过程是一个探究之旅。

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一元一次方程》承接小学学习的简易方程和刚刚学习的整式的加减(包括列代数式),又是后续学习其它代数方程的重要基础。本节作为《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的起始课,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方程的悠久历史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早在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总结出了关于方程的著作《九章算术》;在公元1248年,元朝数学家李治撰写的《侧圆海镜》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符号代替文字表示方程的著作。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全章始终。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是一节概念课,教材首先通过解决一个行程问题,体会由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接着通过用方程解决三个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总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数学思考:经历列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通过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对于后续学习其它方程有着指导意义,同时也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因此将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同时本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概念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实际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问题诊断:

普通农村中学学生数学合格率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不达标。从生命的高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水平,磨练学生永不放弃的意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向上。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要选取具体的问题情境,逐步抽象。

七年级学生对于方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方程的还比较肤浅、模糊,还处于感性层面,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把握。

对于本节教学的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挖掘概念在生活中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发现之旅,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对于本节教学的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突破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一难点,通过示意图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解为表示数量关系问题,渗透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采用“教师引路—自主探路—合作修路—共同走路”的探究线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锻炼的机会,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情境教学法: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等功能。借助多媒体演示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能力。

五、预期效果分析: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学生合格率低,学习兴趣不浓等现状,针对教材和学情,在本课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让数学散发魅力

张奠宙教授曾经提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散发出数学的巨大魅力,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数学“冰冷的美丽”唤发学生“火热的思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对“天元术”历史背景的挖掘;极具挑战的登山作业;关注生命价值的教师寄语。学生积极思考,兴趣浓厚,强烈感受到原来数学也如此美丽!

二、让收获激励前行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节课还要选取重点内容进行分层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中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就采取了“教师引路—自主探路—合作修路—共同走路”探究线路,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三、让数学磨练意志

学习数学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不单单是要用到知识,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的意志品质。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的态度和勇气,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将来至关重要。本节课设计的挑战珠峰登山作业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永不放弃、努力向上的优秀品质。

四、让思想指引未来

教学的终极目标决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思想远大、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建设者。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具体可感、打动学生内心世界的活动才能实现,本课中用“天元术”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人生高度的教师寄语,极具挑战的登山作业都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采取以上措施力图“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色彩!”

篇2:《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说教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提取于学生的切身体会,其中渗透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本课时是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②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提高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学问题的严密性。

③尝试在方程建模过程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②敢于面对挑战、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说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成为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阅读章前图

内容1: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大约1分钟)

丢番图(Di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内容2:回答以下3个问题:(大约4分钟)

1、你能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目的:第一个问题考查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对于解方程这里不做要求。第二个问题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方程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个问题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环节二:情境引入

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

(1)小游戏:猜年龄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通过算术方法和方程两种方法解决;

第二个问题只能通过方程解决,体现方程的进步性。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那么可以得到方程:40+5x=100

篇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在过去的几年中,开展素质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众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革尤其是xx年6月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实质,并赋予了素质教育时代的特征和新的内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能够解决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示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又增设“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在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贯彻这一精神课堂教育就必须有创新的情景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诱因也就是说,课堂教育必须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合教育规律的和生动活泼,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情境

因此,近期我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下面就让我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追及问题”的教学设计,展示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向在座的领导、专家请教,并衷心的希望你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改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我们这堂课主要有五个特色:

1、学而时习之

2、新课当旧课上

3、重视引导学生再创造,再发现

4、突出学习和强度,角度和反思

5、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一、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就是说,通过反复地、多次地进行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学习能力,使知识学习呈螺旋式结构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这里我们具体设置了三种类型的题目

(1)、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例如课前训练一中的1-6题与13-15题,作业部分的1-5题,通过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使基本技能再形成

(2)、过去学生经常出错,疑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析疑、再次理解例如:课前训练一,第7-10题和作业第6-10题,我们有意设计一些隐藏错误或缺漏的题目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对自己学习严格要求,并时常进行反思,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基础

(3)、练题例如课前训练11-12题,作业11-15题,都是以大题小做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了解哪一些是关键之处,通过局部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强度

有些老师认为训练题的题量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吗?但我们在求学生定时不定量目的是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不少教师都埋怨学习学生的知识遗忘率大,学习的内容有章节性和阶段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学而时习之的思想但不是说要在3分钟过后,我们不论学生完成实践了多少都让学生必须进入课堂训练二的部分

二、新课当旧课上

这里具体体现在课前训练二上,这里遵循了从人的学习规律而设计的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因此,把新课当旧课上,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完成一组递[进的变式的.训练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课另外,把现代数学手段引进课室,通过电脑的声、色、象等功能,把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起来,使不能完整看到的现实问题,再次呈现眼前

第1题是相遇问题,通过电脑模拟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对相遇问题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并复习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习惯与解题步骤,强化学生的实践路和找相等关系的能力,为本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1在第1题中改变条件,产生了不同于相遇问题的新情况,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追是及有一定条件下的

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改变了条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同向追及问题作全面的正确的分析,通过电脑模拟,直观地反映两种情况的数量关系和本质第一种,随着时间增加,距离越越大,也不能追及第二种,随着时间的增加,距离越来越短,有可能追及然后再与问题1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向学生交待一个追及问题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速度不同;2、快者追慢者;3、同方向让学生观察模拟后,加以想象、分析,先画出线略图再完成局部训练题,弄清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而问题3,实质是问题2中的追及问题,不同的只是甲、乙两人的距离,不是本身固有的,是通过先后出发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把两人相距40千米“用“让乙早出发12分钟“代替,其实,还是将问题3回复到问题2上

在这里我们对本节例题作适当的处理,把原例题放入A组练习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本几节的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例题一定在讲解的习惯整个训练二,以一题多变化作为新课当旧课上的切入点,创设一个让人学得轻松,学得容易,学有所得的氛围

三、重视引导学生再创造、再发现

为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我们设计了两种层次的题目,定时不定量要求各层次的学生完成从而使学生在一节课内,不同趣点,不同在求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巩固和发展,让学生有收获感、满足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A组训练题是本节知识的直接运用,面向全身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本节基本技能的方法

第1、2题用填直线型示意图和填表的形式让学生弄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建立抽象的,科学的数学模型

B组训练题较A组灵活,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1)-(3)题是通过对A组题目进行变成训练形成的因为是通过题型多样化,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后用局部与全过程相结合,多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4)题,学生要考虑两种情况;目的是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第(5)题,把常规的追及问题变为一个人,自身追及问题,这题比较注重思维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数学,保证了数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从定势思维过渡到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地让学生分析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强度,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

同样这里也是限时20分钟,但并不是说,在20分钟学生必须全部完成,学生因应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练习

以上不同起点的练习设置,不但照顾了差生,解放了优生,同时也调动了中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

四、突出学习的速度、角度、强度和反思

在当今的社会,人必须有时间观念、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学习就必须有速度和强度所以我们设置了限时训练和反馈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事负责,促使他们有一个时间观念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并与其他的同学产生一种竞争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学习的角度也就是说,必须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要从多角度进行,强化联系,强化转换所以我们在引入训练时运用变式,分类讨论的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角度性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局部训练,填图或填表弄清题目的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培养学生审题的角度而B组题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角度,使优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提高解题能力,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更高层次的要求,锻炼了优生思考问题的零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习的强度,就必须在课内利用一切的时间,对本课内容进行多次的、反复的训练,以达到熟练和应用自如的强度,具体表现在本节重点和难点的反复,大容量的局部训练和具有层次安排的题组训练上

例如:课前训练一和作业中对新旧知识的系统复习,通过多次巩固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又如:练习中的局部训练在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能面面区到的为学生讲解全部知识,只能有针对性的集中解决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通过局部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进一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另外,我们设计了强化A组题,在学生完成A组训练题后,可以自由选择是进入强化A组题还是进入B组训练题中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和为在A组训练中未能形成基本技能的学生再次创造一个条件和空间,务求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再次有机会形成基本技能,充分体现学习强度和分层教学。

“学问”的意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问题存在,并且要主动的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问题,扫除成长中的障碍

作业中反思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反省,并不断好问、好思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素材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把数学问题溶入到一个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中,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篇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课时。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在学生已学习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本节内容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可以说本节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广。同时也为后继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利用方程进行简单推理判断。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从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地建立方程。

篇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例题:小黑板出示例1题目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

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出了15%X千克,依题意,得

等式左边:等式右边:X―15%X=42500

原来重量为X千克,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解这个方程:

运出重量为15%X千克。85/100*X=4250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X=50000(千克)

小黑板出示课文215黑体字内容提要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来源:互联网

上一页  [1] [2]

篇6: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 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教科书将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一节,一方面是对小学学段已经学过的有关算术方法解题和简单方程的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引入一元 一次方程后,可以尽早渗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归纳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②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③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数学思考目标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

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重点、难点:

结合以上目标,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的宗旨,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思维习惯的转变,分析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二、教学策略: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呢?在教学过程我运用了如下教法与手段:

1.生活引路,感知概念背景;

2.比较方法,明确意义;

3.感受过程,形成核心概念;

4.运用新知,巩固方法;

5.归纳总结,巩固发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三、学情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 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 概括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 情景引入

采用教材中的情景

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吗?

问题3:你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学习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设中山市到深圳市的`路程为x千米,怎样用式子表示中山市与东莞市的距离以及中山市与惠州市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结合图形,根据在《整式的加减》中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思考过程,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等关系是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然后我结合上面的过程简单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并给出方程的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迪卡尔最早使用x,y,z等字母表 示未知数,而我国古代则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数,而且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

在这里我介绍了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其目的就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这正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体现.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小学里已经给出了方程的概念,这里可适当处理.

在这里我开始向学生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程序.

(三)讨论交流

讨论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

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了: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这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紧接着的思考让全班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讨论2: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在这个讨论活动中,我采取了先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后,学生中出现如下结果:

从学生的分析所得,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就是在以后学习中将遇到的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两种设元.

要求出路程,只要解出方程中的x即可,我们在以后几节课中再来学习.

在这个环节里,问题的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四)初步应用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以下的例题和练习可以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为一元一次方程提供素材。

1、例题: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2、课堂练习:这一组例题和课堂练习的设置,其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再探新知

提取例题和练习中出现的方程请学生观察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然后达成共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特点,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总结: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通过思考辨析,使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把握住概念的本质.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先归纳,然后教师补充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步骤及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在各个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讨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了,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4、渗透建模思想。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教师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篇7: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说教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提取于学生的切身体会,其中渗透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本课时是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②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提高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学问题的严密性。

③尝试在方程建模过程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②敢于面对挑战、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说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成为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阅读章前图

内容1: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G番图”的故事。(大约1分钟)

丢番图(Di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G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内容2:回答以下3个问题:(大约4分钟)

1、你能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目的:第一个问题考查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对于解方程这里不做要求。第二个问题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方程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个问题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篇8: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下面是我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问题情境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因此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本例题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有关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公式,进而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关键:

重点:进一步体现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关系,渗透数学建摸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正确地列方程。

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按问题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说学生的学法。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从而顺利而充满激情地完成教学.

四、设计思路。

我利用提纲中的几个简单的习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研究书中的盈亏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知识和经营意识.使他们能更了解市场运作.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充分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教师利用提纲中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采用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篇9:《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重点:

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后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

2、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有关利润、成本价、卖价之间的相关的现实问题。

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学习指导:

一、知识准备

1、通过社会调查,亲历打折销售这一现实情境,了解打折销售中的成本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谈一谈:

请举例说明打折、利润、利润率、提价及削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算一算:

(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 元;

(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 元;

(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 元。

二、学习新课

一)思考:

1、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九折 八八折 七五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二)问题:

1、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有过的亲身经历。

2、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你的追求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商品的利润?

三) 新知探讨

1 、你认为商品的标价、折数与商品的卖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说你从打折销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问题?

(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书店所有儿童读物一律八折优惠,小明花了24元买了一套读物,请问这套读物原价是多少?

(4)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卖出,已知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25元,每件服装获利多少?

2、例题: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 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

(4)列出方程,并解答:

四)回顾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调查中你还遇到哪些难解的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可以给你解答?

篇10:《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设计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2、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分别算出下列绳子的总长度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例题做好铺垫】

二、新课引入: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丢番图,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生命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又在极度的悲伤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 根据以上的信息,请你计算出: 丢番图死时多少岁;

或者根据丢番图的年龄能被6,12,2,7整除,可知这个年龄是6,12,2,7的倍数,所以他的年龄为84,168??但是根据迄今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法国的让—卡尔门特,他在8月4日去世时享年122岁。所以丢番图的年龄为84岁。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和趣味性,可以在开课时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个题目可以用方程解法和算式解法,甚至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倍数来解决,解题方法多样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做到小学用算式和中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通过这个题目对比两种解法可以看出: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置于特殊地位,设法用已知量组成的混合运算式表示出来(在条件较复杂时,列出这样的式子往往比较困难);代数解法是把未知量与已知量同等对待(使未知量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发挥作用),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

(2)“设”:设未知数并把有关的量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答”:检验作答。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一只天鹅在天空中飞翔时遇到了一群天鹅,它向群鹅问好:“你们好啊,100只天鹅。”群鹅回答说:“我们不是100只,但是如果以我们这么多,再加上这么多,在加上我们的一半,再加上我们一半的一半,你也加进来,那么我们就是100只了,”问天上飞的群鹅有多少只?

解:设群鹅有x只。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和例题思路差不多,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听懂例题,语言生活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此题可以利用画线段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

1、现在儿子的年龄是8岁,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请问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解: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儿子 爸爸

现在的年龄 8 8×4

X年后的年龄 8+X 8×4+X 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用算式解题较容易出错,但是用方程解很简单,让学生体验用方程成功解应用题的成就感】

3、我的地盘,我做主!

编题目:根据方程X+(X+8)= 40,编一道应用题。

【设计理念:学生具备了读懂题目,列出方程的能力,那么能不能根据一个方程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呢?这是能力的提升!学生编完题后互相检验,又再一次锻炼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体验到方程有时候给我们解应用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思考题:1、有一群鸽子和一些鸽笼,如果每个鸽笼住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个鸽笼?多少只鸽子?

【设计理念:经典问题如何用方程解决】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的羊数就相等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羊?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说出答案4、6或者1,3等,但是经过列式计算发现是错的,这个题目可能有一些学生会用二元的方程解题,对用这种方法的同学提出表扬】

【设计理念: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趣味性。同时也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得到锻炼,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篇11: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说教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提取于学生的切身体会,其中渗透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本课时是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②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提高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学问题的严密性。

③尝试在方程建模过程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②敢于面对挑战、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说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整个数学活动生动活泼、成为一个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色彩、有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阅读章前图

内容1: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大约1分钟)

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 多么令人惊讶, 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 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 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出自《希腊诗文选》(T h e G r e e kAnthology)第 126 题

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内容2:回答以下3个问题:(大约4分钟)

1、你能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2、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目的:第一个问题考查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对于解方程这里不做要求。第二个问题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方程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个问题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环节二:情境引入

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

(1)小游戏:猜年龄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通过算术方法和方程两种方法解决;

第二个问题只能通过方程解决,体现方程的进步性。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 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 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

如果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 + 5 x = 100

(3)甲、乙两地相距 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

1 km,因此提前 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可以得到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

(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 20xx 年 11 月 1 日 0 时,全国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 8 930 人,与 20xx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 147.30%.

如果设 20xx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 10 万人中约有 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 1 + 147.30% ) x = 8 930

(5)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 5 850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长和宽之差为 25 m,这个操场的长与

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 m,那么长为(x + 25) m.可以得到方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

目的:通过准确列五个方程,感受: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2、五个方程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环节三: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含义

内容1:P133 议一议

(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

进行交流.

共得到五个方程。其中(1)、(2)、(4)都只有一个未知数,在小学学习时常见。

(2)方程 2 x - 5 = 21,40 + 5 x = 100, ( 1 + 147.30% ) x = 8 930 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

目的:由(1)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所列的五个方程的特点:未知数的次数、位置不同;由(2)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等式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内容2: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 -2+5=3 ( ) (2) 3 x -1=0 ( )

(3) y=3 ( ) (4) x +y=2 ( )

(5) 2 x -5 x +1=0 ( ) (6) x y-1=0 ( )

(7) 2m -n ( ) (8)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 ( )

目的:巩固定义,准确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内容3:方程的解得含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完成随堂练习2题:

x = 2 是下列方程的解吗?

(1)3 x + ( 10 - x ) = 20;

(2)2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 + 6 = 7 x

目的: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判断是否为方程的解的方法:将解带入原方程,分别计算左和右,看是否相等。相等则为原方程的解。

环节四:达标检测

内容1:完成教材上的随堂练习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 在一卷公元前 1600 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纸草书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其和等于 19.”

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

篇12: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2) 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 0 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 10 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

了 22 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赢了x场,则乙队赢了(10-x)场。则: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

2、达标练习:

1、如果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课稿=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

2、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只填序号)

① 2x=1 ② 5-4=1 ③ 7m-n+1 ④ 3(x+y)=4

3、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只填序号)

① x-3y=1 ② x2+2x+3=0 ③ x=7 ④ x2-y=0

4、a的20%加上100等于x . 则可列出方程: .

环节五:课堂小结

内容:师生互动,梳理本节内容。(本节课你的收获,你的疑惑)

目的:鼓励学生结合学习本节课本内容及课前的预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如何调整自己的读书方法.

环节六:布置作业

1、习题5.1

2、思考:如何得到所列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相关专题 方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