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一起去小卖部吧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起去小卖部吧”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一)

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二)

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一遍,让学生能强化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对第十五章综合练习题的分析讲解,以达到对本章知识的巩固,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课后,感觉有些累,学生仍感觉不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因此,要对自己的期末复习思路进行调整。如,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明确知识的梳理要求,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然后对本章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并通过个别实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训练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复习可能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些。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三)

《功和机械能》本章考查的重点是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对机械能的理解,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进行本 章复习时,我准备只利用一节课时间,所以借助了课件进行教学,主要以复习知识点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在课件的制作和检查方面存在纰漏,表现在速度公式编辑错误,还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应该是25:27,结果搞成了5:27,导致学生做题困难,延误了复习进度。

二、对功和功率两个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不到位,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题型,没有提高层次的题型,学生对于公式的熟练程度也没有我预想中的好。

三、教学方法上比较老套,没有创意和革新,主要采用的是讲练结合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在清醒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深挖考纲考点,提高课堂效率。

篇2: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

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一遍,让学生能强化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对第十五章综合练习题的分析讲解,以达到对本章知识的巩固,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课后,感觉有些累,学生仍感觉不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因此,要对自己的期末复习思路进行调整。如,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明确知识的梳理要求,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然后对本章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并通过个别实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训练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复习可能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些。

篇3: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

《功和机械能》本章考查的重点是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对机械能的理解,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进行本 章复习时,我准备只利用一节课时间,所以借助了课件进行教学,主要以复习知识点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在课件的制作和检查方面存在纰漏,表现在速度公式编辑错误,还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应该是25:27,结果搞成了5:27,导致学生做题困难,延误了复习进度。

二、对功和功率两个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不到位,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题型,没有提高层次的题型,学生对于公式的熟练程度也没有我预想中的好。

三、教学方法上比较老套,没有创意和革新,主要采用的是讲练结合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在清醒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深挖考纲考点,提高课堂效率。

篇4:高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o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 υ。(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E):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Ek):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

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Ep):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

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篇5:高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2021高考物理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2021高考物学习技巧

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篇6: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 、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篇7: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一、判断题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二、填空题

1.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2.把一个鸡蛋举高2m,做的功大约是_____J.

3.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桌面拉动2m,拉力所做的功为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_J.

篇8: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11.1 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

2.机械功

(1)问题

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观察、讨论

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阅读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

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应用

3.应用

(1)问题

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

(2)活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3)例题

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4)布置作业

①教科书p17,1、2、3题。

②学生实验(这一内容既是这节课知识的应用,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测一测自己上楼做的功。设计方案,测量自己走上楼和跑上楼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测量数据填入活动卡p18的活动表格中。

(四)【板书设计】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公式

W=F·s——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

┕———力F做的功(焦)

篇9:八年级物理功学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篮球、多媒体课件

篇10:八年级物理功学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用手指顶转篮球的演示,告诉学生能不停的转是由于对篮球做了功、旋转的篮球有机械能。从而引出本章知识点---《功和机械能》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那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引出本节课--《功》

二、新课教学

1、物理学中的功

(1)用多媒体播放叉车托起物体的过程,介绍力学中的功,并直接给出力学中做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用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力做功的认识。并让学生举些做功的例子。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给出课本中两幅做功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不做功的情况分析

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结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得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劳而无功)

(2)有距离S,但力F=0(不劳无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垂直无功)

随堂练习(自由抢答):

(a) 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b) 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 (c)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d)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加深学生对做功和不做功的理解)

4、功的计算

(1)功的大小: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2)功的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3)例题: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取10N/Kg)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甲 乙 丙

五、课后作业:课本64页1、2、3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11:物理八年级下功与机械能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功与机械能知识点

一、力学中的功

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

没有做功的情况:

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与力的方向垂直④惯性不做功

二、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功率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做功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功②相同的功比较时间

汽车牵引力功率:P=Fv(匀速直线运动)

动能与势能

一、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控制变量法,动能主要与速度有关)

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主要)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力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E =mgh)

2.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影响弹力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一个最大,一个最小)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上课专心听讲

上初中物理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

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初中物理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

重视知识应用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

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物理距离是什么意思

距离的概念与位移的模(或大小)并不完全相同。由于位移是不同时刻(运动起始和终结两个时间点)的同一物体(在质点力学下指的是质点)所处位置的矢量差,其模对应的这一位置之间的连线长。其中由于位移与不同的参考系相关,而不同的参考系可能对应的状态不同,从而带来的问题是不在同一时刻下的坐标空间两点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理过程的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而在现实世界里,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譬如北京和伦敦隔了八个时区的距离,但是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系,一个物体经历八个小时从北京的经度移动到伦敦的精度,该物体的横向位移大小为零。

篇12:人教版初二物理功教案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W— 功 — 焦耳(J)

F— 力 —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投影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师:我们已经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启发引导学生猜想。

投影:用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图示。

师:要得到不用机械提升物体和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分别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过图示加以说明。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数据?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在图上指出要测的量。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最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收集证据。

生:进行计算、说操作步骤,协助教师完成实验。

教师总结强调。

投影练习题: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

在学生自我归纳小结后,教师投影小结内容

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即W=F×s

注意:F≠0,S=0时不做“功” ;F=0,S≠0时不做“功”;F⊥s时不做功。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业

P107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4 5

相关专题 机械能教学设计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