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会

爱写小说的贝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爱写小说的贝贝”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会(共12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

[1] [2]

篇2: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会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教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 者:刘从清  作者单位:柘城县第一二实验中学,河南,商丘,4762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8) 分类号:G623.5 关键词: 

篇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初探

刘叶妍

湖南隆回第一中学(422200)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生物教学始终受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在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难于实施,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生物教学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创新教育;生物教学;教学改革

1前 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为广大师生所认识。生物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生物教育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生物教学要注重“创新教育”是个新课题。本人拟对此进行探析。

2“创新教育”的涵义

创新教育是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因为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学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要要求。在中学进行创新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新教育要求创造性地改革生物课堂教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贯彻创新教育,应着重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要在生物课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充满情趣的创造性学习,把它作为开发人创造潜能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形势,转变旧的教育观,改变多年习以为常的、陈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和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勇于实践,开拓新的教学,教育思路。

3.2以教师素质为前提

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改革。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学校生物思想、内容、方法的贯彻,最终都要通过生物教师的实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生物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也难免有“落伍者”,他们失去了对学校生物工作的热爱,不安于生物教师这个岗位,怎能够产生教改意识,去进行生物教学改革实践。

所以作为教师,就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善于吸收的创造新的知识,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要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方法,加强自身建设,让教师了解教学思想,掌握新知识,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建立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以浓厚的知识能力储备来推进生物创新教学,步入充满无限生机的教学春天。

3.3以课堂改革为重点。

3.3.1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

多年以来,生物学科教学无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自觉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的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生物课上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使”下,整齐划一地被动的表演,学生几乎成了跟练的练习机器或动作演员,形成了千篇 一律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要真正使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构成一套思维活跃、具有创新功能的生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发现”,去“超越”,注重实践中探索创新。如目前正在试的“快乐生物”、“和谐生物”、“主动生物”等改革模式。

3.3.2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生物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去研究生物教学方法,这不仅要运用自己智慧去完善方法,更需要学习一些创造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经过研究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下:

⑴发现法: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

⑵激励法:是指在教学时,教师运用适当语言激励、表扬,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⑶设疑答疑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设疑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教师概括补充答疑的方法。

⑷合作讨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讨论练习中,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思维活跃,学练方法是自己讨论确定的,极易超越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

⑸创造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在平时已经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的知识。

4以发展个性为目标

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当前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设置了必修课程,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的同时,还开设了选修课程,并逐渐拓展选修的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

4.1启发诱导法:这种方法主张在教学进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学”而不是“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理解教材、发现规律、创造想象,而教师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采用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最有效的指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2学导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思想,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发展体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个性。

4.3发现教学法:它是利用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学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方法与目标的一种方法。它的宗旨:“创造情境,注重技巧”。

5结束语

总之,现代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转变生物教学观念,大胆改革现行生物整体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给学生较充分地提供自学、自练、自评和互帮、互评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健康的创新型人才。

篇4: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陶冯珍

修武县第一中学分校,河南 修武 454350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提倡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课外提倡合作式学习

通过第一次月考,将学生的测验成绩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对学生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对进步小的小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

“合作学习”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她)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四、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W=平时??0%+单元测验15%+实践与探究活动??5%+学段考试成绩??0%。

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篇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作 者:文鹏  作者单位:纳雍县张家湾镇补作小学,贵州纳雍,553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4) 分类号:G6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   教学体会  

篇6: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头脑中旧有的课程观已经跟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了;在旧有的课程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结合地区、学习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建议如下:

一、 在深化对课程理念认识的同时,加强探究性教学

课堂上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有不同的方式。除了实验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探究也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相关资料设计好教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证据,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下面是我在课堂上用“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经历“法相胰岛素的过程”。

1910月,加拿大一个不名的乡村医生班亭在依本杂志上偶然看到,有两个人把狗的胰腺切除,结果狗得了糖尿病。糖尿病是当时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

于是,我问:“这只狗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因为这只狗被切除了胰腺。”

我又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糖尿病与胰腺有关。”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大胆地做出假设“是否胰腺中存在某种物质与糖尿病有关。”

我和学生又一起回顾了以往学过的食物消化过程中胰腺的功能,胰腺可以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于是,我又问:“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于胰腺当中?”

这一问,大家就议论开了。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可以从动物身上收集胰液,再将其注射到得糖尿病的动物身上;有的说可以将新鲜的胰脏捣碎,将其提取液给患糖尿病的狗作静脉注射,观察狗的情况。这时,我给学生展示了科学实际的'实验结果。两种情况狗的症状都没有明显改变。

“这种物质到底该怎样提取?”

我给他们提供了一段材料:“在胆石形成中,如果阻塞胰腺通向十二指肠的导管,就有可能引起胰腺萎缩。”

提到这里,有的学生就反应过来了,他说:“可以结扎狗的胰导管,待其胰泡萎缩后只剩下胰岛组织,再试图从这些组织中分离这种物质。”

事实也正是如此。班亭和另一位学生白斯特在实验室中,把萎缩了外分泌组织的胰腺提取液给那只得了糖尿病的狗作静脉注射,在几小时内狗的情况明显好转,不但尿液没了糖,而且血糖也降到正常水平。从那以后,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才得以大显身手。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还应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同时拥有现实环境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环境的模拟条件时,应首选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更要落实好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生物教学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例如:在讲授“环境保护”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在环境中的作用及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我预先布置了一项通过网络而展开的调查、讨论活动。让学生去了解“我国一次性木筷生产和消费概况”、“一次性木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一次性木筷的解决途径与对策”等问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调查中,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我国已是一次性木筷的主要生产、消费与出口国,每年要生产近1000万标准箱,相当于500亿双左右木筷,而要生产这么多筷子,需砍伐2500万棵树,这是在国民经济和文教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造纸工业每年所用木材的60%。这实际由是对我国环境的极大破坏和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更令学生气愤的是,我国一次性木筷的主要出口国――日本,每年都要进口250亿双,他们在使用之后,会再次利用来造纸,然后返销我国,里里外外等于自使用了中国的木材。这实在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次调查,不但使学生对教材所述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了一次社会决策――讨论“一次性木筷的解决途径与对策”,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梳理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态度,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篇7: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作者/ 程佳佳周敏

摘 要:高中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英语语言技能,夯实语言基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

由于缺乏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大量的语言输入,因此仅靠词汇和听力的输入是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取的语法教学方法不对,过高地强调了语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掌握的只不过是一堆死的语法规则。因此,在高中阶段,语法教学改革势在

必行。

一、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演绎法。即,教师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语法规则,而后再举例说明。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把语法规则、例句先背下来,然后再根据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练习。这样的一种演绎法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而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往往有四个阶段。首先是认知,即教师向学习者呈现语法现象,然后是发现与探究,接着是分类梳理,最后是巩固复习。然而传统的演绎法教学则完全抛弃了语言学习的这两个阶段――认知和发现与探究。舍弃的这两个重要语言环节,学生所接触到的则只不过是一堆死的语法规则,一堆没有任何语用意义的规则。即使学生将这些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学习者也无法将其用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新型语法教学

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语境,优化语法教学过程。

1.结合教材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对于新兴事物和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感兴趣。因此,在创设语言环境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语境。如,人教新课标模块2第三单元,该单元的话题是电脑,语法要点是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内容涉及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教师可以利用机器人的发展有效地创设情境,如可创造一个能够做家务的机器人。当你回到家时,你会发现你的机器人为你做了以下事情:

When you get home,you find:

The robot has cooked the dinner.――The dinner has been cooked.

The robot has watered te flowers.――The flowers have been watered.

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及富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实际的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2.合理利用多媒体,创造高效课堂

语法教学中,有许多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内容。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枯燥和抽象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中的重难点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该句型涉及主句和从句的变化。为了激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前先放一首英文歌If I Were a Boy。在一边放歌曲的时候,可让学生一边欣赏歌词。

If I were a boy,

I could turn off my telephone;

If I were a boy,

……

学生在听歌和欣赏歌词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发现语言现象,同时也可以揣摩出所谓的虚拟语气表示说话人的愿望、假设、猜测或建议,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需要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现。因此,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有效地整合语法和作文,提高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掌握语法知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能力的

凸显则有效地体现在语言的输出环节,即口语与写作。因此,通过作文的形式来操练语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语法现象,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还是拿人教新课标模块2第3单元的语法现在完成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为例。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作文话题“近些年来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写一篇演讲稿来告诉外国友人我们城市的变化。通过讲述变化,学生可以掌握什么样的情况使用和如何使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作者单位 程佳佳: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周敏: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篇8: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新的课程理念只有在教学上得以“物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新课程实施中,新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 问题情境体现文化底蕴通

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学习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中的伟大人物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结构内在的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严谨对称、逻辑性等.问题情境的展示,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师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形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认知结构、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2教学设计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教育规律的基础规律和基本观点.在反映数学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个“亮点”完全可以反映出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展现出他的教学设计水平.教师在激起认知动因、安排认知方法、组织认知内容和利用认知结果等方面采用的策略,应突出地展现出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教学观念.

3. 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活动是通过“会话”来实现的,交流的对象除师生交流外,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体会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4. 知识建构体现渐进过程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应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真正的理解只能通过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

5. 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一般的演示课件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数据、过程向学生作出展示,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课件的演示结果,更有甚者是,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计算机的演示走,计算机课件反而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使课堂成为实验室;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从改革理念、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学实施是主渠道,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数学素养,使学生对数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数学内容的特点

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如与具体数学内容相结合或单独设置栏目作专题介绍;列出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来源,以便学生自己查阅、收集整理.

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之一.在设计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突出算法的思想,提供实例,使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而不应将算法内容单纯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教学素材的设计还要注意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内容中,融入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例如,可以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内容中融入算法的内容.

此外,应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提供相关的推荐课题、背景材料和示范案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或专题总结报告.

2.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程的训练.

(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从不同视角展开―――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而且应注意用向量方法(代数方法)处理有关问题;不等式的教学要关注它的几何背景和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教学应加强与向量的联系,简化相应的运算和证明.又如,口头、书面的数学表达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在教学中也应予以关注.同时,应删减烦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3. 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数学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

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事实上,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些内容是学生进行高中的数学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实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通过行星运动的轨迹、凸凹镜等说明圆锥曲线的意义和应用;选择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统计案例,可以展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速度的变化率、体积的膨胀率,以及效率、密度等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

此外,在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安排一些引申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些拓展的数学内容,或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选择和安排这些内容,要注意思想性、反映数学的本质.

4. 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须要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比较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等.

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的.对此,必须引起教学设计的足够关注.同时,处理这些内容时,还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例如,统计的内容,在必修系列课程中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体会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并学习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在选修课中则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思想及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

5. 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内容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应从学生已学过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气温的变化、出租车的计价)等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立体几何内容,可以用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6.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是教学设计值得关注的问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教学设计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而且可以渗透到数学的课程内容中来,教学素材应注意这些资源的整合.例如,可以把算法融入有关数学课程内容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此外,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篇9: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为努力使思想政治课堂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的革新、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五个方面展开粗浅的探讨.

作 者:伍幽 WU You  作者单位:安福二中,江西,安福,343200 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16(4) 分类号:G63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   主体作用  

篇10: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下文简称新教材)终于走进了中学课堂。  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在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总之是学生缺少预习,没有及时的总结,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有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的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

[1] [2]

篇1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数学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对教学做认真的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去思考分析问题,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2.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www.dtjj.com.cn/amyhxsyl/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业务学习

1.丰富数学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学学术论文、数学杂志、数学刊物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资料,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多听课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篇1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作者:董灵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为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有所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其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要求。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差异对待,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以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对教师十分敬畏,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现如今,学生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下,性格特点都与以往有所不同,说教这种方式不再适合当今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逐渐走向平等,教师纷纷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相处,和学生共同学习,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新要求,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实现最佳效率。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可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要做到一视同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应试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素质教育改革则要求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为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不是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反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

为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和学生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角色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心换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合作,与学生一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朋友关系,不仅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还可以促使教师更快地接受新事物。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教学热情,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要寓学于乐,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或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编辑 赵飞飞

相关专题 数学教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