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四、词语..

离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离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总复习四、词语..(共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高考总复习四、词语..

一、教学目标

复习词语有关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应考虑哪些方面?

分析:使用词语主要应考虑四个方面。

1.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包含的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它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情况。词的语体色彩指词语带有的适合于一定场合、体裁的特点。它分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分科学语体、文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就是要求选用与上下文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一致的词语。

2.语境中的事理因素。事理就是事物的道理。注意语境中的事理因素就是要求选用词语时选择符合事物道理的词。如:从“落、圆、明、上”四个字中选一个填入“月____繁星满天”的空缺处。根据“月明星稀”的事理,应该选“落”。

3.词语的搭配。选用词语,要与语境的语气强弱一致,要使主语和宾语、谓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谓语搭配适当,要符合日常用语习惯。

4.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和限制。在句、段中往往有对词义起一定的解释和限制作用的内容,从这些解释和限制的内容就可以推知词义,由词义可以找到恰当的词语。如:

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使文句整齐,[    ]使文意流动;[    ]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    ]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    ],文章自有活泼之趣,[    ],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下列各项填入上文空缺处,正确顺序是:                                    [    ]

①巧用口语

②排比

③多用文言成分

④散句

⑤偶句

⑥反复

分析语境可知,最后两处必须选择动词短语,在①、③两项中选择,而“古雅”限定了“文言”,“活泼”照应着“口语”,顺序是①、③。“偶句”整齐,“排比”有气势,“反复”则照应“一唱三叹”。备选各项都是被解释的对象,正文则是加以解释、限制的内容。顺序是⑤④②⑥①③。

(二)使用短语(包括成语)要注意什么问题?

分析:

1.要掌握短语的结构和作用。

常见名词性短语按结构分有联合短语(如:工人和农民)、偏正短语(如:伟大的祖国)、复指短语(如:周恩来总理)、方位短语(如:太湖边)、的字短语(如:唱歌的)、数量短语(如:一公斤)等。

动词性短语有联合短语(如:说笑)、偏正短语(如:认真地听)、述补短语(如:说得好)、动宾短语(如:学习文件)、连动短语(如:坐下休息)、兼语短语(如:叫人相信)、能愿短语(如:必须承认)、趋向短语(如:跑出去)、主谓短语(如:党委决定)、介宾短语(如:对工作)等。

[4] [5] [6]

篇2:中考总复习教案四

中考总复习教案(四)

七、中考模拟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24-35课时)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第二十四――二十六课时 记叙文阅读   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 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 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 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 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 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 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 (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方法: 抓具体材料: 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抓文章题目 抓开头结尾 抓议论抒情语句 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 抓记叙的要素:如: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 抓关键性词句 (五)记叙的详略 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八)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  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中考模拟 第二十七――二十九课时 议论文阅读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明确考试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3.把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4.能够较顺利地完成议论文阅读。 二、复习思路和内容 1.交待考试要求并作简要说明。 2.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概念; (2)议论文三要素;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4)议论文的种类; (5)议论文的结构; (6)议论方法; (7)议论文的语言特征。 3.进行完整的议论文语段综合训练。 三、教学过程 1.按照课程改革试验区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考试要求,向学生交待现代文阅读的九点要求。 2.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A.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 ,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

篇3:高考总复习写作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复习,达到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高考总复习(三)写作..。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整篇作文:

(1)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2)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3)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4)结构完整,条理清楚;(5)符合文体要求;(6)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单项能力:

(1)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2)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三)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应掌握的应用文种类: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怎样提炼好议论文的观点?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若提不出正确深刻的观点,就构不成一篇议论文。而观点不明确,则是同学们议论文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怎样才能提炼出正确而深刻的观点呢?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知识水平。但在同样理论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从具体材料中提炼观点的方法,善于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分析所写的事物,则会有助于正确观点的提炼。这里,介绍几种提炼观点的方法。

第一,从现象中抓本质。面对一些具体材料,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来,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考总复习(三)写作..》。比如有一篇《从“一条街”做起》的短文,所根据的材料是这样一个事实:最近,珠市口至广安门这条大街,日见清洁整齐起来,这是宣武区环卫局的同志们为改变全区清洁卫生面貌,首先抓好一条街做出的初步成绩。这则材料,人们会当作一般的一件好事来看待,甚至也可能根本引不起注意。而该文作者却从中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这一条街的‘一’里面包含着千百件艰苦细致的工作。34座公厕的墙壁、门窗一一进行了油漆、粉刷;430个垃圾桶都是一一除锈喷漆,排放整齐的……他们始终如一地埋头苦干着,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进而,文章又从中总结、概括出所要阐述的观点:“当然,他们也是不满足于“一”的……他们认真地从“一”做起。“一”比“0”来说是无限大的倍数,是发展成百、千、万……的实际起点。如果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是这样不说空话,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四化的步伐肯定会大大加快”。这样从本质上来看问题,提出来的观点就比较深刻了。

第二,深入开拓,以小见大。从一人、一事、一物生发开去,从一滴水中可以见太阳。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其含义却有普遍性、典型性。所以,我们应当掌握从一点到全面,由个别到一般,由常见的现象中发掘其深刻意义的方法。例如邓拓杂文 《事事关心》,文章开头先引用了明朝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后,作者对这副对联加以阐释:“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把上下联贯串起来,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接着,对这副对联加以评论,既指出东林党人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当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又肯定其进步性:“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了。”通过以上解释和评论,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因此,“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个大道理,是从一副对联引申出来的。全文说“小”显“大”,说“大”不离“小”,这就是善于以小见大的范例。

第三,类比推理,触类旁通。有一篇《着眼于无名之辈》的短文,在赞扬了《青春》杂志发表关于“着眼于无名之辈,就是着眼于明天,着眼于未来。”接着又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论点说:“着眼于无名之辈”,是真正有见识、有魄力的表现。鲁迅茅盾这些大师,工作那么忙,在无名之辈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继而,又类推到其他行业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看到少数名人,我们的作品只是在几个名人中打圈子,我们的事业就不会兴旺发达。文学如此,科学如此,体育如此,其他战线也如此。”这样由此及彼,类比推理,就把在一切现实工作中要“着眼于无名之辈”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提出来了。

第四,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有些材料不一定新鲜,但如果能别出心裁,从另一角度深入开拓,也能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例如“同情弱者”这句话,在旧社会是一句赞语,延续了多少年。但有一篇题为《“同情弱者”析》的短文,则结合现实,从另一角度,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推陈出新,提出了新的观点。文章说:“同情弱者”,在剥削

[高考总复习写作]

篇4:浅谈高考化学总复习

浅谈高考化学总复习

浅谈高考化学总复习

文/肖锦祥

摘 要: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复习的新方法、新动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习惯;效率;能力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复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建议如下:

一、重视化学学科特点,选择最佳复习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高考实验习题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以及是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因此,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重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还应当适度增加启发性实验,以强化对实验装置、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试题“多、全、小、精、活”,能力技巧要求高、知识覆盖面广。如果不能合理制订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概念模糊、知识点混淆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校采用三轮复习法:一轮“按章复习”,全面阅读教材,进行充分的整理、分类,使章节之间的知识系统化;二轮“按块复习”,按六大块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强调重点;三轮“模拟测试”,适应高考化学学科的试题特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原理,提高解题速度。

二、重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三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如果还采用“满堂灌”的教育方法,势必会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不能适应高考灵活多变的特点。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三、重视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增强化学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多的考生因为审题不清、化学用语不规范而严重失分。高三复习期间,教师应该强调下列几方面:(1)规范的解题格式。(2)强化对电子式、化学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3)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力求思路完整,体现过程,计算力求准确。(4)讲评要有针对性地对出错的原因、习惯性错误等进行分析。(5)指导学生不能忽视对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高三化学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复习的新方法、新动向,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二中)

篇5:总复习六年级下教案四

北师大版总复习六年级下教案四

五代数初步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转变思维,从具体――抽象,从特殊――一般,从静止――变化。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回顾与交流 出示第1题 (1)小黑板出示 第n个图案共用多少个扣子?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2)、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利用这个式子表示? 首先呈现淘气用扣子摆图案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运用字母表示所探索出来的规律。教学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观察摆图案所用扣子的规律,并通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案一共用多少个扣子,唤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记忆,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还有哪些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决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寻找符合规律的“原型”,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规律的一般性。 2、我么已经学过一些共识和规律,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他们表示出来。教材鼓励学生对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等知识进行全面地回顾。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数学规律的一般性、字母表示规律的简洁性。) 二、巩固与应用 1、填一填 (1)比x少25的数是 。 (2)n的5倍与m的差是 。 (3)一件衬衫a元,一件毛衣的价格比它的2倍还多6元,毛衣的价格是 元。 (4)原价a元的产品打八折后的价钱是 元。 教师也可以调整以前所做过的有关题目,针对学生不熟悉的数量关系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及补充。 2、小汽车每小时行a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b千米;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5小时相遇。 (1)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当a=45,b=60时,求两地的距离。 这是对“路程、时间、速度”数量关系的巩固练习。学生利用这一数量关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3、在下图中,圆的半径是r,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本题学生首先要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圆的半径和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写出式子:8r和4r2。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表示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摆正方形。 正方形个数 摆成的图形 小棒根数 1 □   2 □□   3 □□□   4 □□□□   … … …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2)如果摆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跟小棒? 这是一个有趣的探究规律的问题,可以先根据前三组呈现的图形的变化关系发现规律,进行抽象的表达式:1+3n;当n=100时,1+3n的值是301。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鼓励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探索规律。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回顾与交流 1、(1)n2   (2)正方形面积公式,方阵人数。 2、S=a2  S=ab S=ah等 巩固与练习课后记:       方程 教学目标: 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回顾与交流 1、解下面的方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的。 (1)9x-1.8=5.4 (2)0.8x+1.2x=2.5 按课标要求,学生应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以通过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但不作全班要求。 2、列方程解决下面的问题。 (1)果品商店购进20箱苹果,苹果的箱数是购进桔子箱数的 。商店购进了多少箱桔子? (2)小刚和小强一共收集了128枚邮票,小强收集的枚数是小刚的3倍,小刚和小强各收集多少枚邮票? (3)小明家和小刚家相距1240米。一天,两人约定在两家之间的路上会合。小明每分走75米,小刚每分走8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多长时间后能相遇? 对于这三个问题是传统的.“分数除法问题”“和倍问题”“相遇问题”,只要求学生用方程解决,不需要掌握算术方法,如果学生出现了算术方法,教师也应鼓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借助画图等方法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巩固与应用 1、解方程。 1.5x=60  x+2x=12.6 40%x=4.2 12+x=25  2x÷5=15  4x-1.6x=36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图略 (1)60%x=1200 x=2000 (2)7s=4.2  s=0.6 (3)3x=x+10 x=5 (4)x+3x=11.2 x=2.8 3、分析数量关系时,引导学生注意“两套丛书的本书相同”的条件。 4、“猜一猜”的题目,会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5、本题是传统的“工程问题”,但教学时不要让学生记忆和套用题型,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对等量关系的寻求列出方程,对以此类问题不需要再增加难度。 6、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理清原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后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寻求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本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作为基本要求,教师不必再补充根有难度的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方程 分数应用题 和倍问题  相遇问题 课后记:           正比例、反比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能找出生活中成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是对回顾与交流部分知识进行复习。 一、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小组同学互相举例说一说。 ①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复习,并收集相关信息,课上展示。 ②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反思,然后组织汇报。 ③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二、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可以列表。 (2)可以画图。 (3)可以用式子表示。 教材创设了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表格、图、关系式、自然语言等方式来描述这一关系,使学生体会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多种形式,并促使学生在几种方式之间进行转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再举出一些实际问题或鼓励学生提供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多种方式表示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语言、板书等形式将几种方式进行对应。 三、举出生活中数学中一量虽另一量变化的例子。将学生的视野由正比例、反比例拓展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也体现了教材的特点,学生只要举出例子就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清楚谁随谁变化,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格、兔等大致的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正比例、反比例(第1课时) 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一、可以列表。 二、可以画图。 三、可以用式子表示。 课后记:           正比例、反比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用三种方式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体会他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巩固与应用 一、下面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为什么? (1)输液时一小瓶葡萄糖均匀滴落时,每份滴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如下。 每分滴数/滴 60 50 40 30 …… 时间/分 20 24 30 40 …… (2)小明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如下: 身高/厘米 100 110 120 130 …… 体重/千克 40 42 43 45 …… (3)体积一定,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如下 底面积/米2 300 200 150 120 100 …… 高/分米 2 3 4 5 6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茶馆难度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4)一个数与它的面积。 三、下面表示的是一根水管不停的向水箱注水,水箱内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图见小黑板 看图填表 注水时间/分 5 8   13   水的体积/升 10   20   46 四、磁悬浮列车匀速行驶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时间/分 1 2 3 4 5 路程/千米 7 14 21 28 35 (1)途中的点A表示时间为1分时,磁悬浮列车驶过的路程为7千米。请试着描出其它各点。 (2)连接各点,他们在一条直线上行驶吗? (3)列车运行2分半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五、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学校5千米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出馆后休息0.5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回学校,那幅图描述了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的这一活动行程呢? 六、根据班级特点适当补充练习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正比例、反比例(第2课时) 一、反比例、不成比例反比例 二、正比例、不成比例反比例  反比例 三、四、五、第一幅图对 课后记:

相关专题 词语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