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歇后语是什么

因而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因而”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箭在弦上歇后语是什么(共5篇),欢迎参阅。

篇1:箭在弦上下歇后语

箭在弦上下一句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4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5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5、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1、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74、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篇2: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歇后语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歇后语_歇后语

比喻势所必至,事在必行,无法改变。

[例]①然而这里仍得举,因为写到这里,必须有例,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者是也

[例]②李明至大怒道:“什么?这个时候你打退堂鼓,我们准备了十年,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故事:袁绍命陈琳作讨曹檄文,陈琳领命援笔立就。文章畅快淋漓,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览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头风立愈。后冀州城破,陈琳被捉见操,操问:“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的回答堪为经典,正是这句妙答使陈琳化险为夷。

陈琳当时可以说命悬一线,因为那个时代公开骂人祖宗是非常犯忌的事;曹操当然大度爱才,可涉及忠孝等大是大非问题,杀才也很正常。当时问话看来随意,其实杀气腾腾;刚才,陈琳的上司审配在曹操审案中拒不配合,就被曹操判了个斩立决。

好个陈琳,无愧才子!以区区九字化解了危机。

檄文白纸黑字,“罪行”昭昭无可争辩。对曹法官的提问,如果被告陈琳选择默然,可能不会有好结果,因为曹操素来不喜欢被告随便享受“沉默权”。不久前吕布大将高顺在法庭上对曹大人的问话“汝有何言”不接腔,曹操“怒命斩之”。

陈琳如果表己清白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直言声称“袁大帅命我一定要把您祖父、父亲的.黑材料也列上,没办法我不得不写啊”,也大有问题。第一,曹操未必相信,虽然死无对证;第二,直白领导坏话,近乎奸臣小人,曹法官不会喜欢。很可能听任陪审团判他死刑。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的回答,比喻含蓄,有虚有实,可见仁见智。

若按通行解释,形容己之处境,“以箭自比,以弦比袁绍,箭非自发,乃弦发之也;操若能为琳之弦,亦愿为操之箭矣。”虽答非所问,亦算外交语言。

若按“老板非叫我骂你祖宗不可”的“铁逻辑”解释,系顾全已逝领导面子的模糊、和谐语言。

若按笔者分析,当是文笔“兴之所致”的解释:“我们文人心直口快,想到儿子混蛋必定有老子反动的血缘基础,写到那儿便收不住笔,一不小心骂了您的祖宗。”乃文人放荡不羁的直率语言。

无论如何,都有可听可品之处,最终打动曹操,陈琳不仅免于刑事处分保住了项上人头,还被重新安排工作。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可谓千古妙答,至今传用不衰。陈琳才名不虚

篇3:箭在弦上歇后语下一句

箭在弦上歇后语是什么:一触即发

意思: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成语来源:

出自《太平御览》。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原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袁绍的书记官,曾为袁绍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xí)豫州》。檄文历数曹操罪状,辱骂曹操祖宗三代。在曹败袁而陈琳已归顺曹后,曹操问陈琳原来为何如此辱骂自己。

陈琳回答:“那时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爱才,看到陈琳把问题讲清楚了,并承认了错误,就既往不咎并委以官职。“箭在弦上”比喻形势十分紧迫,已经到了不能不做的地步。

篇4:箭在弦上观后感作文

首先说说故事的背景选择在清末,民初,我觉得靠谱,因为中国的历史本来就博大精深渊远源长,有种叫中国功夫的东西本身就不可思议。

其次战争中日本人为了巩固后方,筹集军饷等等考虑要拉拢荣石为他们做事也在情理之中,而像荣石一样故意假装投靠了但是暗地救国的历史上肯定也不在少数。

最后抗战有八年之久,一部片子不可能跨越那么长的时间承载那么多的内容,他只能选择几个战役,这些战役也许是虚构的,但内容必须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还是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透射出中国人的顽强不屈和坚定的信仰。

故事的结尾表明,抗战还在继续,他们仍需努力。

荣石本想摘下代表面具的戒指,因为戒指是钱和权力的特征,但是他又带上了,证明他还必须要做伪汉奸,换句话说应该是卧底,他还要用他的智慧周旋日本人。

徐家姐弟也通过了这几场战役,合力同心一起抗日,这是故事必然的结局。

荣石和一航其实已经是心灵的夫妻了,共患难同进退。

但是战争让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爱情儿女情长,没有表象的去让他们在一起也是情理之中。

篇5:箭在弦上观后感作文

说回〈箭在弦上〉这部电视剧,好看,我觉得是难得的国产电视剧,毕竟我已不看国产电视剧好几年了。

因为有个吃饭的时候要看电视的习惯,看美剧的话要看字幕,比较累;所以有时会找找看有没有国产的电视剧看看。

最近看到〈箭在弦上〉和〈X女特工〉比较火,于是看了起来,我是先看了几集〈X女特工〉的,但有些情节很不理解,比如说特工还有假期回家看望亲人这样的情况,我就很不理解,不怕他们泄露什么机密吗?不是说以后不合格的要关到一个岛上去度过余生吗?为什么呀?难道不是怕他们透露机密信息?那怎么平时还能接触自己的家人呢?也不怕她们会连累到家人吗?

各种不理解,于是,没怎么看了;但是〈箭在弦上〉我却从第一集开始连续地看完了42集,很精彩,情节很吸引人。

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学〈绿箭侠〉来了”?毕竟都是在有枪的年代里用箭来打架的。

并且国产的电视剧也是有先例的,比如〈反恐24小时〉就有个国产版的,不过只有第一季;如果你没有看美剧里的〈反恐24小时〉的话,你看看国产的,感觉也还可以;不过,看了美国的.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没得比”;而且人家还拍了8季。

当然,看了后发现〈箭在弦上〉与〈绿箭侠〉的题材也不一样,一个是讲抗日的,一个是讲超人一样的英雄的。

只要是看抗日的电视剧,都是默认的国民政府很坏,并且很笨,很无能的,这点自己要有个心理准备。

日本人必定是很残忍,样子也肯定是很难看的,还有个子也是比较矮小的。

这些是各种抗日片的共性,也许是政治需要吧。

不过,〈箭在弦上〉的清水二十三倒长得还不错;那位将军虽然残疾,但样子也还是比较酷的;也许这正是导演想突出的那点“人情味”吧。

现在来想一想,好像故事也挺简单的,那为什么会吸引我往下看呢?

1. 神奇的东西总是吸引人的,竟然把她们的箭说得那么神奇,就很想看看她们杀敌时的牛X样,尽管知道那是假的。

2. 荣石,是一个看点,除了与将军斗智之外;其实我一直期望看他出手时的样子,但可惜,导演就是吊一下你的胃口,死活不让他出手。

3. 还有那个徐锦川,你是不是也一直希望看到他发挥呢?但他到最后还是几乎没怎么发挥。就是吊一下你胃口。

4. 美女肯定也是一大看点,一航不错;但是最漂亮的当然是荣意了,你说是吧?不管她还是不是女人,她的脸长得挺好看的。

5. 斗智不斗勇,战争要的是战略布局;而不是勇猛就够了。

无论是一航每一次谋杀行动;还是荣石的计划都在考验他们的谋略能力。

看电视我是最不喜欢在那里找BUG的,但一不小心看到视频下面的评论有说到“明明说杀了12个鬼子,怎么尸体只有9个?明明是左手受伤的,怎么又变成右手了?”但我认为这些BUG都无伤大雅,倒是一些“剧情需要”的情节看着感觉怪怪的。

比如清水为什么一次次放过徐锦川?明明很多次都可以杀了他的,但却因为什么“知音”之类的原因而留着他的命。

比如将军为什么一次次放过荣石?留着有用是原因吗?他真的有那么自信吗?

比如二航一次次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都不愿意放箭,难道她的箭真的是拿来玩的吗?难道在一次次的死亡面前她都不敢通过杀坏人来自救吗?

比如锦川最后带千雅逃出来了,还把她送回香港去;难道她不知道千雅正是清水他们从香港抓过来的吗?再一次让她一个人回香港,谁来保护她?就不怕他们又跑到香港去拿她做人质?锦川真的有那么傻吗?

话说真正的感想又能有多少呢?就这些吧。

相关专题 箭在弦上歇后语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