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族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dgtfsw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gtfsw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县民族教育工作调研报告(共1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县民族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民族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位于**、**、**三省(区)交界处,幅员面积4737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全县人口298301人,其中**族12364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14%。有**和**两个**族乡,其中**乡有人口13760人,**乡有人口5170人,两乡共有**族人口8026人,占两乡总人数的42.4%。目前,全县有**中、**学校、**小学、**中学等4所民族中小学;民族学校有学生2229名,其中**学生531名;民族学校有教职工425名,其中**教师162名;有**语文教师25名,其中小学**名,初中**名,高中5名。

一、双语教育情况

(一)学生的学业负担情况

一是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习民族语言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耽误学习基础课,因此将**语文学习视为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生的学习负担。

二是“知识性学习”负担过重,缺乏

“实践性学习”。这既不利于激发我县民族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他们创新素质的培育。

(二)家长及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求学校提高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受社会“英语热”影响,普遍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其实,**语也是一门外语,也有它的发展前景,**生家长及少数民族群众希望学校处理好**语文与英语、与基础课的关系,给**语文以足够的重视。

二是多组织**语文竞赛活动。自20**年6月份教育局联合教师进修学校举办首届**生“三语”基本功竞赛活动以来,对小学、初中学习**语文的学生无疑是件大好事。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很高,很多家长及少数民族群众强烈要求这项活动要持续搞下去,要逐年扩大规模,用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大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

20**年以来,我们把加强民族学校管理、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作为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认真抓好、抓实。一是将**并入**中,使用原四中教学楼。**中迁到新校后,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增强,办学规模得以扩大。目前,**中教学楼建筑面积5742平方米,可容纳30个教学班。食堂宿舍楼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学生就餐、住宿;室外运动场地和设施配备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项目,抓好****族乡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原教学楼投资279万元,建筑面积2**0平方米;,投资698万元,为**学校新建教学楼3700平方米、食堂420平方米。,争取国家资金315万元,启动了建筑面积为2**0平方米的**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目前周转宿舍已交付使用。投资650万元新建**中心幼儿园,面积3240平方米;投资490万元新建**教师周转宿舍楼,面积2450平方米。另外,争取省教育厅资金**万元为**小学购置电脑**台,为**小学新建的少年宫装备了马头琴和民族服饰;三是对民族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有序整合。20暑期,将**中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以集中使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这是全县第二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四是为进一步改善**族学校教学环境,我们积极与省教育厅和民委协调,近几年来共向省、市争取民族教育资金**0多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已实施的'民族教育政策措施

一是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并入**中,使用原四中教学楼。**中迁到新校后,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增强,办学规模得以扩大。目前,**中教学楼建筑面积5742平方米,可容纳30个教学班;食堂宿舍楼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学生就餐、住宿;室外塑胶跑道、篮足排球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

二是注重抓好**中招生工作。近几年**中高中部学生逐年减少,原因是基础课教学不如一中、三中质量高,很难招来学生。针对这一实际,20**年,我们提出**中与三中联合办学的措施,把原来学籍在**中的**生班设在三中,**中负责**语课教学,三中负责基础课教学。同时,我们要求**中相关教师定期到三中听基础学科教学课,以提高业务水平。在时机成熟、形成规模后,再把学生收回到**中。经过努力,20**年为**中七年级招收**生38人,高一招收**生45人;20三中**班生源较好,其中高一52人,高二31人,高三**人;20**班招生又呈增多趋势:其中高一54人,高二57人,高三61人。

三是要加强**中高中部建设,逐步提高考取对换指标大学的数量。近几年,**中高中学生数量少,考取对换指标大学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我们加强了**中高中部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适当充实,强化培训,严控外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合格的高中教师队伍。

四是抓好两个民族乡中心校建设,增加食宿功能,逐步撤并村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我们将****族乡全部村小五、六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到乡中心校上课,从村小抽掉7名教师到中心校任教。将****族乡**村小撤并到乡中心校。

五是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出力,保留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我县**族干部职工及教职员工自发捐款3.6万元,成立马头琴乐队,购置20把马头琴,聘请外地专业教师为指导。在第十七届东北三省**族教育教学研讨会上,马头琴乐队首次演出即获得省市专家的好评。

六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20**年以来,共派出民族学校校长、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114人次,其中省级培训3人次,市级培训5人次,各科培训82人次,管理人员培训14人次。年我县选派3名教师参加**族学校音乐教师培训;选派2名校长参加省级校长培训。在此期间,还将**中的**老师派往著名**族歌唱家德德玛开办的艺术学校学习,将**中副校长代**到**学习等。

四、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

我县民族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办学经费缺乏,民族学校用于民族教育的经费所占学校整体支出的比例还比较低,应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学校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大民族学校用于民族教育资金的比例权重;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民族学校的特色还不够明显,需加大投入予以装备;民族教师老龄化严重,近三年每年分配的“特岗教师”,新教师专业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本来特岗教师数量就不多,**语文专业的教师更少,新旧教师衔接出现“断流”现象;**语文教师的待遇有所改善,但幅度不大,不足以吸引外来双语人才;双语师资缺乏,能教学**语文的教师屈指可数,给双语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困难;教辅材料数量少,缺乏系统性。

五、政策建议

为提高我县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民族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民族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全县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要加大力度,确保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在落实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布局调整、贫困学生助学等项目时,要优先安排民族教育项目。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助学制度,重点补助少数民族住宿生和生活贫困学生,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核定教师编制、职称时,对民族中小学校适当放宽。

二是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民族教师队伍。加强民族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教研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民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衔接省内外民族院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现有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一方面,每年选送一批在职教师到外地院校培训,也可以请外地少数民族师资力量不定期地到**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尽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学科教师,确保少数民族教师资源得到接续。

三是要进一步做好推广**族语言文字工作。我县大部分**族群众仅限于听说或仅能书写辨认个别**文,**语应用不足也是导致我县民族氛围不浓的一个原因。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学校的**文教学。

四是要提高民族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重点抓好**中、**和**乡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教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建规范化学校。充分利用域外教育资源,探索与外地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路子,进一步提高民族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努力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鼓励民族学校在完成国民教育的基础上,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办出特色,培养多方面人才。积极推进民族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加快民族学校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加快普及信息技术。

篇2:县民族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县民族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__县位于__、__、__三省(区)交界处,幅员面积4737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全县人口298301人,其中__族12364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14%。有__和__两个__族乡,其中__乡有人口13760人,__乡有人口5170人,两乡共有__族人口8026人,占两乡总人数的42.4%。目前,全县有__中、__学校、__小学、__中学等4所民族中小学;民族学校有学生2229名,其中__学生531名;民族学校有教职工425名,其中__教师162名;有__语文教师25名,其中小学__名,初中__名,高中5名。

一是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习民族语言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耽误学习基础课,因此将__语文学习视为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__生的学习负担。

二是“知识性学习”负担过重,缺乏

“实践性学习”。这既不利于激发我县民族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他们创新素质的培育。

一是要求学校提高对__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受社会“英语热”影响,普遍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其实,__语也是一门外语,也有它的发展前景,__生家长及少数民族群众希望学校处理好__语文与英语、与基础课的关系,给__语文以足够的重视。

二是多组织__语文竞赛活动。自20__年6月份教育局联合教师进修学校举办首届__生“三语”基本功竞赛活动以来,对小学、初中学习__语文的学生无疑是件大好事。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很高,很多家长及少数民族群众强烈要求这项活动要持续搞下去,要逐年扩大规模,用以促进学生学习__语文的`兴趣。

20__年以来,我们把加强民族学校管理、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作为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认真抓好、抓实。一是将__并入__中,使用原四中教学楼。__中迁到新校后,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增强,办学规模得以扩大。目前,__中教学楼建筑面积5742平方米,可容纳30个教学班。食堂宿舍楼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学生就餐、住宿;室外运动场地和设施配备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项目,抓好____族乡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原教学楼投资279万元,建筑面积2__0平方米;年,投资698万元,为__学校新建教学楼3700平方米、食堂420平方米。2013年,争取国家资金315万元,启动了建筑面积为2__0平方米的__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目前周转宿舍已交付使用。年投资650万元新建__中心幼儿园,面积3240平方米;投资490万元新建__教师周转宿舍楼,面积2450平方米。另外,争取省教育厅资金__万元为__小学购置电脑__台,为__小学新建的少年宫装备了马头琴和民族服饰;三是对民族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有序整合。2012年暑期,将__中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__学校,以集中使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这是全县第二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四是为进一步改善__族学校教学环境,我们积极与省教育厅和民委协调,近几年来共向省、市争取民族教育资金__0多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

一是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__并入__中,使用原四中教学楼。__中迁到新校后,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增强,办学规模得以扩大。目前,__中教学楼建筑面积5742平方米,可容纳30个教学班;食堂宿舍楼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学生就餐、住宿;室外塑胶跑道、篮足排球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

二是注重抓好__中招生工作。近几年__中高中部学生逐年减少,原因是基础课教学不如一中、三中质量高,很难招来学生。针对这一实际,20__年,我们提出__中与三中联合办学的措施,把原来学籍在__中的__生班设在三中,__中负责__语课教学,三中负责基础课教学。同时,我们要求__中相关教师定期到三中听基础学科教学课,以提高业务水平。在时机成熟、形成规模后,再把学生收回到__中。经过努力,20__年为__中七年级招收__生38人,高一招收__生45人;2013年三中__班生源较好,其中高一52人,高二31人,高三__人;2014年__班招生又呈增多趋势:其中高一54人,高二57人,高三61人。

三是要加强__中高中部建设,逐步提高考取对换指标大学的数量。近几年,__中高中学生数量少,考取对换指标大学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我们加强了__中高中部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适当充实,强化培训,严控外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合格的高中教师队伍。

四是抓好两个民族乡中心校建设,增加食宿功能,逐步撤并村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我们将____族乡全部村小五、六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到乡中心校上课,从村小抽掉7名教师到中心校任教。将____族乡__村小撤并到乡中心校。

五是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出力,保留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我县__族干部职工及教职员工自发捐款3.6万元,成立马头琴乐队,购置20把马头琴,聘请外地专业教师为指导。在第十七届东北三省__族教育教学研讨会上,马头琴乐队首次演出即获得省市专家的好评。

六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20__年以来,共派出民族学校校长、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__人次,其中省级培训3人次,市级培训5人次,各科培训82人次,管理人员培训14人次。2013年我县

选派3名教师参加__族学校音乐教师培训;选派2名校长参加省级校长培训。在此期间,还将__中的__老师派往著名__族歌唱家德德玛开办的艺术学校学习,将__中副校长代__到__学习等。

我县民族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办学经费缺乏,民族学校用于民族教育的经费所占学校整体支出的比例还比较低,应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学校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大民族学校用于民族教育资金的比例权重;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民族学校的特色还不够明显,需加大投入予以装备;民族教师老龄化严重,近三年每年分配的“特岗教师”,新教师专业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本来特岗教师数量就不多,__语文专业的教师更少,新旧教师衔接出现“断流”现象;__语文教师的待遇有所改善,但幅度不大,不足以吸引外来双语人才;双语师资缺乏,能教学__语文的教师屈指可数,给双语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困难;教辅材料数量少,缺乏系统性。

为提高我县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民族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民族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全县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要加大力度,确保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在落实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布局调整、贫困学生助学等项目时,要优先安排民族教育项目。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助学制度,重点补助少数民族住宿生和生活贫困学生,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核定教师编制、职称时,对民族中小学校适当放宽。

二是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民族教师队伍。加强民族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教研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民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衔接省内外民族院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现有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一方面,每年选送一批在职教师到外地院校培训,也可以请外地少数民族师资力量不定期地到__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尽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学科教师,确保少数民族教师资源得到接续。

三是要进一步做好推广__族语言文字工作。我县大部分__族群众仅限于听说或仅能书写辨认个别__文,__语应用不足也是导致我县民族氛围不浓的一个原因。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学校的__文教学。

四是要提高民族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重点抓好__中、__和__乡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教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建规范化学校。充分利用域外教育资源,探索与外地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路子,进一步提高民族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努力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鼓励民族学校在完成国民教育的基础上,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办出特色,培养多方面人才。积极推进民族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加快民族学校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加快普及信息技术。

篇3: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xxx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全市面积227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其中民族乡3个),5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34个少数民族。XX年底都匀市总人口482618人,少数民族人口340560人,占总人口的70.6%。其中,苗族人口74949人,占总人口数的15.5%;布依族人口205017人,占总人口数的42.4%;水族人口35871人,占总人口数的7.4%。

都匀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域和交通闭塞等原因,这些民族文化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状态。目前,这些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俗文化、歌谣文化、舞蹈文化、祭祀文化、语言文化、戏曲文化、体育文化、建筑文化、医药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学、工艺美术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民间文化生态系统仍保存得比较完整。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都匀市民族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外来文化冲击,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在激烈地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为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都匀市市委、市政府除了抓好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的申报、举办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以外,积极主张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以保证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

为支持和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都匀市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编印了一批教学教材,如XX年编印的《苗文课本》、《水书教材》等。XX年,为丰富教学内容和满足教学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重新组织人员编印了一批新教材,如《苗族双语教学课本》《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等。纳入教学内容的主要有:苗族、水族两种民族语言文字,苗族大歌、古歌、酒歌、飞歌等民族民间歌谣和戏曲;芦笙制作,古法造纸,蜡染,挑花,刺绣,剪纸,绘画,泥哨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芦笙,芒筒,铜鼓,木鼓,琵琶,唢呐,木叶等民族民间乐器演奏;苗族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板凳舞,瑶族长鼓舞,竹杆舞等民族民间舞蹈;苗族踢毽子,斗陀螺,荡秋千,以及龙舟表演等民族民间体育;此外,各民族的历史、地理、医药、服饰、饮食、习俗、礼仪、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民族风情等也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建立了民族文化歌舞表演队,并在市级、州级乃至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开展,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众多新闻媒体对此工作的关注。XX年9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新闻联播”栏目记者到奉合民族小学、阳和中心学校进行采访拍摄民族文化进校园相关工作情况,并于XX年10月2日在央视新闻联播“祖国经典”栏目专题播放水书进课堂实况。同时《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对奉合、阳和学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做了详细报道。都匀市民族中学XX年118名学生参加省艺术、体育高考学科考试,术科进线率高达95%;XX年都匀市选送的少数民族合唱《踩鼓舞》、舞蹈《芦苼场上》,芦苼独奏《火车进侗乡》分别获全省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表演类一、二、三等奖,XX年3月该校学生李豪又获“金芦苼”首届国际民族吹管乐大赛芦苼组优秀奖。XX年11月3日“全州中小学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大赛”在都匀市会展中心举行,都匀市坝固中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如此等等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市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后的成果。

篇4:山东小学民族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动机

寒假时间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

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山东潍坊的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辍学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老校长,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

四、调研方式

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校长,其次 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

五、调研状况

主要的采访问题及分析状况:

1. 学校有长远规划吗?

设计意图:针对我国现有中小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逐渐增大管理的自主性,因而,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有持续发展意识和策略。其中,长远规划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它不仅有长远目标,而且还有实施目标的阶段措施和方法,因此,一所发展得好的学校,一所有发展希望的学校,长远规划也就必须具备。 从调查结果看,学校基本上没有长远规划,我结合实际调查的情况分析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工作都是看着领导的眼色在办事,上级喜欢什么就抓什么;学校抓的重点就是有政绩可捞的事。因此,学校没有规划,现在该做什么,今后该做什么,学校向那个目标发展,自己心里没有底,完全是水来便开沟。甚至就一期的计划而言,也大多都是新学期开学后,校长或者主任坐在办公室,翻翻文件,几个小时杜撰出来应付检查的东西。

2. 学校有发展目标吗?

设计意图:设计此问题时,我预想有可能有的学校没有长远规划,但我认为,一所学校持续发展,发展目标是必须有的,不然就如无头苍蝇,漫无目的的瞎忙。

从结果来看,学校没有发展目标,只是遵从上机教育机构的领导,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3. 学校怎样抓教师学习的?

设计意图:我认为不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还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它的希望和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希望和关键又在于学习。

走访答案:基本没有系统的组织教师学习,主要是上级组织集体学习,学校里基本没有组织学习,要求教师自己学习,但很少有教师做到,教师的对学习没有热情,只是用考试,查读书笔记的数量等考核要求教师学习,让教师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角度去学,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

4、学校最注重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想从学校管理、学校行为着手了解中小学校情况。

答案小结:学校重视抓考试成绩或者升学率,还有安全卫生。可以看出,学校最注重抓的大多是眼前的、外显性的、短期内显效的方面。

5、学校是用什么评价教师的?

设计意图:新一轮教育改革,其中最难改的就是教育评价问题,因为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设计这题的目的就在于了解我们学校现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答案小结:学校的评价还停留在简单的量化评分水准上,其内容的设定、方法的选择都是从便于操作,唯分定论的角度在进行。有的评价办法或者考核细则,看起来除了学生考分以外还有很多条条框框,但要真正拉开评价距离的却还是只有考分,因为其他各条几乎都是一样得分。

6、你们的校长最重视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着重想了解校长的工作重心和校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内容,也就说校长抓了什么,想抓什么.从而分析、评价我们校长队伍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新时代特征,大多还是采用的比较原始地管理办法,抓考分,抓应试,抓表面,抓安全,抓政绩,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没有多大改进。

7、你们校长担任什么学科教学?

设计意图:该题的目的在于调查校长们的任教情况,是不是能够身先士卒,是文科还是理科,试图从中得出校长们是偏重理性的多还是偏重浪漫的多。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担任学科教学,没有完全达到设计目标,校长只是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没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8、校长对教师们要求高吗?

设计意图:从此题了解校长的管理强度、力度和角色意识。

答案小结:跟以上答案差不多,校长只是关注成绩,要求教师抓学生的成绩,提高考分,而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

9、你满意你们校长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的前者意在调查校长的认可度,教师的认可度高,校长的人气就旺,只有人心所向,校长才有凝聚力,才会一呼百应。这样校长的方针、策略、意愿才会完全实现。反之,满意率低,就有可能被动应付,人心涣散。问题的后者目的在于看不满意的原因,看被调查者是否有意气用事,是否凭空捏造,是否理由充分。

答案小结:部分教师对校长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个人不满,管理理念不正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0、校长应该在哪些方面作调整?

设计意图:意在调查当今校长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建议、意见,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希望。

答案小结:跟上题的不满意原因相符,教师们认为校长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应对校长进行组织培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11、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多少?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调查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投入程度。

答案小结:从走访结论看,教师直接用于教学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平均每天在2—4小时之间。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的直接工作负荷不是很重,还有潜力可以利用和发掘。

12、怎样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设计意图:因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考分问题是我们想淡化但又不能有丝毫淡化的问题。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当今似乎还没有真正的答案。本题意在调查一线教师的看法。 走访答案:一般只做参考,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数不能决定学生智力、素质;全面发展;不排名次;学生考分好,社会评价高,但不等于学生能力;学生考试的真成绩我喜欢;不想看中;现在重要;高分并非能力,但希望学生考高分;努力的报酬;考试分数是对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的调查了解;学校看得很重;考试衡量教学,所以注重分数。

答案小结: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看重考试分数的,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依据,思想还是比较落后,分数高,学生的学习好。其次,学生的成绩也是教师考核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其实在现阶段下,由于现有形式的高考存在,量化评价制度的普遍运用,不重视考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13、学生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想通过本问题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

走访答案:在课堂内完成;课内;课堂上;当堂完成作业;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课内、课外都有;课内与课外结合2;每天;课内,家庭也有一点;课内外都有;按要求完成。 答案小结:学生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主要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仍然比较严重,老师更多是在为自己的考核得分着想,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学生的负担。

14、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有虚假吗?

设计意图:凭我的了解,中小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但到底有多严重,本题目的就在于得出确凿数据。

答案小结:综合走访的答案,大部分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学校会组织听课,但老师们基本上没有认真听课,只是走过场,然后把听课本填好。从中说明,教案、听课都有待改进管理。

15、学校在教学上最难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此题了解当今农村教育最难问题。

答案小结:主要问题集中在农村学校的课件制作、设备添置;评价与分数的冲突;新课程与农村经济相差太远;学生们的差异给教学带来困难;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较低;学生难教;新课程的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学社厌学;培养学生的智能。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既艰巨又复杂,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习要做调整,而且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更要思考更要学习更要调整。

16、家庭教育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当地家庭教育的现状。

答案小结: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不了解,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情况,在家中没有辅导学生的功课,几乎没有家长主动询问老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很落后,需要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

17、家长管学生的学习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情况。

答案小结:与上题的结果相同,家长基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每学期期末时问一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及班级排名情况,平时都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

18、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如何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教育的认可度,从中也可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认可。

答案小结:家长对学校工作都是不清楚,不了解,对学校的关注只是学生的成绩,没有考虑过对学校的认可度。

六、调研分析

家乡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平房改建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宋官疃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 家长对学生教育关注不够,思想落后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

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六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七 调查后的思考

结合调查报告我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使教育得以均衡发展。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上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这样乡镇学校、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篇5:山东小学民族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北,地处塞北边陲。北于内蒙古接壤,西临宁夏,是历史上汉族与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相融合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逐步成为陕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业重地,外来人口增长迅速,少数民族人口也迅速增加。截止20xx年我县约有少数民族1500人,期中回族约754人,蒙古族约468人,壮族约278人。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使得民族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靖边民族小学的发展上。

二、落实民族教育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和方针的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来思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

三、我县民族教育工作现状及特色

1、特设靖边县民族小学

寨山村位于我县城南2公里处,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这里逐步成为以回、蒙、壮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上学难问题,我县于20xx年将原寨山二小更名为靖边县民族小学,

开办了首个以民族教育为特色的城区县办小学。从20xx年至今已连续输送少数民族毕业生累计268人,其中,在校民族学生121人,为我县的民族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2、独特的校园民族文化建设

(1)、每学期开展民族文化周活动

民族小学每学期开展回族、蒙古族文化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学校专门采购民族文化用品、布置特色文化教室、安排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2)、特设民族语言选修课

民族小学专门聘请回、蒙族教师各二人,开设有民族语言选修课。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选修本民族的语言课程。

(3)、开设校内民族教育扶贫基金。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境贫困,上学困难。民族小学设有少数民族教育扶贫基金。迄今为止,先后扶助马帅、姬小霞、马鑫泉等25名贫困生。

四、我局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资金,从20xx年起,我县实施教育零收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

2、加大高中教育阶段民族学生助学金。

我局对县内两所高中的民族学生进行统计,结合两校助学金制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奖励比汉族学生高80%。

五、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民族教育资金匮乏

县委县政府虽然大力支持民族教育,但是在教学设施和设备方面有待改进,搞好民族教育任需大力投入。

2、教学场所、设备有限

我县民族小学是唯一一所民族教育特色小学,可是受到学校场地和设施的影响,教育教学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靖边县教育局 20xx年2月21日

篇6:山东小学民族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在春暖花开,杨絮纷飞的季节,我县小学语数骨干教师一行10人,踏上齐鲁之地,考察学习了山东省部分小学特色名校。从3月31日到4月3日,我们先后考察了山东师范附属小学及其齐鲁合作学校,莘县实验小学,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通过走访参观、校长介绍、深入课堂、听取讲座、直面交流等形式,了解山东特色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和高效课堂。在此,我代表考察团队将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汇报如下,希望能为我县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学校概况

山东师范附属小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6年, 112个教学班,学生近5000人。学校以“敢为人先 勇于创新”的精神,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逐步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学校先后建立了雅居园校区、齐鲁合作学校、卓雅〃大风车幼儿园等11所合作学校。山师附小帮助合作学校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培养优秀的任课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师生分享山师附小的优秀教育成果。“30+10”(后面将做具体介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该校的特色。 山东师范附属小学齐鲁合作学校。齐鲁学校是与山师附小合作的一所学校,现有29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学校秉承山师附小的办学理念,教师实行常态化交流。所有学科教案、学案、课后练习册,均由山师附小提供。“爱满齐鲁 幸福家园”为主题的人本管理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是该校的特色。

山东莘县实验小学。莘县实验小学为市级重点小学,隶属莘县教育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全国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先进单位”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排好队、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上好操、扫好地、做好人”是学校看得见的教育成果。阅读、写字培训模式和“两段渐进”与“先学后导 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该校的特色。

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德州跃华学校是由德州跃华集团投资兴建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宗旨。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是该校的特色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是该校的特色。

一、学校文化——特色名校的精神支柱

学校文化既包含学校的显性文化氛围,更包含学校办学理念,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舆论氛围、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等隐性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支柱。

(一)一个学校围绕一个主题

山东自古出名人,孔子、孟子、晏子、墨子都生于齐鲁之地,许多学校将古代教育家的某一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根,并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形成本学校的主题文化。如:山师附小提出的“敢为人先 勇于创新”源于孔、墨独创一派的精神。齐鲁学校提出的“爱满齐鲁 幸福家园”源自孔孟的“仁爱”思想。跃华学校提出的“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源自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二)让校园每个角落说话

学校处处是育人之地。楼道、楼梯、墙壁、走道、花园、画廊、报栏设计精巧、布臵精心、文化浓郁。有的学校在教校在教室内为学生准备了衣服挂钩,有的学校在班上鼓励学生种植花草,有的学校在教室外布臵班级口号、学生照片,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三)文化融入师生血液

文化不仅在墙上、纸上,更在学校的制度中,师生的言行中、血液中。走进山师附小,感受到师生人人争做“最好的自己”的进取状态。走进齐鲁学校,感受到“包容、开放、自信、向上”的齐鲁精神。走进莘县实验小学感受到师生“守规则,讲诚信,勇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团队打造——特色名校的关键支柱

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管理策略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支柱。

(一)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魂。我们发现这几所学校校长至少具备有三个共同的品质。

静得下心。校长是教育的行家,是学校发展的掌舵人。我们在考察过程中遇到的这几位校长,都喜欢蹲在学校,走进课堂,思考教学改革,思考学校发展。他们没有一句官话、套话,对教育和学校发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吃得了苦。不抱怨学校基础差、老师水平低、生源数量少。有改变学校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狠抓机遇、谋求学校跨越式发展。齐鲁学校在20xx年前是一所即将倒闭的学校,学生只有70多人。在竞争的洪流中勇于自我反省,自我调整,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和决心,果断舍弃高中部,使办学方向更明确。与山师附小形成合作学校,依托山师附小良好的声誉、优秀的师资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高效的管理模式,集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二者的优势,实现互补共赢,使办学品质得到较大提高。十余年后的今天,学校声誉远近闻名,学生达1000余名。此时,为保证人人享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学校又立足精品教育,大刀阔斧压缩招生规模,均衡中小学班级数。

抓得住本。工作上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以牺牲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换取成绩。我们刚进莘县实验小学时,感觉很失望,县城十分脏乱,校门十分简陋,校园内外的设施很不讲究。在学校呆了半天后,我们对这所学校的印象与初进校园时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50多位同行教师,没有一个不被老师、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成熟的课改经验以及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二)打造五个团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山东学校善于以团队引领学校的改革发展,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局面。

干部团队。山师附小强调干部队伍应树立六种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学习交流意识、活动发展意识、超前思考的意识、服务大局意识、优质高效意识。齐鲁合作学校强调中层执行力:坚持原则,讲清道理,讲究方法,注重沟通,融理于情。

专家团队。“校园专家”是学校骨干教师和领导所组成的团队。每一位“校园专家”都是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教育科研的先锋者,教学业务的导师。每个学校从制度层面对“校园专家”高看一眼,把外出培训、学习作为对“校园专家”的一种奖励方式。让“校园专家”有自我认同感,促进他们发挥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作用。

教师团队。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理念。强调“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师资培养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第一位的发展,就不会换来学生的发展。①关心教师生活,让学校对教师有吸引力。如:齐鲁学校以“爱满齐鲁 幸福家园”为主题开展关爱教师行动。为教师开辟免费停车场;办公室安装电脑,配备书柜,布臵照片墙;外聘教师与在职教师同工同酬等。②发扬民主,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定期召开教代会,听取教师建议,“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③ 发现典型,

让人人都有优秀的机会。读书好、课件好、体育好、音乐好、上课好等都是典型,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上光荣榜的可能。④寻找职业幸福,感受教育的快乐。莘县实验小学开展“看学生成长,感受职业幸福”活动。教师们从心灵深处认识到:学生发展了,自己就幸福了。

学生团队。①“减负”让每颗心都快乐。莘县实验小学提出六不:不体罚学生,不拖堂、不补课、不占课、不牵怒家长、晚上不布臵大量机械作业。②“课改”让每张嘴敢于质疑。“我认为、我补充、我发现……”已经成为山师附小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口头禅,学生感受到课堂因我而精彩。③“活动”让每张脸绽放笑容。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办各类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④“互助”让每个人健康成长。我们的课堂都是孩子们“各自为战”,这里的课堂中多是“分组学习,捆绑评价”,教师表扬的不只是个人,更多的是小组。学生互助互学,教师尽量轻松。

家长团队。打造一支理解、支持学校课改的家长队伍。部分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千名家长进学校”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开办网上信箱与家长网上交流。

三、教育活动——特色名校的基础支柱

(一)狠抓养成教育,力求一个“实”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1.贴近学生实际,确定日常行为规范

齐鲁学校在教室里悬挂的不是空洞的小学生手册,而是十个行为好习惯。(①说了就要做;②主动打招呼;③按规则办事;④天天锻炼身体;⑤用好每一分钱;⑥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件事;⑦不给别人添麻烦;⑧随时准备帮助别人;⑨绝不向困难低头;⑩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2.落实日常训练,让要求成为习惯

篇7:山东小学民族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新的发展阶段,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逐渐成为现实需要,也成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质量提升离不开科研支撑,内涵发展需要科研先导,为了解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现状,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科研事业进一步发展,“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现状做了一个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调查

科研事业的推动需要若干因素发挥作用,需要设置科研机构行使管理职能,需要科研载体进行运作展示,需要科研人员具体的科研实践,需要选择科研范围、确定科研领域。中等职业教育科研也是一样。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现状调查,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科研载体,三是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调查

建国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事业、人力资源(原“劳动”,下同。)行政部门管理技工教育与培训,各产业部门、行业企业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和管理,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但是,部分行业类中等职业学校仍与所在行业主管部门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历史使然,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性使然,中等职业教育科研也受其影响,在机构设置上以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为主,其他部门相关机构也有所涉及。为集中精力,我们此次调查主要以教育、人力资源两系统为主。

1. 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1)省级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我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山东省教育厅,下设三个教育科研部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皆是省教育厅直属单位。其中,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是专门负责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的机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科研。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要负责基础教育科研,兼及高等教育;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主要负责中小学教学研究,兼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研究。

我省省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为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该厅下设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又名“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研究室”),为其直属单位。该中心主要职责有:具体组织实施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负责考评员的资格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研究和咨询服务;依据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技术等级标准和考评条件,建立试题库;推动技能竞赛活动等。

(2)市级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与职能

表一:教育系统各市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一览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山东省17市中,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滨州市、菏泽市、日照市、泰安市、聊城市、枣庄市10市设有独立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临沂市、威海市、济宁市3市在普通教育教研室内设职业教育教研部门;淄博市职业教育科研与职工教育合为一体,由一个部门管理;德州市、东营市、莱芜市没有教科研机构,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由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有关科室兼管。

从目前各市赋予职业教育科研部门的职责来看,其主要工作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只有济南市既在普通教育教研室设职成教教学研究部门,又另设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进行职业教育综合研究、宏观研究。

从各市机构设置看,青岛市、济宁市、滨州市设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教研机构;淄博市、烟台市、潍坊市、临沂市、枣庄市、德州市、东营市、菏泽市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工作由该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管理,济南市、泰安市、日照市、聊城市、莱芜市教研工作由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处)或相关科室管兼管,威海市设“威海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管理全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科研教研工作。

从各市对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科研机构职能的表述看,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侧重于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学研究。

2.其他部门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除了上述两个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之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团体中也有一些机构的职能会以不同方式延申到中等职业教育科研领域。

省市县各级共青团组织、残联组织、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组织等,会因为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女性、残疾人、青少年而从不同角度研究中等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科研载体调查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xx年6月第5版)这样解释“载体”一词:①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②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需要借助语言文字作媒介来表达,也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呈现,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学研究经验的积累,科学研究的载体主要分成了三类: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项目课题,前二者借助大众传媒,项目课题为科学研究所独有。我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有这样三类,试分而述之。

1.平面媒体——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载体之一

通过单一的视觉、单一的维度传递信息,以纸张为载体发布新闻或者资讯的媒体,称作平面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图书等,它们也是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

(1)报纸

《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教育社主办,综合类教育专业报纸,内设职成教专版,有“新闻报道”“教育教学”“人物风采”栏目,职成教科研涉及较少,仅有部分国家和全省职成教科研新闻及最新理论成果的报道。

(2)期刊

期刊是呈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载体,既有时效性,覆盖面又较广,且方便保存和阅读。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成果在国家级、省市级多种期刊均有发表。我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期刊多种,有代表性的主要是《现代教育》《现代企业教育》《学习与创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现代教育》

国家正式连续出版物。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半月刊,上半月为“招生与考试”版,下半月为“教育与教学”版。《现代教育》(教育与教学版)为全省唯一面向职业教育领域的刊物,配合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传播先进经验,探讨理论与实践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宣传职业教育的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刊发了大量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和新闻报道。设“东岳论坛”“专题”“职教风采录”“管理纵横”“教育天地”“教学研究”“学科课堂”“教坛集萃”等常规栏目,年刊发稿件500篇左右。是“山东省优秀期刊”“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学习与创业》

山东省内部出版物。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主办,主要面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设“特别话题”“学会学习”“专业点评”“考试直通车”“创业论坛”“金手指路”“青青校园”等栏目,刊发中等职业学校学法指导、德育教育叙事、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类研究论文和文学类作品。

《现代企业教育》

国家正式连续出版物。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主办,半月刊 ,是中国企业教育研究会培训权威指导性刊物,中国成人教育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现代企业教育》主要研究、宣传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设“职教平台”“科技探讨”“经营管理”“现代教育”“企业文化”“企业培训”“工程论坛”等栏目,刊发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农业、物流、管理、建筑工程等多类型论文,是一本由经济部门主办的教育类期刊,有部分论文属中等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范围。

《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

山东省内部出版物。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山东省技能人才开发协会联合主办,季刊。主要面向全省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和社会培训鉴定机构宣传有关法规政策,推广和交流工作经验,探讨教学方法,研究鉴定考核模式,传递信息,报道全省企业、各类教育培训与鉴定机构的工作情况及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培训鉴定方法和管理经验等。开设的栏目主要有:“教育培训视窗”“企业培训经纬”“技校园地”“鉴定考核在线”“网络时代”“探索与实践”“职业广场”“技能沙龙”“学海教海探航”“特色学校专栏”“异域热线传真”“齐鲁之星采风”等。《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是人力资源部门主办的期刊,刊发的教育教学论文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领域——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的成果。

篇8:全县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全县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3月25日至4月6日,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虹任组长,带领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组成视察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视察调研。视察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全县2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宿舍、餐厅、活动场所和学校各部室,实地调查了解了学校管理和各项设施建设情况。发放XX多份调查问卷,广泛征集了各界人士对全县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在化子坪、砖窑湾、招安三个乡镇和县高级中学召开有乡镇和教育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还邀请我县教育工作方面资深老领导、老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加快我县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门座谈汇报会,听取了县教育局局长王建军代表县政府作的工作汇报。高树杰主任对这次视察调研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参加了视察组在县城学校的视察调研活动,参加了县高级中学和资深老领导、老专家座谈会,以及县政府的专题工作汇报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视察调研,县政府和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政府副县长霍爱英和教育局局长王建军全程陪同了视察调研活动,并现场解决了一些具体事项和问题。所到学校和单位都能积极配合视察调研工作。这次视察调研,关注热点问题,深入工作实际,在全县上下引起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育人环境优良化建设,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顺利通过省级“双高普九”评估验收,XX年以来,县教育局先后荣获省级、市级、县级各类奖项34个 ,全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初步体现。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将教育工作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检查督导,提高了各级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创新、突出精细化管理、狠抓内涵提高,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全县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县政府在地方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下大力气狠抓校舍和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了高级中学新建工程,学校规划建设、功能配置达到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标准。建成了县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基础。将全县23所初级中学和小学后勤服务设施列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餐厅、灶房、供暖、住宿、办公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学校后勤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按照“双高普九”工作要求,对学校“四楼”、围墙、操场、厕所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校园硬件建设基本都能达到标准化要求。新建和完善了各类实验室,逐项更新教学仪器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实施了安塞县教育信息城域建设网络工程,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开通了校园网,信息网络教育覆盖全县各乡镇,实现了县内通、校校通、班班通。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按照“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要求和“小学打基础、初中抓巩固、高中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加强常规管理、注重提高教科研水平、注重提升管理绩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我县初中“三合一”考试一直位列全市前列;XX年起,高职(大专)上线突破千人大关;XX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XX年的5倍。

(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按照“缩短战线、扩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基本形成了“中学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社区集中”的办学格局。有效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采取独立办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办法,部分乡镇办起了公立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一系列学校激励竞争机制和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校长和教师责、权、利相统一,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创新管理取得了新的突破。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以建设全省基础设施教育改革实验县为目标,加强现代化教育资源运用和转化,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围绕“小学愉快教育、中学创新教育、高中研究学习教育”三大教改实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一些课题已经通过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认定,目前,全县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验课题。

(五)教师素质普遍提升。健全和完善了师德师风各项建设制度和考评机制,开展了以“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多项主题实践活动,广大教师良好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赖。组织开展教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得到加强;大力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学历进修,教师业务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全力实施“3151”工程,全县各级骨干教师网络基本形成。每年教师节,通过奖励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校长、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突出“优教、减负、保质”目标,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各类优秀学校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四进课堂”、经典诵读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山东潍坊、广东增城、西安市新城区的一些名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名优教师支教、校长论坛、县内校际带课题互访研讨等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安装了监控设备,招聘了校警,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的成长环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稳步实施中小学生“蛋奶工程”,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客观的讲安塞教育的发展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安塞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从深入全县各级学校实地调研、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了解掌握到的情况,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看,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城幼儿园、小学校舍建设,高中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虽然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均衡配置,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区小学校舍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县第一小学35个教学班学生平均人数超过80人,最大的达到86人,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小学生班额应在45人至50人之间的国家标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县城只有1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班均幼儿50人以上,在校幼儿达到1100人,尽管如此,公办幼儿园入园人数仅占城区学前儿童的30.8%;县城11家私立幼儿园办学场地狭小,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大多达不到办学要求;化子坪、建华、沿河湾、招安、砖窑湾五个未撤初中的大镇没有公办幼儿园;基层私立幼儿园办学设施和条件更差。

二是高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XX年至XX年,我县高职(大专)上线都突破了千人大关,但是一本上线不足20人,二本上线虽然接近200人,主要得益于这两年外返考生人数的大量增加,高级中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形成很大反差。当前我县教育最大问题就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心不足,因为不信任,造成优秀生源流失,也造成高中教育质量滑坡,导致目前质量低、生源差的恶性循环。

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差。“双高普九”期间,县政府将原来真武洞中学的校舍和场地全部划归职教中心,新建了综合实训楼。职教中心的教学设施和配置相对较好,但是因为缺乏专业老师、没有形成特色专业,我县职业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办学不灵活,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没有形成。

四是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按照当前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大部分学校只能满足学校的基本需求,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正常运转都难以维系。高级中学和安塞县初级中学水电暖等费用大,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五是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我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达到编制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每个学校都达不到规定的编制要求。按照县政府工作规划,今年下半年我县将全面实现幼儿免费教育,这样,县城和一些乡镇缺的不仅是幼儿园,更缺幼儿教师。私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的需要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有的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还有的需要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这些问题虽然凸显于教育领域,如果不尽快着手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快速发展,进而制约着全县建设科学发展先进县和“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教育是国家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优先发展,必须先在思想,先在行动,先在机制。县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领导力量、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向教育倾斜,切实夯实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一是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要优先考虑教育。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制度和措施,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财政投入优先考虑教育。财政支出要始终向教育倾斜,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拨付优先考虑教育,经济发展、城建、国土、物价等部门和乡镇要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支持教育发展。三是制定人才激励政策优先考虑教育。把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列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向教师倾斜,提高人员工资优先考虑教师,出台和落实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奖励制度,人员配置教育最好,教师职业人人羡慕。四是年度工作安排优先考虑教育。要将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全县的“民生工程”优先安排,县、乡两级政府每年都要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学校制度,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五是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力度。要加大对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工作的经验、事迹以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宣传,积极倡导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时代风尚。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教育发展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强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力争到“xx”末,使我县教育在总体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建成教育强县。

(二)切实加大校舍规划建设力度

当前,解决重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按照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xx”末县城人口将达到7万人以上,以此测算,到XX年,城区在校小学生人数将达到9000人、幼儿将达到5500人。根据生源预测,我县城区小学和幼儿园分别达到5所左右,且新建小学规模在XX人左右、幼儿园在600人左右,才能基本满足小学生(幼儿)正常入学(入园)。县政府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设校,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是配合县第一小学,县幼儿园更名为县第一幼儿园;二是配合县第二小学布局,在马家沟小区规划建设县第二幼儿园;三是城东区规划在建的小学、幼儿园,命名为县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四是现真武洞镇小学更名为县第四小学,改建原真武洞镇小学为县第四幼儿园;五是根据县城人口居住分布情况,逐步规划建设县第五小学、第五幼儿园。这样,县城将形成五所小学和五所幼儿园的配置格局,学校布局结构将更加合理。县政府在县城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落实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力争通过2到3年时间,让县城每一名儿童和少年都有学上,都能享受基本均等的教育资源。要通过加快实施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逐步淘汰或取缔设施环境差的私立幼儿园。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快解决化子坪、建华、沿河湾、招安、砖窑湾5个重点镇幼儿园规划建设选址征地难问题,力争使这5所幼儿园今年建成,明年投用。县政府实施县城和重点镇综合开发,要优先配置和安排公共教育设施。全县推进示范社区、中心社区、重点村建设过程中,要一并做好幼儿园的规划建设。

(三)千方百计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高中阶段教育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中教育,不仅能留住我县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的优秀生源,而且将给更多的家庭节省大量的物力、财力、精力;办好高中教育,就是在为更多的家庭谋利益,也是当前我县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办好高中教育,质量是关键。视察调研组在高级中学召开座谈会后,学校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措施。希望高级中学以此次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为契机,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教育质量这个核心上,认真研究除生源以外,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对班主任和授课教师考核制度,考核要与岗位聘用、福利待遇挂钩,形成“能上能下”、“能者上,庸者让”和“优质优酬”的学校用人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入手,分类推进,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全面优化育人环境。针对我县高中教育的实际,县政府要出台引进高中优秀教师政策,不惜重金高薪招聘高级中学学科把关教师,以优质的师资力量,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要制定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通过重奖高考成绩突出教师,激发教师队伍竞争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高考成绩优秀学生奖励政策和高中招生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性奖励激励措施,增加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任度和关注度,引导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到高级中学就读。设置高中招生分数线,限制和引导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到职教中心去学一技之长。要把高级中学水、电、暖等一些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县教育局要制定高级中学考核评价机制,指导高级中学健全和完善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全力提升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必须充分认识办好职业教育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优化高级中学生源、提高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县职教中心要抓住就业导向是办好职业教育的这一关键,设立家政、驾驶、汽修等就业面广、群众易接受的职教专业,让一部分初、高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学习技术和本领,提前就业。要突出抓好围绕工业园区直接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订单培养,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注重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县政府要明确职教中心管理主体,加强对职教中心的领导,打破相关部门各自为战的体制弊端,把劳务外输人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等各类培训统一纳入职教中心集中培训,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要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要真诚关心教师特别是基层一线教师,对符合条件的教师,优先安排投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生活质量,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基层教师队伍的关键。要按照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要求和希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严把教师入口、出口关,制定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到基层、到安塞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全县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尽快出台学前幼儿教师的引进转化培训措施,解决当前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为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提前做好教师储备。要对私立幼儿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促进私立幼儿园规范化建设。

(六)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教育质量的差距,教育质量的差距主要是学校管理的差距,要紧紧抓住办学质量这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切实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学校的考评机制,考评一要体现公平性,二要突出竞争性。要按照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能力一流、具有创新意识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长的培养、选聘、流动和奖励机制,实行学校教育质量校长负责制,调动校长队伍工作积极性,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完备的学校、教师、学生管理体系,狠抓“三风”建设,做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实施规范化、过程常态化,保证教育教学程序高效有序运转。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强对学生宿舍、餐厅的管理。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采取得力措施,严厉打击为中小学生上网提供便利、在学校门口摆摊设点等行为,给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方净土。

(七)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宿舍文化、班级文化以及全校性的阳光体育、诵读经典、民间艺术“四进课堂”等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我县的腰鼓、剪纸、民歌、农民画“四大民间艺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打造独具安塞特色的民间艺术“四进课堂”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篇9: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xxxx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安排,3月29日至4月2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费晗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代表,深入xxxx等教育教学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教育工作现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夯实教育基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其中教师进修校1所,普通高中5所,中职学校3所,单设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纯小学38所,公办幼儿园3所,较大规模民办学校2所,拥有民办学前教育办学点72个。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高中3所,示范初中1所,示范小学3所。在校学生80000余人,其中高阶段11000余人,初中25000余人,小学4余人,在园幼儿12000余人,在职教师4800人,其中中学教师1105人,小学教师3497人,幼儿教师198人,形成了以义务教育为主体,以高中教育为侧重,以学前教育为铺垫,以成人教育为补充的普、职协调,公办、民办互补的大教育格局,全县教育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狠抓机遇争投入,教育硬件建设成绩斐然

县政府及县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争取港澳援建项目,打造了xxxx中学和龙蚕小学,使两校的环境更为优美,教育教学条件更加完善,成为学生读书的好去处。利用灾后D级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师周转房建设,厕所改造、食堂新(改扩)建,校园维修改造,校安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全县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按国家标准重点打造了实验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和东城幼儿园。大力实施“数字提升工程”,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教育城域网为依托的教育系统网上办公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考考生身份验证系统正式运行,以电子白板为标志的数字化教室覆盖率达50%。持续加大资金和项目的投入,全面实施校园环境治理,坚持不懈地打造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功能的上档升级,“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二)教改课改力度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县于在全县推行高效课堂建设,坚持“行政主推,校长主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色主线”的推进机制。目前共打造课改基地校30所,课改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杨家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和学生自主管理搞得有声有色,四年多来,通过对课改试验班级的跟踪考核和随机抽样调查,课改班级的教学成绩均有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课改对优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 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了外界对我县教育的关注和肯定。底和初,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先后在我县召开全市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和推进会,全市教育同行深入到课改学校和班级,零距离了解和感受,作出了充分的肯定。月,我县“区域构建234高效课堂研究”课题获省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教所将其列入全省现场推广的四个项目之一,定于今年10月24日在我县举行全省推广活动。随着教改课改的深入,全县完善了中小学招生政策,采取签订责任书,控制大班额,规范招生秩序,优化高中招生政策,考核优生留存率等多项措施吸引优生,稳住中等生,提升巩固率。组织召开“强管理,重过程,提质量”大讨论征求教学质量提升意见,暑期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对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差的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教师进行提升培训,不定期检查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的听课笔记。通过教改课改和相关措施的施行,年高考我县本科上线811人,成为我县高考历史上第三次超过800人的好成绩。全市摸拟高考,我县名列全市第二。

(三)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学生资助金优惠政策全面到位

为确保食品安全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县教育主管部门与各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鼓励 学校实行食堂供餐自主经营模式,为各校解决了人员和经费,配备工勤人员119名,落实了每人每年10000元的工资补助,县财政落实了营养餐计划办公经费,运行保障经费共235万元。20全县春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含教学点)共105所,其中食堂供餐学校49所,“蛋奶加餐”校点56个,享受学生34260人。

为管理落实好有关补助资金,确保补助金真正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采取了学生、班级、学校“三级评审”制度,同时征求学生所在社区或村上意见,最终交由学生资助中心终审备案。近年来一是免除了学前教育阶段孤残儿童和特困家庭儿童的保教费。二是中职生的国家助学金受助覆盖率达22%,额度为每人每年1500元,同时为中职生全部免除学费。三是普高方面的国家助学金,受助覆盖率已达28%,每生每年的受助额度为1500元。四是义务教育阶段住校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达到住校生的60%以上,住校困难生每年享受的补助金标准初中生达1200元,小学生达1000元。为有效杜绝截留、挪用、违规分解资助金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将资助金的发放作为学校财务内部审计的重点,确保了各种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倾向。表现在一方面农村教育“萎缩”,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教育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城市教育急剧“膨胀”,现有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加之教学设备差,教学质量远低于城市学校。

2、高中教育滞后。一是投入不足。少有国家项目支持,单位自身发展,高中学校普遍存在校舍陈旧、设施设备老化问题。二是经费缺乏,运转困难。既限制学校收费,又要学校自行承担30%的教师绩效工资,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负债运行现象。高中教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3、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一是认识偏见导致职教招生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性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思想,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读,职教招生难。二是教学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学习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教学效果差。三是现有职中都远离城区,交通不便 ,学生上学难,家长管理难。

三、工作建议

教育承载着全县人民的追求与梦想。县人民政府要以更为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xxxx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要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合并公办的小学、初中校,逐步撤并村级教学点,减少工勤管理人员,充实教学力量,空出的校舍用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合理调配农村学校师资,逐步解决教非所专的问题;规范教师借调程序和手续,减少农村教师“流失”问题。三是加快发展城市教育,顺应城镇化潮流,满足社会对城市教育的需求。

2、加强高中教育,培养更多人才。高中是人才的熔炉,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期,要重视和加强高中教育,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校舍建设改造,更新配齐教学设备,夯实教学基础。逐步降低教师绩效工资学校自筹比例,让学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而不是“找钱上”。切实兑现高考奖励政策,让老师教有所获,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现实需求。职业中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将济渡职工、巨龙职工撤并在县城(实验中学旧址)设立县职教中心,推进职业教育。县财政要加大对职教的投入,购置配齐必备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职教中心要依托工业园区建立实训基地,做到学实结合,提高职教水平,方便学生就业。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要强化师德教育、教育广大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授课,把年轻教师送入专业学校深造,努力提高教学、导学水平;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个老教师带一个新教师,实行一带一,快速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奖励机制,对小学、初中毕业班设置具体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范畴。完成目标任务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学校和教师实行重奖,资金来源在教育附加费中列支,由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考评,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xxxx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10:党员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党员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近期,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阶段下对党员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对农村发展党员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研活动,xxxx镇组织部门采取了座谈、走访等方法,深入基层组织进行了调研,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作了梳理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党员及党员教育中的做法

(一)严把入口,疏通出口,保持组织的纯洁性

一是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切实保证党员质量。严格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要求,坚持和把握好党员标准,认真执行发展党员手续和程序,切实把握好“入口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做到了“三严一加强”:严把比例。严格按照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之间的比例原则发展党员。严把关口,不仅把住政审关、考察关,而且把好复查审批关。同时坚持“六不发展”原则,严格纪律。对违反《党章》而被吸收入党的,或不按《党章》规定履行入党手续的,不予承认,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均衡发展,适度增长”的原则,切实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狠抓薄弱环节。重点发展高中(中专)以上文化青年、妇女生产一线的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年龄、性别和一线党员的比例。同时,发展党员与村级班子建设相结合。重点抓好村后备干部储备和村党员队伍老化的村,解决村支部班子后继乏人问题,加强支部对村委会工作的领导。

三是认真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全镇共培养156名入党积极分子,每村入党积极分子不低于5名。我们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推行党群团共建责任,使推荐优秀工人、退伍军人、团员、妇女等为发展对象真正成为发展工作的主渠道。三年来,全镇46个党支部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6名;新发展党员115名,其中,农民党员73名,在职干部党员18名,女性24人,占总数的20%,30岁以下35人,占总数的32%,中专、高中文化48人,占总数的42%.在行业分布和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各支部没有连续二年不发展党员、不按程序履行手续、预备党员多年没有转正的情况,没有不符合入党条件人员拉入党内的现象。同时,积极疏通“出口”,根据党章和《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结合党员队伍实际,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标准,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不合格党员及时给予组织处理,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

(二)创新新形式、抓好载体,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和培训

一是丰富教育和培训内容。首先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使基层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当前党内存在的四大危险,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其次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自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群众上来;还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牢记宗旨意识,主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坚持分层教育培训,针对基层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分层次、分类别展开教育培训,确定不同类型群体教育培训的侧重点,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够真正立足岗位、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真正了解群众需求,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见,坚持多渠道教育培训,把利用基层党员教育基地、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巡回宣讲教育、外出学习考察等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使服务群众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根植于党员干部思想深处,最终转化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抓好载体创新。以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评选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在农村、机关、学校、企业等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评选活动,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促使基层组织提高认识、加强服务、探索方法,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在基层各行各业中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实行公开承诺,引导广大党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承诺内容台账管理机制、督导检查及考评机制、确保承诺事项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三)建立外建党支部,抓好流动党员管理

xxxx镇人多地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薄弱,落户企业少,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多,但短期外出多,流动性大。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群体的管理,我镇建立了流动党员外建党支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让每一位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在务工地有“家”可依,能够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开展党员学习日活动。xxxx镇先后创建了“十堰”、“天津”、“广州”、“北京”等流动党员外建党支部,通过外建党支部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流动党员有了归属,更安心地在外地务工,树立了我镇外出务工品牌,还在招商引资、服务家乡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坚持从严管理党员干部,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加强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必须从严管理党员领导干部。我镇积极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理论务虚、学习交流等制度,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作广大群众的表率。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党员干部的各项措施,建立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失职问责等制度,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使其不敢懈怠、不敢专权、不敢失责。以联系和服务群众为重点,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建立工作联系点,结对联系困难群众,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等制度,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同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火墙。对不合格党员严肃进行处理,切实加强教育,近三年来共处置各类不合格党员10人,其中限期改正4人,批评教育6人,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科学指导、强化督查,加强党员活动日活动,搞好“一区一制”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科学指导党员活动日活动开展。我镇把每月4日定为活动辅导日,对包村党员干部进行辅导,进行必要的培训。每月5号党员活动日,督促包村党员干部到村参加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法进行科学指导,把活动材料印发到每个支部,使活动有安排、有内容、有方法、有步骤、有记录,确保活动实效。活动日结束后,镇党委听取本月活动情况汇报,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具体解决方法和措施,确定下月活动日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与此同时,为适应新形势、新阶段下对党员的新要求,我镇还不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更注重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努力把全镇党员培养成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法、新策、新技术、个个掌握”的新型党员干部,对推进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强化督查,认真搞好“一区一制”主题实践活动。将“一区一制”与民生改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高速路推进等深度融合,突出行业特色、岗位特点、各村特征,搞好事项承诺和设岗定责,并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分类指导,实施跟踪问效,确保组织全覆盖、党员全参与、效果大提升。

二、发展党员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问题及难点

1、部分村支部不同阶段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有“近亲繁殖”现象。出于为了在换届中巩固自己地位的私心考虑,部分村支书为了在不同阶段优先发展自己的近亲属或家族成员,而排斥或压制非家族或亲属的优秀人员。

2、后备优秀人才严重不足。如今城市化步伐加快,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及农村年轻人员绝大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

3、个别村支部不重视发展对象的培养。连续2年不发展党员的村支部都是因为不重视或是因为平时不注意培养,导致有的优秀人才对党的认识不够,入党积极性不高。

4、农村与单位不平衡。以上几种原因,是农村支部发展党员中遇到的问题,而单位支部中职工入党积极性高,却因数额限制,有个别单位优秀人员培养两三年还不能发展。

(二)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1、有的支部教育培训的场地不具备,一部分村村部与学校和在一起,场地狭小或简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缺乏适合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教材,农村在家党员多数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学文件、看报纸、看电教片对一些年龄大的党员不适合。

3、缺乏有知识有水平的教育培训辅导员,农村党员一般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教育培训,对相当一部分村主要干部限于自身文化程度、水平能力等因素,在教育培训上往往力不从心。

4、培训方式多采用集中学习,方式过于单一。

(三)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大,去向难掌握。外出务工党员绝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从事装修、建筑等行业较多,流入地不固定,短期外出多,今年在这,明年去那儿,常年固定一个地方的不多,个别党员本人也没有外出向党组织报告联系的意愿。

2、流入地党组织难建立。外出流动党员居住分散,相距较远,距离较近,党员又比较集中的地方较少,加之从事行业不同,打零工较多,流动性大,还由于受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活动时间、场所等诸多因素制约,外建党组织工作开展遇到许多困难。

3、认识不到位,管理上不去。个别村支部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认识上不去,加上部分外出党员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双向互动沟通少,存在彼此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现象。

(四)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普遍存在怕得罪人,面对面评议、批评难以进行。

2、出于对本支部形象等因素考虑。内部批评教育多,向上报告处理少,担心上报会影响支部形象,给本支部抹黑。

3、处置标准过于宽泛,难以把握。已经出台的标准伸缩空间较大,适用的对象较多,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4、处置的方式单一。仅用民主评议一种方式评议,结果难以真实反映事实情况,有走过场、流于形式现象。

(五)党员活动日及“一区一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党员居住分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意识浓,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

2、学习形式单一。个别支部在组织活动中采用集中学习方式,难以调动积极性。

3、共产党员责任岗,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党员素质能力达不到岗位所需条件,因人设岗,但一部分党员无明显特长,无力承担岗位职责。

三、下步工作中的建议

1、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后备党员的培养。要求各村把年轻、有文化、素质高,有一定带动能力的退伍军人、返乡务工人员、离校学生、干部职工等人员作为党员重点培养和发展对象着力进行培养,从而解决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2、努力解决好保障问题。一是要着力解决好支部教育培训场地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公条件,建好教育平台;二是要积极解决好培训教材的问题,以更浅显通俗、更生动有趣的教材内容,为广大党员教育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教材保障;三是要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辅导员的培养,致力提高辅导员的各项综合素质,为党员的教育培训提供好人才保障。

3、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探索。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工作场所不稳定的特点,在外建支部的同时,为分散的流动党员办理异地监督管理卡,委托务工所在地党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并敦促其参加党员活动日活动,待务工返乡后将监督卡反馈到我镇所在支部,保证党员管理不留空白。通过“为驻地做贡献,为家乡添光彩”活动的开展,实现异地组织和本地组织管理的互动,促使流动党员综合素质提高,更好调动广大党员参政议政,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助力于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4、提高认识,消除顾虑,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充分认识到组织纯洁是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的基础,一定要消除处理不合格党员的思想顾虑,杜绝在党员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防止“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严肃处理,严格教育,加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党员,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才能纯洁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认真开展好党员活动日及“一区一制”主题活动。一是要认真开展好党员活动日活动,结合地方实际,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参与政治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高度重视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使每个党员手里有任务,肩上有担子,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地方发展。二是要深入开展好“一区一制”主题实践活动。合理划分共产党员责任区,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选岗、以岗定责和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设置好党员岗位,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党组织公开承诺制,实现科学定诺、公开示诺、扎实践诺、民主评诺,并建立承诺台账管理机制,督导检查及考评奖励机制,确保承诺事项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好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篇11:乡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完成“两基”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为了了解我镇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本文以调查走访的形式,对我镇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官渡镇基本情况

官渡镇位于浏阳东区的中部,浏阳河主干流大溪河中游地域,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辖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东连张坊,西接沿溪,南倚永和、七宝山、北邻达浒。由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浏东重镇”之称。

官渡镇现有7所中小学,其中包括一所初级中学即位于南岳社区的官渡中学,两所完小即位于竹山社区的官渡中心完小、位于观音塘村的启明完小,四个一至六年级教学点,分别为位于南岳社区的南岳小学、位于兵和村的兵和小学、位于田郊村田郊小学和位于云山村的桥港小学,共有中小学生2300余人。

二、近年来官渡镇教育强镇的.一些措施以及收到的成效

(一)多元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在官渡镇教育工作会议上,当地知名企业家纷纷表态,采取“一帮一”、“二帮一”的形式,共同投资改善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得知,建于1987年的南岳小学,在维修前是一所破烂不堪得学校,学校外墙十分破烂,屋顶、天沟漏水严重,教室墙壁脏乱,墙裙脱落,砖石裸露,电路老化,学生用的课桌还是七十年代的双人桌,操场泥沙遍地,教师午间休息只能打地铺,晚间备课无电。学校整体设施情况列为全市学校倒数第二。7月,在南岳党支部书记冯绪斌的发动下,通过社会各界的热心捐助对南岳小学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的南岳小学墙壁洁白,门窗课桌崭新,操场平整,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田郊学校征地重建已耗资17.6万元,征地30余亩,现在已完成三通一平建设,学校建设已正式启动,当地知名花炮企业家黄光明亲自担任学校筹建委员会主任,并捐款10万元,还与学校校长、村支书记一起到浏阳城区学校进行考察,准备捐资为田郊学校装备学生电脑室;启明完小村部已划归学校作教辅用房,并征地1.8亩,完善操场建设;云山学校改造正在进行。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到目前为止,全镇具备合格学历并有教师资格证的在编教师共151人,这些教师是统一由浏阳市教育局进行公开招聘,并经过了一系列考试选拔分配而来的,教师学历水平大部分为专科及以上,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我镇今年争取了12名全日制本科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并建立健全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篇12: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县委县政府很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县把向每个农民发放一份宣传手册列为全县法治创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也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市每年的法治创建工作检查,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第一季度检查内容。各部门各单位也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部门整体工作之中。但在乡镇普法中,却普遍感觉到存在乡镇工作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认为法制宣传费时、费事又难见经济效益的 “软任务”,因此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甚至把普法和“减负”对立起来,认为组织农民学法是增加农民负担,而忽视了普法对依法治理、依法“减负”的作用。所以抓普法宣传的积极性不高,普法依法治理上投入的力量十分有限,大大影响了农村普法教育深入进行。

2、宣传的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注重工作创新,忽视好的工作方法的继承;注重重点对象的普法,轻视社会公众的普法;普法过程中注重引导公众学法,忽视引导公众用法。

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目前,每一项事关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局性规划、阶段性意见以及重大任务的落实,都由县依法治县办、宣传部、司法局“三驾马车”联合部署推进。到乡镇这一级一般只有一个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具体分管这项工作,具体工作人员是一至两名身兼多项工作的司法所人员,如此宏大的一项社会工作与如此少的工作人员和办事机构是极为不相适应的,是难以把这项工作扎实推进的。

4、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五五普法规划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目前,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都能通过多种形式很好的开展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但存在着企业忙于赚取经济效益,农民无法集中等问题,使得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法更深入的进行。

二、想法和建议

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内容较丰富,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1、要创新普法理念,使普法成为公众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推动普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发展。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让公民认识到学法、守法、用法、守法是必须所在。在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方面,树立和强调培养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律意识的理念,既强调公民的义务,也强调公民的权利;既强调执法人员的权力,也强调执法人员的责任。在推进依法治理方面,要树立双向规范理念,既强调公民遵纪守法,规范民众行为,更强调各级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要树立观念和行为相统一的理念,既强调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更强调提高公民将法律意识转化为正确运用法律的综合能力。

正确处理重点对象普法与全体公民普法的关系。抓住要点,推动一般,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确定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等作为“五五” 普法的重点对象,是为了通过抓重点对象的普法,促进全民普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确定重点对象,有利于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实行分类指导,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好经验好做法,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学法用法风尚的形成。在抓重点对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全民普法。要在工作力度、资源调配和指导监督等方面,始终坚持二者兼顾,做到点面结合,全面推进。

2、丰富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方法科学,符合实际,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在坚持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要结合新的形势,充分考虑人们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思想水平、价值观念更新变化等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普法工作的方法,创新活动载体,改善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要根据不同的普法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寓教于乐是向大众传播法律的很好途经之一,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从而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地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农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来进行普法,如把法律知识融入扑克、快板、歌曲之中,通过文艺活动这个载体宣传法律。在机关,要建立固定的法制宣传橱窗,定期刊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内容和案例。在学校,除了上好法制课以外,还应通过集体签名、模拟实践等做法,让学生多渠道接受法制教育。要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和各种纪念日、节假日,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建立“法律六进”活动长效机制。此外,针对重点对象以外的广大公众,我们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宣传方式等。

3、要创新普法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保障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在乡镇司法所人员少,普法面广量大的情况下,我镇66个行政村(居),结成一对一的对口法律服务帮扶对子,并100%签订了帮扶协议。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每季度为村(居)法制学校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举办法律咨询,解答群众疑难法律问题,代为培训法制宣传骨干。在结队帮扶的作用下,各乡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村民的学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得以健康发展。

我镇充分利用法制宣传四级责任传导网络,以及社会保险员、邮递员、水电抄表员等五支法律志愿者队伍,六支法制宣传小分队等参与到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中来,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加强检查指导制度,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条块结合,整体推进。

4、努力探索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是深化普法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把法治合格县创建活动作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稳妥地扎实推进。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诚信守法企业”等基层依法创建工作

三、建议。

1、司法所的管理体制理顺。司法所的管理体制不理顺,给司法局的很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希望能对司法所实行垂管。

2、恢复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的特岗津贴。工资改革取消了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的特岗津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乡镇司法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思维创新为前提,以实践创新为基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把握切入点、增强针对性、立足多元化上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

篇13:全县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领导指示精神,清丰县教育局于4月20——28日组织力量对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全县10所中小学、8所乡镇中心校,6所县直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广泛征集了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对全县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建议。所到学校和单位都能积极配合视察调研工作。这次视察调研,关注热点问题,深入工作实际,在全县上下引起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育人环境优良化建设,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XX年以来,县教育局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类奖项34个 ,全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初步体现。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中之中,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将教育工作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检查督导,提高了各级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创新、突出精细化管理、狠抓内涵提高,促进了全县教育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全县教育快速发展。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顺利实施。2015年,总投资1.2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41个。投资4700万元,在城区建成投用县诚睦路小学、县第一初级中学实验综合楼、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学楼等项目。投资4158万元,建成投用农村中小学校项目17个。投资2281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18个。投资1095万元,建设六塔乡中心幼儿园、巩营乡中心幼儿园、柳格镇东赵店幼儿园等3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标准化学校31所,全县标准化学校达到XX5所。创建花园式学校25所,提升36所。投资260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绿化美化,有力配合了全国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县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按照“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要求和“小学打基础、初中抓巩固、高中求突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全面落实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并行的指导思想,努力搭建教学比武平台,促进全县教育质量均衡提升。创新评价机制,大力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县一高录取分数,为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证。举行全县中小学一至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初中采用标准考场和网上阅卷系统,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近几年,我县中小学考试、竞赛一直位列全市前列,先后荣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宣传十佳县、省基础教育先进县、省家庭教育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按照“缩短战线、扩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科学调整

学校布局,采取独立办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办法,各乡镇办起了公立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一系列学校激励机制和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学校创新管理取得突破。每年制定一个主题,狠抓落实,内涵发展年、教育创新年、依法治教年、规范管理年,有力地提高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发展、创新水平。持续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县一实小的“三核三层”课堂教学、六塔乡中心校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等XX个新模式不断涌现,仙庄镇中心校的“名师名校战略”、韩村乡初级中学的教师微课堂竞赛等,迈出了可喜一步。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及个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校本教研示范校”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五)教师素质普遍提升。首先是强化校长专业化成长工程,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家庭教育高端培训,实施校长专业化发展工程,评选出一批优秀校长、名校长、杰出校长,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其次是扎实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师德主题教育,组建“清丰县师德巡回报告团”,深入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巡回报告,弘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精神,做“四有”教师。第三是依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协调教研、电教等组建清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步伐。

(六)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突出“优教、减负、保质”目标,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及管理,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各类优秀学校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开展“阳光体育”、经典诵读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名优教师

支教、校长论坛、县内校际互访研讨等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学校安全“三防”建设切实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客观的讲,清丰教育的发展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太适应,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从深入全县各级学校实地调研、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了解掌握到的情况,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城幼儿园、小学校舍建设,高中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县城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虽然县政府和教育局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均衡配置,但城区小学仍然存在校舍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县第一实验小学60个教学班学生平均人数超过75人,三实小48个教学班,人数也在75人以上。县城只有1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在建幼儿园2所。部分私立幼儿园办学场地狭小,设施简陋。不能有效满足城镇化带来的幼儿和小学入学需求。

二是高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20XX年参加高招1715人,本科上线740人,本科上线率为43%;2015年参加高招18XX人,普通类本科上线723人。其中:一本共54人;二本249人。本科上线率40%。当前我县教育最大问题就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

心不足,优秀生源流失,使高中教育陷入质量低、生源差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我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达到编制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对于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教师,每个学校都达不到编制要求,部分乡镇还存在编多人少现象,存在借调、考走、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等因素导致教育发展艰难。

四是教师地位及待遇仍需提高。近年来,随着政府“尊师重教”工作力度的加大,通过提高教师待遇,为全县教师进行体检,有力地提高了全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教师工资仍偏低与社会。特别是年轻教师,工资一千多元,从实际购买力来说,除去生活、交际、房贷外,每月工资所剩无几,成了“月光族”。另外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农村教师,常常要兼课、包班,还要完成许多临时中心工作。工作缺乏自豪感、认同感,缺乏尊严感。

五是教师管理机制不灵活。乡镇之间、县直学校校际之间教师正常调动手续繁琐,甚至难以调动。县直学校随着近年来生源持续增加,对教师的需求持续增加,原编制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相关专题 县民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