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统考复习全计划

轻松一刻201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轻松一刻2010”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学统考复习全计划(共8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历史学统考复习全计划

对于历史学复习而言,7~8月份还是属于专业课复习的第一阶段,即全面复习阶段。

跨考小提示:历史学应全面复习,调整备战状态

首先,我们需要对上个月的复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经过6月份的复习,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是否都牢固记忆了?这个自测最好在7月份复习阶段起步之前进行,也就是说,7月份应当拿出1~2天的时间进行自测。自我检测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心理上增加成就感,培养信心。自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将自己在上个阶段梳理出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知识点列表,依次在大脑中 “放录像”。自测时不要求一字不差(千万不能如此要求自己,否则可能得不偿失,历史需要记忆,却决不是死记硬背),但必须明白大概意思,答题的时候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或者有东西可答。将自己忘记的、或记不准的知识点打上记号,以便二次复习时能够有所侧重。自测结束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

对于6月份首先开始复习中国史的同学,7~8月份的复习任务应该是结束中国通史,并进入世界史的复习。具体而言,7月份复习中国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8月份开始复习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与此相反,6月份首先开始世界史复习的同学,这个阶段的任务则是结束世界通史,开始复习中国史。具体来说,7月份解决世界近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并在8月份完成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复习。

相对于世界上古史而言,世界近代史的脉络并不是十分的明晰,相反会让人感觉有些乱,无法理出一个大概的思路。更夸张的是,几乎每本参考书都是按照各自的线索串联,每本书的内容都不同,这也更增加了理出大概知识框架的难度。因此,建议大家最好根据大纲所列的框架来记。例如,世界近代史的大概框架:

1. 16世纪的欧洲

2.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5.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6.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

首先是熟悉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套具体的知识点,结合参考书来进行复习。8月份结束世界通史开始复习中国史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中国古代史的框架要比世界近现代史的框架明了一些。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其顺序无外乎就是“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金辽-元-明清”。无论是复习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掌握的要领都是不变的。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然后再逐步理解,这样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宏观的把握,回答问题时也不容易被困于一个有限的范围。

另外,许多学校从8月份开始陆续发布新的招生简章,如果此前你还没有决定具体方向,这时最好不要再犹豫了,应尽早选定一个方向。同时,一定要注意你报考的学校在招生、院系专业设置等方面较往年是否有所调整。如果有变化,复习计划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其次,抽出一定的时间上网,及时搜集有效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消息闭塞实际上是考研的一大弊病。有的时候,错过一些必要的信息,也是导致考研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得到一些确切、有效的相关情报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还会因此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要知道,考研不仅要求用功努力,还要讲究效率,讲究针对性--历史统考的命题趋势、重点、历年真题、命题老师是否更换(一般专业课的命题老师更换,试题就会发生较大变化)等等,这些信息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研结果。

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专业课老师的喜好。条件允许的话,可去听老师的课;向该专业的学长请教考研经验,吸取教训;复习之余,也要经常与身边的研友进行交流,尤其是那些参加辅导班的同学,这样可以共享一些信息;分析历年真题,总结命题规律和经验;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一些实用的信息,每天适时关注一下新的信息,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总体来说,7~8月份虽然是备考的黄金时期,但因为远远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必把弦绷得太紧,每天只要按照计划坚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即可。重要的是要逐步进入角色,尽快地把备战的状态调起来。

[历史学统考复习全计划]

篇2:暑期档统考复习全计划

考研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准备考研的过程都是在磨砺自己的学习能力。其实,掌握一门学科的要领是大同小异的。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专业难关,辅导班的意义只是帮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知识还都需要自己内化。

心理学:复习应“先难后易”

7~8 月份是考生最珍贵的复习时光,很多同学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参加政治、英语辅导班,却没有多余的精力复习专业课;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 9 月份再系统地复习专业课。

然而,如果你是跨专业考心理学,对心理学了解尚浅,那么跨考的 潘老师 建议你 7~8 月份的核心任务应该包括复习专业课。暑期的心理学复习,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进行:

系统地整理朱滢老师编著的《实验心理学》,根据“理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这样的思路,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实验心理学;

结合张厚粲老师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细致地看一遍经典的《 Behavior Statistic 》。这本英语书深入浅出,非常明了地阐述了心理统计的原理和适用材料,而这两点,正是心理统计的重中之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补充,这本教材能帮助跨专业考生了解如何设计实验。统考试卷的综合题中,都会有实验设计,但凡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考生对实验设计都有畏难情绪,不确信自己是否真的领悟了实验设计的要领。这本书能够恰到好处地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书中的“从问题到实验”部分,涉及了十几个实验心理学的设计思路,可以帮助你更加吃透实验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是我们成长或学习过程中都遇到过或即将面对的问题,难度系数较低,而所要考察的内容却是最细微的。因此,宏观地浏览大概内容后,就要回归到每一个章节和理论上来。这门课的脉络最为明晰,可以顺着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历程,追踪每一个阶段可能发生的变化,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这种学习策略,可以把庞杂的书本知识以一条清晰的思路整合到自己的头脑里,然后将细节知识填充在内,随时日的积累而渐趋完备。

经过之前的复习,估计大家对普通心理学比较熟悉了,此时应该着手更深的理解:一方面,在看实验心理学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普通心理学理论;另一方面,要搜集各大名校的历年心理学真题,用简答题和论述题来训练自己的专业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真题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不仅向考生提示了心理学领域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发现,也可以教会大家从哪些角度思考问题。

心理学统考,需要考生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含量没有变化,除了要掌握 5 门专业课外,还要更精细地理解专业知识,而不能凭着兴趣,囫囵吞枣地啃书本。潘老师拥有多年的心理学研究经验,她建议大家复习心理学需要“先难后易”,考生应对最难的实验和统计有了七八成把握后,就开始着手于心理测量的学习。心理测量中需要掌握的是常见的“信度”、“效度”和“常模”,仔细推敲这 3 大部分包含的内容,考试中所涉及的测量知识就不存在问题了。

不要被上述的复习强度吓倒。这两个月中,如果安排得当,是可以克服考研过程中大部分潜在障碍的。不要抱着“复习时间多得是”的心态,因为越是临近考试,各种考前情绪就会越发明显。

历史学:全面复习,调整备战状态

对于历史学复习而言, 7~8 月份还是属于 专业课复习的第一阶段,即全面复习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对上个月的复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经过 6月份的复习,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是否都牢固记忆了?这个自测最好在7月份复习阶段起步之前进行,也就是说,7月份应当拿出1 ~2 天的时间进行自测。自我检测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心理上增加成就感,培养信心。自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将自己在上个阶段梳理出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知识点列表,依次在大脑中 “放录像”。自测时不要求一字不差(千万不能如此要求自己,否则可能得不偿失,历史需要记忆,却决不是死记硬背),但必须明白大概意思,答题的时候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或者有东西可答。将自己忘记的、或记不准的知识点打上记号,以便二次复习时能够有所侧重。自测结束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

对于 6月份首先开始复习中国史的同学,7 ~8 月份的复习任务应该是结束中国通史,并进入世界史的复习。具体而言, 7 月份复习中国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8 月份开始复习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与此相反, 6 月份首先开始世界史复习的同学,这个阶段的任务则是结束世界通史,开始复习中国史。具体来说, 7 月份解决世界近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并在 8 月份完成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复习。

相对于世界上古史而言,世界近代史的脉络并不是十分的明晰,相反会让人感觉有些乱,无法理出一个大概的思路。更夸张的是,几乎每本参考书都是按照各自的线索串联,每本书的内容都不同,这也更增加了理出大概知识框架的难度。因此,跨考崔老师建议大家最好根据大纲所列的框架来记。例如,世界近代史的大概框架:

1. 16世纪的欧洲

2.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5.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6.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

首先是熟悉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套具体的知识点,结合参考书来进行复习。 8月份结束世界通史开始复习中国史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中国古代史的框架要比世界近现代史的框架明了一些。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其顺序无外乎就是“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金辽—元—明清”。无论是复习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掌握的要领都是不变的。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然后再逐步理解,这样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宏观的把握,回答问题时也不容易被困于一个有限的范围。

另外, 许多学校从 8 月份开始陆续发布新的招生简章,如果此前你还没有决定具体方向,这时最好不要再犹豫了,应尽早选定一个方向。同时,一定要注意你报考的学校在招生、院系专业设置等方面较往年是否有所调整。如果有变化,复习计划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其次,抽出一定的时间上网,及时搜集有效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消息闭塞实际上是考研的一大弊病。有的时候,错过一些必要的信息,也是导致考研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得到一些确切、有效的相关情报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还会因此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要知道,考研不仅要求用功努力,还要讲究效率,讲究针对性——历史统考的命题趋势、重点、历年真题、命题老师是否更换(一般专业课的命题老师更换,试题就会发生较大变化)等等,这些信息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研结果。

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专业课老师的喜好。条件允许的话,可去听老师的课;向该专业的学长请教考研经验,吸取教训;复习之余,也要经常与身边的研友进行交流,尤其是那些参加辅导班的同学,这样可以共享一些信息;分析历年真题,总结命题规律和经验;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一些实用的信息,每天适时关注一下新的信息,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总体来说, 7 ~8 月份虽然是备考的黄金时期,但因为远远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必把弦绷得太紧,每天只要按照计划坚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即可。重要的是要逐步进入角色,尽快地把备战的状态调起来。

教育学:让教材“先薄后厚再变薄”

7~8 月份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月里,教育学统考复习的最主要任务是开始着手全面记忆,要在前段时间通读书本的基础之上,根据所做的笔记,开始有计划、有规律地复习。教育学统考的内容是比较繁杂了的`,那么暑期大家如何系统地做好教育学的复习准备?跨考教育学研究室的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意基本概念的识记

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虽然现在统考以后已经没有单纯的名词解释了,但是基本概念依然是各章知识的基础,是理解全书的关键点。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都是复习教育学必须要理解的概念。此外,全面记忆也包括要识记书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以及书中增加的扩展知识面的内容,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抓住重点,串联记忆

教育学属于文科类专业,学习文科知识,最有效和最有力的办法是抓重点学习。在这一阶段,学会在全面记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学的统考大纲,区分和标明大致的重点和非重点,难点和非难点。这是因为考研的参考书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比较多,考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不可能做到所有知识点都平均用力。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总结和记录书本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记忆的复杂程度,同时在每一章节或者几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和归纳,几轮复习过后,脑海中就已经脉络清晰,不会再觉得内容繁杂了。

那么,应该如何把握教育学的重点和难点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分析各院校的历年真题,从中找出重点和考点。另外,考生还应尤其关注最近几年的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如终身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等带来的一系列的转变。

再次,把教材先薄后厚再变薄

教育学的教材比较多,为此,建议大家用“先薄后厚再薄”的学习方法。

考生应该先看一遍书记住整体框架,通读各章节是怎样安排的,对课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就是“把书读薄”。当然,这个任务在之前的复习阶段已经完成了,所以,现在就需要一边看笔记一边仔细地看书,遇到不懂的概念再到其他的地方查,总之要弄明白细节问题,这个时候,就是将书“读厚”;最后,将所有的知识点联系归纳,根据笔记专题记忆,再将书“读薄”。例如,将每个知识点用几个字或一句话进行概括,再将几个知识点连在一起,记住大体骨架,这样就可以减轻看书的负担,书自然就薄了。这种学习思路,会让考生在今后的复习阶段既有效果又节省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一方面,采用结构记忆法。就是把各章节的标题和结构弄清楚,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记忆,而且当考试中,一旦出现综合性试题,也可以一下定位到某章某节某个要点中去。这样,答题时既有一定的逻辑性,又有一定的广度;

另一方面,采用关键记忆法。教育学繁杂的考试内容,想把一本书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不抓重点,就很容易犯“样样通样样松”的毛病。所以在暑期第一遍复习把书读薄之后,就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这个时候,记住关键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原因之一,关键词方便记忆,大家不必记住那些冗长的句子,记住关键词就可以记住整个句子的意思;原因之二,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在考试时用起来是不够灵活的,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笔记不是简单的记录课本的内容,而是需要归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笔记来强化记忆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构架,而不会是一锅粥。

此外,郭老师还建议考生要多看各个院校的历年真题。虽然现在教育学是全国统考,但统考之前各个院校的历年真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做题,既可以检验自己的复习状况,又可以巩固所记知识。期刊杂志对于复习也非常重要,考生不妨利用暑期多看《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期刊,以扩大知识面,增加答题的时代性和方向性。

篇3:教育学考研统考暑期复习全计划

教育学考研统考暑期复习全计划

悠长的假期,所有的复习时间都由自己掌控。不过,有些人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假期复习计划,在学业中享受宁静的夏天;而有些人却会在这充裕的自由中迷失了自我,辛苦地奔波于名目繁多的辅导班,依旧精疲力竭,浮躁不安。

对于参加统考的同学来说,7~8月的复习任务已经摆在眼前。

暑期档统考复习全计划

考研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准备考研的过程都是在磨砺自己的学习能力。其实,掌握一门学科的要领是大同小异的。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专业难关,辅导班的意义只是帮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知识还都需要自己内化。

心理学:复习应“先难后易”

7~8月份是考生最珍贵的复习时光,很多同学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参加政治、英语辅导班,却没有多余的精力复习专业课;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9月份再系统地复习专业课。

然而,如果你是跨专业考心理学,对心理学了解尚浅,那么,潘老师建议你7~8月份的核心任务应该包括复习专业课。暑期的心理学复习,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进行:

系统地整理朱滢老师编著的《实验心理学》,根据“理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这样的思路,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实验心理学;

结合张厚粲老师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细致地看一遍经典的《Behavior Statistic》。这本英语书深入浅出,非常明了地阐述了心理统计的原理和适用材料,而这两点,正是心理统计的重中之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补充,这本教材能帮助跨专业考生了解如何设计实验。统考试卷的`综合题中,都会有实验设计,但凡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考生对实验设计都有畏难情绪,不确信自己是否真的领悟了实验设计的要领。这本书能够恰到好处地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书中的“从问题到实验”部分,涉及了十几个实验心理学的设计思路,可以帮助你更加吃透实验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是我们成长或学习过程中都遇到过或即将面对的问题,难度系数较低,而所要考察的内容却是最细微的。因此,宏观地浏览大概内容后,就要回归到每一个章节和理论上来。这门课的脉络最为明晰,可以顺着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历程,追踪每一个阶段可能发生的变化,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这种学习策略,可以把庞杂的书本知识以一条清晰的思路整合到自己的头脑里,然后将细节知识填充在内,随时日的积累而渐趋完备。

经过之前的复习,估计大家对普通心理学比较熟悉了,此时应该着手更深的理解:一方面,在看实验心理学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普通心理学理论;另一方面,要搜集各大名校的历年心理学真题,用简答题和论述题来训练自己的专业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真题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不仅向考生提示了心理学领域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发现,也可以教会大家从哪些角度思考问题。

心理学统考,需要考生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含量没有变化,除了要掌握5门专业课外,还要更精细地理解专业知识,而不能凭着兴趣,囫囵吞枣地啃书本。潘老师拥有多年的心理学研究经验,她建议大家复习心理学需要“先难后易”,考生应对最难的实验和统计有了七八成把握后,就开始着手于心理测量的学习。心理测量中需要掌握的是常见的“信度”、“效度”和“常模”,仔细推敲这3大部分包含的内容,考试中所涉及的测量知识就不存在问题了。

不要被上述的复习强度吓倒。这两个月中,如果安排得当,是可以克服考研过程中大部分潜在障碍的。不要抱着“复习时间多得是”的心态,因为越是临近考试,各种考前情绪就会越发明显。

历史学:全面复习,调整备战状态

对于历史学复习而言,7~8月份还是属于专业课复习的第一阶段,即全面复习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对上个月的复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经过6月份的复习,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是否都牢固记忆了?这个自测最好在7月份复习阶段起步之前进行,也就是说,7月份应当拿出1~2天的时间进行自测。自我检测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心理上增加成就感,培养信心。自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将自己在上个阶段梳理出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知识点列表,依次在大脑中 “放录像”。自测时不要求一字不差(千万不能如此要求自己,否则可能得不偿失,历史需要记忆,却决不是死记硬背),但必须明白大概意思,答题的时候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或者有东西可答。将自己忘记的、或记不准的知识点打上记号,以便二次复习时能够有所侧重。自测结束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

对于6月份首先开始复习中国史的同学,7~8月份的复习任务应该是结束中国通史,并进入世界史的复习。具体而言,7月份复习中国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8月份开始复习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与此相反,6月份首先开始世界史复习的同学,这个阶段的任务则是结束世界通史,开始复习中国史。具体来说,7月份解决世界近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并在8月份完成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复习。

相对于世界上古史而言,世界近代史的脉络并不是十分的明晰,相反会让人感觉有些乱,无法理出一个大概的思路。更夸张的是,几乎每本参考书都是按照各自的线索串联,每本书的内容都不同,这也更增加了理出大概知识框架的难度。因此,崔老师建议大家最好根据大纲所列的框架来记。例如,世界近代史的大概框架:

1. 16世纪的欧洲

2.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5.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6.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

首先是熟悉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套具体的知识点,结合参考书来进行复习。8月份结束世界通史开始复习中国史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中国古代史的框架要比世界近现代史的框架明了一些。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其顺序无外乎就是“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金辽―元―明清”。无论是复习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掌握的要领都是不变的。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然后再逐步理解,这样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宏观的把握,回答问题时也不容易被困于一个有限的范围。

另外,许多学校从8月份开始陆续发布新的招生简章,如果此前你还没有决定具体方向,这时最好不要再犹豫了,应尽早选定一个方向。同时,一定要注意你报考的学校在招生、院系专业设置等方面较往年是否有所调整。如果有变化,复习计划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其次,抽出一定的时间上网,及时搜集有效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消息闭塞实际上是考研的一大弊病。有的时候,错过一些必要的信息,也是导致考研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得到一些确切、有效的相关情报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还会因此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要知道,考研不仅要求用功努力,还要讲究效率,讲究针对性――历史统考的命题趋势、重点、历年真题、命题老师是否更换(一般专业课的命题老师更换,试题就会发生较大变化)等等,这些信息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研结果。

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专业课老师的喜好。条件允许的话,可去听老师的课;向该专业的学长请教考研经验,吸取教训;复习之余,也要经常与身边的研友进行交流,尤其是那些参加辅导班的同学,这样可以共享一些信息;分析历年真题,总结命题规律和经验;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一些实用的信息,每天适时关注一下新的信息,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总体来说,7~8月份虽然是备考的黄金时期,但因为远远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必把弦绷得太紧,每天只要按照计划坚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即可。重要的是要逐步进入角色,尽快地把备战的状态调起来。

教育学:让教材“先薄后厚再变薄”

7~8月份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月里,教育学统考复习的最主要任务是开始着手全面记忆,要在前段时间通读书本的基础之上,根据所做的笔记,开始有计划、有规律地复习。教育学统考的内容是比较繁杂了的,那么暑期大家如何系统地做好教育学的复习准备?研究室的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意基本概念的识记

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虽然现在统考以后已经没有单纯的名词解释了,但是基本概念依然是各章知识的基础,是理解全书的关键点。如教育、教育目

篇4:暑期档统考复习全计划-教育学

关于暑期档统考复习全计划-教育学

让教材“先薄后厚再变薄”

7~8月份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月里,教育学统考复习的最主要任务是开始着手全面记忆,要在前段时间通读书本的基础之上,根据所做的笔记,开始有计划、有规律地复习。教育学统考的内容是比较繁杂了的,那么暑期大家如何系统地做好教育学的复习准备?

首先,要注意基本概念的识记

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虽然现在统考以后已经没有单纯的名词解释了,但是基本概念依然是各章知识的基础,是理解全书的关键点。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都是复习教育学必须要理解的概念。此外,全面记忆也包括要识记书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以及书中增加的扩展知识面的内容,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抓住重点,串联记忆

教育学属于文科类专业,学习文科知识,最有效和最有力的办法是抓重点学习。在这一阶段,学会在全面记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学的统考大纲,区分和标明大致的重点和非重点,难点和非难点。这是因为考研的参考书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比较多,考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不可能做到所有知识点都平均用力。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总结和记录书本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记忆的复杂程度,同时在每一章节或者几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和归纳,几轮复习过后,脑海中就已经脉络清晰,不会再觉得内容繁杂了。

那么,应该如何把握教育学的重点和难点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分析各院校的历年真题,从中找出重点和考点。另外,考生还应尤其关注最近几年的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如终身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等带来的一系列的转变。

再次,把教材先薄后厚再变薄

教育学的教材比较多,为此,建议大家用“先薄后厚再薄”的学习方法。

考生应该先看一遍书记住整体框架,通读各章节是怎样安排的,对课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就是“把书读薄”。当然,这个任务在之前的复习阶段已经完成了,所以,现在就需要一边看笔记一边仔细地看书,遇到不懂的概念再到其他的地方查,总之要弄明白细节问题,这个时候,就是将书“读厚”;最后,将所有的知识点联系归纳,根据笔记专题记忆,再将书“读薄”。例如,将每个知识点用几个字或一句话进行概括,再将几个知识点连在一起,记住大体骨架,这样就可以减轻看书的负担,书自然就薄了。这种学习思路,会让考生在今后的复习阶段既有效果又节省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一方面,采用结构记忆法。就是把各章节的标题和结构弄清楚,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记忆,而且当考试中,一旦出现综合性试题,也可以一下定位到某章某节某个要点中去。这样,答题时既有一定的逻辑性,又有一定的广度;

另一方面,采用关键记忆法。教育学繁杂的考试内容,想把一本书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不抓重点,就很容易犯“样样通样样松”的'毛病。所以在暑期第一遍复习把书读薄之后,就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这个时候,记住关键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原因之一,关键词方便记忆,大家不必记住那些冗长的句子,记住关键词就可以记住整个句子的意思;原因之二,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在考试时用起来是不够灵活的,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笔记不是简单的记录课本的内容,而是需要归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笔记来强化记忆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构架,而不会是一锅粥。

篇5:成人高考复习全计划

成人高考复习全计划

成人高考复习第一阶段(3月―7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一般情况下第一阶段,考生要按照考试大纲所列复习考试内容,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狠下功夫,对两者的理解要深、透,不留死角。复习基础知识时要讲究方法,注意各知识点的归纳与类比、分析与综合,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建立基础知识框架,总体把握基础知识的脉络。

成人高考复习第二阶段(8月―9月)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复习,强化练习。

这个阶段,要抓住复习重点,加强考试热点、常考知识点的复习,同时强化练习,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提高解题能力。

成人高考复习第三阶段(9月底―10月初)的'主要任务是冲刺复习,模拟测试。

最后的阶段,在重点复习的同时,要进行模拟测试。通过模拟测试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拾遗补缺,针对薄弱环节重点复习。同时,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熟悉考试情景,合理安排答题时间,调整应考心理,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篇6:直面历史学统考-考查细致,复习勿留死角

直面历史学统考-考查细致,复习勿留死角

考研已成往事,考研的备战周期又悄然而至。本文在对20历史统考真题的分析基础之上,为20的考研学生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首次历史统考试题重基础

从年的真题来看,命题者紧扣大纲,中规中矩,相对而言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这也是统考的目的之一,牢固的基础是必不可缺的。

从真题构成来看,中国古代史占30%,中国近现代史20%,世界古代史30%,世界近现代史20%,其中,两门古代史所占比例较多;有关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中,并没有以单独的形式出现。题型结构是2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8个名词解释,每题10分;2个史料分析题,每题30分;4个简答题,每题30分,满分为300分。

20个单选题偏重于考查基础知识点与记忆性的知识,侧重于基础史实的掌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一些选择题,并非很多考生自认的重点,如“近代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的名称”。这些内容复习时很难引起考生的关注,容易失分。所以2008年的考生需要把相关的教材、著作读熟、读透,注意细节,至少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名词解释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这也是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和重心。题目考查的都是相对较小的历史事物,容易把握;但有个别名词――如“^提”、“《九十五条论纲》”较难。“^提”作为古代印度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起源于吠陀时代,与种性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且沿用了千年,因此较难用百余字概括;《九十五条论纲》则是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时提出的.改革方案,但考生复习时往往侧重于背诵其中的内容,而忽视了这一文件的名称,因而容易失分。又如“凡尔登条约”,这是世界史的内容,但因为世界史中有很多事件发生于同一个地区,因此答题时弄清时间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实际上,弄清历史事件的时间有一个小窍门:历史学科的出题,基本上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很少情况下临时变招,如果不能确定题目发生的时期,可以参考前后题目的时间先后,从而抓住题目的本质。

两道材料分析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两大基本内容。明清的科举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各校历年的试题中多次涉及。今年的真题引用古文,既考查了与科举有关的“四书”、“及第”、“传胪”等名词的意义,还要求比较唐宋和明清科举的异同,综合性比较强。另一道材料题考查了英国、荷兰、法国、俄国GDP以及人口的增长变化,涉及欧洲近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特别反映了俄国融入欧洲的努力和结果。

4道简答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占1道。题目切口较小,但是需回答的内容很充分。例如,第1道题考查隋朝中央集权的内容,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回答:政治方面的中央结构、地方兵制、选官、法律等内容,经济方面主要涉及到轻徭薄赋、重视农业、大貌索阅、书籍定样等,隋朝统一政权的意义主要是结束了东汉后300多年的混乱,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盛唐奠定了制度上的优势。第2道题“一战对中国的影响”,则把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方面内容联系起来。第3道题,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商贸、艺术、东西方交流等多个角度回答。第4道题是“从20世纪初到1939年,美国历届政府经济职能演化的一个过程”,是整套试卷里面最有难度的一道题,考生在把握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想展开的话篇幅会比较长,而且不容易抓住主干。这里的一个关键线索就是从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到罗斯福新政的变迁。

知识点多,复习要巨细无遗

对于决定参加2008年历史统考的考生来说,一旦选定了学校之后,就必须仔细分析大纲,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包括教材、参考书、真题、笔记讲义等,了解当前的考研形势。考生要时刻关注报考学校的相关政策变化,留意该校历史专业的最新动态,浏览其网页了解最新信息。有机会应去听听该校历史老师的课,主动结识所要报考的导师,这些将对今后的复试很有帮助。

有些同学认为,历史考试存在着考试重点,通过分析真题就能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更轻松地准备考试。实际上,这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其实,历史考试不存在重点,每个史实和知识点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内容。

复习过程中,看书一定要巨细无遗,在书上总结要点重点、做好笔记,先有个大概印象,然后反复加深直至形成深度记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这四部分并重,都要仔细复习,夯实基础,吃透各知识点。一般来说,考生对世界古代史会尤其生疏,那就更要注重打基础。尽管考试不可能考到所有的知识点,但复习时切不可存侥幸心理,必须面面俱到,不留知识死角。

除了打好牢固的基础以后,也要注意一些复习考试技巧。对于选择题的准备,实际上并不一定需要死记硬背;我们只需对它有个印象。就像看电视、小说、故事一样,看过后不自觉地就把它记住了。复习的时候,可以把知识点当成一个故事或一部电影来看。例如选择题中的“三法司”指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电视剧中的一些情节“三堂会审”,答案就是――都察院,大理寺,刑部。还有一些知识点是通过我们记忆大题时掌握的。在准备大题时,我们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连带掌握。如今年的名词解释“《九十五条论纲》”,复习时把它放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将其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等一系列内容连带记忆。

第一遍通读全书复习的时候,可以将所有的参考书、参考资料总结成几十、几百个大的问题,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知识系统表,这样便能够在总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答题时可以总揽全局。第二步是查漏补缺。真题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押”题的,而是用来查漏补缺的。利用各学校历年的考研真题,检测哪些知识我们确实掌握了,哪些知识被忽略了,忽略的知识点要回到书中去巩固加深,重新记忆。

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可以参加一些考研辅导课程,听听辅导老师的全面讲解,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平时多上一些考研论坛,多听听一些考研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包括答题技巧、专题介绍等。

备考期间一定要放松心态,调整好情绪。紧张是正常现象,但不要过度焦虑。考前2~3天最好把所有的内容在脑海中翻书似地过一遍,加深印象。考试时从容应答,做题先易后难,不会的题暂时搁置,回头再攻关。每道题目尽量解答得全面,善于发散思维,抓住题目背后的本质线索,务求完整,不留空白。但同时也要注意,答题时要始终围绕题目核心,切不可东一点西一点,把自己想到的全写上,这样做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也未必能得到高分。

推荐经典书目

新大纲中列出了考试的知识点,却没有提到具体的教材和参考书,考生可以采用一些许多高校都通用的权威教材。以下是较经典的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朱绍候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张帆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李侃等编

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历史十五讲》

张岂之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简明史学史》

瞿林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史学概论》

庞卓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选》

张衍田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历史文献》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邹逸麟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

胡乔木等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韩儒林等

中华书局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三联书店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收集所报考的学校历史专业列出的参考书以备复试。平时,考生还应多阅读一些历史学方面的期刊杂志,如《历史研究》等,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熟悉一些近现代的著名历史学家。毕竟,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对备考是相当有好处的。

篇7:考研历史学考试冲刺复习周计划

考研历史学考试冲刺复习周计划

2013考研历史学考试冲刺复习周计划,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历史学基础阶段应该已经顺利完成,基础阶段考研教育网老师对复习重点强调的是通过对通读教材全面了解和理解基本史实、基本理论,对中外历史发展过程形成整体的框架认识。暑假开始我们陆续进入考研强化阶段的复习,可能由于基础不同,复习时间不同,大家的复习进度略有不同,但为了能考出理想成绩,我们总的学习任务量是不变的。

接下来的考研冲刺阶段复习内容,总体包括三部分:

一、对强化阶段中教材的复习巩固,完成强化阶段课程的学习

(一)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完成一轮教材的复习,那就继续完成,但要确保在10月底之前完成,所以10月底之前的学习计划可以按照你目前的计划进行。

(二) 完成了教材一轮复习的同学,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即10月底之前)再对教材进行第二轮复习巩固,重点是自己在第一轮复习中知识点较为庞杂、记忆较为模糊的章节,比如同学们普遍感到混乱的魏晋南北朝部分、世界古代史部分,以及老师强调的重点专题如政治经济制度等,对于类似的内容要结合教材、课程、参考书,认真梳理错综复杂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强化记忆。周期大概为4周。

二、完成对教材的第二轮复习后,我们进入强化提高的复习阶段,此阶段要结合参考书和教材全面加强对各大纲中知识点的背诵记忆,达到能够基本复述的目标,尤其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要熟练掌握。周期大概为7个周。

三、最后1周进入冲刺阶段,做2-3套模拟题,完成模考课程的学习,然后回归教材,回顾相应考点。

第一周到第四周:

复习资料:教材、课程及课程讲义

考研教育网复习建言:教材的第二轮复习巩固,重点是对第一轮复习中掌握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在听强化课程之前可以先看讲义进行预习,如果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跳过不听,这样能节约一定的时间。

对于没有完成教材一轮复习的学员,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了,最迟10月底之前完成。

复习计划:

第一周:

1.完成对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重点有两种:一是自己在第一轮复习中的较为陌生和模糊的点,如十六国北朝、五代十国等,对该类型的知识点考生要重点掌握各个王朝的时间坐标、关乎其政权兴衰的重大事件等。一是课程中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专题的复习强化,如政治经济制度等,对该类型的知识点要善于归类,把如古代历史中各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内容搜集到一块集中记忆,这些内容有前后继承、也有发展,集中起来有利于比较记忆。

2.完成强化课程中没有完成的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第二周:

1.完成教材中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可参考上文中的中国古代史。

2.完成强化课程中没有完成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第三周:

1. 完成对教材中世界古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世界古代史是许多考生的软肋,对于这一部分,可以多花一周的时间来复习,重点复习政经制度、希腊、罗马、印度、埃及等文明。

2.把强化课程中的世界古代史剩余内容听完,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第四周:

1. 完成教材中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复习重点除了政经制度外,国际关系、内政外交等也要关注。

2.完成强化课程中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至此,第二轮的复习巩固结束,下面要进入以大规模背诵记忆为重点的强化提高阶段。

第五周至第十三周:

复习资料:《大纲解析》、《历史学基础综合》、课程及讲义

考研教育网复习建言:推荐背诵资料为教育部出版的《大纲解析》、北师出版的《历史学基础综合》、仝晰纲主编《历史学基础综合》(三本书排名不分先后),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选出一本为主要的背诵资料,另外一本或两本为参考,以保证覆盖面的相对完整。在背诵时如遇到参考书中讲解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教材和课程来弥补。这一阶段的时间为第五周至第十三周(考试前一周)。

复习计划:

第五周:

1. 完成参考书中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史前时代至第七章宋、辽、西夏、金、元的背诵记忆。重点是秦汉、魏晋、隋唐、宋元等章节。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4.完成中国古代史第八章明清至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民初政局的背诵记忆。这七章内容都十分重要,尤其是明清、近代化的启动,希望考生注意。

5.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6.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六周:

1.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第七章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至第十七章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重点内容为第七、八、九、十章节。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

第七周:

本周为复习周:主要复习前两周完成的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内容,尤其是对没有通过检测的知识点,通过这一次的复习要完成记忆。

第八周:

1.完成世界古代史第一章史前人类至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的背诵记忆,重点内容为第二章至第六章,尤其是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九周:

1.完成世界古代史第七章中世纪的西欧至第十一章古代美洲文明的背诵记忆。重点为中世纪的西欧、东欧等内容。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十周:

1.完成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近代初期的欧洲至第四章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诵记忆。重点关注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国际关系、一战等内容。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4.完成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至第十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的背诵记忆,重点关注凡华体系、二战。

5.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6.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十一周:

本周为复习周:主要复习前三周完成的世界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内容,尤其是对没有通过检测的知识点,通过这一次的复习要完成记忆。

至此,考生完成了强化提高阶段,对所有的考点应该都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下面就要进入最后一周的冲刺阶段。

第十二周:

复习资料:模拟题,教材,模考课程

考研教育网复习建言:最后一周不宜再做太多题,2-3套模拟题即可,主要是全真模拟考场3小时,使自己提前进入考试状态。除了做模拟外,还要结合大纲,对之前背诵过的内容进行最后一次的复习,直到考试前。

最后,考研教育网祝福广大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研学员顺利过关,梦想成真!

篇8: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历史学统考真题点评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历史学统考真题点评

一、2010年真题纵览

历史学自从2007年改为统考以来,经过前三年的命题探索,2010年的历史学真题更显的成熟和完善,今年新增了史料分析题中增加了加句读,在考察知识点的同时,也考察了文言文的能力。从考试内容分布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方面的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值所占比重趋于平衡,特别是今年在名词解释中增加了思想文化和人物,如:《筹办洋务始末》、《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弗莱明等;从考试题型来看,既有对基础知识点识记内容的考察,也有在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脉络的考察,如简答题33题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从这两个方面说明今年的试题更加成熟,这也是以后出题的方向和规律。是以后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综合的分析今年的历史学统考真题,我们会发现,今年的考试试卷基本上达到了今年历史学新大纲的考察目标要求,给人的感觉是命题者出题中规中矩。

二、2010年真题命题特点、规律

今年的历史学基础综合考题延续了去年的命题特点及规律。

1、第一种题型20个选择题,仍然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5个。选择题第7题,1885年,台湾第一巡抚是刘铭传,第18题,签订《提尔希特和约》的是法国和俄国。从选择题的考察范围来看,主要是偏重于考察基础知识点以及记忆性方面的一些知识点,也就是考察的是考生的历史基本功。

2、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种题型名词解释, 2010历史学真题中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两个,中国古代史考察的是北府兵和青苗法,世界近现代史考察的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弗莱明,可以看出,今年历史学基础中增加了对人物的考察。

3、今年的史料分析题,出题点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史料分析29题主要是考察了清朝的赋税制度改革,29题第一小问题要求同学添加句读,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增加了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史料分析30题主要是考察世界近现代史威尔逊的十四点宣言以及凡尔赛体系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4、2010年简答题

简答题的出题范围和历年的出题范围是一样的,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出一道题。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考察的是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考察的是论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世界古代史简答题考察的是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世界近现代史简答题考察的是日本民权运动的.问题。

从今年的问答题来看,综合性更强,需要同学们在备考当中要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同或者类似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2011年历史学备考建议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重在基础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博仁教育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这几年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运用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总之、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又要善于知识点之间横向与纵向,总结和梳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相关专题 历史学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