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项羽记叙文

屠豆Z璇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屠豆Z璇”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项羽记叙文(共11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我眼中的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赞扬了项羽宁死不苟活的精神,但读过《史记》一书后,我对项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项羽是个英雄。项羽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便可杀敌上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胆量和勇猛。看到秦始皇出行时,他竟然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一位英雄。

但项羽是一名非常失败的英雄。

其一,项羽不注重学习,只崇尚武力,甚至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的名字会写就足够了。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是带兵南征北战,还是治理国家,武学不知将成为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而且,项羽还不善于用人,不会把握时机。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自己反被大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范增为他效力吧,可他不执行范增的计划,连范增的才智也浪费了。项羽要么中人家的计策,要么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也离开了他,是自己彻底失去了谋士。

项羽在临死之前曾说过“天要亡我”,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到死还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实可悲啊!

篇2:我眼中的项羽

夜深,月明,风萧索。

楚军帐中。

他歌,她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歌慷慨,泣数行下。泣他一世抱负未实现,泣他无颜面江东,泣他宝马何去从?泣他美人终别离。“大王,莫是那汉军已攻下楚地?”虞姬问。但她的眼中却没有慌乱,有的只是深情未曾改,只许他一人。他背身,良久不语。再回头,已是满面泪。握紧手中的剑,握住她冰冷的指尖,声如裂帛:“今是你我分别之日啊!”

一代霸王如流星陨落,消逝在历史银河。

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一代讲,一代听,代代传。听汉王的狡诈,听楚王的性情:恶汉王的诡计多端,喜楚王的豁达磊落。项羽一生征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输了,输给了多少人厌的刘邦,输尽了天下。

他出身贵族,将相之后,他满心壮志,敢指着始皇帝说:“彼可取而代也!”他信心满满,破釜沉舟,若不胜,无后路,他敢赌这局。他勇猛无惧,巨鹿之战,他率兵杀出一条血路,用行动证明一代王者风范。他儿女情长。深爱虞姬,即使战事紧张,他的心中也从未放下她,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至今。在我看来,他像个孩子,太直率,太天真,不懂政治场上的勾心斗角,不懂兵不厌诈。项羽若是一员武将,他定将名震四方,在战场上尽情展现他的风采。但,他是一名将领,统率千军万马,不单单是打仗,还要面对政治局势。他要用人,纳言,拼心机。这趟水太深,他始终没看清。

我钟意他的有情有义,我敬佩他的王者风范。很多人不理解他在乌江边上,宁可自刎,也不愿渡江。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完全可以回到江东,再东山再起。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得这么紧呢?我觉得这正是项羽与众不同的地方。家族的影响——项燕兵败自杀;败者亦枭雄,士可杀不可辱。他是英雄,即使末路,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李清照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一个后世女子,对英雄的赞叹,对项羽的仰望。

但不可否认,也正因为项羽性格中的一些偏执过激,做事不考虑后果,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他恨秦,家仇国恨聚集在了一起。所以他一攻入关中,就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连烧三月,犹如他心中的仇恨。也正是仇恨太强,蒙蔽了他的双眼。为这一己之恨,失了天下心。有时我也会想,为什么项羽可以屠一座又一座城,却放了刘邦一次又一次?是刘邦太狡猾,还是项羽软了心?如果项羽在面对刘邦时,有屠城时的狠辣,一切就又会不同吧。但一切已成定局,历史没有如果。

汉王君临天下,楚王自刎乌江。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始终是我心中最敬仰的人。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声长叹,隐没于涛涛江声中......

作者:学霸

篇3:我眼中的项羽

说到项羽,有生而发的一种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为什么,刘邦和项羽之间,我更倾慕于项羽,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感情,可为缱绻动人,大师,结局究竟是悲凉的,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是无限的惆怅和悲凉。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帝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能够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所以奇之。气候,举拳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手东西,往来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讲信用,只因允诺项伯善待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夫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吴江自刎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而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应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摄的,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爱景山,他有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当因为美色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以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有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如此欢心。这处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

两军交战,拼死一搏,所当所迫,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我的评价。项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归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地震当中的,官员也秉持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系,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他让我叹息,让我感慨,让我伤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让我挥之不去,咏之不足。他虽然像流星,在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的所评价着。

篇4:我眼中的项羽

独立寒风,江水东去,乌江岸头。

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儿,任狂风吹起苍白的双鬓?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儿,远眺汹涌澎湃江水的尽头?

只见他似石像般伫立着,深深陷入了沉思。他在回首,在追忆,也在感叹……一切开始于陈胜的一句惊天动地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乱世中,他为了追求自由,反抗压迫,毅然挺身而出,拿起武器,号召西楚人民对秦作战。战场上,他是骁勇善战的勇者,破釜沉舟,巨鹿之胜,他书写了多少为人称赞的战场传奇,威慑了多少激进来犯的秦朝军士。

他自信,大胆地实践着自我的政治梦想,“西楚霸王”的称号是他仰天大笑时那份霸气豪情的写照。他宽容,念及昔日共同抗敌的情谊,鸿门宴上不惜对刘邦手下留情。他坚毅,以一颗无畏而坚定的心,从容应对一次又一次凶险的战争。他真诚对待身边的战士,何曾不将“义”字看得比名利还重?这样一个热血男儿,早已在历史的天际抹上了一层浓烈的色彩。

幸福太过于短暂,仿佛梦一般转瞬即逝。梦醒了,曲终人散,取而代之的是又一次漫长的争夺与征战。或许他的自信,他的宽容,在某些时候成了一种致命的错误,一切似乎也早已命中注定。立誓臣服于他的刘邦撕去了虚假的面具,露出了称霸天下的欲望,转而进攻曾包容了自我的他。两强间的争霸就这样开始了。他是一个好将军,但在政治谋略上还是逊于刘邦。刘邦老谋深算,抓住了他的弱点,为了私利不择手段,毫不留情地进行了一次次攻击,最终击破了他领导的楚军的防线。

他败了,败得悲壮,败得凄美。他的一生似乎成为一支曲子,而旋律既含激越,又显低沉,令人振奋和唏嘘!军困垓下,人少食尽,四面楚歌时,他与心爱的虞姬伤离别,怀着悲痛率八百余战骑突围,最终仅剩下28人……

独立寒风,江水东去,乌江岸头。他慢慢地转过身,看着那艘过江小舟,又抬头遥望天空。夕阳残留下几丝斜晖,天暗了下来,却窥不到一颗星辰。远处传来隐约的鸟啼,乌江波涛仿佛失去了涌动的气息,而他,失去了辛苦拼搏而来的疆土,失去了心爱的虞姬,失去了平日里忠心相伴而结下情谊的战士,也失去了江东父老的信任与期盼……

他豁然挺起了弯下去的身子,微微退了几步,沉重地叹了口气,伴着一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他拔出腰中的剑,选择了自刎来终结生命。项羽就这样伴着遗憾与悲怨离开了人间。

但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

那么这一刻,让世界为项羽静止!

篇5:我眼中的项羽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杯具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杯具,缘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惟有以从凋零生命之花来扞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枯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东坡仰天一啸,生命之佩瑶瞬时飘溢出盈天漫地的磬香。我看到那飘飘白衣猎猎于萧萧风中,风度翩翩风情万种风华绝代。

这位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一生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便是一篇超越狭隘自我,演绎壮丽人生的辉煌篇章。

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使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顶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供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长枷锁铁镣中迎风颤抖,发配荒蛮,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凯歌。你认识的自我是旷达的,所以你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冈”;你认识的自我是洒脱的,所以你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认识自我是超然的,所以你在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挚情的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绝冠平生”。苦难历程中的热忱不减,赢得了东坡浪漫潇洒的一生,超越狭隘自我的男儿本色,造就了一段瑰丽的礼貌。

项羽被突袭的浮云遮住眺望的慧眼。鸿图霸业灰飞烟灭于自我的孱弱,而傲岸的苏子凭借笃定的自我超越,为漫长的历史,增添了一片经久不衰的绚丽春色。

篇6:我眼中的项羽

明白项羽,是原于那首《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七个字,把一个深情男子的形象刻入我的脑海,成为烙印,成了所有男子的典范。

一向都在为霸王别姬的故事感动着,一向都在想,怎样的一个男子才能让虞姬那样奋不顾身的去爱,所以我开始走近了他。

慢慢的,我了解到——

鸿门宴上,他的不忍。范增几次向他示意,他却无动于衷,他不是没有看到,他更不是傻子,他当然明白放虎归山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可是,在他对面坐的那个人是他的兄弟啊,他怎样忍心在范增生气的时候,可曾看见了他内心的干净,透明

解兵东归,他的信任,对方是和他打了那么多大大小小场仗的人,他居然能够如此的信任他,是因为黎民百姓,还是因为他相信人性的单纯我至今仍不清楚,可是,我明白的是,他被骗了,被骗的很惨,他的离开,却换来了小人的背信弃义,项羽,你怎会如此轻易的去相信一个人

霸王别姬,他的深情。'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每一个字,都如同鼓锤隐忍的敲进我的心中,我想,虞姬的内心必须和我一样,不然,她一个弱女子怎样会有勇气在吟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引颈自刎当项羽抱这虞姬逐渐冰冷的身体的那一刻,他的深情足以让天地动容。

乌江亭旁,他的简单。他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至死不愿意渡江,他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哪怕自我无罪,也要揽过所有的职责,用他自以为最好的东西去偿还。比如生命。他没有错,错的,只是他的简单啊!

乌江自刎,他的勇敢,我以为自刎就已经需要很多的勇气了,我实在想不到项羽把头抛给吕马童的那一瞬间,他又需要多少勇气的堆积,他的死,都如此壮烈,他用他的勇敢,把一群汉兵的胆怯逼得无处盾形。

这就是项羽,不忍,信任,深情,简单,勇敢的化身的他,所以,也就不用奇怪为什么虞姬那样的死心塌地了。若是我,也必须会为了这颗乱世之中干净的心心甘情愿的付出!

篇7:我眼中的项羽

大概,夕阳下沉了。

英雄——倒下了。乌江,红了......

英雄10岁那年,爷爷死在了战场之上,自我的国家也从而被灭,他的人生,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复仇!

有人问他:“你不学文,不练剑,何谈复国”英雄笑:“文,写名则够,剑,仅死5,6人而已。复国,需靠万人敌——兵法!”说罢,阳光照耀在他的身上,逐渐地,逐渐地覆盖了少年时的英雄,只剩下一阵爽朗的笑声......

那时,也注定了他的与众不一样,因为命中注定了,他——是英雄,千古英雄!

他是贵族之后,拥有着是凡人所不具备的气质,小时候也养成了桀骜不驯的个性。但在国家被灭之后,应对仇人,却能够忍气吐声,口中却满是不是不服,蹦出了一句话“吾必取而代之”,也因为这一句话,让人们将一切的祝愿和希冀全都托付给了英雄。

如今的他,也已经做到了。但却没有达成原先的目标,他茫然了,叔父的死也使他没有了依靠,一切的一切,都成了难解的谜团。但,他却没有倒下,因为,他还没有复国!但,他自傲了,应对两名忠臣大将,他毫不理会,因为英雄从出战以来,就没有品尝过失败的滋味。对于人才,他都亦为云烟,殊不知,这两位大将,之后是灭了他的关键因素。

英雄得到了美人虞姬,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但英雄却没有不理朝政,反而更加努力,期望早日复国,换百姓一安宁,还自我的国家一公道!但,他却做错了一件事——裂土封侯!秦花了几十年力气统一王朝如今又被分成了18个诸侯国,天下叹,百姓忧——接下来的战乱何时才了

英雄却并不这么认为——这是诸侯们赢得的,是他们的刀光剑影,血溅沙场,才换得如今的安宁,这一切的幸福,一切的荣华富贵就应当属于他们!可是,英雄眼中的完美,却没有持久。

一位长者,比英雄大了20多岁,身上丝毫没有霸气,委曲求全,但却以“仁”著称于世,英雄当他是哥哥,可是,这位长者,眼中仅有自我......

长者到了关中,看到了秦皇的宫殿,兴奋至极,全然忘记了英雄。英雄千里迢迢赶过来庆祝,但却被这位哥哥拒之千里,英雄十分生气,霸气溢满了全身,仅用了1天时间,突破了重重险关,兵临城下——这是他,却很冷静,没有丝毫的急躁,做了一件书写史册的豪举——鸿门宴。但,英雄就是英雄——心太软。

应对长者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道歉和一大堆的理由,英雄的心里很纠结:选择杀,违背心愿,但却能完成心愿,不杀,会为自我留下祸根——他毅然决然的做自我——放弃!

如今,他身边却只剩下了20余骑,身后就是乌江,河上慢慢出现了一个人影,又是一位长者。但这个长者却十分急切地邀请英雄上船,东山再起对于英雄来说不是难事,但英雄却不肯上船:他没有脸去见自我的江东父老,更没有脸去应对死去的虞姬。

他的双眼溢满了血丝,手上的宝剑也沾满了敌人的鲜血,在夕阳的余晖下,他缓缓地举起了宝剑,夕阳渐渐覆盖了他的全身,传了一阵笑声。

英雄——倒下了。乌江,红了......

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却流传至今,项羽虽败犹荣。

篇8:我眼中的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赞扬了项羽宁死不苟活的精神,可是我暑假读过《史记》中关于项羽的资料后,我对项羽有了自我的看法。

项羽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能够冲锋陷阵,转瞬间就能杀敌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佩服他的胆略和勇猛。观看秦始皇出行时,他竟敢说自我能够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英雄。

但项羽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首先,我认为他不注重文化学习,只崇尚武力。他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会写自我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无知都会成为绊脚石。

其次,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张良、韩信都以往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最终把自我打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谋士范增的才智也给浪费了。要么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痛失良机,要么中人家的计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去世,使自我彻底失去谋士。

项羽还是一位不善于总结自我失败的英雄。项羽在临死前曾说:“天要亡我。”而不从自身找原因。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不能驾驭天下英雄,到死都认识不到自身的弱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是可悲呀!

篇9:我眼中的项羽

他,年轻有为,但只活了30岁。是他打败了秦军,他的勇武古今无双!他,就是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中国杰出的军事家。

有人对他这样称赞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力能扛鼎,古往今来,谁还有如此气魄?

著名的“会稽起义”的主人公就是项羽。他还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我认为,秦国的灭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他而灭亡的!

“西楚霸王”是他,他能自封为“西楚霸王”,更体现出他对自我的自信。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这样称赞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用这句话形容他再好可是了!

所有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项羽也不例外。虽说他勇武无双,但他头脑简单,就因为这一点,他才败给了刘邦。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虽然拥兵40万,但却不敌刘邦的10万兵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刘邦参加鸿门宴时,项羽的谋士范增劝他杀掉刘邦,但项羽却不够果断,让刘邦有可乘之机,取得最终的胜利。二是:因为他不会使用计谋。正是因为刘邦懂得收揽民心,知人善任,才大获全胜,成为“汉高祖”。

其实,项羽的自尊心很强烈,他自感愧对江东父老,才会拔剑自刎!

30岁,风华正茂。项羽的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遗憾。

项羽,虽没能成为一个胜者,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

项羽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勇猛的将领。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是他铸就了一段传奇!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篇10:我眼中的项羽

一、勇猛善战,项羽的一大优点,却造成他自大,最终导致他失败。

“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何等的气势,项羽能征善战,战功赫赫,巨鹿之战,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从中体现了项羽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叱咤风云,英勇善战。但他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中原逐鹿,沙场征战只明白一味地“单打独斗”,他先天上对于武术的天份让他睥睨天下,目空一切。历史上司马迁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想以个人之力得天下,那最终只能是失败。

二、性格上的缺陷让他做不了帝王。

纵观历史,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这三点,项羽都不具备。项羽此人性情太质直,为人轻率,遇事思考不一样。他优柔寡断,鸿门宴上放过刘邦;他残暴凶狠,好杀成性,杀降卒,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杀义帝。他重情重义,却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感情用事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使他的辉煌成了昙花一现;他虽然个性直率,却不知“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在微妙的为人处事中,他的直率同样造就了无法弥补的缺憾,使他的失败成了必然结果;刚愎自用,听信谗言,然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他虽然骁勇善战,却猜忌贤能。却不知“得人才者得天下”,正如刘邦所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一句话便道出个中真理;他虽然有令人望而生畏的伟大气魄,却恃才傲物、冥顽不灵。

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他的矛盾性格正如韩兆琦在《史记博议》中形容的那样,“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他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杯具英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他像流星般一闪而逝,却留给后人无限的唏嘘与感叹。或者他的杯具命运能够用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自我踏上命定的轨道上,而项羽一生被自我的性格给羁绊,也正好验证了这句话,他的杯具性格决定他的杯具人生。

篇11:我眼中的项羽

初读《项羽本纪》,我只能浅略的看出他是一个武艺超群,智谋浅短,性格暴历,意气用事的一介武夫,他绝对缺少刘邦的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

我想项羽如果能做到屈身而后发展,那么乌江自刎的杯具就不复存焉,为什么当时不退避三舍呢江东是他的根据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呀!一切都是性格使然!

再如“破釜沉舟”一战,历来为人们所称赞,都认为项羽有一股豪气。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然,这一仗既打出了他的威名,也奠定了他杯具的命运。

项羽带军过河便破釜沉舟,只留三天军粮,读到那里我暗暗的替他捏了一把汗,他项羽的胆子太大了。他没有想到他自我即使英勇无畏杀败秦军九路伏兵,又能怎样秦朝已是强弩之末,灭亡是迟早的事。此刻当务之急是如何让秦军去克制各路起义军,自我坐山观虎斗,只打败者,从而不断强大自我。

破釜沉舟一仗虽说打胜了,杀得秦军望风而逃,可各路起义军早把项羽当作把子,当成了今后若要成就大事就必须先扳倒的拦石,成了众矢之的,今后若想成就帝业就难了!

巨鹿一役后,楚军虽不能说伤亡惨重,也能够说是有所损耗,并且仅有三天粮食,若在此时出现一个苏秦式的口舌之士,对各路将领陈明项羽之利害,我就不信,各路将领都是君子,能不心存鬼意。若是如此项羽岂不是早就乌江自刎了!

以人为镜知得失,从项羽身上我看到了自我肤浅,张扬,暴戾,意气的缺点。

以史为镜知兴替,从《项羽本纪》中我明白想做出一番伟业,不是简单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他要求你要研究周全,衡量利弊,三思而后行。

相关专题 项羽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