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说明文600字:日本盂兰盆节的习俗

jiayong89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iayong890”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学生说明文600字:日本盂兰盆节的习俗(共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盂盆兰节习俗说明文

盂兰盆节这一天,饥饿的阿飘们又要重返人间食各地烟火,人们会在路边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还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但这个特殊的节日其实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鬼门已大开,七月也近半,让我们忆念累世父母恩德,供佛斋僧,回向久远先亡。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世界各地盂兰盆节的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

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从有关盂兰盆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盂兰盆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是很有人情味的,所以“盂兰盆节”在当前崇尚“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除中国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过“盂兰盆节”的习俗。

篇2:盂盆兰节习俗说明文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篇3:日本盂兰盆节的习俗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在中国也很盛行,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可是现在民间的盂兰盆活动已荡然无存,中国人已经不知盂兰盆为何物。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现在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

盂兰盆节是每年一次的纪念先祖的佛教活动。人们相信在每年的盂兰盆节期间,祖先的灵魂回到这个世界来拜访他们的亲戚。一个传统是把灯笼吊在房子前面以给祖先的灵魂带路,并且表演盂兰盆舞蹈(盆舞节),拜祭坟墓并且在家中祭坛和寺庙里供奉食物。在盂兰盆结束时,漂浮的灯笼被投入江河湖海以引导灵魂回到它们的世界里去。不同地区的风俗很不一样。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 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

8月中旬的盂兰盆周是日本3个主要节日之一,此期间的国内和国际旅行活动非常密集并且住宿率增加。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见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现在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 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现在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每年的8月16日盂盆节期间京都都会举行五山送火活动,以送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

8月16日晚上8点,京都盆地周围的山上会先继出现火焰的字样。有四种类型。鸟居形,大字形,妙字形,船形。

小结:每年的日本京都的盂兰盆节都会有熊熊烈火包围着,能吸引很多游客。如果你不是想要感受他们的节日氛围,那建议错开这一时期。

篇4:佛教盂兰盆节各国习俗

佛教盂兰盆节各国习俗

1、日本

盂兰盆节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日本民众会用黄瓜和茄子插上筷子或牙签,意为“黄瓜马”、“茄子牛”,黄瓜马让阴魂快快回来,茄子牛让阴魂慢慢回到人间。盂兰盆节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日本人称之为“盆休”,人们会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

2、朝鲜

朝鲜的“中元节”被称为“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传统节日,发源于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的特色。朝鲜的中元节保留了较多秋季农民庆丰收的意思,而祭祖、祀亡魂等仪式次之。

3、新加坡与马来西亚

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华人居住区,中元节除了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整个七月都有表演,当地福建人称之为“七月歌台”,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是在空地上搭建的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亡灵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在夜晚时分,表演内容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

篇5:世界各地盂兰盆节的习俗

有关世界各地盂兰盆节的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

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从有关盂兰盆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盂兰盆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是很有人情味的,所以“盂兰盆节”在当前崇尚“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除中国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过“盂兰盆节”的习俗。

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华人居住区,中元节除了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整个七月都有表演,当地福建人称之为“七月歌台”,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是在空地上搭建的`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亡灵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在夜晚时分,表演内容包括诙谐短剧、魔术等。

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新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间八点至午夜十二点,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此外在槟城大山脚伯公埕有尊北马最大纸扎大士爷 ,大士爷高达8.9米,庆赞中元已成为北马区年度盛事。

日本

盂兰盆节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日本民众会用黄瓜和茄子插上筷子或牙签,意为“黄瓜马”、“茄子牛”,黄瓜马让阴魂快快回来,茄子牛让阴魂慢慢回到人间。

盂兰盆节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日本人称之为“盆休”,人们会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

朝鲜

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著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篇6:中国各地盂兰盆节的习俗

江苏盂兰盆会习俗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台湾盂兰盆会习俗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

闽南人地区在中元节还有一特别仪式,称为“抢孤”,将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将柱子涂满油脂,令众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胜。不但能取得奖品,且代表自己会得到神鬼的祝福。不过这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活动,时有伤亡,在台湾清治时期,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令禁止。今日在台湾的头城与恒春、香港潮汕社群举办的盂兰胜会依然有此仪式。

篇7:中国各地盂兰盆节的习俗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七月十五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篇8:中国的中元节和日本的盂兰盆节是一样的吗

在我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这一风俗代代相传。而与我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对这一节日也非常重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过节。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

早先盛行于中国和印度,后传入日本。盂兰盆节现已成为日本除元旦以外的最大节日。在盂兰盆节前后,学校放暑假,公司企业也都要放假7天到15天。大部分日本人会利用这个时间返乡祭祖。此时,日本家家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

每到盂兰盆节,日本的交通系统会格外繁忙,沿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行列可长达几十公里,像是中国的“春运”时期。盂兰盆节除了家家户户扫墓、祭奠先祖外,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日本人合家团圆的节日。日本德岛县的阿波舞会就是盂兰盆节的盛大庆典之一。在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祭奠祖先、祈祷风调雨顺。另外,京都的“大文字烧”——点燃松木烧出一个辉煌的“大”字,也已经成为日本盂兰盆节的一个重要标志。

日本人过盂兰盆节的气氛静谧、庄重,对谢世的阴魂来说,这是阎罗王一年一度放假的时候,也是他们能回家与家人重逢的日子。日本有些地区将供品装在盆舟或灯笼里,点上蜡烛,放入河川大海,这叫“精灵流”,相当于中国的放水灯民俗活动。节日期间,也有人在玄关装饰“精灵马”,用牙签或竹子当四肢插在黄瓜和茄子上比拟为牛、马。在日本岐阜县郡上市八幡町,等待多时的当地民众身着艳丽的夏季单层和服,在晚上8时开始,随着名曲《古调川崎》的节奏,人们踏着嘎嘎作响的传统木屐,投入到舞蹈的行列。街道成为欢乐的海洋,舞蹈给当地的“盂兰盆节”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这一活动被称为“郡上舞”,因当地地名而得名。

尽管民族不同,方式不一样,可是,祭奠先祖,缅怀逝者,祈求团圆的愿望是一样的。

篇9:潭西盂兰盆节的传统习俗

“盂兰盆节”来源于印度。据有关资料记载,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盂兰盆节这天举行万灯会,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在潭西,盂兰盆节开始前的一两个月左右,族家的“老大”(一般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族人)就会请一班“排紫”(锣鼓队)到各乡各里,去给那些在盂兰盆节中喜题蘸金的人家送“会首”(一般是一面锦旗和一对金花,一对发饼),并顺带到各乡里收集“孤米”(盂兰盆节当晚,用几根干柴支起两只大鼎,煮给那些孤魂野鬼吃。)。村里的人们只要听到铜锣一响,各家各户就会准备好一些孤米投进“老大”们事先准备好的箩筐中。据说,盂兰盆节期间,地狱大门是洞开的,阎王允许那些孤魂野鬼们前来享用人间供给他们的这些吃食。但由于一些孤魂野鬼被饿了太久,所以会出现抢吃的现象,于是有了“抢孤”一说。

在潭西,盂兰盆节前几天,在祭孤的旷野上,各村事先就已经搭起了祭坛和施孤台。黄昏的时候,西公(法师)、“老大”们还要带着拜官(一般由“老大”家里五六岁至十一二岁不等的小孩充当)到一些溪口去放水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在潭西的潭涌,盂兰盆节当晚,各村还要在事先搭好的施孤台上摆放全猪、全羊、鸡、鸭、鹅、五牲、果品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必枣山、扇糕山、腐竹山、猪肉山等等,不一而足。一些村子,还沿袭几百年来的传统,绞尽脑汁去装饰自己乡里的祭孤台,如东关村的多尼(山稔子)山、油柑山,大楼村的糖狮,以及前辽村大名鼎鼎的大包山等。纸扎厂里,也摆放着那些用来供亡灵使用的日常用品,如长袍、长筒靴、桌子、椅子、雨伞、热水壶、眠床等,可谓应有尽有。所糊的纸扎中还有金山、银山,三山国王、黑白无常等。当晚,西公(法师)还要在祭坛上为亡灵诵经超度。

盂兰盆节的高潮在晚上七八点钟到十点钟间,这时,各村的男男女女,携老扶幼,前来参与这场一年一度的.佳节盛会,他们时而驻足观望,时而点头称赞,场面人山人海,一时蔚为壮观。

潭西镇的潭涌、上埔、长埔、崎头、新埔、棋子埔等乡都有盂兰盆节。

其实,盂兰盆节并非印度和我国特有,亚洲其他国家也有这个佳节,例如,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有盂兰盆节。日本散文大师德富芦花先生就曾经在他的文章里详细记载过日本的盂兰盆节,其习俗和咱们潭西十分相似。

知识:

潭西镇潭涌七月半祭孤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纸扎糊的大士王公头上,坐着一位白衣观音。很多人都不明白个中原因。其实,有一段民间传说可以为大家解开这个谜。

据说,唐朝的时候,大士王公是天庭上天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因为长得青面獠牙,相貌丑陋。有一天,他无意中吓到了天帝。天帝勃然大怒,将他一脚踢到鬼门关。这时候,众天将听闻后,前来苦苦哀求天帝,求天帝免这位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大将一死。最后,在众天将的苦苦哀求下,天帝才赦免了大士王公,并将他从鬼门关上拉回来。但是,继续留他在天庭,又担心再次吓到自己。无奈,只好将他贬谪到人间,让他到野外去看管那些孤魂野鬼。因为担心他对那些野鬼不公,所以派遣了观音娘娘坐在他头上,可以时时刻刻监督着他。

相关专题 说明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