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分论点范文

zeng88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zeng8888”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议论文分论点范文(共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议论文如何设置分论点

议论文如何设置分论点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证明或论证无力。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如常立志与立常志,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论述时,可以把常立志和立常志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阐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才能有所建树。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方法,如果一时想不到好的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即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何永康先生曾经说过:在高考作文中,由于通篇字数有限,每一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大体阐述过程是:先用几句话点明小论点,然后再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接下去可联系实际,摆出事实,最后收拢。这段话较具体地讲明了一个分论点的实施过程。

篇2: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但是大多学生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中心论点,缺乏更深入的思考,甚至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为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而广泛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从而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思路。

一、并列分解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

“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就其内涵而言,一是就其外延而述。分解“是什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内涵角度。如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外延角度。如辽宁话题“肩膀”,就从外延展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中心论点的成立。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3.并列分解“怎么样”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二、递进分解

1.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虽然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但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还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

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崇高。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2.按论点内涵递进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为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中国大学网

篇3:《议论文如何拟写分论点》教案

《议论文如何拟写分论点》教案

《议论文如何拟写分论点》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分论点的作用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把握分论点的确立角度和确立技巧

教学重点

如何有效而明确的确立分论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高考时最高只能评三类作文。

这里借用资深高考专家何永康教授的一句话:

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那么一点微光的议论文呢?我们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明确:什么是分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中心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二)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角度一:阐述内涵。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即:是什么? 例1中心论点:舍弃一些东西,人生会更加美好。

分论点:①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

(诗仙李白生性自由、寄情山水、不同凡俗、遗风长留的事实)

②舍弃,是悠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

(陶渊明放弃官场、回归田园、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经历)

③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挫而弥坚,重整旗鼓,复国雪耻的历程)

(诠释“舍弃”的内涵)

可以使用的句式:

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是(就是)??

例2 中心论点:要敢于到班门去弄斧

班门弄斧:在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分论点:① 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② 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③ 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

例3 中心论点:人要坚守良知

分论点:①坚守良知,就是坚守自己的一份理想。

(陈晓兰冒着生命危险揭露医药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② 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心中的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

(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 )

③坚守良知,就是敢于承担过错,减轻良心上的重负 。 )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下跪,全世界为之大哗。 )

练一练 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原意: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阐释内涵)

(二)、角度二:即问一个“为什么” 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即:为什么?

例1: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③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可用格式:关键词+能(才能、就能)??

练一练中心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①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安抚人受伤的心灵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分析理由)

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三)、角度三:提出策略。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即:怎么样?

可用格式:关键词+需要??

1、追问办法法

中心论点: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即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 ①学会欣赏别人,需要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②学会欣赏别人,需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嫉妒贤能; ③学会欣赏别人需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小结: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

可运用:??,才能??;会使??,能够??,可以??等等表示能带来好处或危害的连词。

练一练中心论点:把微笑作为名片

分论点:①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

②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

③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和谐。

(四)角色分解法(范围、职业、性别、地域)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

例如:中心论点:“关注你身边的人”,写三个分论点。

① 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看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让他陶冶我们年轻的心。 ② 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看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我们会变得更坚强。 ③ 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看他们为理想而拼搏洒下的汗水,会让我们更有斗志。

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练一练 中心论点:“要懂得赏识”

①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②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四、课堂小结

1、分论点拟写的五种方法

类——是什么内涵阐释法

因——为什么 分析理由法

果——会怎样揭示结果法

法——怎么做探寻方法

谁——对象 角色分解法

2、分解中心论点时应注意:

①、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②、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③、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④、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不必强求。

⑤、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⑥、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⑦、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3、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

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①、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②、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③、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

篇4: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定教案

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定教案

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定   教学目标:   1、了解分论点的作用   2、把握分论点的确立角度   3、掌握拟定分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明确而有效地确立分论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次月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中,大家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一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论据罗列,材料堆砌,结果形成了“中心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我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明确:什么是分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1.什么是分论点:议论文中我们为了论证中心论点,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有了分论点,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晰。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和方法   1、请学生散读高考佳作语段,体会确立分论点的.角度和方法。   A、语段(1)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   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中心论点:忙,是人生中的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忙是问号。忙是省略号。忙是惊叹号。   角度一: 是什么 阐述内涵   方法:关键词 +是……  “是”的后面往往是一个比喻修辞中的喻体   语段(2)四川高考作文: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心论点:我们要坚强。   分论点:坚强,是    坚强,是    坚强,是    明确:【坚强,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坚强,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心灵灯塔。坚强,是我们与自然抗争的有力武器。】   B、语段(3)湖南高考作文: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角度二: 怎么样 提出策略   方法:关键词 +需要……   C、语段(4)题目: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我想握住你的手》   现在请大家以“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为中心论点。   从“为什么”这个角度思考、拟写分论点,讨论交流。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    明确: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是因为我想让你带我前行。   角度三:为什么 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   方法:关键词+是因为…… 2、示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安徽卷)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首先我们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作为中心论点:品读欧阳修或者品读苏轼品读李清照品读杜甫品读李白……   然后,我们根据“为什么品读欧阳修”来思考   阅读高考佳作“品读欧阳修”体会分论点的作用和拟写角度。   学生齐读作品中的分论点: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豁达。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   3、思考:这一组分论点有什么共同点?   (1)句式整齐   (2)围绕中心   (3)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   得出结论:好的分论点可以采取排比的句式,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分论点中体现题目中的关键词。   我们可以侧重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拟写分论点。   四、练习  根据06年安徽卷作文题,以“品读  ”为题,从“为什么”角度拟定分论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分论点的拟定。在已经确立中心论点的基础上,分论点可以从“是什么”入手阐述内涵;从“为什么”入手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从“怎么办”入手提出策略。重点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拟定。   在具体拟写分论点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多采用排比的句式,紧紧围绕中心,在分论点中体现题目中的关键词。   六、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次月考的作文《心灵的选择》重新拟定分论点。

篇5:拟写议论文分论点示例讲解

有关拟写议论文分论点示例讲解

议论文分论点常常从“类——是什么” “谁——对象”“因——为什么”“果——会怎样”“法——怎么做”等五个方面分析。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以免造成逻辑混乱。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果”的角度。

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过去——现在——未来,人——集体——国家,物——人,自己——他人——社会。

拆分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不必强求。

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30字之间。

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篇6:保护环境的分论点式议论文

从我们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会教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这是每个人的责任!然后老师还叫我们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放在固定的地方!

但是,有些话可能听多了,我们觉得没那么重要!就像生活中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因为它们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感受不到它们的重要性,比如阳光和空气!

所以,爱护环境,虽然我们平日里都在说,但真的能做的很少!

尤其是盛夏,人们喜欢吃冰淇淋和矿泉水,然后当我们吃完冰淇淋或喝完饮料时,我们总是扔一些雪糕棒和饮料瓶。虽然我们也知道垃圾桶离我们不远,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有偷懒的心理,然后总觉得自己在没人的地方乱丢垃圾!

还有,每当我们参加过一些大型活动,活动现场真的很可怕,人们总是习惯性的乱扔东西。这个时候,努力的是我们环卫工人!

而且在学校组织了运动会之后,轩辕老师也在第三位强调不允许乱丢垃圾,但是运动会真正结束之后,地下还是一片狼藉!

所以也就是说,要爱护环境,我们平时的口号特别响亮,但是真正落实到个人行动上的时候,还是有太多的不足!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如果在路上看到垃圾,我们也会习惯性的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

虽然大家都会不屑的说都是小学生做的,但是想想,如果我们做不好小学生做的事,那我们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成年人呢?

所以,大人小孩都要真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篇7:议论文如何进行分论点教案教学设计

议论文如何设置分论点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平时习作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设置方法:

一、并列式分论点设置角度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1、内涵法(是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②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如话题“涵养”的分论点:

①涵养是面对成功时不狂妄、不自傲的谦虚,

②涵养是面对失败时不气馁、不畏惧的冷静,

③涵养是面对邪恶龌龊时,不作无谓愤怒的智慧

例:说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一: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分论点二: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分论点三:勇于探索的意气,激发潜能。

练习:

构思话题“读“的分论点。

① 读,是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 读,是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是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的神奇的钥匙。

④读,是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2、理由法(为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如《学会欣赏别人》的分论点:

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真诚坦荡、虚怀若谷的胸怀。

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人要有意气》的分论点:

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困难牺牲。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变故。

3、措施法(怎么样?)

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我们怎么做。在论证过程中,我们要阐明具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又如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作文。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二、递进式分论点

针对作文主题,分析其内涵以及产生的原因、结果,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关系,全面构思。如以《风度》为题的分论点: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3、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又如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又如《诗意地生活》(07湖南卷)的论点。

1、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2、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对比式分论点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认识自我》为题的分论点:

1、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2、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又如北京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

①我们喜欢安,渴望安;

②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

③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

四、学以致用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从不同角度设置分论点。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轻言放弃、难能可贵的坚持。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草率否定、一往无前的无畏。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唐突拒绝、虚怀若谷的包容。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传递着生命的坚强。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显示出精神的力量。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折射出坚定的信念。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有永不言弃的信念。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有“我不成功谁成功”的霸气。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训练》导学案【2】

从材料到论据

——例证法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

1、能指向鲜明地概述事例。

2、学会通过议论分析揭示事例与观点的必然联系。

3、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话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论述片段。

【写作导航】

一、审题:

1、说一说你所熟悉的关于气节的名言:

2、结合话题思考:哪些例子与此话题有关?此例什么地方体现了本话题?

3、找出你想到的例子的共同点,有一句话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二、例证法

(一)材料的选择:

(二)对事例的表述:

1、读下面文字,认真对比、分析素材与举例的差别,总结表述时对事例的处理方法。

【素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官回家。

【举例】

南山之侧,清菊丛中,满腔浩然正气。

清流河畔,星月之下,一副铮铮铁骨。

当身为彭泽县令的陶潜被郡府命令“迎接”督邮时,他毅然做出决定:去官归隐。他将郡府的书信撕得粉碎,褪去官服,交出官印,一纸辞呈便离开了黑暗浑浊的官场,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回音:不为五斗米折腰……

方法归纳:要使事例更好地为观点服务,应如何表述事例?

2、牛刀小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例,对体现观点的内容作指向鲜明的叙述。

(三)对事例的分析:

1、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论证中存在的问题:

【事例论证】

悠悠清溪,淡淡菊香。那悠扬的琴声,荡尽五柳先生心中的苦闷。

当年,陶氏家道已中落,陶渊明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彭泽县令的职务,常人一定认为他应该好好珍惜,当上级借考察之名来敲诈时,他可以剥削农民来贿赂上级,保住自己的官位,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愤然脱下官服,交上官印,石破天惊地喊出让后世钦佩不已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所以,气节是人不可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守气节。

【问题】

【我来修改】

方法总结:

2、课堂练习:

给你刚才写的事例表述加一个分析段: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一下例证法的写作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训练》教案教学设计

从材料到论据

——例证法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

1、能指向鲜明地概述事例。

2、学会通过议论分析揭示事例与观点的必然联系。

3、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话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论述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审题指导

1、说一说你所熟悉的关于气节的名言:

2、结合话题思考:哪些例子与此话题有关?此例什么地方体现了本话题?

3、找出你想到的例子的共同点,有一句话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三、关于例证法的写法

(一)材料的选择:

真实,与观点一致

(二)对事例的表述:

1、读学案上的文字,认真对比、分析素材与举例的差别,总结表述时对事例的处理方法。

思考:(1)哪些内容体现了观点?将其找出来。

(2)其他内容你打算怎么处理?

2、多媒体展示有问题的事例表述,大家共同修改。

3、牛刀小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例,对体现观点的内容作指向鲜明的叙述。

4、学生展示,师生共评,教师适当点评常用方法。

(三)对事例的分析:

1、读学案上的一段文字,找出论证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修改,老师出示修改示例,进而总结实例分析的方法。

3、多媒体展示另一片段作示范,指导学生思考:

(1)画出文段中的关键词。

(2)思考作者是如何分析的?

(3)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4、课堂练习:

(1)给你刚才写的事例表述加一个分析段:

(2)大家共同点评。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一下例证法的写作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五、思维拓展引导

有大语文意识,多观察多体悟,勤思多练。

篇8:高考语文: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法

一、写作指导

一篇议论文大致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一)议论文论点分解的方法

1.横向分解法

横向分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横向展开分解论点。我们通常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在同一篇文章中将这三问题全部阐释清楚,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1)横向分解“是什么”。

①从中心论点的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湖南一考生写“意气”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意气”的发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上,即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安徽考生写的《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从“阅读”的角度分解论述的: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②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的角度其进行分解。

如,江西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2)横向分解“为什么”。

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主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和原因。如,吉林省一考生写的《帮助——盛开的花朵》一文,在提出“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之后,这样安排分论点:帮助是盛开的花,她点燃生命的希望;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实际上,作者也正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帮助”的意义。

(3)横向分解“怎么办”。

就是从解决问题办法的角度分解论点。如,广东考生写的《爱,用心来传递》,在确立了“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的中心论点之后,从三个方面分解论点: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

2.纵向分解法

纵向分解,就是按照议论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1)时间为序,纵深推移。

如,《在荣誉面前》一文这样分解论点:荣誉只表明过去;有了荣誉时不能骄傲;应把荣誉当成新的进步的起点。作者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从而将议论引向了纵深。

(2)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如,《扫盲表彰会》一文这样安排分论点: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业;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3)步步推进,解决问题。

这种分解方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步步跟进,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文在提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之后,这样分解论点: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②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A.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C.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③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A.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B.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修辞分解法

修辞分解法,就是借助比喻、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1)比喻式分解。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达,使文章富有语言美、意蕴美。如,河南一考生写的《教育是门艺术》在提出“艺术性的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这一中心论点之后,这样分解论点:教育是导航标;教育是启明星;教育是支船桨。从三个方面,阐述教育的艺术性,形象而富有启发作用。

(2)对比式分解。运用联想、对比思维,用对比手法分解中心论点,往往是两个分论点,涵概正反两个方面。如,广东一考生,面对“铭记与忘记”这个话题,调动联想、巧用对比写的《米卢与孔明》一文这样分解论点:(对米卢)我们铭记他的失败,忘忆他的成功;(对孔明)我们铭记他的成功,忘记他的失败。由此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这种联想、对比思维,显示了作者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比拟式分解。调动想像思维,采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追求说理形象化和趣味性。如,河南考生写的《在爱的牵动下飞翔》一文,在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采用比拟式分解:(借“风筝”之一口向“引线”告白)爱我就不要把我牵得太紧;(借“蛹”之口向世人宣誓)不要用剪刀,剪开我周身的束缚,痛苦让我自己来承担。在饶有趣味的情节化段落中完成对论点的证明。

(二)分论点的设置要注意的问题:

1.分论点必须是对总论点的诠释,是总论点的化解。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分解,是对总论点的解说,所以它应该是总论点的组成部分,归属于总论点,而不是另搞一套。如《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两个分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角度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总论点的,是使总论点更为全面,更加完整,而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2.分论点也是总论点的论据,必须围绕总论点展开。分论点既然是总论点的分解,当然必须围绕总论点展开;但分论点在作为总论点的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承担论证总论点的任务。我们还是举《六国论》的例子。文章提出论点后,先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论证了“弊在赂秦”的道理;后说“不赂者以赂者丧”从又一个角度论证“弊在赂秦”。两个分论点,从两个角度分别论证了总论点。随后又用大量的篇幅分别从“赂秦者”与“不赂者”两方面支撑分论点,从而论证了“弊在赂秦”的总论点,论据充分,论述全面。这里,分论点的设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分论点也必须态度鲜明。分论点同样在表明作者的观点,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必须采用肯定句式,必须直接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讲议论文的论点时已经涉及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4.分论点要尽可能置于每段的开头,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每段开头出现分论点的好处,就如同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一样,它既可使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你在本段中要论述的内容,又可使自己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围绕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证更加集中。

二、范文展示

读书是快乐的

贵建明

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磨擦是人们无从逃避的必修课,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许多诱惑和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疲惫不堪。我们该到哪里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有人选择轻歌曼舞的筵席,有人选择五光十色的荧屏,有人选择费心劳神的麻牌,但我要说一方有书的天地,是更适宜我们心灵憩息的乐园。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歌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访问罗贯中,去聆听鲁迅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

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沉静;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少了一分愚蠢,多了一分睿智。仿佛与对贤相对而坐,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学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

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祥和宁静。书又是益友,痛苦时,书给你安慰;消沉时,书使你振作;迷茫时,书给你方向。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滋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的了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知,修心,养性,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文章开头引用戚继光的名言“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打出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主体部分从“为什么”的角度,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结尾照应开头之意,以反问出之,收束干脆利落。作者在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感方面用足了功夫,丰富而畅达的比喻、排比,尽显作者表达个性。

不要轻易说“不”

人生总会有太多的不如意,我们无法选择逃避。面对通往理想道路上的荆棘和坎坷,你害怕了吗?面对枯燥无味,甚至艰辛无助的生活,你失望了吗?面对那转瞬即逝,希望渺茫的生命,你绝望了吗?但是亲爱的,请不要轻易说“不”,不到最后一刻,我们都不应该甘心,更不能放弃。

不要轻易对理想说“不”,尽管前路漫漫。

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总会有很多高山、大河,甚至一路荆棘。但请不要望而却步。困难,我们退却了吗?挫折,我们害怕了吗?失败,我们绝望了吗?不!你看,爱迪生在摔倒一千多次之后依旧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最终不是看到了黑夜的光明么?袁隆平在失败之后,依旧充满斗志,继续钻研,最终不是看到了硕“果”累累么?闵恩泽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忘我研发,最终不是看到了金一般的催化剂么?所以,亲爱的,就算再苦再累,也不要对自己说“不”,对理想说“不”,要相信,渡过大河,翻越高山便可看到彩虹!

不要轻易对生活说“不”,尽管伤痕累累。

我们驾着生活的帆船在大海上航行,又怎么会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生活的枯燥无味,我们厌倦了吗?生命的艰辛,我们畏惧了吗?生活的困苦,我们失望了吗?不!你看,邰丽华在她那个无声的舞台上不是舞出了她的人生精彩么?在杨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不是看到了光明么?罗映珍六百多个日夜不是唤醒了她的丈夫,她的爱情么?所以,亲爱的,就算再怎么难熬,也不要对自己说“不”,对生活说“不”,要相信,经历过大风大浪,总会到达彼岸!

不要轻易对生命说“不”,尽管希望渺茫。

我们种下生命之树,看它发芽,看它成长,看它伸展,但同时又看它被风雨吹打得身疲力竭,看它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看它被岁月的车轮带走灿烂,然后枯萎,死去。生命,看起来似乎很强大,但它又那么脆弱;听起来似乎很漫长,但它却又那么短暂。生命的无常,我们徘徊了吗?生命的短暂,我们停滞了吗?生命的脆弱,我们绝望了吗?不!你看,非典中医生护士们对生命的执著,我们不是挺过来了么?雪灾中的“绿丝带”不是带着人们走向了希望么?震灾中救援部队的“倔强”不是救出了很多鲜活的生命么?所以,亲爱的,哪怕就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要对自己说“不”,不要对生命说“不”,要相信风雨会让生命之树更加坚强。

亲爱的,人生真的就那么短暂。所以,请抱着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勇敢并坚强地走下去,不要轻易说“不”。

点评:作者先从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灾祸切入,点明“不要轻易说‘不’”的背景,然后自然顺承到文题上,选取三个角度分别围绕“理想、生活、生命”三个重大命题展开,正面强调了“对理想要追求”、“对生活要向往”、“对生命要热爱”的观点,同时回答了“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的原因。文章主旨显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分论点非常有特色——复句倒装。

说 “辨”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这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确实可以给我们幸福的体验,但只有辨清了这纷呈的世界,方能感受美的流传,去除丑的障眼。那么,借我一双慧眼,让我辨清这大千世界。

辨,需要明智的头脑。

明智,不仅是聪明才干,更是明理识体,懂得真价值的所在。秦桧虽有聪明之才,但不辨是非,谗言蔽明,邪曲害公,卖国求荣,最终给历史留下的只有一个下跪的背影。而那个莫须有的罪名却击倒了他自己,铸起了一个更为高大的抗金名将——岳飞。“名臣不爱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何致南渡?”确实,岳飞死了,死在了小人的谗言中,死在皇上的不辨忠奸里,但他以明智的头脑辨清了人生的价值所在,“一腔热血红尘洒”,一个足以令秦桧敬畏的岳飞屹立千古。明智的头脑,给了岳飞明理的选择,而一时之贪,给了秦桧千古的骂名。(例证:正反对比)

辨,需要锐利的眼光。

审时度势,眼光若能如大头钉般尖锐,那自然能“众人皆醉我独醒”,辨清大千世界。林则徐身处国难,爱国之心驱使他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他锐利的眼光让他找到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中国人终于开始辨清这个因闭关锁国而迷云笼锁了太久的世界。“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当之无愧!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李大钊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他们的锐利眼光让他们辨清了这纷繁的世界,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是的,锐利的眼光穿透了世界的迷云,吹散了纷杂的层雾,自然就辨清了世界。(事例论证,排比,显示事例的丰富和雄辩)

辨,需要纤细的心灵。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只有纤细的心灵,才能辨出这些细小的美,发现光的汇聚。“自在娇莺恰恰啼”是杜甫辨出的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周邦彦辨出的夏,“满地黄花堆织,憔悴损”是李清照辨出的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卢梅坡辨出的冬。纤细的心灵,让他们辨出了四季的美丽,世界的美丽。(例证、引证)

是的,世界就在每个人的眼前,却因个人的眼睛而不同,拥有明智的头脑,锐利的眼光,纤细的心灵,也就拥有了一双慧眼,辨清这大千世界,更好地体验参差多态的幸福本源。(结尾点题,照应)

感谢挫折

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但我们应该感谢挫折。这不仅是因为没有挫折就不会有文化技术的进步,没有挫折就不会有“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更是因为没有一次次挫折中量的积累,就没有成功者有朝一日的质的升华。

挫折使人性格坚韧。

有时候,挫折对人的打击是沉重的,但只要你不被打倒,只要你倒下后敢于重新站起来,你的意志就得到了一次提升。“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急风暴雨的人在以后的“毛毛雨”面前自然显得从容淡定;从惊涛骇浪中闯过来的人自然多了一份战胜下一次惊涛骇浪的勇敢与顽强。从越王勾践的会稽惨败,到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历史上伟大的成功者的人生经历都在证明着这一点。让我们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都来学习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遇到困难时不退缩,而勇于克服;遇到失败时不放弃,而是从头再来;遇到苦难时不抱怨,而敢于战胜。从日常小挫折中培养性格中的韧性,勇敢地向成功迈进。

挫折使人积累经验。

当一次次挫折来到你面前,只要你不畏惧退缩,你就一定会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积累起宝贵的经验。这样的经验越丰富,你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就越强,你与你所追求的目标也就越近。正像鲁滨逊一样,从一次次冒险出海的失败中积累许多平日里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一样,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在他28年的孤岛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挫折使人获得真知。

可以想见,无论是居里夫人提取镭,还是诺贝尔发明炸药,谁都希望第一次实验就发现真理,但他们无不是坚韧地经历了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为真理往往包裹在重重假象的迷障之中。对善于从挫折中总结教训的人来说,每一次挫折,都相当于解开了一层包裹着真理的迷障。一层层迷障揭开之后,必然会出现真理的内核。

要感谢挫折。有了这样的心态,当挫折到来之际,你才会勇敢地面对挫折,让它积累你人生的财富,使你成为一个真正充实的人。

点评:本文切入角度恰当,分论点整齐,论据丰富具体,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结论以理服人。

只如惊鸿照影来

恰如平静的湖心里误投的一枚石子,恰如幽蓝的天幕中惊飞的一只鸿雁,恰如荒僻的草丛中偏巧开出的一朵娇花——人生的有些际遇,即使错了,也错得那么美丽。情感的青藤就在那美丽的错误中蠕蠕而生。

着一袭纱衣,撑一把纸伞,从郑愁予的江南里缓缓走来。他笔下的三月,那三月里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秀美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轻轻地,悠长而略带惆怅的情感从他口中吟咏而出。人的一生,永远都在寻找心灵的归属。漫漫长途,一脚踏进路旁小屋,想要停下,可是,远方才是你真正的家。感谢错误,因为忧伤之余,你发现,再远的征程都挡不住自己归家的脚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间精神小屋是完全属于你的。它等了好久,等你把它当成温暖的家。

执一卷诗词,觅一缕春愁,从陆放翁的满城春色里缓缓走来。他心中的沈园,是个凄美的错误。“东风恶,欢情薄。”与唐婉表妹的错误,成了铁血男儿一生的柔软的遗憾。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或许,这个凄美的错误用天各一方的距离让他们的心紧贴在一起。“错错错!”幸福,如果唾手可得,便体现不出金子般的价值。那个在沈园,在《钗头凤》里演绎了千年的错误,直到今天还可以将泪水唤回我们的眼睛。

掬一捧江水,寻一份豪气,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里缓缓走来。他眼中的赤壁,是个壮美的错误。东坡的一生,本来就受到许多错误的对待。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弃雕梁之美,而居松茅之椽。在不公的命运里,他尚且吟啸徐行,这小小的赤鼻矶,又何足挂齿?错误的地点遇上不错的人,错误的地点引发不错的诗情。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为情感找一个载体。不必太在意载体的对错,只要能让你向着天地高昂起灵魂的旗帜,便已足够。你还在为小小错误纠缠不清吗?且看东坡壮怀激烈,歌大江东去。

在这个过分讲究是非对错的时代,有些不伤原则也不伤大雅的小错误,恰恰成就了人生的美丽。美丽的错误,让你拥有砰然心动的巧合,让你珍惜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让你包容命运中深深浅浅的缘分。

生命,本是一潭静水,小小的错误,像是照影的鸿雁,只用羽翼轻轻一点,便留下了美丽的涟漪。

篇9:高考语文: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法

1.“是什么”法(标志性词语为“是”“就是”“即”“则”“意味着”等。)

2.“为什么”法(标志性词语为“能”“才能”“让”“使”“会”“利于”“因为”“可以”等)

3.“怎么办”法(标志性词语为“需要”“要”“就要”“就”“就用”“必须”“源自”等)

4.领域并列法(标志性词语为“在……上”“在……面前”“体现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

5.从小到大法(标志性词语为“人生-企业-国家”“个人-政党-社会”等)

6.角色分解法(标志性词语为“官员-商人-百姓”“自己-别人-社会”等)

7.古今未来法(标志性词语为“历史-现代-未来”“古代-今天-明天”等)

●设分论点的要求:一定要设三个或三个以上分论点,三个分论点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要句式一致,长短相当。

篇10:议论文展开之如何设置分论点(教案二)

议论文展开之如何设置分论点(教案二)

议论文展开之如何设置分论点(教案二)作者:lkz318_20_z9md8议论文展开之如何设置分论点(教案二)

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B、递进式分解

1、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例: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

(2)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

(3)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

C、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例:适度的爱

(1)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何估价自己》

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

以“拆除心墙”的话题作文为例谈怎样确立分论点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

(总)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

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

(分)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

(带来的效果)

(总)人有适当的戒备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分)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

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存在的危害)

从“是什么”的角度

示例

(总)家庭成员,师生,朋友之间都会有隔阂,有阻挡的心墙。

(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

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

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

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

(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

(分)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虚伪,拥抱真诚。

(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让我们拆除心墙,体验美好。)

(分)拆除心墙,我们要多宽容一些。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多主动一些。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多尊重别人一些

(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

(分)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

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

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

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

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

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

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

综合式

(总)用砖堆砌起来的墙是可以拆除的。其

实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也一定可以拆除。

(分)心墙阻隔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拆除

心墙,人与人之才能和睦友好相处。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爱。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沟通。

(总)如果已经建立起来了,请你们拆除心墙。(分)拆除心墙,是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的前提。

不拆除心墙,你损失的不只是一个朋友,更可能危及自身的利益。

拆除心墙从自己做起。

拆除心墙要有一定的技巧。

例1:以“找准位置”为话题

从“为什么”的角度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

从“怎么样”的角度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能力、兴趣、性格)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审时度势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不懈追求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把握机遇

例2:以“选择对手”为话题--论点:选择适当的对手

从“为什么”的角度:

选择适当的对手有助于明确人生的方向树立人生的目标

选择适当的对手其实是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选择适当的对手让自己承受一定的压力的同时也获得巨大的动力

从“怎么样”的角度:

选择高尚的人作为对手,

选择聪明的人作为对手

选择坚毅的人作为对手

二、欣赏

人生需要阅读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阅读过不少书籍。阅读能使我们的旅途少一份寂寞,多一分快乐;少一分忧愁,多一分激情,它能使我们孤单的心灵找到一处归宿,寄托我们的“酸甜苦辣”,它也能使我们脑海满载知识,丰富生活,故人生需要阅读。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处境相当艰难,多少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中国同胞被受欺凌,多少中华儿女在愚昧无知思想中挣扎。当他阅读了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呐喊》等著作时,他们最终从阅读中觉醒,他们成功挣脱,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救国革命先导,最终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阅读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净化滤去腐朽落后的思想,启蒙着我们,引领着我们,激发了我们,故阅读在人生中必不可少。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一位无私的老师,赋予我们无穷的知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从小就喜欢阅读。在英国时,他每日都会到英国国家图书馆阅读书籍,他每天就和书籍相伴,从阅读中不断吸允无穷的知识,从阅读中寻找走向社会主义成功的道路,最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多少无产阶级走向革命的成功。如果马克思不是如此孜孜不倦的阅读、吸收知识,他能完成这么伟大的著作吗?可见,人生需要阅读。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使我们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们的情感生活。阅读过《红楼梦》,你是否领悟到林黛玉多愁善感的一面?阅读过《三国演义》,你是否领悟到关羽忠义的一面?又云: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为不孝,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为不忠,这一切都是在阅读中所感悟,在阅读中触动你的情感,在阅读中渗透如你的心灵,丰富你的情感。

人生中缺少阅读将是可怕的,那我们将会变得孤陋寡闻,会流失情感,更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因此,人生需要阅读。

读书的艺术

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作文布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MSN(中国大学网)

篇11:议论文如建立分论点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溧阳市中学    洪湖

教学目标

1、明确分论点的作用,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把握分论点的确立技巧

教学重点

如何有效而明确的确立分论点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呢?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分析说理,首先就要解决好说理的角度和说理的层次问题;而分论点的切割和建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够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进行有层次的分析论述,那么困扰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分析难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从论证结构入手,就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分论点的技巧问题,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分析探讨

1、看一篇文章然后从文章结构和论角度给以评点

《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生活》

2、学生评点之后再对本文进行修改,并对这个论点重新列出结构提纲,提出分论点。(老师提示: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进行有层次的分析论述)

A、请学生起来评点

B、老师总结,要求提分论点

C、学生再列分论点

3、分析论点确立技巧

A、展示学生修改情况,总结分论点类型

并列

对照

层进

综合

B、把学生的论点分类,然后穿插,论点确立技巧

C、老师总结

对比式

正    播种如何

反    不播种如何

层进式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起点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动力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目标

并列式

播种希望才能够有耐心

播种希望才能坚忍

播种希望才能有自信

①、并列式

先看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谈骨气》(吴晗作),“谈骨气”是一个论题型的标题,可谈的东西很多,但作者从孟子的名言入手,认为只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者中之一的就是“大丈夫”,就是有骨气的人,而这类人古往今来,不胜枚举。因此作者把“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定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把它切割成三个分论点,来有力地支撑这个中心论点,请看图示:

分论点①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宁死不屈,拒绝高官厚禄

分论点②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贫者宁可饿死,不受嗟来之食

分论点③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国民党手枪,拍案而起

为了有力地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作者从经济利益、人格尊严、个人安危三个方面入手,并举出典型的事例,使每一个分论点都强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建立并列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述观点,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充分,避免了论述片面、空泛的不足。

抓住今天

A.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时间。 B.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希望。

C.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成功。

②、对照式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观点和做法都有与之对立的观点和做法存在。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能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和做法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建立对照式的分论点,必定能更好地彰显正确观点的可信,暴露错误观点的荒谬。请看例子:文题--《知耻应后勇》

分论点① 知耻不后勇,必定自甘堕落,遗恨千古。

对照

分论点② 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上进的动力,也有成功的一天。

要把“知耻应后勇”的理由论述充分,把中心论点切割成两个对立的分论点,在对照中显现“知耻而后勇”的重要,“知耻不后勇”的恶果,中心论点自然可以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建立对照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使观点、做法的利弊善恶对比更加鲜明直观,论述更有力量,说理的穿透性更强。

③、层进式

人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是有一定的层次规律的,事物和问题的本身也并非平板一块,有着自身的种种逻辑关系,因此,写作议论文时常常要求我们不断延伸拓展,逐层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宜建立层进式的分论点。这种层进既可以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可表现在思想内容上。

例:文题--《谈惜时》

分论点① 珍惜时间是珍惜生命的表现。(思想认识)…

是什么

分论点② 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作用) …

为什么

分论点③ 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做法) …

怎么做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这一中心论点,其实包含着三层含义:(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只有先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认清其意义和作用,才会把“惜时”化为自觉的行动。建立这样的层进式的分论点,能使说理透彻,逻辑思路清晰。

再看一个例子:《说节俭》,可以先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教育广大青年勿忘节俭精神。这是针对当今青年学生生活奢侈浪费的现象有感而发的`,因此,论述时把“对青年学生的劝导”放在最后,也就是最应强调突出的一层,前面再设置两层作为铺垫,于是又可切割成在内容上逐层深入的三个层进式的分论点:

分论点① 节俭是古圣今贤提倡的美德

分论点② 当今社会仍需提倡节俭

分论点③ 我们青年学生尤其应该提倡节俭

上面两个例子,一个属于结构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一个属于内容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运用层进式论证方法能使文章分析层次清楚,更好地显示分析论证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4、再看一篇文章,对本文的结构及论点给以点评

“谈义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三、课堂训练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不可能仅用其中的一种结构方式,大多数情况是多种结构方式并用。我们称之为综合式。看下面一个例子:

《习惯》(上海市高考试题),

这也是一个论题型标题,先确定一个中心论点。由于习惯有好坏之分,于是论点也应包含两方面:我们应培养良好习惯,杜绝恶习。仔细审题,该中心论点的论述侧重点应是多方面的:

层进式

“为什么要这样做”

“怎样才能做到这样”,也就是说文章总体上应是层进式结构;

并列式或对照式

“好习惯”

“坏习惯”两方面的阐述,因而在每一部分内部又要有并列式或对照式结构,根据分析,可切割成以下分论点:

分论点① 良好的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对照           为什么

分论点② 恶习将对你遗害无穷

分论点③ 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

并列           怎么做

分论点④ 克服恶习要有坚强的意志

综合式分论点的建立,能把复杂的问题论述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体现高度的论辩技巧,为许多成功的习作所采用。

请用下列话题自我训练:

五、课后作业提炼下列论点。

(1)我们应该学会去欣赏

A.欣赏别人可以给人鼓励

B.欣赏自己可以增添自信

C.欣赏大自然能愉悦心灵

D.欣赏艺术可以增添情趣

(学会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一味的赞美和夸奖不是欣赏-----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2)文化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

A.继承优良的传统,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

B.创新需要对传统有所突破,创新不是对传统的扬弃

C.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3)理解万岁

A.什么是理解。(理解是一种宽容----理解不是单纯的原谅和一味的放纵)

B.为什么需要理解(理解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友谊更加牢固)

C.怎样理解。(理解的基础是尊重----理解需要沟通,理解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理解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4)人生的奋斗没有终点

终点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

起点之美在于充满希望和未知,终点之美在于满载收获与回忆

人生的每一刻都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到达终点要经过艰苦的跋涉

无论希望与否,终点总会到来

终点也可能就是原来的起点

应该使终点成为最辉煌的一刻

篇12:学会提炼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犯难的时刻。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笔,难下一言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勉强成篇,也大部分空洞无物,或直通通地摆论据,或贴标签式地下结论,更有甚者东拉西扯,越出中心论点之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的模糊,思维的混乱,理论水平的低下,析理方法的缺乏。要改变这种“言不成理”“强词夺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理论水平的前提下,促使他们的写作思维趋向于“条理化”、“清晰化”,让他们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

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弄清作文的要求。这是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其次,要使学生懂得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

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

一、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

二、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

三、层进法。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

四、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

五、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际的运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如“设疑法”与“层进法”就很难明确地分开来,“对比法”与其它各种方法均可交叉使用。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篇13: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

一、怎样提炼分论点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高考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以“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如: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⑴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⑵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⑶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的目标无法实现。

例2: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不是对原因的追问,而是对“没有规矩”的后果的追问,是对“难成方圆”的解释)

例3: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⑶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城市的“脸”(即外显的给外人的整体形象)要美化。然后追问美化的方式:⑴美化自然环境;⑵改善城市治安;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例2: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有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同学中常见问题,好像只要写出三个分论点就好了,不去管它是不是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是不是有重复、交叉,这三个分论点都是在谈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实际上人生不仅仅有困境,还有顺境。可以用孟子的话来阐释意气,形成三个分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实在想用这三个分论点也不是不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为:⑴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天生我才必有用,尽管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3: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以“拥抱生活”为话题

提炼:话题“拥抱生活”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有奋斗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三个分论点不在一个层面上,是(1)和(2)导致了(3),即乐于为生活付出,有奋斗的力量,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可以修改为: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有发现美的能力;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直面生活的丑陋,有改变恶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超越生活的平庸,有创造新生活的信心。)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将话题扩展为一个句子:三国戏是一部“脸”戏(中心论点),再对宾语“脸”戏,进行具体分解,即得到三个分论点:⑴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的戏;⑵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诸葛亮的“脸”的戏;⑶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的戏。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具体分解,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值得说明的是:⑴没有明确的话题的作文,如材料作文以及话题隐含的作文,都可以先将观点用一个句子表述出来,然后再根据以上方法提炼分论点;⑵在具体作文时,上述五种有时要同时用到其中的几种,如:广东考生一篇优秀作文,三个分论点为:洪战辉责把自己雕琢成具有责任之心的天使;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报恩之心的天使;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执著之心的天使。三个分论点运用于了第四和第五种方法。

二、分论点的表述

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警句化。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得住”中心观点,这样写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这三条,每条回到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这种毛病与我们说的层进式结构不同,如果用层进式,应该是围绕一个方面深入表述,而不是全在面上,泛泛而谈。比如:提出问题:读书是苦的,哪有什么乐趣?分析问题:读书苦在过程,乐在结果。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成败,而是自身的成长。解决问题:我们要不畏艰苦,化苦为乐。)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质”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本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下面的提纲就符合“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

⑴针对青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加知识;读书可以明辨是非;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⑵针对曾经失去过读书机会的某些中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补知识;读书有助于工作;读书有益于教育子女。

⑶针对老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使老有所养(神);读书可使老有所长(智);读书可使老有所为。(可以修改一下:读书可使老有所长;读书可使老有所为;读书可使老有所安。)

⑷针对不善于读书的人,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问题: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注意“博”与“深”的结合;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修改一下:要明确读书目标;要注意方法得当;要学以致用。)

⑸针对不爱读书的人,从“是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乐在“学而有思”(知识的习得);读书乐在“每有会意”(情感的共鸣);读书乐在“学以致用”(技能的掌握)。

从上面的论说提纲我们还可以看到,同样是回答“为什么”,因为针对对象不同,回答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谓“扣得住”,如果严格要求,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从“排得顺”的方面看,分论点之间是有并列关系,有的则是递进关系。

篇14:高考分论点议论文800字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艺术家去参观一个人体艺术展,哪知道到了展馆却见馆前竖着一块月球表面的地质图。他怀疑自己迸错了展馆,一问方知那块地质图原来是人体放大一千倍的作品,名日:《人体的真谛》

也许,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如此,距离太近或太远都难以把事物认识全面。再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对真相的认知则更难了“君不见多少贪官污吏任人唯亲?君不见多少笔客学霸结帮成派,互相吹捧?感情犹如---层雾,遮住了事物的真相;感情犹如一层烟,模糊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只有把眼睛擦亮,把感情的”焦距“调准,才不至于把人体看成地图。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六祖慧能当初上山学道,五祖弘忍只称其为”南蛮“,而当”菩提本无树,明镜也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的绝世偶子展现在弘忍眼前时,弘忍立即调准自己感情的焦距,把衣钵传给了关系较疏远的慧能,而不是自己一向欣赏的人室大弟子神秀。于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世人的眼睛在六祖禅宗的拂拭下分外清醒。

康乾盛世,作为两朝”重臣\"的张廷玉,当其弟弟张廷露在科举选拔申作弊而被问斩之时,他立即调整了感情的焦距,眼中看到的是国家的利益而非个人的感情,挥泪亲身监斩嫡亲胞弟。于是,雍正王朝整顿吏治的榜样高高矗立。

还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诸葛亮挥泪斩马谩,包青天怒铡包勉,不都是这样吗?世间事物的真相,都在感情的准确焦距上得以完美展现。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左右着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我们必须以公正、纯洁、无私的心,准确把握感情,调准感情焦距。

请抹清自己的眼睛,把握自己的感情吧!只有如此,我们在对世界的摸索中才能拥有一个被准确认识的世界!

相关专题 议论文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