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故乡」诗歌欣赏

想不到网名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想不到网名了”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再回故乡」诗歌欣赏(共12篇),供大家参考。

篇1:「再回故乡」诗歌欣赏

「再回故乡」诗歌欣赏

【再回故乡】

再回故乡

小脸的月牙飘摇在小河

告诉我故乡的笑声已被拆迁

//

再回故乡

这坛思乡的陈年老酒

再找不到那个香醇的酒坛

故乡走了多远

延伸阅读:

《思乡曲》

不能翻阅到眨眼的童年

一首词,潸然泪下

一首曲,肝肠寸断

//

抓一把故乡土

装一瓶故乡水

盛一筐故乡的槐花

最后再品一品故乡的.方言

最后,再陪陪父母的唠叨

一步一回首

和远去的故乡一样

记挂着祖辈的炊烟

【故乡未老】

故乡的月亮围着大地

每划一圈

故乡就增加一圈年轮

可是故乡一直未老

//

我和故乡每见一次面

就加厚一层皱纹

可我的童年一直未老

//

一定是故乡按时敲亮鸟鸣

按时铺好落叶

按时哄睡我的童年

【思乡曲】

桌前,打开电脑

窗外,拧亮月亮

点燃《思乡曲》

烛花滢滢

看月光慢慢爬满了庭院

孤独的夜

家乡的味道

忍着难受

想着上瘾

//

故乡的屋檐不再温暖

背着行囊,背井离乡

揣着亲情,悲欢离合

只有节假日

天南地北东一句西一句

安慰着好聚好散

//

租一个暖暖的故事

给我一点热情

把思乡的心事煮熟

做成精致的灌汤包

留给最想家的人

按江湖规矩

泪,不要轻弹

【生日】

打开手机

有母亲的十几个电话

我连忙拨过去

“母亲,何事?

我刚才正在车间忙呢”

//

千里外的母亲说

“娃儿啊,咱家房梁上的老燕

今天给刚出飞的燕仔过生日。”

//

我久久没说话

只是左眼的泪

给右眼的泪

递了个眼色

【栀子花】

秋雨

从上帝的口袋掉落

在山坳变成一朵栀子花

//

从去年的南方

到今日的北方

栀子花,珍藏在

妈妈给我做的粗布青衣

所有的花中开得最香

染香了南方北方

//

听说,妈妈要来

这洁白的花儿百媚柔肠

花香留出预留行

为您剥好红色的花生米

为您煮香说话的黄豆荚

//

快来吧,妈妈

栀子花的花香快被思念摘光

【雪】

又下雪了

漫天飞舞

整个北方都在下雪

我念了一千个咒符

雪还在下着

世界正在变白

//

春节通情达理

给它一个想家的理由

替我去家乡燃放烟花炮竹

篇2:再回故乡散文

再回故乡散文

“一路兼程,近乡情怯。热情似和风拂面,亲情如甘露沁心。”睡前,脑中忽闪出几句诗句。

我的老家,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河北行唐。岁月如梭,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却总是挥之不去。去年合福高铁建成运行,几家就商议回老家之事。清明前夕,时隔十载,妹妹与我夫妇二人,终于再次踏上祭祖省亲之途,又一次感受了老家人浓烈的亲情,领略了故土的民俗风情和那里的苍桑变化。

一、旅途

和谐号风驰电掣,窗外不断变化着景色:高山、丘陵、江河、平原,我的思绪也缓缓穿越:远方、近处、过去、现在……

上世纪那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年代,年仅18岁,又是家中独子的父亲,毅然随军南下,背井离乡,冒着枪林弹雨,在皖南扎下根。数十年里,父亲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在我的记忆中,68年我9岁那年,父亲带着姐姐和我,去往老家呆在了一月。30年后,年近古稀的父亲独自去了一趟。父亲的言谈话语中,时常流露出对家乡和家乡人的思念。可以感受到,老人有着很深的故土情怀。

“看那边,鸟巢。”妻子的话语,打断了我思绪。凝望窗外光秃秃树杈上,一排排硕大的鸟巢,心里思忖着:鲲鹏展翅九万里,终究还是要筑巢搭窝,得有个落脚栖息的地方。家,才是不变的道理。“北方农村的房子都是一层,有个院子。”妻子指着外面又说。“是啊,离老家越来越近了。”说话间,我想起十年前回家,为姑妈送殡时住的院落,心里估摸着,那里现在是什么样子,该有变化了吧。

“建华,我和你姐在6号出口。”我们刚走出站台,大姐夫的电话到了,时间掐得真准。大姐、大姐夫还是老样子,还是那般热情、亲和,一见如故。回老家前,大姐夫几次和我电话联系,商量行程安排,细心、周到。这段时间,他在石家庄办事,得知我们到北京,搁置了公务怱怱赶来,并和大姐一起,陪同我们回老家。我们去的当天,他俩提前七、八个小时赶到北京南站,安排住宿,购买车票。想到这些,心里泛起阵阵暖流。

北京市地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北京南站座落于地下,且与进出地铁贯通,里三层外三层,上下又几层。抬头望,各种标识眼花撩乱,目不暇接。行进间,东西南北,进出上下,七拐八绕。若不是姐夫领着,一时半会,我们还真找不着北。

当晩,一行五人坐动车赶到石家庄,紧接着,坐上姐夫的驾车,风尘仆仆,直奔行唐三姐家。回想一天的行程,日以继夜,马不停蹄,纵横几千里,正应因了“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二、祭奠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孝文化,祭奠祖父祖母和姑妈,是我们此次返乡的头等之要。

第二天,大家早早起床,吃了三姐做的早餐,便去街上购买祭祀用的银索、纸钱和供品。这时候,二哥、二姐全都到了,大家驱车到大哥家稍作停留,便直奔祭祀之地而去。

我们先去的姑妈的墓地。老家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太行山东麓,具平原和山地两大地貌特征,素有“北方粮仓”之称。行进中,放眼望去,只见广袤的田野一望无垠,翠绿的麦苗缀于其间。远处,一位老汉赶着驴车,悠悠行进在陌阡小路上。老家的田地大多为黄土,稀疏蓬松,不一会,鞋面就沾满了一层尘土。许是少雨缺水,地里可见粗细不一的缝隙蜿蜒逶迤,连绵不绝。

姑妈的墓地,座落在一大片田地的中央,一座坟包,前面立着一块墓碑。我们和几位姐姐先把供品摆放碑前,接着一边燃烧纸钱,一边将供品一件件投入其中,口中轻轻念着追思的话语。过后,大家在碑前站成一排,向墓地深深三鞠躬。然后按长幼顺序,持锹为坟包培上新土。

“南垠坝到了。”说话间,大姐夫将车停在路口,顿时,一种莫名的情感袭上心头。南垠坝村,是我的祖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一生仅来过两趟,熟悉,则源于油然而生的亲近感。

绕行老屋斑驳的遗址,伫立爷爷奶奶墓碑前,我心潮起伏,百感交集。爷爷去世早,未曾谋过面,听说和父亲一样,高高大大。而奶奶的故事,奶奶的音容笑貌,却犹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轮转回还……

目不识丁,家境贫寒,奶奶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妇女,家庭主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农妇,冒着非议,顶着压力,即便逃荒要饭,也要供子女上学读书。也是这位农妇,当国家需要时,义无反顾,将独子送上烽火连天的南下之途,数十年来独自黯然神伤。又是这位农妇,当生产队饲养员那些年,生怕队里的牲畜吃不饱,常年累月,用自家为数不多的口粮添喂,谁说也不管用。还是这位农妇,年老体衰,不久人世时,日日呼唤儿子的小名,呢呢喃喃,面朝南方。

奶奶一生,将母爱演绎到顶点,把伟大诠释至极致,在子孙后代心目中,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启迪我们立世,激励我们前行。

三、聚首

姑姑育有三男三女共六个子女,加上二三代,林林总总有几十号人,分散居住北京、天津、石家庄、藁城及行唐等地,可谓家族人丁兴旺。平素,大家各有各的轨迹,各忙各的事体,难得一聚。此次老家聚首,兄弟姐妹,一个不落。清明假期头天,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们,能来的都赶到了,一家人聚焦一堂,亲情盈满了故土。

这次回家,我们几个全住在三姐去年入驻的新房里,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为了我们的到来,三姐特地购买了几床新床被及拖鞋等用品。虽然三姐没有说起,但我们心里明镜似的,这就是北方人的为人,善良、宽厚。每天晚上,姐弟兄妹几人相谈甚欢,持续到半夜,意犹未尽。

十年再聚首,久别话重逢。四次聚餐,喝了家乡的红枣稀饭,吃了北方的烙饼、馅饼和烧饼,品尝了驴肉、扒鸡一类的特色菜,又饮了地地道道的家乡枣酒。席间,或聊往事,或说现在,或调侃,或挪瑜,推杯换盏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尤其是在二姐家,目睹了北方人做汤饺的全过程,吃了正宗的茴香馅饺子,那真叫个地道。看见二姐津津有味地吃着醮了辣酱的大葱,條忽间,思绪回到儿时的南垠坝,飞向了老屋饭桌上的大葱和烙饼。

情绪盎然的一家人,饭后纷纷演唱起歌曲,映衬了这个大家的祥和幸福。大哥的京剧,浑厚地道。二哥二嫂合唱了一曲《沙家浜》,一说一唱,一招一式,无愧是科班出身。小弟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高亢激昂,仿佛将人带入了那个神秘的天疆。

离开老家的头天下午,承蒙大姐夫盛情安排,还有那无需明言的吸引力,我们去了毗邻行唐的正定县,游览了隆兴寺、荣国府和赵云庙。花团锦簇的海棠,五彩缤纷的玉兰,还有色彩艳丽的芍药、丁香、牡丹和樱花,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姐夫介绍说,此去20里地,便是被誉为“新中国摇篮”的平山县西柏坡。兴致深处,脑海里蹦出了几行诗歌:一望平畴,毛驴驮行老汉。万里春晖,云朵炫美彩霞。荣宁二府,红楼柔情,常山子龙,三国豪放……

再见,老家!再见了,老家的亲人们!行唐驶往北京的大巴,渐行渐远,我的内心,一次次深情呼唤。车子将家乡抛在了身后,我的心却停留在了那个地方,我想,那会是久远久远。

篇3:再回故乡作文

再回故乡作文

望着窗外归巢的鸟儿;看到傍晚渐渐黯淡的夕阳;轻轻地翻阅着童年时和家人愉快玩耍的照片,我不禁思念起我的故乡——驻马店。想念我的父母,想念他们慈爱的笑容。思念的泪珠落下。二十年啦!第一次回家乡,我匆匆忙忙地收拾好行李连夜赶乘飞机出发。

大约凌晨,驻马店终于到了,旅客们纷纷起身,整齐有序地走出机场。但我一跨出机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吧吧“作响的汽车你猜怎么了?笨重的`车轮改成了又轻又圆的小气球,轻轻地像展翅高飞的小鸟一般在空中漂浮着。宽阔的隧道比二十年前的马路还宽阔,隧道四周被玻璃围着,玻璃中是小鱼和小虾。他们各种各种,五颜六色,调皮地在水草中穿梭。

我的心情分外激动,想立刻见到父母的模样。根据老家地址,转了三次地铁,终于看见现在家的模样:原来的大楼不见了,变成了一幢又一幢的拥有后花园的别墅。我小心翼翼地敲响门扉,一位满头银丝的人开了门,她眯缝着眼:“你,你是……女、女儿!“啊!她是妈妈!”妈妈!“我激动地喊着。”你爸爸呀,不在家,来,吃饭吧!“我匆匆换鞋进了屋。瞧!大理石地板干净的能照见我的影子,巨大的水族箱,比教室还大的客厅……”哦!妈妈!你什么时候会做菜啦?“我闻见了厨房美味佳肴的香味。”当然没有。“妈妈从厨房探出个脑袋。”现在可是新时代!靠高科技哩!“不一会儿,菜都上齐了:香脆皮皮虾、鲍鱼米粥、鲍鱼汁海参……还有我最喜欢的甜品:鸡蛋布丁和提拉米苏。

和妈妈依依不舍地告别后,我经过一所小学时,不禁想去母校——实验小学去看望教会我知识的王老师。

转了一次公交,一次地铁,来到了令我魂牵梦萦的母校。跨进校园,那四棵巨大而苍老的梧桐依然坚定不移地守卫着校园。香气扑鼻的桂花树引着我来到了三号楼。我上学时最喜欢在三号楼四七班闲转,回忆起那个时候……“咦?你是哪个班的老师啊?”一位学生仰着头,笑嘻嘻地问我。“嗯……你知道王蔚雯老师在哪吗?”“八楼!第十八班!”登上电梯,我来到八楼,正巧,王老师正在门口。“嘿!王老师!”“你,你是——王伯窈吗?”王老师惊奇地问。“是呀!我来看您!”我和王老师说着学校发生的事:学校扩张了面积,现在一个年级30个班。不只是有小学了,现在一共有十二个年级,毕业后,还可以留在这儿读博士生……

“同学们,上课了……”听到了铃声,为了不影响学生们上课,我和王老师只好告别。

乘坐飞机回到他乡,虽身在异乡,可我的心还留在那美丽的家乡。

篇4:再回故乡作文

在它的音乐中,流淌着柔美的阳光,闪烁着甜美的露珠;它用音乐赞颂太阳的永恒,感谢大地的慷慨;每一棵青草,每一个平静的隐蔽所,都能成为它音乐的主题!“它”是什么?它就是——故乡。

过去了,那难以忘怀的故乡,马上就要重现在我的眼前!我是无比的激动。汽车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啊!故乡的天空,故乡的水,故乡的花草,一切都那么亲切、温馨。

到了村头,那干涸的水塘,已经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小桥下缓缓地流淌。儿时在河边摸鱼、捉蝌蚪的情景,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嗨!这不是珂儿吗!”一阵亲切的问候,打断了我对儿时的回忆。回头一看,原来是哥哥来村头接我了!我像个孩子一样跑过去,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放,过了一会儿,我才松开手,跟着哥哥有说有笑地走进村子。

走过村头,我便傻眼了!这是我记忆中的村子吗?以往灰蒙蒙的小路,布满青苔、破旧的屋子,如今已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柏油路和气质非凡的小洋楼!

村子的变化已经让我大吃一惊,再加上村里人的热情,我更是激动不已!改变的不仅仅是村里的美景,更改变了人们的心情。

篇5:再回故乡作文

一杯香茗

一曲幽吟

一目清月

一张藤椅

躺在新居的阳台上

感受渐渐褪去的喧嚣

这都市从不甘沉寂

再疲惫的身躯

也会有一颗难眠的心

拖着苍白的睡眠

我进入了梦莹

可我梦见的

不是我正在拼命追逐的富丽堂皇

而是久违的故乡

我亲爱的故乡

那四面环水的村庄

那躲在满塘荷叶中的莲花

虽没有惊人的绚丽

却也是池中最美的芳华

月光充满柔情

轻抚着我

稻田油光如墨

随风涟漪

桃花林里桃花羞

落满地

依偎在门前的槐树下

披一件花衣

那清纯的乡土气息

如饮甘饴

岁月如炬

梦想在现实的漩涡中淹没

应是荣耀栖息之地

我却选择了背离

失去那臻善之美

一夜春雨

一场梦

该道别的是梦里的故乡

还是梦里的我

作为一个新的城市人,我的心一直念着故乡,我爱故乡。可是现实中,我却背离了她,抑或是我背叛了自己:无法舍弃那份纯美,却也特别在乎物质享受。

篇6:再回故乡作文

再回故乡,是阳春三月。旭日初升,晨晖洒满了整个村落。一缕微光轻抚苍劲的老树,老树枝头一朵朵儿洁白的小梨花,在晨晖的点缀下绽放初春的灿烂。

轻推开柴门,踏进院落,揽一缕和煦的春风,掺进浮生这碗茶,茶波荡漾,荡荡波起回忆的缠……

记忆中,那天天还没亮,外婆便早早上了集市。我醒时天已经下起了小雨,厨房小火煨着的早饭却依旧热和。饭后,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台阶上,看着雨落,看着这一迹院落。我是在这里长大的,不用看便知道古老陈青的青瓦屋侧墙面爬满了青藤,嫩黄的新芽,伴着雨,同瓦片上,墙角边,石板间可爱毛绒般的青苔共舞。高高矮矮的篱墙象征性地围拢起来,显得温暖而紧凑。

我眼巴巴地望着灰白的天空。在我眼里,那天如一块巨大的门板被凿上均匀而密集的小洞,挂着屋外的雨。春雨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并不大,它们在屋檐汇聚,再井井有条地扑向地面,时而清脆,时而沉闷,滴滴嗒嗒。

我无聊地数着雨,也渐渐失了趣味,皱眉想着:外婆多久才回来呢?等不及了,我便撑着伞到院口张望。终于,外婆出现在雨幕尽头。我大声喊道:“外婆!”便迎着她跑了去,她也见了我,加快了脚步。近了,她上下轻轻扫视了我,见我单薄睡衣加拖鞋的穿着,皱了皱眉,温声责备:“怎么穿这么少!?”我吐吐舌嬉笑。外婆只得无奈摇摇头,收了伞,在我面前微微蹲下,无非言语,我自然而然地顺势麻利爬了上去。

记忆是无声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是外婆的臂膀撑起了我整片童年的天空:春天,挑起整筐的蔬菜为我换回糖果;夏天,扇动轻巧的萧扇为我驱走蚊虫;秋天,举起沉重的长杆为我打下红枣;冬天,提供温暖的臂弯任我安睡。

我搂着外婆的脖子,外婆也紧紧搂着我,紧贴着的温暖的后背给人无限安全感。那时外婆鬓间的头发还未被白霜浸染,直挺的腰杆还未被岁月压弯。她就这样,这样温暖挺立着,背着我,走在通往老屋的小路上,走在漫漫无尽的岁月里。

当细雨仍朦胧着石板路,屋檐下还悬着未干的雨珠,我回望软绵绵的泥泞中印出的布鞋的形状,步步坚实,步步有力。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外婆温暖的絮语伴着晚风而来,她仿佛如那日,也如日日一样,立在石板路上,立在青瓦屋前,立在岁月里,就这样,看着我,守着我,等着我,爱着我……

再回家看看吧,看看那熟悉的小院,看看那熟悉的人儿!

篇7:再回故乡作文

又是一个晴朗的一天。我与母亲再次踏上了归乡之路。漫漫长路容不下我思乡迫切的心,还没等到达目的地,我的心就早已飞到了故乡。

知否?那些曾在一起一同欢笑的伙伴。知否?那些温馨快乐的昔日场景。知否?那些逐渐模糊在脑海中的老街。知否?那栋曾经盛满了我们欢笑与泪水的家。

就这样想着想着,思绪也慢慢的被那个思乡迫切了心,牵到故土了。

不久。眼前渐渐浮现出了熟悉的景物。这些景物。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啊?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故土。我的眼睛贪婪地盯着窗外的景物看。仿佛每株草都沾有家乡的印记。不是么?是家乡的一草一木。就该有家乡的独特气味与独特印记。

那街

下车了,背了包,就往大街奔去。大街的景物变了么?还是依旧同以前一样呢?边思索着,边快活地背向大街。

大街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变。只不过有几个工人在一旁修路。街上的人稍微挤一点儿罢了。不过。您家的生意似乎冷清了。也是,小镇经济不发达。怎么可能热闹起来呢?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长大有出息后,投资家乡建设,使家乡繁荣兴盛起来。

那校

对呢,我的母校呢?差点儿忘了养了自己六年的母校。于是,又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来到了母校门口。

还是那栋熟悉的教学楼。还是那写着大大几个字的校顺的墙壁。还是那刷过油漆的铁栏杆门。

母校,依旧没变。

那河

每每此时,总会独自一人呆在家盯着窗外发呆。可是今日格外不同,虽也闲着,但双腿却没闲着,奔向那个哺育我们多年的母亲河——汉江。

汉江的水也没变,依旧清澈见底。沙滩上撒满了贝壳。一片片的,像断了线的珠子。洒落一地,也像我的记忆。时断时续。我什么时候来过这里呢?好像很久以前了。那时,我们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经常携手到这里玩。有时可以玩上一下午,甚至一天。多么向往在故乡时的生活啊!那时,我们悠闲自在,整天东奔西走。快活似神仙。可现在,我们生活在一片钢筋泥瓦之中。被束缚在这间堆满书的小屋子,哪儿也不能去。顶多是随便走走。也是,大了,该发奋图强了。不能整天疯疯癫癫的满街跑了。可是,我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这种沉重的失落感,我也说不上来。

风大了,该回家了。临行前,小妹摆了一桌美味佳肴来款待我们。我们推迟不掉,就只好留下吃晚餐了。

必须得走了。不然就赶不上回家的车了。于是,我们就在亲人的目送中离开了这座小镇。

离开的,是人,但留下的,却是满满的美好回忆。

篇8:再回故乡记叙文

再回故乡记叙文1000字

初夏的风,依旧带着丝丝凉意。一轮红日悬在半空,距山头不过丈余,仿佛踮起脚伸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随处是苍翠的绿,花儿在芬芳,飞鸟相逐,声声鸣唱。余晖退去,暮色渐渐低沉。

翻过那道山垭就望见门前石头垒砌的寨墙了。脚下这条童年时期看来无限漫长的公路曾让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顺着门前那条河延伸开去的道路不再是雨天里泥泞晴天尘土飞扬,泥巴路早已铺成柏油路。再难见到石板屋顶竖起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抬眼望去,一溜儿小洋楼像从一个模子倒出来,估摸着方位数数才能辨出张家李家,产量全村数一数二那湾肥沃土地所剩无几,杂草丛生着。曾为一犁地界打得鼻青脸肿的背锅刘和唐跛子早已在麻将桌上冰释前嫌,成为场场不拉铁杆牌友。场主饭来得及时的很,常常是庄家没下,几个盘子就上来了。要么一碗臊子面或是粉条炒腊肉堆得冒高的一大碗米饭踹到你手里,边往嘴里巴拉饭菜,眼睛总是不够使,定定地瞅着牌注,生怕手脚不干净人走偷牌大脑不集中时漏吃漏碰,不住嘴儿地叫唤,唾沫星子乱飞。场主不就是耍个小聪明嘛,吃饱了喝足了接着再战吧。

四合院倒塌得只剩两间土屋,冬天漏风夏天漏雨。重整院落的冲动还在胸中激荡,屋基的石坝早不见了踪影,费了好一阵子功夫才找寻到降生的那间屋场,从呱呱坠地的这间土屋直拼到两鬓斑白也没走出二百里地界。都说男子汉志在四方,生就的黄泥巴腿儿能走多远呢。

常听妻讲一则故事,说两个放牛娃在山梁t望,登上一座山顶,前面又横出一座山,对这景象很是迷茫,带着疑问回到家里问爹,一个回答说:山那边是一个很大的世界,有大海有城市。另一个对儿子说:山那边不还是山嘛。过了十多年,那位对儿子说山那边有大世界的孩子天天巴望着去看外边的.世界,发奋读书,终于走出了大山。而那位跟儿子说山那边还是山的农夫,他的儿子一生也没走出过大山半步。

自小受到父母教诲,深知要想出息就得啃食书本。每当回到生我养我的这方热土,总有一种亲切感,可岁月的风霜在熟悉的脸庞烙印痕迹,虽不至“儿童相见不相识”,明显感觉陌生,曾经的童年少年伙伴再不消得为吃发愁,日子还算滋润,隔三差五几个弟兄往屋里一圪蹴,不大功夫就传来吆喝――老虎杠子五魁首哇,八马齐飞久长寿……

可也有皱眉头的时候。动不动就待客,婴儿满月小孩抓周儿子结婚女子出嫁,最可气的是,正月刚吃罢结婚喜宴,六月又赶去给娃做九朝,娃生得也太不给娘面子啦,哪管恁多呀,小两口把娃往摇窝里一放,蘸着唾沫笑眯眯数票子,哪里知道随礼随出左邻右舍满肚子牢骚,怪不得数着数着就打起了喷嚏。

故乡,伴随父母而存在着,后洼柏树下一g黄土牵去我永久的思念。故乡渐行渐远,可我总是走不出故乡。

早兴起了进城热。娃从小就由父母陪伴去城镇上学,学成归来又得熬夜苦读看书读报考取村官儿,再一步一步挪向城市……

抬眼望去,门前的寨墙依旧坚固,这座挡住山那边世界遮住冬日暖阳的峰顶不再那样可恶。那些弃下土屋,托儿带母涌进城市的乡党们,再不要把过了阳历过阴历三十六随礼乱规矩带进村子。

据说要开发对门的山寨,不知有啥样的故事要在寨垛子里传奇,但愿这座山峰能永远矗立在老屋门前,不因岁月流逝而改变她的巍峨与本真……

篇9:故乡诗歌欣赏

故乡诗歌欣赏

好久没来看你了

你用青石砌成的井台上

缝隙中已长出野草

井壁上隐约爬满青苔

几只水蛙悠闲地伸着懒腰

看着不远处耸立的水塔

又想起小时候那副不大的水桶

和井旁柳树上吱吱叫的知了

小路上的碎石依然硌得脚痛

一头老牛在路边树下闭目养神

没有雨 没有风

溅不出记忆中满腿的泥泞

远处柏油路上传来的刹车声

惊飞了路旁嬉戏的麻雀

多想再啃一口上学路上偷的萝卜

再跳进路边漂着杂草的'水坑

还有鱼吗

小河依旧弯弯曲曲。

秋风吹黄了岸边的野草

一只孤雁翻搅着河泥

又看到那棵歪歪的老柳树

却寻不出当年抓鱼留下的足迹

不敢蹚那冰冷的河水

怕搅乱鱼儿泛起的涟漪

哦老槐树

我回来了

送走三十个日月

你依旧昂首挺胸

掏鸟窝留下的痕迹去哪儿了

怎不见树下烧毛豆挖的土坑

没听你风和日丽时的欢笑

没看你狂风暴雪中的身影

握握手吧 我的兄弟

再过三十年

我们重相逢

篇10:再回北大荒诗歌

一路美景赏不尽,

再也看不到原来的模样儿。

惊喜,惊呆,

回味,畅想……

宽阔的高速路,

整齐的新楼房;

穿戴时髦的人群,

外国洋人的脸庞。

田野里,到处可见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作业;

公路上,运粮的汽车排成行。

展现在眼前的是现代化的大农场,

一望无际沃野千里的北大仓。

想当年,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荒山野岭,杂草丛生,虎豹豺狼。

新中国刚刚成立,

十万官兵进军北大荒。

建房修路,开荒种地;

撅头刨地,人拉犁杖。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用汗水换来了五谷飘香。

我们要永远记住,

还有一只新生的力量也不能忘。

那就是上山下乡的百万知青,

他们也同样创造了辉煌。

有人把知青说成了受害者,

在某些人的笔下他们颓废彷徨。

我说不,因为他们是一代杰出的青年,

用他们的辛劳和汗水浇灌了北大荒。

虽然他们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

但在艰苦的环境中也得到锻炼和成长。

看看我们现在众多的成功者中,

有多少是那个时代培育出的栋梁?

我为知青点赞,我为知青叫好,

他们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北大荒!

他们是拓荒者,是奠基石;

后人是踩着他们的肩膀上!

今天的高速公路,是老一代北大荒人一锹一锹,一筐一筐挖土垫起;

今天的高楼大厦,是老一代北大荒人住的地窨子,泥草房。

今天的万顷良田,是老一代北大荒人用撅头刨出来的,

今天的绿水青山,是老一代北大荒人的血汗流淌。

再也听不到牛马驴骡跑在路上咯噔咯噔响声,

再也看不到锄头,镰刀和牛马犁杖。

吃水不忘挖井人,

那些已经富裕起来的.新一代,千万别忘老一代北大荒!

北大荒虽然已经变了样儿,

但粮农们心里却有一丝惆怅。

粮食价格太低,

粮农们种地都白忙一场。

过去的金豆子逐年减少,

玉米价格也不涨。

粮农们种田没账算,

很多人都想外出打工不再种粮。

让人担心有一天,

美丽的北大仓再变成北大荒?

都市的繁华,国外的吸引;

很多人已经离开了北大荒。

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

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在农村种粮。

回家吧,离家在外打工的北大荒儿女;

这里有你的子女爹娘。

回来吧,在外打拼的北大荒人;

这里才是你的家乡!

努力吧,北大荒儿女,这里虽然没有南方的富裕,

却是你创业的好地方!

奋斗吧,北大荒人,这里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

却能实现你发家致富的理想……

我为北大荒自豪,我为北大荒骄傲;

我为北大荒点赞,我为北大荒歌唱……

北大荒,北大荒,你是我心中的最爱,

你是我心中的人间天堂……

篇11:再回故乡阅读作文

再回故乡阅读作文

记得上次回家是在清明节后,久雨初晴,春光明媚,大地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天气还算凉爽,正是踏青祭祖好时节,一个人回了趟老家祭祀先祖。遗憾的是,只在家陪父母吃了顿午饭,便又匆匆赶回城里。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就到了七月,这鬼天气,骄阳似火,空气中仿佛有流动的火焰一样,让人在酷暑中煎熬,又有许久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心里也一直惦念着。也许是姐弟手足情深,心有灵犀,大姐恰好打来电话约我一起回趟老家,正合我意,便欣然应允了,姐弟二人各自购买了些肉菜等物。我骑上摩托,大姐坐在后面,车子一溜烟直奔老家方向。

从铁山路口出了城区,摩托车刚上107国道,便觉一股热浪迎面袭来,太阳火辣辣的,将道路上的沥青都烤熔了,南来北往行驶的车辆,碾压在上面,一条条清晰的黑色印痕,向远方无限延伸。毒辣的太阳照着大地,滚烫滚烫的,像蒸笼一样闷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摩托行驶在国道上,劲风迎面袭来,吹在耳边呼呼直响,太阳虽然很晒,风吹在身上却凉爽的很。一路畅通无阻,约莫半小时后将摩托车开下了国道,从马家湾桥旁边岔口绕进了乡村道路上,窄窄的山路蜿蜒前申,一条小河顺着山势蜿蜒迂回静静地流淌着,路边青草翠木,交相辉映,高大的绿柳环抱成荫,车子骑得很慢,许久都没有遭遇来往车辆,耳边除了风声,摩托车引擎声,穿行在林荫道中,阳光柔柔地穿透枝丫洒落下来,碎成一地影子,真想长时间徜佯于这般幽静的林荫道中,可惜几分钟又到了烈日下,实在令人怅然。

摩托车奔跑在乡村郊外小道上,沿途田园风光飞速扑入眼帘,近处,是一望无垠的碧野;远处群山如黛;最惹人注目的要算眼前的那片梯田了,葱葱郁郁的禾苗,被崎岖不平的田埂,划分成一片片,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错落有致,铺满原野。炙热的太阳将田边新修的渠道里水的蒸发掉了,剩下的水浅浅的,沟底裸露着发白的淤泥。路边的小草,小花都耷拉着头,没有一点生气。

绕过几个村庄,又回到了通往家乡的大路上, 扑入我视野的是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山峦和村庄。七月的一场大雨,致使山洪爆发,路边沿溪两边的堤岸已被湍急的水流冲得面目全非,一棵棵树枝上挂满了上游漂来的草料、拉网等物。部分水泥路面下已经是裸石突兀,坑坑洼洼.随时有坍塌危险。看来,家乡又受灾了,眼前满目苍夷的景象,实在让人心酸不已。

离家这么多年来,故乡虽然变化不大,但在我心中,一直甚为关注,每次一踏入故土,儿时的记忆如放电影般涌现,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故乡在我眼中,依旧是群山延绵,风景秀丽;一年四季静静流淌的溪水依旧甘甜可口,奔流不息不息的生命之源,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每一次回家的心情总是兴奋不已,心像放飞的小鸟,早已飞回了家乡。回家的路每天都在我的心里畅通着,因为这里有我每日都牵挂的父母和亲人。

姐弟俩刚进家门,听到外屋声响,母亲从里屋迎了出来,脸上挂满惊喜和责备:“你们回来怎么不打个电话?”我们告诉她,特意不打电话的,怕他担心守望。因为她有个习惯,如果得知子女那个要回家,一定会站在门口一直守望着我们,直到我们进屋方才作罢。父亲正在楼上看报,听见我们说话,也赶紧跑下楼来。从冰箱取来西瓜,分给我们解渴,一番嘘长问短自不言说。

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行动十分缓慢。实在不忍心看他们在灶台边劳累,稍事歇息后,没让父母动手,姐弟俩开始忙碌起午饭来。人生在世,父母健在是福分,多少老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总是为儿为女着想着,可为儿为女的总是在为自己的事业,房子,车子忙碌着,有一天,到了我们自己也在为儿为女着想时,才发现,自己为老人做的实在是太少,太少,甚至,平时的一个电话问候也总是被自己的'忙碌占有着,每每想起这些,是在愧疚难当。

饭后,大姐在堂屋里陪父母唠家常,我便出门围着村子屋前屋后转悠,这个可能始建于明朝的山村,虽无沃野千里,但也梯田片片,但从20世纪末开始,和国内千万个村庄一样,伴旗山村也遇到了城市化浪潮的冲击。青壮年纷纷离家涌入城市,在每年一遍遍归家离家的轮回中,慢慢只剩下老弱病残。还有数个倒塌的院落。这里自然条件不好,全靠人力在土里刨食,根本不可能致富,一年变卖粮食赚的钱,出去一个月就赚回来了,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这个生活配套落后的三无村庄---无学校、无商店、无诊所,居民上学、看病,甚至买菜都要坐车走几公里山路,村民只能选择纷纷出外打工。村子里少了壮劳力,发展缓慢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个游子,更加没有任何理由嫌弃故乡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的。

每次回到故乡,虽然到处冷冷清清,但我还是喜欢四处走走,常常驻足在已经快要坍塌的老屋前,感叹岁月苍桑,风雨无情,儿时欢笑,只能在此重温…?老屋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熟悉,每回家一次,总要亲睹一次,用留恋的目光,深情抚摸这砖一瓦,一草一木……

沿着老屋门前坑洼不平的石仔路,漫无目的朝村子马路边的小溪方向走去,下了一段高低不平的台阶,便来到了儿时经常嬉戏的担水坡,记忆中的深水潭,已被洪水冲刷的泥沙淤积,水浅浅的,清澈见底,越来越难以看到游动的鱼虾,岸对面的沙滩,己长满杂木,一些空地被人栽上了楠竹,已衍生出一小片竹林来。

三根杉木搭成的临时小桥,静静地躺在那里,站在摇晃的木桥上,头顶的烈日毒辣辣的,脸上,身上的汗水不住流淌,小心翼翼从桥边水浅处下了河,蹲了下来,手心掬起沁涼的溪水狠命的泼洒在脸上,顿觉凉爽无比。一下子童心大发,一个人在水里趟来趟去,尽情享受泡在水中的清凉和惬意。随意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算是永恒记忆这难得的一次与故乡溪水的亲近。

从水中上了岸,不顾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竟然光着膀子,来到河对岸田野里,一个人慢腾腾走在田埂上,炎热的太阳晒着大地,太阳就如同火炉般温度炙热,晒得大地热气腾腾,远处几块地里的红薯藤,焉不拉几的倒伏在地里。除了我,恐怕没有第二个人愿意在正午时候,光着膀子去欣赏眼前这一片片绿色的地毯,恰恰是我,神经质般的,穿行在纵横交错的阡陌上,除了远处树上知了“滋滋滋滋”焦躁不安嘶哑地叫着,眼中这些绿色生命,似乎都无精打采的纹丝不动。郊外杳无人迹,我一人漫无目的的神游在旷野上,不知此时我在想些什么,烈日炙烤在身上,火辣辣的疼,头晕乎乎的,茫茫然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实在忍受不了烈日的炙烤,无奈折回家中,沿途鸡犬不闻,村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一路上多家大门紧闭,竟然找不到一个儿时的玩伴,努力亲近的故乡,就这样让我一次次失望而返。

再回故乡,特别渴望感受浓浓亲情;再回故乡,总想努力将时光的脚步挪移到回忆的时空隧道里,极力重温儿时欢乐;再回故乡,感觉已是宾客之身,人生如梦,眨眼的功夫,物是人非。故乡被时间描绘得苍桑不已,岁月无情催人老,生命轮回,老幼更替,老的走了,年幼的在出生、成长,村子里换了一拨又一拨人,每次回家只是感叹家的味道已变,我仿佛被故乡遗忘。落叶总忘不了根的情谊,我也是一片飘零在外的绿叶啊。即使在枝头停留太少,也难忘记泥土的滋养,哪怕是土壤忽视了落叶的存在。

篇12:再回故乡优美散文

再回故乡优美散文

初夏,天刚破晓,我便启程,回故乡。“回故乡”这话有点矫情。根本算不上离开故乡,只是进了县市居住,离开在大山里的老家有些远,时间有些久而已。

迎接我的是漫天的大雾,让我感觉很亲切。“山中无寒暑”,四季,大山里的清晨总有雾。雾里有“面沓子”和“馒头”(小蜘蛛网,沾上露珠,显得格外纤巧精细),它们你挨着我,我连着你,在草丛间,树梢上,绵延起伏,颇为壮观。雾里小鸟们,或浅吟低唱,或引颈高歌,或翻飞嬉闹追逐。还有山谷深处,那伴着回音的说话声……

蜿蜒的山路已被光洁的水泥路替代,我步履匆匆地往前赶。转过一道弯又一道弯。突然感觉不真实起来,可怕的静包围了我。眼前除了白茫茫的雾和雾里迷离扑簌的树影外,仿佛一切都在沉睡。就连路旁草丛中的“馒头”和“面沓子”都不曾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袭来,我渴望看到迎面而来的人影——那些早起上学的孩童和赶集的匆匆路人,或听到婉转的鸟鸣,和那耕地吆喝声亦或铁牛的轰叫!可是,整个大山沉睡了,除了我晃荡的身子和脚与地的磨檫声外,静得能听见心跳和露珠滑落的滴答声!在惶恐中走完水泥路,转进大山深处的泥土小道,已半腐烂的枯黄落叶铺散在地上,厚厚的`,踩上去软软的。极细的哧哧声,夹杂叶子淡淡的清香和微微发酵后的酸腐味,让有些迷糊的自己更加迷糊起来……

我那熟悉的热闹勃蓬勃的大山呢?哪儿去了?

翻过最后一道梁。站在雾蒙蒙的山坡上,右边下去,是大队部,我的母校,多年前就被荒弃了。曾经的操场杂草丛生,教室破败不堪。沿左边被荒草掩盖的弯弯曲曲的细小窄径,再翻过一道小山梁便是生我养我的山湾湾!山湾湾里曾住着三四十人。由于人多地少,大人们格外珍惜土地。无论四季,田角地头都长得郁郁葱葱。“角头角尾栽一窝,家中养个闲婆婆”是他们的口头禅。

跨进院子前,感觉有些异样。院前的大片地里,庄稼自由地生长着。已过了收割期的麦子,焦黄的麦穗微微泛着黑,顶着淡绿色的小芽孢。杂草和玉米比高矮般健壮生机勃勃。虽然已是生机怏然的初夏,也透出一股萧瑟之气来。这块地因为得天独厚的地势,离家近,日头从早照晒到黑,是大妈家赖以生存之地。而种好的麦子,怎么可以烂在地里?

记忆里的山乡不是这样子的!小时侯,姐姐在医院里一住就是两月,爸爸整天守着,不能回家来拿生活必需品。每隔三五天,妈妈就要去。恰逢麦收稻种的大农忙时节,而弟弟还在吃奶。每当妈妈走了,我和妹妹看着狂哭的弟弟,守着他掉泪外别无他法。队上的人从不顾忌我们是超生子女家庭、被管制和批斗对象,大嫂子从自己孩子口里省下奶喂弟弟;我们家的麦子割在田里没背完,总有人默默地旋在树上不让它淋坏;大爹去世,大堂叔站在田边上一声吆喝,一会儿传遍全队,大家陆续赶来;还有,我家着火,队里的叔伯爷爷奶奶辈,自发地背来粮食,衣物和棉被……在外地打工的也打来电话问候……

加紧步伐,疾步跑进院子。大堂叔家的狗努力狂吠着,却被圈着,可能怕它伤着路人吧。他们家的门禁闭,院子里散落的零星麦穗已长出青芽,挂着晶莹的露珠,煞是柔弱。穿过大堂叔家,幺堂叔的青砖瓦屋已换成二层小楼,盖着大窑烧制的青色大瓦,屋门紧锁。门前那丛我最喜欢的竹已连根拔去。院坝两边的石阶缝里,院中间石板缝里,小草们一丛丛地顽强地挺立着。显然已闲置两三年了,看上去倒也干净利索。显然,主人在离去时尽心打扫过。穿过幺堂叔家,便是大妈家,没怎么改变而显得有些破败。院子里一小堆麦杆和麦芒。屋檐下摆着两个小条凳,其中一个不规则地倒着。它们虽然都被雾气吞湿了,却也能看出很久没动过的痕迹,还透出主人突然离开的仓皇。而后面院子,原住着堂祖辈和他的五个儿子。堂祖一死,儿子们去了外地,再也没回来,房子荒废很多年,我们也很少去。远远望去,仿佛是垮了一半,而后,相继跨塌,成了废墟。以前,我们也住这,自从一场大火将所有烧去后,我们搬去河谷那被在外地安家了的主人遗弃了房子里居住。

我拎着手中的小礼物,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太阳已爬上山头,阳光倾泻下来,雾气越来越淡。淡淡的雾气化着一缕缕轻烟,缓缓游走升腾。院外的大树依稀传来喜鹊喳喳的叫声,幺堂婶站在竹林下清脆地叫着:“小灵子……”还有她狠狠地抛向儿子的话语,“读书?读啥书?你有钱就自己去读……”我便看见堂弟默默地从学校搬回自己的东西,拿起扫把扫起院子来。大堂叔搭着他那永远那么大而臃肿的黄包袱,和被磨损的破旧的十字医药箱,昂着头跨出院子。他的两位公子,便迫不及待地窜过来约我去屋后的石头上打牌;或者比赛爬树,亦或去河坝借放牛之机玩水、打仗。大妈家的姑娘和俩小子又在吵,有时因为几块零用钱,有时因为干活儿。大妈老以为她的幺儿子太小,有点钱也给他,好吃的也留给他,可就是不给他派活,还老拿大女和大儿出气。私下里,他们老是一边吵一边忙不停地干……一时间人声鼎沸,仿佛回到从前,我不知是去劝幺堂婶?还是要跟堂哥们溜出门?还是取笑一会儿堂姐堂哥?

几声狗叫传来,瞬间一切归于沉寂。

雾气已被驱散,金黄色的阳光暖暖地照着杂草丛生的院子。

屋后,柚子花开了,香气浓郁。父亲正赶羊子出门。它们毫不安分,伸着细长的嘴巴这里闻闻那边嗅嗅。竟然有三个幼崽跟在后面,它们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盯着我。有一只灰鹤色的小家伙摇摇摆摆地跺过来,半张开唇触了我一下便惊慌转身,一声长”咩“后匆匆蹦去妈妈身后,伸着脑袋撞奶包,吃几口又转过来调皮地瞧我一眼。另外两只寻过来和它蹦跳嬉戏——它们在父亲的带领下横冲直撞,展现着生命所赋予的活力。

“大黑”跳前跳后的半招呼半吼叫着领我进家门。老妈在灶上忙碌着,灶堂火正旺,红红的火光一明一暗地映照在后墙壁上,仿佛在舞蹈。两只猫眯似乎闻到了香味,一只站在楼梯口远远地盯着老妈讨好地叫着,另一只干脆绕着老妈的腿一边叫一边蹭着撒起娇来。老妈就像哄孩子般“知道你们饿了,煮熟了就给你们吃哈……”

转身一见我手中的东西和疲乏的神色,去过老院子了?

去了,没一个人!

你大婶娘患病动手术后,就轮流去了儿女家散心。大叔在村上卫生所晚上才回来。你幺叔全家都出去打工挣钱买房子——想娶媳妇,一见面女家就问有房子没?

那,大妈呢?她家的麦子都坏地里了!我见老妈有收口不说的意思,就急急追问。

唉!老妈叹口气,被女子儿子接走了……幺儿子成天不做事,还管她要钱。在外的儿女又不给她汇钱,自己攒了一千多元准备买肥料栽秧子的。她不给,就打。抓着她的头往墙上撞……绊倒了把脸哪嘴巴哪,踩脚下……派出所来了,抓走,放出来更加厉害……没办法,最后所长命女子儿子接她出去……

无论寒暑,大妈那干瘪的脸,忙碌瘦弱的身影一下子被泪水淹没。她不是扶贫户吗?

扶贫?她又不是精准户!就发点上海青菜籽,给十几个小鸡鸭而已。昨年还可以,给了两只小猪……老妈没说完,我借口去园子割韭菜,掩饰我已滴下的泪水。

屋后园子里,豆角成串地挂在青青的藤蔓上,细角上还挂着露珠,在阳光下闪着光;略显肥厚的黄瓜们,湿漉漉的披着尖刺;火火的红旱菜,散发着特有的菜清香;捧着露珠的芍叶,青翠嫩绿地铺在地上。我蹲在地上,望着一点也没改变的大山,茫然地问;这是怎么了?!从“希望在田野”里,到“农民工”,我们走了大半个世纪,我们究竟走向何方?我们一直追求着的幸福,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一群鸭子,摇摇摆摆爬上院坝口,嘎嘎大叫着问主人讨吃的。老妈张开双臂,将它们往田里赶。看上去,她又苍老了很多。她怜惜我们孩子读书要大笔费用,而我又没个挣钱的定所。拼尽全力,栽种着土地,伺候着牲畜,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家。

岁月无情,他们终会老去,而这一切又将归于静寂。

后来,听说,幺叔因为年龄太大,挣不上钱。幺婶公然跟了别人……而她三十多岁的儿子,按揭了二手房,娶了个有精神病的妻子,传宗接代。

每每听到有人埋怨幺婶,她害了儿子,毁了家。

相关专题 再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