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夏日》古诗赏析

Shaw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hawn”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山亭夏日》古诗赏析(共8篇),供大家阅读。

篇1:山亭夏日古诗赏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

(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 的生活状态。

参考答案

(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

(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分)悠闲自在(2分)

二:

(1)“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5分)

(2)“水精帘动微风起”,明明是微风先吹起,作者为什么先说“水精帘动”?(6分)

【参考答案】

(1)“入”是映入之意,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池塘中的楼台的影子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2)烈日照耀之下的池水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到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了微风。

参考译文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微风拂过, 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此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篇2:《山亭夏日》古诗赏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⑴,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⑵,满架蔷薇一院香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白话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诗题中的山亭,是山中别墅的一个亭子。诗人当时正在山亭上乘凉,见到山亭夏日的景致,有感而作此诗。

篇3:初中古诗《山亭夏日》

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山亭夏日》意思: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山亭夏日》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篇4:高骈山亭夏日古诗

高骈

高骈(pián)(8-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篇5:山亭夏日作文

夏天到了,太阳炽烤着大地,知了在枝头大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太热了,太热了,夏天为何如此漫长?”

院子里的玉兰树长得像巨人似的,似乎可以与天比高低,可它还要往上长,像有一种“不碰到天不死心”的意念。玉兰树上长满了一片片椭圆型的叶子。无风的时候,叶子肩并肩耷拉着脑袋,似乎在呼呼睡觉。清风徐来,它们就会随风跳起仙女般的舞蹈,左摇右摆婀娜多姿。有几片叶子边跳舞边脱离了树妈妈的手,好像在说:“妈妈、妈妈、再见了,我要去旅行了。”它们飘落下来,有的落在了一汪清澈的池塘里,有的落在碧绿的草地上。风夹杂着香味向我扑来,院子里开满了淡粉色的蔷薇花,它们露出明艳的笑容,发出淡淡的诱人的清香。似乎在说:“我很香,快来抱抱我吧!”我走近一看,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欢快地做游戏,有的在喃喃自语,还有的爬上高墙遥望远方,像一个警察一样观察来往的动静。我轻轻地抚摸着蔷薇,好光滑啊!呀!有一棵花上面还镶着露珠钻石,肯定是刚才雷公公和雨婆婆留给它的生日礼物。

院子里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楼房,上面铺着黑带灰的瓦片,瓦片上了洒满了阳光,上面还有随风飘落的树叶,黄的、绿的、红的……数不清的颜色,真美啊!楼台倒映在波光鳞鳞的池塘里,像极了一副3D的油画。窗子上挂着水晶窗帘,风一吹发出“丁当、丁当……”清脆的声音。

夏日真是景色宜人!

篇6:山亭夏日作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题记

“知了,知了”――蝉伏在浓密的叶尖唱起夏天的歌谣。阳光企图伸长手指溜进来,最后仍被一层层的叶片挡住了去路。繁茂葱茏的绿树献出一片浓荫,诗人躺卧在树下,心静卧在这片浓荫里,倾听这风和蝉的乐曲。夏日的太阳沉醉于这乐曲中,久久不能离去。

池塘里开出三三两两的荷花,她们努力吮吸这温暖,伸展这婀娜的身姿,犹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是不是在风中偏偏起舞。清澈的小池平静的如一面明镜映着楼台的.身影,若不是蜻蜓误以为真地伫立其上,荡起一圈涟漪,只怕叫人以假为真。

霎时,一阵风踏着凌波微步悄然而至,撩动拨弄着在阳光下闪耀的水晶帘。星星点点的阳光在颗颗水晶上蹦跳着,嬉戏着,颗颗水晶也互相玩起“拍拍手”的游戏,不想静奏出一曲动听悦耳的欢快之曲。

院里支着的满架蔷薇花听到声音,也侧耳倾听。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把她毫无生气的脸颊照耀的娇艳欲滴,粉嫩如霞,蔷薇花顿时摇身一变,成了阳光下最美的人儿。曲突然停了,原来是风被蔷薇少女所醉,忘了弹奏。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此刻容光焕发的蔷薇少女,来到她的身旁……蔷薇少女见到风后,羞红了脸,慢慢低下了头……空气中满溢着馥郁花香,芬芳弥漫在四周,攀着阳光不断蔓延,蔓延。

诗人优哉游哉的躺在树下,被树荫所笼罩,被凉爽所覆盖。他安详的心灵被此刻撩人心弦的淡淡芬芳抚慰地愈加舒爽,心旷神怡。

篇7:唐诗《山亭夏日》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篇8:唐诗《山亭夏日》

朝代:唐代

作者:高骈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相关专题 古诗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