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正《水调歌头》宋词原文及鉴赏

骨灰奶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骨灰奶茶”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杨炎正《水调歌头》宋词原文及鉴赏(共6篇),供大家参考。

篇1:宋词鉴赏:杨炎正《满江红》

宋词鉴赏:杨炎正《满江红》

满江红

杨炎正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

从词意看这首词大概是作者晚年所作。杨炎正得科名较晚,五十二岁始登进士第,曾知边远州县,最后被参劾罢官,在事业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

词的上片用悲凉的情调写出回忆中的往事,娓娓叙来如话家常,却亲切感人。“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古时的文人都嗜酒,偶遇囊中羞涩,往往典衣贳酒(用衣物作抵押换酒喝)。词中既说是春衣典尽,就不是一时手头拮据,而是穷愁潦倒没钱买酒喝了。从“京华倦客”句中还可看出典衣贳酒,不仅仅是因为他嗜酒,而是想借酒浇愁,去排遣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政治上的失意。“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这两句是追忆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生活:西湖路上,丽姝携手;香尘过处,油壁同车……这一切似乎都在眼前,但回忆起来却又觉得那么遥远。不知不觉青春岁月已经随着光阴流逝了,留下来的只是梦境般的回忆。以上是通过今昔对比追悔事业无成。“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这四句虽然仍是写追悔的心情,但落笔的角度不同。裘马清狂,是悔恨青春时代光阴虚掷;稚子成阴,是羞愧白头归来事业无成。作者怀着内心的忏悔,回忆起离家时孩子们忍泪含酸,牵着父亲的衣襟,盼望他早日荣归。等到归来时,他们不但长大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女。做为父亲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真是感到无地可以自容了。人到晚年愧悔事业无成,没有比在儿女面前更感到羞惭的了。作者能把这种感情真切地写出来,虽然如叙家常,却倍增辛酸。

词转下片,换成另一副笔墨:“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这四句词绘出一幅英雄失意的形象。原来这位头白归来的老人,青年时代也曾壮志凌云,气干虹霓。他结交豪杰之士,意欲收拾国家残破的山河。但奋斗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理想与事业化为泡影,一切都如云烟过眼,回首成空。“英雄伴,东南坼”盖为错综句法:“英雄”应与“东南”关合;“伴”则与“坼”关合。“东南形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词人早年在东南地方结交英豪,志在恢复,只因时机未济,后来朋侣坼散,遂成终身遗恨。通过以上四个短句把英雄暮年壮心未已的内心矛盾表达得淋漓尽致,铿锵有力。由于资料的缺乏,虽然不能对作者当年的爱国行为一一指实,但从作者与辛弃疾有过密切交游这一事实来看,上述的壮言豪语决不会是大言欺世之谈。下接“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又猛然从追忆中回到现实,当年志在青云的英雄,如今成了以鸡豚社酒自娱晚年的`田舍老翁,在这一不堪回首的变化里,埋藏着多少内心的痛苦,也就不言可知了。“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说明他不但事业未成,就连退居林下之后,可赖以谋生的产业也没有。“三径”是个典故,出自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原意是指田园荒芜。“扬雄宅”也是个典故,出自《汉书·扬雄传》。扬雄先人在岷山之阳“有田一廛,有宅一区。”扬雄曾在那里隐居。作者如今就连象陶潜和扬雄那样可赖以终老的区区家业也没有,这说明想做悠悠林下的隐士也不成了。“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为了晚年生计,只好从现在开始,向渔父樵夫学些谋生的本事以度残生了。从当年的志在鸿鹄,到暮年的学作渔樵,真有天渊之隔。这种悲哀也许是庸碌之辈所没有的,但词人的堪同情处也正于此。

壮志难酬、坎坷不遇,这是封建社会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常常遇到的命远。这首《满江红》词便是作者一生的缩影,从“麴尘香雾”“西湖南陌”的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生活,到晚年的“问渔樵、学作老生涯”,尚在为衣食生计而忧愁,这一生的变化落差之大,是引起他生平感慨的原因。但是交织在这一感慨中的感情却十分复杂:抱负、追悔、羞愧、凄凉……,一时都涌上笔端。这就赋予这篇作品以独特的感情色彩,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篇2:《水调歌头》杨炎正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丝。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篇3:《水调歌头》杨炎正诗词鉴赏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拣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

“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怎不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无奈,请助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人品、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近。1178年(即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登多景楼》与本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篇4:宋词《水调歌头》鉴赏

苏轼(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朝隋炀帝开挖汴河的时候,曾命人制作“水调歌”。后来,唐朝人把这首曲调演绎为歌舞大曲。大曲由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组成,而“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所谓“水调歌头”就是水调大曲中序的第一章的曲调。水调歌头又叫《元会曲》、《台城游》等。全词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不等,前后片各四平韵。

苏轼(公元1037-1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20岁那年,他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他个性独立,一生追求自由。42岁任知湖州时,因涉嫌诽谤御史台入狱,第二年被贬到黄州,在东坡修筑一室,自号东坡居士。49岁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57岁又因出言不慎,被贬惠州、儋州。63岁被召北归回京,次年死于常州。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思念亲人的词。作者在序言中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节的夜晚,他和朋友们通宵饮酒,酩酊大醉,借着酒兴,抒发压抑多时的郁闷心情。子由是他的弟弟苏辙。想不到酒后胡言竟成了千古名篇。现在我们就来听他怎么唱吧:

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道明亮的月亮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此时,我想拿起酒杯,向上天先敬一杯酒,然后问一问青天,这个月亮究竟是什么来历。

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也不知道天上的那些神仙居住的宫殿,以及无数琼台楼阁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都说天上一天就是人间一年,那么,今天晚上,是神仙们的哪一年呢?

第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多么想变成神仙,乘着今夜的秋风,飞回天上的宫殿去呀!却又十分担心,恐怕天上那些玉石砌成的琼台楼宇里太冰冷了,我在高高的宫殿中,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竟然对着月亮跳起了舞,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澈的影子随着人的动舞,仿佛跃上云端。那种乘云御风的感觉真是洒脱呀,哪像在人间那样抑郁!

这是第一段,描写中秋夜,作者和朋友们饮酒时的情景。这是酒醉后的表现,对着明亮的月光,胡思乱想,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但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长时间沉思之后,借着酒兴,摆脱郁闷后的一种情感的抒发。现在,作者终于从郁闷中解脱出来了。解脱之后,他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呢?继续听吧:

第一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已经夜深人静,月亮向西移动,月光照进了朱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房间里。此时,有多少人不能和亲人团圆,因为思念,无法入睡呀!

第二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虽然月圆了,但很多人不能相聚团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月亮呀,你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满的出现在天上,来加重离别后的伤感?

第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然而,细想一下,人生总是坎坷不平,有悲伤,有欢乐,有离别,有相聚。月亮也是圆缺不定,有阴暗,有晴朗,有圆满,有亏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啊!

第四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忧愁了。因此,在这里祝愿大家:健康长寿!虽然亲人朋友远隔千里,但不妨碍我们同时对着月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吧!

人生的离别在古人的眼里是如此的沉重。可能是宋朝人安逸的生活,自由的思想,平等的际遇造就的。正如苏东波的暗示,亲人朋友的分别,已经令人无限的惆怅忧伤了,更何况是生离死别的痛苦呢?

因此,有很多宋朝人坚决不同意朝廷组成强大的国家军队,到北方和野蛮人打仗。宋朝人非常精明,也十分自私。当然,精明与愚笨,自私与无私都是相对的。所谓人生苦短,建功立业重要,还是享受生活重要?这是千古的难题。

篇5:杨炎正《蝶恋花》诗词鉴赏

【内容】: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後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作者】:

杨炎正(1145-?) 字济翁,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1196)进士,为宁远主簿。嘉定年间任大理司直,后又曾知藤州、琼州。其多数词作风致清爽;有感伤时事之作,沉郁苍凉,风格与辛弃疾较为接近。有词集《西樵语业》。

【注释】:

刬地:依旧,还是。

橹:摇船工具。

南徐:州名。州治在今江苏省丹徒县。

【赏析】

这首词描绘春景,抒写离情。上片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

全词抒写离愁别绪,细腻委婉,工巧别致。

薛砺若《宋词通论》:幽畅婉曲,颇得辛词风趣。

篇6:《水调歌头·追和》宋词鉴赏

我从前如李白是钓鳌的巨手,而今却如邵平成了隐居种瓜的园丁。三伏交秋的时节重来吴县,准能欣赏到太湖美秀丽的秋景。人世**在耳边摇荡,千古功名在身外飘浮,何时能让我张开神弓射金兵?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故园生愁发怔。

我常梦见受敌人蹂躏的中原,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的大地。我有陈登志在天下的豪气,不似求田问舍的许汜。我有刘备忧国忘家之心,身在百尺高楼上卧睡。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哗啦鸣脆。雄心壮志依然在,恨只恨光阴白白地随百川向东流逝。

相关专题 水调歌头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