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

shesh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hesha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篇2:人物形象诗歌鉴赏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xx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xx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xx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xx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xx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xx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篇3:人物形象诗歌鉴赏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的形象。

二、诗歌形象分类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种:?诗中的我形象,也指诗人自己;?诗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给下列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1、《梦游》中傲岸的李白。( )

2、《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 )

3、出师未中的诸葛亮。( )

4、《陌上桑》中的罗敷。( )

5、万里悲秋常做客中集中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悲的杜甫。( )

6、羽扇纶巾中的周瑜。( )

7、《雨霖铃》中我这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

三、提问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3、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四、课堂实例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对黑暗现实不满、孤傲清高的诗人形象。||众鸟和孤云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越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写出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答题步骤:

2、答题套路:

3、高考链接:

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2、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5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简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5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篇4:人物形象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课时

一、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的英雄将领的形象。

(2)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元朝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3)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4)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山村清幽明丽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5)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6)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比如陆游的《书愤》

二、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篇5: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

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三)、真题展示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

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概括邹明府主要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术语积累: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6.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课后作业

1.(10福建卷)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山翁独饮成醉,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2.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题:诗人纯用白描手法,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地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成功地勾勒了一个热情好客、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篇6: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篇7: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了解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3、关于人物形象的解题和命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苏轼的《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8)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曹操的《蒿里行》等作品通过战争给人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批判。

9)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0)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

12)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3、怎样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有时须联系诗人的相关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再如《高冠谷口招郑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愕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以看出,郑愕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二)、真题展示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步

宋8226;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8226;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3、(20xx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分。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相看两不厌,孤独但乐得清闲,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实战演练

1.20xx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三四两句与一二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一二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三四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高度和谐统一,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20xx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补充注释】

⑴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一位和尚。

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⑶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⑷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生: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⑸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参考答案】

(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

(2)答案示例: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题: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分析: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萤虫飞回休息,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三、教学反思

篇8: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先生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李煜《虞美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区分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还是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客观人物形象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客观人物形象

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情主人公形象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抒情主人公形象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客观人物形象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杜甫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高考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诗句概括出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并加以归纳整理。

1、如杜甫《春望》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如苏轼《定**》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3、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4、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罢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5、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表现了他们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蔑视权贵的形象

6、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7、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说明诗人安贫乐道,对田园的喜爱;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0、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知识积累·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题解析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5分)同学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月亮照亮庭院,雅雀栖在枝头,露水无声却沾湿了桂花,营造出冷清、萧瑟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故乡家人的思念。

(2)前两句通过描写夜晚乌鸦独立枝头,桂花被冷露打湿的凄清之景,描绘出诗人深情凝望月亮、专注的形象。

(3)通过描写白色的月光洒在庭院地面,树上停栖寒鸦,及夜晚露水湿透桂花,营造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写出了一个独自站在庭院赏景的诗人形象。

(4)前两句描写了庭院中白色的场地,树上栖息着寒鸦,寒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桂花,写出了诗人独立院中、孤独赏月观景的游子形象。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

引出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

(1)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2)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手法?

(结合小说里面塑造为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等。

(3)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五、真题演练

1、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什么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形象的特征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步骤三)形象意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xx湖北卷)(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什么形象(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象特点。形象的特征

(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形象意义

六、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以意逆志,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板书: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所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作业:

1、归纳整理诗歌人物形象类型;

2、核按钮P68板块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4题。

篇9:诗歌鉴赏答题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全国卷II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开除。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篇名)。(1分)

答案:《游褒禅山记》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分)。

(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篇10: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思路

?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洁白如雪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篇11: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例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感叹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如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离别诗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边塞诗

(8)爱恨情长。如柳永《雨霖铃》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寄寓的思想情感,但不能任意拔高。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隐者形象(身份)。他在雪大天寒、万物隐匿的环境里,独自垂钓,虽孤寂无援却又显得卓然独立(形象特征),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寄托了他超然世外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 )。

【典型例题】

例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

山。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身份)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性格―具体分析)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而年华已逝的感慨。(意义)

回顾小结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 形象的意义。――情感

篇12: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景物类型:

?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 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烘托的人物形象或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答题模式:

C 描摹诗歌图景;

C 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 剖析作者思想。 借景抒情类规范的答题模式

1、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景物 画面 情怀 思想)

2、解题模式:

描摹图景(写出主要画面)

把握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 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 ? 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诗歌意境常用语

? 动(活泼、风趣、热烈、繁华、喧闹)

?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孤清、澄净) ? 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 壮(壮阔、壮丽、空旷、清远、慷慨、雄浑)

? 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

相关专题 人物形象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