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

一只雪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只雪怪”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共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

唐诗欣赏《春晓》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四十岁时曾赴京城长安考进士,结果没考上,便回到家乡襄阳,隐居在鹿门山。他的性格孤傲,终身为做官,以作诗自得其乐。孟浩然漫游过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在当时很有名气,连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园诗。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英语译文】

A SPRING MORNING

Meng Haoran

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 the storm,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篇2:孟浩然唐诗春晓

孟浩然唐诗春晓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原文】

春晓

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译文】

一夜酣睡,不觉天已大亮,在一片恬静明媚的春光之中,只听得鸟啼声声,一片啁啾,依稀记得昨夜风声飒飒,雨声潇潇,诗人情不自禁地自问:到底花落多少呢?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篇3:孟浩然《春晓》唐诗鉴赏

孟浩然《春晓》唐诗鉴赏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春晓》,一起欣赏这首诗。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小诗是写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刚刚醒来的感受。喧闹的风雨送走了短暂的春夜,婉转的鸟声迎来了明媚的早晨。那呖呖莺声,生生燕语,此起彼落,远呼近应,惊起了床上的诗人。诗人一夜没睡安稳,直到风歇了,雨止了,才迷迷糊糊地睡着,所以,连天亮也不知道。春色是迷人的`,春天的早晨更美好。我们的诗人却不忙观看窗外的春色,不去欣赏美丽的晨景,他只是倾听着悦耳的鸟声,默默地想念着:这一夜的风雨,不知又吹落了多少花朵,减损了几分春光!读到这里,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夜不能眠,晨不觉晓,原来是为花儿担忧啊!这首诗明白如话,意思却很曲折,表现了诗人热爱春天,又怕花落春归的心情,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篇4:孟浩然唐诗《春晓》说课稿

孟浩然唐诗《春晓》说课稿

一、说班级情况

二(1)班共有学生47人,他们爱读古诗,有的学生能背诵五十几首。我感觉学生背古诗不吃力,一会儿就能背一首,只是在理解诗意上

有点难度。还有,有的古诗学生虽然会背了,但表达不出诗的意境。在理解诗意和感受意境方面,需要老师的引导。

二、说教材

《春晓》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情感。诗题中的“晓”是指早晨。前两句写一****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鸟的婉转叫声。同时诗句向人们传递春光是多么的美好,连睡觉都那样的舒服,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后文作者感悟春光不能永驻埋下伏笔。“眠”:睡觉。“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就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提示读者春光短暂,应该加倍珍惜才是。《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晓、眠”,能按笔顺正确的书写,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3.初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晓》。

难点: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

五、说教法学法

第一步:导入(指名背古诗《春雨》、《春夜喜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会读(初读古诗,认识字词)

多种形式练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读古诗、指读、纠正不正确读音;合作学习,小组读一读、比一比)

第三步:读懂(合作交流古诗大意)

对于诗意的理解,让学生们完整的说下来难度很大,所以教学中,我先对重点字词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如第一句诗中抓住“春眠”、“不觉”,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第三四句诗中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

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四步:诵读(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师示范背诵,学生模仿,掌握节奏,停顿,知道押ao韵,感受诗的意境。配乐唱诗。

第五步:积累(课外延伸,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第六步:写字(识记、描红、临写)

写字指导。“晓”右上角没有点,试着与“绕”比较记忆。

“眠”,根据偏旁识记。

篇5:孟浩然唐诗《春晓》教学设计

孟浩然唐诗《春晓》教学设计

吟诵展示课《静夜思》、《春晓》教学设计

一、导入:

(配乐)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又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诗词歌赋让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意蕴之美。而当你读起它们,那变幻无穷而又美妙动听的韵律便会从你的唇齿间缓缓流出,或如昆山玉碎,或如明珠落盘,或轻快明朗,或如泣如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循着汉字的音韵,探寻古诗文别样的情思与味道。

二、透过声音品味古诗

每当夜晚来临,那浩瀚碧空中的一轮明月,总会勾起我们无限的遐思,多少传唱古今的经典佳作就在对月喟叹中吟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月夜写就的古诗。(课件出示《静夜思》,请学生读题目)

指导理解“思”,并纠正读音(课件出示):同学们,虽然你们都没有读错,但是在古语中“思”除了读sī外,还有一个读音“sì”,它表示的是“心绪、情思”之义,在这里就是这个读音。请跟老师来读“静夜思(sì)”。既然这个字是“心绪、情思”之义,那么李白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他要抒发的就是静静的深夜他的一种。。。。?(点名说)

了解了诗歌题目的意思,请同学们再来观察这三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三个字都是四声)在普通话中,除了四声还有哪些声调?(一二三声)但是,在古语中,是没有这四个声调的,只有平、仄两个声调。普通话中的一声和二声相当于古语中的平声;那仄声呢?(引导学生回答三声、四声,同时课件出示)在这首诗题目中,三个字都是四声的,那么他们就属于仄声字(引导学生来说),我们用“短竖”来做出标示;平声字我们就可以用“横”来标示。那么题目中的三个字为仄声,就需要用短竖来标注。(板书)

我们会给诗歌标注平仄,还要学会读出它的平仄。平声字在读得时候需要读长一些,而仄声字却需要读短。这就叫“平长仄短”。我们再来看题目中三个字,都是?(生答仄声字),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谁来读一下?(点名读,并作评价与引导,适时示范声音由高到低,由响到弱)你发现老师读的声音上有什么特点?谁再来读一下?瞧,我们的汉字就是这样奇妙,它不仅能让我们读出它的读音,还能读出它的情感。在古语中,平声字传达的是高兴、愉悦的情绪,读起来声音长而响;那仄声传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仄声读起来声音又是怎样的呢(点名回答:忧愁、悲哀,读起来短而轻)现在,谁能带着情绪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字?(点名读,手势指示)。

静静的夜空下,李白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他低头踱步,轻吟成诗。这字字句句的思念,都在这低沉忧愁的吟诵中。让我们也做一次李白,配合手势,一起吟诵起这首诗。(演示:平仄手势)。注意老师手势的高低以及长短。(引导学生诵出平仄)

瞧,平平仄仄、高高低低中,我们便读出了古诗别样的韵味。那么,刚才你们跟随老师起起伏伏、跌跌落落的诵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回答:作者心情的起伏变化)李白在这个静静的深夜,在如水的月光下,所经历的情感起伏,就通过这20个字的平仄、高低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高兴的时候,我们的声音随着他的心情高扬;忧伤的时候,我们的声音随着他的心情低落。(配乐,引导再次配合手势吟诵)

同学们高高低低地吟诵中,把留在纸上的文字变成了有着自己独特味道的声音,其实,我们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妙的乐谱,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则,随着声调的起伏变化,每一首诗歌都是一首绝美的歌。(插入戴学忱视频)

听了戴先生读得诗,你觉得和我们刚才读法有什么不同?其实,这种方式既不叫读,也不叫唱,而是吟诵。在古代,我们中国人读诗都是像戴先生这样吟诵的,直到近一百年前,我们从西方引入了朗读,吟诵才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视线。但是,几千年来,我们的'古诗文都是这样一路吟下来的,我们也只有还原古诗最原汁原味的吟诵,才能品出古诗中那或浓或淡的悠悠情思。请听。(老师示范吟诵)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手势尝试吟诵。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在如此静谧的夜里,李白望着一地皎洁的月光,思念起自己的故乡。可你们知道他的故乡在哪里吗?这便是当时大唐辽阔的地域图,李白出生在碎叶城,现在属于吉尔吉斯斯坦,与新疆相邻。李白五岁时跟随家人万里迢迢来到现在的四川,25岁时,怀揣着浪漫的梦想,李白挎起一把宝剑便离开家乡,开始了他充满浪漫情怀,而又坎坷艰难的山川江河之旅。对家乡浓郁的思念,化作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口中低沉忧愁的吟诵。月夜思乡,也许李白便会这样吟起一首诗。(配乐,课件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吟诵)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古诗的吟诵就是这么简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中,你便吟出了有着自己独特味道的诗歌。并通过高低起伏的声音,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我们也可以把这节课学到的吟诵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的学习中。

1、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春晓》,请同学们拿出你桌子上的纸,运用我们学到的吟诵符号,来标出这首诗的平仄。注意,一声二声为平声,用横来表示;三声四声为仄声,用竖来表示。

2、(课件出示)请大家对照,并订正自己标注的平仄。春日的清晨,那清新婉转、此起彼伏的鸟鸣,把我们从梦中唤醒,一夜风雨,吹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多么清新美丽、如烟似梦的早晨啊!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会轻轻地吟起这一首小诗?(配合手势,共同诵出平仄)

3、(课件出示古人行吟图)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古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当然,古人也不是每首诗、每个词都要这样唱诵出来的。有时候,他们读着读着,兴致使然,便会把文字化作跳动的音符。就像这样(展示朗读前两句,吟唱后两句,点名用自己的调子展示这种方式的诵读);有时,他们三五好友围在一起,同一首诗,会吟出不同的节奏、别样的曲调,节奏有快、有慢。你来吟,(点2名展示吟诵,师分别展示一个快节奏吟诵,一个慢节奏吟诵)

3、晴方好,雨亦奇,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中,那对美妙春日的喜爱,对美好春天的赞美,都化作了唇齿间曼妙的音符。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手势,吟出你们对春日的喜爱。(手势指导学生吟诵)

4、中国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我们可以唱着属于自己的曲调,品味古诗中别样的韵味。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吟诵,还共同完成了《春晓》和《静夜思》的吟诵学习。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场吟诵演出,请大家起立,跟着提示,为大家奉上一场精彩的吟诵表演吧!(设计吟诵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结束总结

平平仄仄、高高低低的吟诵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文的音韵之美,学会了诗歌的另一种读法。美妙的汉字声音之旅还在继续,让我们唱起自己的歌儿,一路采撷诗文精粹的甘果,品味汉字之韵。

篇6:孟浩然:春晓

孟浩然:春晓

《春晓》几乎是人人能诵,它已经通俗得不能再通俗,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还是要欣赏它,你知道吗?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旱晨。

2、闻:听见。

3、啼鸟:鸟鸣。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英汉对照】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a spring morning

meng haoran

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 the storm,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称为王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答案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相关专题 唐诗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