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历史意义的论文

薛蒹葭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薛蒹葭”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蒙古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历史意义的论文(共10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蒙古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历史意义的论文

蒙古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历史意义的论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分析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其价值,旨在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并认为蒙古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竞技性与大众性、健身性与娱乐性、传承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文化传承、健身娱乐、教育教化的价值。

1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我国有55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和特点,例如维吾尔体育项目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满族体育项目的力量性与对抗性,藏族体育项目的竞争性与挑战性,可以说每个民族的体育活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彰显出了自身独一无二的民族特点,蒙古族体育项目亦是如此。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例如搏克(蒙古式摔跤)、射箭、赛马、蒙古象棋、布鲁、赛骆驼等蒙古族体育项目,其中摔跤、射箭、赛马统称为蒙古族男子“三艺”,是蒙古族男子必备的技能和必会的体育项目,也是享誉全球那达慕盛会的主要内容。民族式摔跤是我国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必有的比赛项目,同样的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民族被赋予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性,蒙古式摔跤叫“搏克”,维吾尔式摔跤叫“且里西”、彝族式摔跤叫“格”、藏族式摔跤叫“北嘎”、回族式摔胶叫“绊跤”、朝式摔跤叫“希日木”,这六大跤种构成了我国民族式摔跤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同样是摔跤,“搏克”却在蒙古族被赋予了强烈的蒙古族风情和草原特色。

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省份,在国外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俄罗斯、伊朗、阿富汗等国,可以说蒙古族人分布在全球各地,正是由于蒙古族人分布较广的.优势从而推动了蒙古族文化在全世界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国际性。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是一个全球蒙古族聚集的盛会,自201x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两次,第三次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关键在于蒙古族所特有的那达慕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1.2竞技性与大众性

蒙古族人酷爱自己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其中最具有特色的“赛马”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蒙古族被誉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对于蒙古族人来说,赛马几乎是每位蒙古族人必备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马逐渐失去了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转而成为蒙古族人生活娱乐的伙伴。

蒙古族赛马主要分为走马、跑马两种。走马主要比走得快、稳、美;跑马主要比速度、耐力。规定赛程,先达终点者为胜.

蒙古族传统体育是全体蒙古族人智慧的结晶,为蒙古族大众所喜欢,像赛马、赛骆驼、蒙古象棋等体育项目对参赛选手几乎不做限制,不管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只要身体健康、遵守参赛规则即可,可以说这些项目是真正属于全体蒙古族大众的。

1.3健身性与娱乐性

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其具有健身性的特点,机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各机能得到深入锻炼,在娱乐身心的同时,生理负荷逐步得到锻炼,在消耗与恢复间循环往复,以此使人的机能水平逐渐提高,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特别是在国家提倡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蒙古族人甚至其他民族的人开始把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带入自己的生活,比如把易于开展的射箭、搏克、蒙古象棋等项目由农村带入城市,建立专门的俱乐部或作为俱乐部的活动内容之一,一方面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娱乐身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目的。

1.4传承性与发展性

蒙古族传统体育是蒙古族所特有的体育运动,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智慧的结晶,是蒙古族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蒙古族体育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搏克、射箭、赛马、蒙古象棋、布鲁、赛骆驼等多种形式的蒙古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的军事思想、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娱乐形式。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与市场接轨、与国际并轨成为其发展的目标。

2蒙古族传统体育价值分析

2.1文化传承价值

蒙古族传统体育是我国较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集中体现了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可以说它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体现在对军事、宗教、生活习俗文化的传承,对于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蒙古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通过体育活动,能使蒙古族的年青一代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其在新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健身娱乐价值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禁锢,他们崇拜神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灵赋予的,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蒙古族人民通过举办各种规模的活动,一方面敬奉了神灵,同时也取悦了自身。特别是蒙古族特有的那达慕大会更是将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2.3教育教化价值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最初是为了狩猎和抵御敌人入侵而开展的活动,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为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体育活动,每逢重大节日时,蒙古族人就会穿上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服饰在蒙古大草原上尽情的唱歌跳舞,与此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赛马、搏克比赛,这种习俗不仅使蒙古族人民在精神上、体力上得到放松,更是在传递和平、和谐、正义,凝民心,聚民意.

3结语

蒙古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出来的民族性、国际性、大众性等特点以及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健身娱乐等价值在多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认识必将为我国体育的发展特别传统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吕红芳。我国少数民族摔跤运动的渊源、特点及价值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6(06):157-160

[2]王宝霞,路立军。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J].体育文化导刊,(07):75-76

[3]李孟华,宋君。鄂温克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12):66-78

[4]赖小玉,何孝锋。月牙E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4):95-97

篇2: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有什么

养生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而且养生的方法也很多,现在给大家说的是传统体育养生,那么这样的养生概念是什么呢,对于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是什么呢,生活中人们对于养生的知识也是有很多方面的了解,比如通过一些饮食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如果是现在推出的传统体育养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一)可养生能治病

所谓“养生”,古代又称“摄生”,是护养、保养性命的意思,其目的是“为寿”及“治未病”。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另有一种致病的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在较平衡的状态下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的心理失衡或突然遭受剧烈的精神打击和创伤,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传统保健体育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强调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用于传统保健体育。“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合一”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整体。人活在宇宙之中,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其生理的变化应与大自然的整体运动联系在一起。

传统保健体育的作用不是在于发展身体某部分的技能或治疗某种疾病,而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从而改善整个机体的功能。这都是得益于整体锻炼的练功方法。

传统的体育养生具有上面的一些特点的,大家都清楚一个人进行传统体育养生能够治疗一些疾病,通过这样的保健体育能够让很多朋友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如果大家也重视养生的话,不妨尝试用传统体育养生,效果也会更好一些的。

篇3: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比较研究论文

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比较研究论文

1前言

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行为规律的不断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也不同。因此,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体现了不同时期体育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定内涵。本文就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两者之间异同点和发展的共性规律,从而有利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人际交往的功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对提高现代体育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在近300余年间,教学理论是沿着与启蒙和工业化相适应的、追求效率和数量的方向迈进的。[2]传统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这近几百年的社会历史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传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掌握运动知识、技术等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产生于社会发展较慢的时期,是一种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潜力的挖掘。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现代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终生体育培养要求的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产生于现代社会,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懂”和“学乐”为主要目标,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情感陶冶和促进人际交往”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特征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断需求,使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

3.1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相比较,其优点在于注重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同时还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其缺点为:

(1)只强调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

(2)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完全听从老师,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

(3)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由于教学过程的过分规范化,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4)强调适应班级教学条件,忽视了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局限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活动,使得体育教学中资源利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3.2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教,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1)侧重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学生只会刻板复制教师知识的做法;

(2)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变互动,并且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中各种资源,减轻师生之间的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二位一体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4)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侧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为学生体育相关方面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5)寓美于教,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美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则教师要研究美的结构、美的规律与美的价值,并使美育充分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

(6)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中力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协调好与集体的关系,能尊重和帮助同伴,使集体能和谐相处,同时能各具特色。

(7)体现了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动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作用,提倡“创造性学习”、“合作性教学”、“自学互学教学”、“自主动教学”。使学生能提前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师学共同参与课堂的设计、教学、评价等。

(8)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打破单一的讲解示范,现已注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参与体育锻炼的满足感以及得到发展的快乐感,使不同体育能力和体质的学生都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其缺点在于:

(1)过分注重体育的娱乐性,极其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只从体育兴趣出发,忽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品质;

(2)教师提出的浅问题,原本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却非得让学生去“探究”,减少了学生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的时间,降低了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使得体育观摩课、示范课带有应付性;

(3)在教学中,教师为显示学生的主动性和愉快地运动参与,不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结果体育教学内容变得空洞化、体育课的幼稚化和体育教学庸俗化等。

4结论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教师和教学对象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目的和任务,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同时还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即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不仅是“取代”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而是“融合进”传统教学方法。此外,结合体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多层次多角度认知体育,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运动的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主动实践意识,加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文化知识,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同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全面考虑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使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更具心理学化、个性化、民主化和公平化。

篇4: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论文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整合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茶文化在体育文化中应用的实验案例,第二部分对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两者结合的对策,希望通过文本的研究,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体育文化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体育文化;结合

随着人们对养生的不断探究,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更加重视。茶从古至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并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人们发现从古至今茶水都十分盛行,无论是在茶余饭后,亦或是在工作忙碌之中,饮上一杯茶水,都能起到提神醒脑、强身健体的功效。而茶文化在体育运动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人们对生活和运动的热爱,因此,将茶文化融入到体育运动中,可以促使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1体育运动员的茶文化体验实例

为了让青年运动员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历史,在亚青会期间,让中国的参赛选手走进南京,体验茶文化之旅,通过参观古代的茶艺使用器具以及亲身参加陶艺制作,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内涵。青年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进行体育运动,此时,参观茶文化博物馆,有助于运动员形成基本的茶文化意识。在进行参观的过程中,有专门的解说员对不同的茶具以及茶艺表演过程进行讲解,让运动员对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保证对茶文化进行全面探究的同时,让茶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据报道,还有许多外国体育团队争相参加参观茶文化博物馆活动。随着大批量的运动员接触到中国的茶文化,促使与茶文化有关的歌曲也被运动员们相互传唱,在解说员细致、耐心的解说下,志愿者们也通过用英语或手势讲解的方法,让外国运动员感受来自中国茶文化的艺术之风。在现场,工作人员对刚采摘来的茶叶进行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让运动员对茶叶加工工序有基本的认识,随着运动员与解说员喝上第一杯清香的茶水,他们才会切身的感受到来自于中国茶水的那份甘甜。随着茶叶慢慢的沉降到底部,运动员经过短暂的等待,也体会到来自中国茶文化的一种宁静与安详,并能够思考到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张弛有度。茶叶的纯净就好比运动时的休息,并非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将更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而在比赛之余,运动员喝上一杯茶水,也可以对身体流失的各种元素进行一定的补充,由此可见,茶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我国饮茶文化发展中的体育文化

2.1饮茶文化在古代的体现

陆羽曾经在诗句中对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也正是他的众多诗句,让现代茶文学爱好者有了更多钻研茶文化的依据,陆羽也因此被称为“茶圣”。早在《茶经》中就有记载,茶水可以强身健体、提神醒脑,也是文人雅士相互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茶水还具有一定的滋补与养生功效,每日喝上几杯茶水可以有提神醒脑、疏通血管、养颜排毒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长期饮用茶水的人患病几率十分低,身体的免疫机能呈上升趋势,饮用茶水还能起到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喝茶成了古代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千百年来,茶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些地方的人们宁可三餐无饭,也不可一日无茶。在宋代,为了能够饮用健康自然的茶水,会有专人来进行茶林种植活动,在不同的地区种植茶林,并采摘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冲泡之余,让生活更有乐趣。随着人们饮茶习惯的养成,关于茶水的评鉴与泡茶技艺,已经拥有了专门进行采茶、品茶以及茶叶选取与冲泡的团队。而到了汉朝,有了丝绸之路以后,茶叶更是远销国外,并在全球各地盛行。古代的体育运动不像现代的这样丰富,但是有一种与现代体育运动十分相似,就是古代的蹴鞠运动。古代人会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团队,相互争取类似于皮球的蹴鞠,这也形成了最早的体育竞技类项目。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具有娱乐性的蹴鞠游戏成了兵家的练兵之法,又经过一代又一代蹴鞠高人的指导,蹴鞠渐渐地变为军队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经过时代的变迁,形成了现在的足球运动。古代的许多达官贵族,甚至皇帝都是蹴鞠爱好者,他们推崇这种娱乐项目,也在娱乐休息之余饮上一杯清茶,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此时的茶坊遍布宋朝的每个角落,人们在观看蹴鞠运动的同时喝茶水也成了一种习惯,而踢输的一方还需要向赢了的一方敬上一杯茶水,以此显示对对方的敬佩与尊重,此时也是茶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2.2饮茶文化在现代的表现

现代人对于饮茶场所的选取和饮茶意境的追求与古代人有所不同。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茶余饭后喝上一杯茶水,更体现出养生之道。由于人们意识到喝茶可以强身健体,并具有一定的医用功效,因此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有着更高的地位。人们习惯喝喜欢的茶水,因此对茶叶的选取十分讲究,比如在选取普洱茶与信阳毛尖时,则更希望获取货真价实的茶叶,而非用低价购买廉价茶叶。由于产地的不同,因此茶水具有的味道也有所差异,人们对不同茶水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茶叶选取时变得更加苛刻。虽然现代体育运动与茶文化的融合十分严谨,但是在校园的体育运动中,年轻人则喜欢用矿泉水和碳酸饮料替代茶水,他们在追求口感的同时,并不了解茶水的真正用途与好处。随着中国对茶文化的推广,各大高校已经认识到茶对运动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近期的活动中,某知名大学成立了茶文化协会,将运动员的主要饮品由饮料替换成了茶水,并定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讲座,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在喝茶的同时,茶对身体起到的作用。运动员也通过讲座了解了如何知茶、认水、识器以及了解茶文化历史。茶文化与体育运动的结合,让运动员了解了茶与体育的内涵与价值。

篇5: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论文

由于在每项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需要补充的微量元素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茶水时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叶品种,在茶香之中,品味一杯茶水,可以让饮茶与体育运动完美融合,既有利于宣传我国的茶文化,又可以让我国的茶文化更好地被继承和弘扬。有些体育教学已经将茶文化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人们在运动的同时,喝上一杯茶水,可以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运动员在休闲之余了解冲茶、品茶、鉴别茶水的方法,可以丰富业余生活,让心灵得到寄托。茶水喝得越多,身体机能提高的越明显。长时间饮茶的人拥有特殊的气质和心境,因此,茶水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精神的升华。

3.1音乐、茶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结合

音乐有多种演奏风格和演奏形式,人们在喝茶的同时,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可以让饮茶环境变得更加优雅惬意。音乐能够带给人一种全新的精神享受与情感体验,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领悟和追求,不同的音乐内容,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更加憧憬和向往。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播放激扬高亢的音乐,可以让运动员调动全身的运动细胞,有利于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音乐可以让人有效的转移注意力,运动员通过听取不同的音乐,可以分散由于长时间运动而造成的身体疲劳。随着西方国度不同音乐演奏形式的引入,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等多种音乐形式,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演奏风格相融合,让运动员可以对音乐和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音乐注重对人体精神的滋补,因此在背景音乐的选取上,要能够更好的展现茶文化的真谛,才能让音乐运动员的要求相一致。运动员需要对不同的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进行音乐的选取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理性。由于现代音乐有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因此运动员不可以盲目或在懵懂的状态下进行音乐的选取,这样既无法保证体会音乐的强大魅力,也失去了了解茶文化的意义。体育运动音乐的选取,需要保证音乐的内容和演奏风格符合运动员的运动形式,让音乐与人的思想良好的融合,才能促使运动员更好的感受音乐在体育运动中所具有的价值。

3.2茶水对体育运动者的功效

茶水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能够有效的清理肠道,促进肠道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在运动之后能够及时的补充远动员体内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达到有效增长有益菌,消灭有害菌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实验表明,茶叶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能够有效地降低脂肪含量,达到减肥的目的。茶水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有效的缓解人体工作和运动产生的疲劳,经常饮用茶,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由此可见,茶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通过饮用不同品种的茶水,可以起到抗血脂、抗血压等众多益处。长期吸烟、饮酒的人喝上一杯茶水,可以带走由于吸烟、饮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红茶具有很好的利尿功效,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运动,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饮用红茶可以促进身体水循环系统正常运作,也可以保证有效排除运动所产生的毒素,促使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体魄。许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压力,通过运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压力的产生,在运动之余喝上一杯茉莉茶,可以提神醒脑、舒缓紧张,茉莉茶还有一定的降火排毒功效,能够良好地调节体内的火气。但是切记,长时间或者剧烈运动以后不应该立即喝浓茶,因为运动之后心脏的负担会加重,茶水中含有少量的咖啡碱,在喝浓茶以后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促使人身体的整体机能下降,因此喝茶的最佳时间是在运动完休息一会儿以后,这样既能保证对身体能量进行补充,也能让茶水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束语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整合,能够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求,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以及茶文化发展进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纪岩.茶理论与实践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6):177-178.

[2]白亚兵,柴静.论茶饮料对体育运动员运动功能的影响[J].福建茶叶,(1):28-29.

[3]金东涛.传统茶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作用探析[J].福建茶叶,2016(1):247-248.

[4]张彦斌,郭娇.“茶道”融入体育精神———以足球运动为例[J].福建茶叶,2016(2):191-192.

[5]唐锐.以采茶舞为例,探究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76-177.

篇6:社会体育特点与发展对策论文

社会体育特点与发展对策论文

1、社会体育的内涵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是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等方面的需要为目的,为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在我国,群众体育是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社会体育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国家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不具有强制性,完全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和参与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社会体育的特点

2.1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从活动的性质来看,它既可以是非竞技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也可以是争夺激烈的运动竞赛。

2.2参与对象的全民性

社会体育参与者们是不分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的全体人民,他们生活环境不同,职业分布情况复杂,生活方式各异,价值观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相同的目的相聚在一起,融入到了全民健身的大潮之中。

2.3参与动机的多样性

社会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参与者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各种需求。但由于参与者的.全民性,他们之间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每个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也有所不同,例如健美、娱乐、保健、医疗等等,都有着各自的体育的需求。所以,社会参与者的动机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2.4参与时间的随意性

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人们都是在工作、学习、家庭劳动等完成之后空余时间内进行的,时间上呈现随意性特征。清晨、午后、傍晚、晚饭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人们。

2.5组织实施者的多样性

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织,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各个省市县的体育局等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以及赛事;也可以由体育社团或体育协会进行组织的活动,例如钓鱼比赛、棋类竞赛等;还可以由社区或者群众自发组织的体育锻炼,例如广场舞、太极拳、扭秧歌等。因此社会体育活动组织实施者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

3、我国社会体育存在的问题

3.1社会体育参与者比例较少、年龄不均衡

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数量比重较少,且年龄分布不均衡(中老年人居大多数),全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对体育的健身、娱乐、经济功能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3.2社会体育产业市场化不成熟

社会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不高,体育产业的规模小、发展极不平衡,还未形成统一开放、统一管理、有序竞争的体育市场体系。因此,我国体育产业所实现的经济效益明显偏低。

3.3缺乏足够的锻炼场所、设施

由于单位、学校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相对封闭,绝大多数健身场馆并不对外开放,社会体育活动就缺乏足够的场所和设施,部分开放的场馆收费标准又偏高,因此我国社会体育活动的场所大部分集中在免费开放的公园、健身路径、休闲广场、部分小区绿地等非正式体育场所。受其影响近年来社会体育活动中场地与人员数量、时间安排等矛盾日趋明显,因社会体育锻炼影响他人安全及休息的冲突也频繁发生。

3.4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员

1993年我国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以来,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不断壮大,某些高校还开设了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但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与日益增长的社会体育人口尚有较大的差距。其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较为混乱、管理体制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要。

3.5体育社团、组织的规范化有待加强

虽然社会体育社团、组织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但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体育社团规范性、安全性较为落后,大部分自发式的团体与组织较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约束,也缺乏较为合理的宣传、组织与收费,因此,应加强对其的引导、监管、组织职能。

3.6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发达地区、城市中的社会体育参与者体育意识较强,场地设施与指导员的配备较为齐全,民众参与程度较高。

4、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对策

4.1增强全民终身体育意识

奥运会后我国全民健身热潮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因此应加大对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使全民(不仅仅中老年群体)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各个年龄阶段培养全民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消费观,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4.2促进社会体育市场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体育消费必将有更大更好的前景,因此应适时地开放社会体育市场,增加或引进资金投入,加快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建设,提高现有场馆和场地设施的使用率,利用政策支持、合理化竞争机制等有效手段,吸引资金进入社会体育市场中,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4.3建立完善社会体育法制

体育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与约束,利用法制化体系来引导与规范社会体育市场是不可或缺的。

4.4加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体育市场日益完善,参与人员越来越多,年龄差距越来越大,诸如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管理人员等人才的缺口呈现紧缺的状态,大部分社会体育活动属于自发性质,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与科学化的管理,因此我国应结合体育类高校,积极开展和加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法治社会逐渐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社会体育与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虽然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与困难,但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开展与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前景不可估量。

篇7:勿忘传统体育小游戏论文

勿忘传统体育小游戏论文

打沙包、踢毽子、跳皮筋、跳绳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体育游戏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这些传统的游戏项目正在被现在的中小学生所忘记,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这些游戏简单易学、易于组织和操作,对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活跃体育课堂和课间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课间,学生的休息时间只有十分钟,而高层楼的学生不便到楼下的操场去,只能在自己教室或走廓上玩。由于场地和空间太小,限制了许多的体育活动。学生因课间休息不好,而直接影响到下节课的上课效益。于是,在课间做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如跳橡皮筋、踢毽子、跳绳等,能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

例如“打沙包”,对于“打”的学生间接地练习了上步投掷的动作,还可以锻炼上肢的爆发力,提高投掷能力;而对于被“打”的学生通过躲闪的动作,增强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踢毽与其它运动相比,其独到之处在于,它对调节人的眼、脑、神经系统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着特殊的功能。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的动作可以让人体的关节得到横向摆动,带动了身体最为迟钝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可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锻炼,起到增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培养克服困难,争取主动,掌握有利时机的本领。发展踢毽运动,还对其他体育项目运动技术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有人研究,踢毽子与踢足球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把它作为足球训练的一种辅助练习,是有价值的。踢足球和踢毽子都是利用足内侧、足外铡、正脚面来控制,同样需要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灵活协调。足球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城市中小学,除体育场训练外,其它训练条件较差,如果准备一个毽子,随身而带,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足球的辅助练习。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伴随着点、迈勾、绊、挽、绕、盘、踩、掏、摆、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地休息,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中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还有跳绳,正如童谣所唱“花花绳绳一条条,大家比赛把绳跳,单脚、双脚,翻花、双摇,花样多来姿势巧,从小锻炼身体好”。

在课间和体育课上开展这些传统的体育游戏,与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想吻合,还从另一个方面保障了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全,可谓事半功倍,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8:体育伦理与传统武德的契合论文

体育伦理与传统武德的契合论文

摘 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传统武德从体育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剖析,得出武术的体育伦理意识、体育伦理关系、体育伦理的活动。

在世界大环境下,竞技体育伦理问题日显突出,而关于伦理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各个方面,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不止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的推行,使得传统武术事业发展也有了新的契机。武德作为武术运动中道德现象,运用伦理学的思想及方法对其进行剖析,尝试分析中国传统武术中武德文化是否契合于体育伦理学,亦或现代社会武术的发展应如何提倡武德,武德对现在社会具备的价值。

1武德的体育伦理意识

体育伦理意识是指体育活动中具有善恶价值取向的各种心理过程和观念[1]P39。体育伦理意识主导了在运动员中在体育竞技中目的性,健康向上的体育伦理意识才能促成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句谚语表明了在习练传统武术德行的重要性,这里的“德”即为习武之人的道德品质。历来各门各派对对弟子的要求都是以德为先,如:清初的《内家拳法》中就写有“五不可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2]。所谓心险好斗,说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比较浅显,心术不正,此种人不可传授其拳术,也从侧面体现了对习武之人的基本道德观念要求;“淡玄授道,贵乎择人”[3]则是说师傅在择徒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选择衣钵传人,习武之人在择传人之时,除却基本的身体条件外,最根本上的一点就是所选传人的道德是否规范,是武德在道德上的情感体现。体育伦理意识的体现不仅仅是体现于体育思想意识,还包括了体育伦理的规范意识。

2武德的体育伦理关系

所谓伦理关系,作为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乃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伦理原则和善恶观念而形成的,并在实际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对待的关系,它是人们对其社会关系的客观必然性的主观认识的.产物,是主观的。体育伦理关系的体现有社会性和文化性两方面构成。马克思说过,社会性即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伦理关系体现在武术的传承中,就是教授者与习练者,构成了师徒、师兄关系,在武术交流比赛中与裁判、对手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武德穿插其中,就有了各种关系相处之间的行为规范,有了规范的约束师徒、师兄关系才能更持久的持续下去。“点到为止”及 擂台之上先行抱拳礼,说明了习武之人与对手竞技时的谦让态度,如此就构成了武德体育伦理的社会性。“尊师重道、孝梯正义” 此武德信条表明习武者对待不同关系的为人处事态度;“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出资儒家思想,却也是武德的内容之一;另外,传统武术的传承就是武术文化的传承,武德作为武术文化的一部分,也随着传承,这便构成了武德体育伦理的文化性

3武德的体育伦理活动

体育伦理活动是指体育伦理活动主体依据一定的体育伦理观念、体育伦理原则和规范等进行的各种具有善恶评价的行为或行动[1]P43。在古代及近代,武术的功能多体现在防身自卫亦或保家卫国。所谓“匡扶正义、行侠仗义”就是武德伦理活动的体现。清末“少林戒约”中:“肆习少林武技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这里突显了少林寺在传承武术中武德精神中的民族大义;武术谚语“持艺伤人,罪不容诛;持强凌弱,罪不可恕”,这句话指明了习武之人,不得以持武而肆意伤人;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记录了相关游侠的历史,其中对“侠”的评价是“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古代“侠”这一称呼的由来就是根据一些习武之人在社会上活动的一种行为准则的体现,习武之人因当时社会环境而做出的正义的符合大众利益的事情,这种人则称之为“侠”。

4现代武德体育伦理反思

传统武德中虽然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但其封建思想如“一徒不可二师”、“传男不传女”等应摒弃,其门户之见或男女之别只会限制武术的发展,应促使武德成为武术发展的助力而非掣肘。弘扬武德的道德教育,现在社会是一个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社会,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大力推广武德教育,不仅是对武术运动推广的助力,同时也是其他运动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武德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肆习少林武技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需要我们倡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各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信仰。

参考文献:

[1]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构建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5:39、43.

[2]“武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兼论“武德”在现代武术界提倡之不合时宜[J].体育文史,(3):39-40.

[3]黄百家.

篇9:试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论文

试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论文

摘 要:长期以来,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能够真正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传统教学;创新教学

一、传统的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授课习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新任教师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但它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教学创新活动的发展。学校长时间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二、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我国实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优化课堂结构。这就要切实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二)传统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下形成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致使课堂形式单调,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注意锻炼好身体,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正确发展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正确的对美的认识。而传统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地强调了学生的身体锻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学

(一)学生主体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创设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篮球的学习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定游戏的规则,让他们在自己的规则中去学习,享受体育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

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会学习”,实现“创造性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与练习中,将教师讲授的基本知识、技术学会、学活,转化成自身的基本技能。与其他学科比,体育课更具形象性,它是“身体语言”固化为形象思维,再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的过程。身体在对运动实践之前,最好能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表象来帮助记忆的持久性。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来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在内容创编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创编,发挥集体智慧,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原理的运用,不仅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师可以在学生打比赛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坚持能力,对坚持能力较差的同学特别强化。在团体比赛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结论: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学适应了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形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兰.体育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7).

[2]孙玉薇.浅谈体育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农村..(11).

[3]李小伟.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推动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

篇10:道家文化与 中华传统体育理论论文

道家文化与 中华传统体育理论论文

中国传统体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道家文化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传统的体育理论中无不浸淫着道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方法及体育的目的。

一、体育本质:求道之术

“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为万物之终、宇宙本原,道又是自然运动的规律。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道不可捉摸,甚至不可以说,这种宇宙大“道”,正是我们人生需要领悟与追求的最高境界。传统的体育不过是我们悟道、求道的手段,武术的最高境界即是“道”。

著名的道家作品《列子。汤问〉〉篇通过“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射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天下无敌,而是悟道之后的“不射之射'飞卫是古代的神箭手,天下无双。纪昌曾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学不眨眼的本领。”于是纪昌回到家,整天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双眼死死盯住来回飞动的梭子。两年后,果然练成了不眨眼的本领,飞卫又告诉他:“下一步你再练习好眼力就可以了'于是,纪昌在家里又用牛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天天目不转睛地瞪着看,三年以后,小小的虱子在纪昌眼里竟如车轮般大小了。这时,他便尝试着用上好的弓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毛竟没有断绝。纪昌激动地找到飞卫,飞卫听后说:“你已得到了射箭的奥妙了!

纪昌完全学到了飞卫的箭术以后,算算天下能够同自己相匹故的,只有飞卫了,于是图谋杀害飞卫。两人在野外相遇,便张弓搭箭对射起来,箭羽在半空中相互触碰落地。飞卫的箭先射尽,纪昌还剩一支。飞卫便用荆棘的尖刺来抵挡纪昌的最后一支飞箭,竟丝毫无差。完后飞卫拍着纪昌的肩膀说:你的射术已经超过了我,我不能再教你了,你去找我的师父吧!

于是,经飞卫的指点,纪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深山的一座山顶上找到了飞卫的师父——一位老道。两人刚一见面,头顶上正好有一只苍鹰盘旋,纪昌为了显示自己的射术,于是弯弓搭箭,朝苍鹰射去,苍鹰应声落下。老道见状,便倏地跳上了悬崖边一块松动的石头上,随手朝天空一指,结果竟也有一只苍鹰受伤而坠地。

老道告诉纪昌:“你的射术虽很高超,可以说天下无双,但你那不过是‘术’而已。‘术’是还要‘有所待’的,就是还要依靠你的弓、箭及结实的大地,没有这些,你的‘术’再高也无从发挥。而真正的高手应是‘无所待’,即无所依靠,不必依靠弓箭、大地,便可以射下苍鹰,这种‘不射之射’才是射箭的最高境界,才是射术的道,'

“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道”是最重要的,而射术、武术等传统体育不过是悟道的工具一“术”而已。后来的道教继承了这种观点,把“得道成仙”看作是身体修炼的`最高境界,不过,道教的“道”已被具体化为各种各样的神仙罢了。既然传统的体育不过是求道的工具因此,在道家看来,我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必须做到合乎“道”的运动。那么“道”的运动是怎样的?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即言道的运动是往返运动、是循环式的圆圈运动,这种圆圈运动也正是万事万物运动的总规律。因此,传统的体育项目非常强调圆圈式的运动,强调从圆圈运动中去体悟道。比如从道家养生功夫发展出来的太极拳,就要求打拳时力求“非圆即弧”从起式到收式是一个圆,阴阳变化是个圆,进退虚实是个圆,打太极拳要“触处成圆”力求达到“圆融精妙,方为佳境'受“道”的观念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往往把境界的提升看得比修炼本身更重要,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意境,一种与道为一的境界追求,而从不专注于一招一式的雕琢。甚至动作标准与否都无关紧要,因为动作不过是悟道的辅助手段是“术”而已,如果达到了一定境界,这些动作都可以忘却及至抛弃。正是这种对“道”的意境的追求,对动作雕琢的忽略,而使中国传统体育另辟蹊径,发展出了以入“静”为要的静养功夫。

二、体育方法:守静为主

道家文化中,除了“道”这一核心概念外,另一重要概念就是“无为”。‘无为”不是揩‘无所作为”而是“清静无为”、“顺自然以动”一如老子所言:“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道家主张“守静贵柔”、“致虚极,守静动”。

受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非常强调“守静”功夫。

1.在传统武术领域,普遍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制快”等等观念。

被称为哲拳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代表,深得道家思想精髓。传说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创立太极拳时,便是因无意中得到一本《老子〉〉书,深为其中的哲理所吸引,于是创立了一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太极拳的最大特点是“静'“静”即是在练拳时,须身心放松自然,心无杂念,所谓“体静”与“心静”。同时,这种“静”又不是绝对的静止不动,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自然。用太极拳的话讲,这种“静”说是“顺劲而动”。即打拳时,必须由丹田带动,由腰而胸,而背,而肩,而臂,而手,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由静而动。就是太极推手,散打,也强调“引进落空合即出”,合者即将周身之动合到一个点上,这个点才是根本,是动中之静。太极拳难就难在这里,好也好在这里,因此它也最忌讳“单摆浮搁”妄动之病。

2.入静”是传统养生理论的第一要义c

传统养生理论博大精深,溯其根源则在道家,杨朱讲“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其主旨在于重生、“贵生”,老子讲“长生久视”,也是“贵生”的,庄子也讲“养生”、“达生”,但真正形成养生理论体系的还在于道教。

道教极崇性命之学,因贵生而乐生、好生、养生,可谓“养生之教”。道教不主张把精神寄托于来世或彼岸,而是积极倡导“我命在我不由天”,主张用奥妙的修炼方法达到长寿永生。道教的养生功夫,是以静养为主,配以动功。

这种静养为主的修行方式被称为道功或道术,所谓道功,是指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抱朴、养性、存思等,道术则是指修命固本的具体方法,如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炼丹、服食等。

概括地讲,道家的静养不但要求清心寡欲,还要配合以闭气缓吸的方法,竭力降低各种运动性损耗。如道家医生孙思邈所言:和神之法,当得宝……,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千金方。养性》)经过一定时期的静养后,呼吸心跳皆可减慢,五脏皆可得养。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龟每分钟只呼吸1一4次,寿命可达五百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寿命仅几十年,说明保养、节能、减少消耗是养生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龟、蛇之所以能长生,是因为呼吸缓慢,经常屏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耗氧。静养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人体能量,而获得养生、长生之效。

三、体育目的:长生久视

“长生久视”一词源自老子,《老子》五十九章云:“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这里讲的是治国之道,治国要积蓄能量早作准备(早服”)方可保证国家长久生存(长生久视”)后来,道教沿用了老子“长生久视”的这一说法,但它已由原来的治国之目的一变为养生之目的。道教认为,养生、修身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长生久视。”

所谓“得道”,道教解释为“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自然经》)即言道之在我谓之“德”。这显然是从老子《道德经》而来。那么如何“得道”?道教认为,通过修道养生,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合一,就可以成为神仙。“神仙”并不是指彼岸世界的超自然物,而是指获得了永生亦即“长生久视”之肉体。

可见在道教那里道功道术等修身养性的传统武术或气功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肉体的永恒。当然,肉体永恒、长生久视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如道家竭力推崇的老寿星彭祖,虽活了八百多岁,不可谓不长寿,但最终还是一命呜呼,并没有获得永生。

相关专题 蒙古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