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摩尔曼斯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摩尔曼斯克”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18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摒弃传统教法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更好地实践新课程。但是,近些年来,冷静观察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热热闹闹的课改表象下,有一股浊流在滋生、涌动,致使课程标准的实施或流于形式,或走向极端,并使一些体育教学走向岔道、步入误区。例如,在一些公开课上常看到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好象没有小组学习讨论似乎就没了课改。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和表演化,是广大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合作是指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具有共同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体育的学科特点,注定其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其他学科主要通过思想交流及语言上的沟通,最后达到某种共识;体育学习中的合作,更多的是强调肢体上的合作来达到某种目标,或者是通过对项目的合作练习,得到某些有规律的总结。合作学习根据不同范畴的特点定义也有所差异,在体育教学方面,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新课标不仅强调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课。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体育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就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学习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作”不等于单纯的小组讨论,也不等于简单的互助式学习,教师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除了合作前的分组对合作的评价外,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教师的适时引导。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利用器材做各种创编活动,搭造型、拼图型等教学时,除让学生积极构思和发挥想象外,教师应根据备课时想到的、适合儿童特点的而学生还没有发现的各种造型或图形进行启发引导,最终达到使学生恍然大悟的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要注意介入的时机,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的“点拨”是合作学习的“养分”,没有“养分”,合作学习将失去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集中解决或个别进行辅导。比如在“抢运伤员”的合作接力游戏中,有的组为了追求速度,到达终点时不是将“伤员”轻放在地上,有的“伤员”甚至被摔在地上成了真“伤员”。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应符合“最近发展区”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有时候直接教给学生技能或信息,比学生自己去发现更为有效。例如,对于刚刚接触篮球的同学,学习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时,需要大量的单独练习的.时间,这时候就不适合运用双人或多人的合作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契机。 比如,在学习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之前,双人合作用胸部、背部等部位顶住球做横向或纵向移动比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锻炼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具体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进行应来源于学生知识、体能、技能的“最近发展区”,以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和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在低年级阶段设置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情境,内容要简单、具体和生动。

三、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合作学习时间以多少为宜,没有明显的界定,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一般涉及内容比较直观、具体而简单的可以直接进行合作学习。如篮球双人传接球、排球垫球或传球等,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可以直接进行双人或多人合作学习。涉及的内容如果要通过练习来获得新知,就要延长合作学习的时间,如通过传接球练习让学生总结出篮球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起码要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体验和思考的时间,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如果涉及的内容或变化形式比较复杂,在课堂上难以解决的,可提出要求,待下次课再解决,或者模块教学结束后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来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和掌握了兔子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编排不同形式变化的集体兔子舞的组合练习,如果没有利用多媒体方式或课前的提示,学生就很难在课堂上很快完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下次课或以后的考核评价中再展示,让学生有足够的合作学习的时空。

四、合作学习的人数,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

合作学习不只局限在两人之间,也可以是较多的人群组合,3~5人、7~8人均可,甚至整个班级也可,但要明确个人的责任和分工,防止责任分散和“免费搭车”的现象。例如,在多人多足的游戏中,通过让学生进行二人和多人的合作运动,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最后能完成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而且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人数较多的合作学习中,协同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而且由于具有三人以上的人数优势,因此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加了,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特别是创新意识可以在小组“头脑风暴”中得到启发。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多给予激励

合作学习需要有一个目标评价体系做保障,否则,合作学习就会迷失方向,学生对合作的吸引力就会减退,使小组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和小组展示进行比较分析,使大家共同分享合作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多给予表扬鼓励。比如在“通过障碍”接力跑游戏中,有的小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了胜利,自然要受到教师的表扬。然而在比赛中,有的小组的学生在碰倒障碍后又返回来将障碍摆好,有的小组的学生还主动跑去帮别的组放置碰倒的障碍,结果落在了后面。对于这种严肃认真、遵守规则、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的优良作风与品德,也应当给予大力表彰。对于在小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可从正面提出希望和要求,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另外,教师的评价要力求明确、具体,使学生听后心明眼亮,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和不应当怎么做,这样的评价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科学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但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运用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与评价上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的,但也必须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的分工,避免“少数干,多数看”的现象发生等等。只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加强对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并能够在实践中大胆应用,必将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篇2: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构成,利用师生、同组成员、同班同学等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最终达成教师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查阅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对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概念表述还不统一,只能初步将它概括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利用同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来完成活动内容,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小组合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延长学习的兴趣时间。对学生而言,这种组织形式有别于简单的分组练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2. 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每个学生致力于共同的学习目标,每个人相互关心,人人参与,大家各尽其能,奇思妙想,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最终达到既定的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多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将自己融入整个团体对问题积极思考,想团体之所需,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作用。

3. 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良好的师生情、生生情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剂良药,对课堂教学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充满期待,学生就会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和谐的课堂气氛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情绪,在良好情绪的带动下,每个同学都能学会倾听,感受自身从未知到已知的那种成就感。教师在平时要多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给每个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慢慢地班级学习气氛就会被培养起来,为教学做好良性铺垫。

我校是一所初中寄宿制学校,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课改,我通过对拥有独特并且优秀办学思路学校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多所学校先进做法的`学习,将优秀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针对小组合作教学进行了体育教学实践,现总结一些感受如下 :

1. 用于小组合作教学的内容选择要合理

首先,选择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最起码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通过讨论、实践验证才能找到合理答案。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要有明显的层次。每个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小组提交答案时,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接力教学中,各组各棒人员顺序的安排,由各组自行决定谁最合适在哪一棒完成接力。在小组讨论之前,向学生对各棒安排的提出建议,要求他们讨论,分析,实践后作出决定。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找到适合本组的最佳的方法。

2. 要熟悉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小组都有活力,并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如果老师不了解学生学情和他们的优点、特长就盲目分组,也会给小组教学带来不好影响。鼓励学生在弱势项目中通过小组合作得到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在优势项目中发挥引领作用,使其长处得到很好展示。使学生养成通过设疑,互相商讨、实践获得答案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小组分组要科学合理。

在分组时要在考虑到课堂内容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男女生人数等情况,即要给学生选择分组的空间,也不能全放。例如体操技巧课,分组最好是先将男女生分开,然后再分小组;篮球课可以发挥男同学和优生的优势,让男同学发挥特长,分成不同程度的小组,在教学内容固定的情况下小组成员决定适合本小组学习的阶段内容 ;田径项目投掷课,在分组时要首先考虑到安全这个重要因素,然后考虑如何让各小组实力尽量均等,如果分配不合理,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4.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每单元结束前,可以开展各小组的自我评价,并由小组长将评价结果交到教师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经验和教训,在后续的课程中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具体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教学的几点感受,总体而言在对我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正常现象,需要我们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踏踏实实进行实践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3: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体会论文

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体会论文

合作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而“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新摸式。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非常的适时和必要。反思当前的体育教学状况,就不难发现,课堂中学生就是缺少合作学习的意识与必要的能力,这跟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点拨缺乏有关。目前大多数合作学习往往是流于形式,生生、师生之间虽有合作学习之机会,但其实效并不理想。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成为全体体育教师急需探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我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谈几点想法。

1、提供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要使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让他们在这平台上展示自我,显示风采。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各小组伙伴之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推动学习,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集体活动。而教师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情景,最关键的是教师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2、抓住特征,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

中学生有独特的性格特征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去选择最佳的合作学习方法和时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年级的体育基础,选择运用方法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技术技能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只要课中教师安排适当,学生就容易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3、建立常规,构建合作学习的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把这些规章制度深入到人心,这一点对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因素。譬如,优秀学生的主角地位,差生的配角和依懒性等。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主、自信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保证参与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建立合作学习的常规。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进行各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各小组产生组长,同时,应让学生明白:一个组是一个单位,也是一个核心,各组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建立常规,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日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合理安排,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各组之间要进行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互帮互学,促进提高。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充满激烈的竞争。学生之间一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那么适应社会能力目标得以逐一实现。但目前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各种能力欠佳,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辅导和培养。

4.1 培养学生学会听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吸取他人精华,从而修正自己的想法,更正自己的行为。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在中途打断他人的话题,这一点教师在课上要加以调控。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当别人发言时,一是要学会认真地听,二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插嘴。倾听同学表述后你如有什么不同意见想表达时,应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进行讲评,然后教师加以归纳,作些总结性点评。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意识到倾听的益处。

4.2 培养学生学会说

培养学生学会说,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必要途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声音宏亮,口齿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合作起来容易与他人沟通,通常表达起来头头是道,把问题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学生则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且不敢说,长此下去,优生与差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状况,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敢说。合作前,教师运用提示和预约的方法,鼓励部分学生大胆地积极地发言。譬如:“今天我们做一个‘赛龙船’的游戏,老师希望***,**等同学能先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说好不好?”接着,用掌声欢迎***等同学发言,等他们讲完后,老师又用激励的语言加以表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们)。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明白合作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强自己要说的信心。

其次,培养学生能说。当学生都敢于说话后,教师应抓住时机,激发那些思维敏捷,表达效果清楚的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老师与同学表达学习与锻炼的心得体会,或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及疑难问题提出看法,在反馈时让他们带头先说,再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评价和学着说。让大家知道,讲话时应声音宏亮,讲解清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说话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让学时学会争辩。其实它是一种讨论的据理之争。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出现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必须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做前滚翻动作时的“团身”练习,要求团身紧是为了便于滚动与滚翻,要求学生用自己正确的示范和说理的方法在争辩中明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真正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实效。从中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5、把握时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好时机,是学生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怎样去组织好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5.1 当活动中有诸多方法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例如:在民间体育跳短绳中,其花样较多。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充分动一番脑筋。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各小组的花样跳绳比赛。看一看,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跳得花样最多!”这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先让大家商量讨论跳绳的方法和花样,并在各小组之间加以巡回辅导,然后,利用规定的时间,各组展示花样跳绳比赛。最后在老师的参与下临时请几位学生加以分析评判。这种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更能有效地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5.2 当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日常课中,往往碰到学生对老师安排的课题因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问题而不能完成。即学生在独立探究中会出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下,通过仔细观察动作全过程,能相互启发,掌握方法要领,提高运动技能。譬如:一脚踏在30CM宽的起跳区起跳。学生常犯的错误有三种:一是离起跳去较远,而是超越起跳区,三是踩线。在分组练习时,一部分学生做练习,另一部分学生在仔细观察同伴的起跳动作,及时提示练习者调整起跳距离,通过几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在规定的起跳区域内完成起跳动作。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5.3 当全班学生完成动作困难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是常规教材。但是,“齐步--走!”,“跑步--走!”的动作往往不整齐。于是,可以借鉴合作学习的方法,先全班学生集体练习呼合,接着了解动作要领,然后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每位学生既当动作的指挥者,又当动作的执行者。即轮流当小老师,经过多次练习后,再进行全班操练,其效果相当好。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动作整齐划一。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感受

6.1 课前的认真准备,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即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编写好教案,包括室内的体育理论课(有的课题内容应先让学生知道一定的理论知识),场地器材的设计与准备等都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

6.2 加强指导,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要加强课内巡回辅导,并及时加以点拨,让学生有思维、思考、想象、构思的空间,同时应适时调控,力争通过自主或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是提高合作学习的关键。

6.3 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归宿。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的。通过小组自评,组际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老师每次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在乎的。其中对于老师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听到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就为他们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使合作学习新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实效。这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美好归宿。

6.4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我感受最深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风和班风的提高。

篇4:小组合作学习在《营销策划》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营销策划》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为了以提高《营销策划》教学质量为目的,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营销策划》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相互解决方案的阐述。

关键词:营销策划;合作;教学方式

做好营销的前提是做好策划,所以,《营销策划》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怎么从理论到实践去掌握《营销策划》的相关知识,需要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科学的,且比较适合《营销策划》课程的学习方法。

一、学生存在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错误认识

1、错误的参与意识

⑴事不关己,依赖性强一旦组织小组学习,就会选出组长,组员就会认为小组成绩是好是坏,主要认为都是组长的,学习中遇到困难,都应该由组长去解决,组长还要包揽那么没明确到个人的工作,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⑵学习态度不积极在《营销策划》教学中,学生前期的学习任务,多是以讨论和互动为主的,九零后的学生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到了好后期,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时,学生都表现的畏首畏尾,没有积极性,都希望组长和学习特优的组员能多分担一点。

⑶有抵触心理,不合群的表现《营销策划》教学中,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总会有个别的学生不愿意参与。有的学生是一向是独来独往惯了,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有的是性格孤僻,平时就没有什么朋友,这类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还有质疑小组学习必要性的,认为在日后实际中没用。

2、实际执行中有误

⑴错误的学习分配方式在学习任务分配时,最主要的就是细致化分配,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公平”是学生在任务分配是一再强调的,可最后随意不愿意接受任务量重的和难度大的任务,就算将任务以模块形式划分出去,最后执行却不理想,只有个别学生努力,完全失去了小组学习的意义,还有一些难以分配的任务,组长只能表态,大家一起完成,结果这个任务就是完不成的那个。

⑵合作意识缺乏在小组成员着手完成任务时,却出现有些学生怕拖后腿,选择自己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这是目标上出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矛盾。最导致不能集合小组全面力量,能力差的学生更没有了信心,任务重的学生得不到分担,结果小组溃不成军。

⑶缺乏组内的沟通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是将课题任务以模块形式分配给每一位组员,是分散的个体,也是完整的一个整体,组内成员需要进行沟通,把掌握的资源实现共享,才能完成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果缺陷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也许因为个人能力超强,那也仅限于个人任务完成的好而已,整个任务依然会存在漏洞。这里要举一个相关的例子,曾经有个学习小组被誉为“学霸天团”,从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看,属得上很优异,但从整体任务完成情况看,存在漏洞和冲突依然不少,致使学习任务无法完成。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营销策划》中作用的方法

1、怎样确保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正式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做好课程开展的策略。此处举例说明:一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一定要先做好通知,让学生做好了解工作,并布置相关作业;二是采用口头汇报的方式抽查作业;三是进行课堂讲解。这是一个促进学生找到与小组学习方法的契合点,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理解误区。

2、将一些任务进行简单的演练

在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的前期,教师布置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组织一次到两次即可,任务分配先是随机,再是自愿。自愿选择任务是因为,根据随机分配任务的完成了解学习情况,找到学生擅长的一块,识别有些学生是否需要帮助,经过这个过程教师就会了解后续工作是否要改动,怎样才能取得最后的学习效果。

3、树立学习标杆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挑选出小组学习意识较高的、学习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做为组长,然后对组长进行怎么履行职责的培训。

4、小组学习形式多元化

根据每次即将讲述的《营销策划》课程特点,进行课堂或学习形式的定位,如课堂内、外交叉学习,应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理念,促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同时,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5、教师做好学习督促工作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放下权威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做到全程跟踪、指导和督促,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难题等。

三、总结

教学方法的优劣在于巧妙的设计和是否有与之适合的教学课程,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更要有好的教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只有教师放下权威,融入学生群体当中,结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如何会不好。

参考文献:

[1]窦均林、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营销策划实训课中的运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84—85

[2]李晓纯、合作学习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105—108

[3]原惠群、互动合作学习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5:100—102

篇5: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将合作理念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小学生只有通过语文学习才能获得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才能获得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并进一步进行交流、解释和记忆。同时,作为学习语言的学科,语文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自主思维的一门学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知识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是小学教育界时刻关注的问题。合作学习模式正是基于此引入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模式

将合作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参与、点拨、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实现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学生和教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指导作用。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一)分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构成了合作学习的空间。小组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率高低。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本,强调生活课程的自主体验,根据课程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划分学习小组,设计教学过程。常用的分组主要有自由组合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小组,以及固定式小组等,小组成员人数以3-6人最为适宜。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力倾向、性格等相结合,合理选择分组方法。

(二)学习。

语文是有生命的`,其气息贯穿于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之中。与此相对应,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百川汇聚。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的确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首先,确定合作学习的论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等方式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契机,针对教材或相关资料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列入合作学习的内容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初步合作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对其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及时纠正,进一步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和分类,最终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体悟为基础,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其次,让学生进行自由、广泛的交流,参与各种活动,落实合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教材的内容,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在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促进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随时掌握交流的范围和进度,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及时予以必要的指导,既要保证每个学生交流的活跃程度,又要对学生交流的内容和时间加以适当控制,不能让学生浪费时间,随意乱侃,甚至脱离学习的主题。此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如不定时组织学生辩论、演讲,参与语文知识小游戏,编辑设计黑板报等。

二、合理地运用合作技能

小组学习也需要有一定的合作程序,否则效果并不好。我们可以分五步进行。

提出目标(问题):教师引出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完成哪些任务。

个体自学:学生自学有关内容,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并为参与讨论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这是小组学习的中心环节,内容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直至找到问题的满意答案;二是围绕问题结论的运用进行尝试性练习。在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中,要求每个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讨论开始,组长把发言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每个同学的实际水平、特长等合理分配。在讨论过程中,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先懂的帮助后懂的,互教互学,尤其是为后进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内参与机会。通过讨论,开拓了思路,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

组际交流: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作汇报,或由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交流内容包括讨论的结果或小组学习的体会等。通过组际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思路,纠正了带有共性的错误,并将小组的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识。组际交流后,为把学习引向深入,有时教师可有意地挑起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的争辩,组织思维撞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课堂气氛。

集体评价:当各小组的学习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各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标准评定成绩,当众揭晓,以使小组之间互相比较,开展竞赛;另一种是口头评价,表扬好的,推动中间的,鞭策差的

三、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大量接触书面语言的初期,在语文课堂上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理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作学习应立足于文本知识。

合作的重要依据是文本。好的文本体现了知识性与思想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凭借。因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应该以文本知识为中心,拓展资源也应该围绕文本知识而进行。

(二)合作分组学习应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而进行布置和设计。

班级人数较少时,分组比较容易,管理相对简单,每个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控制。如果人数过多,则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实行,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的机会减少,也容易给一些参与度不高的学生造成可乘之机,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教师指导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要掌握教授的文本知识之外,还要深刻领悟合作学习的本质和要求,如对合作内容的准确定位、合作学习教案的合理设计等,同时要具备控制合作学习全局的综合能力,确保合作理念按照正确的轨迹实行。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研各种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合作学习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如: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如何分组、组员如何分工,合作内容的设计,时间的调控),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大班额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问题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来研究和摸索。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要掌握教授的文本知识之外,还要深刻领悟合作学习的本质和要求,如对合作内容的准确定位、合作学习教案的合理设计等,同时要具备控制合作学习全局的综合能力,确保合作理念按照正确的轨迹实行。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研各种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姚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文汇出版社3月)

【2】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张锦贞.略论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与教学要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3)

篇6:合作学习模论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模论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诗山中学 杨长安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把合作学习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优质教育。因此,加强对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使用与总结,以便于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

一、合作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合作学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孔子的《学记》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也。”在《论语》中也说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有关合作学习思想的论述。合作学习理论于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尝试使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本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地学习模式,是个体学习模式的升华,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主要形式可以是两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对于个体来说,是他们获得灵感、支持和帮助,获取更多成功的保证;对于整体来说,是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创新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合作学习应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并广泛使用。

二、合作学习的分类与使用

1.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一种典型合作学习形式,它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好朋友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例如,广播操,武术教材的复习课,让学生自由搭配队,相互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甚好。

2.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最熟悉的用得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关键是怎样进行分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小组长如何开展小组活动。下面把常用的分组模式介绍一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组方案。

①稳定分组

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2小组,可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例如,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男女生体质差别较大可以采用男女分组进行教学,这种分组的特点是分组后学生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

②阶段分组

阶段性的分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这种分组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

按技能水平分组:其特点是技能相同而爱好不近相同。例如在游泳教学单元中,把会游者和初学者分为两个小组,教师用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上课,能使会游者水平提得更高用时却短,用更多的教学时间来教初学者,使初学者的能力提高更快。

按爱好相同分组:其特点爱好相同技能却不近相同。例如在球类数学单元中,同时出现篮球、足球和排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从而充分调动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

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其特点是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这种分组的目的是缩小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了人际关系。

③灵活分组

灵活分组与阶段分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更短,仅在一节课或一次练习中出现,随之即被解散,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

按技能水平分组: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跳高教学中,在四个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高度: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由低到高。教师提出要求凡能跳过90厘米高度的,才能跳下一个高度,以此类推,连续三次跳不过去的,回去跳低一级别的高度。这种临时性的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博的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使用这种分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随机分组:这种小组也是在短时间内出现,一般有随机报数或自由组合两种。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局面,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而自由组合可以使爱好相同、关系要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他们之间的配合默契。例如球类的教学比赛、跳长绳活动等。

三、使用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建议

1.从当前中小学课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有: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不够:讨论的有效性不高;课堂的交流与生成不多,学生收获不大。

2.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成员分工,他们各自承担什么样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不能只重形式,要加强方法的研究,搞好管理。要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针对性选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多种因素:合作前的准备,时间的设定,内容的选择,人数安排,小组的结构,合作的方式,场地设施的要求,环境条件,课堂纪律的保障,过程的监控、指导、成果的反馈、评估,安全事项等。只有选择科学的合作模式,考虑周全,安排妥当,才能使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高的优势。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人们一定会发现小组活动中有种种不平衡的现象,如有的人总是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有的同学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坐着,甚至对老师的引导帮助也不予理睬。对于种种不平衡的现象,我们都要作为具体研究分析,想出解决的办法,如轮流当组长,变换扮演角色,并对合作的任务提出每个人参与的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的机会等。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篇7: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

【关键词】:探究教学体育运用

体育课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解决问题,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探索,认为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可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一、进行体育探究式教学要营造氛围、培养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很多学生胆小害羞,有问题不敢问,有困难不敢说,甚至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还有的不懂装懂,惟命是从,而有些体育教师也把学生当作灌输体育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向学生机械地灌输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长期这样,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意识,求异思维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学生不能在体育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1、通过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育可以采取预习的方式,教师在学生预习中列出自学提纲,提出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学生经过查找资料,自主地获取知识,并根据体育教师提出的目标进行积极的思考。对每个问题都建立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探讨,形成对新知识的新认识。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认识飞跃过程中,使学生由体育知识被动地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总是通常开始于疑问,开始于惊奇,开始于矛盾。”的确,好奇是小学生最本质的特点,如何创设体育教学的问题情景,开发学生对体育教材探究的意识,全在于在体育教师的巧妙构思,精心启迪。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究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扮好角色。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权威,既如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诱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畅所欲言。

1、体育教师要扮演好普通学生的角色。

体育课探究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是为了完成同一个体育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合作者。体育教师要自觉地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推向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最前沿,让学生也来承担体育教学的责任。在探究中体育教师要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放手让学生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要包办代替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育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和创新,千万不要让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所持的观点绝对化。 2、体育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角色。体育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仅仅知道自己教什么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知道该怎么教。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这一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工夫。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设计新颖明确的问题;其次,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问题的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诱发学生求知欲的萌动;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三、体育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身体活动、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建构活动,没有师生双向的相互沟通就没有体育教学,要沟通就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格才得以展示,才会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激荡。为此,要搞好体育探究教学,就要建立以下几种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是搞好探究式体育教学的前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首长,是家长;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在向自我开放的体育课堂世界里,教师不再是长辈,学生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将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

2、建立民主的对话关系。教学民主是在教学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探究式体育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体育知识的获取过程,既关注意义的建构,又注重应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差异性和探究能力,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现民主、平等、真诚、友善、宽容、理解、鼓励气氛,不妨使课堂有掌声、有笑声、有辩论声,形成探究式体育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精神。

篇8: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信息反馈运用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获取反馈信息。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现,“教”和“学”只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另一个分支是,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动捕捉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反馈常用的几种教学手段

1.建立卡片

建立卡片是指教师把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指标定期地记存在卡片上,取得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配合校医建立身体状况检查卡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指标调查,如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和学生的喜爱、个性等等。通过卡片法,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生理状况等,还可以发现学生练习中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以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使体育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

2.课堂提问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阶段教学效果的好方法,经常性的提问,还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确定各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进教学,加强对教学的控制。课堂提问一般包括复习提问,巩固知识技能的提问,同时也包括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等。学生可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在讲授完新课后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法,以了解学生普遍的掌握情况。在叙述动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采用单人回答法,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既要用口头讲述要领和自身体会,又要用动作实践来完成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的结果加以评定,并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及掌握动作的方法。

3.课堂观测

课堂观测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视、听、本体感觉或用仪器来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的调查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过程,练习时的组织纪律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面部表情等。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ト缭谀途门芙萄程中,是加大练习量还是增加练习强度,是进行力量练习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在上述视听观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秒表进行测定监督,测控练习的间歇时间,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持续时间和学生脉搏,呼吸频率等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分出主次,增强对体育练习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4.课后日记

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练习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练习阶段记写练习日记的内容。如:对练习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练习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伤病情况;一堂课完成练习的次数、组数;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学生按要求在每次教学练习后记写日记,教师定期收取日记本查看,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分清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情况,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征询

征询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后的适当时机,通过问答、走访、召开调查会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征询意见,实现反馈信息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从以下方面询问。

(1)运动前后的精神状况,运动前后的心情。

(2)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运动后脉率、呼吸及伤病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练习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对于积极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对于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要及时给以解答,使学生及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科学道理。

三、信息反馈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反馈是体育教师调整练习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教师获取信息的方法要力求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整理信息资料,减少获取信息的环节。同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捕捉信息,如体育局、体育教研员提供的信息,并能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性,能更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练习的控制。

2.教师在捕捉教学信息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普遍现象

教师应注意排除个体差异因素的干扰,在控制教学过程中对于特殊情况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片面性的存在。

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既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练习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潘敏.有效处理反馈信息,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J].教育实验通讯增刊,1993,(3).

[2]李习友.新理念新思维(学校体育研究)[M].新世纪出版社,.

[3]程剑鸣.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构建 [Z].中国基层教育研究者专业发展.

[4]淑忠.信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4).[5]徐新泉,罗明荣.优化信息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J].中学教育,2002.

篇9: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尝试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颇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尝试法教学就是指教师提出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和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尝试性练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惯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尝试法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给学生理性知识,现成的经验,让学生按照规定好的教学模式去学与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尝试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使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但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就会记得更清楚、更牢固。

二、尝试法在教学运用

1、导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不作动作过程的讲解和示范。如:在教学垒球的投掷这课中,只讲述原地投还是行进间投,要求看谁投得远以及投掷垒球时不能砸击到人。

2、尝试性自练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内容、目标、任务和注意事项进行各自练习、并互相观察、互相探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并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导阶段:在尝试自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各自所练习情况,发表个人看法,演示过程。教师对共性问题和学生的质疑进行答疑。还以投掷垒球为例,学生自练结束后,学生满足了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欲望之后,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我为什么投得不远?”“我为什么投得比他远?”“用什么方法才能投得更远?”等。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再小结问题的关键,解答疑问后再让学生带着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练习几次后,有的简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有的问题还存在,学生通过尝试失败的经历后就会渴望得到成功的密决,而认真地学习正确的动作方法;而那些尝试到成功的学生就会增进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会更加自觉地练习,并且很乐意把学会的经验传授给周围的同学,整个学习气氛会更热烈。

4、提优补差阶段:教师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精讲,根据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巡回时了解到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能较好完成动作的A组;能基本完成运用的B组;存在较多问题的C组。对A组只需提出安全的注意事项,由体育班委组织练习;教师组织B组和C组进行辅导练习,使学生的动作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再让B组由体育骨干带领练习,教师专门负责C组的学生练习,给“卡壳”的学生个别点拨、帮助,使全班学生顺利地与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

这样,学生完全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下,通过尝试,他们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转化为能力,“尝试法”使教学气氛愉快而轻松,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三、“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

1、符合教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尝试法”是一种以学生自练为主的教师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符合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入的讲授形式。

2、符合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活动呈相对减弱的趋势,而学生的主体活动却不断增强。因而,正确的教学关系,实质就是本文所提的学生尝试性练习――教师对共性解答――提优补差,这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活动增强理论。

3、符合学生练习的认识规律

这种教法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探求目标――实现目标――深化目标”的目标控制过程。

“导学过程――尝试自练阶段――学导阶段――提优补差阶段”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认识过程――感知过程――修正过程――形成过程――理知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本人通过运用“尝试法”使我校的体育教学效果有了明确的提高,今后还需在教学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体育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多作贡献。

篇10: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核心任务是大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抓住学生“乐”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原本生活为起点,利用能一些生活情景,把学到的运用于生活中,是教学活动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快乐语言生活回归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的呼唤也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学校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各中、小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全面,一意孤行的重德、智育,追求升学率,忽视体、美等教育的发展。特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带来许多学生体质比较差,符合体质健康标准A级的人很少,不及格的人也很多是由于体育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采用传统的授受模式或放羊式教学使得课堂学习枯燥、乏味以及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后,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方法的不当,开始探索新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开始从以学生身体发展为着眼点,一切从启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为今后的终生体育学习打好基础。本人主要阐述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展,这是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的。本文拟对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及利用这一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和需求。

21世纪的航船已经起航,新千年的大门已经敞开,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信奉特征:一是教条化、二是模式化、三是单一化,已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割裂开了,课堂生活没有实现,无法感受真切的课堂生命活力,无法领会学习的生命意义,而体育课堂教学的回归,强调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

1、情境教学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乐学”为宗旨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和里维森等人在《心理纲要》一书中将情绪分为6大类,而第一类是原始情绪,其中快乐被认为人的最基本或最原始情绪。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情感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更重要的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情境教学是针对小学的低中年级的学生,符合学生生理、情绪等特点。所谓情境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运用情境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1.1情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体育课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始终把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曾经一位大学教授在上体育教育学时,提出一个问题:“上体育课是指什么啊”当时,所有学生都愣住了,不止如何回答。也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一个“玩”。这时,教授笑了。那么情境教学是如何使学生的玩与教师的教相兼融的,依据是什么呢?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杂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集分结合,课间穿插等。这样既然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是小年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德望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力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是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1.2怎样诱发学生爱学、乐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改实施以来,教师总是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困惑?如果采用放羊是教学,老师既轻松而学生又开心,但是学生的体育技能则一无所知、符合体制健康标准的要求,则会差之千里。因此怎样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有目的,趣有内容,而且要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简洁、明快、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体育运动中。例如,跳远练习中跑如风驰电掣,腾空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和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其次,教师应使赞赏性的语言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心理体验。时间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真正的乐曲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可爱;他们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哪怕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我们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二、课堂内容新颖,开发课程资源。在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强调重视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组织。课堂上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云求,他们需要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择呢?在《学校体育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有以下四方面:

①教学内容应提教育价值

②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性

③体育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④体育教学具有条件适应性。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世界的舒服,关注生活世界。杜威关于课程与经验的基本命题:教育即生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的生活。例如: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完成:武术鹰爪与故事、童话结合,将枯燥、单调的练习同如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新颖。

由于农村小学底子薄弱,注重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加上体育器材少的可怜,课堂教学常常要求学生自由活动,从而使学生基本身体素质降低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大家互相帮助绕乡村田埂跑一圈,最后看哪组最先全部到达,从教学中可以看到一小队虽然最后到达重点,但是看到了队员之间互相鼓励、帮助。比如在路途中,队员轮流拉着哪个胖女生跑,大家纷纷呼喊:加油,加油┅┅这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虽然不具有新颖的内容,但是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2.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情景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所谓情景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

2.1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2.1.1运用直观的图形创设情景

利用现代媒体如:电影、录象、投影、幻灯片、图片及体现情景效果的体育教具、设备或其他器材、玩具等做道具,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进入“情景”.正如:《体育与健康》第五册“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跳跃能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的方法,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拼命助跑、踏跳,学生会厌烦,厌倦,因此,我首先在课前制作好图片,主要是途中助跑、踏跳时起跳腿落地过渡和起跳时身体腾空以及落地两腿前伸的动作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能更清楚的明白动作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麻木模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本节课教学效果,是课堂更有活力。

2.1.2运用实物模仿动作创设情景

即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等比如:蛙跳、兔子跳、象行、老虎行及人物的举止形态,走、跑、跳等活动,在模仿中达到身体由相对静止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静止过渡的目的,达到提高身体运动技能技巧,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提高运动兴趣。比如:上课刚开始,组织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接着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开始情景设计不仅是体育课从一般机械、枯燥的课堂常规(整队、报数、检查人数等)向以学生自主体验转变,而且促成全体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2.2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中手段

2.2.1运用故事情节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如在一个深秋的傍晚,霞光撒面了西边的山头……,将来学生带到某种情景中,从而是学生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精力更加专著、集中。

例如:学习立定跳远,教师可以抛开原本教条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语言描绘,让学生进入氛围中俗话称为入戏,陶醉于这种氛围中。而所谓的本领就是蹲踞式跳远,这样进行教学效果会大增,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是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2.2.2运用动作模仿进行教学

即把各种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学的目的。

例如:《体育与健康》第七册“自然地形跑”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耐力跑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能持续跑3000米,如果麻木的命令学生机械的跑,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效果肯定都会有成效,学生甚至会产生畏难心理。我在教学时采用学习红军精神,模拟红军进行长征的联系形式,并在跑的路途中设置了“战壕”“雪山”等障碍,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肩负革命重担,完成伟大创举的教学情景之中,果然学生沉静在模仿红军长征的已经之中,不止不觉的就跑完了全程,结束时又放出“打靶归来”的乐曲,让学生自编舞蹈,师生同唱同舞,完全是一种“三军”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学生的体能训练,精神陶冶达到了最佳的锻炼。

2.2.3运用游戏情节进行教学

有情节的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教师通过带领学做游戏,当“演员”引导其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在劳动模拟,军事演习,动物嬉戏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而且效果很好。正如:在教学生“综合障碍接力”时,学生非常喜欢趣味性强。并且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如果一味的教如何跨,如何爬,如何钻等动作,学生就会决得乏味,枯燥。因此,我可以利用有情节的游戏“军事演习”来进行教学,首先零用录音机创造炮火连天的战争氛围,接着通过语言渲染,是学生身临其境于中,然后讲解示范如何通过一些障碍物如跨栏、平衡木、小山羊等器材,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演习,争夺堡垒,争夺胜利。在这种激励、紧张的气氛环境中,学生都会努力,认真的进行游戏,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符合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关键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情感需要,情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目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得,但是要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因此,情境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从学生基本的情绪活动“乐”中培养出一种自身自觉地追求实现自己目标的愉快感,而且从重视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启发学生主动地高高兴兴地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学得进去,学好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柳巧平。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浙江教育。

2.新课程教学法(《小学体育与健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扬州教育学院潘明

4.季浏汪小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1:浅谈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可增加知识的容量,激发学习兴趣,使复杂的技术动作直观化;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对克服教学中一些难于示范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积极鼓励体育教师去尝试、去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教学手段 激发兴趣 教学实效

一、运用多媒体可增大知识的容量

运用多媒体备课,能提高教学备课的效果。通过网络可查阅大量的资料,可下载大量的运动图片、视频供备课用,使教案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可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激活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增大课堂容量,如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的教学课件《运动与营养》进行上课,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内容,将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融为一体,再通过师生互动方式,不仅知识容量大了,而且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二、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在上课一分钟内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吸收和完善所学知识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者所关心和需要改善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乐学、乐练。如:在给学生上少年拳一套课时,可以把学生练习的情况拍成录像并配上适当的音乐,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看哪个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好,既标准又到位。经过学生们的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当学生通过自己找原因而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们心中会非常的高兴,而且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学习与练习的兴趣,同时参与身体练习的劲头也倍增。

三、运用多媒体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既能听,又能看,还能动手自己操作,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比单一的进行讲解、示范要强的多。上课时运用多媒体将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文字解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学生可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会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理解会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更快。据教育心理学家统计,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94%,3天以后能记忆70%,均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法。为此,我在上鱼跃前滚翻课时,先尝试将鱼跃前滚翻的完整技术动作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预先录制好的画面介绍动作特点,将鱼跃前滚翻的完整动作、分解动作以及动作的要领、重难点、容易出现的易犯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打在屏幕上给学生们看与听,通过对各种错误动作的演示,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维,然后在仔细分析、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一些画面重复播放、讲解,经检测,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非常好,重难点也易突破。同时,我还将学生自己在练习中的动作录像剪接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插入给学生看,对比找差距,学生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激发了学习的劲头。在接下去的实践课中,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明显和以往不同。学生乐意练,乐意学,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四、运用多媒体能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

(一)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有些动作做不了、做不好。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把教师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的非常清楚。

(二)在实际教学中,因男女教师本身的差异。男教师力量性好,对球类比较喜欢,动作技术也较好。女教师柔韧性好,传授一些技巧动作、舞蹈动作就较好。运用多媒体就能解决这些差异示范上的问题。

(三)在学习某些技术动作时,由于教师无法“逐帧”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了解模糊,甚至错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我们半天都讲解示范不清楚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解决,使学生正确领悟动作要领。

五、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可以替代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还要结合恰当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动作模型、挂图、录音机等。

(二)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体差异。不能照搬套用别人的多媒体软件设计。

(三)体育课堂上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尤其要体现这一点,该用的精心设计、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不能追求表面上的浮华。

总之,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上既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突出媒体的辅助功能,不能让媒体替代教师的授课而撇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的艺术及课堂效果。努力构建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协同运作传递信息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必须为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用什么样的媒体,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篇12:笑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笑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西德体育教学专家海克尔在评价体育课的质量时,提出两条简单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笑。没有笑声的体育课,往往缺乏生气,显得沉闷而呆板,青少年活泼爱动的天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因此,在体育课中加点笑的因素,这样才能达到练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练、练而有成,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笑在体育课初始时段的作用。

体育课开始,安排游戏、健美操内容,是营造欢乐气氛的有效手段。游戏是学生们的“朋友”,做游戏又是他们的天性,它可以满足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的`需求。如模仿动物走路的游戏,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练习,要求相互观摩,学生各种各样姿态的表演,会使对方捧腹大笑。这时测定的学生脉搏会由一般的80次/分左右上升到100次/分以上,部分表现出狂笑的学生,脉搏数可达120次/分。如果是有闪躲活动的抓“尾巴”游戏,则更加激烈,身体活动加上学生抓到“尾巴”后成功的笑声,会促使脉搏次数达到110次/分以上。欢乐的笑能调整人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率,为进入课的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笑在体育课持续阶段时的作用。

体育课的中间部分有笑声,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教师的话能进入学生的意识,引起兴奋,当学生练习心率达到130次/分左右时,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工作能力,不易产生疲劳。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微笑”可以使面部肌肉放松,面部肌肉放松的话,颈部肌肉也放松,这样,头颈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可使肩背部韧带也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下,这时双臂摆动协同如一,不仅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而且也能以上肢动作振幅、频率影响下肢,与下肢共同作用于跑的动作。在具体的教法上,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到“笑着跑”,脸部一定要带有笑意,内在的心理要表现出一种自豪、喜悦的心情,途中教师要不断用语言提示,当学生笑着跑过终点后,互相间可以交谈、说笑,没有学生喊苦、叫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堂课很轻松,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感到跑步确实是一种享受。

三、笑在体育课接近尾声时段的作用。

威廉・卡尔顿认为,一个人笑后浑身肌肉松驰,有消除疲劳感觉。因此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放松练习,如游戏和有音乐韵律伴奏的舞蹈,做到动作新颖、简单易学、旋律优美,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要求放松大胆笑着做)或自己随意做动作(如手臂摆动、绕环)来调整学生的心理活动,引起学生欢笑声,这时再测定脉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慢。这说明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发出适宜的笑,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兴奋灶,能及时消除因运动而导致的精神上的紧张和身体上的疲劳,恢复肌肉正常工作能力,而且使成功喜悦之笑得到升华,得到延续。

篇13: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经常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用到,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用很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到底该如何去做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 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找好朋友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经常采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当然就会感到厌烦,合作学习时的积极性也不会高涨,讨论的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合作学习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这次四人小组讨论,下次可以找好朋友商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时热情高,讨论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会不错,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利达到。

二、“发言人”采取轮流担任的制度。

既然讨论了,当然就有结果要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凡是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的学生,一定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那名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只是在一旁看着他说,甚至有的人连讨论也不参加,只是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侃侃而谈,连嘴也不张开。这样一来,参与讨论的只有那些优秀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们认为站起来交流的只可能是那些“好学生”,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干嘛还要参与讨论呢?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让“发言人”轮流担任,不要固定一人,这样,无论是谁,他都有机会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经过实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管是谁,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中,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代表全组组员进行全班交流,如果不认真讨论就无法将组员的看法告诉同学们。这样一来,无论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热烈讨论。久而久之,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三、 师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学习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也应和学生们一块参与到学习中来,

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在那儿讨论,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连学生说些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指导他们讨论问题,而且会让学生认为老师是那么高不可攀,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开,交流也会很少。

如果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积极地参加到热烈的讨论中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是大家学习上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四、 重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用到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发现当老师布

置完讨论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时,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在那里东张西望,有的小组干脆说起了闲话,等到交流时就哑口无言。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我忽视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没有自己先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理解意思,怎么能进行合作学习呢?大伙儿在讨论时说些什么,又有哪些结果呢?这都说明没有自主学习,就不可能进行好合作学习。

在人教版第五册28课《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到底是怎样具体写人民大会堂的,先由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划一划作者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再读读划了的部分。自主学习完成以后,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刚才读、划了的部分。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读、划的基础上交流自己所掌握的内容,不会出现讨论时没话说,不知说什么好的现象,让合作学习的效率更高。

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篇14:小组合作学习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并且我国也十分重视基础性教育教学,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有机会成为栋梁之才,所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在提高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针对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针对教学方面会遇到的各种不足和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一、前言

在新形势下,应生出新型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多次的教学探索,实现了最终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更加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深厚感情,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整体学习水平,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是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还是面临很多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从中观察每个小组和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积极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现状

(一)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高。

我国一直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则是在下面认真听讲,学生对这种方式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伴随着小组合作教学的到来,学生们对小组合作教学的参与度较低,很多学习较好的学生积极性较高,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虽然在小组之中,但是根本不参与合作学习,也不参与问题的讨论,只是一味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结果,不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小组合作的教学进展缓慢。

(二)学生在合作讨论学习时主动性与热情不足。

对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根本对这种教学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处于一种被迫的形式。教师分配进行合作教学的情况下,学生才勉强一起合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对合作学习的热情度,只是应付课上的教学,在课下完全不和其他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把合作教学当成了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失去了合作教学的真正意义,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世界中必定会有所限制,合作学习的效果无法充分体现,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快速的成长和进步。

(三)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过分趋于形式化。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合作教学非常不重视,没有意识到合作教学的真正意义,对一些问题的解答也过于形式化,只是一味地注重问题的答案,却忽略了解答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需要的并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找到多种的解题方式和方法,学会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提高合作效果。

三、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方式的策略

(一)进行合理数学的分组。

为了保证学习小组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互帮互助学习氛围,就需要对学习小组进行数学合理的分配,学习小组一般分为4人一个小组,分配时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形成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差异,思维敏捷度和性别也要保持差异,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讓学生处在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由于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异质的,这样就让每一个小组发生了同质性,每个小组大致就会处在同一个水平线,在小组学习时,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样就会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条件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校小组内的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让每一个小组在相互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合理设置问题,提高学生讨论热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想要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之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设置一些有趣的合作内容,适当插入一些关于数学知识的小游戏,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进来,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更加优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合作教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处于对合作小组的荣誉感,学生必定会倍加努力,例如:在学习负数这节内容时,教师创设游戏,游戏的内容是给卡片分类,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大量的卡片,卡片上有各种正数和负数,让学生在一起进行分类,看哪个小组能够出色完成,完成的小组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有些学生就会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卡片进行相互讨论,一起分类整理,并且逐渐学习到了负数的真正知识,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在合作中加强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明确建立各项规则制度。

为了保证学生能在学习讨论时纪律规范,需要在学习小组内制定明确的学习规则制度,具体如下:在学习时不能探讨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能骚扰别的同学,要做到严于律己,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学习小组实现同一个目的而努力,每个人都要做好行为,为学习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纪律,学习小组内要设置一位组长,来负责组内的具体任务的实施,做好任务调派,调解组内纪律,同时还要设置一下几个位置,一位记录组内学习状况的记录员,一位检查组内学习的检查员,一位负责向教师发起问题,报告组内情况的报告员,学习组内每个成员要做到,尽职尽责,互帮互助,高效地完成学习小组内的各项任务。

四、结论

总结全文,本文之中主要论述的是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更加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内容,在合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对数学的热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我国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树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东方教育,,(5):279-279.

[2]邓黎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才智,,(15):102-102.

[3]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2):121.

篇15: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温日明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组织下,学生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合作学习的目标指向全体,特别是对中后进学生最为有效。它是实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的有效途径,并且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为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共处、通力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训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我们也经常看到课堂内出现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由于学生合作意识薄弱、合作技能较低,往往导致合作活动的形式主义。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教师在参与某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时,发现学生理解“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有困难,便提供给学生一份资料,(教学论文 )让学生借助资料共同探讨;教师参与另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时,发现学生对“伯父叹气”那句话理解有困难,便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人的行动往往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伯父这一叹气,你们能揣摩一下他的想法吗?教师这样指导,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相机指导些技能和品质,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训练也是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二、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不可滥用。开展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的时候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一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觉得课题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后要归还,可课文中的箭既未征得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所以课题中不能用‘借箭’而应当用‘骗箭’。”这名学生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师感到这名学生提出的观点很有价值,同时觉察到同学们有合作学习的愿望,立刻抓住时机,安排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讨论,相互辩论。

2.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弄清狼是怎样找碴的,狼为什么要找碴。当学生通过自读,明白了狼找碴是为了吃掉小羊时,我及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狼不找碴也能把小羊吃掉,但它为什么还要找碴儿呢?这种问题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质疑,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写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事,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请了两个学生回答,但思路都不开阔。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4.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这样分段,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那样分段,意见很不一致。教师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安排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弄清课文的结构,感悟分段的方法。

5.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认为这样好吗?结果一部分学生认为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我抓住这一时机,把认为好的学生作为正方,把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反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为了在辩论中取胜,正方和反方分别组成了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从不同的`途径去搜集证明自己小组观点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

三、在课堂内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目标。

2.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

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

4.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间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

当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应当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今后更加有效地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小组评价为主,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小组成员同合作学习小组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评价方法首先从是否真正合作来判断,使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具体任务均有认同感;成员之间能够积极、相互依靠;小组中的个体责任能够明确并能得到落实;小组合作中成员能够运用一些基本合作技能,如听取别人的发言,能够向别人求助,能够向别人建议,能够和别人协调活动等。其次从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上判断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正常确定,是否很有必要;小组的划分是否是以合作而分组,为合作本身而培育小组;小组合作中是否有纠正“合作的问题者”,合作的“小权威”是否被遏制;对学习滞后者是否有具体的帮助;在合作中合作意识,交往技能是否得到培育。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只有不断地探究学习,发掘潜力,调动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实验小学)

篇16: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重庆市万州区弹子学校 陈世华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研究合作学习的着名学者王坦曾说:“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课程目标为先导,以全员互动为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建好学习小组

初中生正处在爱玩好动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能够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防止个别学生分化成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双差生。

1.充分了解学生,同班主任一道,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组建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力求实现小组组合的最大优化。

2.学习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设置一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小组成员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的学科小组长。这样,学生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对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平等的平台。

3.学习小组内部建立帮扶机制。学习小组内部,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组员结成学习对子,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自由组成竞争的对象,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

4.学习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各学习小组自行协商制定组名、组训、合作公约、奋斗目标。组训是小组的共同信条,共同口号。合作公约涵盖全员参与,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人人发言,自控守约等内容,引导组员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团队观念。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健全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因为合作学习依靠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整体评价,把以前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内容移植到小组评价中来,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不评价学生个体,只评价个体所在的小组集体,个人的表现也就是小组大家的表现。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管理的功能。当然,如出现个别特殊学生,教师还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放任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要逐渐形成“组荣我荣”的观念。

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对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答问应给予不同的评价分值,学习水平差的评价分值应高。这样小组内才会互相帮助,有利于小组同学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六个”关键环节

1.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大力宣传其它城市参与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学业成绩对比,专家的理论分析。化学这门刚在初三开设的新课程,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前面成功的案例充分的宣传,精心的组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学生在开始学习就采用这种方式有别于单干的形式进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设计成竞赛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3.巧妙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突发教学事故,要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合理处理。尤其是学生刚接触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易出现,学生就某一问题钻牛角尖,碍于面子互不相让,争论不休,其他同学成为看客,使课堂无法进行。这时教师要即时站出来,把学生的争论焦点提取出来,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评价,让学生思维收回到学习知识上来。

4.加强与生活知识的相互联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其与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化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发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兴趣。

5.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简单的“分组学习”,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个人独立学习或全班教学即可。较难的学习任务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6.对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展示形式多样,如:课堂学习成果汇报、课后对学习成果进行书面展示等。教师的评价应多样、准确,如评价语言是“好、可以、很好、你的答案不是很准确但很有想象力、你的语言重新组织一下会更好、你的语言真美……”。当某一小组同学展示后,如果答案不准确,或错误,此时教师应就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让学生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不同,要鼓励,不能批评和笑话答问者,特别呵护不爱答问学生的心理。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许多问题。小组合作分组是否固定,怎样评价才能持续给小组合作提供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形成,学生充分围绕学习内容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都没能较好解决。不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参与实验的学生多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有实效了。

【参考文献】

[1]王霜。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课改操作策略:小组建设与合作学习》

[2]黄明月。南京市六合竹镇中学,《浅议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17: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王西嫱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七中学)

摘 要: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并且可以充分施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发展规律的。为了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实施步骤,让学生在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合作学习;高中语文教学

随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语文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相比,合作学习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符合高中生成长的心智发展规律,也经过了教学实践验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经济结构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化,想要获得成果往往需要凭借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这要求一个现代人必须拥有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协调组织各方面力量,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人也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的需要。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合作能力与组织才能,这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

2.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

在高中这一阶段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具有很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语言材料,但是这种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学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合作学习则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合作与交流的环境,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3.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高中生来说,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一种必然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精神,也符合终身教育的发展需要。由此看来,合作学习是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在传统课堂上无法形成的思维火花,更好地训练自己的言语能力,并且传递了情感经验,自己的学习意志也得以锻炼,各方面的素质也得以真正提高。

二、有效实施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步骤

1.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准备:(1)合作内容的准备。教师要从学生的出发点入手,考虑哪些任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让学生在能力与情感上取得收获,并符合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之后再设定合作学习的内容与任务。(2)合作心理的准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做好角色转变,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在合作探究中自己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还要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有足够的了解,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3)合作技能的准备。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与交流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能够在交往中采取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态度。学生在掌握这些合作技能的`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会事半功倍。另外,教师也需要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

2.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明确具体的任务内容与目标,并对小组内人员的角色与个人行为做出详细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安排具体任务,并告诉他们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他们应该做什么,做到职责分工明确,任务细化。之后,再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评价阶段

在合作学习的评价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并理解各项具体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具体分析自己的行为,使评价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评价中,要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综合分析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学习意识与创新精神等各方面,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要将各项量化标准制成一个评价表格,综合运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种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成为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功能,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进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成为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

篇18:浅谈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对“团体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与消积作用进行分析,并从教学管理视角提出充分发挥“团体心理”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意义。

关健词 :团体心理 体育教学 教学管理

1、什么是团体心理呢?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严格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要想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行为倾向。在学校的中则表现为:无论班集体,还是小集体的成员都具有归属感、团体荣誉感、从众感、认同感和团结互助感等心理。它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即体育教师(管理者)对学生(被管理者)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和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2、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1利用归属感心理,增进进取心

归属感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隶属这个团体的感觉。这种心理产生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所致,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学生中有这种心理,教师如果较好的对这一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进而产生积极效应,这就为上课和活动增强了凝聚力。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个小组中的大部分人都给予表扬和肯定,那么极个别的人由于强烈的归属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变得认真起来。

2.2利用从众心理,增强集体凝聚力

从众是个体在团体舆论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从众感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尽可能的与多数成员在语言、行为、态度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心理。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学生中关系较亲密的在动作、穿着、打扮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之处,而在几个比较亲密的学生中必有一个人是比较大或很有威望的。这个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均附和于他的言行,他有一种凝聚力。因此,要调动其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首先正确的引导他,调动他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如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判断个体是否从众,从众多现象中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情况:

①表里一致的从众;

②表从里不从;

③里从表不从;

④表里一致的不从众。

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才能防止学生中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2.3 利用学生的认同感心理,加强师生关系

认同感是指团体成员对同一语言、行为和态度,对本团体内的人员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评价和支持度。人们在交往中有这样的体会,对你提出一个完全相同的善意的批评,如果一个是知心朋友,一个是关系一般的人,你会乐于接受朋友的批评,而对后者往往嗤之以鼻。这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心理距离导致的。

基于这种团体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高高置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而应尽可能的取得学生的认同,把你视为他们中的'一员;这就是常说的“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很容易对教师言听计从,从而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4利用团结互助感心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团体中的成员能将其他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当作自己的来看,且能共同承担,称为团结互助感。

运用这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相互纠正动作,练习时需要帮助和保护时(在学生已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可以互相进行。如在做头手倒立时,自己不能看到动作正确与否,不能独立完成动作时,就需要同学的帮助、纠正与扶持。

2.5利用服从心理,使学生能行动一致,提高教学效果

服从是按照他人意志,团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行为,以求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做各种练习,都是服从的表现。服从分为自觉服从和违心服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安排的一些练习虽然不感兴趣,但迫于课程规定性和教师的威严,还是违心地服从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使学生自觉地服从安排,认真锻炼、学习。这样,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引导工作,促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保持团体的整体化。

2.5.1 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他们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发展后,学习团体中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心理凝聚力,就会共同来支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管理。

2,5.2 建好良好的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等。也可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经常给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只要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团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类化,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如厌恶上体育课等现象。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2.5.3 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

团体压力是指个体在团体内部与多数成员认识和行为发生分歧时,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多数成员的精神力量,从而迫使个体放弃个人的意愿以求和团体成员取得统一。其目的是迫使个体从众。它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体的压力的两面性,即来自团体的压力和舆论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团体压力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抑。

2.5.4 保持高度的团体内聚力

团体内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团体内的吸引力。这种内聚力能使成员对本团体产生比别的团体更亲切的情感,更一致的行动,更深刻的相互依赖性。团体内聚力的产生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内部因素是主要的。如团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团体规范与团体压力、民主型的师生关系等。外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班级之间的体育竞赛等,学生为了给本班争光而团结一致,努力创造出比其他团体更多更好的成绩,这就是一种由外部压力促使内聚力提高的情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积极的内、外环境来形成良好团体内聚力,如利用各种竞赛、达标、创优活动等,以提高团体的内聚力,从而使团体内部产生高度的整体化凝聚力量。

2.6 利用团体荣誉感,发挥集体力量

团体荣誉感是指团体中成员都希望所在的团体声誉更好,并且愿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的心理。这是大家熟悉且经常能够运用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集体荣誉感,在进行各种练习时,设法安排一些集体的比赛;在个人间进行的比赛,也或多或少的赋予它集体的意义,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完成体育教学。

我们在运用团体心理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培养学生团体心理的过程,二者对立统一于一个过程中。对于那些较弱的团体心理,我们应先培养,后运用。要想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学生的学习团体保持高度的整体化,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当全面细心的观察每个学生,充分利用科学的心理规律,因人施教。体育教师就应善于运用团体心理的规律,使学生的单习团体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团体压力和高度的团体内聚力,为体育教学创造适宜的团体学习环境。

相关专题 浅谈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