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理论并重 一谈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论文

tyf102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tyf1020”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与理论并重 一谈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论文(共6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实践与理论并重 一谈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论文

髙职院校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在中专、技校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髙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髙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过度的重视实践,忽视理论,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过多的强调以职业为导向,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开展相应的体育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课的理论教学,这对于髙职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基于此,笔者对髙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髙职院校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目前体育课的教学有多种教学模式并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了髙职院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及评价等方面有了重大的改革,这对全面提髙体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髙职院校办学时间短,经验少,体育教学方面受普通高校的影响比较大,总的来说,体育课教学“重实践轻理论”,“重实践”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向学生传输某种体育技能,以便能够让学生掌握该体育项目的运动技巧和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轻理论”是指对于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常识及文化方面的理论教育不重视,重点关注教会髙职院校学生如何健身,但对于健身中的理论知识传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甚至不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2体育理论对体育实践的作用

随着目前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展可知,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体育知识点的落实,只有完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才能有较强的运动技能。具体来说,体育理论对实践具有下述两方面的作用:

2.1认识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体育实践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科学事实,这是丰富体育理论的基本源泉。然而,实践经验并非能够自动产生新的理论,而是需要人们持续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理论探究,将体育实践转化为理论,以便能够有效掲示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实践的解释功能,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有实践都必须要进行深人详细的解释,而体育理论正好能为解释提供异坚实的理论基础。就认识体育实践的层次而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能够对体育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促进人们对体育实践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体育理论思维,能够从体育实践中观察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经过全面、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能够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判断。就更深层次而言,体育理论对于体育实践的本质、本性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也有效掲示了体育的内在规律和运动机制,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体育理论框架,増进学生对体育的完整理解及不同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清晰的梳理,能够为学生有的方式的思考提供技能通过基本的认识依据。有理性,就有智慧和创意,就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促动体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促进体育教学持续进步及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2.2价值的启迪与唤醒功能

体育理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体育本质、价值及意义的领悟。体育实践是对体育运动的具体体验,教师只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才能通过适当的教学模式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塑造学生的心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深刻的体育理论,能带给学生人性的陶冶和视界的拓展,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技能进行自觉的思考和审视,更深入的领悟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体育理论的主要作用并非为学生提供规则性与技术性的知识,而是通过理论的传输启迪和唤醒学生加深对体育价值的理解。理论对实践的具体作用在于通过实践唤醒学生价值观的认同与精神的再生,引发学生对体育的价值、理想等主题的深人思考。

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除了要满足以“职业为导向”的要求外,还要向学生传授“一个理念,多个技能”,即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特定的体育技能,是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形成一种自学自愿的行动。基于此,如何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目前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篇2:实践与理论并重 一谈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论文

体育教学改革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华东师大的.郝金珍教授在《新课改下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健身兴趣”,重点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西安理工大学的殷春宇在《试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中明确指出要与终身体育接轨,高校体育教育一定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自愿的锻炼理念等,总之,众多学者都认为体育理论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加强体育理论文化课程的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多位学者的研究及实践得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同堂授课,具体教学改进如下。

3.1理论课和实践课同堂授课教学模式

具体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同堂授课,在50min的课堂上,可以在前30min进行理论课教学,在进行理论课教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不仅要确保体育理论的真实性,还要尽量确保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外,由于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导致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评价结果面前丧失了体育学习的信心。可以说,当前较为单一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是对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的极大阻碍。

4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分析

4.1丰富已有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实际走访调査,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大多较为单一,在课程设置上,通常是一些浅显的体育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授。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薄,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为体育技巧的训练,过多的强调体育动作的标准程度而忽略了体育活动的健身性质,许多学生在教师严苛的要求下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度较低。针对这个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的完美接轨,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我们也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鼓励教师将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入课堂,使初中体育课堂“活起来”。体育课程如果能够得到丰富,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极大的调动,主动参与度也会随之提高。

4.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过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往往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通常只是在教师的讲解后进行单纯动作模仿。这种观念上的偏差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髙的根本原因。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体育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考量,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兴趣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举一个例子,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始前与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告知,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的课程内容与课程重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便于学生进行课下的自学。

4.3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考量。现代初中体育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在进行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时,教师要深人的考察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心理薷要,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教学计划。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调整,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提髙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能够帮助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这一途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在轻松的体育教学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5结语

该文主要立足于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针对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髙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上文中,我们首先阐述了提升初中生主动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深入的分析了当前初中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髙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进行了必要的策略探讨。初中生体育课程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人格品质的塑造,对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一定要积极地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使学生都能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3:浅谈高职体育理论课构建与教学方式选择及实践论文

1高职体育理论课内容构建

{职体育课教学普遍实行一年必修制,这样体育课学习时间不足,而高职体育教学的任务却相当繁重。因此,高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不可能遵循全面系统的指导思想,教学周时数的设置以6~8学时为宜,课程内容应集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设置可分为体育欣赏篇和实用操作篇。

1.1体育欣赏部分

这部分理论主要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史、学校体育开展各项目介绍、中国近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尚运动等。

(1)以小故事和案例的形式,对奥林匹克运动史、奥运会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认识到中国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的重要性。讲解北京奥运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对中国近代体育落后历史以及中国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激发民族主义情感;

(3)对当下学生体育各个单项运动起源概述的讲解,增加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素养,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能起到积极宣传作用;

(4)高职体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对时尚体育运动的介绍与讲解,能增加学生体育兴趣,对高职体育教学也是一个有机补充。

1.2实用操作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一场小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球类比赛竞赛与编排、健身指导、常见运动损伤处理、运动与心理调适等。

(1)通过学习如何组织中小型体育比赛,使学生了解一般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程序,为今后在学习或工作参与此类活动奠定基础;

(2)球类运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开展基础,通过对单淘汰、单循环等基本编排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小型球类赛事进行竞赛编排操作,为今后参与社会体育工作提供条件;

(3)通过体育健身理论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锻炼健身的一般方法与原则,针对自身的生理特点,制定自我健身计划,并对自我健身能够实施科学的监控;

(4)高职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或竞赛,运动伤害在所难免,因此,通过对造成常见运动损伤机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预舫与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基本方法,减轻运动中造成的损伤;

(5)通过运动与心理调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对体育锻炼有促进心理健康作用的认识,学会制定运动处方,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篇4:浅谈高职体育理论课构建与教学方式选择及实践论文

2.1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形式选择

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因为教学允许时数十分有限,因此,既可以选择几个专题形式集中教学,也以穿插在平时的技术教学环节进行。常见的教学形式有讲授法、讨论法与实践法3种。

(1)讲授法的特点是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教学时间比较集中、教学信息含量较大,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教学任务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例如体育欣赏部分的奥林匹克运动史、学校体育开展各项目介绍、中国近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尚运动均可以采用讲授法。

(2)讨论法教学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讨论,以达到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也是学生理论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的途径,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例如实用操作理论部分的健身指导、常见运动损伤处理、运动与心理调适等。

(3)实践法主要是针对理论教学中需要灵活掌握与运用的部分,例如一场小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球类比赛竞赛与编排等,在这些内容讲授时,最好能结合到实际运用中,例如,结合每一学期学校校内的各个项目的比赛,甚至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主要起组织和指导作用。

2.2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手段选择

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媒体可以选择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结合的形式,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而定。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手段与工具,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同媒体承载信息的特点各有不同,例如,视频能大容量地记录、存储图像和声音等教学信息,它可以再现一些历史内容,例如体育欣赏部分的奥林匹克运动史、学校体育开展各项目介绍、中国近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尚运动等,应多应用视频教学,减少过多的语言叙述,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体育教学观念、内容与方法。网络教学是以互联网为教学传输工具,创造一种新的网络特征学习环境,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I51。在高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使学生学习时间、内容完全自主化,网络教学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辅助形式。

3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实践效果

为了验证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效果,选取4个教学行政班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实验班,2个对照班),每个班选择30名学生。实验班进行6次课的理论教学(自开学第1周开始),对照班不进行理论课教学(以旧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技术课教学),最后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体育活动参与的频率为指标来讨论。

3.1学生对理论课教学的态度

为了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职理论课教学的态度倾向,以双向评价态度量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双向评价量表得分率F值具有[-1,1]的性质,表示完全极端的.相反意见,其得分率F值具有[-1,1]的性质。从表1的统计结果F表明,学生对理论课教学的态度反应很好,各个问题指标的得分值均大于0.7,分别是0.85,0.91,0.90和0.88。

3.22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差异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学参与能力评价内容之一。为了检验高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2个班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记录,最后进行配对检验。记录以每次课为单位,计算每次课各项指标的人数(共计算10次课),主要指标有:迟到项、旷课项、早退项和提问项的学生人数,具体见表2。检验结果显示,4项指标的差异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提问”项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小于0.01),说明理论课教学后,学生在体育课堂参与时更积极主动。

3.32组学生课后体育运动参与的差异

学生能否自觉的运用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锻炼,应该成为评价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在进行对比实验过程中,对2组学生课后体育运动参与情况进行了跟踪记录,最后进行配对差异检验,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下,实验班学生有超过35%的学生能够自觉运用理论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术进行课外锻炼,2组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参与的整体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小于0.05)。

篇5: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论文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学做合一”是凸显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对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进行“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锻炼学生在商务场景中进行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本文从课程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考核方案四方面对商务英语课程“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早在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一思一习一行”相统一的过程,强调“习行”的重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说学做”合一,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及“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方式的改革,“教学做”不是“三段式”或独立进行的,应该是三者的融合与一体。教育部要求高职示范校建设中试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实施课程的整体设计,倡导“学做合一”。

一、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描述

商务英语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的就业分析和企业岗位需求情况调查显示,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为国际贸易企事业单位,货运代理公司,英语培训机构,星级酒店,商业服务公司。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大致集中于:商务助理、涉外文秘、商务翻译、涉外咨询、涉外接待、货运代理、对外销售、英语教育培训。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在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参与下,通过对学生八个工作岗位一般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筛选,确定了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中英文听说表达,商务类英语翻译,商务文体写作,进出口业务操作,单证缮制,涉外接待,日常事务处理,市场营销与开发新客户,从而确定了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单证、商务英语写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商务各领域的篇章阅读为主,目的为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商务英语的阅读量。随着高职示范校建设成果的逐渐深入,很多课程进行了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与尝试,在做中教、做中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经过重新设计的商务英语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在工作或私人场所与客户进行基本的英语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阅读与工作相关的信函、资料的能力;听懂商务报告,参与商务会议讨论的能力;较熟练运用英语在商务环境中进行个人观点表达的能力以及与小组成员协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的设计遵循由简到繁的能力体系,由最基本最简单的日常或工作岗位上的英语交流和沟通做为能力训练的开始,培养学生阅读商务信函、商务资料的能力。商务听力的能力训练是较阅读更难的语言能力训练,而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商务环境中进行个人观点表达是英语、商务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布置课堂展示、商务调查、商务报告等难度大,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向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境贴近。五项能力目标的设计体现了明显的层次递进关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

二、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学做合一”教学设计

本着“学做合一”的理念进行的教学设计,内容选择按照商务公司真实工作流程进行。六个学习情境相对独立,又合成一体。情境的安排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原则,从商务公司中最简单最常见的普通客户咨询开始进行语言训练,一般客户订购货物与约见涉及更多的贸易流程与环节,重要客户产品推介开始训练学生在公共场合进行展示的能力,将贸易流程与展示相融合进行训练。新员工招聘、公司对外宣传及年度业绩总结是三个平行的项目,它们均设计为在商务环境下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的综合性训练,需要学生在前面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

为保证每个学习情境的相对完整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遗忘率较高的特点,任务设计中有重复部分,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加深学生记忆。任务设计充分模拟商务场景,有利于在商务背景下进行各种英语训练。

具体设计见下表:

三、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学做合一”教学实施

商务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商务技能为核心,重视实践,注重学生动口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必须紧扣语言的实践性这一特点,以运用为目的,从实践入手,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和演绎归纳的逻辑思维过程,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巩固。例如,在接听电话这个任务训练中,教师可先给定学生场景,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进行对话表演,之后教师总结接听电话常用语句、归纳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再次进行练习。

2、教学中教师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方针,根据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结合,如交际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不拘泥于单独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以适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为宜。

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及训练内容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如:记发信息采用实景模拟方式,学生在对话中进行信息记录;就餐与馈赠采用短剧表演形式,模拟真实情景;日程计划与安排根据公司真实案例进行日程实做;新产品介绍采用模拟公司汇报的形式等等,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始终保有新鲜感,

3、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将商务场景与主题多样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商务知识、交际技能及商业词汇,更重要的是能掌握从事商务活动的思维方式。

4、个人、双人或小组练习,随机分组,鼓励学生与不同的人进行配合,协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课堂布置任务,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进行信息搜集、企业调研、市场实践,最终进行课堂汇报或上交书面报告。培养学生在更多的场合自如地使用所学的语言、技巧和内容的能力。

在教学中尝试ATPEI模式

A——Acquainting指熟悉任务背景,认识商务术语与环境。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将课堂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了解基础知识和英语应用基本技巧。

T——Teamwork指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任务分析、工作分解、项目实施,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成员的协作。

P——Practice指在教师创造的模拟情景下,锻炼英语使用能力,熟悉商务知识,并通过实践将两者充分融合。

Presentation指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间配合。

E——Evaluating指对个人和他人表现的客观评价。项目完成后都有评价的过程。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有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综合评价。

I——Improving指在观摩评价的基础上改进提高个人或小组作品,不断完善。

四、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学做合一”考核方案

1、考核方式

商务英语课程可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考核实践操作技能,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2、考核描述

六个学习情境各自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包括课堂表现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均设有具体评价标准。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小组合作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动手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水平等方面。

3、考核要求具体说明: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综合笔试成绩(30%)

平时成绩=6个学习情境(21个工作任务)评价

学习情境评价包括:

(1)任务评价:①课堂表现: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参与活动情况,权重为20%。

②训练任务:对话,表演、小组展示、书面作业,权重为80%。

(2)口试:每个学习情境均设口试,共6次。

期末综合笔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填空、阅读、翻译、商务问题理解等项目。

商务英语课程“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合一,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合一,教师与学生多重角色的合一。它体现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支点、以理解为主体的教学范式、以互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与岗位工作契合程度高、针对性强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在校的训练,将来在真实的商务工作中可以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沟通,为学生走向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EllisM,JohnsonC。TeachingBusinessEnglish。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2]董刚,杨理连。在教学做一体化中实现深层次工学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17)。

[3]罗建华。学商深度结合,“学、做、用”融为一体———以我院为例浅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04)。

[4]王丽娜.“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

篇6:高职药学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高职药学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与后续专业课联系紧密,是学好其他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高职分析化学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验分开,教学内容与形式都相对独立,造成理论与实验脱节、学生学习效率低、基本技能训练欠缺等,这与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因此,近几年我校在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

我国现代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做”一体化是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主张设定教学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做的完美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又称理实一体化,是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融于一体,将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并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信息,并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从而达到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突出以能力为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内容

2.1重组课程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为了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知识的应用和药物分析技术的更新。我课题组成员邀请行业专家一起,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按“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的原则,结合现行执业药师考试大纲,重组课程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分析化学按照技能培养目标划分为三大模块: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和仪器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三大技能,即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分析仪器的操作和大型分析仪器的使用技能。每一个大模块又划分为几个小模块,每个小模块再划分成几个技能训练点,比如滴定分析按照滴定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的不同划分为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每个大模块按照技能训练点精心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案。

2.2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在单元训练中,对于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分析仪器的操作等模块,考虑到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按照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将教学过程分为“演示—模仿—理论—应用”4个环节,重点是要使学生达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规范化、熟练化;在综合训练中,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学—师生研讨—组织实施—学习总结”5个环节。这样使教学过程变为真实的工作过程,使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药物分析检验工作,通过提高对工作过程的认识而形成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办实践技能大赛,聘请相关行业专家讲课或开展讲座,甚至带学生到药厂、药检所等单位参观学习,并让学生参与到药检所对药品进行抽查检验的实践中。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切实体会到分析工作的价值,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3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把集中评价形式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根据教学实际,将学生课程的总成绩分为理论考试(30%)、技能考试(30%)、过程考核(40%)3个部分,其中过程考核成绩为每一个教学项目成绩之和的平均成绩,每一个教学项目过程考核设计评分细则,具体包括出勤(5%)、课堂表现(20%)、实训操作(55%)、小组评价(20%)。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的积极程度,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实训操作主要包括学生实训方案的制订、操作的规范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等;小组评价即按照任务驱动法,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一种善于沟通、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小组成员成绩由每组指定的负责人评定。整个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调查、研究、学习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反映了“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目标。

3“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方法

我校将每次课定为4个学时,在有多媒体的实训室进行教学。每次课以体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情景活动为载体,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新型学习环境。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由一位教师承担,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1~2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聘请企业工作人员来校讲课。

我们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师设置情景活动(布置任务)—学生设计方案(自学)—师生研讨—组织实施—学习总结5个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指定一位负责人,负责组内协调分工及对组内成员进行督促。教学的前两个环节安排在课外,教师可以用问答题的形式编写自学提纲,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文献、互联网等自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并给予指导,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出现的操作错误及时纠正,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在学习总结部分,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实验设计、实验情况、实验结果等进行总结,其他组学生可以提问,由组内成员解答。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实验数据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对于涉及的理论和技能重新进行梳理和指导,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经验与不足,写出完善的实验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技能,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药物分析、检验等工作岗位的需求;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学生征求改进意见,对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等进行调整;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讲解辅导为辅,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效果分析

“教学做”一体化在我校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中实施以来,取得了以下效果。

4.1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为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在教学规划、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专业课程的要求,根据技能特点和教学内容拟订教学方案,并针对实际需要,灵活采用演示法、讲解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能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4.2整合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做”一体化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整合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习过程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把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为具体的任务,创设与真实职业情境相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实践环境中运用分析化学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岗位中的问题,把实验转变为知识在专业领域的实践,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得到提高。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有利于沟通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这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职业能力明显增强。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药学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切实可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我们要始终把握大方向,不断肯定成绩、修正错误,及时总结提高,使“教学做”一体化逐渐完善。

相关专题 高职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