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考核的方法论文

醉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醉雪”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析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考核的方法论文(共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浅析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考核的方法论文

浅析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考核的方法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容考核项目评价统计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的目标从“增强体质为主”向“健康第一”的发展。而现有教材内容都是从体育院校教材中简化而来的。这种固定的传统模式,不利于教学,更不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现有的考核方法,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合理的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情况。所以应该从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评价方法上加以改革。

体育考核作为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的体育课考核都采用结构考核和综合评定的方法,结构中占比重较大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部分”,用单一的统一标准考核已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忽视了身体条件较差,体质较弱这部分学生,从而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健康素质以及兴趣、特长、身心的同步发展,不利于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和提高。

一、体育教材改革已成关键

1.改革的原因。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体育工作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强身为目的,运动为手段,旨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体育观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材是我们执教的中心,我们需要的是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教材,而不只是在理论与逻辑上讲得通的教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体育教材,许多教学理论、方法、原理都是从体育院校的体育理论演变简化而来,而且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方法和理论指导,缺乏技术的主要特征与关键的技术分析,远离实际,年级跨度大,教材容量太大,学生在上课时每个项目都要学一点。不仅不利于教学,更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枯燥呆板,这种情形下体育考核体制最终成了被动的检测手段,与国家规划的教学效果和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有些偏差了。

况且,考核内容服从考核方法,考核方法服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决定考核内容,三者之间是环环紧扣,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教材改革,对于指导考核内容、改变考核方案起直接作用。教材改革应向健康素质、兴趣、特长发展,应灵活地把传统体育、民间体育、区域体育等贯穿于体育教材中去,为终身体育服务。有了正确的教学大纲,体育考核的发展才能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改革与完善。

2.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传授体育教材,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是会健体,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基本教材比例减少,合并和删除部分基本教材,增加自选教材和选用教材的比重。各地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教材。选用教材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健体,教会学生终身体育。

二、体育考核中身体素质的评价应以健康素质为主

1.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和平衡等,它是每个人为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分成两个不同概念,一是把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叫运动素质,另一个是把身体素质中对增进健康素质和预防某些疾病的素质叫做健康素质。本文认为体育考核应当以健康素质为考核标准,仅用运动素质评价人的健康素质是不科学的。

2.运动素质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健康素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后天的自我塑造。在我们未来的测试标准中,应当减少与人体健康没有特别关系的速度、爆发力等素质项目,增加与健康素质密切相关的测试项目。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努力提高健康水平,防止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同时也可以调整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认识意识。

三、体育考核项目的选择

体育考核除了以健康素质为标准外,还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现代体育运动已走进了生活,从过去的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我们的体育不只是一堂单调的教学,而是发展和推广全民运动、终身体育、大众体育的教学,这就使我们在认识观念上发生转变,寻求新的教学体系。

目前体育考核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的局限性,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健康水准。在项目数量的设置上应尽量多几项,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不能用绝对的评价标准一概而论。给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既能发挥学生的长处,扬长避短,也能提高学生的锻炼与考核的科学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应从健康第一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考核内容上可以有更多选择性,从考核的次数上可以少些,一学年进行一次,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部分考核应从整体出发,根据现实、具体、近期、可控、可测和个体化等原则,按照学生动作学习情况制定测量或评定的方法,尊重在群体中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任何水平起点的人群。

成绩上升幅度越高,难度越大,所得分值也高的运动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只要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一有所提高,就能得到相应分值。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采用统一标准和相对提高的综合评分办法,才能客观地描述每一个个体。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

2、《体育教学》

篇2:体育课学生成绩考核方法论述论文

体育课学生成绩考核方法论述论文

一、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主体指标比例

由于学生自评与互评存在一定的不客观性,因此征求专家建议对各评价主体指标分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评价是主体地位应占70%,学生互评应占20%,学生自评占10%。具体比例如图表2。

1.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评价就是教师是评价主体,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重视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目前我校的体育课程多是以某一运动项目进行课程教授的,每学期考试项目与考核标准按选项项目教材纲要执行。第一,体育技术考核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完成。每学期一般为2项技术考核内容,分技评和达标两部分进行评定(达标成绩与技评成绩各占50%)。应占据评价体系较大的比重,约60%;第二,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技评和达标标准由教师进行评价,占权重的10%;第三,体育课程是一个相对时间较长的连贯性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待学习和练习的态度,是影响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依据《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从课堂表现、常规考勤情况来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态度的情况,赋予分值评定,占权重的10%;第四,体育理论应以《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为主,一学期一考核,期末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统一测试,既可以采用写小文章,也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这由所任课的老师决定。教师评价占权重的10%;第五,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由教师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分别从力量、耐力、柔韧性、弹跳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在实践中为了操作简便,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大纲而定。对学生该方面的评价应占一定的比重,约10%。

2.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学生互评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中可以选出几名裁判对学生互相评议一次由裁判长执笔评出等级。学生自评就是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评价标准确定自己的等级。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第一,学生能够掌握较为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是其进行体育锻炼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每一名学生在他本人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能得到相应的分值。此项占评价体系较大的比重40%;第二,学生上体育课前的身体素质个体差异性比较大,通过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只对学生进行技术考评是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因此,加入身体素质进步程度可以反映出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学习与进步状况,此项应占比重的40%;第三,学习态度是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对待上课与练习的态度。本文依据《指导纲要》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比原来有改善,表现主动、积极,就能获得相应的分值。课堂表现由学生民主评议,对个别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分,占比重的20%。学生互相评价的要求:设置一个裁判组,裁判人员有全班学生推荐五个裁判员,评价人员要求:有责任心,专业技术好,身体素质好,执裁公平公正给同学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对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调整解决,对于评价结果,要做到奖惩分明,使评价工作符合教学的发展,从而使我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依据以上研究,本文遵从了《纲要》中关于评价内容的要求,对评价内容的指标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选取,进而对不同评价指标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具体评价方法.由此便形成了由三项评价主体、十一项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模式。根据这些指标,作出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五个档次,优秀是90到100分,良好是80到90分,一般是70到80分,合格是60到70分,不合格是60分以下,然后按照各自的比例计算成绩。从而设计得出我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考核评价多元化的指标体系。

二、新的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实验

根据我校的实际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了新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验来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本方案具体操作:以公共体育课武术选项教学班为例。

(一)制定的教学实验评价标准

1.教师评价(1)身体素质评价标准①身体素质达标测试评价标准: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本次测试的身体素质类项目统一定为立定跳远和800/1000米,按照国家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成绩。②身体素质进步情况评价标准:每一名学生努力在他本人原来的基础上身体素质测验成绩有所提高,就能获得相应的分值。优秀:身体素质状况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进步程度非常明显;良好:身体素质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步程度比较明显;一般:身体素质状况提高不大,进步程度一般;合格:身体素质状况提高不明显,进步程度不明显;不合格:身体素质状况没有提高,进步程度非常不明显。(2)学习态度评价标准①常规出勤情况评价标准:出勤率90%以上优秀、出勤率80%以上良好、出勤率70%以上一般、出勤率60%以上合格,出勤率60%以下不合格。一学期累计缺勤超过1/3,则成绩不合格。②课堂表现情况评价标准:优秀:学习努力刻苦、练习积极主动,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十分显著;良好:学习努力刻苦,练习较为积极主动,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显著;一般:学习较为努力刻苦,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一般;合格:学习较为努力,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但不够主动积极,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不显著;不合格:学习不努力,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练习不主动积极,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非常不显著。2.学生评价(1)体育技术进步情况评价标准:每一名学生努力在原来的基础上体育技术有所进步,就能获得相应的分值,考试时每人两次机会。(2)身体素质进步情况评价标准:每一名学生努力在他本人原来的基础上身体素质测验成绩有所提高,就能得到相应的分值。优秀:身体素质状况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进步程度非常明显;良好:身体素质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步程度比较明显;一般:身体素质状况提高不大,进步程度一般;合格:身体素质状况提高不明显,进步程度不明显;不合格:身体素质状况没有提高,进步程度非常不明显。(3)学习态度中课堂表现情况评价标准:课堂表现情况比原来有改善,表现主动、积极,就能获得相应的分值。优秀:学习努力刻苦、练习积极主动,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十分显著;良好:学习努力刻苦,练习较为积极主动,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显著;一般:学习较为努力刻苦,按照要求完成练习,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一般;合格:学习较为努力,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但不够主动积极,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不显著;不合格:学习不努力,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练习不主动积极,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非常不显著。

(二)教学实验结果的分析教学实验结果显示:12%的学生成绩达到优秀;68%的学生成绩良好;14%的学生成绩一般;6%的学生合格。由此看出学生总体成绩是良好,合格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三)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方法与结果满意程度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对学习评价结果满意程度的情况,本人对被测试各班的学生进行了学习评价结果满意程度的调查,共给出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五个定性评价指标,具体情况见表7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78%的学生对目前学习评价的结果很满意;12%的学生持满意态度;8%的学生认为学习评价的结果一般,基本符合自己的意愿;2%的学生现有的评价结果不太满意;没有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由此看出,学生对于学习评价结果的总体态度是满意,模式能满足绝大部分同学的需求。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以及对调查所得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针对现行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由三项评价主体、十一项评价指标所构成的一个知行学院体育课程学生成绩的多元化评价体系[4-7],以上研究表明:新课改下重新构建的我校大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方法是可行的,评价方式是合理的、操作是简便易行的。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考核方法有明确的导向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的评价方法虽然可以实施操作,但是考核评价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等,因此必须考虑到考核评价的各个方面所占权重要合理。在学生评价上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采用等级评价。此次评价方案相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计算工作量较大,希望能够设计一套符合此次评价的计算统计软件,使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篇3:中学体育课点训练垫体能的教学方法论文

中学体育课点训练垫体能的教学方法论文

一、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部分。体能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可靠保证。经过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提高。在体育课程和训练中更加重视体能能力的训练,并获得显着训练效果。应根据自身条件,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适龄阶段,发展其欠缺或需要的相应体能素质练习,例如柔韧性、灵敏性,力量和速度等,作为训练重点,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身体素质,为最大限度挖掘其运动潜力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五点训练垫”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点训练垫练习方法

点训练垫(Dot Drill Mat)又叫“五点训练垫”或“五点垫”,其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助性器械。即使在没有专业器材的情况下利用普通布垫、塑料垫或自主画点设计等也可以解决器材问题。“点训练垫”体能训练方法千变万化、设计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点训练垫”的练习方法:

(一)下肢练习(Lower Body Drills)

1.单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力量和动作速率。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开立站于底端两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底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中间一点:并腿两足同时踏点;顶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单向前后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跳跃时由慢到快,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1)。

注意: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情况,增减练习难易度。

2.单向并腿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跳踝关节力量及小腿肌肉快速收缩能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并拢站于底端任意一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两腿并拢,快速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上体保持正直,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2)。

拓展练习:侧向并腿双足跳,屈腿双足跳,直腿双足跳。

3.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单足支撑在不同方向移动时的灵活性和平衡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以右足为例,正对五点垫单足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左腿屈膝上抬收于体侧。

(2)单足依次向前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配合呼吸,双臂随单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图3)。

注意:动作节奏,维持身体平衡,前后移动重心跟进。

拓展练习:正向小碎步前后移训练,变速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4.双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动作速度和移动灵敏性。

练习方法:

(1)正对五点垫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分开站在底端两点,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双足依次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低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中间点两足并拢同时跳点,顶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

(3)跳至顶端点时转体180度反方向重复(图4)。

(4)依次循环折返练习。

关键点:前脚掌着地,转身转髋迅速,配合呼吸,动作节奏逐渐加快。

3.双臂交替快推练习

练习目的:发展双臂快速交替灵活性和完成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腕关节肌肉力量。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训练垫成俯卧支撑、双脚双手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微曲分别支撑在底端两点。

(2)双臂依次发力支撑跳跃左右各点,中间点为共用点,配合重心前后左右移动。

(3)下肢脚尖点地保持固定点不动(图7)。

关键点:身体保持适合高度,双臂逐渐加快速度,不要低头,维持重心变化。

拓展练习:双脚站高位进行练习。

(三)游戏组合(Games)

点训练垫还可以安排相应的游戏组合练习,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娱乐和比赛的氛围中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试举一例:“接力赛跑”游戏规则与方法:将5张训练垫纵形排成一排,平整的放在地上。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组同学以规定动作下肢跳点,跳至终点,然后以俯身换成上肢跳点的规定动作从终点返回,与下一组同学拍手接力完成游戏,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组同学完成。用时短的一组为胜。游戏中保持教师规定动作的完成质量。

现代体能训练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介绍的五点训练垫训练法也是现代体能训练中的一种,五点训练垫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助性器械。训练方法多样、新颖、有趣,富有竞争性,是适合更多学生练习的和易于被青少年学生接受的体能训练形式和方法,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可以有效的改造适宜的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为青少年以后的长期的从事体育运动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中传承与创新体育游戏,丰富课程内容,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姜瑞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2-43.

[2]李志坚.体育健身的科学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7-78.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相关专题 教学内容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