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论文

mingti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ingtia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论文(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论文

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我校外语学院开设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通过对幼儿园和历届毕业生进行调研,对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做出调整和改进,在课堂上把英语与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使培养出的学生达到学前双语教学模式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 英语教育 双语教学

幼儿园教师近几年来,以英语教学为特色的双语幼儿园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从小班开始就每天有英语课程,甚至在语言,游戏等课程中也会用简单英语。那么,我们学校开设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融合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学前双语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训练,旨在培养幼儿听说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而目前,大部分双语幼儿园所谓的双语只是有外教或者幼儿英语教师,而并非全天的英语环境。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母语中文。学前英语教师的师资有限,英语水平也有限。针对这些情况,为了促进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我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我们进行了如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采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在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全部或部分时间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学者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模式基本有两种:全部浸入式(totalimmersion)和部分浸入式(partialimmersion)。我们专业目前采用的是部分浸入式教学。浸入式教学法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提倡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有意识的教英语的做法,尽可能的去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的有意无意的接受英语。所以,我们以综合英语为试点,整个课堂上都采用全英文,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掌握英语。在学习的初期,允许使用汉语,但是尽量鼓励其养成说英语的习惯,逐步实现全英语的交流环境。

二、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培养学前双语师资的课程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充分发挥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补充,延伸和促进作用。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音乐,美术,舞蹈,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音,视听说,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等。其中,英语专业方面的课程大多是必修课,有少量的活动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但几乎没有开设专业选修课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从开设的课程来看,既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有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但如语音,视听说课程都只是一年,且课时很少,一周一节。这样很难使学生达到准确流利的使用英语。因此必须在第二,三学年给他们增设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这门课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达到学前双语教学的需求。除了理论知识外,学生还应能将英语教学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的选取

幼儿园双语教学是一种浸入式的语言教育教学模式。双语教师不仅在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要使用英语为教学语言,在一日活动中,如晨间入园,早餐,洗手,喝水等各个阶段,也要能使用英语和幼儿交流。因此,给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口语课应该由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只是问候,道歉等,还应针对学生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需要,把童谣,儿歌,绕口令,英语课堂用语,讲故事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阅读,综英等应有一部分与幼儿教师,幼儿教育及幼儿园生活息息相关等专业词汇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把英语语言知识和幼儿生活以及幼儿园教学环境相结合,使他们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和与幼儿接触交流中能更自然的使用英语。

四、新型的技能培训方式

要想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学会和使用英语,那么我们不仅要在英语课堂上加强对英语的练习,还要在专业课上与英语联系起来:英语口语培训和双语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培训。英语口语的语音训练可以采用童谣,手指游戏等形式;课堂用语和幼儿园一日活动用语的训练可以以情景对话和角色饰演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观看视频,再总结归纳视频中教师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然后学生操练。学生分组饰演演练。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课外可开展英语儿歌和讲英语幼儿故事的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可见,英语教师与技能课教师脱离授课是不完善的,必须语言与技能结合,这就意味着通过给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幼儿园双语主题活动这门选修课。我校在及届学前英语教育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将英语与学前专业技能结合,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对于课程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朱学英.学前双语师资培训问题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4).

篇2:中职专业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中职专业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一、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

(一)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词汇很难记住,许多学生为此而烦恼。重复记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重复记忆法,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的方法。教师可运用重复记忆法,指导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词汇,而是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大都在外资、合资企业的生产一线,需要运用掌握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常见的专业词汇,如electricity(电)、resistor(电阻)、voltage(电压)、current(电流)、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diode(二极管)等,对于这些出现频率高、常见常用的单词必须重复地强化记忆。教师在授课中,可运用重复记忆的方法,注意在课前复习和作业两个环节中体现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反复提问、测验、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记忆。这种反复练习的基本方法,看似机械呆板,但是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的中职学生来说,却是效果显著。同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与专业紧密相联,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二)改变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过多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调整、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制作教学卡片,加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表现,让学生在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专业情境中感知、模仿、体验、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以circuit(电路)为例,卡片的一面为英语单词,另一面绘有简单的电路图,而电路图可以绘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两种。这样,学生在学习该单词时,可以对照卡片,而且在后面课程中学习到seriescircuit(串联电路)、parallelcircui(并联电路)时,还可以再次使用该卡片。这种简单、直观,甚至看似低级的教学方式,却非常适合英语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中职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能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将更加显著。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以及各种常见的元器件、电路图,还可以将所学单词配以标准的发音,将枯燥的单词记忆立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学生的记忆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程度。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和翻译

(一)专业英语文章的理解

要想对专业英语文章进行迅速和准确的理解,就要求学生既对英语语法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如讲解课文DiodesandDiodeCircuit(二极管和二极管电路)时,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二极管的构造、特性、种类,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并介绍几种简单的二极管电路。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既可以回顾复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又能尽快理解专业英语课文,提高学生职业英语的水平。

(二)专业英语文章的翻译

简单地讲,翻译就是将英文准确地用中文表达出来。英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就是要忠实于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专业英语的翻译,更加要求准确、通俗易懂。这就要求翻译者既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中职学生的基础英语普遍较差,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能力不能作过高、过难的要求,否则既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重要语法知识和常见词组的讲解上。学生掌握了基本语法后,教师可先引领他们进行重点句子的翻译,再由句子扩展到段落,逐步提高要求。对一些简单易懂的段落,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独立的翻译练习,只要基本意思表达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待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后,再逐渐加大翻译内容的专业性和难度。专业英语作为中职学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研究专业英语教学特点,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专业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篇3:探索农学专业教学新模式的体会论文

探索农学专业教学新模式的体会论文

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贵在探索创新。中职学校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以致学生不愿意深入钻研,同时也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那么,如何讲好农学专业课呢?

一、抓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坚定学生学农信心

中职学校学农的学生越来越少,刚入学时学习兴趣提不起来,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因此,学生入学军训后,首先应该利用学生周会、上课的时间、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国家发展形势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在农业发展上的方针政策。其次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到农业高新科技园参观,让学生亲自体验采用高科技种植,但风味独特,销路不错,效益可观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学生们参观回来之后,对农业学习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认为学农依旧光明前途,尤其科技园的品牌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同学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农的积极性,并加强了对专业思想的认识,学农照样可成才。

二、转变观念,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起点、发展方向和专业要求的不同,本着“立足够用、适当拓展”的原则,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兼顾大部分学生起点较低的现状,体现层次组合。在教学内容、进度上允许有弹性,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材,个个成功”的办学理念。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口升学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而就业层次的学生则着重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相应增加了专业技能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实行作业、练习的区别化。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完成相应难度的题目,做到“差的扶着走、中等的领着走、好的放开走”。

三、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实践教学

农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本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农学专业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更显重要,而实践教学则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丰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农学专业课程设计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状况,通过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按季节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组合各技能模块。对各目标课程进行认真编制,编写各学习单元资料,实施教学计划,课程组合上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界限,把某些专业基础课放在专业技术课中讲授,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按照职业目标和生产季节组织专业教学。宜前则前,宜后则后,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交叉进行。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农学专业的专业技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都是有较好的理论功底,但动手能力不尽人意,这和职业技术的教育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势必影响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要求,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用自己的言行和技能去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另外,老一辈的农学专业教师或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理论基础不是很好,我们可以请这些老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来为学生上实践技能课,发挥老教师、老专家的特长,也可以带动我们年轻的专业教师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五、明确项目内容,认真制订实施方案

项目内容的确定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项目顺序的安排上应该尊重认知规律,采取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论的做法。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到任务的目标、实施方法与步骤、实施结果与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产季节为依据安排与生产实际相符合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项目进度进行调整。我们的做法是:将教学安排到两个学期当中,春季学期安排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收获和棉花的播种,而棉花的田间管理与收获、花生的全部项目则安排到了秋季学期。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还做到了两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均衡。在不同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当中还会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横向讲解,边学理论边实践消化,使学生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升华,充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产管理技术。

六、科学地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完成项目教学的关键所在。要保证项目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科学地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作物生产》的主讲教师就是项目实施的负责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全面负责。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将一个教学班分解为四个学习小组,项目实施的生产田分解为四个区域,所有的学习小组都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在自己的区域当中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邀请土壤肥料等專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如在花生的生产项目当中,我们先让各组学生选定相同的品种,种植在各自的生产区域,先后完成播种前期准备、田间管理和收获工作。整个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

七、科学评价,严格考核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时,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而是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体现在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和每一个工作任务当中。在进行评价时,我们不仅要看项目完成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作物生产》项目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所有的评价内容分为表现评价和效益评价两部分,每完成一项技能任务就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在完成全部项目之后再给出综合评价。

篇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专业教学新模式-启发式教学[论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专业教学新模式-启发式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由于电子专业课概念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存在学习障碍,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本文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不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创新教育,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章节多,且各章节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又涉及基础理论的综合应用,靠死记硬背难以奏效。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如何消除学生的不良反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培养成既能适应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形势,又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正确地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等方面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智能,从知识转化为智能是有条件的。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不仅与掌握的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克服困难的意志、愿望有密切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应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在于启发,而启发的核心是激发思维、引导思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直观演示启发: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例如在讲授《模拟电子技术》中关于单级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波形失真的关系时,如果单纯地在课堂里进行理论分析,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长时间的保存。因此,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实验室,在单级共射电路的实验基础上,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元件可以变化工作点,并通过实验观察波形的变化,自己总结工作点与波形的关系,得出结论。这样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我开展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再让学生提出问题、找出规律。

2、设疑启发:古人云:“学则须疑”。怀疑是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思考能力的前提。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启发和培养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要比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给出答案更为可贵。例如,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中有关计数译码显示电路时,可以从生活中数字钟、交通灯的计时,霓虹灯的'点亮来启示学生,通过生活中这些近在眼前的实例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问题,学生就会渴求得到答案,思维活动就会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求知识,这时候学生就会极为认真地从教师或书本上那里来寻找答案。

3、激励启发:这种方法侧重点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培养,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情绪来调控学生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会直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主体角色,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使学生观察敏锐、注意集中、思维活跃。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教学内容侧重于这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学生容易感觉内容抽象、枯燥,对所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极为不利。那么如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呢?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目前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的现代教育技术有音像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它们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由于这些电教手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接受知识。

专业教学中投影片一般用于重点提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感性材料,既包含知识信息,又包含色彩、造型等,既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服务,又为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记忆准确而持久。

录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一般用于实验的指导,具体操作的介绍,可以把书本上静止的知识转变为运动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它集中了电影、电视、幻灯、录象等教学媒体的优点,能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角度不同方位将信息进行传递,能对同一知识从不同的信息角度进行描述,能使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多角度的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和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更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传递。例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一开篇就讲到PN结的知识,内容涉及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抽象且较难理解。但是、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后,借助生动形象的示图、动化、声音等产生的直观效果,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着部分内容。

网络是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学习。学生更易感知,更能加深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要使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有用之才,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不够的,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单纯的课堂传授知识只是给学生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要成为一种技能必须通过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验证某一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图的实际连接以及测量数据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将知识转变为技能,同时又能巩固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课外兴趣小组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与实验课相比要更胜一筹。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某些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

另外,可以带领学生去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工厂、企业进行参观、调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学生在企业里工作一段时间,将实践知识与课本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参考文献

1 朱学清.浅论启发式教学原则[J].《考试周刊》,第19期

2 刘胜永.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整合的探索——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第11期

3 赵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初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8期

篇5:学前幼儿专业舞蹈教学的关键点分析论文

学前幼儿专业舞蹈教学的关键点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教学体质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显露出前所未有的问题,其滞后的教学现状已经满足不了幼儿教育教学的切实需求。为此,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立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使每一位学习者都掌握幼儿教育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它能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审美、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以及丰富幼儿生活、启迪智慧等,对幼儿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学前儿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等能力,创作出优秀的幼儿舞蹈以服务幼儿教学,助幼儿成长。

那么,学前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考虑到幼儿舞蹈是为3~6岁儿童服务的,所以教学内容不同于专业的舞蹈训练,主要包括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及其创编几大块,培养学生把各种舞蹈知识转化为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育、德育的能力。为此,学前幼儿舞蹈教学要“抓住三个重点、一个难点”的原则,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学前儿童舞蹈教学重点

难点一:基础训练

舞蹈基础训练是学前儿童专业舞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对于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有的.具备舞蹈基础,有的没有,所以要通过舞蹈基础训练提升全体学生的舞蹈能力。

训练内容以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为主,以腰、腿等肢体训练和技巧训练为辅,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具备基本的舞蹈技能,为民族民间舞、幼儿舞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二:民族民间舞

学习民族民间舞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幼儿舞蹈做积累。

很多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动作都可以编入幼儿舞蹈,这就需要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另外,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舞蹈表现力、积累舞蹈词汇、丰富舞蹈动作语言,从而提升舞蹈创编能力。

难点三:幼儿舞蹈

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内容,掌握了这项能力学生就在成为幼师的道路上成功了一半。幼儿舞蹈学习以基础学习、学生教学、舞蹈创编实践为主,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辅。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幼儿舞蹈的特殊性和艺术性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听、多练不同风格的舞蹈,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锻炼舞蹈技能。

二、学前儿童专业舞蹈教学的难点

在学前幼儿专业舞蹈教学中,最难的是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教学能力。

首先,学生要观察幼儿生活,及其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等,学会从幼儿生活中寻找编舞素材。

其次,学生要具备将舞蹈素材升华到舞蹈艺术层面的能力,即舞蹈创编。幼儿舞蹈创编有自身独特的方法方式,不需要幼儿舞蹈有多高的艺术水平,只要求符合幼儿特点,具有童趣性和丰富性,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同时又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舞蹈创编方法主要有三种:拟人、夸张、对比。在一些少儿舞蹈中经常看到兔子跳、鸟儿飞、鱼儿游等动作,非常富有趣味性,动作形象生动、简单易懂,能够引起幼儿兴趣,这就是拟人创编法。

夸张法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常见方法,幼儿舞蹈中常常用长大嘴巴表示惊讶,脸颊鼓鼓表示生气……这些都是幼儿舞蹈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增添了幼儿的天真、可爱,但是这种夸张要有度,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幼儿舞蹈中的对比体现在很多方面,如音乐节奏的快与慢、舞蹈动作的延长与短促、队形的方与圆……采用对比法设计幼儿舞蹈能提高舞蹈动作的丰富性,突显情绪的起伏,使舞蹈语言更生动。

三、结束语

总之,在学前儿童专业舞蹈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具备多种能力,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表演、创作、指导等各方面能力,并积极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教育,2006.02

[2]刘云。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04.05

[3]王一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改革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4.01

相关专题 学前新模式